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人教版PEP高三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盘桓蜇伏首日封闻过饰非B.濡染脚趾发详地功亏一匮C.砥砺按钮满堂彩真知灼见D.震撼竹篾荧光棒密而不宣2、下列关于名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说关羽在东吴被害,张飞立即起兵报仇.因为丧兄心痛,他经常醉酒并随意打骂军士,末将范疆、张达无故被鞭打,心生怨恨,就趁张飞熟睡之际将他杀死,投奔东吴去了.(《三国演义》)B.高老太爷六十寿辰时,冯乐山把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答应了.正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高老太爷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怎么样,就要怎样做!”(《家》)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又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进京赶考.(《红楼梦》)D.卡西莫多是一个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的人.他是弗罗洛收养的弃儿,在认清弗罗洛的真实面目之前,对弗罗洛惟命是从;当他认清弗罗洛的真实面目之后,极力保护爱斯梅拉达,使其不受弗罗洛的凌辱.(《巴黎圣母院》)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而耻学于师B.其皆出于此乎于是皆服其妙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见犯乃死,重负国D.东割膏腴之地均之二策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晋文公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晋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明,整顿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终于成为了北方一大强国。B.这届校运会的会徽、吉祥物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师生为主,应征作品的创意体现出了正能量,评选后被组委会采纳作品将给予奖励。C.当今时代的主角应是勇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政府为他们解开了束缚手脚的政策,投资人和创业服务机构给他们备足了“弹药”。D.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C.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D.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6、依次排列下面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②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更是一种文化。
④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⑤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⑥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A.⑥④②⑤①③B.⑤③⑥④①②C.⑥④③②①⑤D.⑤③②⑥④①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手机病毒。
据美国《今日首席技术官》网站报道,近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一家手机店里发现了两部被“卡比尔”病毒感染的手机。经芬兰一家信息技术安全公司验证,这两部手机分别感染上了“卡比尔”H型和I型病毒。但专家们至今还不清楚它们是如何被感染的。“卡比尔”病毒能通过手机的蓝牙设备向其他手机发送被感染的文件,形成扩散。病毒发作时,手机屏幕上会显示“Caribe-VZ/29a”字样。它最早于2004年6月在菲律宾被发现;迄今已演变出15个亚型,目前已蔓延到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美国《连线》杂志援引信息安全专家的分析说,“卡比尔”病毒的早期亚型只能让手机快速耗尽电池,也只感染诺基亚60型系列手机的操作系统,但新出现的亚型已经能感染三种不同的手机操作系统,并能破坏手机存储的文件和操纵手机拨打常用电话号码。
手机病毒是一种以手机为攻击目标的电脑病毒。它以手机为感染对象;以手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为平台,通过病毒短信等形式,对手机进行攻击,从而造成手机异常。世界首例手机病毒“VBS.Timofonica”,2000年6月发现于西班牙。该病毒会通过运营商的移动系统向系统内任意用户发送辱骂短信。总的来说,手机病毒通过三种途径进行攻击造成危害。一是攻击手机本身,影响其正常服务。二是通过信息传播感染其他手机,对主机造成破坏。“卡比尔”病毒就属于这种类型。三是攻击和控制“网关”(网络与网络间的联系纽带),向手机发送垃圾信息,致使网络运行瘫痪。
由于缺乏系统的统计;手机遭受病毒攻击的程度还难以被比较准确地量化,但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零星报道。金山反病毒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4年,国内针对手机的破坏程序和病毒增加了2.5倍。具备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增多,给黑客传播手机病毒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渠道。美国加特纳公司分析家帕斯卡托里预测,到2006年,手机病毒问题的严重程度将与今天的传统电脑病毒问题相当。研究人员曾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模拟,以评估手机病毒可能造成的危害。实验显示,通过手机号码簿发信息,可以使病毒大批量复制。病毒有可能使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手机密码或访问存储在手机中的重要数据信息。黑客还可能利用病毒实现对手机的操纵,任意拨打电话或发送虚假及有害信息。此外,病毒还有可能删除手机中的全部内容或将每次通话都进行录音。因此,专家认为,手机病毒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危害将超过传统电脑病毒。
目前;还很少有手机具备防病毒功能。对于普通手机用户来说,只能防毒,还无法对手机杀毒。据报道,芬兰的诺基亚公司已经推出了更安全的新版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正在提高手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还有公司在加紧开发手机反病毒软件。应当看到,与传统的电脑病毒一样,手机病毒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特别是在过去十几年中,人类在与传统电脑病毒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有利于把手机病毒的危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以预见,手机病毒在客观上将促使业内相关技术更加完善,催生抗手机病毒的新产业,也将使得相关的管理手段和理念更加先进。
(1)下列对“卡比尔”手机病毒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卡比尔”手机病毒的源头至今不明;不到一年已经衍生出了15个亚型。
B.“卡比尔”手机病毒能通过手机的蓝牙设备传播;使感染的蓝牙手机通过无线电方式搜索并传染其他蓝牙手机。
C.“卡比尔”手机病毒不仅能使中毒手机的电池快速耗尽;而且能破坏手机存储的文件和操纵手机拨打常用电话。
D.“卡比尔”手机病毒在全世界蔓延;引起了手机生产商和软件公司的高度警惕,它的危害已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了。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手机病毒是一类以手机为攻击目标的电脑病毒;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世界新公害。
B.随着计算机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手机的智能化越来越高,针对手机的电脑病毒也在2000年被发现并危害手机用户。
C.世界首例手机病毒能通过运营商的移动系统向西班牙所有手机用户发送辱骂信息。
D.智能化手机的增多;给手机黑客传播病毒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渠道,他们进行经济犯罪会更简单和更隐蔽。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卡比尔”手机病毒是“VBS.Timofonica”手机病毒的替代者;它的泛滥流行将严重影响诺基亚公司60系列手机的销售行情。
B.目前;手机病毒主要以“病毒短信”的方式进行攻击。用户在网站上注册了带有病毒程序的短信服务,会收到由乱码组成的病毒短信,并无法对短信进行操作。
C.如果手机黑客能找到手机网络中的网关漏洞;编写病毒攻击网关,一旦成功,将对手机网络造成影响,使手机的部分服务不能正常工作。
