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A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人教A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人教A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人教A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人教A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人教A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8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小红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并用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磨刀后切菜更容易--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B.用筷子夹菜--省力杠杆C.刀柄上刻有花纹--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D.塑料挂钩的吸盘吸在光滑的墙上--吸盘因大气压而产生吸力2、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隆芦7

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隆芦400

次,假如你闭上眼睛,这两种昆虫从你头附近飞过,那么(

)

A.能听到甲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乙昆虫飞过B.能听到乙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甲昆虫飞过C.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能听见,但甲的声音更微弱D.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听不见3、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其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的高度为2.5厘米,插入沸水中时液柱的高度为17.5厘米.那么,当这支温度计液柱的高度为5.5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为()A.20℃B.33℃C.36.7℃D.50℃4、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B.铁轨下面铺枕木C.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D.图钉尖做得很细5、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辩论中;该小组为正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本方论据的是()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限制“三废”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

D.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所用的燃料越来越多。

6、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0牛B.温水的温度为40℃C.家用轿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0.1kWD.成都二环路高架桥全长280km7、如图所示为小明连接的电路,他检查导线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S

发现两灯均不发光,于是他用一根导线分别连接到abbccd

和ac

两点,灯L1L2

均不发光,再用导线连接到bd

两点时,灯L1

发光,L2

不发光,由此判定电路的故障是()A.灯L1

与开关S

均开路B.灯L2

与开关S

均开路C.灯L1

与开关S

均短路D.灯L2

与开关S

均短路8、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A.被“神七”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下列措施中,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

A.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B.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C.利用声呐探测海水的深度D.在纺织车间工人带上耳罩10、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

C.通过30m

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比乙车的长。

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11、小红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灌满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分别用厚度相同的l2

两种保温材料包好,定时测量烧瓶中水的温度.

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

他想用这种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表中给出了在时刻t(

单位是分)

测得的两个烧瓶中的水温T1T2

的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t/

分0510152025354555658095110125140155T1/隆忙80726459555150413734302624222120T2/隆忙80655648433832282624222221212020A.两种材料相比较,第二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B.实验过程中室温大约为20隆忙

C.这些水温数据,第一种材料的测量中有可能有由于测量或记录的疏忽而产生的错误D.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来,水温越高时散热功率越小12、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

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关于这四个小球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球可能做匀速运动,其他小球做变速运动B.丙球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一直在增大C.丁球做减速曲线运动D.甲球速度一直增大13、如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可能向左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1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蝴蝶翅膀振动频率过低人不能感觉到蝴蝶从身旁飞过B.乙图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丙图中音响前的烛焰在晃动说明声能传递信息D.丁图中马路边的隔音板能阻断噪声传播15、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U

保持不变,R0

为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电流表A

的示数为I

电压表V1

的示数为U1

电压表V2

的示数为U2.

移动滑动变阻器得到在不同电流下的U1鈭�I

图线和U2鈭�I

图线,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压表V1

的示数U1

增大,电压表V2

的示数U2

减小B.图中,AQ

表示U1鈭�I

图线,OQ

表示U2鈭�I

图线C.在U鈭�I

坐标中两条图线在Q

点相交,此状态滑动变阻器连人电路的阻值是0娄赂

D.电源电压U=4.5V

定值电阻R0

的阻值1.25娄赂

16、标有“6V1.5W

”的灯泡L

通过它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这样的三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

的电源两端,此时关于每只灯泡L

的电阻和实际功率正确的说法是(

)

A.灯泡L

的电阻为24娄赂

B.灯泡L

的电阻为20娄赂

C.灯泡L

实际功率为0.96W

D.灯泡L

实际功率为0.8W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它,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午后,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______现象.18、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3,其物理意义是____.若将木块的切去,剩余的木块的密度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正常人的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____cm,这个距离叫做____.小红想通过镜子仔细观察自己脸上皮肤,那么小镜子离她眼睛最合适的距离应在____cm左右(小红视力正常,忽略镜子的厚度).20、摩擦与人们息息相关,生活中增大摩擦的事例很多.例如:人们为了防止走路时滑倒,常在鞋底刻有花纹等.请再举出一个增大摩擦的事例:____.21、如图中;甲是______计;乙的量程是______隆忙

2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如图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

填“大”或“小”)

以______测量时间的误差。(

填“减小”或“增大”)

(3)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其他点的测量准确,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______。(

填“大”或“小”)

(4)

