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5 实词(五)(基础知识)-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31/1B/wKhkGWd-FvCAc7KGAAGXoaAPBDQ640.jpg)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5 实词(五)(基础知识)-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31/1B/wKhkGWd-FvCAc7KGAAGXoaAPBDQ6402.jpg)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5 实词(五)(基础知识)-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31/1B/wKhkGWd-FvCAc7KGAAGXoaAPBDQ6403.jpg)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5 实词(五)(基础知识)-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31/1B/wKhkGWd-FvCAc7KGAAGXoaAPBDQ6404.jpg)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5 实词(五)(基础知识)-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31/1B/wKhkGWd-FvCAc7KGAAGXoaAPBDQ64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5
实词知识积累
49.克
【词义分析】
本义是战胜,后引申为能力超强,胜任,完成等义。
【链接课本】
①能够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②成胜,攻破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秦晋靖之战》)
③克制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④成功,完成
前虞跋胡,后恐重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
⑤通“刻”,刀刻,雕刻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
【相关成语】
攻无不克:克:攻下;无:没有。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形容英勇善战,百战百胜。也形容力量
无比强大。
以柔克刚:克:克制。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其他如:克敌制胜克己奉公克勤克俭克尽职守相生相克
【速记故事】
齐将率众与魏战于桂陵,既克(战胜),威震天下。齐兵战后日益骄纵,未能克(约束)己,以致
民怨四起,皆以为身处富强之国而不克(能够)蒙其泽。
【高考速递】
《诗》曰:“德(分量轻)如毛,民鲜克举之。”克:能够
【真题演练】
1.(2022秋・广东佛山・高三石门中学校考竞赛)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
一项是()
A.秦时与臣游(游玩)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借鉴)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即使)
B.度*义而后动(估量,考虑)*
C.戍卒叫,函谷举(攻占)怛牧以谗诛(及,等到)
D.能卑终者盖寡(克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前句,“游”,交往。句意:秦朝时和我交往。
B.后句,“虽”,虽然。句意: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D.前句,“克”,能够。句意: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故选C。
2.(2021秋•广东潮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君子喻于义喻:比喻
B.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
C.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运:运转,转动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A.喻,通晓,明白。句意:君子懂得的是道义。
故选Ao
50.类
【词义分析】
“类”的本义是“种类”,同一“种类”就是“同类”,同类的事物当然就会有“类似,像”
的地方。
【链接课本】
①种类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②事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③类似,像
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种树郭橐驼传》)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④大抵,大都
走卒类士服(《训俭示康》)
【相关成语】
有教无类:教:教育;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
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中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
德才能。含褒义,用于人或事物。
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
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物以类聚:指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现多比喻坏人和坏人常在i起。中性词。以此类推:类:
类推。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他事物的道理。画虎类犬:类:象。画老虎
不成,却像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其他如:物以类聚连类比物画虎类犬刻鹘类鹫不伦不类有教无类
【速记故事】
宋人刘某,形类(类似)橐驼者,树之茶类(种类),其法异。众人怪之,问其以。刘举类(事
物)讲解之,众皆以为其义之深。
【高考速递】
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类:种类,类别
珪居闲类木讷者类:类似,像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轩十数死因类:类似,像
【真题演练】
1.(2022秋-黑龙江佳木斯-高二校考期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
其文约,其辞微
*微:简约
B.懒然泥而不瘴者也滓:渣滓
然皆理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人穷*则反本穷:困窘没有出路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
举类迩而见义远类:类似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A.聪:明察。句意:屈原痛心于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
微:含蓄隐晦。句意:他的文笔简约,词意含蓄。
B.滓:污染。句意: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