D.手机病毒的流行,将严重威胁到个人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今后,手机病毒将会随着手机反病毒技术的提高在业界销声匿迹。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审美文化的相对独立是现代性进程的结果。如果说古代文化是由宗教--形而上学整合一体的表意象征体系的话;现代文化则是这一体系解体和不断分化的结果。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性进程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它的首要特征是“去魅”,即祛除宗教--形而上学的神魅,将文化的基础还原到理性上来。所谓文化现代性就体现为文化的理性化,而文化的理性化又体现为大一统的古代文化合理地分化为“科学;道德与艺术”的三大领域。现代理性为科学、道德和艺术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原则与逻辑,从而使以艺术为核心的审美领域成为自主、自律的领域。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这样描画了审美领域独立的历史:“粗略地说,在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中可以总结出一条不断前进的独立化的线路。首先是在文艺复兴中形成了那种完全属于美的范畴的研究对象。在18世纪的进程中,文学、美术和音乐被体制化,成了脱离宗教与宫廷生活的行为范围。最终在19世纪中期也产生了一种唯美的艺术观,它已经指导着艺术家们按照‘为艺术而艺术’的意识来生产作品。这样,审美特性才得以成为坚实的信念。”
现代审美文化不仅逐渐摆脱了对宗教;政治和道德的依附;它还试图取代宗教而成为现代社会精神救世的角色。自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自启蒙运动以来,基督教信仰面临全面的危机,宗教神本主义不再是社会的精神基础,以“人性”信赖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成为普遍的意识形态。然而,现代理性主义和现代感性主义的极端发展导致了人性的分裂,即感性和理性的分裂,这在根本上危及了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对此,席勒提出了“审美救世”的方案。在席勒看来,现代人的很多活动都导致理性与感性的分裂,惟有真正的审美活动还顽强地守护着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因此,修复现代人性的唯一途径是审美教育。由于人性的修复是现代社会政治改良的基础,因此,审美教育是政治改良的根本手段。席勒的“审美救世”方案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通过后者的发挥,基于审美救世想象的“审美乌托邦”使审美文化曾在19世纪以来的历史上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审美乌托邦的失望,审美文化的至高地位开始动摇,不过,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审美文化的人气指数又开始飚升了。我们知道,当代社会是一个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它的经济形态是所谓过剩经济。过剩经济的有效运转离不开迅速而无度的消费,而审美文化正是刺激并带动这种消费的基本动力,因此,经济与审美的合谋成了消费社会商品生产的核心与秘密,也使当代审美文化成了无所不在的时尚。
(摘编自余虹《何为审美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现代文化的理性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祛除宗教--形而上学的神魅,这一环节将文化的基础还原到理性上来。
B.文化现代性体现为文化的理性化;而审美文化从依附宗教;政治和道德到相对独立,是伴随着古代文化的现代性进程逐渐形成的。
C.文化的理性化体现为古代文化分化为三大领域;从而促使审美领域成为自主;自律的领域,并具有以艺术为核心的特点。
D.哈贝马斯认为审美领域的独立经历三个阶段:即文艺复兴时期以美的范畴为研究对象;l8世纪审美领域被体制化和19世纪中期产生唯美艺术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
A.审美特性能够成为坚实的信念;与l9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唯美的艺术观,指导着艺术家按照‘为艺术而艺术’的意识来生产艺术产品密切相关。
B.随着审美文化的相对独立;审美特性得以成为坚实的信念,现代审美文化才逐渐摆脱对其它文化领域的依附,有可能成为现代社会精神救世的角色。
C.基督教信仰的危机;宗教神本主义不再是社会的精神基础、人道主义成为普遍的意识形态;以及人性的分裂等这几大因素危及了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
D.席勒认为;即便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受到危胁,真正的审美活动依旧顽强地守护着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而审美教育就成为修复现代人性的唯一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人性的修复是现代社会政治改良的基础;审美教育是政治改良的根本手段,因而,席勒的“审美救世”方案曾在历史上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B.在当今消费时代;审美文化的人气指数飚升,因为审美文化正是刺激并带动所有消费的基本动力,经济与审美形成了相互刺激;协调发展的关系。
C.在一个过剩经济的社会;当代审美文化成了无所不在的时尚,而时尚领域的商业发展脱离不了消费者的疯狂而非理性的商品消费。
D.当今社会,经济与审美相互融合成为消费社会商品生产的核心与秘密,审美文化渗透到当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事实。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担负;承当”.其基本意思都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忧患意识.检索《四库全书》,“担当”这个词直到宋代才出现,但有关“担当”意识在先秦时期就有较为充分的表达.
先秦时期儒家担当观开始形成;这一时期敬重君子人格,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载非常多,而君子必须具有担当意识.《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那样保持生生不息的强健气势,顽强奋斗,永不停止.《易传》还引孔子的话说,“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论语》中也有关于担当的思想,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则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屈原《离骚》中有“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这些都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己肩负责任的清醒认识.也正是在这种担当观的影响下,出现了《吕氏春秋》所描写的“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的现象.典型的例子,如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时,李膺“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后汉书•李膺传》,陈蕃、范滂也“有澄清天下之志”,后都慷慨赴难.
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风气败坏,士大夫的担当意识有所弱化.宋代建立后,为了改变这种社会及政治上之颓风,倡导;重视气节,理学兴起,儒家担当观也进一步充实、完善.理学大师们都有很强烈的担当意识.如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程颢、程颐重视忠孝节义的气节观.文献中较早使用“担当”这个词的,是程颢、程颐弟子整理的《二程遗书》.其中“担当”的意思就是“承担,并负责任”.朱熹使用“担当”最为频繁,《朱子语类》《晦庵集》中多次出现“担当”一词.从文献看,南宋时期“担当”一词不仅理学大师们接受、使用,一般士人、大臣也广泛使用.如名臣李纲在信中就提到:“万一急缺,虽无指挥,亦须担当.”文天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元明时期“担当”的使用更为普遍.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勇于担当,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陈继儒更以“担当”为视角对人进行观察、评判,说“大事难事看担当.”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船山也呼吁“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责乎?”总体来说,宋代以来,尤其是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以来,担当精神不仅为君子、士人所接受,也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儒家担当观因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深沉的忧患意识、倡行君子人格、勇于奉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促进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值得传承与借鉴.
