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如托尔斯泰、狄更斯)十分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小说家们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述模式,对人物外部行为和内心思想进行充分展现。小说中的人物不仅是故事世界里的主体,同时也是小说家们揭示人性、针砭时弊的一个重要手段。依照哈维的观点,小说艺术通过构建生动形象的人物,不仅使得小说具有了道德伦理功能,而且为人们搭建了个人与他者进行交流的一个渠道。这种观念把人物看作小说艺术伦理维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叙事作品中的其他成分,则被视为服务于人物逼真性的辅助手段。重视故事,强调人物似真效果,使读者宛如置身于故事世界——这些观点不仅突出了人物在“心理”层面的真实性,同时也成为传统小说艺术的美学原则之一。真正从理论上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论述的评论家是福斯特。福斯特对人物心理似真性的高度重视,主要是从读者立场进行考虑的。在他看来,如果小说艺术把人物外部行动作为叙述的主要对象,那么,就小说与读者的关系而言,这样的小说只能满足读者粗浅层次上的好奇心。而真正优秀的作品则必然通过描述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矛盾,揭示虚构人物与现实人物之间的类比关系,也只有这样的小说才能将读者的好奇心提升到审美层面的艺术欣赏。福斯特指出,人物是叙事作品中的首要因素,因为具有丰富内心活动的人物通常包含深刻的心理感受,如幸福或痛苦;小说艺术的魅力在于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丰富性,而关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叙述则有利于读者从小说中获得道德知识。福斯特对人物心理的重视同样体现在他提出的人物分类。福斯特依照人物思想与行动是否一致、是否表里如一进行分类。在他看来,小说人物可以被分为两大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所谓扁平人物,是指那些代表“某种单一思想或特质”的人物,即无论故事情节进展到哪个阶段,出现什么样的情形,这些人物在思想和行动方面都不会出现大的改变。福斯特认为,绝对意义的扁平人物在行为模式和心理活动方面的单纯特点有利于读者很快辨认,并且可以用一句话来概述人物特性。很明显,福斯特提出的扁平人物具有十分明显的类型化特点,通常代表了某种心理、行动特点,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类人。中外小说史上不乏这样的扁平人物。比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人公葛朗台,无论在语言或行动上都体现出十足的贪婪与吝啬,而且这样的特点自始至终未变,使得“葛朗台”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吝啬鬼形象,“葛朗台”这个人名也成为吝啬至极的一个代名词。稍加思考,我们不难察觉,体现在扁平人物身上的单一特点实际上是被小说家高度抽象化、理想化后的漫画式人物。事实上,行动模式、心理特征单纯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人物形象既不可能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小说中也很少真正纯粹到只有某个单一特征,或是完全如一。而福斯特之所以提出这样一种分类,主要是从“价值”角度考虑。他明确指出,故事事件本身虽然吸引读者,但是,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更不容忽视。通常而言,这些被福斯特称作“扁平”的小说人物在形象上具有固定的单一特征,或者被放大至漫画式,代表了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或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可以说,葛朗台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体现在普通人身上的吝啬,由于扁平人物在内心活动与外部行为方面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因此,在描写手法上难免显得类型化,甚至落入俗套。与扁平人物形成对应的是圆形人物,相对于扁平人物的单一性而言,这样的人物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因此,圆形人物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也更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依照福斯特的看法,许多经典小说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就是因为小说家在这些作品里成功地塑造了不朽的圆形人物,如《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对于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之间的关系,福斯特指出,“一部复杂的小说通常同时具有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但他认为圆形人物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这不仅仅因为圆形人物的复杂性可以在故事层面制造悬念和惊奇,更重要的是,复杂多变的圆形人物有利于增加故事的逼真性,同时,也有利于小说家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我们应该看到,福斯特关于人物形态的两分法属于理论上的简约处理。实际上,依照人物性格特征变化与否将人物分为“圆形”与“扁平”的分析模式不能涵盖小说中各种各样的人物。有的人物比其他人物更为扁平,而有的则相对较为圆形,但未必是典型的扁平或圆形人物。更多情况下,扁平人物的不变与简单只是相对于圆形人物的可变与复杂而言。所谓用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扁平人物,并不是指扁平人物只有一种性格特点,而是指某种特征表现为具有主导地位。(节选自申丹、王丽亚《“心理型”人物观》)(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知全能叙述视角是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充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B.小说人物既是小说世界的主体,也是小说家表达对现实道德伦理思考的渠道。C.扁平人物是福斯特出于“价值”考虑提出的,现实中很少有人纯粹到完全如一。D.圆形人物性格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形象丰满立体,也更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福斯特认为小说把人物外部行动作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必然会忽略人物内心的丰富与矛盾。B.扁平人物形象特征容易被读者辨认,因此,扁平人物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容易被读者接受。C.福斯特认为小说故事情节富于悬念,跌宕起伏,能让读者惊奇,是因为圆形人物的复杂性。D.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只是小说人物形态分类方式,不能完全作为判断小说艺术成就的原则。(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关于“典型圆形人物”的观点的一项是()A.《大卫•科波菲尔》中表示永远支持丈夫,并能言行合一的米考伯太太。B.《复活》中向聂赫留朵夫要钱时,内心动摇,语言上却坚持赎罪的玛丝洛娃。C.《百年孤独》中顽强、睿智、执着、独立,支撑布恩迪亚家族的乌尔苏拉。D.《故乡》中童年时活泼、善良、真诚,成年后麻木、卑微、木讷的闰土。(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传统小说“重视故事,强调人物心理似真性”的原因。(5)根据文中福斯特关于人物形态的两分法理论,你认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是哪一类形象?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女孩十岁左右,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脸圆圆的,眉清目秀,却是男人嗓。