D.属:接连,跟着。句意: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
类:事物。句意:列举的是眼前事物,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故选C。
2.(2022春-江苏淮安-高一马坝高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A.侍者效其忠信:诚信B.度义而后动度:考虑
C.辟邪说,艰壬人难:排斥D.摩秦者,秦也族:众、类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族:众、类”错误。应为名词作动词,灭族。句意: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
故选D。
51.怜
【词义分析】
“怜”最早见于篆文,篆文字形从心、秀声。从心,表示此字与心境相关。隶书、楷书定为“悔”。
《说文解字》中“舜,士兵的死尸以及牛马洒地的血化为舜。”,可见“舜”也表义,看见示兵
死的死尸或牛马洒地的血心情一定是不好的,因此《说文解字》“怜,哀也。”怜,哀伤。故“怜”
的本义是“哀怜、怜悯”。
【链接课本】
①怜悯,同情
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②怜爱,爱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
。附可怜
①可惜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②可爱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相关成语】
顾影自怜: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
自我欣赏。形容孤独失意。
楚楚可怜: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怜:可爱。原指幼松丛密柔弱,后形容女
子形体姿态惹人怜惜。也形容神情凄楚或处境令人可怜,当然,不一定是形容女性。
同病相怜: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其他如:怜香惜玉我见犹怜摇尾乞怜
【速记故事】
陌上有丽人,可怜(可爱)体无比,而家无亲人怜(爱惜)之。逢战火,随众流浪,一路艰辛,
众皆怜(怜悯)之。祸后归家,可怜(可惜)焦土一片。
【高考速递】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人名)素与令善,怜其冤死怜:同情,怜悯
【真题演练】
1.(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橐驼非能使木寿•(长久)且孳•(繁殖)也
凡•!大凡)植木之性•(性质,方法),其本•(根)欲舒
B.其苻•(栽种)也若子,其置•(置换)也若弃
根拳而土身(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经过)焉则不及
C.甚者,爪其肤以装(检验)其弟(活着)枯,摇其本(树干)以观其疏密
虽曰忧•(担忧)之,其实仇•(仇视)之
D.见长•(统治,治理)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怜爱)焉,而卒•(终于)以祸
传[作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置”,放下,放在一边不管。“其置也若弃”句意;把它放在一边不管就像舍弃了一样。
“过”,过多。“若不过焉则不及”句意: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足。
故选Bo
2.(2022春・江苏泰州•高一泰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
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②可•怜•焦JL。③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④役
聪•明•之耳目。
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加之以师旅。⑦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⑧常愿天
••♦•••
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A.①③⑧B.②③④C.①⑤@D.③⑥⑦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①“苟且”,古今相同,得过且过。句意: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己)不是一天(的
事)了。
②“可怜”,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句意: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③“参差”,古今相同,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句意: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
丝缕还要多。
④“聪明”,古义:听觉、视觉灵敏;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句意:劳损聪
明的耳目(圣明的视听)。
⑤“以及”,古义:进而推广到;今义:连词,表并列。句意:在蟾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
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⑥“师旅”,古今相同,军队。句意:把侵略的军队加在这千乘国家上,接着把灾荒加在这国
家上。
⑦“智力”,古今异义词,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
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句意:可以说是智谋和力量变得势孤力弱,处境危急,战败而亡国。
⑧“眷属”,古今相同,特指夫妻。句意:常常希望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都能走到一起,
结成夫妻)。
故选Ao
52.弥
【词义分析】
其本义为放松弓弦,又可引申为满、广、终极和久远等。用作副词时还表示程度加深。
【链接课本】
①长,久
旷日弥久(《荆轲刺秦王》)
②满,遍
马畜弥山(《苏武传》)
③更加,越发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宋人有得玉者》)
【相关成语】
欲盖弥彰: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作谓
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弥天大谎:弥天:满天。形容天大的谎话。
历久弥坚:历:经历;久:时间久,很长的时间;弥:越,更加;坚:坚强,坚定。经过长久的时间后,
意志更加坚定。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
其他如:旷日弥久弥留之际弥缝其阙须弥芥子弥天大罪仰之弥高
【速记故事】
古时有一人,治学旷日弥(长久)久,烦之。一。外出,遇雨,久不止,仰弥(满、遍)天之
云,心之弥(更加)烦,归家,方心安。
【高考速递】
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弥:越,更加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弥:越,更加
【真题演练】
1.(2021春•辽宁大连•高一大连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句子中重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都,一概
