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及答题方法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及答题方法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及答题方法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及答题方法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及答题方法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及答题方法讲义我们从2021-2023年全国324套中考真题中,梳理出了文言文7大高频考点,现将它们及其答题方法呈现如下。【考频考点】高频考点考频1.翻译文言句子3年322考2.理解文言词语(实词)3年294考3.理解分析文章内容3年195考4.断句3年148考5.拓展运用(谈感悟/启示)3年55考6.理解文言词语(虚词)3年50考【高频考点解说】高频考点1

翻译文言句子【题干关键点】翻译;句子【思路梳理】第一步,结合语境,初步理解句子大意;第二步,找出句中的关键实词、虚词,准确把握其意思;第三步,翻译句子,将翻译后的内容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答题示范】公式:字字落实(关键词)+调整句式(特殊句式)+串联词义+理顺句意

高频考点2

理解文言词语(实词)【题干关键点】解释;文言实词【思路梳理】第一步,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第二步,根据句意或知识积累(如课内所学、成语等)推断词语的意思;第三步,(填空题)写出词义,(选择题)判断选项正误,得出答案【答题示范】公式:理解句意+运用方法(字形分析法、成语助解法、迁移推断法、结合语境法、代入检验法、查阅词典法)+推断词义(+判断正误)高频考点3

理解分析文章内容【题干关键点】怎样写;特点;分析【思路梳理】第一步,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第二步,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答案【答题示范】公式:关键语句+分析内涵模板:文章通过写……,体现了……高频考点4

断句【题干关键点】断句;限断x处【思路梳理】第一步,通读全文,感知句意;第二步,依据句子内容、结构或关键词进行断句【答题示范】公式:分析句意+抓标志词/句式+断句高频考点5

拓展运用(谈感悟/启示)【题干关键点】看法/感悟/启示/观点【思路梳理】第一步,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第二步,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分析文章的主旨;第三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作答【答题示范】公式:分析内容、主旨+感悟/启示模板:本文主要写了……,这告诉我们……高频考点6

