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历史压轴训练12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历史压轴训练12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历史压轴训练12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历史压轴训练12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历史压轴训练12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菁优高考历史压轴训练12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春•重庆期末)1951年,上海铁路管理局接连对一批旧有职名予以修订,把杂夫役、小工等改为各类员、工,将旧社会的各种“匠”统一改称“工”,同时还对一些从日、俄语等转译过来的职名做了修改。这一举措()A.契合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需求 B.意在清除封建社会历史遗留 C.推动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D.有益于构建新型劳动者关系2.(2024秋•潍坊月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36条规定:必须迅速恢复并逐步增加铁路和公路、疏浚河流、发展水运,改善并发展邮政和电信事业,有步骤有计划地建造各种交通工具和创办民用航空。据此可知,该时期的经济建设构想()A.旨在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B.强调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关注国家的经济自主能力 D.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3.(2024•张掖模拟)“一五”期间,河北省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9.22亿元,其中80%用于煤炭、电力、纺织、冶金工业。1954年10月,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石家庄热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兴建。1955年,苏联援建的全国最大的化学药品工厂——华北制药厂也开始兴建。同期,广州市重工业产值增长3.09倍,轻工业产值增长1.47倍,完成工业基建投资总额2.16亿元,进行施工的工业建设单位235个。这些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A.展示了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B.推动了人民建设热情普遍高涨 C.标志着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D.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4.(2024秋•皇姑区校级月考)如表是《人民画报》(1953年2月号)关于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的报道。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的建设情况反映了()为了建设更多的纺织厂新华社记者任家骥文在晋中平原,人们拉起电线,铺起铁路。……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工厂正在建设着。这就是规模宏大的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早在一九五〇年的下半年,人民政府就决定建设这个工厂,从那时起,熟练的上海工人,就来到这里,许多翻身农民放下犁把,走出家园,来参加这个陌生的工作。A.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B.当时工业建设带有计划经济色彩 C.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 D.农民成为当时工业化建设的主力5.(2024•韶关二模)1953年9月,毛泽东针对国内采取何种工业模式时说:“抗美援朝是施仁政,现在发展工业建设也是施仁政。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这表明当时()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发展重工业符合国家战略需要 C.社会主义建设兼顾民生改善 D.工业综合实力得到了全面提升6.(2024•广州一模)盐汽水是预防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热痉挛的功能性饮料。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从苏联引进盐汽水,并为其制定了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当时汽水生产厂将盐汽水的生产置于首要位置,尽管它的利润低于甜汽水:还有一些高温工矿企业自行建立盐汽水生产车间。上述现象()A.展现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成果 B.反映了当时重工业落后的局面 C.体现了“一边倒”政策的影响 D.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7.(2024•淄博一模)在1953年10月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配售问题可以考虑,我观察也势在必行。因为小农经济增产不多,而城市粮食的需要年年增长,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城市、乡村不同时紧张更好,但恐怕办不到。”为此,中央()A.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B.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C.继续推进土地改革 D.推行工业化发展的战略8.(2024•聊城模拟)1949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明令一切劳资纠纷“均需集中到市一级机关,即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市工商局来统一解决,禁止区委、区街政府、下级工会组织处理任何劳资问题”,明确规定劳动局为处理劳资争议的唯一机关,劳资纠纷的解决方式“应以订立集体合同为主”。该指示重在强调()A.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B.城市工商业的恢复发展 C.政府部门间的隶属关系 D.正确贯彻劳资两利原则9.(2024•临沂二模)1956年底,一个西方记者在中国游历8000公里后,发表报道:“中国就像一部由6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体现出当时()A.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 B.西方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同 C.国际关系逐步趋向缓和 D.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10.(2023秋•溧阳市期末)有评论说,“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这”是指()A.“一边倒”方针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11.(2024•桂林开学)如表为2009﹣2012年西藏的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实际财政预算、实际净出口以及实际旅游收入统计表。此表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西藏()年份西藏实际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西藏实际财政预算/亿元西藏实际净出口/亿元西藏实际旅游收入/亿元2009203.60241.7710.8825.582010231.96249.2221.6232.312011266.46330.3327.6642.292012300.92383.6288.1353.59A.在民族地区中率先实现脱贫 B.经济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大 C.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完善12.(2024•滨海新区模拟)1951年下半年,院系调整从局部开始。同年8月,天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了新大学——天津大学,专门用以培养燃料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及水利工程方面的人才。据此可知,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紧跟第三次科技革命 B.扩大高校招生比例 C.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 D.提高全民文化水平13.(2024春•重庆期末)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发出了“新年画运动”的号召。