弥:更加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己判矣判:确定,断定
D.此言得之得:得到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此言得之”意思是“这话对了“。“得“,适宜,得当。
故选D。
2.(2021春・宁夏银川・高二宁夏长庆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错
误的一项是()
(津:渡口)
A.①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②牺牲既成,暮辞既洁,祭祀以时(粢盛:将用来祭祀的谷物盛在祭器内)
B.①仰之睁高,钻之弥坚(弥:更加)
②则苗渤然举之矣(兴:生长)
C.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雕:通“凋”,凋零,衰落)
②子夏曰:“贤贤易色。”(易:动词,不以为意,轻视)
(楂:厌烦)
D.①良人出,则必掩*酒肉而后反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如:如果)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D.①“鹰”解释错误,正确意思应该是“吃饱”;②“如"解释错误,正确意思应该是“或者”。
故选Do
53.莫
【词义分析】
“莫”的古字形像太阳落在草木之中,是“暮”的本字,本义即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引申之则
可指晚、一年将尽、时间将尽等,读“莫”又被借用于否定性不定代词用,表示没有哪
样东西、没有谁,又借作否定副词用,表示不、不要之义;也表示揣测或反问,读
【链接课本】
①不,不要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并序)》)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没有人,没有(什么)的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诸子喻山水》)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
③(mu)通“暮”,日落的时候,傍晚
至莫夜月明(《前赤壁赋》)
④(mu)时间将尽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小雅?采薇》)
【相关成语】
莫衷一是:莫:不。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很多人之间意见分歧,人多口杂,没有一致的看法。讳
莫如深:莫:没有;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莫名其妙:莫:不能。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作谓语、定语、状语,
常与“让人”等组成兼语式。
鞭长莫及: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左传》。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
一筹莫展: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其他如:莫名其妙高深莫测莫逆之交概莫能外讳莫如深一筹莫展岁聿其莫
【速记故事】
日莫(同“暮”,晚)时分,有好友二人离于沧州,二人皆语友人曰莫(不要)相忘,其一人
日:“人当重义,不义之财莫(不)取。如此,莫(没有谁)能加害于尔也。”
【高考速递】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莫:没有
亲族莫不奇之莫:没有谁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莫:不
【真题演练】
1.(2022春-江苏扬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族•庖月更刀(众)如土委•地(散落、卸落)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唯•君图
之(只有)
B.失其所与(结交、同盟)毋内诸侯(同“纳”)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训项王(感
谢)道芷阳间行(取道)
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法)鼓瑟希•,铿尔(同“稀”,稀疏)莫•春者,春服既
成(同“暮”)吾与*点也(赞成)
D.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王若隐•其无罪(痛惜、哀怜)权♦,然后知轻重(称量)申•
之以孝悌之义(申诫、告诫)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唯”:表希望、祈请。句意: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B.“谢”:道歉。句意:第二天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C.“方”: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句意: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故选D。
2.(2022春•浙江绍兴-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解释加点字。
(1)以•俟君子(2)莫•春者
(3)百姓皆以王为零也一(4)百姓之不见*保—
(5)良庖岁*更刀________(6)如土委地
(7)郑既*知亡矣(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0)道芷阳间行—
【答案】等待同“暮”,晚吝啬被每
年散落已经损害意外的变故小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俟,等待。句意:来等待君子。
(2)莫,同“暮”,晚。句意:晚春时节。
(3)爱,吝啬。句意: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
(4)见,被。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
(5)岁,每年。句意: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
(6)委,卸落。句意:像泥土一样卸落在地面上。
(7)既,已经。句意:郑国己经知道要灭亡了。
(8)敝,损害。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9)非常,意外的变故。句意: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间,小路。句意:选择了通往芷阳的小路走。
54.明
【词义分析】
其本义是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即《说文解字》所谓的“照也”,后延伸出照亮、点燃、公开
的、天亮等含义。
【链接课本】
①明亮,灿烂
苍山负雪,明烛南天(《登泰山记》)
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行(并序)》)
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前赤壁赋》)
②清楚,明白,明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③发亮,照亮
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④公开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病梅馆记》)
⑤次,下一个
今日存,明日去(《黄生借书说》)