(节选自《谈儒家担当观》;2015年6月3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根据词典;“担当”的基本意思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包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忧患意识.
B.“担当”这个词的出现远远晚于有关“担当”的思想意识前者出现在宋代;而后者在先秦时期就表达得比较充分.
C.按照懦家观点;“担当”意识的有无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为君子的重要依据,缺乏“担当”意识的人肯定不配称君子.
D.虽然在文献中程颗;程颐最早使用“担当”这个词;但朱熹却是使用得最多,在其《朱子语类》《晦庵集》中多次使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
A.懦家担当观形成于先秦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敬重君子人格.这一点,从懦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载中可以看出.
B.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己肩负责任的清醒认识,这些都属于懦家担当观的内涵.
C.宋代建立后;随着理学的兴起,懦家担当观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涌现出一批具有强烈担当意识的理学大师.
D.懦家担当观是古代社会的产物;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在今天仍有一定的价值,因而值得我们传承与借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正是在懦家担当观的影响下;历史上多次出现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现象,东汉末年的李膺、陈蕃、范滂等都是典型例子.
B.在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士大夫的担当意识肯定会有所弱化.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C.到了南宋;“担当”一词已为一般士人和大臣广泛使用,如李纲在信中;文天祥在奏折中都曾提及元明时使用则更为普遍.
D.明朝末年,不少士大夫具有担当意识,如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顾宪成、高攀龙,以“担当”为观察、评判人才视角的陈继懦.1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卜算子。
谢逸。
烟雨幂①横塘,绀色②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③岸④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注】①幂:覆盖.②绀色:青色.③隐几:靠着几案.④岸:露出额头的戴头巾法.
(1)从诗歌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____.
A;古体诗B、格律诗C、长短句D、元曲。
(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
A.“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写出了烟雨空濛;水光潋滟的美丽景色.
B.以并州剪刀剪来吴江水;突出眼前水色之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
C.乌巾;细葛的穿着;伏于几案的动作,刻画了清贫自得的农夫形象.
D.陶渊明是柴桑人;这里以不见陶渊明,寄托了孤独之感;向往之情.
(3)“心共孤云远”句中的“远”字用得好,请对此作赏析.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张中行:“都市柴门”主。
张昌华。
张中行先生;自命寓所为“都市柴门”。我有缘为95岁的中行先生选编了一本《负暄絮语》,故曾叩“柴门”,与先生有一面之雅。
张先生的寓所门前一小块置放一张小饭桌;狭窄的过道上立着书架。室内静得出奇,迎面墙上老挂钟的咯嗒咯嗒声,声声入耳。更令我惊讶的是家中的摆设;物什都是旧物,停留在1970年代的水平。
张中行刚刚醒来;见我们来了,颔首致意。此前我已给他写过信并通了电话。他不感意外。室内简朴得令人咋舌。他一直坐在床上,床上都是花花绿绿的旧被。我们奉上随身带来的出版物,老人饶有兴趣地翻阅,字小看不清,他借用放大镜。我仔细打量:老人样子还硬实,头发全白,较胖,本就较小的眼睛显得更小了,嘴也有点瘪了。他的大女儿张文对我们说,老人上午要吸一个多小时的氧气,午觉时间长,也不大活动,基本谢绝访客。我们与老人合影后,又参观了他的书房,书卷气袭人,室内案几上陈着文房四宝,只是较嫌杂乱。张文谦称书房像仓库,我说“典藏的都是文物”。书橱内列着古玩,以石头居多。当我们告辞时,老人双手拱抱揖送。一句话也没说。我只是一周前在电话中听他说过“欢迎你们来”。
因编书需要;我较系统地拜读了张中行散文,尤其是自述性文字,对先生的为人与为文略知一二。
张中行是位从燕赵大地高粱窠里走出来的学人;苍苍百年丝毫未改他憨厚;淳朴的本色。在做学问、待人、处事以至生活上,古韵犹存。
张中行是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凡他受惠于人的;他都将账记在心上。从1937年到1952你那,他受三位友人惠助,一心想回报,有的已下世,欲报无门,他只能“长存于心,到盖棺时还不能还或报,就带到地下,永世不忘”。与此相比,他援手别人的“数目不小,我都希望统统忘却”。有趣的是,某次他的一位同事遭窃,很难过,张中行知道后,送他被盗金额的一半,幽默地说:“就当我们两人被偷了。”
张中行对于向他索字;要签名、要书的人;他都来者不拒。写的字常常裱好后送人。还乐于帮别人向启功、金克木索墨宝、要签名。金克木一般不给人签名,他就把笔硬塞到他手里,命令他“签!”但他从不代子女向别人求墨宝,甚至连自己的字也不给子女。
张中行对人古道热肠;对小动物也怜爱有加。一次他抱回一只流浪猫,回家后又觉得这猫可能有主人,怕主人找不到会着急,于是又赶紧出去贴“招领启事”。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养了许多流浪猫,家里成了收容所。
张中行一介寒士;半生坎坷,到85岁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请启功吃饭也是楼下的小馆子,四菜一汤,喝点二锅头,真有点“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味道。有时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席毕若有剩菜,他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张中行的仪表既不轩昂也不潇洒;甚而也乏学者那种雍容与儒雅。他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凡人。但他行为高逸,虽隐身市井,却“道通天地”,虽身居陋巷,而“思入风云”。他讲“顺生”,但“不偏不竞,不依不傍,不卑更不亢”。他的言行自有准则:“心里有所疑就说,是自由;听着不以为忤,是容忍。”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绝不争论。
张中行的尊尚世道。他对前辈的尊崇;仰慕尽显在“负暄三种”字里行间;先生得(北大)红楼“自由”精神,“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以“写则以真面目见人”的原则,不视先贤为神,把师辈们凡人的一面也留在纸上,给读者一个完整、鲜活的形象。
譬如对梁漱溟。对梁氏的耿直;迂阔;张中行认为“由感情方面衡量,可敬;有理论方面衡量,可商。有的,说重一些,至少从效果方面看,还近于可笑”。接着张中行自责说他没有同梁先生沟通,责任的一半在我,另一半便退给梁先生。
北大九十华诞;学校请张中行写以“我与北大”为主旨的文章。他写了篇《怀疑与信仰》.他认为,他受北大最大的影响,是一种怀疑精神。因为怀疑而思考,因为思考而进一步怀疑。他总说:“老北大比新北大好,因为老北大让人疑,新北大让人信。”他欣赏培根的名句:“伟大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
(选自《江淮文史》2014年4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
A这篇传记既有对传主张中行先生的直接描写;真切感人;又有对传主为人为学的间接描绘,生动风趣,人物形象刻画全面。
B全文选择自己与张中行先生交往的事件加以记叙;运用外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段,传主形象生动,显得真实可感、可信。
C家成了很多流浪猫的收容所;表现了张中行对小动物的怜爱有加,这样的事例既使得文章充满趣味,也反衬了传主的形象。