《人民日报》在1950年﹣1952年间先后刊载了《农民参观拖拉机》《毛主席大阅兵》《劳动换来光荣》《保卫和平》《新中国的女司机》等新年画。该运动()A.体现男女平等的社会风尚变迁 B.旨在宣传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 C.广泛选取农民加入合作社的题材 D.有利于增强群众的国家认同意识14.(2024•福州三模)如表为1950年前福建沙县镇头区茅坪乡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闽中地区农村()阶级成分户数人口数田亩数地主、富农15户69人2521.82亩雇农、贫农、中农327户1293748.13亩A.人地矛盾的突出 B.小农经济的凋敝 C.土地改革的必要 D.基层治理的失效15.(2024春•福州期末)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对这次土地改革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B.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取消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 D.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开始16.(2024•荷塘区校级开学)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是指()A.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 B.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17.(2024•淮北一模)1953—1956年《人民日报》有关三大改造的报道统计:时间类别1953195419551956批评角度2365表扬角度13494458由此可知,这些报道()A.鼓舞了全民的士气 B.增强了参与者的信心 C.纠正了存在的问题 D.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18.(2024春•潮州期末)如图是1950年顾群创作的年画《女司机》,人们高举“向先进妇女学习”的横幅。该作品()A.反映女性成为工业化主导力量 B.引导了新社会价值观念构建 C.表明了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D.激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19.(2024•天津三模)如图为忻礼良1953年创作的《农村风光》。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A.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 B.展现“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C.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体现经济恢复农民积极生产20.(2024•衡阳二模)如图为1952年10月发行的《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第二组,分别为“淮河水闸”“成渝铁路”“石油工业”“国营农场”。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国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D.三大改造初步完成21.(2024春•十堰期末)如表所示为中国某时期经济数据表。造成该时期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总值/亿元工业/亿元建筑业/亿元总值/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亿元批发和零售业/亿元1952679.0346.0141.8119.822.0191.229.070.1119.019561029.0447.9280.7224.756.0300.446.0115.3166.019571069.3433.9317.0271.046.0318.449.0116.1168.0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推进 C.“八字方针”的提出及实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22.(2024•成都开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政务院的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有2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有9人;所属34个部、会、院、署、行中,担任正职的党外人士有14人。这说明当时()A.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形成 B.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C.实践了政治协商的承诺 D.社会活力得到完全激发23.(2024•河北模拟)1957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要求各地集中宣传农业集体化的优越性,教育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做法旨在()A.争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早日完成 B.为人民公社化运动营造舆论氛围 C.增强民众对新的社会制度的认同 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24.(2024•大祥区校级开学)1950年8月,东北局建议把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几座城市的所有工厂及其设备都迁移至中苏边境地区。东北局这一建议主要是由于()A.国家安全形势的变更 B.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 C.东北工业布局的调整 D.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25.(2024•镇江模拟)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反帝、反殖运动,许多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把中国视为重要的支持力量,纷纷来华寻求物质和道义支持。由此可见中国()A.拓展在第三世界的外交空间 B.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D.全面展示出负责任大国担当二.材料题(共5小题)26.(2024•德州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单故鼎新、改大换地的时期,这一时期召开的英模大会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英模大会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为了鼓励全国人民共同效力于解放全部国土,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与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9月25日,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词,“当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第一个国庆纪念节日快要到来之际,你们在这里开会,是有巨大意义的。”他称赞英模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向英雄模范们学习。参加大会的战斗英雄代表有350人,劳动模范代表459人,劳动模范代表中有女性38人、少数民族代表12人。会议期间,代表们参加了国庆大典观礼,出席了毛泽东、苏联大使及其他机关主办的招待宴会。10月2日,大会举行了闭幕式,会议发表了《告全国军队与劳动人民书》《声援朝鲜反美侵略》等电文。会议结束后,在京举办了解放军战绩、革命文物和兵器展览以及劳动模范的劳动成绩展览。首都各界热情邀请英模代表报告其光荣事迹,受到热烈欢迎。——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等结合材料,以“英模大会•时代印记”为题写一则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7.(2023秋•呼和浩特期末)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华夏民族经过长期发展吸收融合,逐渐孕育汉民族实体两汉抗击匈奴,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隋唐隋朝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唐蕃会盟;文成公主入藏辽宋夏金元榷场贸易;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明清改土归流;社会上层各族间的通婚通行——摘编自姜凯风《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材料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内容,作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建国初期,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康发展;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摘编自李正华、张金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并说明推动该趋势形成的主要方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28.