她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我师傅愣了一下,然后轻轻抚摩着她发黄的头发说:“别害怕,我们是给你娘画像的。”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我师傅大约四十岁。我师傅杨宝丰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三年前,他来到城里,在南关开了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舅妈说:“我这小姑子比较任性,因为恋爱的原因,几乎断了和我们来往。我一年也就能见她几面。这三年里,我男人去了很多地方寻找,我那小姑子就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只好放弃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是死了,所以才请您来给画一张像,算是有个着落,有个结果。”她说得很平静。是的,师傅来是给人画遗像的。师傅并不关心这些,他只想着如何对得起这份邀请,把他的工作做好。他把目光从女孩身上移到舅妈脸上:“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她拿来的是一张全家福,六个人,她指着第二排右手边那个年轻的姑娘说:“这就是她,小卿的娘。”师傅掐灭香烟,盯着照片,似是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舅妈焦急地催师傅:“您倒是给个准话,行不行啊?”“啊。”师傅像是刚刚有了结论,“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大概十三年前吧。这之后没多久,她就离家出走了。”舅妈说。师傅没有说话。师傅的判断并不总是正确。我看到的那张7寸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清晰度已经大打折扣。我有些奇怪,以往,师傅在对照片质量的要求上是很挑剔的。而这一次,在小卿舅妈真诚的邀请下,他是在勉为其难,在冒一个很大的险。还有小卿舅妈的唠叨,对师傅是另一种干扰。她坐在一边,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数落小姑子的欲望。她说:“这兵荒马乱的世道,您说一个年轻女子,不好好在家,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您说,哪有这样的。”师傅紧皱眉头。师傅手中的笔前行的速度越来越慢。天擦黑的时候,师傅才把人像的铅笔稿画完。第二天画像的过程仍然延续着昨日的艰辛。太阳快落山时,师傅便停止了作画,这也是一贯的规矩。我用一张宣纸把那张素描纸蒙住,细心地在四边压上镇尺。我叮嘱舅妈和小卿:“谁也别动下面的纸!”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卿家。照例,我开始为师傅做准备。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一声:“哎呀!”镇尺掉到了地上。听到我的惊叫,师傅站起来,凝着眉,有些惊恐地看着空空的桌面。我伸出手摸摸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个遍,也未见踪影。整晚,只有小卿一个人在家里。舅妈跺着脚说:“这可咋办,这可咋办?”师傅淡定地说:“我重新画。”又过了五天,时间像是在一个个的铅笔线条围成的方格中,缓慢度过的。小卿母亲年轻时的画像,即将大功告成。除了要修正一下细微处的头发,连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经画好了。这几日,我都没有回家,而是在店里看护着画像。师傅睡在里间,而我睡在柜台旁边。临睡前,我看了画夹最后一眼,眼睛才沉沉地闭上。不知睡了多久,我突然醒来,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顿时睡意全无,我侧耳细听,那声音细若游丝,若有若无。我从床铺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摸向柜台,柜台上的画夹已经不见了。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我摸索着走到里屋门口,循着声音而去,声音仿佛来自屋外,店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它。借着淡淡的月光,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正专注地站在那里。前边那人终于有了动静,他打着了火,他在烧什么东西。他点了几次,才点着,我立即闻到了燃烧的味道。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我的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的脑子瞬间便凝固了。画像的事就此结束。师傅彻底放弃了为小卿母亲画像。师傅杨宝丰再也没有出现,我不死心,走遍了整个城里,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1951年的一天,我的画店里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姑娘,她面色凝重,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哀伤。“我是小卿。”她说,“我想请你画一张肖像。”我急忙热情、手忙脚乱地请她坐下来,小心地问她:“找到你娘了吗?”小卿努力克制着悲伤,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我蹲在那里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问我为啥哭泣。我指着照片说,那是我娘。她把我揽在怀里,也是放声大哭。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咸德。我潸然泪下。(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1944年”“三年前”“1951年”这几处时间词语,暗示着小卿的年龄和她母亲的生活轨迹,也对人物间的关系起到联接作用。B.舅妈开头说小姑子“任性”,又在师傅作画途中喋喋不休地数落小姑子,侧面表现了小卿母亲舍家为国、投身革命洪流的形象。C.小说没有点出小卿母亲的名字,暗示她并非特殊的“那一个”,而是一群人,突出“革命必须依靠劳苦大众”的主题。D.小说着重叙述了画像未完成和烈士纪念堂的故事,而革命者的形象需要读者自己去构想,这种留白艺术使小说显得更有张力。(2)关于画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无法完成画像”这一核心事件,小说巧妙地运用明、暗两条线索展开叙事。B.杨师傅画像技艺高超,凭借模糊的照片就将小卿娘意气风发而清晰的形象画出来。C.革命形势复杂危险,为保护小卿家人,杨师傅主动烧毁画像,画像才无法完成。D.小卿央求“我”为她的母亲画一张肖像,为结尾揭开杨师傅离开的真相作了铺垫。(3)小说结尾处才揭示出杨师傅和小卿母亲的关系,但前文有多处伏笔。请找两处并简要说明。(4)与传统革命战争小说风格不同,小说舍弃了直接切入革命现场的方法,力求“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患之,智若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若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说。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说。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有删改)②材料二: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注】①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处对应的标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不A可B唇亡C而齿寒D虞E虢F相救G非相H德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低于,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中的“下”意思不同。B.“过”,经过,与《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中的“过”意思相同。C.“说”,同“悦”,与诗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中的“说”意思不同。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与“郑以破”两句中的“以”用法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D.