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建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意见:是“甜睡”还是“酣睡”,请酌)。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作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的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儿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儿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 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原文有删改)14.根据文意,说说“我”对黑夜有着怎样的“柔情”。(6分)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1)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2)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16.为什么说“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4分)17.第四段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述自己被疼痛折磨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五、(22分)14.沉沉的无边的黑夜让人感动;黑夜是洁净的;没有黑夜,世界就是单色调的。(6分,答 出一点的2分,意思对即可)七彩教育网15.(1)人造的灯光带来的光明,破坏了这无边的黑夜。(2)自然界有黑夜,正是给我们休息梦想的美好时机。
(6分,每句3分,意思对即可)16.因为黑夜干干净净,不被人为的光明破坏,黎明才会清清爽爽。否则,因为灯火辉煌, 黎明来临也会混混沌沌,难以引人重视。(4分,从一个方面分析得2分,意思对即可)17.没有被蜇疼痛难忍,就不会在子夜时分一个人静静地去欣赏黑夜了。所以,写疼痛,是为写对黑夜产生柔情、为表现文章主旨做铺垫。(6分,能表述清楚“疼痛—柔情—主旨”之间的关系,意思对即可)陕西省师大附中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一百五十二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
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逍遥一生吗?
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诗作面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有删改)
14.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全文内容分条陈述。(6分)
15.文章开篇写道:“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6.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6分)
17.文中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清照诗作面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说出两至三点理由。(6分)参考答案
14.(6分)答:李清照的“美”体现在:①平民之身念国家大事,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对待一切决不凑合;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意思相近即可。)
15.(4分)答: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
16.(6分)答: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用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表现她的人格之美。(引用“陆游”“王维”诗句作用各2分,如综合陈述引用两人诗句的作用也算对。)
17.(6分):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赞同: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②高于或相当于李诗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等;③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谈出两点理由,且角度不重复,言之成理即可。每点3分。)陕西省西安市示范性高中20届高三四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17题。牛的写意李汉荣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牛终生都在流泪。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的大而黑的眼睛。牛,其实是很妩媚的。⑤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是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声响,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场因她而发的战争,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炮。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⑥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的狂妄和机诈。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过去。