(2023秋•常熟市校级月考)某研究者为研究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3年1月,上海《东方杂志》号召国人想象未来的中国,历史学家周谷城写下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写道:“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我梦想着;此后我真能不再作什么梦想了。”——据1933年1月上海《东方杂志》材料二:“领导们问大家,对自己分到的房子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有什么需要。但是我们想,跟过去比已经很好了,还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周围的医院、邮电局、花园、菜场什么都已经有了,方便得不得了。家里用的还是抽水马桶,那可是刚解放啊,全上海人家都还是倒马桶的呢。”——原上海绢纺织厂先进工作者郑长保回忆1952年首次搬进上海曹杨工人新村的往事材料三:“在工人新村大道的两旁,守望这欣欣的白杨,风儿挨家奔跑送喜讯……生活啊,长着翅膀在飞翔,多少个工人子女进大学,多少户工人家中挂奖状。多少青年儿女立下大志,走遍祖国四面八方,多少家庭妇女离开灶台,解掉围裙换上工装。谁说古来百家不同姓,这里的家长是亲爱的党……”——上海诗人宁宇《工人新村漫步》(写于1957年前后)(1)根据材料一,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周谷城这个“奇怪的梦”的理解。(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述20世纪5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并说明原因。(3)该研究者所搜集的史料有一定局限,为更全面研究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请向他提供一些建议。29.(2024•河北开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3年11月19日,政务院第一百九十四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命令》规定:“生产粮食的农民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购粮种、收购价格和计划收购的分配数量将余粮售给国家,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在城市对机关、团体、学校、企业等的人员,可通过其组织进行供应;对一般市民,可发给购粮证,凭证购买或暂凭户口薄购买。”这个命令第一次把粮食供应与户口联系在一起。1955年8月,国务院在总结两年来统购统销的经验的基础上,又发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规定:城镇“居民口粮、工商行业用粮和牲畜饲料用粮,均按核定的供应数量发给供应凭证。供应凭证分为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地方料票七种”。——摘编自赵文远《1958年中国改变户口自由迁移制度的历史原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国家对粮食采取计划收购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国家对粮食采取计划收购的影响。30.(2023秋•呼和浩特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内蒙古地广人稀,建国初,农牧民的文化生活单调。1957年,自治区工作组调研,决定建立小型文化工作队。6月,由九名农牧民、两辆马车、四件乐器组成的第一支乌兰牧骑(蒙语意为“红色嫩芽”)在苏尼特右旗宣告成立,报幕员兼歌手,马头琴师还能跳顶碗舞。他们演出不受场地、舞台的限制,哪怕只有一个牧民,他们也随时随地演出。《顶碗舞》《筷子舞》等节目都是自行创作、主要取材于农牧民生活。除了演出,队员们还宣传政策、修理家电,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几十年来,乌兰牧骑已发展为75支,培养出拉苏荣、金花、德德玛等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成为草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摘编自内蒙古人民政府网《我们的乌兰牧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乌兰牧骑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乌兰牧骑发展的影响。

2025年菁优高考历史压轴训练1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春•重庆期末)1951年,上海铁路管理局接连对一批旧有职名予以修订,把杂夫役、小工等改为各类员、工,将旧社会的各种“匠”统一改称“工”,同时还对一些从日、俄语等转译过来的职名做了修改。这一举措()A.契合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需求 B.意在清除封建社会历史遗留 C.推动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D.有益于构建新型劳动者关系【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名称的改变主要是把就社会的等级称呼变为平等称呼,这有利于社会平等,有利于塑造新型劳动者关系,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56年,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获得独立,铲除了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旨在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额,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学生需了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主要措施、结果和历史意义。2.(2024秋•潍坊月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36条规定:必须迅速恢复并逐步增加铁路和公路、疏浚河流、发展水运,改善并发展邮政和电信事业,有步骤有计划地建造各种交通工具和创办民用航空。据此可知,该时期的经济建设构想()A.旨在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B.强调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关注国家的经济自主能力 D.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政治协商制度,解题关键信息是“必须迅速恢复并逐步增加铁路和公路、疏浚河流、发展水运,改善并发展邮政和电信事业,有步骤有计划地建造各种交通工具和创办民用航空”。【解答】A.材料强调经济发展,不涉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B.材料强调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体现计划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材料只涉及要促进经济发展,并不能看出强调国家的经济自主能力,排除;D.根据“必须迅速恢复并逐步增加铁路和公路、疏浚河流、发展水运,改善并发展邮政和电信事业,有步骤有计划地建造各种交通工具和创办民用航空”分析可知,材料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政治协商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3.(2024•张掖模拟)“一五”期间,河北省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9.22亿元,其中80%用于煤炭、电力、纺织、冶金工业。1954年10月,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石家庄热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兴建。1955年,苏联援建的全国最大的化学药品工厂——华北制药厂也开始兴建。同期,广州市重工业产值增长3.09倍,轻工业产值增长1.47倍,完成工业基建投资总额2.16亿元,进行施工的工业建设单位235个。这些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A.展示了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B.推动了人民建设热情普遍高涨 C.标志着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D.