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1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图表示用胸苷(TdR)双阻断法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其中A表示正常的细胞周期,G1、S、G2、M期依次分别为10h、7h、3.5h、1.5h;B表示经第一次阻断,细胞都停留在S期;C表示洗去TdR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D表示经第二次阻断,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对细胞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B.胸苷(TdR)很可能是通过阻碍核糖体与mRNA结合发挥作用的C.第二次阻断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的7h到15h之间D.若改用秋水仙素处理,则细胞会停留在G2/M交界处2、下面对四种细胞器结构特征的部分描述,哪一种结构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A.线粒体的棒状结构B.两个中心粒的相互垂直结构C.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D.高尔基体的单层膜结构3、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一定不会发生的是A.病毒诱导细胞发生癌变B.线粒体为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C.病毒核酸的碱基序列改变D.RNA和蛋白质组装成病毒的核糖体4、某实验小组分别将等量且适量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在各自的实验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混合,再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并将三支试管置于各自的实验温度下反应(甲、乙、丙三支试管的温度分别为T₁、T2、T3),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三支试管中产物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若T2>T3,则T3一定小于T1②若T2>T3,则T1一定大于T1

③若T23,则T3一定大于T1④若T23,则T2一定大于T1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H、O、S四种元素组成B.决定细胞的遗传特性C.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表现其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D.性激素是一种蛋白质6、下列有关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A.表面积越大的细胞,其物质的运输效率越高B.机体内所有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C.细胞分裂是独立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D.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材料需用解离液解离7、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被氧化型辅酶Ⅰ(NAD+)结合而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是NMN,它是合成NAD+的原料。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和哺乳动物无氧呼吸过程中会有NADH的积累B.高温处理导致eNAMPT部分的肽键断裂,eNAMPT变性失活C.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D.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8、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型管两侧液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实验现象是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B.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实验的最终结果是两侧液面持平C.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D.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蓝藻细胞中的核糖体B.所有双层膜的结构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膜上有运输葡萄糖和氧气的载体D.各种激素在分泌时都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10、下图表示呼吸作用的主要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B.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D.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1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密切相关,并影响着细胞代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呈无色,便于类囊体薄膜吸收光能B.细胞膜上存在着类似于核孔的通道蛋白,便于大分子物质的进出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失水时,原生质层向内收缩,细胞壁体积不变,便于质壁分离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倍增,便于在分裂期放出星射线12、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自由流动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13、乳酸乳球菌是乳酸菌属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菌,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乳酸乳球菌在特定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来增加自身数量,这是改善发酵剂生产效率的潜在途径之一。某兴趣小组在不同条件下,利用等量乳酸乳球菌进行相关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定乳酸乳球菌的数量及培养液中的pH,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为氧气的有无、血红素的有无B.无氧条件下,血红素能促进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C.Ⅱ组中,培养液中葡萄糖所含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制作泡菜时,初期加入血红素并通入无菌空气可缩短发酵时间14、冰叶日中花是一种耐盐性极强的盐生植物,其茎、叶表面有盐囊细胞,下图表示盐囊细胞中4种离子的转运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NHX运输Na+没有消耗ATP,所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C.P型ATP酶和V型ATP酶转运H+的方式均不相同.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只与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据图推测,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Na+浓度均大于细胞质基质Na+浓度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真核细胞中ATP的合成来完成下表。

。反应部位。

细胞质基质。

(1)______

(2)______

反应物。

(3)_____

/

丙酮酸等。

反应名称。

无氧呼吸。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

合成ATP的能量来源。

化学能。

光能。

(4)______

终产物(除ATP外)

(5)_____

O2;NADPH

H2O、CO2

16、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____是最基本的元素。17、_____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_____是最大的生命系统。18、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A图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______表面的______结合,将______传递给靶细胞。B图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_____,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______和结合。C图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外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通过______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19、请结合拓展阅读书籍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以下问题:

(1)临床工作中经常应用酒精、加热、紫外线灯来进行消毒杀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汞中毒时,早期可以服用大量含__________液体;缓解中毒程度,原理是该物质在消化道中与汞盐结合成变性的不溶解物,以阻止有毒的汞离子吸收入体内,然后再设法将沉淀物自胃中洗出。

