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6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将下面厨房中的物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花生油D.纯碱2、过滤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其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量筒。
B.漏斗。
C.烧杯。
D.玻璃棒。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rm{(}rm{)}A.
蒸发食盐水B.
称量固体C.
滴加液体D.
稀释浓硫酸4、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rm{(}rm{)}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B.
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C.
向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
向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水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6、下列对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的污染会引起土壤污染。
B.通过煮沸的方法;一般可降低水的硬度。
C.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D.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7、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很多,下列对各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B.反应物的浓度:一般情况下,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C.催化剂: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都会加快D.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核电荷数小于20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错误的是()
A.X与P元素形成化合物中显正价;与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显负价。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比核电荷数少10
C.X一定是非金属元素;能与金属M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D.X元素有相应的含氧酸。
9、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饮料。
B.活性炭。
C.酒精。
D.甲烷或醋酸。
10、下列rm{CO_{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rm{(}rm{)}A.B.C.D.1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食盐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蜡烛的燃烧12、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产生H2的速率M>N
13、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实验装置.请你分析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实验设计必须在玻璃仪器中进行。
B.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说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C.一段时间后;铁丝会由下到上出现锈蚀现象。
D.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而水上;水下部分生锈不明显。
14、有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A.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充足,淡水资也很充足B.由于CO2的“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C.淡水资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D.水不断受到污染,使淡水资越越不充裕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2个氮原子____
(2)2个氢分子____
(3)铝元素____
(4)氯化钠____
(5)氢氧化钠____
(6)2个氯离子____
(7)+3的铁元素____
(8)2CO2____
(9)CuO____.16、某地的自来水是通过通入氯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来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但次氯酸极不稳定,所以工业上就用氯气通入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将水分蒸干,就得到较稳定的漂白粉(1)市场上有不法商贩以自来水冒充纯净水销售,请你设计一种简便的方法来鉴别它们____
(2)根据题中信息分析漂白粉的成分是____〔用化学式表示〕.17、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在医疗上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18、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rm{.}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rm{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rm{20隆忙}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rm{3gNaOH}rm{NaCl}rm{NH_{4}NO_{3}}固体;振荡.
rm{(1)}“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
rm{(2)}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rm{20隆忙}的是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
rm{(3)}装有rm{NH_{4}NO_{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
rm{(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19、工业上以大理石和赤铁矿为主要原料可以制取rm{B}和rm{G}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rm{D}rm{G}的主要成分为单质rm{.}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工业制取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rm{B}______、rm{G}______.
rm{(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rm{垄脵}______;
反应rm{垄脷}______;
反应rm{垄脹}______;
检验气体rm{C}______.20、根据图1;图2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始终没有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实验完毕后,若要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______。
(2)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制得的气体中;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现用图2中的装置净化该气体,并用净化后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再检验气体产物。
①B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②如果D、E装置顺序对调,将会导致______。21、(2015秋•淅川县期中)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叶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CO具有可燃性)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导管口同样____(填“能点燃”或“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管口____(填“能点燃”或“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到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2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要____,目的是____,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23、从第一组中选择适当的数字序号填入第二组的空格中.
第一组:①木炭可以燃烧;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③木炭是灰黑色;④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⑤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第二组: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反应现象的是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4分)2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科普阅读题(共3题,共18分)25、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据“2005年江苏环境监测季报(第2期)”报道:2005年第二季度我省的环境空气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SO2季均值无锡和苏州两城市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上升了0.035mg/m3、0.022mg/m3;NO2季均值镇江和扬州等城市上升最明显,分别上升了0.006mg/m3、0.003mg/m3;降尘(可吸入颗粒物)南京和无锡两城市上升最明显,分别上升了0.62t/km2•月、1.69t/km2•月.降水酸性强度以无锡市的变化最明显;pH季均值由上年同期的5.78变为4.40.