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依据材料“从计划的执行效果来看,社会总产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41.J%下降至33.5%”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河北省投资兴建了一批重工业项目,涉及煤炭、电力、纺织、冶金工业、医药等行业,同期,广州市完成工业基建投资总额2.16亿元,进行施工的工业建设单位235个。这些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展示了我国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A项正确;这些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展示了我国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未体现人民建设热情变化情况,排除B项;此时中国还未实现现代化,排除C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均衡发展”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4.(2024秋•皇姑区校级月考)如表是《人民画报》(1953年2月号)关于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的报道。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的建设情况反映了()为了建设更多的纺织厂新华社记者任家骥文在晋中平原,人们拉起电线,铺起铁路。……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工厂正在建设着。这就是规模宏大的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早在一九五〇年的下半年,人民政府就决定建设这个工厂,从那时起,熟练的上海工人,就来到这里,许多翻身农民放下犁把,走出家园,来参加这个陌生的工作。A.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B.当时工业建设带有计划经济色彩 C.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 D.农民成为当时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的建设是由人民政府决定的,并且有计划地从上海调来熟练工人和组织农民参与建设。这反映了当时工业建设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即政府通过计划和组织来推动工业化建设,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山西一个机械制造厂,不能说明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开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山西机械制造厂,不能反映西部地区,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建设的主力是工人,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2024•韶关二模)1953年9月,毛泽东针对国内采取何种工业模式时说:“抗美援朝是施仁政,现在发展工业建设也是施仁政。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这表明当时()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发展重工业符合国家战略需要 C.社会主义建设兼顾民生改善 D.工业综合实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信息“1953年9月”“现在发展工业建设也是施仁政”和所学可知,建国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齐全,为此,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从长远看,发展工业可以反哺和带动农业发展,因此,当时发展重工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B项正确;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致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为此,1961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排除A项;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尚未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此时一五计划处于开始阶段,工业综合实力仍然落后,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2024•广州一模)盐汽水是预防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热痉挛的功能性饮料。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从苏联引进盐汽水,并为其制定了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当时汽水生产厂将盐汽水的生产置于首要位置,尽管它的利润低于甜汽水:还有一些高温工矿企业自行建立盐汽水生产车间。上述现象()A.展现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成果 B.反映了当时重工业落后的局面 C.体现了“一边倒”政策的影响 D.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依据材料“盐汽水是预防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热痉挛的功能性饮料”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题干信息显示,20世纪50年代初,“盐汽水”的需求量增加,结合题干“盐汽水是预防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热痉挛的功能性饮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故A正确;B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题干涉及不是“外交领域”,故排除C;社会主义制度在1956年基本确立,故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7.(2024•淄博一模)在1953年10月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配售问题可以考虑,我观察也势在必行。因为小农经济增产不多,而城市粮食的需要年年增长,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城市、乡村不同时紧张更好,但恐怕办不到。”为此,中央()A.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B.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C.继续推进土地改革 D.推行工业化发展的战略【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结合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国民经济调整是在1960年,排除A项;根据材料“配售问题可以考虑,我观察也势在必行。因为小农经济增产不多,而城市粮食的需要年年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0月,面对城市和工业建设中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中共中央作出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和爱国增产相结合起来,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缓解粮食供应紧张问题,B项正确;1952年底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粮食供应问题,并不是工业化发展战略,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2024•聊城模拟)1949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明令一切劳资纠纷“均需集中到市一级机关,即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市工商局来统一解决,禁止区委、区街政府、下级工会组织处理任何劳资问题”,明确规定劳动局为处理劳资争议的唯一机关,劳资纠纷的解决方式“应以订立集体合同为主”。该指示重在强调()A.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B.城市工商业的恢复发展 C.政府部门间的隶属关系 D.正确贯彻劳资两利原则【分析】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明确规定劳动局为处理劳资争议的唯一机关,劳资纠纷的解决方式‘应以订立集体合同为主’”可知,1949年7月,中共中央明确规定劳资争议的解决部门和方式,强调的是劳资两利原则,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劳资矛盾的解决,非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部门间的隶属关系,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9.