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历史人物故事征文_第1页
小学历史人物故事征文_第2页
小学历史人物故事征文_第3页
小学历史人物故事征文_第4页
小学历史人物故事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历史人物故事征文TOC\o"1-2"\h\u23562第一章:华夏先祖 2200231.1 23120第二章:夏商周传说 317337第三章:春秋战国纷争 4317331.1.1齐国的崛起 4238501.1.2管仲改革 4267451.1.3称霸中原 550441.1.4流亡生涯 5237431.1.5回国即位 5191631.1.6城濮之战 5267511.1.7生平事迹 5196111.1.8教育思想 5190441.1.9政治主张 5284511.1.10生平事迹 544191.1.11投江自尽 631157第四章:秦朝一统天下 651441.1.12统一六国的背景 6187401.1.13秦始皇的统一策略 6242601.1.14秦始皇统一的意义 6313271.1.15秦朝统治的困境 7250551.1.16陈胜吴广起义 7201851.1.17项羽刘邦起义 7261541.1.18秦朝崩溃的原因 727494第五章:汉朝的辉煌 72136第六章:三国鼎立 8166401.1.19曹操的雄图伟业 8266921.1.20刘备的崛起 8163091.1.21赤壁之战 9106131.1.22孙权的崛起 9266761.1.23江东的发展 9195041.1.24孙权的战略眼光 9234891.1.25三顾茅庐 9260961.1.26草船借箭 967611.1.27空城计 9191671.1.28七擒孟获 10151141.1.29五丈原 1025682第七章:南北朝的交替 10163341.1.30改革背景 1064791.1.31改革内容 10130861.1.32改革影响 10297401.1.33亡国背景 10167051.1.34亡国过程 11138771.1.35亡国原因 1123532第八章:隋唐盛世 11208651.1.36隋炀帝的登基与改革 1180071.1.37隋炀帝的辉煌成就 11169811.1.38隋炀帝的毁灭之路 11113221.1.39唐太宗的登基与治国理念 11196611.1.40贞观之治的具体措施 1225581.1.41贞观之治的成果 1222101.1.42武则天的崛起 12289891.1.43武则天的改革与成就 12133811.1.44武则天的女皇之路 12136511.1.45安史之乱的爆发 12209031.1.46安史之乱的影响 12257031.1.47唐朝的衰落 12第一章:华夏先祖1.1在遥远的古代,我国华夏民族的先祖黄帝,被誉为“五帝之首”。他姓公孙,名轩辕,是黄河流域一个强大的部落首领。相传,黄帝具有卓越的智慧和领导力,他带领部落人民征服了诸多敌人,统一了华夏族。黄帝在位期间,他重视发展生产,提倡农业,教导人民种植五谷,使我国农业得以迅速发展。他还发明了舟车、兵器等,为我国古代文明奠定了基础。黄帝不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化英雄。他创立了医学、数学、天文等学科,并制定了礼仪、乐律,使华夏文明得以传承。黄帝的妻子嫘祖,则是养蚕织丝的始祖,她发明了织布技术,使我国古代丝织业闻名于世。第二节:炎帝的故事炎帝,又称神农氏,是黄帝之前的华夏民族先祖。他姓姜,名烈山,是我国古代农业和医药的奠基者。相传,炎帝在位期间,他亲自品尝百草,辨别草药的药性,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教导人民种植五谷,推广农业,使我国古代农业得以繁荣。炎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提倡仁爱、宽厚,以德治国。他设立了五官,分别负责国家的行政、司法、军事、礼仪、教育等事务,使国家治理井然有序。但是炎帝在位时,也遭遇了诸多困难。有一年,我国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五谷不收,人民生活陷入困境。炎帝为了拯救百姓,亲自前往祈求降雨,最终感动了天神,降下了甘霖,使旱情得以缓解。第三节:尧舜禅让尧,姓伊祁,名放勋,是黄帝的四世孙,被誉为“五帝”之一。尧在位期间,他重视人才,选拔贤能,实行禅让制,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尧在位时,他发觉了一个名叫舜的年轻人,具有很高的道德品质和才能。尧决定将帝位禅让给舜,以传承自己的治国理念。舜,姓姚,名重华,是黄帝的五世孙。他出身贫寒,但自幼勤奋好学,品德高尚。尧将帝位禅让给舜后,舜不负众望,他选拔贤能,治理国家,使我国古代文明得以进一步发展。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君主制度的一大创举。它体现了古代君主以天下为己任,重视国家长远发展的精神。这一制度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成为了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录第二章:夏商周传说第一节:夏朝的建立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源于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英雄——大禹。据传,大禹是黄帝的后代,出生在一个名叫夏水的河流附近,因此他的部族被称为“夏”。夏朝的建立,始于大禹治水。当时,洪水肆虐,民生凋敝,大禹秉承父志,继承父亲鲧的遗愿,肩负起治理洪水的重任。他跋山涉水,实地考察,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发明了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努力,大禹终于成功地驯服了洪水,使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治水成功后,大禹在人们的拥戴下,建立了夏朝。他设立都城,制定法律,划分九州,确立了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开始,也开启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第二节:商汤革命商朝的建立者汤,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袖。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翻了腐败的夏朝,建立了商朝,这一事件被称为“商汤革命”。夏朝末年,君主昏庸,政治腐败,导致民不聊生。汤洞察时局,利用夏朝的内部矛盾,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广纳贤才,重视农业,改善民生,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支持。在商汤的革命行动中,他以仁义之心对待战俘,赢得了更多的拥护者。经过一场激战,商汤成功地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汤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它为后来的周朝奠定了基础。第三节:周公旦的智慧周公旦,是周武王的重要,也是西周初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在周朝的建立和巩固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周公旦智慧过人,他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治国理念,强调君主要以德治国,以德化民。他主张,君主应当以身作则,上行下效,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在周公旦的辅佐下,周武王成功地完成了对商朝的讨伐,建立了周朝。周公旦又制定了《周礼》,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范,为周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周公旦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他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上,还体现在他对礼制的重视。他主张恢复周朝的礼制,强调尊卑有序,长幼有序,使社会秩序井然。周公旦的智慧和贡献,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第三章:春秋战国纷争第一节:齐桓公称霸1.1.1齐国的崛起春秋时期,齐国地处东海之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在齐桓公即位之前,齐国已经具备了崛起的基础。齐桓公即位后,他顺应时势,广纳贤才,积极改革,使齐国迅速崛起。