D张中行先生在生活上不追求奢华;简朴;简约,崇尚节约,意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从不浪费,应该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E对于同学遭窃;张中行慷慨解囊,“就当我们两人被偷了”一句,既显示了传主的生性幽默,也表达了传主对失主的同情。
(2)张中行先生的为人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有关内容简要概括。
(3)作者把张中行称为“都市柴门”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4)张中行在治学方面的哪些品质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受。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史学巨擘朱希祖。
刘宜庆。
史学巨擘朱希祖;一生有诸多身份,史学家是其根本,其史学研究范围很广,成果也非常丰富,在许多领域有开创之功。朱希祖1919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不久兼任史学系主任,写成《中国史学通论》一书及许多史论。朱希祖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学系主任。
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史学会;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人。
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朱希祖是历史学科的开创者,他率先引进了西方治史的方法,以科学的考证,呈现历史。他认为历史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研究。研究历史必先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考证史事须以原始史料与实物为依据,决不可轻信坊间辗转复制的材料。
1920年1月20日;朱希祖对北大历史学的学生讲话,后以《史学绪论》发表在《晨报》上,这次谈话的要点有三:学历史要持主动的态度,拿科学方法研究,而加以精密的考据,为吾国史学界开一新纪元。其次;编国史没什么价值,有价值者为编民史。盖以民史没有什么忌讳,直辞去说,于社会情状、民生苦乐,无不可以极力描写。希望大家将来编纂一部有价值的民史。第三、研究史学的目的,是为了关注将来。将来社会的善恶,全源于现在;现在的善恶,也不是突然而来的,是源于历史的。故现在是过去同将来之枢纽,是占一极重要之位置。
朱希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也是大藏书家。“不与人物接,不与山海游。终身伏几案,天地一书囚。”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自题,可谓朱希祖为书奔走一生的写照。朱希祖藏书,大约开始于留学日本时期。当时朱希祖的恩师章太炎鼓吹革命,倡导反清,热衷于收集并翻印明末抗清志士的文集。朱希祖受其影响,“始留意于晚明史籍”,并以南明史为研究方向。朱希祖在这时开始购书,几十年日积月累,涓涓细流汇聚成书的海洋。至1937年,朱希祖的个人藏书已达到惊人的二十五万余册,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了,而其中抄;稿本和古本方志、笔记、杂著等珍本善本多达七百余种。其中不乏善本,如《山书》、《鸭江行部志》,宋版《周礼》,明抄宋本《水经注》等,均为海内孤本。他素有“读书藏书家”之称。在朱希祖的藏书中,南明史是一个重要的类别,这是朱希祖治史的研究方向。
1934年2月;朱希祖应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聘,来南京就任史学系主任,他的七百六十多包善本,辗转运到南京的住宅。抗战爆发后,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免遭厄运而多方奔走。朱希祖的奔波和操劳,为国家保存了一脉书香。
1931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欲吞并中国。在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开始了对六朝陵墓进行调查。为何要调查六朝古墓?朱希祖在其日后完成的《六朝陵墓调查报告》的序言中说得很清楚,是“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足迹所到,西至安徽太平,东至丹阳经山,南至江宁秣陵,北至长江。举凡史乘记载,野老传闻,无不按图索骥,遍加访问。他用现代考古方法对南京地区文物进行考古,发现了齐宣帝永安陵;齐高帝秦安陵、齐武帝景安陵等十三处六朝古墓。其《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为后人研究六朝陵墓、石刻打下坚实基础,大多数观点沿用至今。
抗日战争既起;朱希祖尝论“藉历史以说明国家之绵延,鼓励民族之复兴”,认为“亡史之罪,甚于亡国”,主张政府当开馆修史。1940年2月,国民政府接受朱希祖关于筹办档案管理总库和国史馆的提议,于重庆歌乐山设立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并聘请朱希祖为总干事。
1944年7月5日;朱希祖病逝,享年六十有六。一代史学家遽归道山,“及身未见中原定”,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国民政府在中央图书馆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各届赠送挽联三百余幅,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
(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7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谢国桢说:“朱氏一生搜集明季稗乘;用力甚勤,多所创获,给后人以启迪之功。”朱希祖致力于南明史料收集达三十多年,收藏的抄本秘籍无人能比,发表了南明史籍题跋七十多篇,1961年中华书局以此整理出版为《明季史料题跋》。
(丹枫《朱希祖与南明史研究》)②从现代史学观念出发;朱希祖研习南明史,十分重视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的结合,其所作《明季史料题跋》便明显反映了这一特点。
(韩燕飞《抗战时期的南明史研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
A.朱希祖一生有诸多身份;他在史学研究方面成绩卓然,他涉猎广泛,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无所不通。
B.朱希祖自嘲“不与人物接;不与山海游。终身伏几案,天地一书囚。”谦虚之语里体现了他的酷爱读书和藏书。
C.朱希祖大约于日本留学期间开始藏书;并且把南明史作为主要的藏书类别,是恩师章太炎为他确立的研究方向。
D.朱希祖对六朝陵墓进行按图索骥的实地调查;实践了他北大时期形成的重视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结合的史学观。
E.朱希祖因病逝世;抱憾而终,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他对我国史学研究有较大影响。
(2)朱希祖是“史学巨擘”;传记4.5两段却写他是个大藏书家,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结合文本;简要说说“史学巨擘”朱希祖的开创之功体现在哪些方面。
(4)1920年,朱希祖在对北大历史学的学生讲话时认为编国史没有什么价值,而在1940年又提议国民政府筹办国史馆,这样的转变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13、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概括出“电子公民”的六个特点,填在横线上。要求内容贴切,表述简洁,每个特点不超过8个字。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通过网络论坛;微博等途径,表达着自己对社会事务的关心,他们最为热衷的是对公共生活中各种丑闻和黑幕的揭露和批评。从当年的“周老虎”“郭美美”到今天的“表叔杨达才”“房姐龚爱爱”等,这些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无一不是从网上爆出线索,引发众多网民的强烈关注和参与,形成“蚁群效应”,引起主流媒体的跟进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网民们往往用转发、分享和评论等功能,完成了对公共事件的发言和有效干预,甚至左右了一个案件的审判、一项政策的出台。网民通过网络,追求和实现了自身的公民性,标志着“电子公民”出现,并引起了各级政权机关的重视,于是我们看到了从国务院总理到村干部,都坐到了网络直播间与网民直接对话的现象。当然,以青年人为主体的电子公民群体也较容易出现观点偏激、盲听盲信等情况。“电子公民”的出现,反映的是中国正以渐进式的姿态步入公民社会。