(2024•临沂二模)1956年底,一个西方记者在中国游历8000公里后,发表报道:“中国就像一部由6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体现出当时()A.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 B.西方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同 C.国际关系逐步趋向缓和 D.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中国就像一部由6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可知,1956年底的中国,人民投入巨大的热情来建设自己的国家,体现出当时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A项正确;仅根据该记者的报道,并不能说明当时西方社会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同,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国内的经济建设,并不能说明国际关系逐步趋向缓和,排除C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底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10.(2023秋•溧阳市期末)有评论说,“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这”是指()A.“一边倒”方针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分析】本题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体现了由建国初的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外交向考虑国家现实利益的务实外交的转变,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C项正确;“一边倒”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排除A项;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强调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是新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坚持的外交政策,不能完整体现材料所述变化,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1.(2024•桂林开学)如表为2009﹣2012年西藏的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实际财政预算、实际净出口以及实际旅游收入统计表。此表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西藏()年份西藏实际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西藏实际财政预算/亿元西藏实际净出口/亿元西藏实际旅游收入/亿元2009203.60241.7710.8825.582010231.96249.2221.6232.312011266.46330.3327.6642.292012300.92383.6288.1353.59A.在民族地区中率先实现脱贫 B.经济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大 C.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完善【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2009﹣2012年西藏的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实际财政预算、实际净出口以及实际旅游收入都在上升,反映了这一时期西藏地区也从改革开放中获益,即改革开放推动了西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C项正确;材料没有将不同民族地区经济情况对比,无法得出西藏在民族地区中率先实现脱贫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世界市场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制度建设,因此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学生需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的原因、法律依据、内容、表现。12.(2024•滨海新区模拟)1951年下半年,院系调整从局部开始。同年8月,天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了新大学——天津大学,专门用以培养燃料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及水利工程方面的人才。据此可知,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紧跟第三次科技革命 B.扩大高校招生比例 C.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 D.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分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大学的院系进行调整,组建多科性的工学院和工科大学,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所以院系调整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C项正确;据材料“培养燃料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及水利工程方面的人才”可知,并没有紧跟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指的是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高校招生比例的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培养专门人才,而不是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3.(2024春•重庆期末)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发出了“新年画运动”的号召。《人民日报》在1950年﹣1952年间先后刊载了《农民参观拖拉机》《毛主席大阅兵》《劳动换来光荣》《保卫和平》《新中国的女司机》等新年画。该运动()A.体现男女平等的社会风尚变迁 B.旨在宣传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 C.广泛选取农民加入合作社的题材 D.有利于增强群众的国家认同意识【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据题意可知,新中国建立后,推行的新年画运动,结合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事件,体现了时代气息,有利于增强群众的国家认同意识,D项正确;《新中国的女司机》只是这些文艺作品中的一个,只有它能体现男女平等,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作品,排除A项;1952年,“一五”计划尚未开始,无法宣传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排除B项;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学生需了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主要措施、结果和历史意义。14.(2024•福州三模)如表为1950年前福建沙县镇头区茅坪乡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闽中地区农村()阶级成分户数人口数田亩数地主、富农15户69人2521.82亩雇农、贫农、中农327户1293748.13亩A.人地矛盾的突出 B.小农经济的凋敝 C.土地改革的必要 D.基层治理的失效【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材料反应的是建国初期,地主富农占有大量的土地,而大量的农民却只占有少量的土地,要解放生产力,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C选项正确;材料反应的是地主与农民之间关于土地的矛盾,A选项以偏概全,排除A;小农经济的瓦解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B;材料并未反应基层治理,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学生需了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主要措施、结果和历史意义。