材料二中,作者用“道”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②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5)材料一中的三则历史故事均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请分别加以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西江月•梅花①宋•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②。素面翻嫌粉涴③,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注】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为悼念侍妾王朝云而作。绍圣元年苏轼贬谪惠州时,只有王朝云相从。②绿毛幺凤:又叫“倒挂子”,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③涴(wò):玷污,弄脏。(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一二句,描写长在瘴疠之乡却不畏瘴雾侵袭的梅花,有冰雪之肌体和神仙风致。B.上阕三四句,写海仙时常派遣珍禽来到花丛中探望它们,表达了对梅花的羡爱之情。C.下阕一二句,描写梅花不屑铅粉妆饰,花谢叶红,绚丽多姿,展现超尘脱俗的风韵。D.本词语言风格平实质朴,词虽咏梅,实有寄托,花与人浑然相融,体现了婉约词风。(2)本词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是悼亡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指出“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运用典故,抒写了游子和思妇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3)今年央视春晚节目设计精巧,《庆余年》中范闲的扮演者与数字人李白隔空吟诵《将进酒》,其中“,”两句展现出中国人的乐观自信,豪迈洒脱。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20分)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写道:“冰山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老人与海》简洁而含蓄的文体风格、单一的结构及省略而直白的人物塑造方式,典型地体现出“冰山原则”。《老人与海》这部不朽作品不仅是他留给世人的,而且其运用的“冰山原则”在世界文学中更是创造了深远的影响。他曾经说过,修辞只是电动机里迸出的蓝色火花。(①)。作者用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用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用大海象征A的人类社会;圣地亚哥则是人类中的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子”代表,他那捕鱼的不幸遭遇象征人类总是与厄运不断抗争。海明威也是驾驭叙事艺术的高手,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写了什么,(②)。他在欧化文风上有较大改变,不刻意追求鸿篇巨制,而是力求B,叙述隐蔽而不晦涩,又打破了作者全知叙事的格局,(③),从而削弱了作者的权威性,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他在叙事语言上同样有较大超越,写得简洁而不贫乏,凝练而不干巴,尽管也都使用美国日常词汇,却C。海明威简练的叙事艺术特色为美国文学平添了一道绝美的风景线。(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3)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4)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概括上面第3段所写的主要内容。要求:采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不超过50个字。四、写作(60分)7.(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旅游季节,天南地北的网友们争相晒出旅游图片,各地文旅局也纷纷发力,展现祖国锦绣河山不尽的生命力。地方形象的打造有新媒体传播中他人的表达和塑造,也有当地积极借势的自我塑造。学校“青年成长论坛”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对“他塑与自塑”的感受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如托尔斯泰、狄更斯)十分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小说家们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述模式,对人物外部行为和内心思想进行充分展现。小说中的人物不仅是故事世界里的主体,同时也是小说家们揭示人性、针砭时弊的一个重要手段。依照哈维的观点,小说艺术通过构建生动形象的人物,不仅使得小说具有了道德伦理功能,而且为人们搭建了个人与他者进行交流的一个渠道。这种观念把人物看作小说艺术伦理维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叙事作品中的其他成分,则被视为服务于人物逼真性的辅助手段。重视故事,强调人物似真效果,使读者宛如置身于故事世界——这些观点不仅突出了人物在“心理”层面的真实性,同时也成为传统小说艺术的美学原则之一。真正从理论上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论述的评论家是福斯特。福斯特对人物心理似真性的高度重视,主要是从读者立场进行考虑的。在他看来,如果小说艺术把人物外部行动作为叙述的主要对象,那么,就小说与读者的关系而言,这样的小说只能满足读者粗浅层次上的好奇心。而真正优秀的作品则必然通过描述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矛盾,揭示虚构人物与现实人物之间的类比关系,也只有这样的小说才能将读者的好奇心提升到审美层面的艺术欣赏。福斯特指出,人物是叙事作品中的首要因素,因为具有丰富内心活动的人物通常包含深刻的心理感受,如幸福或痛苦;小说艺术的魅力在于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丰富性,而关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叙述则有利于读者从小说中获得道德知识。福斯特对人物心理的重视同样体现在他提出的人物分类。福斯特依照人物思想与行动是否一致、是否表里如一进行分类。在他看来,小说人物可以被分为两大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所谓扁平人物,是指那些代表“某种单一思想或特质”的人物,即无论故事情节进展到哪个阶段,出现什么样的情形,这些人物在思想和行动方面都不会出现大的改变。福斯特认为,绝对意义的扁平人物在行为模式和心理活动方面的单纯特点有利于读者很快辨认,并且可以用一句话来概述人物特性。很明显,福斯特提出的扁平人物具有十分明显的类型化特点,通常代表了某种心理、行动特点,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类人。中外小说史上不乏这样的扁平人物。比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人公葛朗台,无论在语言或行动上都体现出十足的贪婪与吝啬,而且这样的特点自始至终未变,使得“葛朗台”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吝啬鬼形象,“葛朗台”这个人名也成为吝啬至极的一个代名词。稍加思考,我们不难察觉,体现在扁平人物身上的单一特点实际上是被小说家高度抽象化、理想化后的漫画式人物。事实上,行动模式、心理特征单纯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人物形象既不可能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小说中也很少真正纯粹到只有某个单一特征,或是完全如一。而福斯特之所以提出这样一种分类,主要是从“价值”角度考虑。他明确指出,故事事件本身虽然吸引读者,但是,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更不容忽视。