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不披露的秘密。⑦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早晨,从海边攀援到群山之巅。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⑧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⑨在城市,除了人世间浑浊的气息和用以遮掩浑浊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之外,我们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包括牛粪的气息。有时候我想,城市的诗人如果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气息,他会写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诗;如果一首诗里散发出脂粉气,这首诗已接近非诗,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14.怎样理解文首“牛终生都在流泪”这句话的含义?为牛写意,为什么要从牛的眼睛写起?(4分)15.概括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分别刻画了牛怎样的形态精神之美?(6分)16.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所谓的“诗”和“非诗”的理解(6分)17.文章第⑥段画线句描写牛留下的蹄印极有诗情画意,试着分析这样描写的妙处。(6分)参考答案五、(22分)14.会流泪的生命是最慈悲善良的生命,从这里可以看出牛最本质的特点——善良,表达出作者对此深情的赞美。(2分)从牛的眼睛中可以看到善良慈悲、看到诚实忠诚、看到美丽灵气,在作者看来这些是牛最突出的特点,所以要表现牛的神韵,自然要从从牛最直观突出的特征写起。(2分)15.牛的眼睛常年流泪,又是诚实美丽,由此看出牛的善良、仁慈、有灵气;牛的角是对称,简直是艺术品,只用于为爱争斗,看出它有情有义的特点;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生命显得如此质朴踏实;牛的食谱简单,生命的要求是如此简单生命却又坚韧普通;牛不制造秽物,干净,是圣洁的。(一个点一分共6分)16.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所谓的“诗”和“非诗”的理解(6分)所谓“非诗”是指文学作品里表现的虚假造作、庸俗浮浅的情感,(2分)与真正的文学作品大相径庭,根本算不上文学,所以作者用“非”予以否定(1分)所谓“诗”是指如果一个作家能像牛一样去写作,表现像牛一样质朴自然纯真平和的情感,那才真正贴近了生活和文学的本质((2分)这种本质作者称以诗,表现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1分)17.(1)比喻侧面描写(2分)(2)从这些描写中让人获得安宁平和、自然淳朴、豁达坦然的内心感受,(2分)突出了文章热爱自然,崇尚质朴纯净生活的主题(1分);同时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与田园牧歌的主题相得益彰(1分)。陕西师大附中高20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五、(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文明得“不好意思”林语堂说过,他在中国是一个十足的传统文化的批判者,所持的是西方的人文主义;而到了西方,又成了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大讲那东方文化的好来。过去对这样的话只能体会,缺少切实的感受,而现在竟也真的是颇有同感——给海德堡大学的学生们讲中国文学,禁不住就生出许多“民族自豪感”来,虽只是随便提些常识,却也要给他们讲解半天;要讲中国的许多哲学观念、生命意识、经验思想、艺术感受、认识方法等等,更是动辄追溯两千多年,让他们感叹不已,尤其费解的是,在对人生和生命的体验认识上,他们几乎无法理解那种中国特有的感伤和玄奥。一首小诗就让他们迷惑不解:怎见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又何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们只会觉得中国人的感情如此麻烦,喝酒便喝酒,高兴便高兴,怎么会又问天又问地,生出如许烦忧愁闷?有历史和没有历史,历史长和历史短就是不一样.给他们讲中国当代的历史小说,首先要追溯到我们古代的历史小说,讲一点小说中的历史传统和传统小说中的历史观,原本只想略略提及,不想却又生出许多枝节。就说《水浒传》开篇的那首词,过去读书时都是偷懒略过去的,这次一读却让自己大吃一惊。这小说家虽属“非专业”词人,却也作得这般好词,给金发碧眼的孩子们解释一番“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让他们体味“书林隐处”的“几多俊逸儒流”。感验诗人面对历史发出的追念感慨,那感觉真是得意洋洋。和西方的诗人相比,中国的诗人便是诗哲,任何一个都称得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们在消逝的滚滚长河与想像的虚白中追忆往昔的英雄豪杰,体味世事沧桑,感慨自己曾惊讶先人“求鱼缘木”,而自己竟又若“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这种心境,不免让人感叹盈泪。我对学生们说,中国人的非凡之处,正在于他们永远是深邃的生命本体论者,他们从历史的追问起,以人生的认识终,出儒入道,乃真历史主义者也,否则那追寻的叩问,那上下的求索有何意义?而西方的诗人中,能够有这样的人生感受方式的,真是凤毛麟角。过去读欧洲诗人如拜伦、雪莱,普希金时的那种景仰之情现在几乎荡然无存了。便是那位曾隐居海德堡的诗哲荷尔德林,虽能够与中国的诗哲比肩而立,但在时间上也晚了不少辈份。想到这些,便不免有些得意。但这得意不过是面对书卷时才有的感受,面对另一种情境时,则又免不了尴尬与羞愧。虽说人家的“历史短”,可看人家明净如洗的天空、绵延不绝的森林,如画的乡村。高度现代化又不失传统神韵的城市,再看人家的教育程度,道德素质,又不免常常使我这自豪的民族主义者无言以对。某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句颇为幽默、堪称“经典”的解嘲之语,便与德国友人开起玩笑来。