答: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缺乏集团生活之中国人;则一面不知有团体,一面不知有个人。从社会结构上说,英美为个人本位之社会,苏联为社会本位之社会,中国恰都不是。过去中国社会,从其结构上看,非个人本位,非社会本位,乃是伦理本位。伦理本位之重点,乃在相关系之两方中之对方。伦者伦偶,指相关系之两人而言。例如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皆是。在此相关系之两面中,彼此五以对方为重,是曰伦理。在父则以子为重--是之谓慈父。在子则以父为重--是之谓孝子。以此类推,重点都放在对方。朋友不如此,非好朋友;兄弟不如此,非好弟兄。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因情而有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皆义也。所以伦理关系,亦即是相互间之义务关系。每个中国人必须各自认识其义务而履行之,却从来不许谈权利。
这并非是空话;可从经济关系验之。中国人父子间夫妇间,财产是不分的,乃至祖父在堂,祖孙也不分,是曰共财之义。兄弟间或伯叔与诸侄间,析产分炊,是曰分财之义。分财可能不止一次,富者可再度分财与贫者。亲戚朋友则有通财之义,通财与分财不同,是要偿还的。每个中国人,视其财产之大小,与对人关系亲疏远近,而必须负担或照顾家庭以外之人之生活。财产大,则负担之范围亦广,倘不践行此种义务,必遭社会指责。
中国自唐代以来;法律精详,为世界冠,但于物权债权则自来忽略。中国所重在情义,为了情义而财产使成为伦理关系中,所共有共享。其范围初不限于家庭以内。在西洋遇事讲社会救济,政府要负责任。中国不然,一切问题消纳于伦理关系。
其次从政治上看;亦完全建筑于伦理。官则曰“父母官”,民则曰“子民”,为政则曰“如保赤子”。又曰:“以孝治天下”。说他是专制,说他是民主皆不对;专制是权在一人,民主是权在人人,中国根本不讲权,所以都不是。
伦理情谊为中国文化一大长处;那只是民族精神两特点之一。中国民族精神更有一大特点,即是以是非观念代利害观念。西洋中古以前之人生,皆笼罩于宗教之中,不出祸福之念。近代思想开发,崇尚功利,又不出利害之念。在祸福利害以外之是非心,不甚明著。中国自周孔教化以来,除以伦理情谊领导中国人外,便是发扬人生向上精神,一切以是非义理为准。
譬如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西洋人也许感觉奇怪,不求饱求甚么?不求安求什么?须知中国人所求者,就是那个“正”字。“正”即正当合理。苟非正当合理,则虽安饱,他也不要。安饱问题是次于合理问题的。
这种精神;并不只于读书人见之。不拘什么人都喜欢讲理评理。俗语说:“不欠钱粮不怕官,不亏良心不怕天。”此可见其心中自信有理,而理为最高至上,虽天也不怕!与宗教徒是何等不同!此人生向上之精神非常伟大,为西洋人没有的。
(选自梁漱溟《伦理本位》,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社会“伦理本位”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
A.伦理本位的社会里;伦理关系是相互间的义务关系,没有权利。
B.伦理本位相对两人关系而言;是指在中国家庭里彼此以对方为重。
C.过去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结构形成;原因是中国缺乏集团生活。
D.伦理关系是一种情谊关系;因义而有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2)关于中西方的伦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中国政治也是以伦理本位为基础的;伦理看重对方。说他民主或专制都不对。
B.伦理情谊和人生向上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长处;我们应该吸收并且发扬光大。
C.中国伦理情谊看重情义;坚守是非义理的道德标准,安饱问题次于合理问题。
D.西洋人崇尚宗教;没有是非观念,因此也就没有中国人人生向上的伟大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
A.中国人与兄弟和朋友有分财之义;还有分财与贫者之义。
B.中国人父子间夫妇间乃至祖孙间;财产都属同一家庭两人之间。
C.为了情义;财产成为伦理关系中双方共享,不过只限于家庭。
D.中国人彼此顾惜,但也存在由政府负责的社会救济。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自然属于历朝的法典,如《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等。这些法典前后具有很强的继承性,法典中的规则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块由旨在推行道德教化的条款组成,一块由旨在保障国家的秩序;安全与正常的行政管理条款组成。前者大体关乎孝道、婚姻、立嗣与两性关系等,而后者则关乎军事、狱讼以及有效的行政管理等。而有关谋反大逆、杀人、盗窃、侵害的条款兼涉两块内容。但即便主要作为“刑法典”的历代法典,其“刑”也不完全“一刑独大”,《唐律》十二篇中,真正关系到现代意义上的“刑”的实体法,乃《贼盗》《斗讼》《诈伪》《杂律》四篇,而《捕亡》《断狱》两篇类似于现代的程序法。从结构就可以看出立法者制律的中心意图并不在纯粹意义上的“刑”。《大明律》和《大清律例》都分七篇,分别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这是按照《周礼》所设置的治理模式来排序,与儒家所设想的道德理想一致,万物统一于“道”中,人间的秩序得以与道的规律相对应,法典篇目秩序的排列,也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来定的。
广义的法律是用来推行教化的;其要达到的价值目标乃在于“正人心”“厚风俗”,诚如《史记•管晏列传》中司马迁借管子之言所称的那样:“治教化则人心正,人心正则天下无贼”。而《唐律疏议》的序言中则把教与刑的关系说得更为明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故而唐代立法者将法律视为政教之用,其意在促使人们恪遵德礼,以臻“至善”之化境。虽然儒家大体上强调人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端,故有“仁”“义”“礼”“智”的道德自觉,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悖理违礼之事,此时纯靠自觉难以匡正人心;厚风俗,故而必须借助法律的威慑之力。所以古代从来不将法律视为政教之末,而以“用”名之,“刑为盛世所不能废”(《四库全书提要》)即指此意。
为了贯彻这一意图;传统法律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劝善惩恶。惩恶自不必问,但凡刑律所加,针对的对象必为于伦常纲教有违之人。不仅如此,传统法律往往还把现在看来纯粹是道德的义务变为法律义务。譬如《唐律疏议》的《贼盗》一篇中就有这样的规定:“诸邻里被强盗及杀人,告而不救助者,杖一百;闻而不救助者,减一等。力势不能赴救者,速告随近官司,若不告者,亦以不救助论”;若“追捕罪人而力不能制,告道路行人,其行人力能助之而不助者,杖八十;势不得助者,勿论”。立法者考虑到了人的能力,通常情形下,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因此更应该有道德践履的勇气。唐律对见义不为的行为设置刑事责任,正在于提倡一种公序良俗。
更有甚者;刑罚亦为政教之用。传统法律中,很多条款似乎在现实生活中进入司法程序的概率不大,甚至在其设定之初,就没有打算被执行。比如历代法典中有“同姓不婚”条,但是似乎从未被实践过。另外,诸如亲属之间的许多行为,虽被规定为犯罪,但是实践中遵循“民不告,官不究”的做法,实际上立法者和司法者都明白,设置此类规则之真正意图,乃在于提出一种治国理想,希望民众向此努力,更多地带有一种“宣教”色彩。
(摘编自宋玲《“正人心”与“厚风俗”--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取向》)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七篇律法的顺序;是按照《周礼》中的治理模式来排序的,与儒家设想的道德理想也是一致的。
B.在古代中国;礼教为本,刑罚为用,二者一主一次;一本一末,以法律来推行教化,以期达到“正人心”“厚风俗”的目标。
C.传统法律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劝善惩恶。对那些不能严格自律而做出悖理违礼之事的人,必须借助法律来威慑。
D.传统法律常常把今天看来属于道德的义务定为法律义务;如唐律对见义不为的行为就有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
A.古代法典中关于杀人;盗窃、侵害等方面的条款;既在于推行道德教化,又有保障国家秩序、安全等作用。
B.《唐律》十二篇中;《贼盗》《斗讼》《诈伪》《杂律》四篇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刑”的实体法,而《捕亡》《断狱》两篇类似于现代的程序法。
C.从《唐律疏议》来看;古代立法者认为,通常情形下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也就越具有道德的勇气和责任意识。