若s2

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m/s

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

填“变大”“不变”“变小”)

23、两个定值电阻,R1上标有“20Ω1A”字样,R2上标有“30Ω0.6A”字样,把它们串联起来使用,它们两端最多能加______V的电压;若把它们并联起来使用,干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A。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4分)24、上课时,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某个小组的实验装置及读数方法如图:(1)

如图1

他们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2)

实验中他们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2

则图2

中_____(

选填“甲”“乙”)

是沸腾前的情况。(3)

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隆忙)

95

96

97

98

98

98

96

98

98

98

垄脵

从记录数据看,在第_____min

时的数据是错误的,温度应改为_____。垄脷

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加热过程中“温度鈭�

时间”图象(

图3)

(4)

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写一种原因)

(5)

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方温度较高,水蒸气较多,所以看到的“白气”并不明显,停止加热后,水面上方的温度降低,大量水蒸气遇冷_____成小水珠。25、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如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为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___________。(2)将1号和2号这支试管一起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2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__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出一种即可)。(3)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试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对淀粉的消化是否有影响?26、如图甲所示;这是小刚所在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

实验时该小组同学应该取两根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的蜡烛做实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

请分析实验时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3)

在实验中;小刚同学将放在玻璃板的蜡烛A

点燃,接着住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

的像______为止。

(4)

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刚同学移开蜡烛B

在原蜡烛B

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屏幕,此时在蜡烛B

这一侧观察时,白纸上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

蜡烛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

选填“实”或“虚”)

像。

(5)

如图乙所示;是小刚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由记录小刚得出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实验结论,该结论可靠吗?说出理由。

答: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16分)27、如图是一同学测量物体质量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有三处不合理之处,请指出:

(1)

____;

(2)

____;

(3)

____.28、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巡天;华夏儿女的下一个目标是登上月球.

关于月球上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和猜想.

有关月球周围的磁场问题,安琪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和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

安琪同学的猜想:月球可能像地球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的周围存在磁场,并且也有“月磁”南极和“月磁”北极.

安琪同学为检验上述猜想所拟定的实验方案:

(1)

取一个小磁针用细线悬挂在月球表面附近;如果它静止时指向某一方向,则可表明月球周围存在磁场;

(2)

小磁针静止时;它的N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月磁”的北极.

你认为,安琪为检验猜想所拟定的实验方案中应该改进或改正的是什么.29、现有如下器材:一个带有阀门的“U

”形管(

如图所示)

铁架台(

带有夹持附件)

注射器(

带有橡胶软管,可供抽气用)

一把刻度尺:两只分别盛有水和浓盐水的烧杯;试用上述器材测量烧杯中的浓盐水的密度.

要求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结果的表达式.30、公路交通运输中,车辆超载会损坏路面,请从物理知识角度加以说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解:A

将刀磨快后切菜更容易;这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A正确;

B;使用筷子时;筷子是费力杠杆,这样可以省距离.

故B错误.

C;刀柄上刻有花纹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C正确.

D;塑料吸盘是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塑料挂衣钩里面的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是大气压强把挂衣钩压在墙上的,故D正确.

故选B.

A;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B;知道杠杆的分类;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为费力杠杆,但省距离.

C;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D;塑料挂钩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脱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在厨房等实际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平时要细心留意;联系生活实际来考查物理知识,是现在中考考查知识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解析】B

2、B【分析】解: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隆芦7

次;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人听不到甲昆虫飞过;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隆芦400

次,所以能听到乙昆虫飞过.

ACD错误.

故选B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的听觉范围是:20

赫兹鈭�20000

赫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的听觉范围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解析】B

3、A【分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15(17.5厘米-2.5厘米)表示,即0.15厘米表示1℃,再根据温度计在液体中的实际长度3厘米(5.5厘米-2.5厘米)得出液体的温度.【解析】【解答】解:

水银柱2.5厘米时的温度是0℃,17.5厘米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对应的水银柱的长度==0.15cm/℃;

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5.5厘米-2.5厘米=3厘米,液体的温度t==20℃.

故选A.4、B【分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减小压强的方法.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可知,要减小压强有三种方法:一是当压力一定时,需增加受力面积;二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需减小压力;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理,增大压强也有三种方法.【解析】【解答】解:

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B;铁轨下面铺枕木刀;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符合题意;

C;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是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D;图钉尖做得很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B.5、C【分析】

A;汽车越来越多;使用的燃料汽油、柴油也就越多,燃烧消耗的氧气也就增多.A正确;

B;远古时代的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而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数据的减少,可见氧气在逐渐消耗.B正确;

C;限制“三废”的排放这一政策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

D;人口增多;呼吸作用和生活所用的燃料的燃烧消耗的氧气也增多.D正确.

