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温馨提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建立后,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行政中枢发生变化,皇权进一步集中。这里的“变化”指的()A.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出现了中朝与外朝C.不断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行政中枢发生变化,皇权进一步集中”和所学可知,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因此“西汉行政中枢发生变化”,B项正确;汉初便实行郡国并行制,并非汉武帝时期的措施,排除A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但并非行政中枢,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唐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2.1911年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唯有“坐旁听席”。但在1912年8月,中华民国出台的《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这种变化反映出()A.中国革命的包容性增强 B.国民党内部组织日趋完善C.政党政治成为各方共识 D.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了充实【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1年至191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可知,中国民主革命由刚开始不重视华侨选举权到明确华侨名额,说明中国革命重视海外群体的革命参与度,这增强了革命的包容性,A项正确;国民党内部组织指的是其结构或系统,华侨不一定就是国民党成员,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人们对政党政治的态度,排除C项;不能将华侨直接等同于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A项。3.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A.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 B.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C.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 D.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题干中的监察体系的演变正是受这一趋势的影响而形成的,说明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适应了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C项正确;监察体系逐渐向单一发展,无法为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提供保障,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适应了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与官员内部矛盾无关,排除B项;监察体系逐渐向单一发展,不能用以说明中央的行政效率得以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4.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由此可见,英国的文官制度()A.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 B.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提高了官员的行政素质 D.体现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3—1870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文官制度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这样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素质,C项正确;英国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但与材料无体现,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文官制度的变化,与加重财政负担无关,排除B项;代议制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春秋左传》记载:“(子产临终对后继者的遗言)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子产临终前态度转变说明了()A.从以德服民转变为立法从严,严刑峻法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舍宽取猛是救世之需C.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D.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并结合所学可知,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人,当时的社会礼崩乐坏,子产顺应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从“为政以德”转变为严刑苛法,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舍宽取猛是救世之需,未涉及其必要性,而是子产思想的变化,即由于形势所迫,从以德服民转化为立法从严,严刑峻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铸刑书”,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子产临终前态度转变的原因,“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贝卡里亚的法学思想()A.无罪推定是指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B.是建立西欧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C.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D.体现了司法独立的要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意大利)。据材料“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及所学知识可知,无罪推定是由意大利的法学家贝卡利亚最早提出的,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A项正确;18世纪之前,欧洲资产阶级法律就已经在罗马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排除B项;无罪推定保护了公民的不因为不成熟的、未经证实的指控就被剥夺自由或者遭受其他刑事制裁,保护的是公民的人权和辩护权,并非所有权利,排除C项;司法独立指的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其他任何机关或个人的干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从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到制定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立法()A.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民众关切B.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C.为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D.充分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中国)。据材料“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从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到制定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可知,新中国立法与时俱进,围绕群众利益,A项正确;1954年宪法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B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排除C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还是奋斗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排除D项。故选A项。8.16世纪以前,德意志地区邦国林立,方言各异。1522年,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他所使用的德语吸取了德意志各地方言的词汇,很快成为各邦的共同书面语。据此可知,马丁路德翻译《圣经》()A.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宣扬了人民主权学说C.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虚伪 D.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6世纪(德意志)。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他所使用的德语吸取了德意志各地方言的词汇,很快成为各邦的共同书面语,说明其翻译《圣经》,有利于民族共同语言的形成,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对民族国家的影响,并未提及民众宗教信仰,排除A项;人民主权学说是启蒙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教会的抨击,排除C项。故选D项。9.从秦到隋,铜币钱文是货币重量的大小,这一特点延续了商品货币的特征,可以依据钱文检验货币足值与否。到了唐代,表示货币重量的钱文消失了,代以“通宝”这类写有国号、年号或吉利语的钱币。货币的变化体现出()A.其本身的价值逐渐提高 B.政府信用性日渐突出C.形制由多元化走向统一 D.