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_第1页
三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_第2页
三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_第3页
三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_第4页
三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TOC\o"1-2"\h\u2564第一章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概述 2104001.1农村绿色产业的概念与特征 221961.2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意义与挑战 34641.2.1意义 396071.2.2挑战 315376第二章农村绿色产业政策与法规 491142.1国家政策对农村绿色产业的支持 469082.2地方政策与法规对农村绿色产业的影响 4236852.3农村绿色产业政策执行与监管 419408第三章农村绿色产业规划与布局 585553.1农村绿色产业规划原则与方法 5144813.1.1规划原则 5255803.1.2规划方法 595733.2农村绿色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552603.3农村绿色产业链构建与延伸 629135第四章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创新 6188304.1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6257714.1.1政策引导 665194.1.2技术研发 7248574.1.3成果转化 7119864.2农村绿色产业关键技术研发 750524.2.1节能减排技术 717744.2.2生态农业技术 7253364.2.3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770814.3农村绿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75314.3.1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7308624.3.2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7180194.3.3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832196第五章农村绿色产业市场营销 858745.1农村绿色产业市场需求分析 8265355.2农村绿色产业品牌建设 8210545.3农村绿色产业市场营销策略 810245第六章农村绿色产业环境保护 989606.1农村绿色产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技术 9179956.2农村绿色产业环境保护措施 9174406.3农村绿色产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026163第七章农村绿色产业金融服务 10300077.1农村绿色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10206457.2农村绿色产业信贷政策 11113537.3农村绿色产业保险与风险防控 1130961第八章农村绿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12140778.1农村绿色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221888.1.1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12192528.1.2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1235698.2农村绿色产业人才培训与评价 12213938.2.1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1239288.2.2加强人才评价体系建设 13213698.3农村绿色产业人才激励与保障 1321498.3.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13283298.3.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320981第九章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13138789.1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现状与趋势 13117029.1.1现状 13118669.1.2趋势 13151589.2农村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 14234879.2.1间合作 1426819.2.2企业间合作 14236079.2.3社会组织合作 14246839.3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策略 14281489.3.1加强政策对接,推动国际合作机制建设 1491199.3.2拓展合作领域,促进绿色产业全面发展 1486379.3.3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效果 15236059.3.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国际合作能力 156082第十章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案例与启示 151841110.1农村绿色产业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152558310.2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151935310.3农村绿色产业发展前景与展望 16第一章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概述1.1农村绿色产业的概念与特征农村绿色产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环保、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以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农产品为主,同时兼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一种产业形态。农村绿色产业具有以下特征:(1)生态优先:农村绿色产业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保证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2)资源节约:农村绿色产业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3)技术创新:农村绿色产业注重科技创新,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4)产业链延伸:农村绿色产业将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结合,形成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5)农民参与:农村绿色产业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民增收。1.2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意义与挑战1.2.1意义(1)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绿色产业通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3)改善生态环境:农村绿色产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恢复和保持农村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4)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绿色产业通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延伸,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5)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有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2.2挑战(1)生产技术不足:农村绿色产业需要较高的生产技术,当前我国农村绿色产业技术水平尚待提高。(2)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绿色产业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3)市场发育不完善:农村绿色产业市场发育程度较低,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影响产业发展。(4)政策支持不足:农村绿色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善,政策力度有待加强。(5)农民素质不高:农民素质是影响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尚需提高。第二章农村绿色产业政策与法规2.1国家政策对农村绿色产业的支持国家层面对农村绿色产业的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积极推动农村绿色产业的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绿色产业的政策文件,如《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意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明确了农村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绿色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设立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鼓励农民从事绿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农村绿色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为农村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国家强化了对农村绿色产业的金融服务。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农村绿色产业的融资成本。2.2地方政策与法规对农村绿色产业的影响地方政策与法规对农村绿色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策对农村绿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如优惠税收、补贴政策等,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地方法规为农村绿色产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各地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绿色产业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农村绿色产业的法律地位,为农村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地方政策与法规对农村绿色产业的监管起到了关键作用。各地加强对农村绿色产业的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利益。2.3农村绿色产业政策执行与监管农村绿色产业政策的执行与监管是保障政策效果的重要环节。具体而言,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建立健全农村绿色产业政策执行机制。各级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保证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强化农村绿色产业监管。各级要加强对农村绿色产业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加强对农村绿色产业的环境监管,保证产业发展符合环保要求。