那句话是王朔小说中的“文痞”与外国人逗乐时说的:“有什么呀,不就才过了两百年好日子吗。我们都文明四千年了,都不好意思再文明下去了!”捧腹大笑一番,直到眼里噙了泪才作罢。不久,打开电脑在网上搜寻国内新闻,看到一条“历史研究的重大突破:我国夏商断代工程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确切历史纪年又前推1200年”的新闻,遂告知德国友人,说我们中国的文明史已经不止四千年了,现在已经是五千二百年了,谁知他们竟也来得快,幽了我一默,说:“那你们就更不好意思再文明下去啦!”让我翻了白眼,不知如何回对。14.作者说:“中国人的非凡之处,正在于他们永远是深邃的生命本体论者。”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6分)15.简要回答。(6分)(1)第二段中,“中国特有的感伤和玄奥”是指(2)第三段中,“诗人中的诗人”是指16.作者说,“但这得意不过是面对书卷时才有的感受。面对另一种情境时,则又免不了尴尬与羞愧”,如何理解作者的“免不了尴尬与羞愧”?(4分)17.结合全文意思,如何理解文章标题“文明得‘不好意思’”?(6分)参考答案五、(22分)14(6分)因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诗人们在写作和思考问题时,能结合人生现实,又有历史的追问,出儒入道,上下求索,始终围绕人生与生命思考,并且有深邃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感受。15(6分)(1)“中国特有的感伤与玄奥”,是指:中国人把对人生和生命的体验与对日常生活的把握以及对天地一类永恒事物的思考紧紧联系在一起,体味到个体生命的伤感(2分),情感细腻而又有一些不可捉摸(1分)。(意思对即可)或者:中国人把有限的人生与无限深远的生命历史联系,由此而产生一种感伤的情绪(2分),情感细腻而又有一些不可捉摸(1分)。(意思对即可)(2)“诗人中的诗人”是指诗人中对历史有深刻追问、对人生有深入体验和认识的大智慧者(或哲学家)(2分)。16(4分)这是面对西方发达的现代文明时作者内心的一种感受(2分)。和中国相比较,西方历史短;但是西方现代文明的整体水平却比中国高(2分);对照中国自己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国实际上是丧失了过去的优势,变得落后了(2分)。因此在这种情境中作者会“免不了尴尬与羞愧”。(意思对即可)17(6分)“文明得‘不好意思’”,在文章中包含有三层意思:(1)自得(1分),表达的是作者对历史的崇敬与赞叹(1分);(2)自责(自嘲)(1分),表达的是作者对中国现实的尴尬与羞愧(1分);(3)自省自励(1分),表达的是作者在现实与历史融合中的反省与思考,期望将来的振奋与发展(1分)。(意思对即可)陕西西安四校20届第一次语文模拟考试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17题。声音的联想罗兰
①入春以来,在静寂的清晨或午后,常有一大群麻雀,聚集在后院的尤加利树巅。那轻俏的哨音,时而一点一点,时而一串一串,时而独吟,时而合鸣,玲珑剔透;如水晶,如银铃,如雨点,如珠串,流利晶莹,在树梢的谱表上,点着音符;小小的,加着装饰音与弧线的,那么活泼俏丽地跳过来,滑过去;又跳过来,又滑过去。这一串串的音符,就织成了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在这样的宁静里,一切的俗世纷争、名心利欲、得失忧患,都如旧梦般的淡去。只觉置身在简单淳朴的大自然,回返无知无识的天真。那一刻的宁静,不知胜读多少修身养性的书篇。
②多年来,在都市里奔忙,都市是属于“人”的世界,是属于“机器”的世界。这世界的一切音响——包括音乐会的音乐在内,都毫无美感可言。它们嘈杂、吵闹、拘束、紧张、虚伪、造作。因此,我常捕捉远处偶尔传来的一声鸡啼。有时是在清晨,有时却在阴雨未睛的午后。但不管是在清晨,或在午后,那一声孤独而悠然的长鸣都可以给我带来很久很久的宁静,很多很多的对田园生活的怀念与向往。那生活——缓慢的拍子,低舒的节奏,宽敞的空间,辽阔的视野,多量而简朴的食粮,淡泊的襟怀,飘逸的想像。在那样的生活里;人属于自然。在那样的生活里,才能触摸到生命的真谛。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不致把自己逼得那么高,那么尖锐;才不致把渺小的自己吹胀到使自己无法负荷的那么夸大与狂妄。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可以了解到“降落”的安稳与舒泰,才可以找回自己,返璞归真,在那亲切的泥土、葱茏的绿野、清洁的泉水、简单的衣着上去发现与世无争的安闲,去发现“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可笑和愚昧。
③真正可喜的静,并不是全无声息的静,而是当有一种声音使你发现自然的时候,你所感到的那种亲切安详的静。鸟语、鸡鸣、都象征着不受市声干扰的那难得的时刻,远人为、近自然,丢弃物质的争逐,发现精神和性灵,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安静。这宁静事实上是一种抛开争逐之后的安闲,放下贪欲之后的怡然。
④我曾在关子岭度过两个极其宁静的夜晚。而造成那宁静的是山上的流泉。那泉水淙淙,似在枕上流过。在梦的边缘,我觉得自己像是枕着青石,身上覆的是坠叶与落花,一切尘间扰攘都随着清泉流远,一切烦愁忧虑,也随着清泉流远,一切名心利欲、得失恐惧,也随着清泉流远。在那样的怡然中,仿佛我自己也随着清泉流远而入梦。迎接我的是山中带雾的清晨与承载我流到这里来的清泉,而我所置身的地方,恍如真正的世外桃源。
⑤海潮的声音也曾带我入梦。在海滨那小楼上,在夏夜,我打开面海的窗子,睡在床上听海浪拍岸的声音,那么宏壮而浑沉的带着远古的荒凉与寂寥的声音,述说着天地创造人海沧桑的那声音,低沉的、感慨的、雄浑的,那述说,使你不得不放弃你所执著、所迷惑、所恼怒、所牵恋的一切。你必须在海的沉雄的低语中睡去,把你渺小如尘芥的喜怒悲欢轻轻放手,在海流中。
⑥自从我发现我是何等的喜爱这些属于自然的声音,我顿悟我近来为什么很少去听音乐会。我厌烦音乐会场的闷热,音乐听众的嚣杂;我厌烦音乐的沉闷,演奏者的造作;我也厌烦正襟危坐的约束和强作欣赏的虚伪。世间不是没有好的音乐,但好的太少。当作商品来传播的音乐,和当作冠冕来装饰高贵的音乐,同样的是只相当于叫卖的市声,和物质享受盖过精神文明的那机器齿轮与马达的交响。14.文章以麻雀“轻俏的哨音”开篇,有什么好处?(4分)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1)都市是属于“人”的世界,是属于“机器”的世界。(3分)