故选C.

【解析】【答案】化学反应的过程如果需要氧气的参加;就会逐渐消耗氧气,例如:汽车用燃料(汽油;柴油)的燃烧、人的呼吸作用以及生活燃料的燃烧等过程,都会消耗氧气,所以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减少.

6、B【分析】解:

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家用轿车发动机的功率在75kW左右;比0.1kW大得多.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成都二环路高架桥全长接近30k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解析】【答案】B7、B【分析】解:由图可知:L1

与L2

是串联电路;在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则灯泡都不能工作。

导线分别连接到abbccd

和ac

两点,灯L1L2

均不发光,说明电路都为断路;

当导线并联在ac

两点间时;灯L1L2

均不发光,说明cd

间有断路,即灯L2

开路;

当导线并联在cd

两点间时;灯L1L2

均不发光,说明灯L1

开路或开关开路;

当导线并联在bd

两点间时,灯泡L1

发光,说明灯L1

正常,bd

间发生断路;因此电路故障为灯L2

与开关S

均开路。

故选:B

用电器短路是指用一根导线将某个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被短路的用电器中无电流通过。但与导线串联的其它用电器若能工作,说明除被导线并联的部分电路外电路是导通的。

本题考查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用导线判断电路故障的方法。【解析】B

8、A【分析】试题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质量和密度的定义;理解质量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解:A

被“神七”从地面代入太空的照相机;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符合题意;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但密度改变,不符合题意;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质量变小但密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质量减小,密度也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解析】A

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ABD【分析】解:A

给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符合题意;

B;在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符合题意;

C;利用声纳探测海水的深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即回声的利用,不是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纺织车间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符合题意;

故选ABD.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解析】ABD

10、ACD【分析】【分析】(1)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

与运动时间t

成正比;s鈭�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

(2)

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

与所对应的时间t

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3)

由图得出通过30m

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大小关系;

(4)

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判断以乙为参照物,判断甲的运动状态。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鈭�t

图象、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

与所对应的时间t

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

与t

成正比,s鈭�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解答】A.由图象知甲乙的s鈭�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象知v录脳=s录脳t录脳=40m10s=4m/s

乙的速度v脪脪=s脪脪t脪脪=60m10s=6m/sv录脳<v脪脪

故B错;C.读图可知;通过30m

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大于乙所以的时间,故C正确;

D.因为v录脳<v脪脪

甲;乙两车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所以乙在甲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CD

【解析】ACD

11、BC【分析】解:A

可以根据相等时间内水降低的温度关系比较材料保温性能的好坏;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第一种材料包裹的容器内水温降低慢,则第一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故A错误;

B;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当水的温度为20隆忙

时,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可知当时室温大约为20隆忙

故B正确;

C;在相等时间内;水降低的温度差应越来越小,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一种材料的测量数据中,25min

到35min

内降低的温度小于35min

到45min

内降低的温度,这不符合实际情况,由此可知:第一种材料的测量中有可能有由于测量或记录的疏忽而产生的错误,故C正确;

D;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温降低速度先快后慢,由此可知,水温越高时散热功率越大,水温低时散热功率越小,故D错误;

故选BC.

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降低水温的多少;水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时间.

根据热传递的条件;当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找出室温.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判断数据是否错误,得出热量散失与水温高低的关系.

此题是“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解决此类信息给予题目,要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不可盲目乱猜,同时考查了对图象的分析及对所获知识的应用能力.【解析】BC

12、AB【分析】【分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相等,可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选择。解答此类打点计时器的题时,一定要注意隐含的条件是相邻两点间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解答】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但距离不同,故甲球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也相同,故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在增大,则说明丙球做加速运动;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在减小,则说明小球做减速运动。由此可知,AB

说法正确,CD

说法错误。故选AB。【解析】AB

13、BC【分析】解:图中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向左飘,说明此时风向左吹.

甲船上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

一是甲船不动;风把旗帜吹向左;

二是甲船向右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左,把旗帜吹向左;

三是甲船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吹向左.

对于乙船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船的旗帜向右飘,只有使乙船向左运动.

故AD错误;BC正确.

故选B;C

图中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向左飘,说明此时风向左吹.