通常而言,这些被福斯特称作“扁平”的小说人物在形象上具有固定的单一特征,或者被放大至漫画式,代表了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或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可以说,葛朗台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体现在普通人身上的吝啬,由于扁平人物在内心活动与外部行为方面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因此,在描写手法上难免显得类型化,甚至落入俗套。与扁平人物形成对应的是圆形人物,相对于扁平人物的单一性而言,这样的人物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因此,圆形人物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也更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依照福斯特的看法,许多经典小说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就是因为小说家在这些作品里成功地塑造了不朽的圆形人物,如《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对于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之间的关系,福斯特指出,“一部复杂的小说通常同时具有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但他认为圆形人物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这不仅仅因为圆形人物的复杂性可以在故事层面制造悬念和惊奇,更重要的是,复杂多变的圆形人物有利于增加故事的逼真性,同时,也有利于小说家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我们应该看到,福斯特关于人物形态的两分法属于理论上的简约处理。实际上,依照人物性格特征变化与否将人物分为“圆形”与“扁平”的分析模式不能涵盖小说中各种各样的人物。有的人物比其他人物更为扁平,而有的则相对较为圆形,但未必是典型的扁平或圆形人物。更多情况下,扁平人物的不变与简单只是相对于圆形人物的可变与复杂而言。所谓用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扁平人物,并不是指扁平人物只有一种性格特点,而是指某种特征表现为具有主导地位。(节选自申丹、王丽亚《“心理型”人物观》)(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全知全能叙述视角是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充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B.小说人物既是小说世界的主体,也是小说家表达对现实道德伦理思考的渠道。C.扁平人物是福斯特出于“价值”考虑提出的,现实中很少有人纯粹到完全如一。D.圆形人物性格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形象丰满立体,也更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福斯特认为小说把人物外部行动作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必然会忽略人物内心的丰富与矛盾。B.扁平人物形象特征容易被读者辨认,因此,扁平人物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容易被读者接受。C.福斯特认为小说故事情节富于悬念,跌宕起伏,能让读者惊奇,是因为圆形人物的复杂性。D.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只是小说人物形态分类方式,不能完全作为判断小说艺术成就的原则。(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关于“典型圆形人物”的观点的一项是(A)A.《大卫•科波菲尔》中表示永远支持丈夫,并能言行合一的米考伯太太。B.《复活》中向聂赫留朵夫要钱时,内心动摇,语言上却坚持赎罪的玛丝洛娃。C.《百年孤独》中顽强、睿智、执着、独立,支撑布恩迪亚家族的乌尔苏拉。D.《故乡》中童年时活泼、善良、真诚,成年后麻木、卑微、木讷的闰土。(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传统小说“重视故事,强调人物心理似真性”的原因。(5)根据文中福斯特关于人物形态的两分法理论,你认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是哪一类形象?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解答】(1)C.“现实中很少有人纯粹到完全如一”错,原文第三段是“行动模式、心理特征单纯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人物形象既不可能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小说中也很少真正纯粹到只有某个单一特征,或是完全如一”,选项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故选C。(2)A.“必然会忽略人物内心的丰富与矛盾”错误。原文第二段提到,福斯特认为如果小说主要叙述人物的外部行动,那么这样的小说只能满足读者浅层次的好奇心,而优秀的作品应该揭示人物内心的丰富与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说把外部行动作为主要叙述对象就一定会忽略内心描写,而是说这样做的小说在艺术层次上较低。所以A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扁平人物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容易被读者接受”错误。原文第三段提到,扁平人物的特点有利于读者快速辨认,但并未直接说明扁平人物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就容易被读者接受。价值取向的接受与人物形象的辨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所以B项推断错误。C.“是因为圆形人物的复杂性”错误。原文第五段提到,圆形人物的复杂性可以在故事层面制造悬念和惊奇,但并未说所有富于悬念和跌宕起伏的情节都是因为圆形人物的复杂性。小说的情节设置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人物性格。所以C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故选D。(3)材料中对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分类标准是“人物思想与行动是否一致、是否表里如一”“人物性格特征变化与否”;从材料来看,典型圆形人物应为具有似真性、拥有“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矛盾”、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的小说人物。A.“永远支持丈夫并能言行合一的米考伯太太”性格特征单一化,不符合圆形人物特点。故选A。(4)传统小说“重视故事,强调人物心理似真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结合“小说中的人物不仅是故事世界里的主体,同时也是小说家们揭示人性、针砭时弊的一个重要手段。依照哈维的观点,小说艺术通过构建生动形象的人物,不仅使得小说具有了道德伦理功能,而且为人们搭建了个人与他者进行交流的一个渠道”可知,首先,通过构建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小说能够具备道德伦理功能,为读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从而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结合“重视故事,强调人物似真效果,使读者宛如置身于故事世界——这些观点不仅突出了人物在‘心理’层面的真实性”可知,其次,重视故事和人物心理的似真性,可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世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代入感。结合“而真正优秀的作品则必然通过描述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矛盾,揭示虚构人物与现实人物之间的类比关系,也只有这样的小说才能将读者的好奇心提升到审美层面的艺术欣赏”可知,最后,这种创作手法也符合传统小说艺术的美学原则,通过揭示人物内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提升小说的艺术价值。