⑥坚守,恪守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明智,英明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⑧附明灭:忽明忽暗
斗引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相关成语】
背喑投明:背:背弃;投:投奔。指背离黑喑,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
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路来。
爱憎分明: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阐幽明微: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速记故事】
滕子京请守巴陵郡,越明(第二年)年,政通人和,明(阐明)道德之广崇,拓人间之美景,
郡之人皆以为明(贤明)也。一日出游,见江船灯火独明(明亮),闻湖上有筝声,听之有
如仙乐。滕子京欲至观其由,遂亮起火把,行之甚远未至,然火不足以明(照明)也,遂罢。
【真题演练】
1.(2021秋・江苏南京•高二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
全不正确的选项是()
A.①朝夕遣人侯♦问・武:等候询问②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其他的
③太夫人已不•幸•:遇到不幸的事④与武决•去:决定
B.①肝•脑•涂•地•:形容死亡的惨状②如惠语以过单于:谦让
③剑斩虞常已:已经④何谓相坐*:坐下
C.①若知我不降明:明朝②恐前语发:暴露
③虞常果引*张胜:引来④素与副张胜相•知•:相熟识
D.①单于益骄:骄纵②何以汝为见:为了
③马畜弥山:满④拥众数万:军队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①侯问:问候。句意:早晚派人问候苏武。
②别:分开,离析。句意: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囚禁到另外的地方。
③不幸: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④决:通“诀”,辞别、告别。
B.②让:责备。句意: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
④坐:连坐。句意:说什么连坐“治罪”。
C.①明:明明。句意: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
③引:牵扯。句意:虞常果然牵扯出了张胜。
D.②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惑或反诘,“呢”。句意:我为什么要见你。
④众:牧民。句意:拥有几万牧民。
故选Ao
2.12022春•江苏徐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均年免于死亡(凶恶)保民而王(安、安抚)
B.百姓皆以王为蒙也(吝啬)王若限其无罪而就死地(痛惜、哀怜)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表现)
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聪慧)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A.凶年:指荒年。句意:在饥荒年人们不至于饿死。
故选A。
55.内
【词义分析】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此字本义是从外面进入内里,后逐渐分化为“内”“入”“纳”三词。
在典籍中可以看到“内”兼表受纳和交纳两方面意义,读作出,后来写作“纳”。“内”由
本义引申为桦头,读rui,后来写作“衲”。
【链接课本】
①里面,与“外”相对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入乎其外(《人间词话》)
②内部,常指家庭内部或国家内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内力法度(《过秦论》)
③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酒非内法(《训俭示康》)④内心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苏轼《文与可画赏笛谷偃竹记》)
⑤内室
既罢,还内(《肥水之战》)
⑥(na)通“纳”,接纳
毋内诸侯(《鸿门宴》)
⑦(na)放入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鸿门宴》)
⑧以内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关成语】
色厉内荏:色:神色,模样;厉:威严,凶恶;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
其他如:内外交攻五内俱焚
【速记故事】
李密自小家穷,家无应门之僮,内(内心)怀忧国之计,而朋友亲之。李密常内(通“纳”,
接纳)朋友于家,晤言一室之内(里面),抒满腔豪情,歌窈窕之章。
【高考速递】
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内:里面,……以内
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内:国内,此处指朝廷
【真题演练】
1.(2022秋广东佛山福三石门中学校考竞赛)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成卒叫,函谷举•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距关,毋内诸侯
D.范增数目项王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A.“举”,举起。句意: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举”,被攻占。句意: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B.“复”,恢复。句意: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可以明白了。
“复”,此处应理解“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句
意:复道飞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刚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C.“内”,通“纳”,使……进入。句意: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
“内”,通“纳”,使……进入。句意: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
D.“数”,多次。句意: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数”,天数,命运。句意:那么胜负存亡的命运。
故选C。
2.(2022春•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市第三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解释,与现
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沛公奉卮酒为寿,
C.敢以烦执•事•
约为婚姻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沛公居山•东•时••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之古今异义的能力。
A.甲兵:古今同义,铠甲和兵器,代指战争。句意: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