发行日益被国家垄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以重量命名钱币到以年号命名,货币本身的价值越来越不体现其本身的购买力,反映出政府的在铸币的信用度方面提高和突显,B项正确;货币本身的价值并没有逐渐提高,排除A项;材料时间为秦到隋,秦朝统一货币后,货币形制就已经走向统一,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改革币值,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发行就已经被国家垄断,D项不能体现从秦朝到隋朝,有其是唐代货币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1973年2月12日,美国宣布美元贬值10%,接着各国货币不再与美元维持固定比价而实行浮动汇率。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承认浮动汇率制度。1978年4月1日起生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次修改的协定,正式取消关于固定汇率制的条款,而代之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A.说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出现了严重逆转B.证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美国控制的称霸工具C.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发展D.反映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据材料“正式取消关于固定汇率制的条款,而代之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随着不断变化的形势不断调整变化,反映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随着不断变化的形势而不断调整变化,不是体现经济全球化的逆转,故A项错误;B项符合材料“各国货币不再与美元维持固定比价而实行浮动汇率”,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际经济组织规则的调整,而不是国家干预,故C项错误。1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见古代乡村自治自律的基础是()A.社会基层单位的宗法教化 B.官府对乡村治理的重视C.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D.由官府强制执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A项正确;根据材料“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不能看出政府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政府对乡村治理的主导作用,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未体现政府的强制性,排除D项。故选A项。12.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迫使多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1946年《国民保险法》和1948年《国民救助法》通过后,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据此可知()A.英国济贫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B.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稳定C.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D.标志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英国确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01—1948年(世界)。材料时间从1601到1834到1946和1948年,体现的是英国济贫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A项正确;济贫制度主要目的是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的程度,并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支持,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社会生产力进步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标志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英国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13.据考古发现,约9000年前,西亚已经种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约7000年前,美洲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已经栽培出了玉米;约6000多年以前,中国黄河流域培育出了粟等。这说明()A.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性 B.西亚的农业文明最为发达C.农业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D.农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西亚、美洲墨西哥、中国黄河流域在不同时期都出现了早期的农作物,说明农业文明起源的多元性,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西亚农业最为发达,排除B项;农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14.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据此可知()A.人类粮食安全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B.21世纪,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C.是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带来的结果D.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5-200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对外援助粮食总量占全球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说明中国在国际粮食援助中占重要地位,D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中国粮食援助贡献提高,没有体现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国杂交水稻是否有新突破,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15.“青铜”曾经被郭沫若誉为“美金”。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极为有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材料“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及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的这些青铜农具并非用于实际农业身体生产,而是用于祭祀活动,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但据此不能得知之前是否有青铜农具出土,排除A项;商周时期农业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的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可知,青铜农具有一定数量的考古发现,并非“极为有限”,排除D项。故选C项。16.《英国通史》中记载:“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秒为单位……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由此可知,工业革命()A.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加强B.促使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C.使上层人士出行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变化D.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据材料“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秒为单位……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可知,工业革命使人们非常重视时间,交通工具的变化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的时间观念得以加强,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人们的文化素质的信息,排除B项;该现象不仅仅是影响到上层人士出行,而是所有人,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收入差距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0分,18题16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里耶秦简是湖南省里耶古城1号井出土的秦代简牍,共有38000余枚。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轶。下图是里耶秦简户籍簿。里耶秦简户籍簿中的一段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材料二:秦朝户籍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整理(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材料的史料价值。(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代户籍管理制度的作用。