15.(2024春•福州期末)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对这次土地改革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B.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取消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 D.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分析】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解答本题需结合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的背景及重要措施土地改革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生产资料公有化是三大改造,与材料无关,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地改革,不是取消农业税,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开始社会主义建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16.(2024•荷塘区校级开学)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是指()A.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 B.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建设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过渡”。【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进入新中国建设时期,但仍处在新民主主义时期,1953年,新中国实行三大改造,逐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过渡的含义应该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故C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基本结束,故排除A;B项明显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排除;1953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故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建设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难度适中。17.(2024•淮北一模)1953—1956年《人民日报》有关三大改造的报道统计:时间类别1953195419551956批评角度2365表扬角度13494458由此可知,这些报道()A.鼓舞了全民的士气 B.增强了参与者的信心 C.纠正了存在的问题 D.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53年—1956年《人民日报》对三大改造的态度都是表扬角度明显多余批评角度,三大改造得到官方媒体的表扬,增强了参与者的信心,B项正确;“鼓舞了全民的士气”的说法扩大了范围,排除A项;《人民日报》对三大改造的态度都是表扬角度明显多余批评角度,并且材料没有提及批评后整改的结果,不能得出纠正了存在的问题的结论,排除C项;“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8.(2024春•潮州期末)如图是1950年顾群创作的年画《女司机》,人们高举“向先进妇女学习”的横幅。该作品()A.反映女性成为工业化主导力量 B.引导了新社会价值观念构建 C.表明了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D.激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分析】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1950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妇女的社会地位提升,所以宣传画中“向先进妇女学习”体现了新的社会风气,引导了新社会价值观念的构建,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体现女性成为工业化的主导力量,排除A项;一五计划到1953年才开始,排除C项;1956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2024•天津三模)如图为忻礼良1953年创作的《农村风光》。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A.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 B.展现“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C.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体现经济恢复农民积极生产【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图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材料“1953年”“《农村风光》”及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至1952年为经济恢复期,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基本完成土改工作,据材料“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可知,图画反映了农民积极生产的状况,所以图画整体体现经济恢复农民积极生产,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传统的稻作农业方式,没有涉及新的生产技术,排除A项;材料时间为1953年,“一五”计划才刚刚开始,且“一五”计划主要集中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方面,不能反映农民的积极生产,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项表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20.(2024•衡阳二模)如图为1952年10月发行的《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第二组,分别为“淮河水闸”“成渝铁路”“石油工业”“国营农场”。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国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D.三大改造初步完成【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图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涉及了“淮河水闸”“成渝铁路”“石油工业”“国营农场”,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成就,显示了国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A项正确;一五计划时重点发展重工业,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排除C项;三大改造初步完成是在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21.(2024春•十堰期末)如表所示为中国某时期经济数据表。造成该时期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总值/亿元工业/亿元建筑业/亿元总值/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亿元批发和零售业/亿元1952679.0346.0141.8119.822.0191.229.070.1119.019561029.0447.9280.7224.756.0300.446.0115.3166.019571069.3433.9317.0271.046.0318.449.0116.1168.0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推进 C.“八字方针”的提出及实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分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解答本题需结合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意义进行分析。【解答】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可知,第二产业上升明显较快,加之表格时间1952,1957等,可知,这是因为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八字方针”的提出及实施是20世纪60年代,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改革开放后,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22.