(1)2005年第二季度无锡的降水与上年同期相比,酸性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
(2)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
(3)请你对改善无锡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出一条建议:____.26、阅读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为做好《鉴别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实验考查项目;小明查找资料得到如下三份材料:
材料一:大苏打;苏打、小苏打;化学上戏称苏氏三兄妹.其中苏打、小苏打是同学们生活中很熟悉的两种重要的化合物,苏打学名碳酸钠,俗名除叫苏打外,又称纯碱或苏打粉.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它有很强的吸湿性,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碳酸钠的用途很广,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日常生活中,苏打可以直接作为洗涤剂使用,在蒸馒头时加一些苏打,可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工业上也可以先与其他物质反应成氢氧化钠后,再制得肥皂.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因为1943年发明“侯氏制碱法”而享誉世界,为国争光.
材料二:小苏打学名碳酸氢钠;是一种细小的白色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苏打,在270℃熔化的同时也分解生成碳酸钠,同时释放出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气体.它在水溶液呈弱碱性,可以和酸发生中和反应.家庭生活经常用它当发酵粉做馒头.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材料三:苏打和小苏打同样浓度下苏打的碱性更强;苏打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会转化成小苏打溶液.两者均可与酸反应,且苏打可与H+按个数比1:1及1:2两种比例进行反应.
(1)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____.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____.
(2)有同学说往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有沉淀生成.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____.
(3)请写出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____.
(4)“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
A.B.
C.D.
(5)根据以上信息请设计出一种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设计____________27、(1)我们把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取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部分能源①煤;②汽油;③天然气;④太阳能;⑤风能;⑥潮汐能;⑦地热能;⑧电能;⑨氢能;⑩酒精,其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填序号)____.
(2)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但含硫煤燃烧排放的SO2会引起“酸雨”现象.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向煤中掺入生石灰CaO,用来吸收SO2,写出“固硫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而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你认为获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是____,目前要实现这个途径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制出____.
(4)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使用乙醇汽油.我市是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但每年都有大量的过期粮食--陈化粮出现,人们用陈化粮来生产酒精,其过程为:陈化粮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试写出由葡萄糖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
(5)电池是一种将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电池,其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制造商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其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析】【解答】解:A;食盐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A错;
B;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B错;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形成溶液,故C正确;
D;纯碱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D错.
故选C.2、A【分析】
过滤操作主要用到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量筒主要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而过滤时不需要量取液体体积,故不需要量筒.
故选A.
【解析】【答案】过滤是将固体不溶物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其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其中漏斗用来制作过滤器.
3、D【分析】解:rm{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rm{D}
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rm{(}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rm{)}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D}4、D【分析】解:rm{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rm{1}rm{2}质量比是rm{8}rm{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能够溶解,溶液质量增大,氯化钠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水时,溶液碱性减弱,rm{pH}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rm{D}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rm{1}rm{2}质量比是rm{8}rm{1}
B;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能够继续溶解硝酸钾;
C;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稀释时碱性减弱。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rm{H}rm{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rm{2}rm{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rm{2}rm{1}【解析】rm{D}5、C【分析】【分析】A;根据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关系判断.
B;根据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关系判断.
C;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判断.
D、根据饱和溶液与温度的关系判断.【解析】【解答】解:A;浓溶液是指含有溶质相对较多的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二者无必然的联系,所以错误.
B;稀溶液是指含有溶质相对较少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二者无必然的联系,所以错误.
C;饱和溶液有两种判断方法:一是当溶液中有剩余固体存在时;溶液是饱和溶液,二是溶液中无剩余固体,但加入少量该溶质,其质量不减少,溶液也是饱和溶液,所以正确.
D;只有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所以错误.
故选C.6、C【分析】
A;当水被污染后;污水会向土壤中渗透、扩散,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增多而被污染,所以A正确;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当加热煮沸后,这些化合物会形成水垢而沉淀下来,使硬水变软水,所以B正确;
C;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而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故C说法错;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当加入肥皂水后,会出现许多浮渣,而软水却没有浮渣出现,会有许多泡沫,所以D正确.
