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语文上册月考试卷30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妄不堪驱使②勿复重纷纭③本自无教训④处分适兄意⑤徘徊庭树下⑥蹑履相逢迎⑦踯躅青骢马⑧叶叶相交通A.①④B.⑤⑦C.③⑤D.①③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枯松倒挂倚绝壁B.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C.剑阁峥嵘而崔嵬D.不与秦塞通人烟3、下列各句中的“相”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枝枝相覆盖A.仰头相向鸣B.嬉戏莫相忘C.儿已薄禄相D.及时相遣归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适得府君书(刚才)B.故作不良计(故意)大人故嫌迟(特地)C.幸可广问讯(幸亏)幸复得此妇(希望)D.徒留无所施(用处)留待作遗施(施舍)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悟已往之不谏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请息交以绝游C.或因寄所托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D.录其所述实迷途其未远6、下列每组句子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危乎高哉危:危险。

开国何茫然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参;井:均为星宿名;二者邻近,分别是蜀和秦的分野(古人把地域与星宿分别对应,称为分野)

青泥何盘盘盘盘:盘旋曲折的样子C.使人听此凋朱颜凋:用作使动;使凋谢。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阻塞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膺:抚摸着双腿。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经”是汉朝开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祭祀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部分,古代于郊外祭祀天与地,称为郊祀或郊祭,“祀南郊”就是在南郊祭祀。C.精舍,又称精庐,汉代的私立学校。后泛指私家书斋、学舍,即集生徒讲学之所。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也称精舍。D.农桑,本指种地与养蚕,后来泛指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就是限制农业生产。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6题,共12分)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10、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秋以为期____________(2)泣涕涟涟____________

(3)总角之宴____________1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二三其德____________(2)士贰其行____________

(3)三岁食贫____________(4)其黄而陨____________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4)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13、下面是从老舍《茶馆》中选取的一个片段,请根据语境分析画线句的含意宋恩子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吴祥子那点意思!宋恩子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王利发那点意思得多少呢?吴祥子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5题,共10分)14、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话是说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D.诗人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15、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至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但见”,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C.颈联由颔联虚写客至转入实写待客。诗中的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D.全诗风格看似安闲恬静,其实充满悲意。诗人通过描写客至,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急雪脊令③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宾至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至》首联写诗人住所周围绿水环绕,日日鸥鸟聚集,透露出春景的惬意和无人相依的寂寞心情,为下文表达客至的喜悦营造氛围,景中含情。B.《客至》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C.《宾至》“老病人扶再拜难”写自己老病,需人搀扶,不能尽礼,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D.《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2)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②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②祚:帝位。

(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B.颔联概括了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赞扬他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等功臣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D.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2)从主题、表达方式等角度比较分析本诗与《蜀相》的异同。评卷人得分四、写作题(共1题,共6分)19、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学作品会通过对立和冲突,将美好的事物毁灭,展现动人心魄、撼人心灵的美感。请以《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中的某一个人物为例,谈谈你对悲剧美的理解。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分析。15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是对古今异义的考查。①古义是“使唤”,今义是“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②古义是“麻烦”,今义是“多而杂乱”。③古义是“教养”,今义是“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④古义是“处置,处理”,今义是“给犯错的人的惩戒”。⑥古义是“迎接”,今义是“阿谀奉承”。⑧古义是“交错连接”,今义是“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的总称”。故选B。2、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不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可以把该词的今义代入句中,如讲不通则为古今异义。

B项;“然后”古义是两个词,这样以后,今义是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A项;“绝壁”古今都指极陡峭难以攀援的山崖;

C项;“峥嵘”古今都指高峻;

D项;“人烟”古今都指住户的炊烟,借指人家或住户。

故选B。3、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相”与例句中的“相”;都是“互相”的意思。

B.“相”指“我”;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C.“相”指相貌。

D.“相”指“我”;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故选A。4、A【分析】【详解】

B项,后句“故”:仍旧;C项,前句“幸”:希望/后句“幸”:幸而,幸好;D项,后句“施”意思是“赠送”。5、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以:介词;因/连词,表并列。