甲船上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

一是甲船不动;风把旗帜吹向左;

二是甲船向右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左,把旗帜吹向左;

三是乙船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吹向左.

对于乙船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船的旗帜向右飘,只有使乙船向左运动.

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才能作答.【解析】BC

14、ABD【分析】【分析】(1)

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

的属于超声波;低于20Hz

的为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次声波、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基础题。【解答】

A.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太低;属于次声波,所以我们听不到,故A正确;

B.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出声音,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放在音响前的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马路边的隔音板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正确。

故选ABD。【解析】ABD

15、BC【分析】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

滑动变阻器、灯泡串联,电压表V1

测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和,电压表V2

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

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由I=U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由U=IR

可知;定值电阻R0

两端的电压变大,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2

的示数U2

增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和变小,即电压表V1

的示数U1

减小,故A错误;

综上可知;电流表示数I

增大时,电压表V1

的示数U1

减小;电压表V2

的示数U2

增大,则AQ

表示U1鈭�I

图线,OQ

表示U2鈭�I

图线,故B正确;

(2)

由图象知;Q

点处说明U1

和U2

相等,则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零,电阻为零,故C正确;

(3)

当电流为零时;说明电路发生了断路,由U1

的示数可得与电压表V1

并联的电路某处断路,此时U1

等于电源电压,所以电源电压U=4.5V

由图象知,当U1=2.5V

时,电路中的电流I=2.0A

则R0

两端的电压U0=U鈭�U1=4.5V鈭�2.5V=2.0VR0

的电阻R0=U0I=2V2A=1娄赂

故D错误.

故选BC.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

滑动变阻器、灯泡串联,电压表V1

测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和,电压表V2

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

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定值电阻R0

两端的电压;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和变化,进一步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得出对于的图象;

(2)

根据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判断出对应的图象,理解两图线相交的含义即具有相同的电流和电压;

(3)

分析出当电流表示数为为零时;可能电路发生断路,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得出电源电压.

根据图象中两个对应的点列车关系式求出R0

的值.

本题通过图象和动态电路考查了学生对串联电路电压、电流关系及欧姆定律的应用,解决此题关键能根据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判断出两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并能结合图象分析出所需的数值,难度较大.【解析】BC

16、BD【分析】解:隆脽

三只灯泡串联且规格相同;

隆脿

它们的电流和电阻都相同;即这三只灯泡两端分得的电压都相同;

隆脿

三只灯泡串联接在12V

的电源两端时;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为U=4V

由图象可知;当U=4V

时,I=0.2A

则小灯泡的电阻:R=UI=4V0.2A=20娄赂

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P=UI=4V隆脕0.2A=0.8W

故选BD.

在串联电路中;当各电阻的阻值都相同时,则各电阻两端分得的电压也相等,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算出这三只灯泡串联时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图象找出灯泡两端实际电压对应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公式P=UI

算出灯泡的电阻和灯泡的实际功率.

小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题中所给示的图象,要围绕这个图象去进行解答.【解析】BD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折射;反射【分析】解: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它,这是因为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所以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折射现象;

午后;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

(2)

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此题通过两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解析】折射;反射18、略

【分析】【分析】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解析】【解答】解: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3,其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0.6×103千克.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将木块切去;剩余的木块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1立方米木块的质量是0.6×103千克;不变.19、略

【分析】【分析】眼睛看近处物体最舒服的距离是25cm,这个距离是明视距离;可以根据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特点来解答最后一空.【解析】【解答】解: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人用平面镜看自己的脸部,则人眼与镜中像的距离应该是25cm;所以人眼到镜面的距离应该是25cm×=12.5cm.

故答案为:25;明视距离;12.5.20、略

【分析】【分析】增大摩擦的办法有: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解析】【解答】解: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故答案为: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21、体温;-20~100【分析】解:

由图知:

甲温度计的量程是35隆芦42隆忙

所以是体温计;

乙温度计的最小示数是鈭�20隆忙

最大示数是100隆忙

所以其量程为鈭�20隆忙隆芦100隆忙

故答案为:体温;鈭�20隆芦100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

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明确量程和最小刻度值,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解析】体温;鈭�20隆芦100

22、v=小减小大0.2变大【分析】解: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

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为了增长测量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

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st

算出的速度偏大。

(4)