D.对于亲属之间一些被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历代执法者多持宽容态度。在实践过程中,如果没有人告状,官府一般都不会予以追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刑罚为政教之用;《四库全书提要》也说:“刑为盛世所不能废。”可见刑罚“正人心”“厚风俗”的功用不可小觑。
B.中国历朝历代的立法者都不追求“一刑独大”;实体法“刑”所占比例并不高,其制律的中心意图并不在纯粹意义上的“刑”。
C.唐律规定对见危不作为者施以杖刑;这表明在唐代立法者要求个人要有道德践履的勇气,个人必须承担社会赋予的道德义务。
D.历代法典中有“同姓不婚”的条款。实际上违反这一条款的人都不会受到处罚,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条款在设计之初就没有打算被执行。评卷人得分三、名著阅读(共8题,共16分)16、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并举例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子适卫,冉有仆①。子曰:“庶②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____(《论语·子路》)注释:①仆:御车。②庶:人口众多。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结合选文,谈谈孔子是如何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推求未知的能力的。1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颜渊》)请结合材料,谈谈孔子以“文”“礼”育人的目标是什么。19、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综合以上材料,简述选文中提到的“为政”理念包括几方面内容,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二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韩非子·心度))针对孔子和韩非子的治国观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思考:以选文中的评判标准;分析下列诗句为“隔”还是“不隔”。
A、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B、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22、《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里仁篇》中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欧阳修的《朋党论》中有与之意思相仿的话:“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请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不超过90字。90字23、儒家认为“礼”是社会秩序、道德规范和做人准则。下列不涉及“礼”的一项是()A.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B.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C.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D.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评卷人得分四、名句名篇(共3题,共15分)2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亲贤臣,远小人,____;亲小人,远贤臣,。(诸葛亮《出师表》)2.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诗经蒹葭》)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白居易《琵琶行》)2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屈原《离骚》)6.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2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无丝竹之乱耳,____。(《陋室铭》)2.____,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3.____,皓月千里。(《岳阳楼记》)4.复道行空,____?(《阿房宫赋》)5.此中有真意,____。(《饮酒》)6.____,责臣逋慢。(《陈情表》)7.元嘉草草,____,赢得仓皇北顾。(《京口北固亭怀古》)8.锲而不舍,____。(《劝学》)评卷人得分五、名句默写(共3题,共6分)2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具有远大抱负,肩负重大使命的人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坚忍的品质,正如《论语•泰伯章》中所言“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郑风》中描写女子思念恋人的两句诗“____,____”表达自己对得到人才的渴望。
(3)《蜀道难》中李白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高耸接天,绝壁景色险怪的句子是:“____,____
。”2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____,____;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2)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____,____。
(3)____,____。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4)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2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
(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论语•泰伯》)
(2)____;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引壶觞以自酌,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王勃《滕王阁序》)
(5)云树绕堤沙,____;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6)舞榭歌台,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其声呜呜然,____,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3题,共27分)3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凋零的花朵是遗憾的,然而它却可以融入泥土滋润万物;断翅的鸟儿是遗憾的,然而它却可以唱出动人的音符;失明的贝多芬是遗憾的,然而《第七交响乐》却令人震撼;断臂的维纳斯是遗憾的,然而它的美可却让全世界惊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1、(1)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2)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3)大船要在深水行(英国)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惫,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32、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说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奇迹,可以治疗疾病。有一天,一个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拄着拐杖,一瘸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吗?”这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上帝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可以用排除法,只要一组中找到一个错别字即可排除该选项,缩小范围.【解析】【解答】A.“蜇”应为“蛰”;“闻”应为“文”;
B.“详”应为“祥”;“匮”应为“篑”;
C.正确;
D.“密”应为“秘”;