命的危险。
海内:古今同义,天下。句意: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B.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句意: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它作
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旅行时所带的物品。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C.次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今义,执行事务的人。句意:冒昧地拿灭郑这
件事来麻烦您。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男女以夫妻名义在经济生活、精神物质等方面的自愿长期结合。
句意:沛公送上一杯酒祝福项伯,并与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D.山东:古义,靖山以东;今义,行政区域划分。句意:沛公在靖山以东时。
非常: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句意: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的发生。
故选Ao
56.期
【同义分析】
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古字形从日其声;或从月其声。期的本义一般认为是会合,一说指约定
的时间,读qi。“周期”的“期”与“期会”之“期”实际上是同源关系,表示“会合”之
义。所以满一年、一月、一日等都可以称为“期(ji)”。“期”又引申表示邀约、约定,引
申为期望、祈求。因为百岁老人的生活起居期待别人照顾,故古时称百岁老人为“期硕”。“期”
乂引申为期限,由期限引申指分期的刊物或其他事物。
【链接课本】
①约会,约定
期山东为三处(《垓下之围》)
②限定或约定的时间、期限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
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
③希望,引申为料想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
©(ji)周(年、月)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相关成语】
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外相遇。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其他如:不期而遇遥遥无期贵不期骄不期修古
【速记故事】
陈人母逝,遵乡人之规,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之亲皆来吊唁。后陈人外出,其妻与之约
以一年为期(规定的时日)。期(一周年)年之后,妻大见其归,又数年,仍未见其归,悲而
曰:“为何不见归?一年之期早逝,吾期(期望)归。莫非与佳期(约会)而忘归耶?”
【高考速递】
令行于民期年期:一周年
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望,期待
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期:期望,期待
【真题演练】
1.(2022秋・广东佛山•高三石门中学校考竞赛)下列对课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在科举上无所成就。)
B.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归: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指穿一年孝服的亲族,“期功”指关系比较亲近的亲属。)
D.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与科
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掌握能力。
A.句意: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孩子你的成功,就希望指日可待了啊。
B.归:指女子出嫁。“归宁”才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句意:我写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
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里来。
C.句意: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
D.句意:先前有个名叫逵的太守,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又有位名叫荣的刺史推举我为优秀人才。
故选B。
2.(2022春•福建漳州•高二校联考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①帝乡不可期・②终期♦于尽
B.①况修短随化•②聊乘化•以归尽
C.①名我囿当②余囿笑而不信也
D.①本图宦达,不书名节②凡在故老,犹蒙芳育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A.①期,期求;句意: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
②期,归结;句意:最后归结于消灭。
B.①化,自然;句意: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②化,自然;句意: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C.①固,确实;句意: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②固,本来;句意: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
D.①矜,看重、推崇;句意:本来希图宦达,不顾惜名声节操。
②矜,怜惜、怜悯;句意: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
故选Bo
57.奇
【词义分析】
本义是独特、殊异;引申为出人意料、惊异、美妙;还引申为极、甚、特别;由意动用法(认
为奇)引申为赏识、看重,以上各义都读qi。由本义引申出单数义,引申为余数、零数;由
本义还引申为诡异不正、命运不好、遇事不顺利等,以上各义都读V。
【链接课本】
①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②(ji)零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③美好,奇妙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④以……为奇,惊异
益奇之(《促织》)
【相关成语】
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二匕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含褒义,用于军事或其他行动。
不足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含贬义,形容
事情等很普遍。
囤积居奇:居:存储;奇:少有的东西。将稀少的货物储藏起来。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
卖出,牟取暴利。含贬义,用于商人等。
其他如:奇闻逸事千奇百怪奇耻大辱奇文共赏不足为奇
【速记故事】
魏人见一舟,约七分有奇(余),甚奇(引以为奇)之,叹曰:“天下奇(奇异的)才多矣!