故选C.
【解析】【答案】本题主要考查硬水和软水的区别;还有水净化和水污染的知识,要根据所学知识逐项分析.
7、C【分析】【分析】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温度,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物质间的接触面积越充分,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物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小,反应速度越快;通常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其反应速率等;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般情况下;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可能会加快,也可能会减慢,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AB【分析】
当n=1时核电荷数是1;最外层电子数是3,核电荷数是1的是氢元素,而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3,故该可能排除;
当n=2时核电荷数是7;最外层电子数是5,符合题目要求,该元素是氮元素;
当n=3时核电荷数是17;最外层电子数是7,符合题目要求;
当n=4时核电荷数会比20大;故该可能排除.
因此X元素可能是氮元素或氯元素.
A;不论X元素是氮元素还是氯元素;X与P元素形成化合物中显负价,与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显负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X为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5,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少2;若X为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少10;故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比核电荷数少10.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不论X元素是氮元素还是氯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能与金属M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论X元素是氮元素还是氯元素;都有相应的含氧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
【解析】【答案】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采用代入数值法进行分析解答题,即假设n=1;n=2、n=3、n=4等,利用题目给定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9、CD【分析】
A;碳酸饮料属于混合物;且碳酸中含有碳酸根属于无机物,故A错;
B;活性炭属于单质;有机物是化合物,故B错;
C;酒精中含有碳元素;且不包含碳酸根,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甲烷或醋酸中含有碳元素;不属于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所以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10、BD【分析】解:rm{A}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排出干燥管并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进入干燥管,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
B;固体放在锥形瓶中;酸放在小试管中,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故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符合题意;
C;该装置将固体放于铜网上;铜网放入液体,反应生成气体,将铜网拉出,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反放于隔板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即使夹上弹簧夹液体也无法压入长颈漏斗,故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题意。
故选:rm{BD}
根据实际操作分析装置是否具有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效果。
通过回答本题掌握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实验装置的设计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rm{BD}11、BD【分析】【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解析】【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食盐的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C;酒和醋的酿造;是粮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蜡烛的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BD.12、CD【分析】
A;由图象可知;M比N活泼,故选项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生成H2的质量是M>N;故选项错误;
C;等质量的M比N产生的氢气多而且快;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因此M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N.故选项正确;
D、因为M比N活泼,因此产生H2的速率M>N;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题目信息和图象可知,等质量的M比N产生的氢气多而且快,因此M比N活泼,并且M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N.要证明一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还可以把一种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观察现象即可.
13、BD【分析】
A;此实验设计不一定要在玻璃仪器中进行.故选项错误;
B;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说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故选项正确;
C;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而水上、水下部分生锈不明显.故选项错误;
D;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而水上、水下部分生锈不明显.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本题通过实验考查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空气中与氧气;水共同作用而生锈.做铁制品锈蚀条件实验可以用试管也可以用题给装置进行;只要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即可,与采用何种仪器无关.因铁生锈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导致塑料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塑料瓶变瘪,说明空气与铁生锈有关.铁制品与水面接触部位生锈最严重,因这部分与空气和水都充分接触了.
14、CD【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充足,缺水指的是缺淡水.【解析】【解答】解:A;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充足;但淡水资不充足,故A错误;
B;水在自然界中能循环;不会因为蒸发而缺水,故B错误;
C;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充足,缺水指的是缺淡水,且分布不均匀,故C正确;
D;随着现代工业的日益发展;水不断受到污染,这使得淡水资越越不充裕,故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析】【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
(2)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两个氢分子就是在氢气的化学式前面直接加2,表示为2H2;
(3)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
(4)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和价为+1价,氯元素为-1价,故填:NaCl;
(5)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aOH.
(6)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氯离子可表示为:2Cl-.