理解文言词语(虚词)【题干关键点】解释;文言虚词【思路梳理】第一步,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第二步,根据句意或知识积累(如课内所学、成语等),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第三步,(填空题)写出词义,(选择题)判断选项正误,得出答案【答题示范】公式:理解句意+运用方法(综合归纳法、语境推断法、代入筛选法、句意分析法等)+推断词义、用法(+判断正误)高频考点7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题干关键点】朗读停顿/节奏;标x处【思路梳理】第一步,结合语境,理解句子大意;第二步,根据句意或语法结构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答题示范】公式:分析句意十分析句子语法结构+划分朗读节奏【中考真题实战】(湖南郴州中考)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甲】杞人忧天(节选)《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乙】曲突①徙薪《汉书》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②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③,余各以头次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⑤而请之。【注】①突:烟鹵。②嘿(mò):同“默”,沉默不语。③上行(háng):尊位。④录;邀请。⑤寤:觉悟,明晓。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1)因往晓之晓:____________(2)傍有积薪薪:____________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B.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C.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D.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中的杞人和乙文中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都具有忧患意识却有所不同。请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说说对你有何启示。(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川广元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甲】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芙蕖①(节选)[清]李渔群葩②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③至菡蒿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也。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注】①芙蕖(qú);指荷花,又称菌萏(hàndàn)、芙蓉、莲花等。②葩:花。③迨(dài):及,等到。1.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B.《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所指相同。C.《说文解字》“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D.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清秀美丽的年轻女子。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水陆草木之花避暑而暑为之退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乃摘而藏之C.芙蕖则不然其人舍然大喜D.乃复蒂下生蓬乃取一葫芦置于地3.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B.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C.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D.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篇文章都写了“莲”,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真题答案】杞人忧天(节选)/曲突徙新1.(1)告知,开导(2)柴草本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梳理思路: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根据句意,推断词义解题攻略:(1)句意:于是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2)句意:旁边堆积着柴草。薪,柴草。2.B本题考点: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答题公式:划分节奏=理解句意+分析语法+断句公式运用:理解句意: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火被扑灭了。分析语法和句间关系:“俄而”为时间状语,“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为具有先后关系的两件事,中间应断开;“幸而得息”是事件的结果,其前应断开。据此断句: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3.(1)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2)于是,(主人)杀牛摆酒,答谢他的邻居。本题考点: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梳理思路:推断关键词义→句中词语逐一翻译→连缀成句子→规范作答解题攻略:(1)关键词:积气,聚积的气体;亡:无、没有。(2)关键词:杀牛置酒,杀牛置办酒席;谢,答谢。4.不同之处:杞人的忧患,是没有必要的、过度的;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的忧患,是有根据的、合理的。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忧患意识,但不要有不必要的忧虑。本题考点:本题考查比较分析文章内容并谈启示。梳理思路:理解两文内容→分析忧患的不同之处→结合自身谈启示解题攻略:先回答不同之处。甲文中杞杞人的忧患是“天地崩坠,身亡所寄”,这是没有必要的过度的。乙文中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的忧患,是有根据的、合理的,“俄而家果失火”足以证明。再结合自身谈启示。两文中两个人都在为以后的事情担心,一个是没有根据的、过度的,一个是有根据的、必要的,结果自然也不同这就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忧患意识,但不要有不必要的忧虑。【乙文参考译文】有一个客人造访主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自是直的,旁边堆积着柴草,他便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将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摆酒,答谢他的邻居。烧伤的人在尊位,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排座,但是没有邀请说改“曲突"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就不用破费杀生置酒,始终不会有火灾。现在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曲突徙薪’的人不作报答,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爱莲说/芙蕖(节选)1.B本题考点:本题考查结合文化常识理解文言词语。梳理思路:结合积累,理解典籍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推断词义→对比分析,判断正误解题攻略:“莲,芙蕖之实也”句意:莲子,芙蕖的果实。莲,莲子。“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句意:莲子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摆上餐桌。莲,芙蕖。两者所指不同,故选B。2.D本题考点: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答题公式:辨析虚词=辨析用法+辨析意义公式运用:A项,助词,的/代词,代指荷花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项,都是副词,于是、就。3.C本题考点: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梳理思路:结合语境,理解句意→分析逻辑关系→划分节奏→判断正误解题攻略:句意: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这对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自夏至秋”点明时间,其后应断开;“在花为分内之事”说明这是荷花自然生长的过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说明荷花给人的好处两者之间为并列关系,结构对称,应断开。正确的断句是“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故选C。4.(1)(莲)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赏玩。