故选:C2、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逐项进行分析,注意细节.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内课外作品,多欣赏,多思索.【解析】【解答】C项;“遂与道人一起进京赶考”错,应是看破红尘出家;
故选:C.3、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解析】【解答】A.不同;“以勇气闻于诸侯”,“于”是“在间”,译文:凭借勇气再诸侯之间闻名;
“而耻学于师”;“于”是“向”,译文: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B.不同;“其皆出于此乎”;“其”表示推测,大概;译文: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于是皆服其妙”;“其”是代词,“他的”,译文:于是大家都佩服他的巧妙;
C.相同;“十年乃成”;“乃”是“才”,译文:精心构思写作,用了十年才写成;
“见犯乃死;重负国”,“乃”也是“才”,译文:被冒犯才死去,重重地辜负了国家(对我的恩情);
D.不同;“东割膏腴之地”;“之”是结构助词,“的”,译文:在东方割取了肥沃的土地;
“均之二策”;“之”是代词“这”,译文:权衡着两个方法;
故选:C.4、D【分析】A.途易辙;“终于成为了北方一大强国”的主语应是“晋国”,应在“成为北方一大强国”前补上“晋国”,也可在“终于”后加“使晋国”。
B.句式杂糅;“应征者大多以青年师生为主”将“应征者大多是青年师生”和“应征者以青年师生为主”杂糅,可二者取其一。
C.搭配不当;“解开政策”搭配不当,把“解开”换成“取消”或把“政策”换成“绳索”。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子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句式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表被动。
常见结构:被(受)所。如: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1999年全国卷)
说明:句子的前分句;将“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深为广大消费者所欢迎”杂糅在一起,修改时,任删其一即可。
二;表原因。
常见结构: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的原因。如:
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2001年京、蒙、皖春季卷)
说明:本句的后分句是“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和“是党风不正在作怪”的杂糅;修改时,任删其一即可。
3;一个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1998年全国卷)
说明:本句前分句可以说成“一个人之所以变坏”;也可以说成“一个人变坏的原因”。
三;表目的。
常见结构:是为了为目的;把达到;防止不再。如:
4;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1993年全国卷)
说明:本句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和“使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杂糅在一起。
四;表意图。
常见结构:本着为原则;从为出发点。如:
5;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枝术。(石家庄24中2004年高三模拟卷)
说明:前分句要么说“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原则”;要么说“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
五;表对象。
常见结构:对象面向;对于问题上。如:
6;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1995年全国卷)
说明:本句可以说“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也可以说“这本杂志主要是面向”。
六;表组成。
常见结构:还有来自也参加了;成分是配制而成;分部分组成;有组成;大多是以为主。如:
7;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2000年全国卷)
说明:本句中的“还有学习”;我们可以说“还有来自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清华大学等也参加了学习”,而现在将这两种说法杂糅在一起,修改时,可以任选其中一种说法。
8;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说明:本句后分句要么说“它的成分是远志氯化铵等”,要么说“它主要由等配制而成”。【解析】D5、A【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语病的能力。常考的病句类型为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做题时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是否得当。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是否得当。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B项,两面对一面,把“温暖”改为“冷暖”;C项,表意与原意相反,去掉“没有”;D项,语序不当,应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故选A。【解析】A6、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本题没有语境,只能凭借六句之间的语意关系进行排序,所以首先要通读给出的六句话,把握语段话题,然后再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序.可以使用排除法.【解析】【解答】本段话题为“书信”;确定中心句⑤;③开头代词“它”,显然指书信,接⑤;②为语意转折,句末落在“回味”二字上,⑥起句为“怀念”,所以接⑥;④结构与⑥相同,紧接⑥;①在最后抒情;
故选:D.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DCB【分析】【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解析】【解答】(1)D“它的危害已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了”错;根据原文第一段“但专家们至今还不清楚它们是如何被感染的”可知,目前,“卡比尔”手机病毒的来源都不清楚,危害尚未被控制.
(2)C不是对“所有手机用户”有效;原文第二段为“该病毒会通过运营商的移动系统向系统内任意用户发送辱骂短信”可知,只是对本病毒系统内的用户起作用)
(3)BA项前一部分错误;根据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可知,“卡比尔”手机病毒和“VBS.Timofonica”手机病毒是两种不同的病毒,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C项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倒数第一二行判断,应当是“所有服务不能正常工作”;D项后一部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答案:
(1)D
(2)C
(3)B8、CCB【分析】【分析】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解析】【解答】(1)C强加因果.审美领域本来就是以艺术为核心;并非文化的理性化这一原因“促使”的.
(2)C扩大范围.原文是“现代理性主义和现代感性主义的极端发展导致了人性的分裂;即感性和理性的分裂,这在根本上危及了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由此可见,“基督教信仰的危机;社会的精神基础不再是宗教神本主义、人道主义成为普遍的意识形态”不是“危及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
(3)B“所有消费”表述有误;在文中具体指“迅速而无度的消费”.
答案:
(1)C
(2)C
(3)B9、DAB【分析】【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解析】【解答】(1)D项“虽然在文献中程颢;程颐最早使用‘担当’这个词”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较早”;且是在“程颢、程颐弟子整理的《二程遗书》”中.
(2)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且原文为“开始形成”.