(2024•成都开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政务院的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有2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有9人;所属34个部、会、院、署、行中,担任正职的党外人士有14人。这说明当时()A.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形成 B.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C.实践了政治协商的承诺 D.社会活力得到完全激发【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政治制度,依据材料“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政务院的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有2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题干“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政务院的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有2人”等信息显示,政府部门人员中党外人士占有一定等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故C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故排除A;1954年,随着“五四宪法”的制定,根本政治制度确立,故排除B;D项“完全”说法绝对,而且题干不能体现,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政治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23.(2024•河北模拟)1957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要求各地集中宣传农业集体化的优越性,教育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做法旨在()A.争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早日完成 B.为人民公社化运动营造舆论氛围 C.增强民众对新的社会制度的认同 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举旨在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认同,C项正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于1956年,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材料时间“1957年”之前就已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学生需了解三大改造的时间、含义、过程和历史意义。24.(2024•大祥区校级开学)1950年8月,东北局建议把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几座城市的所有工厂及其设备都迁移至中苏边境地区。东北局这一建议主要是由于()A.国家安全形势的变更 B.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 C.东北工业布局的调整 D.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要求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1950年8月,东北局建议把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几座城市的所有工厂及其设备都迁移至中苏边境地区”可知,1950年东北局建议把一些重点城市的工业迁移到中苏边境,这有助于保护这些工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10月,中国开始抗美援朝,在此之前,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袭扰我国东北地区,因此国家安全形势变化促使东北局主张迁徙工业,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东北地区工业发展较好,但迁徙至中苏边境,并不能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排除B项;东北局强调将工业迁徙至中苏边境,这与“东北工业布局的调整”无关,排除C项;1950年还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且迁徙工业至中苏边境也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难度适中。25.(2024•镇江模拟)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反帝、反殖运动,许多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把中国视为重要的支持力量,纷纷来华寻求物质和道义支持。由此可见中国()A.拓展在第三世界的外交空间 B.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D.全面展示出负责任大国担当【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解题关键信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反帝、反殖运动”。【解答】A.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反帝、反殖运动”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中国通过支持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加强与新兴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拓展在第三世界的外交空间,正确;B.二战之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并非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瓦解,排除;C.中国与非洲并非“睦邻”国家,排除;D.全面展示出负责任大国担当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二.材料题(共5小题)26.(2024•德州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单故鼎新、改大换地的时期,这一时期召开的英模大会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英模大会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为了鼓励全国人民共同效力于解放全部国土,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与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9月25日,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词,“当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第一个国庆纪念节日快要到来之际,你们在这里开会,是有巨大意义的。”他称赞英模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向英雄模范们学习。参加大会的战斗英雄代表有350人,劳动模范代表459人,劳动模范代表中有女性38人、少数民族代表12人。会议期间,代表们参加了国庆大典观礼,出席了毛泽东、苏联大使及其他机关主办的招待宴会。10月2日,大会举行了闭幕式,会议发表了《告全国军队与劳动人民书》《声援朝鲜反美侵略》等电文。会议结束后,在京举办了解放军战绩、革命文物和兵器展览以及劳动模范的劳动成绩展览。首都各界热情邀请英模代表报告其光荣事迹,受到热烈欢迎。——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等结合材料,以“英模大会•时代印记”为题写一则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结合1950年中国社会的特征,从当时的经济发展、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建设特征来进行具体的说明,言之有理就可以。故答案为:示例:英模大会•时代印记英模大会强调“战斗英雄”“效力于解放全部国土”,反映了解放战争及剿匪镇反、解放全中国的斗争。参会代表中劳动模范居多,大会号召“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反映了当时发展工农业生产,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大会电文“声援朝鲜反美侵略”,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大会的召开及其“号召向英雄模范们学习”“参加观礼”“出席招待宴会、座谈会”“举办展览”“邀请英模代表做报告”,反映了给予英模的高度评价、极高政治礼遇,意在宣传和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彰显崇尚革命英雄和劳动者的理念,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模的社会氛围。