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九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_第1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九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_第2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九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_第3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九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_第4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九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十九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一、单选题(共60分)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人类的家园——地球 B.河外星系C.天空中飘动的云 D.总星系“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kg的月壤返回地球。据此完成2—4题。2.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B.脱离地球,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C.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D.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3.“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4.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①地球大气中具有紫外线和臭氧层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③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据此完成5—6题。5.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A.没有大气层B.有自转运动C.有公转运动D.存在高级智慧生命6.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是因为()A.地球质量大,可吸附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B.宇宙空间无限大,天体在运动中互不影响C.地球体积大小适宜,使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D.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有适宜生存的温度北京时间2020年12月8日,太阳爆发了强烈耀斑。据此,完成7—8题。7.太阳耀斑是()①光球层上的暗黑色斑点②色球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块③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④太阳吸收能量的表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太阳耀斑剧烈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有()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全球许多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D.引起对流层大气的垂直运动送别袁老!今天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1996年9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主带小行星。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8117Yuanlongping),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据此完成9-10题。9.试推断“袁隆平星”位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中()A.地月系 B.太阳系 C.比邻星系 D.河外星系10.下列关于“袁隆平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环绕太阳运动 B.它的体积与地球相似C.它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D.它四周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1—13题。1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长三角地区 D.华北地区12.下列现象与太阳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相关的是()①岩浆喷发②“磁暴”现象③冰岛地热资源丰富④水的运动⑤树木生长⑥干扰有线电话接听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④⑤13.某火山喷发冷凝过后,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读“联合古陆示意图”,回答14—16题。14.联合古陆形成的时期()A.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B.是重要的金属矿形成时期C.爬行动物盛行D.蕨类植物空前繁盛15联合古陆最终解体的时期()①开始出现人类②形成现代地势起伏基本面貌③哺乳动物快速发展④是“远古的生物时代”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16.联合古陆的形成和解体与大陆的漂移密切相关。科学家认为大陆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A.地壳软流层之上B.地核软流层之上C.岩石圈软流层之上 D.地幔软流层之上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5月30日12时50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67度,东经98.31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图层局部示意图”。完成17—18题。17.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中()A.① B.② C.③ D.④18.关于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A.①圈层为岩石圈,由固体岩石组成B.②圈层中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C.④圈层为地幔,软流层位于其顶部D.⑤圈层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震波的速度会因其所通过物体的性质差异而产生变化,科学家主要通过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如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①层中物体性质均一C.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①内部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20.图中的Y处为()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川航3U8633:“我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我要返航,我现在风挡裂了……”。据此完成21—22题。21.驾驶舱风挡裂的瞬间,乘客面临的问题有()①低压②超重③低温④低噪音⑤缺氧A.①②④B.②③⑤.①③⑤D.③④⑤22.紧急下降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的原因是该层大气()A.上热下冷B.上冷下热C.水汽与固体杂质少D.平流运动为主下图示意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据此完成23—25题。23关于第四纪生物进化说法正确的是()A.出现了脊椎动物B.裸子植物迅速发展C.出现了人类D.蕨类植物迅速发展24.图示中生代的气候特点是()A.冷湿B.冷干C.暖湿 D.暖干25.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造煤时期是()A.元古代和古生代后B.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C.古生代前期和新生代D.元古代后期和中生代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26—28题。26.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递增→递减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7.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28.探空气球在某一高度时,其与基站的通讯设备发生异常现象,该层可能是()A.臭氧层 B.电离层 C.对流层 D.热层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1~2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N2)78.0875.52氧(O2)20.9423.15氩(Ar)0.931.28二氧化碳(CO2)0.03(变动)0.0529.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B.占大气成分的99%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30.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①植树造林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回答问题。(12分)(1)将图II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2)图II中各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3)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_______,该活动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______层(填字母)。(4)此时,图I中的______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使图III_________(极点)附近易观测到极光现象。(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II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32.读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1)岩层年代可以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和来确定。正常情况下,图中①②③④岩层中最老的____________岩层,最年轻的是岩层。该地层中的岩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5分)

(2)若①②岩层中有大量三叶虫化石,则①②岩层所处地质年代为。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得到发展,先后出现了、、爬行类等脊椎动物;陆地上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若②岩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则说明该区域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5分)

(3)若③岩层中有大量恐龙化石,简要说明该岩层所属地质年代生物进化的表现。(2分)3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写出相应大气层的名称:A是________层;B是________层;C是________层。(2)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搭乘气球升至约39千米的高空。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方位于大气的________层。在该层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其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___。(3)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层中有_______________层,_______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_______________层、__________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7)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3.(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平流;随高度下降而气温降低;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3)中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4)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显著(5)电离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波(6)对流平流(7)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的密度逐渐变小答案:1。A2.B3.D4.B5.D6.D7.B8.C9.B10.A11.A12.D13.B14.D15.A16.C17.A18.B19.C20.D21.C22.B23.C24.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