加强农村绿色产业政策宣传和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村绿色产业政策,提高农民的政策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农村绿色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农村绿色产业监管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农村绿色产业的监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第三章农村绿色产业规划与布局3.1农村绿色产业规划原则与方法农村绿色产业规划旨在实现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民收益。以下为农村绿色产业规划的原则与方法:3.1.1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保证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2)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原则:在规划中,要兼顾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通过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绿色产业规划。(4)科技创新原则:注重科技创新在绿色产业中的应用,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3.1.2规划方法(1)系统分析方法: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全面评估农村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潜力及制约因素。(2)SWOT分析法:通过SWOT分析法,明确农村绿色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规划提供依据。(3)多目标决策方法:在规划过程中,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权衡各方利益,实现绿色产业的协调发展。3.2农村绿色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农村绿色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旨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以下为农村绿色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措施:(1)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确定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产业链、产业集聚和产业园区的要求,合理规划绿色产业的空间布局。(3)强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绿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4)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绿色产业与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3.3农村绿色产业链构建与延伸农村绿色产业链构建与延伸是提升农村绿色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农村绿色产业链构建与延伸的措施:(1)完善产业链条:梳理农村绿色产业的上下游环节,优化产业链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2)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3)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推动绿色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链延伸。(4)拓展市场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农村绿色产业的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5)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农村绿色产业链构建与延伸提供有力保障。第四章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创新4.1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核心在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该体系涵盖了政策引导、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推广等多个环节,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1.1政策引导应加大对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为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4.1.2技术研发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创新。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绿色产业技术的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4.1.3成果转化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共同推动成果转化,通过技术交易、产业孵化等方式,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4.2农村绿色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农村绿色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是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的核心环节。以下几方面是当前农村绿色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的重点:4.2.1节能减排技术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研发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2.2生态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4.2.3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动农村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4.3农村绿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绿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几方面有助于提高农村绿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4.3.1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加强合作,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交流、推广、转化等服务。4.3.2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创新。4.3.3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加强农村绿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培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持。第五章农村绿色产业市场营销5.1农村绿色产业市场需求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绿色产业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农村绿色产业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食品需求增加。消费者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逐年上升,尤其在城市居民中,对绿色食品的青睐程度日益提高。(2)生态旅游需求旺盛。农村生态环境优美,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到农村度假、休闲,体验农村生活,推动生态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3)绿色能源需求扩大。能源结构的调整,农村绿色能源市场潜力巨大,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4)绿色农产品加工需求上升。农村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为满足市场需求,农村绿色产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5.2农村绿色产业品牌建设农村绿色产业品牌建设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拓展市场空间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农村绿色产业品牌建设的几个方面:(1)明确品牌定位。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品牌发展方向和目标客户群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绿色产业品牌。(2)加强品牌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加大对农村绿色产业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3)提高产品质量。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基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4)构建品牌体系。整合农村绿色产业资源,构建涵盖产品、服务、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品牌体系。5.3农村绿色产业市场营销策略为拓展农村绿色产业市场,以下几种市场营销策略:(1)差异化营销。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等手段,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2)线上线下融合。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加强线下实体店建设,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3)社群营销。以农村社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发挥口碑传播的优势。(4)精准营销。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提高营销效果。(5)联合营销。与相关产业、企业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营销成本。通过以上策略,农村绿色产业可以更好地拓展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农村绿色产业环境保护6.1农村绿色产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技术我国农村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各级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绿色产业环境保护政策,旨在推动农村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主要包括:(1)制定绿色产业标准,规范产业发展行为,保证绿色产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达到国家标准。(2)实施绿色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降低污染排放。(3)推广绿色产业技术,如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技术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在技术层面,农村绿色产业环境保护技术主要包括:(1)生物技术:利用生物技术对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清洁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3)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4)生态修复技术: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功能。