(3)水华与赤潮都是有害的生态现象,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以下关于水华和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赤潮是淡水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其中的蓝细菌;绿藻等微生物异常增殖的一种现象。水华则是指海水富营养化而导致其中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造成海水颜色异常的一种现象。

B.水华和赤潮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内因是引发水华和赤潮的生物容易发生过度繁殖,外因包括气候;地形、生物、物理以及化学因素等。

C.水华和赤潮发生时;会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水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坏水体内的生态平衡。

D.水华和赤潮发生时;会使水体缺氧,容易造成水体内生物的窒息死亡,还往往会伴有难闻的气味。部分造成水华和赤潮的原核生物可以释放毒素,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4)脂肪又称__________。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形成的,常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称脂。天然的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

(5)《Thelivesoflife》一书中说“原核细胞之间的共生联系,乃是真核细胞的起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阐述说明。__________20、按课本原文填空。

(1)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______和_____的控制中心。

(3)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________分离。

(4)为了对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进行分析;通常用______法将它们相互分离。

(5)酶的作用机理是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______。

(6)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______的反应相联系。(填“水解”或“合成”)

(7)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2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____等。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6分)22、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A.正确B.错误23、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8分)24、牛奶营养丰富;含大量蛋白质及乳糖,但有些人消化道中缺乏乳糖酶,无法消化乳糖,引起腹胀;腹痛甚至腹泻。服用某种口服液后可以缓解该症状。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这种口服液的作用机理,做了如下探究:

(实验假设)该口服液可以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实验材料)口服液;1%葡萄糖溶液、鲜牛奶、蒸馏水、计时器、点滴白瓷板、滴管、葡蔔糖检测试纸等。

(实验步骤)

(1)在点滴白瓷板的4个孔的边上标记1;2、3、4;如图所示:

(2)按下表往1;2、3、4号孔中依次滴加样品和试剂:

。孔号。

滴加样品。

滴加试剂。

1

1%葡萄糖溶液(4滴)

蒸馏水(1滴)

2

鲜牛奶(4滴)

蒸馏水(1滴)

3

蒸馏水(4滴)

口服液(1滴)

4

鲜牛奶(4滴)

口服液(1滴)

(3)10min后;用葡萄糖检测试纸检测4个孔的葡萄糖浓度;

(4)将步骤(3)的显色结果与图标准色版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填入表。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

。孔号。

滴加样品和试剂。

葡萄糖试纸检测结果。

1

1%葡萄糖溶液(4滴)+蒸馏水(1滴)

++++

2

鲜牛奶(4滴)+蒸馏水(1滴)

+

3

蒸馏水(4滴)+口服液(1滴)

X

4

鲜牛奶(4滴)+口服液(1滴)

Y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并回答:

(1)2号孔结果表明,鲜牛奶中_________(选填含少量或不含)葡萄糖。

(2)3号孔实验的目的是检测口服液________;以排除无关变量对4号孔实验结果的干扰。

(3)实验结果中X处记录为“一”,Y处记录结果为“+++”,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一步探究。若口服液中有效成分是乳糖酶,用煮沸处理后冷却的口服液重复4号孔的实验,Y处检测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25、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分别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以下几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得到如下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编号1234567等渗溶液蒸馏水氯化铵NH4Cl醋酸铵NH4C2H3O2草酸铵(NH4)2C2O4甘油乙醇丙酮溶血时间(min)1.009.677.655.227.172.041.65

(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将人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溶液中,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内浓度___________,导致外界的水分子进入细胞并使细胞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膜会发生________;出现溶血现象。

(2)由实验结果可知,甘油、乙醇、丙酮扩散进人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比较2、3、4组实验中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组,推测速度的快慢与阴离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成___________(正/负)相关。

(3)细胞膜能够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除此以外细胞膜还具有________的功能,这主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分子有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A.实验中如果对细胞进行解离;细胞将死亡,所以实验中需要对细胞用胸苷(TdR)处理后再进行制片,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用胸苷(TdR)双阻断法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原理是胸苷只存在于胸腺嘧啶这种碱基中,而胸腺嘧啶是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将很可能是通过阻碍DNA的复制发挥作用的,B错误;