(2)我夏天依靠它维持生命,是(因为)它合人心意。本题考点: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答题公式:翻译句子=解词语十定句式+连词成句公式运用:(1)解词语:植,竖立;亵玩,靠近赏玩。定句式:此句为省略句,翻译时应补充完整。(2)解词语:倚,依靠;可人,合人心意。定句式:“……者,…也”表判断,翻译时应注意。5.①甲文称莲为“花中君子”,写莲的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形(中通外直)、气质仪态(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味道(香远益清)等,侧重赞美的是“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内在品格;②乙文紧扣芙蕖可人”的特点,侧重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来写其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本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思路:通读文章,理解内容与主旨→提炼要点,对比分析解题攻略:甲文托物言志,借写莲表达作者的志趣;乙文侧重说明莲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不同,因此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等方面表现莲的超凡脱俗,乙文则从观赏性和实用性两方面展开。据此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即可。【乙文参考译文】各种花最佳的观赏时间,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之前、之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却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它)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就又一天一天地长高,一天比一天好看。等到花苞开放,样子娇嫩得像要滴水,(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这对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已经凋谢,就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莲蓬中结了果实,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立(在水面上)。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适宜闻(的地方),就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用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用它来)纳凉,凉气就随它而产生。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子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摆上餐桌,使人的口中和嘴边香味芬芳。只有被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遗弃之物,但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满足常年包裹东西的用处。我夏天依靠它维持生命,是(因为)它合人心意。【高频考点训练】训练1范巨卿与元伯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为诸生②,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③焉”乃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④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⑤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⑥”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选自南朝·范晔《后汉书》,有改动)【注释】①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②诸生:儒生,泛指在学的弟子。③子:小孩子,指张劲的孩子。④白:告诉。⑤审:认真。⑥乖违:违约。1.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二人并告归乡里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式谓元伯曰()(2)将过拜尊亲()(3)乃期日()(4)巨卿果到()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4.本文中的范式、元伯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都是方正之人。结合三人具体言行,说说你对“方正”的理解。训练2解州盐泽解州①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②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唯中间有一泉,乃是甘泉③,得此水然后可以聚。又其北有尧梢水,亦谓之“巫咸河”。大卤之水不得甘泉和之不能成盐。唯巫咸水入,则盐不复结,故人谓之“无咸河”。为盐泽之患,筑大提以防之,甚于备寇盗。原④其理,盖巫咸乃浊水,入卤中,则淤淀卤脉⑤,盐遂不成,非有他异也。(选自《梦溪笔谈》,有改动)【注释】①解州: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南。②卤:带有盐分的水。指的是盐池里面的水,③甘泉:淡水泉。④原:推究。⑤卤脉:地下卤水的脉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持就火炀之()(2)未尝溢()(3)久雨()(4)未尝涸()2.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大卤之水不得甘泉和之不能成盐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盐遂不成,非有他异也。4.请结合选文说说解州盐泽有哪些特征。训练3任末①勤学任末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⑤悦⑥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王嘉《拾遗记》)【注释】①任末:东汉蜀郡人。②笈(jí):书箱。③庵(ān):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⑤门徒:一同求学的人。⑥悦:敬佩。1.下列对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负笈从师(背)B.或依林木之下(有时)C.暗则缚麻蒿自照(捆扎)D.常以净衣易之(容易)2.请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朗读停顿。(标四处)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若不学,则何以成?(2)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4.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任末一生苦读?(用原文回答)5.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训练4范仲淹罢宴范文正公①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④棺椁⑤皆所未具。公怃然⑥,即彻⑦宴席,厚赒⑧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文正。②(cuidié):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③亟:急,赶快。④赠敛(fèngliǎn):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⑤棺椁(guǒ):棺材。⑥怃(wǔ)然:失意的样子。⑦彻:同“撤”,撒去。⑧赒(zhōu):救济。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2)未举觞()(3)帽敛棺椁皆所未具()(4)使毕其事()2.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4.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有仁爱之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5蜀鄙①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②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选自彭端淑《为学》)【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②买舟:雇船。③顾:反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贫者语于富者曰()(2)子何恃而往()(3)越明年()(4)富者有惭色()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吾欲之南海,何如?(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_______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____。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哪句话?请分别品析一下这两句话。【高频考点训练答案】训练11.