(3)B项“在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士大夫的担当意识肯定会有所弱化”的说法过于绝对,五代十国时期弱化并不代表所有这样的时期都弱化.
答案:
(1)D
(2)A
(3)B10、CC【分析】【分析】这首词化用前人诗意或全用成句;是典型人江西诗派词风.首句“烟雨幂横塘”,句法全袭杜甫的“烟雨封巫峡”;三;四两句完全化用杜甫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下片首句“隐几岸乌巾”,可以从杜诗中找到痕迹:杜诗《小寒食舟中作》云:“隐几萧条戴鹖冠”.《北邻》诗云:“白帻岸江皋”.《南邻》诗云:“锦里先生乌角巾”.至于“细葛含风软”,则全用杜诗《端午日赐衣》成句.
(1)考查了判断诗歌的体裁.
(2)考查对整个作品细节之处的理解.
(3)考查的是常见题型“炼字”.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解析】【解答】(1)这是一首词;根据句式的参差不齐和题目《卜算子》都可以推断出来,要知道常见词的别称,如诗余,长短句.
(2)C“伏于几案的动作”错误.隐几;靠着几案;岸,露出额头的戴头巾法,注释中已经注明.“案”与“岸”也是明显不同的.
(3)“远”指实地距离的远;也指精神或时间的遥远.此句意思是我的心和孤独的云朵一起飘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或一个遥远高洁的精神世界,物我一体,颇有陶渊明隐逸和高洁之姿.
答案:(1)C
(2)C
(3)“心共孤云远”;我的心和孤独的云朵一起飘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或一个遥远高洁的精神世界,物我一体,颇有陶渊明隐逸和高洁之姿.表达了词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高远的志向,以及对高洁精神世界的追求.
译文:朦朦的烟雨笼罩着横塘;天青色的横塘水清澈见底.是谁拿着并州的锋利剪刀裁剪了吴江,靠着几案,只见到露出额头的纶巾,细葛布像风一样柔软.只是见不到那隐逸的高人,我的心思和他一样飘渺高远.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描画出了隐者所处的环境.烟雨空濛,水色天青,横塘潋滟,吴江潺湲,风景如画,使人心静神远,几欲忘却浊世尘寰.下片写人,乌巾葛衣,俨若神仙,心逐孤云,隐自恬淡.山水寄幽情,此之谓真隐士也,境是仙境,人是高士,境界和谐完美,难怪前人评曰,“标致隽永,全无香泽,可称逸调.”(《词统》卷四)
下片一、二句,描写的是隐者的服饰和神态.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是从杜诗演化来的.下片三、四句,“避俗翁”,指陶渊明,陶为柴桑人,故云.杜甫就明明说过“陶潜避俗翁”(《遣兴五首》其三).“孤云”,出自陶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咏贫士七首》其一).杜诗亦云:“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西阁二首》其一).杜诗《幽人》又云:“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孤云,隐士之喻也.幽人,亦隐士也.陶诗“孤云”喻贫士,贫士亦隐者也.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诗说得最清楚:“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心共孤云远”,“共”字好,“远”字用得更好,物我一体,把隐者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11、AD【分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基本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基本能力.【解析】【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全文选择自己与张中行先生交往的事件加以记叙”的说法不准确,后半部分是“拜读了张中行散文”后知晓的,不是亲自交往的事件.C项错误在于,“反衬”的说法分析错误,应该是正面烘托.E项错误在于,“也表达了传主对失主的同情”的说法错误,这里所表现的是传主的豁达开朗.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归纳传主“为人的”特征,千万不可偏离题目要求.答题时要紧扣“为人”这一要求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根据文本第四段中“对先生的为人与为文略知一二”一语可知,相关内容应该就在此后的文字中.
(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应先分析“都市柴门”和“‘都市柴门‘主’”的含义,然后再分析以此为标题在表达传主品德;寄托作者情感、展示文本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4)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基本能力.回答此题;实质就是要求归纳概括传主的突出品格.比如,张中行对老师的尊重表现了他尊崇仰慕前辈的美德.张中行“吾更爱真理”的话语体现了他治学的科学与严谨.张中行所说的“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绝不争论”,体现了他治学上自有准则.张中行所说的“因为怀疑而思考,因为思考而进一步怀疑”,表现了他敢于怀疑的特点.
答案:
(1)AD
(2)①受惠于人;永记于心,拥有报恩知心.②经常援手别人,对人古道热肠.③生活简朴,本色做人.④外表平凡,行为高尚.⑤不偏不党,不依不傍,不卑更不亢.⑥言行自有准则.⑦尊尚师道,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⑧大胆怀疑,追求真理.⑨敦厚纯朴,古韵犹存.(每点2分,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①“都市柴门”是张中行先生对自己寓所的命名;用“‘都市柴门’主”称呼他,体现了作者对他的尊重;②隐身市井,却“道通天地”,虽身居陋巷,却“思入风云”,“都市柴门”体现了张中行先生的隐逸淡泊,用“‘都市柴门’主”称呼他,表达了作者对他人格的高度赞美;③一介寒士,生活简朴,用“‘都市柴门’主”称呼他,表达了作者对他节俭生活态度的赞扬.(每点2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①尊崇仰慕前辈.张中行对老师的尊重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尊师美德.②尊师重道但不视先贤为神,不迷信老师.“吾更爱真理”则体现了他治学的科学与严谨.③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员工培训之唤醒正能量培训
-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第二中学2022年高一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郑墩中学高一数学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 2024幼儿园家长满意度调查及改进措施聘用合同3篇
- 2024面包砖路面施工与城市交通信号优化合同3篇
- 2025年旅游度假村项目投资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钴金属贸易协议
- 2024幼儿园保育员岗位聘用与薪酬管理合同范本3篇
- 拼音:超越语言的桥梁
- 外汇经纪人协议书(2篇)
- 大学写作课(课堂课件)
- 国产中间件平台发展研究报告
- 电工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 梅花鹿养殖基地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财务表)
- 一年级带拼音阅读(全)
- 管理研究方法论for msci.students maxqda12入门指南
- TSEESA 010-2022 零碳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
- GB/T 3003-2017耐火纤维及制品
- GB/T 18920-20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 2023年市场部主管年终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 GB 17267-1998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