(5)根据文中福斯特关于人物形态的两分法理论,我认为《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属于圆形人物形象。结合“这样的人物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因此,圆形人物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也更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依照福斯特的看法,许多经典小说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就是因为小说家在这些作品里成功地塑造了不朽的圆形人物”可知,圆形人物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其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也更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是一个老渔夫,他经历了长时间的孤独航行和与大鱼的搏斗,展现出了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同时,他也面临着年老体弱、孤独无助等困境,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些特点使得圣地亚哥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符合圆形人物的特征。结合“但他认为圆形人物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这不仅仅因为圆形人物的复杂性可以在故事层面制造悬念和惊奇,更重要的是,复杂多变的圆形人物有利于增加故事的逼真性,同时,也有利于小说家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可知,此外,圣地亚哥的形象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他代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这种象征意义也进一步增强了圣地亚哥作为圆形人物的深度和广度。答案:(1)C(2)D(3)A(4)传统小说“重视故事,强调人物心理似真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构建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小说能够具备道德伦理功能,为读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从而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其次,重视故事和人物心理的似真性,可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世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代入感。最后,这种创作手法也符合传统小说艺术的美学原则,通过揭示人物内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提升小说的艺术价值。(5)根据文中福斯特关于人物形态的两分法理论,我认为《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属于圆形人物形象。圆形人物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其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也更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是一个老渔夫,他经历了长时间的孤独航行和与大鱼的搏斗,展现出了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同时,他也面临着年老体弱、孤独无助等困境,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些特点使得圣地亚哥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符合圆形人物的特征。此外,圣地亚哥的形象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他代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这种象征意义也进一步增强了圣地亚哥作为圆形人物的深度和广度。(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女孩十岁左右,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脸圆圆的,眉清目秀,却是男人嗓。她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我师傅愣了一下,然后轻轻抚摩着她发黄的头发说:“别害怕,我们是给你娘画像的。”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我师傅大约四十岁。我师傅杨宝丰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三年前,他来到城里,在南关开了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舅妈说:“我这小姑子比较任性,因为恋爱的原因,几乎断了和我们来往。我一年也就能见她几面。这三年里,我男人去了很多地方寻找,我那小姑子就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只好放弃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是死了,所以才请您来给画一张像,算是有个着落,有个结果。”她说得很平静。是的,师傅来是给人画遗像的。师傅并不关心这些,他只想着如何对得起这份邀请,把他的工作做好。他把目光从女孩身上移到舅妈脸上:“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她拿来的是一张全家福,六个人,她指着第二排右手边那个年轻的姑娘说:“这就是她,小卿的娘。”师傅掐灭香烟,盯着照片,似是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舅妈焦急地催师傅:“您倒是给个准话,行不行啊?”“啊。”师傅像是刚刚有了结论,“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大概十三年前吧。这之后没多久,她就离家出走了。”舅妈说。师傅没有说话。师傅的判断并不总是正确。我看到的那张7寸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清晰度已经大打折扣。我有些奇怪,以往,师傅在对照片质量的要求上是很挑剔的。而这一次,在小卿舅妈真诚的邀请下,他是在勉为其难,在冒一个很大的险。还有小卿舅妈的唠叨,对师傅是另一种干扰。她坐在一边,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数落小姑子的欲望。她说:“这兵荒马乱的世道,您说一个年轻女子,不好好在家,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您说,哪有这样的。”师傅紧皱眉头。师傅手中的笔前行的速度越来越慢。天擦黑的时候,师傅才把人像的铅笔稿画完。第二天画像的过程仍然延续着昨日的艰辛。太阳快落山时,师傅便停止了作画,这也是一贯的规矩。我用一张宣纸把那张素描纸蒙住,细心地在四边压上镇尺。我叮嘱舅妈和小卿:“谁也别动下面的纸!”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卿家。照例,我开始为师傅做准备。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一声:“哎呀!”镇尺掉到了地上。听到我的惊叫,师傅站起来,凝着眉,有些惊恐地看着空空的桌面。我伸出手摸摸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个遍,也未见踪影。整晚,只有小卿一个人在家里。舅妈跺着脚说:“这可咋办,这可咋办?”师傅淡定地说:“我重新画。”又过了五天,时间像是在一个个的铅笔线条围成的方格中,缓慢度过的。小卿母亲年轻时的画像,即将大功告成。除了要修正一下细微处的头发,连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经画好了。这几日,我都没有回家,而是在店里看护着画像。师傅睡在里间,而我睡在柜台旁边。临睡前,我看了画夹最后一眼,眼睛才沉沉地闭上。不知睡了多久,我突然醒来,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顿时睡意全无,我侧耳细听,那声音细若游丝,若有若无。