【高考速递】
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奇:不平常的,不寻常的
亲族莫不奇之奇:以……为奇,惊异
【真题演练】
1.(2021秋•河北石家庄-高三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校考开学考试)下面加点字词的活
用类型可以归纳为几类?()
①朝歌•夜弦•②左右欲刃♦相如③卒廷*见相
如④臣请完璧归赵
⑤且庸人尚拳之⑥武能四纺缴⑦良庖岁更刀⑧非有
能顼葺之也
⑨大将军邓鹭奇•其才⑩倚南窗以寄傲•⑪^万物之得
时⑫可庭柯以旭颜
A.3类B.4类C.5类D.6类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朝歌•夜弦•歌:唱歌,名词活用为动词。弦:弹弦,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在早上
唱歌,在晚上弹弦。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杀,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左右两侧的人想要杀蔺相如。
③卒处见相如廷:在朝廷上,名词活用为状语。句意:(秦王)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
如。
④臣清完璧归赵完:使……完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句意:我一定使和氏璧完好地回到赵
国。
⑤且庸人尚羞*之羞:感到羞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句意: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
⑥武能网纺缴网:编织渔网,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苏武会编织渔网,纺织缴丝。
⑦良庖岑更刀岁:每年,名词活用为状语。句意: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
⑧非有能领猿之也硕茂:使……高大繁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句意:并没有使它高大
繁茂的诀窍。
⑨大将军邓鹭穹其才奇:对……感到惊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句意:大将军邓鹭对他
的才能感到惊奇。
⑩倚南窗以寄傲*傲:傲世的情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句意: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
情。
鳏万物之得时善:羡慕,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句意:羡幕自然界的生物顺乎时序茁壮
生长。
(g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句意:看看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
神色。
①②⑥为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⑦为名词活用为状语;④⑧⑫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⑨为形容
词的意动用法;⑩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⑪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共六类。
故选D。
2.(2021秋・甘肃天水-高二天水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大
将军邓鸳奇其才”中“奇”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单于愈益欲降•之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奇,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A.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B.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C.羞,意动用法,认为……羞耻;
D.负,使动用法,使...承担。
C项与例句用法相同。
故选C。
58.迁
【词义分析】
本意是指移动,搬换,转变,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迁可做动词,形声词,有死亡,流放的
意思。
【链接课本】
①迁移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
②改变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兰亭集序》)
③调动官职,特指晋升
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苏武传》)
④贬谪,放逐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
⑤迁徙:征调远离家乡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相关成语】
时过境迁:境:环境,情况;迁:移动,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作谓语,指时间变化。
其他如:见异思迁安土重迁迁客骚人乔迁之喜孟母三迁
【速记故事】
白居易初入仕时,帝见之,以为奇才,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迁(晋升)为翰林学士。白居易不
畏双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常论及前朝迁(改变)灭之事。后因触怒皇帝,帝左迁(贬谪)
其为江州司马。
【高考速递】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迁:晋升官职
其年,迁意平原太守迁:调动官职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迁:调动官职
【真题演练】
1.(2021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二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校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
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绳索②顷襄王怒而迂之迁:贬谪
③单于至骄益:逐渐④赵奢之伦创其兵制:统率
⑤因厚峪单于赂:贿赂⑥抑本其成败之迹木:根本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⑥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句意:当他用绳子捆绑上燕王父子。系:捆绑
⑤句意:于是把优厚的财物赠送给单于。赂:赠送