1.1.2管仲改革齐桓公在位期间,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管仲提倡“法治”,强调法律的权威和严肃性,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家富强。他还提倡“重农抑商”,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人活动,使齐国经济迅速发展。1.1.3称霸中原在齐桓公和管仲的努力下,齐国国力大增,开始向周边国家发起进攻。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标志着齐国正式成为中原霸主。此后,齐国在春秋时期长期保持霸主地位,成为诸侯国中的佼佼者。第二节:晋文公重耳1.1.4流亡生涯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因宫廷斗争,他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在这期间,他历经磨难,游历各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脉资源。1.1.5回国即位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回晋国即位。他即位后,推行一系列改革,整顿政治,选拔贤能,使晋国迅速恢复元气。1.1.6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使晋国成为中原霸主。晋文公以德治国,重视民生,使晋国在春秋时期长期保持强国地位。第三节:孔子的智慧1.1.7生平事迹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闻强识。成年后,孔子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仁爱、礼治、中庸之道。1.1.8教育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他提倡“温故知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1.9政治主张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他主张“仁政”,认为政治应该以仁爱为本,使国家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第四节:屈原投江1.1.10生平事迹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致力于振兴楚国。但是他的主张并未得到楚王的支持,反而遭受排挤和打击。1.1.11投江自尽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灭亡,屈原悲痛欲绝。他怀抱石块,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的投江,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载史册。第四章:秦朝一统天下第一节:秦始皇的统一1.1.12统一六国的背景秦朝的崛起,源于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激烈局面。经过长期的战争与争夺,秦国逐渐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秦始皇即位后,深感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的痛苦,立志要统一六国,结束长期的战乱。1.1.13秦始皇的统一策略秦始皇采纳了法家商鞅的变法思想,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增强国家实力。他加强集权,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使政治体制更加完善。同时秦始皇还推行法律统一,简化文字,度量衡统一,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1)军事统一秦始皇重视军事建设,改革军队制度,选拔优秀将领,加强武器装备的研制。他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先灭掉了邻近的韩、赵两国,再挥师西进,灭掉了魏、楚两国。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完成了军事上的统一。(2)政治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实施集权,设立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任命,实行严格的官吏选拔制度,提高了效能。秦始皇还推行法律统一,使全国的法律制度趋于一致。(3)文化统一秦始皇重视文化统一,推广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简化汉字,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他还大力提倡儒家文化,选拔儒家学者担任官员,使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1.1.14秦始皇统一的意义秦始皇的统一,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国时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这为后来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始皇的统一举措,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节:秦朝的崩溃1.1.15秦朝统治的困境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但秦朝的统治并不稳定。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严酷的法律制度,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秦始皇迷信长生不老,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陵墓,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1.1.16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多名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守边,途中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陈胜、吴广遂发动起义,口号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义迅速蔓延,各地纷纷响应。1.1.17项羽刘邦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刘邦等也趁机起兵反秦。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俘虏了秦王子婴,秦朝灭亡。1.1.18秦朝崩溃的原因(1)严酷的法律制度:秦朝实行严酷的法律制度,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导致民怨沸腾。(2)统治者腐败:秦始皇晚年迷信长生不老,宠爱赵高,导致朝政混乱,官员贪污腐败。(3)社会矛盾激化:秦朝统一后,各地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因统治者的暴政而加剧。(4)军队战斗力下降:秦朝长期征战,军队疲惫不堪,战斗力下降,无法有效镇压起义。秦朝的崩溃,为汉朝的崛起提供了契机,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篇章。但是秦朝的教训也为后世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使得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完善,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五章:汉朝的辉煌第一节:刘邦建汉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霸战结束,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刘邦,字季,江苏丰县人,原为亭长,出身布衣。他在陈胜吴广起义后,起兵反秦,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推翻秦朝统治的主要力量。