我从床铺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摸向柜台,柜台上的画夹已经不见了。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我摸索着走到里屋门口,循着声音而去,声音仿佛来自屋外,店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它。借着淡淡的月光,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正专注地站在那里。前边那人终于有了动静,他打着了火,他在烧什么东西。他点了几次,才点着,我立即闻到了燃烧的味道。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我的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的脑子瞬间便凝固了。画像的事就此结束。师傅彻底放弃了为小卿母亲画像。师傅杨宝丰再也没有出现,我不死心,走遍了整个城里,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1951年的一天,我的画店里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姑娘,她面色凝重,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哀伤。“我是小卿。”她说,“我想请你画一张肖像。”我急忙热情、手忙脚乱地请她坐下来,小心地问她:“找到你娘了吗?”小卿努力克制着悲伤,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我蹲在那里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问我为啥哭泣。我指着照片说,那是我娘。她把我揽在怀里,也是放声大哭。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咸德。我潸然泪下。(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1944年”“三年前”“1951年”这几处时间词语,暗示着小卿的年龄和她母亲的生活轨迹,也对人物间的关系起到联接作用。B.舅妈开头说小姑子“任性”,又在师傅作画途中喋喋不休地数落小姑子,侧面表现了小卿母亲舍家为国、投身革命洪流的形象。C.小说没有点出小卿母亲的名字,暗示她并非特殊的“那一个”,而是一群人,突出“革命必须依靠劳苦大众”的主题。D.小说着重叙述了画像未完成和烈士纪念堂的故事,而革命者的形象需要读者自己去构想,这种留白艺术使小说显得更有张力。(2)关于画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围绕“无法完成画像”这一核心事件,小说巧妙地运用明、暗两条线索展开叙事。B.杨师傅画像技艺高超,凭借模糊的照片就将小卿娘意气风发而清晰的形象画出来。C.革命形势复杂危险,为保护小卿家人,杨师傅主动烧毁画像,画像才无法完成。D.小卿央求“我”为她的母亲画一张肖像,为结尾揭开杨师傅离开的真相作了铺垫。(3)小说结尾处才揭示出杨师傅和小卿母亲的关系,但前文有多处伏笔。请找两处并简要说明。(4)与传统革命战争小说风格不同,小说舍弃了直接切入革命现场的方法,力求“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解答】(1)C.“突出‘革命必须依靠劳苦大众’的主题”错,小说中并未出现劳苦大众的身影,主要是表现革命者舍家为国的主题。故选C。(2)B.“凭借模糊的照片就将小卿娘意气风发而清晰的形象画出来”错,根据原文“我看到的那张7寸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清晰度已经大打折扣”“他是在勉为其难,在冒一个很大的险”可知,照片并不清晰,杨师傅是勉为其难才进行画像的,并不是凭借模糊的照片就能将小卿娘意气风发而清晰的形象画出来。故选B。(3)①侧面描写原文句子:“舅妈说:‘我这小姑子比较任性,因为恋爱的原因,几乎断了和我们来往。我一年也就能见她几面。这三年里,我男人去了很多地方寻找,我那小姑子就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只好放弃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是死了。’”“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舅妈的讲述虽然没有直接描绘小卿母亲的外貌或性格,但通过她的叙述,读者可以感受到小卿母亲是一个为了理想和爱情毅然离家的人,这种侧面描写让小卿母亲的形象更加立体。小卿在烈士纪念堂看到照片后的直觉反应,进一步强化了小卿母亲的形象。虽然她从未真正见过母亲,但她的直觉告诉她这就是她的母亲,这种侧面描写使得小卿母亲的形象更加生动。②对比手法原文句子:“舅妈说:‘这兵荒马乱的世道,您说一个年轻女子,不好好在家,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您说,哪有这样的。’”“小卿努力克制着悲伤,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舅妈对小卿母亲的数落,表现出她对小卿母亲的不理解甚至有些责备,认为她不应该在乱世中抛家舍业。而小卿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悲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小卿母亲作为一个革命者的伟大和无私,她在年轻时就为了理想和信仰献出了生命。③虚实结合原文句子:“舅妈说:‘这三年里,我男人去了很多地方寻找,我那小姑子就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只好放弃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是死了。’”“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小卿母亲的形象一部分是通过舅妈等人的讲述表现出来的,这部分是真实的,但也是有限的。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小卿的想象和直觉表现出来的,这部分是虚构的,但却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小卿母亲的形象和内心世界。通过这些伏笔,小说在结尾处揭示出杨师傅和小卿母亲的关系时,显得更加合理和感人。(4)①小说采用儿童视角,以小卿的舅妈、师傅和“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避开了直接描写革命战争,让故事情节在一种平淡的语境中缓缓展开。如“我师傅愣了一下,然后轻轻抚摩着她发黄的头发说:‘别害怕,我们是给你娘画像的。’”这种从小孩的视角出发,逐步引出事件的叙述方式,使得原本可能紧张刺激的革命背景变得柔和,让读者在日常化的叙述中逐渐揭开故事的深层含义。②小说没有直接描写革命战争,而是通过舅妈的讲述、小卿母亲与师傅画像等事情,间接表现了革命者的形象和革命精神。例如,舅妈说:“这兵荒马乱的世道,您说一个年轻女子,不好好在家,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这里通过舅妈的口述,间接描绘了小卿母亲作为革命者的不易和她所面临的艰难环境,从而凸显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③小说没有直接描写革命战争,但通过小卿对母亲革命经历的叙述,反映出战争的残酷,表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情怀。如文中提到:“邯郸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通过小卿在烈士纪念堂的发现和她与黄姨的相遇,间接传达了战争的残酷性和革命者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情怀。答案:(1)C(2)B(3)①侧面描写。小卿母亲作为革命者牺牲在战场上,但其形象却通过舅妈的讲述、小卿的直觉和杨师傅的画像表现了出来。②对比手法。通过舅妈对小卿母亲的数落,小卿对母亲去世的悲伤,革命者牺牲时小卿母亲还年轻等,突出小卿母亲的形象。③虚实结合。小卿母亲的形象一部分是真实存在的,通过舅妈等人表现出来;一部分是虚构的,通过小卿的想象表现出来。(4)①小说采用儿童视角,以小卿的舅妈、师傅和“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避开了直接描写革命战争,让故事情节在一种平淡的语境中缓缓展开。②小说没有直接描写革命战争,而是通过舅妈的讲述、小卿母亲与师傅画像等事情,间接表现了革命者的形象和革命精神。③小说没有直接描写革命战争,但通过小卿对母亲革命经历的叙述,反映出战争的残酷,表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情怀。