【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朗读停顿的能力。做此类题,要掌握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一般技巧:主语和谓语之间、动宾之间、句首关联词或发语词之后等要停顿。还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前后句的格式、固定词语提示等方法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此句句意为: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答案】二人/并告/归乡里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①直接搬运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该词语的解释,直接推断该词语的意思;②语境推断法,即联系整句话和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词语;③添字成词法,即把一个字变为一个词语,再根据语境判断;④字形推敲法:有些字可以根据其字形推敲出意思,如“且”是由“日”和“一”组成,“一”代表地平线,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所以“旦”在文言文中常是“早晨”的意思;⑤成语印证法:现在所用的部分成语中仍然保留大量文言词义,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也是一种可靠的方法。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对……说(2)拜见(3)约定(4)果然3.【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翻译省略句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这句话重点词语有具,详细。设馔,准备酒食。【答案】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4.【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陈太丘与友期行》与此文都是讲为人一定要守信(或讲诚信)的故事。诚信是为人的根本,是非常重要的品质,陈太丘的友人失约,不仅被陈太丘舍弃还被七岁的孩童元方鄙视,可见元方懂得诚信的重要性,为人正派;范式讲诚信,能得到自己朋友的信任,他两年前跟朋友约定去朋友家里拜会的日期,临近日期,朋友就向母亲请求设宴款待范式,因为他相信范式言出必行。【答案】范式:信守承诺。按期赴与朋友的两年之约。元伯:相信朋友。虽然是两年前的约定,他依然相信范式会来赴约,让母亲准备饭菜。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词严地反驳,可见其为人正直。由此可知“方正”就是为人一定要守信(或讲诚信)。【参考译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人。年轻时在太学读书,是儒生,和汝南郡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该回来的时候,我将前往贵府拜见你的母亲大人,并看望你的孩子。”两人互相约好日期。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张劭回答说:“范式是讲信用的人,肯定不会违背约定的。”张劭的母亲说:“如果真是那样,当然得替你们准备酒食。”约定的日子到了,范式果然前来赴约,登堂拜见张劭母亲后,接着开怀畅饮,兴尽才离开。训练2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吉今异义等现象。【答案】(1)靠近(2)漫出来(3)下雨(3)干涸2.【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朗读停顿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盐池的卤水,没有甘泉水掺和,就不能生成食盐。【答案】大卤之水/不得甘泉和之/不能成盐3.【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的重点词有:遂,就:非,并非;异,特殊原因。【答案】盐就不能形成,并非有其他特殊原因。4.【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结合“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长时间下雨后,池水从未漫出过;大旱时,也从未干涸过。可知解州盐泽的特征是:神秘;结合“唯中间有一泉,乃是甘泉:得此水然后可以聚”理解,唯独中间的一眼泉水却是淡水,有了这水之后,就可以使盐卤结晶出食盐了。可知解州盐泽的特征是:奇特。【答案】神秘:长时间下雨后,池水从未漫出过;大旱时,也从未干涸过。奇特:卤水是紫红色的,在版泉的下面,唯独中间的一眼泉水,却是淡水,有了这水之后,就可以使盐卤结晶出食盐了。【参考译文】解州盐池方圆一百二十里。长时间下雨后,四周山上的水都流注到池里,但池水从未漫出过;大旱时,也从未干涸过。卤水是紫红色的,在版泉的下面,当地俗称为“蚩尤血”唯独中间的一眼泉水,却是淡水,有了这水之后就可以使盐卤结晶出食盐了。另外,盐池北边有尧梢水,也叫“巫咸河”。盐池的卤水,没有甘泉水掺和,就不能生成食盐。只要巫成河水流入盐池中,盐卤就不再结晶,人们称它为无咸河,是盐泽的祸患。人们筑大堤来防备它超过防备盗贼推究它的道理,大概巫咸河水本是浊水,一旦流入卤水中,就会淤积堵塞盐卤矿脉,便不能产盐了,并非有其他特殊原因。训练3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能力。D项中的“易”在此应是“交换”的意思。【答案】D2.【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朗读停顿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意,只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划分;其次可以结合语言标志来划分、比如语气词“也”“哉”“乎”“耳”等,句首虚词“夫”“盖””“然”等。另外,也可以根据句子结构来划分,有些语句很明显运用了对比、排比、对偶等手法,可以借此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这句话很明显运用了对比手法。结合句意和句子结构,以及题干要求“标四处”,即可标出。【答案】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3.【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这两句的翻译,要在理解整个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若”(如果)、“观”(看)、“会意”(心领神会)等重点词语的含义。【答案】(1)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获得成功呢?(2)(他平日里每当)读书有心得体会时,就写在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4.【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思想的能力。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思想,要“听其言,观其行”。任末常说:“人若不学,则何以成?”临终还告诫人们:“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可见任末把学习看得高于一切,也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一生苦读。【答案】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5.【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紧扣文章内容,从人物的言行中总结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得出自己的启示。【答案】一个人学有所成的背后,肯定有其艰辛的努力。(或:终身学习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精神品质。特别是在今天,高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参考译文】任末十四岁的时候,背着书箱去求师学习,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获得成功呢?”他有时靠在林木下,编茅草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汁。晚上就映照着星月的光亮读书,光线昏暗就绑麻蒿点燃来照明。(他平日里每当)读书有心得体会时,就写在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和他一起求学的人十分佩服他的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写上字的衣服。(任末)临终前告诫人们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训练4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能力。结合句意,“置”是“摆,设”的意思;“举”是多义词,这里是“举起”的意思;“具”也是多义词、这里取“齐备”的意思;“毕”是“完成”的意思。【答案】(1)摆,设(2)举起(3)齐备(4)完成2.【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朗读停顿的能力。做此类题,要掌握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一般技巧: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句首关联词或发语词之后要停顿等。看清题目要求,分析句子结构。“暇日’表时间,这后面要停顿一下,“率僚属登楼置酒分两层意思。【答案】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3.【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