【答案】(1)材料一是出土文献,其史料价值是反映了秦朝的户籍文书格式与户口登记与管理,是研究秦朝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史料;同时里耶秦简所见的所有户籍登记格式和内容以户主为核心,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份以与户主的关系为准,体现了男尊女卑的父权家长制特点以及小家庭特点,对于研究秦朝时期的家庭结构有重要价值;同时里耶秦简反映了秦朝的户籍制度,是统治者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统治者控制社会人口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看出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材料二是文献史料,其史料价值在说明秦朝的户籍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对于研究秦朝户籍制度与社会等级结构有重大的史料价值。(2)作用:加强国家对于社会的管理与控制,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为国家征调赋役重要依据,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稳定;为秦朝的政策实施基本依据;压抑民众的自由流动。【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的中国。根据材料一“里耶秦简户籍簿中的一段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可知,这反映了秦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同时也反映这个家庭的成员构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史料价值为反映了秦朝的户籍文书格式与户口登记与管理,是研究秦朝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史料;根据材料“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与“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里耶秦简所见的所有户籍登记格式和内容以户主为核心,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份以与户主的关系为准,体现了男尊女卑的父权家长制特点以及小家庭特点,对于研究秦朝时期的家庭结构有重要价值;根据材料一“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户籍简反映了秦朝的户籍制度,是统治者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统治者控制社会人口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看出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材料二是文献史料,根据材料二“ 秦朝户籍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可知,秦朝的户籍具有明显的社会等级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史料价值在于对于研究秦朝户籍制度与社会等级结构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的中国。根据材料一“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国家对于社会的管理与控制,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根据材料一“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国家征调赋役重要依据,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稳定;根据材料一“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为秦朝的政策实施基本依据;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户籍制度压抑民众的自由流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世纪时,伴随着一系列国际法的制定,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材料二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的关系“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和平运动风起云涌,鼓吹和平裁军。海牙保和会是近代中国参与国际会议及组织的重要初始阶段,1899年、1907年清政府参加两次保和会,签署了一批国际公约。1914年9月,青岛战事开始,中国中立地位到破坏,北京外交部就意识到必须参加战后和会争取发言机会,将山东问题诉诸国际公论,争取得到比较公允的解决方案。——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外交制度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转变带来的影响【答案】(1)背景:国际法形成与发展;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殖民扩张时代,欧洲国家之间利益纷争加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等。(2)转变:由“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由没有外交意识向积极参与国际外交转变。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促进思想解放;有利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等。【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伴随着一系列国际法的制定”可归纳出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材料“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可归纳出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欧洲国家之间利益纷争加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等角度进行补充。(2)转变:根据材料“清政府认为同外国的关系‘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海牙保和会是近代中国参与国际会议及组织的重要初始阶段”可归纳出由“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由没有外交意识向积极参与国际外交转变。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维护国家主权、促进思想解放及利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当代经济学家弗兰克指出:东方的条件实际上比西方更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偶然因素的介入改变了这一状况。材料二:——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材料三:它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宣言》(1)用材料二反驳材料一的观点。(要求:提出新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展开论述。)(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答案】(1)英国之所以发生工业革命是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带有必然性。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同时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手工工场和工人技术发展水平也较高,因此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因而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带有必然性。而其他地区如荷兰、意大利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劣势,因而并未发生工业革命。(2)影响: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产生(或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近代交通工具出现。【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一“但是偶然因素的介入改变了这一状况”可知,弗兰克认为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具有偶然性,其他地区的条件要好于英国,对此观点进行反驳,就是要论述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根据材料二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之所以发生工业革命是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带有必然性;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手工工场和工人技术发展水平也较高,因此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因而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带有必然性。最后对其它地区进行简要叙述,如其它地区如荷兰、意大利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劣势,因而并未发生工业革命。【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或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交通工具出现。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是清代乾隆时徐扬所绘的《盛世滋生图》又称《姑苏繁华图》(1759)(局部)《盛世滋生图》反映了当时苏州“商贾辐揍,百货骈阗”的市井风貌;也有金榜提名后的喜庆场景,图中前一艘船的灯笼上写着“翰林院”“状元及第”字样,右边船上敲锣打鼓,后面跟着的大船上是及第的状元和花轿,岸边、墙头上、店铺里、酒楼上,所有人都向船上张望。从材料中提取两个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信息一:《盛世滋生图》反映了清朝苏州商业贸易的繁盛。