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患之,智若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若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说。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说。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有删改)②材料二: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注】①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处对应的标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不A可B唇亡C而齿寒D虞E虢F相救G非相H德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下”,低于,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中的“下”意思不同。B.“过”,经过,与《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中的“过”意思相同。C.“说”,同“悦”,与诗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中的“说”意思不同。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与“郑以破”两句中的“以”用法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D.材料二中,作者用“道”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②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5)材料一中的三则历史故事均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请分别加以概括。【解答】(1)句意:不行,唇亡就会齿寒,虞国帮助虢国,并不是出于美德。“不可唇亡而齿寒”:“不可”是对前面做法的阻止,后面是解释“不可”的原因,故应在B处断开,“唇亡齿寒”是一个成语,中间不可断开,应在其后D处断开。“虞虢相救非相德也”是一个判断句,“虞虢相救”是主语,为强调这个历史故事,故在主语后G处断开。故断句为:BDG。(2)B.经过/责备。译文:路过郑国。/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故选B。(3)C.“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错误,原文“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可见二位臣子能在小处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关键是君王不听,才导致灭国。故选C。(4)①“居十日”:过了十天。“还走”是转身逃跑的意思。“故”在这里表示特意、故意。译句: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蔡桓公就转身跑了。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②“是以”:因此。“欲”是指追求,“不欲”是指不追求的东西,意思是圣人追求的是大众不追求的东西。“贵”在这里表示珍视、看重。“学”是指学习,“不学”是指别人不学习的东西。“复”在这里表示补救、纠正。译句:因此圣人以不欲为欲,不稀罕难以得到的东西,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5)①原文语句:“臣患之,智若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攻打,而杜子以眼睛能看到远处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作比,指出楚庄王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存在“智之若目”的情况。这强调人要有“自见之明”,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才是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②原文语句:“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此皆争之于小者也。”扁鹊见蔡桓公的例子中,扁鹊从蔡桓公病情在腠理时就指出,但蔡桓公不重视,等到病情发展到骨髓,扁鹊也无能为力了。这说明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像治病一样在问题小的时候就入手解决。叔瞻和宫之奇劝谏郑君和虞君也是从小的祸患入手,可郑君和虞君不听,最终导致国家破亡,这也体现了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从小的地方入手的重要性。③原文语句:“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材料二中提到事物在其还未有迹象时容易谋划,在其脆弱时容易化解,在其微小时容易散去,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去做,在还没有混乱时就治理,这和材料一中扁鹊治病以及叔瞻、宫之奇劝谏的事例相呼应,都是在强调要善于抓住事物的苗头,防微杜渐。同时材料二也指出圣人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行作为,这也是在强调要善于处理事物的苗头,以达到成就大事的目的。答案:(1)BDG(2)B(3)C(4)①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蔡桓公就转身跑了。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②因此圣人以不欲为欲,不稀罕难以得到的东西,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5)①“自见之明”是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②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从小的地方入手。③善于抓住事物的苗头,防微杜渐,才能成就大事。参考译文:材料一: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劝谏说:“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军队软弱。”杜子说:“我对此感到担忧,人的智慧就像眼睛一样,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在秦国和晋国那里战败,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就是军队软弱的表现。庄𫏋在国内作乱,而官吏们无法禁止他,这就是政治混乱的表现。大王的国家比越国更软弱混乱,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如同眼睛一样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啊。”楚庄王于是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行动。所以说,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看清别人,在于看清自己。扁鹊见到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有病在皮肤纹理之间,如果不治疗恐怕会加深。”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说:“您的病在肌肤里面了,如果不治疗恐怕会进一步加深。”蔡桓公不理睬他。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说:“您的病在肠胃里面了,如果不治疗恐怕会更加加深。”蔡桓公又不理睬他。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里面,用针刺和砭石所能达到的;病在肠胃里面,用火剂汤所能达到的;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辖的地方,医生是没有办法治疗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所以好的医生治病,是在病情还未发展到不可救治的地步就给以治疗。事情的祸福也有皮肤纹理之间的地方。过去,晋公子重耳出外流亡,路过郑国,郑国国君对他不礼貌。叔瞻劝谏说:“这是贤明的公子,您好好地对待他,可以积德。”