(7)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3的铁元素,故可表示为:;
(8)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CO2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
(9)根据化合物的读法;CuO读作氧化铜;
故答案为:(1)2N(2)2H2(3)Al(4)NaCl(5)NaOH(6)2Cl-(7)(8)2个二氧化碳分子(9)氧化铜16、略
【分析】【分析】(1)自来水用氯气进行消毒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可以用检验氯离子的方法来鉴别自来水和纯净水;
(2)根据题中信息分析漂白粉成分.【解析】【解答】解:(1)自来水用氯气进行消毒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用试管分别取少量两种溶液,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自来水,无现象的是纯净水;
(2)工业用氯气通入石灰水来制取漂白粉;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次氯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所以漂白粉的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
故答案为:
(1)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自来水;
(2)Ca(ClO)2和CaCl2.17、略
【分析】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答案为: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答案】根据题意;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18、略
【分析】解:rm{(1)}振荡试管的目的是加速固体的溶解;
rm{(2)}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高于rm{20隆忙}
rm{(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到冷的试管外壁凝结成小水珠,因此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
rm{(4)}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故答案为:rm{(1)}加速固体的溶解;rm{(2)NaOH}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rm{(3)}硝酸铵溶解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rm{(4)}氯化钠.
rm{(1)}根据振荡试管的目的是加速固体的溶解分析;
rm{(2)}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分析;
rm{(3)}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
rm{(4)}根据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进行分析.
难度较小,掌握溶剂和溶质的判别以及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情况是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解析】加速固体的溶解;rm{NaOH}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氯化钠19、略
【分析】解:rm{A}高温能生成rm{B}和rm{C}则rm{A}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分解生成rm{B}和rm{C}则rm{B}和rm{C}为氧化钙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rm{C}能与单质rm{D}反应,则rm{C}可能是二氧化碳,rm{D}是碳,碳与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rm{E}可能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rm{F}高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单质rm{G}则rm{F}是氧化铁,rm{G}是铁,带入框图,推断合理;rm{(1)B}是氧化钙,rm{G}是铁,故填:rm{CaO}rm{Fe}
rm{(2)}反应rm{垄脵}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rm{CaCO_{3}dfrac{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
反应rm{CaCO_{3}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是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填:rm{C+CO_{2}dfrac{overset{;{赂脽脦脗};}{.}}{;}2CO}
反应rm{垄脷}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rm{C+CO_{2}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2CO}.
检验二氧化碳需用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rm{垄脹}
答案为:
rm{Fe_{2}O_{3}+3CO2Fe+3CO_{2}}rm{CO_{2}+Ca(OH)_{2}=CaCO_{3}隆媒+H_{2}O}
rm{(1)CaO}rm{CaCO_{3}dfrac{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
rm{Fe}rm{(2)垄脵}rm{dfrac{overset{;{赂脽脦脗};}{.}}{;}}rm{CaCO_{3}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
rm{垄脷}rm{3CO+Fe_{2}O_{3}dfrac{overset{;{赂脽脦脗};}{.}}{;}2Fe+3CO_{2}}
rm{CO_{2}+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可以被具有还原性的一氧化碳转化成单质铁;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可以与单质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据此解答.