(2)真正可喜的静,并不是全无声息的静,而是当有一种声音使你发现自然的时候,你所感到的那种亲切安详的静。(3分)
16.文章④、⑤两段所写的自然界的“清泉”和“海潮”之声带给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6分)
17.文章第⑥段写自己对音乐的“顿悟”有什么作用?你是否赞同这种“顿悟”,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五、(22分)14.麻雀“轻俏的哨音”能净化作者被都市生活、都市的音响所腐蚀侵扰的内心世界,为作者带来“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2分)麻雀“轻俏的哨音”来自大自然,,从而引起下文。(2分)15.(1)现代工业化、商业化的都市使人们远离了大自然,(1分)人们生活在都市的紧张喧嚣之中而心境无法回归到淡泊宁静的状态之中。(2分)(2)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纷争而身处大自然之中,(1分)让人能感受到抛开争逐之后的安闲,放下贪欲之后的怡然。(2分)16.清泉使作者的烦愁忧虑流远,在怡然自得中恍如进入世外桃源。(2分)海潮使作者感受到天地创造人海沧桑的远古与伟大,让人不得不放弃牵恋的一切。(2分)作者通过亲身感受诠释了第三段“真正可喜的静”,即不受市声干扰的远人为、近自然,丢弃物质的争逐,发现精神和性灵的安静。(2分)
17.(1)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都市的喧嚣和流俗的音乐的厌恶,与作者热爱大自然、喜爱自然的声音、崇尚田园生活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文章主题。(4分)
(2)可赞同可反对,言之成理即可。(2分)渭南市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II)语文试题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王清铭①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②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③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畏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④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⑤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⑥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⑦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⑧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14.结合上下文,解释“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这句话的意思。(4分)答:15.文章第一段的‘‘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一句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全文是如何展开说理抒情的?(6分)答:16.‘‘精明的现代人”在读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答:17.作者认为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该怎样“诗意栖居”?(6分)答:参考答案五、(22分)14.(4分)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答案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一方面2分,共4分。)15.(6分)①领起下文,下文都是围绕此句而引发的感慨。②全文围绕中心句,先写现代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接着进一步述说当今都市里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带有很大的功利色彩;最后告诫人们读书是一件赏心乐事,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滋养人们的心智。结构层层推进,说理严密透彻。(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答案②解说:第二段说物质生活越丰富,精神生活越贫乏(或“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第三至六段以“门”和“窗”为喻,说当今都市里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带有很大的功利色彩,注重物质生活而忽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第七、八段说读书是一件赏心乐事,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滋养人们的心智。】16、(6分)①现代人读书的目的只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带有功利色彩)②现代人缺少闲情逸致,视读书为苦事。③现代人只在休闲时读书。(每一点2分。)17.(6分)①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②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_一一种“丰富的安静”。(意思对即可)(1点3分,共6分。)西安交大附中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五、(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4—26题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 西藏的天,天天都是蓝的。 