说明:清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垦荒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时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赋税征银,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清朝期间,丝织业、棉织业等手工业部门有较大发展。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商业出现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盛世滋生图》反映的清朝苏州商业贸易的繁盛,就是清朝商业繁荣的一个缩影。信息二:《盛世滋生图》金榜提名后的喜庆场景反映了清朝知识分子追求功名。说明:科举制形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朝,到了清朝时期,科举制度被大规模发展和加强,主要由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部分组成。科举考试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使一大批寒士得以通过平等的考试进入仕途,从而改变寒士的家族命运,“学而优则仕”成为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信息)说明题。时空是:清朝(中国)。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两个历史信息。信息一:根据材料“《盛世滋生图》反映了当时苏州‘商贾辐揍,百货骈阗’的市井风貌,”可得出:《盛世滋生图》反映了清朝苏州商业贸易的繁盛。信息二:根据材料“也有金榜提名后的喜庆场景”得出:《盛世滋生图》金榜提名后的喜庆场景反映了清朝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其次,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说明过程中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信息一说明: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朝商业发展的原因进行阐述。如:清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垦荒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时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赋税征银,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清朝期间,丝织业、棉织业等手工业部门有较大发展。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商业出现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盛世滋生图》反映的清朝苏州商业贸易的繁盛,就是清朝商业繁荣的一个缩影。信息二说明: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形成、发展的过程、科举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如:科举制形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朝,到了清朝时期,科举制度被大规模发展和加强,主要由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部分组成。科举考试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使一大批寒士得以通过平等的考试进入仕途,从而改变寒士的家族命运,“学而优则仕”成为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言之有理即可。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温馨提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建立后,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行政中枢发生变化,皇权进一步集中。这里的“变化”指的()A.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出现了中朝与外朝C.不断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行政中枢发生变化,皇权进一步集中”和所学可知,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因此“西汉行政中枢发生变化”,B项正确;汉初便实行郡国并行制,并非汉武帝时期的措施,排除A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但并非行政中枢,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唐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2.1911年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唯有“坐旁听席”。但在1912年8月,中华民国出台的《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这种变化反映出()A.中国革命的包容性增强 B.国民党内部组织日趋完善C.政党政治成为各方共识 D.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了充实【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1年至191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可知,中国民主革命由刚开始不重视华侨选举权到明确华侨名额,说明中国革命重视海外群体的革命参与度,这增强了革命的包容性,A项正确;国民党内部组织指的是其结构或系统,华侨不一定就是国民党成员,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人们对政党政治的态度,排除C项;不能将华侨直接等同于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A项。3.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A.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 B.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C.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 D.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题干中的监察体系的演变正是受这一趋势的影响而形成的,说明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适应了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C项正确;监察体系逐渐向单一发展,无法为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提供保障,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适应了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与官员内部矛盾无关,排除B项;监察体系逐渐向单一发展,不能用以说明中央的行政效率得以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4.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由此可见,英国的文官制度()A.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 B.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提高了官员的行政素质 D.体现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3—1870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文官制度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这样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素质,C项正确;英国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但与材料无体现,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文官制度的变化,与加重财政负担无关,排除B项;代议制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春秋左传》记载:“(子产临终对后继者的遗言)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子产临终前态度转变说明了()A.从以德服民转变为立法从严,严刑峻法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舍宽取猛是救世之需C.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D.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并结合所学可知,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人,当时的社会礼崩乐坏,子产顺应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从“为政以德”转变为严刑苛法,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舍宽取猛是救世之需,未涉及其必要性,而是子产思想的变化,即由于形势所迫,从以德服民转化为立法从严,严刑峻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铸刑书”,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子产临终前态度转变的原因,“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贝卡里亚的法学思想()A.无罪推定是指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B.是建立西欧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C.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D.体现了司法独立的要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意大利)。