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rm{dfrac{overset{;{赂脽脦脗};}{
.}}{;}}【解析】rm{CaO}rm{Fe}rm{CaCO_{3}dfrac{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rm{CO_{2}+Cdfrac{overset{;{赂脽脦脗};}{.}}{;}2CO}rm{3CO+Fe_{2}O_{3}dfrac{overset{;{赂脽脦脗};}{.}}{;}2Fe+3CO_{2}}rm{CaCO_{3}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rm{CO_{2}+C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2CO}20、A装置漏气或药品失效等漏斗、玻璃棒浓硫酸无法检验气体产物【分析】解:(1)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一段时间后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始终不复燃,你认为的原因:装置漏气或药品失效等;反应后的混合物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锰酸钾能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采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漏斗、玻璃棒;故填:A;装置漏气或药品失效等;漏斗、玻璃棒;
(2)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
②如果D;E装置顺序对调;氢氧化钠溶液会将二氧化碳完全吸收,而无法检验气体产物。故填:浓硫酸;无法检验气体产物。
(1)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装置选取依据、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分析解答;
(2)①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②根据氢氧化钠的作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解析】A装置漏气或药品失效等漏斗、玻璃棒浓硫酸无法检验气体产物21、略
【分析】【分析】(1)要正确分析这一现象;须从石蜡的物理性质进行思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焰可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3)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发现了问题,应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或咨询老师,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根据贝贝、芳芳和婷婷三位同学的猜想结合物质的特点来进行判断肯出现的现象,其中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都能够燃烧,但是石蜡遇冷会凝结成固体,可以据此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解析】【解答】解:(1)如果石蜡溶于水;它会溶于水中,变成溶液,而不会浮在水面,如果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它可能会沉入水底,故可判断石蜡难溶于水且其密度比水的小;故答案为:漂浮,小;
(2)根据火焰各部分温度的不同;可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3)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导管另一端可以点燃;导管内没有白色固体冷凝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导管另一端没有被点燃,导管内有白色固体冷凝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导管另一端可以点燃,导管内有白色固体冷凝,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答案:(1)小;
(2)a;外焰;
(3)C;
(4)能点燃;不能点燃;有冷凝的固体;
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22、略
【分析】【分析】由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可以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解析】【解答】解:集气瓶底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反应物为铁和氧气,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为点燃,故反应的表达式为3Fe+2O2Fe3O4.
故答案为: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3Fe+2O2Fe3O4.23、略
【分析】【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现象是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感官器官所感触到的.【解析】【解答】解:①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木炭可以燃烧属于化学性质;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叙述的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东西;③木炭是灰黑色是说的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④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属于化学变化;⑤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只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③;①;⑤;④;②.四、判断题(共1题,共4分)24、√【分析】【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原子中各微粒的质量关系分析回答本题.【解析】【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答案为:√.五、科普阅读题(共3题,共18分)25、略
【分析】【分析】(1)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
(3)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公共汽车代替私家车等措施可以减缓环境污染.【解析】【解答】解:(1)pH季均值由上年同期的5.78变为4.40;PH减小,酸性增强.故填:增强.
(2)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故填:SO2和NO2.
(3)减少含硫燃料的燃烧;尽量少用私家车,出行时乘公共汽车可以改善无锡市环境空气质量.故填:减少含硫燃料的燃烧;尽量少用私家车,出行时乘公共汽车.26、略
【分析】【分析】(1)根据文字信息;找出碳酸氢钠颜色;状态、溶解性、熔点等不需要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以及其受热时、溶解所形成溶液等表现出的化学性质;
(2)根据信息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苏打;结合两物质的溶解度分析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所发生的反应;
(3)根据小苏打的性质;推断其与盐酸所发生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对碳酸氢钠等物质的认识;分析“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所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或用途,判断同学认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高科技产品出口许可与合同履行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贸易合同担保法风险管理合同3篇
- 碎石加工设备2025年度保险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员工劳务派遣与员工福利保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粮食储备与农业产业化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层综合楼公共收益分配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校车运营服务与儿童座椅安全检测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带储藏室装修包售二手房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房地产合作开发与股权让渡综合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花木种植与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合同3篇
- 无创通气基本模式
- 飞行原理(第二版) 课件 第4章 飞机的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
-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财务办招考财务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羊水少治疗护理查房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培训课件
- 管道坡口技术培训
- OQC培训资料教学课件
- 2024年8月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知识考试题目含解析
- 体育赛事组织与实施操作手册
- 2024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结构化面试真题试题试卷答案解析
- 2023年航空公司招聘:机场安检员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