刘邦在建立汉朝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他废除了秦朝的严酷法律,实行轻徭薄赋,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同时他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实行集权,使国家政治体制更加稳定。刘邦的建国功绩,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第二节:文景之治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刘盈继位,然而他体弱多病,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吕后手中。惠帝死后,吕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在位期间,以文治为主,轻薄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使得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帝去世后,汉景帝刘启继位。景帝继续推行文帝的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文景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被誉为“文景之治”。第三节:汉武帝的雄心汉景帝去世后,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武帝是一位雄心勃勃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他加强集权,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使得国家政治更加稳定。他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北击匈奴,南平两越,西通西域,使得汉朝的疆域得到空前扩大。他还设立太学,选拔人才,使得国家政治更加清明。汉武帝的雄心壮志,使得汉朝进入了一个新的辉煌时期。目录第六章:三国鼎立第一节:曹操与刘备1.1.19曹操的雄图伟业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一生以雄图伟业为己任,致力于统一天下。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逐步确立了在北方的霸主地位。1.1.20刘备的崛起刘备,字玄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身贫寒,但志向远大,始终怀揣着拯救苍生的信念。刘备善于用贤,结识了许多英勇善战的将领和足智多谋的谋士,逐渐崛起于乱世。1.1.21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刘备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曹操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率军南征,企图消灭刘备和孙权。但是在赤壁之战中,曹操遭到了刘备和孙权的联合抵抗,最终败北,使得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第二节:孙权的江东1.1.22孙权的崛起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的基础上,继承了江东基业,逐步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地位。1.1.23江东的发展孙权在位期间,积极发展经济,注重人才培养,使江东逐渐成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割据势力。他善于用贤,招纳了众多英勇善战的将领和足智多谋的谋士,为江东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1.24孙权的战略眼光孙权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特的战略眼光。他深知江东实力的局限,因此在与曹操、刘备的斗争中,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力求在三国之间寻求平衡。第三节:诸葛亮的故事1.1.25三顾茅庐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被誉为“卧龙”。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出山,为其效命。1.1.26草船借箭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为解决刘备军的箭矢不足问题,巧妙地利用曹操军的弓箭手,草船借箭,成功缓解了刘备军的困境。1.1.27空城计诸葛亮在街亭之战中,面对司马懿的强大攻势,巧妙地运用空城计,使得司马懿不敢轻易进攻,最终成功保住了街亭。1.1.28七擒孟获诸葛亮为巩固蜀汉的统治地位,亲自率军南征,七擒孟获,使南蛮之地归附蜀汉,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1.29五丈原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结束了他传奇般的一生。他的一生,充满着智慧与忠诚,为蜀汉的繁荣和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诸葛亮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目录第七章:南北朝的交替第一节:孝文帝改革1.1.30改革背景南北朝时期,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但是北魏社会矛盾重重,民族融合进程缓慢。为了加强集权,推动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决定进行一系列改革。1.1.31改革内容(1)改革政治体制:孝文帝废除了原有的部落制度,实行州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使农民有稳定的土地来源,减轻农民负担。(3)改革法律制度:修订刑法,减轻刑罚,使法律更加公平、合理。(4)改革教育制度:提倡儒学,设立国子监,选拔人才,培养统治阶层。(5)改革民族政策: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促进民族融合。1.1.32改革影响孝文帝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北魏国力逐渐强盛,民族融合取得重大进展。孝文帝改革为北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北周、隋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第二节:陈后主亡国1.1.33亡国背景陈朝末年,陈后主荒废朝政,沉迷酒色,国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同时北方隋朝逐渐崛起,对陈朝构成严重威胁。1.1.34亡国过程(1)隋朝攻占陈朝首都建康:隋朝文帝杨坚发动对陈朝的战争,迅速攻占陈朝首都建康(今南京),陈后主被迫投降。(2)陈朝灭亡:隋朝灭陈后,将陈后主及其家族迁至长安,陈朝灭亡。1.1.35亡国原因(1)朝政腐败:陈后主荒废朝政,导致国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2)社会矛盾:陈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削弱了陈朝的国力。(3)隋朝崛起:隋朝逐渐崛起,国力强盛,对陈朝构成严重威胁。(4)陈后主投降:面对隋朝的进攻,陈后主没有坚决抵抗,最终导致陈朝灭亡。第八章:隋唐盛世第一节:隋炀帝的辉煌与毁灭1.1.36隋炀帝的登基与改革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登基之初,他选拔贤能,整顿吏治,注重民生,使得国家迅速走向繁荣。他还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1.37隋炀帝的辉煌成就隋炀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政治清明,文化繁荣。他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国家政治更加稳定。他还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他还派员赴西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1.1.38隋炀帝的毁灭之路但是隋炀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