C.介词;依;随着/介词,因为。

D.其:代词;他们/副词,大概。

故选A。6、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危”,高;

C.“塞”,山川险要的地方;

D.“抚膺”,抚摸着胸。

故选B。7、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劝课农桑’就是限制农业生产”错误;“劝课农桑”意思是鼓励与督促种地与养蚕,泛指鼓励与督促农业生产。

故选D。二、其他(共6题,共12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石之铿然有声者”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铿然有声之石”;铿然:形容敲击金石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2)目:亲眼;耳:亲耳;臆断:凭臆测来断定。

(3)陋者:浅陋的人;考击:敲打;实:真相。【解析】(1)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

(2)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臆测来断定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

(3)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9、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今:如果。鸣:使发出声响。而况:何况。(2)扣:敲,击。硿硿焉:硿硿地响。(3)殆:大概。而:连词,表转折,却。言:说。【解析】(1)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有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鸣响,何况是山石呢!

(2)庙里的和尚叫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腔腔地响。

(3)郦道元的所见所闻,大概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因而别人不能理解)。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把秋天当作娶亲的日期。以为:把当作。

(2)句意:眼泪簌簌掉下来。涕:眼泪。

(3)句意:少时多欢乐。宴:快乐。【解析】①.把当作②.眼泪③.快乐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二三其德:他的感情一变再变。二三: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2)士贰其行: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贰: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

(3)三岁食贫: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4)其黄而陨: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解析】①.二三: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②.贰: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③.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④.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悯:怜惜;躬亲:亲自;不行: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

(2)切峻:急切严厉;逋:逃避;慢:怠慢;轻慢。

(3)大母:祖母;先妣:去世的母亲;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4)阖:关闭;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成就;可待:值得期待。【解析】(1)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很柔弱。

(2)诏书急切严厉;责备我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的官员催促我立刻上路。

(3)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父亲和自己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

(4)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效果,这孩子取得成就是指日可待的呀!”13、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将所给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思考。本题所给画线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意思”,结合上文“每月一号,按阳历算”“那点意思送到”“那点意思得多少”可知,吴祥子所说的第一个“意思”指的是钱,吴祥子向王利发要钱,又不直说,而说“那点意思”,是委婉地表达要钱的意图。由“你看着办”可知吴祥子没有说出要钱的具体数目,可他又希望王利发能给出让他满意的钱数,所以他说“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这里的“不好意思”就是暗示王利发,如果给的太少,他会跟王利发过不去,给王利发找麻烦。

【点睛】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的方法是将其放置于原文,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解析】同样是“意思”,但前后含义不同:“那点意思”是要钱的委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钱太少,说不过去实际上是暗示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三、古代诗歌阅读(共5题,共10分)14、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D.“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错误,颈联写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句中“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故选D。15、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D.“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赏析错误;不是苦闷,是老朋友来访的愉悦。

故选D。

《客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

赏析诗句;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仔细阅读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这是写景,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这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从睹物兴怀而言,则又是象中有兴。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运用的手法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所写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正为黄庭坚所借鉴。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对比鲜明,“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本题作答时,围绕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比喻和对比三种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即可。【解析】①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应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②运用比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③运用对比,“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17、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错误。“再拜”可见客人有一定的身份;但一个“难”字明显表现出诗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思是:若肯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朋友的到来,作者极为热情,非常高兴。

《宾至》中,“不嫌野外无借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意思是: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小园里芍药花开。诗人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再结合前文“老病人扶再拜难”“漫劳车马驻江千”可知,诗人品性高洁,对前来的贵宾敬而远之。【解析】(1)C

(2)《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18、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D.“余句皆以抒情为主”错误;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议论为主,而非“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主题:本诗“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评价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并对诸葛亮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由此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蜀相》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借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抒发了自身的仕途失意悲哀。

表达方式:本诗“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此句是咏古迹抒情,其余七句均是议论,“诸葛大名垂宇宙”评价诸葛亮名垂千古;“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评价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评价其抱恨终身,英雄未遂平生志。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