参会代表中有一定数量的女性代表和少数民族代表,反映了当时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新观念。综上,英模大会召开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人民政权成立之初,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意志,带有鲜明的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时代印记。【点评】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2023秋•呼和浩特期末)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华夏民族经过长期发展吸收融合,逐渐孕育汉民族实体两汉抗击匈奴,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隋唐隋朝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唐蕃会盟;文成公主入藏辽宋夏金元榷场贸易;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明清改土归流;社会上层各族间的通婚通行——摘编自姜凯风《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材料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内容,作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建国初期,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康发展;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摘编自李正华、张金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并说明推动该趋势形成的主要方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第一问要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的影响来解答。【解答】(1)趋势:从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不断交融;大一统国家不断巩固。方式: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和亲;册封;战争;设置专门机构;贸易往来;会盟。(2)意义:从材料“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内容,作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建国初期,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康发展;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和所学知识可知,维护国家集中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以立法形式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为其他国家解决民族关系提供借鉴。故答案为:(1)趋势:民族不断交融;大一统国家不断巩固。方式:和亲;册封;战争;设置专门机构;贸易往来;会盟。(2)意义:维护国家集中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以立法形式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为其他国家解决民族关系提供借鉴。【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28.(2023秋•常熟市校级月考)某研究者为研究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3年1月,上海《东方杂志》号召国人想象未来的中国,历史学家周谷城写下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写道:“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我梦想着;此后我真能不再作什么梦想了。”——据1933年1月上海《东方杂志》材料二:“领导们问大家,对自己分到的房子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有什么需要。但是我们想,跟过去比已经很好了,还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周围的医院、邮电局、花园、菜场什么都已经有了,方便得不得了。家里用的还是抽水马桶,那可是刚解放啊,全上海人家都还是倒马桶的呢。”——原上海绢纺织厂先进工作者郑长保回忆1952年首次搬进上海曹杨工人新村的往事材料三:“在工人新村大道的两旁,守望这欣欣的白杨,风儿挨家奔跑送喜讯……生活啊,长着翅膀在飞翔,多少个工人子女进大学,多少户工人家中挂奖状。多少青年儿女立下大志,走遍祖国四面八方,多少家庭妇女离开灶台,解掉围裙换上工装。谁说古来百家不同姓,这里的家长是亲爱的党……”——上海诗人宁宇《工人新村漫步》(写于1957年前后)(1)根据材料一,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周谷城这个“奇怪的梦”的理解。(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述20世纪5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并说明原因。(3)该研究者所搜集的史料有一定局限,为更全面研究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请向他提供一些建议。【分析】(1)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2)本题考查“一五“计划,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3)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1)根据“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我梦想着,此后我真能不再作什么梦想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人民对国家前途命运缺乏信心,因此周谷城提出了“奇怪的梦”;当时中国经济落后,城市现代化水平低,普通民众生活条件恶劣,周谷城的“奇怪的梦”反映了人民对改善生活,建立现代化强国的期盼。(2)根据“但是我们想,跟过去比已经很好了,还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周围的医院、邮电局、花园、菜场什么都已经有了,方便得不得了。家里用的还是抽水马桶”、“多少个工人子女进大学,多少户工人家中挂奖状。多少青年儿女立下大志,走遍祖国四面八方。多少家庭妇女离开灶台,解掉围裙换上工装”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5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是工人生活状况(居住条件)改善;工人政治地位提高;工人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女性工人地位提高等。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一五”计划实施,重视发展现代工业;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等。(3)根据“据1933年1月上海《东方杂志》”、“原上海绢纺织厂先进工作者郑长保回忆1952年首次搬进上海曹杨工人新村的往事”、“上海诗人宁宇《工人新村漫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研究者所搜集的史料缺乏权威性,而且史料较为单一,不能反映这一时期我国工人生活状况的全貌。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搜集官方权威档案材料;搜集其他地区工人生活方面的资料;搜集能反映工人生活状况的统计资料;搜集除居住条件以外,衣、食、行及工人家庭收入情况的材料等。故答案为:(1)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政局动荡(或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沦陷,国内新军阀混战,国民党全力“围剿”红军),人民对国家前途命运缺乏信心,因此周谷城提出了“奇怪的梦”;当时中国经济落后,城市现代化水平低,普通民众生活条件恶劣,周谷城的“奇怪的梦”反映了人民对改善生活,建立现代化强国的期盼。(2)变化:工人生活状况(居住条件)改善;工人政治地位提高;工人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女性工人地位提高等。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一五”计划实施,重视发展现代工业;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等。(3)局限:缺乏权威性(或属于报刊、口述史、诗歌等);史料较单一,不能反映这一时期我国工人生活状况的全貌。建议:搜集官方权威档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