郑国国君不听从。叔瞻又劝谏说:“不好好对待他,不如杀了他,不要让他留下后患。”郑国国君又不听从。等到公子重耳返回晋国,举兵讨伐郑国,大败郑国,夺取了郑国的八座城池。晋献公用珍贵的璧玉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借道给晋国,唇亡齿寒,虞国和虢国相互救助,并不是互相施恩。今天晋国灭了虢国,明天虞国必定会随之而亡。”虞国国君不听从,贪图璧玉而借道给晋国,晋国攻取虢国以后,回来又灭了虞国。这两位臣子都是在事情尚未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就劝谏他们的国君,可是两位国君都不采纳,所以郑国因此而灭亡,虞国因此而灭亡。材料二:事物稳定的时候容易把握,事物没有出现兆端的时候容易谋划,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化解,事物微小的时候容易消散。要在事情还没有出现兆端的时候就进行处理,在混乱还没有产生的时候就进行整治。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堆堆泥土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有所作为的人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人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不会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不会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如果像对待开始一样慎重地对待结束,那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因此,圣人追求的是不被欲望所驱使,不看重难得的财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此来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西江月•梅花①宋•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②。素面翻嫌粉涴③,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注】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为悼念侍妾王朝云而作。绍圣元年苏轼贬谪惠州时,只有王朝云相从。②绿毛幺凤:又叫“倒挂子”,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③涴(wò):玷污,弄脏。(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上阕一二句,描写长在瘴疠之乡却不畏瘴雾侵袭的梅花,有冰雪之肌体和神仙风致。B.上阕三四句,写海仙时常派遣珍禽来到花丛中探望它们,表达了对梅花的羡爱之情。C.下阕一二句,描写梅花不屑铅粉妆饰,花谢叶红,绚丽多姿,展现超尘脱俗的风韵。D.本词语言风格平实质朴,词虽咏梅,实有寄托,花与人浑然相融,体现了婉约词风。(2)本词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是悼亡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解答】(1)D.“平实质朴”错。本词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语言风格浪漫,并非“平实质朴”。故选D。(2)相同点:两首词都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凄然伤怀之情。《江城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创作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西江月》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被贬岭南惠州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当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不同点:苏轼写《江城子》时,正是因与王安石失和,在政治上遭受排挤,被贬为密州知州期间,本词表达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无限悲凉和落寞之情。如“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而作者衰老的形象,也恰是现实不顺的反映。《西江月》是苏轼大约60岁时创作的一首词,此时苏轼人生观已经很成熟,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绍圣元年苏轼贬谪惠州时,只有王朝云相从,借赞扬梅花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答案:(1)D(2)同:两首词都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凄然伤怀之情。异:《江城子》表达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无限悲凉和落寞之情。《西江月》赞扬朝云像梅花一样高洁美丽,傲寒开放,感谢朝云与自己共赴苦难的一往情深。译文: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它淡雅的姿态有神仙的风姿。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赏析:此词当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翻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指出“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两句运用典故,抒写了游子和思妇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3)今年央视春晚节目设计精巧,《庆余年》中范闲的扮演者与数字人李白隔空吟诵《将进酒》,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两句展现出中国人的乐观自信,豪迈洒脱。【解答】故答案为:(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重点字:毅)(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重点字:雁)(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重点字:材)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20分)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写道:“冰山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老人与海》简洁而含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科技与概论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 参观法院实习报告模板锦集8篇
- B737NG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 军训心得体会400字
-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 xx区城市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船舶建造与买卖合同(FOB条款)
- 2024年度水利枢纽打桩施工分包合同3篇
- 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 班主任工作规范与政策法规
- 信访业务培训班课件
- 物资清运方案及
- 热稳定校验计算书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上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和音频)
-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办法》
- 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书(成功申报)
- 医师定考的个人述职报告
- JGT266-2011 泡沫混凝土标准规范
- 施工现场人员授权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