C.由于第二次阻断后,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S期时间为7h,G2+M+G1=15h;故第二次阻断后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的7h到15h之间,C正确;

D.若改用秋水仙素处理;则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无法形成,细胞将会停留在细胞分裂的后期,即M期,D错误。

故选C。

【定位】

细胞周期2、A【分析】【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器的形态与结构;细胞的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细胞的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后,其棒状结构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A正确;两个中心粒的相互垂直结构、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与高尔基体的单层膜结构,都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C、D均错误。3、D【分析】【详解】

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可能会诱导细胞癌变,A错误;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错误;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病毒的核酸可能发生突变,C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核糖体,D正确。4、A【分析】【分析】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

【详解】

根据题意分析,达到最大产物量时所需要的时间甲乙>丙,因此相对于T2、T3来说,T1可能为最适温度或最接近最适温度,相对于T3,T2和T1的温度差更小,因此T1、T2、T3之间的温度关系可能为:T321、T312、T213或T123;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选A。5、C【分析】【分析】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有的含有S。

2;少量的食盐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食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现象叫做盐析,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其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3;性激素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4;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详解】

A;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有C、H、O、N;有的还含有S元素,A错误;

B;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B错误;

C;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会使其失去活性;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表现其特有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C正确;

D;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并非蛋白质,D错误。

故选C。6、D【分析】【分析】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

A;相对表面积越大的细胞;其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错误;

B;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如神经细胞,B错误;

C;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C错误;

D;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材料需用解离液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D正确。

故选D。7、D【分析】【分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而NAD+可与呼吸作用产生的氢结合而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且当NAD+水平下降时;人和哺乳动物会发生衰老。据此结合细胞呼吸过程与细胞的相关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

A;人和哺乳动物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NADH在第二阶段用于还原丙酮酸产生乳酸;没有NADH的积累,A错误;

B;cNAMPT是蛋白质;高温处理没有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B错误;

C;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阶段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是消耗NADH的场所,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而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会使NMN的合成量增多,进而增加NAD+的合成;因此可能延长其寿命,D正确。

故选D。8、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实例;考查对渗透装置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在理解渗透装置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发生渗透作用后半透膜两侧液面的高度变化和浓度变化。

【详解】

A;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高浓度蔗糖溶液吸水力较大,实验现象是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A项正确;

B;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不构成渗透装置,实验的最终结果是两侧液面持平,B项正确;

CD;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高浓度的一侧液面较高,浓度也较高,但仍有水分子进出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C项正确,D项错误。

【点睛】

不同渗透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情况及液面变化。

(1)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情况。

①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由S1→S2的,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溶液浓度,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下降。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情况。

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则最初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由S1→S2的,随着溶质的扩散,最终S1和S2溶液浓度相等,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1和S2溶液液面持平;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溶液浓度,则情况相反。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A:C:D【分析】【分析】

核糖体较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属于亚显微结构;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蛋白质类的激素在分泌时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然后运输到细胞膜,脂质类的激素在分泌时不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如性激素。

【详解】

A;蓝藻细胞中的核糖体较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核糖体,A错误;

B;细胞中含双层膜的结构为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这些结构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B正确;

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其分解的底物为丙酮酸,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氧气进入线粒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C错误;

D;蛋白质类激素分泌时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有些激素分泌时不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如性激素,D错误。

故选ACD。10、A:C: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①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以发生;②过程可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详解】

A;①过程是有氧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均能进行该过程,A正确;

B;①过程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他们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B错误;

C;有氧呼吸的②过程可产生[H];而无氧呼吸的②过程却是消耗[H],C正确;

D;②过程为有氧呼吸或有酒精生成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如果是有氧呼吸则会产生ATP,但如果是无氧呼吸则不能产生ATP,D正确。

故选ACD。11、A:D【分析】【分析】

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详解】

A、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呈无色,有利于类囊体薄膜吸收光能,A正确;

B、通道蛋白不是大分子物质进出通道,如水通道蛋白是协助水分进出细胞的,B错误;

C、质壁分离时,细胞壁也会向内收缩,C错误;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倍增,同时中心体能放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正确。

