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碳收支核算技术指南》编制说明_第1页
《陆地碳收支核算技术指南》编制说明_第2页
《陆地碳收支核算技术指南》编制说明_第3页
《陆地碳收支核算技术指南》编制说明_第4页
《陆地碳收支核算技术指南》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中国测绘学会《关于2022年中国测绘学会团体标准(第二批)立

项的公告》,团体标准《陆地碳收支核算技术指南》被列入立项计划。

(二)目的意义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工业化发展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

气体排放剧烈增加,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

国正在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如何减少碳排放、提升碳储存能

力成为了研究热点和难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人口最多和经济总

量第二的国家,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10357万

吨。中国作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绿色复苏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引领者,

国际碳减排压力巨大。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做出承诺,中国将力

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调“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

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2021年9月

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

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

“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报告标准,建立统

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依托和拓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立生态

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开展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冻土、岩溶等碳

1

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2023

年4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方案》,

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基本摸清我国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和增汇潜力,

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系统碳汇计量体系,加快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

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并在“十

五五”期间不断完善。

(三)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

院、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武汉市测绘研

究院、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广东省碳中和研

究院、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等多家单位作为参与起草单位,参与标准的调研、论证以及部分内容的编

制。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包括:翟亮、桑会勇、侯伟、乔庆华、孙立坚、

李海亭、秦思娴、李晓晖、刘新卫、陶旸、邱洁、许建宣、随云慧、陈水

森、萧敬豪、许策、关艳玲、钱广军、徐卫华以及其他起草单位科研技术

人员。

(四)主要工作过程

在标准计划《关于2022年中国测绘学会团体标准(第二批)立项的公

2

告》文件下达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江苏

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山西省

测绘地理信息院、广东省碳中和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科技创新专项基金、

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标准工作组,于2023

年3月2日召开工作组启动会,经过一系列文献分析、试验验证、行业调

研、研讨会讨论工作,于2023年8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各阶段进度如下:

1.立项启动

在标准计划《关于2022年中国测绘学会团体标准(第二批)立项的公

告》文件下达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主参编单位技术骨干成立标准工

作组,于2023年3月2日召开工作组启动会,启动会对标准大纲、进度计

划进行讨论,确定了编制大纲、编制计划,明确了分工。

2.起草阶段

主参编单位根据启动会确定的编制大纲、编制计划和编制分工,各章

编制小组参考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在总结国内外碳源和碳汇核算方法与

模型以及各单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标准初稿。

2023年5月5日至6日召开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对初稿进行讨论修

改,至2023年8月21日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3

(一)编制原则

1.合法合理原则。本标准条文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现

有的相关标准相一致,如现有标准中已有规定的,直接引用,避免矛盾和重

复。

2.技术先进原则。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于碳源和碳汇核算都采

用最新标准,并结合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领域数据,侧重于碳收支空间分部核

算,避免与现有标准的重复,并保证创新性和先进性。

3.实用性强原则。本标准起草组成员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编写标

准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以及碳收支核算现状。标准的相关技术方法和流程多次

征求了相关专家意见,并在京津冀地区、江苏省、广东省、广州市、武汉市、

宁波市等地开展了应用示范,针对应用效果对标准进行了编制和修改。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

引言部分明确了起草本标准的背景及主要目的和意义。

前言部分明确了起草本标准的依据、提出单位和归口管理单位、起草单位

和起草人。

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核算原则、核算流

程、数据收集和处理、碳源核算及空间化、碳汇核算及空间化、碳收支核算

等,以及附录2项和参考文献。

4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及预期的经济

效果

本标准在之前和编制过程中,起草单位以承接项目形式或开展预研和技术

试验的形式,在京津冀地区、江苏省、武汉市、宁波市、广州市、伊春市开展

了不同尺度应用示范,对碳源、碳汇和碳收支核算的模型和技术方法在不同研

究区进行了技术论证,形成了相应的技术体系、分析报告、专题图和数据集,

项目成果汇交到相关政府部门,分析结果形成专报上报。以下为部分成果:

1.京津冀碳收支空间格局分析

综合利用2019年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数据、

卫星遥感数据、社会经济和能源统计数据等,采用生态过程遥感模型、碳汇/碳

排放系数法和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开展了京津冀地区国土空间碳收支核算

与分析评价,形成了数据成果和有关结论建议。该成果可为优化京津冀地区国土

空间格局、能源利用结构调整、发展低碳产业等提供参考。

图1京津冀地区年碳排放量及其冷热点分布图

5

图2京津冀地区年固碳量及其冷热点分布图

图3京津冀地区碳收支空间分布图(500m网格)

图4京津冀地区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分布

2.宁波市全域碳资产核算技术研究

6

开展了宁波市海陆统筹国土空间碳源碳汇核算,形成碳源、碳汇和碳

收支空间分布图,开展了碳源汇空间格局分析、碳补偿分区划定以及城市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析评价。

图5宁波市碳排放量和固碳量空间分布

图6宁波市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统计以及碳补偿分区

3.伊春市碳资产核算技术研究

利用伊春市国土三调及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数据、气

象数据、POI数据和社会、经济、能源等统计数据,开展国土空间碳源、

7

碳汇空间制图,形成高精细基于地理图斑和网格尺度上的碳吸收、碳排

放和碳收支空间分布图,分析碳收支空间分异特征,开展低碳发展对比

评价,为“双碳”目标约束下的国土空间土地利用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为创新国土空间政策、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参考。

图72021年伊春市年固碳量空间分布图(100m网格)

图82021年伊春市年碳排放量空间分布图(100m网格)

8

图92021年伊春市年碳收支空间分布图(100m网格)和“三线”范围内碳收支统计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

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本标准主要参考以下标准和规范进行编制,相关模型方法与已经标

准保持了一致:

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11年

5月

T/CMSA0027-2022区域陆地碳汇评估技术指南

CH/T9029-2019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

HY/T0349-2022海洋碳汇核算方法

IPCC2006.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日本:全球环境

战略研究所,2006

IPCC2013.2013supplementtothe2006IPCCguidelinesfor

nationalgreenhousegasinventorieswetlands[R].

Geneva:IPCC,2014

9

IPCC2019.2019Refinementto2006IPCCguidelinesfor

nationalgreenhousegasinventories,Switzerland:IPCC,2019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无冲突。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起草过程中经过多家起草单位的技术骨干的研讨和商议,并初

步征求过行业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征求意见稿。将在经过本次

意见征求后,汇总各单位和专家意见,经过技术研讨后进行修改。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本文件提供了区域陆地碳收支核算技术流程、数据来源与处理,以及

碳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