天天,天蓝,白天黑夜地“蓝”着地球之巅的人们。 我头顶的蓝天,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它当然是无声的,一只鸟便可以划破它的宁静。天,把心情蓝得很高,很畅,像天边的经幡,随着风的节奏而摇曳。 天天,天蓝,像一块蓝丝绒,把全部答案裹起来,让人们以各种姿势在天底下猜测它为何蓝得让人生疑。你常常会看到,有人满腹狐疑地盖上相机镜头,说:“我不相信天能蓝到这种地步。”也有人一下飞机,抬头就会问:“西藏的天干吗这么的蓝呀?” 我说:“当然是因了你的远道而来。你一定会爱上它,对吗?” “但是你必须回答我,它干吗如此的蓝?” 是呀,天之蓝总得有个答案吧。 我习惯地将两手放入衣袋,望着湛蓝湛蓝的天,紧张地思虑,让腾起风暴的脑海去筛选一个最精确的解答,一时感觉满眼全是正确答案。稍顷,一切又恢复了静止。抬头望天,天还是那么蓝。丝毫没有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变化。面对无限的蓝,瞬间,想好的答案又全部消失了。 多数时候,我们会刻意去找寻一个完美的答案,以便对自己和对方的疑问做个解释。可实在是困难。初来西藏的人时常会为诸如天为什么那么蓝等问题冥思苦想而导致大脑缺氧,反不能轻松享受天然风光的美丽。所以你不必过分去深究太多问题,在你抵达之前,西藏的天就这么蓝,在你离开之后,它还将依然蓝下去。我在西藏看了八年天,只求与蓝共度,以免亵渎了天天天蓝的纯洁和真诚。 反过来,我倒想问你了:天蓝点儿有什么不好呢?天天天蓝,多么美好的生活呵,难道你还担心它这样蓝下去不是件好事?难道你真不知地球原本就是一个蓝色星球?我不否认天空的不同色彩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灰得十分潮湿,潮湿把小伙们潮得一个个细皮嫩肉,看上去很“白”。严格地说,这就是自然的作用,它很容易左右一个人的审美视野,感觉习惯,心理情绪,思想态度,影响着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制约着人的生活状态。 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人在天下看天,天在天上看人,俯瞰着天底下悲欢离合的戏剧表演,包容着大千世界的纷纭变幻。 我常常爬上大地的阶梯,看见闪电划过天边,雷声惊走天的睡眠,一丝忧蓝之情裸露心底,我想去看看天—— 天天,天还蓝吗? 请不要问我。24.为什么有人一下飞机就会问“西藏的天干吗这么的蓝”?对人们所提问题,作者给出了怎样的回答?(4分) 答:
25.文章倒数第5自然段中用了三个色彩词,请根据文意解释它们含义(4分)(1)“蓝”:
(2)“灰”:
(3)“白”:
26.文章倒数第4自然段中,作者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通观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问题(4分)(1)为什么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 答:
(2)为什么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
答:
参考答案五、现代文阅读(共12分)24.(2分)因为人们想用这个问题表达对于西藏天之蓝吃惊的感受。(如答“因为远道而来的人从没有见过这么蓝的天”也对。)刻意寻找答案反而妨碍了对自然的享受,所以不必过分去探究。25.(6分)(1)纯净的空气和天空。(或“没有收到污染的自然”“自然的本来面目”。)(2)不纯净的天空。(“灰色的情绪”“不愉快的情绪”。)(3)日照不足的肤色。(或“苍白的肤色”“原始生命力的欠缺”。26.(4分)(1)天之蓝是天本来具有的面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天之蓝影响着人的生活,也受人的活动的影响。西安中学20级高三月考语文试题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死是生者的事陈蓉霞阴阳相隔,生死两界,这是人们常用来描述死亡的说法。活人永远都无法见证自己的死亡,然而,恰是自己至亲的死亡,才让我们体悟到上述说法的痛心彻肺。从这一点上来说,死亡,永远都是生者的事。据考证,甲骨文中“死”的含义,就是一个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水稻买卖合同
- 0×5=?(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不动产融资租赁协议范本(2024版)版B版
- 2024年简化版借款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美容院连锁店员工薪酬及福利待遇合同范本3篇
- 个人消费微贷合同范本(2024年版)版
- 福建省南平市塔前中学高一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2024月子中心消防设施节能改造与优化合同3篇
- 多地取还车协议书(2篇)
- 个人房产抵押借款合同范本2024年版版B版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电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
- 初三九年级英语英语英语语法填空附答案附解析
- 呆滞品管理制度范本(3篇)
- GB/T 42623-2023安装于办公、旅馆和住宅建筑的乘客电梯的配置和选择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 PMC主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PPT模板下载
-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设备课件
- 《计算机组成原理》武汉大学2023级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 广东广州白云区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诊断调研六年级语文(含答案)
-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分享
- 员工辞职报告下载(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