据材料“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及所学知识可知,无罪推定是由意大利的法学家贝卡利亚最早提出的,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A项正确;18世纪之前,欧洲资产阶级法律就已经在罗马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排除B项;无罪推定保护了公民的不因为不成熟的、未经证实的指控就被剥夺自由或者遭受其他刑事制裁,保护的是公民的人权和辩护权,并非所有权利,排除C项;司法独立指的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其他任何机关或个人的干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从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到制定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立法()A.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民众关切B.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C.为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D.充分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中国)。据材料“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从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到制定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可知,新中国立法与时俱进,围绕群众利益,A项正确;1954年宪法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B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排除C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还是奋斗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排除D项。故选A项。8.16世纪以前,德意志地区邦国林立,方言各异。1522年,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他所使用的德语吸取了德意志各地方言的词汇,很快成为各邦的共同书面语。据此可知,马丁路德翻译《圣经》()A.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宣扬了人民主权学说C.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虚伪 D.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6世纪(德意志)。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他所使用的德语吸取了德意志各地方言的词汇,很快成为各邦的共同书面语,说明其翻译《圣经》,有利于民族共同语言的形成,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对民族国家的影响,并未提及民众宗教信仰,排除A项;人民主权学说是启蒙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教会的抨击,排除C项。故选D项。9.从秦到隋,铜币钱文是货币重量的大小,这一特点延续了商品货币的特征,可以依据钱文检验货币足值与否。到了唐代,表示货币重量的钱文消失了,代以“通宝”这类写有国号、年号或吉利语的钱币。货币的变化体现出()A.其本身的价值逐渐提高 B.政府信用性日渐突出C.形制由多元化走向统一 D.发行日益被国家垄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以重量命名钱币到以年号命名,货币本身的价值越来越不体现其本身的购买力,反映出政府的在铸币的信用度方面提高和突显,B项正确;货币本身的价值并没有逐渐提高,排除A项;材料时间为秦到隋,秦朝统一货币后,货币形制就已经走向统一,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改革币值,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发行就已经被国家垄断,D项不能体现从秦朝到隋朝,有其是唐代货币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1973年2月12日,美国宣布美元贬值10%,接着各国货币不再与美元维持固定比价而实行浮动汇率。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承认浮动汇率制度。1978年4月1日起生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次修改的协定,正式取消关于固定汇率制的条款,而代之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A.说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出现了严重逆转B.证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美国控制的称霸工具C.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发展D.反映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据材料“正式取消关于固定汇率制的条款,而代之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随着不断变化的形势不断调整变化,反映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随着不断变化的形势而不断调整变化,不是体现经济全球化的逆转,故A项错误;B项符合材料“各国货币不再与美元维持固定比价而实行浮动汇率”,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际经济组织规则的调整,而不是国家干预,故C项错误。1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见古代乡村自治自律的基础是()A.社会基层单位的宗法教化 B.官府对乡村治理的重视C.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D.由官府强制执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A项正确;根据材料“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不能看出政府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政府对乡村治理的主导作用,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未体现政府的强制性,排除D项。故选A项。12.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迫使多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1946年《国民保险法》和1948年《国民救助法》通过后,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据此可知()A.英国济贫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B.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稳定C.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D.标志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英国确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01—1948年(世界)。材料时间从1601到1834到1946和1948年,体现的是英国济贫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A项正确;济贫制度主要目的是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的程度,并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支持,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社会生产力进步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标志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英国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13.据考古发现,约9000年前,西亚已经种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约7000年前,美洲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已经栽培出了玉米;约6000多年以前,中国黄河流域培育出了粟等。这说明()A.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性 B.西亚的农业文明最为发达C.农业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D.农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西亚、美洲墨西哥、中国黄河流域在不同时期都出现了早期的农作物,说明农业文明起源的多元性,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西亚农业最为发达,排除B项;农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14.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据此可知()A.人类粮食安全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B.21世纪,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C.是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带来的结果D.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5-200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对外援助粮食总量占全球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说明中国在国际粮食援助中占重要地位,D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中国粮食援助贡献提高,没有体现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国杂交水稻是否有新突破,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15.