由图知,小车通过s2

的路程用的时间t2=3ss2=12s1=12隆脕1.2m=0.6m

小车通过下半程,即s2

的路程用的时间t3=2ss3=12s1=12隆脕1.2m=0.6m

上半程的速度:vAB=s2t2=0.6m3s=0.2m/s

下半程的速度:vBC=s3t3=0.6m2s=0.3m/s

计算可知,vBC>vAB

所以;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

故答案为:(1)v=st(2)

小;减小;(3)

大;(4)0.2

变大。

(1)

公式v=st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

斜面倾角越小;物体速度变化越慢,物体运动时间长,越便于时间的测量。

(3)

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

(4)

由图读出小车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公式v=st

计算出小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比较可得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

计算出平均速度。【解析】v=st

小减小大0.2

变大23、301.5【分析】解:(1)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I1=1A,I2=0.6A;

所以,两只定值电阻串联时,电路的最大电流I=I2=0.6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由I=可得;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

U=I(R1+R2)=0.6A×(20Ω+30Ω)=30V;

(2)两电阻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分别为:

U1=I1R1=1A×20Ω=20V,U2=I2R2=0.6A×30Ω=18V;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将两只电阻并联时,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U′=U2=18V;

此时通过R2的电流I2=0.6A,通过R1的电流I1′===0.9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I′=I1′+I2=0.9A+0.6A=1.5A。

故答案为:30;1.5。

(1)已知两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两电阻串联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两个允许通过最大电流的较小值,然后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电阻并联时,并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较小的一个,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的最大电流。

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知道串联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两个额定电流里面最小的一个,两只电阻并联时,电压也选最小。【解析】301.5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4分)24、(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2)乙。

(3)①698

(4)水的初温太低(或者水的质量太多)

(5)液化【分析】【分析】(1)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液柱最高处相平,温度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

(2)

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当水温达到沸点时,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小变大;

(3)垄脵

在前3min

水温是升高的;后面的时间段绝大多数温度都相同,只有第6min

与其它温度不同,所以此数值错误;

垄脷

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垄脹

根据图象中纵;横坐标的内容;从表格中找了相应的数据进行描点,最后连点成线即可;

(4)

加热时间过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水的初温;水量多少、火焰大小等;

(5)

“白气”不是气;它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

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对沸腾图象的分析和沸点的条件和特点,并且考查了温度计的正确读数,这些都是在实际实验中需要明确的问题。

(1)

描点连线时注意纵横坐标所代表的量分别是什么;再依次按表格中的数据去描点;

(2)

在水的沸腾图象中,温度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应该是沸腾前后的变化了,因此在描述特点时应该抓住最主要的特征去表述。【解答】

(1)

如图所示实验中的错误有两处: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二是读数的方法是错误的;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2)

对水加热过程中;沸腾前气泡上升时,遇低温的水而出现液化变小;沸腾时,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气泡逐渐变大,迅速到达液面破裂。所以乙是水沸腾前的情况,甲是沸腾后的情况;

(3)垄脵

由统计数据知;在第6min

水温比前后温度都低,所以此数值错误,应该也是98隆忙

垄脷

水保持沸腾的条件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该液体的沸点。

垄脹

依次找出不同时间对应的温度点;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4)

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是水太多,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当水质量适量,水的初温不低时,可能是火力太小;

(5)

停止加热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冷从而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

故答案为:

(1)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2)

乙;

(3)垄脵698

垄脷

(4)

水的初温太低(

或者水的质量太多)

(5)

液化。【解析】(1)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2)

乙。

(3)垄脵698

垄脷

(4)

水的初温太低(

或者水的质量太多)

(5)

液化25、(1)应加入2毫升清水。

(2)1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实验时间不足(或者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

(3)温度【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解答】(1)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A处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

(2)结果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如果未达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间不足或者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

(3)若要探究温度会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问题,要以1、3、4号试管为一组实验,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因此,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试验,所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淀粉的消化是否有影响?【解析】(1)应加入2毫升清水。

(2)1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实验时间不足(或者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

(3)温度26、相同;大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刻度尺;完全重合;没有;虚;不可靠,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分析】解:

(1)

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

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所以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

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

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

小刚组只进行了一次实验;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1)

相同;大小;(2)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刻度尺;(3)

完全重合;(4)

没有;虚;(5)

不可靠;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1)

根据实验的需要;找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观察物与像的大小。

(2)

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所以要用刻度尺来测量;

(3)

据实验过程分析即可判断;

(4)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5)

从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和准确性的角度分析即可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解析】相同;大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刻度尺;完全重合;没有;虚;不可靠,一次实验具有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