故选AD。12、A:C【分析】【分析】

细胞中自由水相对含量越高;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小,反之,新陈代谢越缓慢,抗逆性越大。

【详解】

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也直接参与生化反应,比如有氧呼吸,A错误;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自由流动,B正确;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参与有机物的合成,比如血红蛋白,C错误;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AC。13、A:D【分析】【分析】

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详解】

A;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氧气的有无、血红素的有无,因变量是乳酸乳球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和培养液pH的变化,A正确;

B;Ⅰ、Ⅱ相比;二者的差异在于血红素是否使用,但实验结果并无明显差异,据此可推测,无氧条件下,血红素不能促进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B错误;

C;Ⅱ组中;为无氧环境,乳酸乳球菌进行无氧呼吸,据此可推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所含的能量大部分以乳酸形式存在,C错误;

D;制作泡菜时;初期加入血红素并通入无菌空气可使乳酸乳球菌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来增加自身数量,进而可以缩短发酵时间,D正确。

故选AD。14、A:B:C【分析】【分析】

主动运输的特点:①消耗能量(来自于ATP水解或离子电化学势能)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逆浓度梯度进行。

协助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

【详解】

A、由图可知,P型和V型ATP酶催化ATP水解并将H+主动运输出细胞或进入液泡中,说明液泡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因此H+经NHX从液泡进入细胞质基质是顺浓度梯度进行,H+的电化学势能为NHX主动转运Na+提供了能量,因此NHX运输Na+虽然没有消耗ATP,但其运输方式仍为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于H+的电化学势能;A错误;

B、液泡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中H+浓度,因此CLC转运H+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协助扩散,P型ATP酶和V型ATP酶转运H+都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除了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还有磷脂分子等有关,C错误;

D、NHX运输Na+均为主动运输,位于细胞膜上的NHX介导Na+逆浓度梯度运输到细胞外,因此细胞质基质Na+浓度小于外界溶液Na+浓度,位于液泡膜上的NHX介导Na+逆浓度梯度运输到液泡内,说明细胞质基质Na+浓度低于细胞液中Na+浓度,因此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Na+浓度均大于细胞质基质Na+浓度;D正确。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略

【分析】【详解】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2)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

(3)真核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

(4)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

(5)如果是酒精发酵,则终产物(除ATP外)是C2H5OH和CO2;如果是乳酸发酵,则终产物(除ATP外)是乳酸。【解析】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线粒体葡萄糖化学能。

乙醇和CO2或乳酸16、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内的元素组成;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中的基本组成元素,属于记忆辨识层次难度。

【详解】

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由于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故C(碳)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解析】C(碳)17、略

【分析】【详解】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无论从结构还是功能上看,细胞都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解析】细胞生物圈18、略

【解析】①.细胞膜②.受体③.信息④.接触⑤.识别⑥.通道⑦.胞间连丝19、略

【分析】【分析】

造成蛋白质变性的原因:物理因素包括: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X射线、超声波等;化学因素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三氯乙酸、乙醇、丙酮等。

水华和赤潮分别是淡水和海水长期被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的,为现在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脂肪酸败指油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氧化;产生低级的醛;酮、羧酸等物质,其营养价值也随之降低的过程;

内共生学说由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LynnMargulis)于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中正式提出。她认为;好氧细菌被变形虫状的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能成为线粒体,蓝藻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螺旋体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原始鞭毛。

【详解】

(1)酒精;加热、紫外线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菌;

(2)汞中毒时;早期可以服用大量含蛋白质液体,使蛋白质在消化道中与汞盐结合成变性的不溶解物,避免被人体吸收;

(3)水华和赤潮分别是淡水和海水长期被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的,A错误;

(4)脂肪又称甘油三酯;天然的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即酸败;

(5)线粒体;叶绿体都可视为原核生物;其结构相似,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形成的。

【点睛】

本题考查蛋白质变性、水华和赤潮、脂肪酸败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酒精、加热、紫外线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A甘油三酯脂肪酸败线粒体的起源可视为原核生物与原始真核生物共生,经长期进化后形成的20、略

【分析】【分析】

1;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的原理。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人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生物大分子都有碳链为基本骨架;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

(1)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