“青铜”曾经被郭沫若誉为“美金”。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极为有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材料“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及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的这些青铜农具并非用于实际农业身体生产,而是用于祭祀活动,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但据此不能得知之前是否有青铜农具出土,排除A项;商周时期农业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的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可知,青铜农具有一定数量的考古发现,并非“极为有限”,排除D项。故选C项。16.《英国通史》中记载:“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秒为单位……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由此可知,工业革命()A.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加强B.促使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C.使上层人士出行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变化D.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据材料“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秒为单位……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可知,工业革命使人们非常重视时间,交通工具的变化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的时间观念得以加强,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人们的文化素质的信息,排除B项;该现象不仅仅是影响到上层人士出行,而是所有人,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收入差距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0分,18题16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里耶秦简是湖南省里耶古城1号井出土的秦代简牍,共有38000余枚。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轶。下图是里耶秦简户籍簿。里耶秦简户籍簿中的一段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材料二:秦朝户籍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整理(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材料的史料价值。(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代户籍管理制度的作用。【答案】(1)材料一是出土文献,其史料价值是反映了秦朝的户籍文书格式与户口登记与管理,是研究秦朝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史料;同时里耶秦简所见的所有户籍登记格式和内容以户主为核心,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份以与户主的关系为准,体现了男尊女卑的父权家长制特点以及小家庭特点,对于研究秦朝时期的家庭结构有重要价值;同时里耶秦简反映了秦朝的户籍制度,是统治者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统治者控制社会人口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看出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材料二是文献史料,其史料价值在说明秦朝的户籍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对于研究秦朝户籍制度与社会等级结构有重大的史料价值。(2)作用:加强国家对于社会的管理与控制,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为国家征调赋役重要依据,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稳定;为秦朝的政策实施基本依据;压抑民众的自由流动。【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的中国。根据材料一“里耶秦简户籍簿中的一段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可知,这反映了秦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同时也反映这个家庭的成员构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史料价值为反映了秦朝的户籍文书格式与户口登记与管理,是研究秦朝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史料;根据材料“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与“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里耶秦简所见的所有户籍登记格式和内容以户主为核心,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份以与户主的关系为准,体现了男尊女卑的父权家长制特点以及小家庭特点,对于研究秦朝时期的家庭结构有重要价值;根据材料一“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户籍简反映了秦朝的户籍制度,是统治者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统治者控制社会人口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看出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材料二是文献史料,根据材料二“ 秦朝户籍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可知,秦朝的户籍具有明显的社会等级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史料价值在于对于研究秦朝户籍制度与社会等级结构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的中国。根据材料一“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国家对于社会的管理与控制,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根据材料一“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国家征调赋役重要依据,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稳定;根据材料一“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为秦朝的政策实施基本依据;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户籍制度压抑民众的自由流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世纪时,伴随着一系列国际法的制定,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材料二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的关系“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和平运动风起云涌,鼓吹和平裁军。海牙保和会是近代中国参与国际会议及组织的重要初始阶段,1899年、1907年清政府参加两次保和会,签署了一批国际公约。1914年9月,青岛战事开始,中国中立地位到破坏,北京外交部就意识到必须参加战后和会争取发言机会,将山东问题诉诸国际公论,争取得到比较公允的解决方案。——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外交制度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转变带来的影响【答案】(1)背景:国际法形成与发展;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殖民扩张时代,欧洲国家之间利益纷争加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等。(2)转变:由“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由没有外交意识向积极参与国际外交转变。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促进思想解放;有利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等。【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伴随着一系列国际法的制定”可归纳出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材料“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可归纳出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欧洲国家之间利益纷争加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等角度进行补充。(2)转变:根据材料“清政府认为同外国的关系‘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海牙保和会是近代中国参与国际会议及组织的重要初始阶段”可归纳出由“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由没有外交意识向积极参与国际外交转变。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维护国家主权、促进思想解放及利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当代经济学家弗兰克指出:东方的条件实际上比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