⑥句意:或者探究他成功和失败的轨迹。本:探究
②③④解释正确。
故选B。
2.(2021秋・江苏南京・高二南京市第卜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以下句子中加点字有两处翻
译错误的一句是()
A.①怀王怒,不听(同意)②卒使上官大夫母(诋毁)屈原于顷襄王
③顷褰王怒而迂(贬谪)之④乃令张仪详去(去往)秦
B.①屈平*疾(痛恨)王听之不聪也②一篇之中三缎(表达)志焉
③《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度)④方其•系(缚)燕父子以•组(绳索)
C.①原(推其根本)庄宗之岁得天下②及凯旋而纳(收藏)
③不获*(获得)世之滋垢④岂非人・♦事(人的作为)哉
D.①然皆祖*屈原之丛容辞令(继承)②其存(思念)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③故劳苦倦做(表示程度)④鹿(推许)此志也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去”,离开。句意: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
B.全都正确。
C.“获”,玷污。句意:不受到尘世污垢的玷污。
D.“祖”,摹仿、效法。句意: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极”,疲惫。与“倦”
构成同义复词。句意:所以劳累疲倦时。
故选D。
59.请
【词义分析】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言、青声。“请”的本义指拜谒(指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拜见)。拜谒的目的常常是有所请求,故又引申为“请求”。“请”用作“请求”的涵义有两
种:一是请对方做某事,二是请允许我做某事,后者现代汉语少用。“请”又表示恭敬,作敬
辞之用。
【链接课本】
①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事)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赢请三帅(《秦晋靖之战》)
②请求(请允许我、请让我)
璧有暇,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以剑舞(《鸿门宴》)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地(《苏武传》)
③邀请,宴请乃置酒请之(《汉书?孝宣许皇后传》)
④谒见,谒问
公子闻之,往请(《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请教,问,请示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相关成语】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辞。请君入瓮:喻指以其人之
法,还治其人之身。
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其他如:请君入瓮束瀛请火另请高明
【速记故事】
外敌来犯,曹刿请(请求)见,曰:“吾虽山野之人,尚能效力,请(请让我)从将战。”帝
许之。胜归,帝设宴,为其庆功。席间,有大臣知曹刿天善音,欲俾其出丑,请(希望某人做
某事)其奏瑟以助兴。
【高考速递】
请与子论功,可乎请: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时予守官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请:请求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请:请求给予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请:请求
【真题演练】
1.(2022春・江苏泰州・高二泰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
一项是()
属:嘱咐
A.屈平属*草稿未定
请其矢,盛以锦囊请:请求
*
B.劳苦倦极极:疲困
女也不突爽:差错
币:钱币
C.置币*遗单于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
D.赢粮而景从景:景仰
前以降及物故以:同“己”,己经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我(屈平在文中是作者自己)拟写初稿还没有完成。“属”,撰写。句意:恭敬地
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请”,敬辞,表示恭敬、慎重,此处可解释为“领受”。
C.句意:把置办好的礼物送给单于。“币”,财物,礼物。
D.“赢粮而景从”句意:人们挑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景”同“影”,名词作状语,
像影子一样。
故选Bo
2.(2022春•山东济南・高一济南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①谡乎大国之间(辅佐)②异乎三子者之攫(杜撰)
③百姓皆以王为爰也(吝啬)④域有百姓者(确实)
⑤则王存之乎(认可)⑥宗庙之事,如会同(比如)
⑦则牛羊何号焉(区别)⑧封,然后知轻重(称量)
⑨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请允许我)⑩吾与点也(和)
*
A.①②④⑦B.①⑥⑧⑩C.①④⑥⑩D.③⑤⑦⑨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摄:辅佐”错误,“摄乎大国之间”的意思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0吃饭有讲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2025集体土地房屋转让合同
- Unit 2 My week PB Let's talk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001
- 2025产品销售咨询服务合同(中介撮合客户)
- 2025合同模板车位租赁合同范本
- 10吃饭有讲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001
- 个人汽车信贷合同范例
- 乡村道路改造雨季施工方案
- 重庆不锈钢支撑施工方案
- 呆死帐的发生与预防课件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导数常见函数图像
- 起重机械安装吊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 华北理工儿童口腔医学教案06儿童咬合诱导
- 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表格
- 高一3班第一次月考总结班会课件
-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119)
- 大跨度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图文并茂)
- 论人口模型论文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