6.2农村绿色产业环境保护措施为保证农村绿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以下措施亟待实施:(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2)建立健全绿色产业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进行实时监控。(3)加大环保投入,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环保能力。(4)推广绿色产业示范项目,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绿色产业全面发展。(5)加强绿色产业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环保水平。6.3农村绿色产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绿色产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实现环境保护,才能保证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绿色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2)加强绿色产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3)建立健全绿色产业市场体系,提高绿色产品市场份额。(4)完善绿色产业政策体系,为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5)强化绿色产业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绿色产业环保水平。第七章农村绿色产业金融服务7.1农村绿色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我国农村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构建完善的农村绿色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绿色产业金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政策和服务网络等几个方面。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绿色产业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应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农村绿色产业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应加强与企业、农户等主体的合作,形成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产品方面,应针对农村绿色产业的特点和需求,创新推出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村绿色产业的技术创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绿色产业发展。金融政策方面,应制定一系列支持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服务网络方面,金融机构应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布局,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保证农村绿色产业融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7.2农村绿色产业信贷政策农村绿色产业信贷政策是推动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金融机构应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支持农村绿色产业。金融机构在信贷资源配置上,应优先保障农村绿色产业的需求,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2)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绿色产业的特点,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降低绿色产业的融资成本。(3)完善信贷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合理评估农村绿色产业的信用风险,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绿色信贷专项计划。金融机构可设立绿色信贷专项计划,专门用于支持农村绿色产业的发展。(2)优化信贷审批流程。金融机构应简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信贷审批效率,满足农村绿色产业的融资需求。(3)加强信贷政策宣传。金融机构应加大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绿色产业对金融政策的认知度。7.3农村绿色产业保险与风险防控农村绿色产业保险与风险防控是保障农村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保险方面,应完善农村绿色产业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具体措施包括:(1)创新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应针对农村绿色产业的特点,创新推出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2)提高保险理赔效率。保险公司应优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保证农村绿色产业的风险得到及时补偿。(3)加强保险宣传。保险公司应加大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绿色产业对保险的认识和认可。风险防控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农村绿色产业的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具体措施包括:(1)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对农村绿色产业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2)加强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农村绿色产业的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3)开展风险教育和培训。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农村绿色产业的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户的风险防控意识。第八章农村绿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农村绿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章主要探讨农村绿色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培训与评价、人才激励与保障等方面的内容。8.1农村绿色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8.1.1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满足农村绿色产业的人才需求,应建立以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培养资源向农村绿色产业流动的政策;企业应承担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与院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院校应优化专业设置,培养适应农村绿色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社会力量应积极参与,为农村绿色产业提供多样化的人才服务。8.1.2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农村绿色产业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人才,应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合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提升农村绿色产业整体竞争力。8.2农村绿色产业人才培训与评价8.2.1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农村绿色产业人才培训应涵盖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应共同参与,构建多元化、多层次、覆盖广泛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效果。8.2.2加强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对农村绿色产业人才进行定期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专业技能、工作业绩、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评价结果作为人才选拔、激励和保障的重要依据,推动农村绿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8.3农村绿色产业人才激励与保障8.3.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激发农村绿色产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专项奖励、晋升通道等方式,对在农村绿色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另,完善薪酬制度,提高农村绿色产业人才的待遇。8.3.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绿色产业人才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证人才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为农村绿色产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绿色产业。第九章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9.1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现状与趋势9.1.1现状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逐渐受到各国及企业的重视。我国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例如,签署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协议,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等。(2)技术交流:我国与各国在农村绿色产业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3)资金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和发达国家对我国农村绿色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9.1.2趋势(1)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未来,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将涵盖更多领域,如绿色能源、生态农业、环保产业等。(2)合作层次不断提高:从项目合作、技术交流逐步提升到政策对话、战略规划等层面。(3)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除间合作外,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模式将不断涌现。9.2农村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9.2.1间合作间合作是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政策对接: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推动政策对接,为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提供政策保障。(2)资金支持:间合作可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企业投资风险。9.2.2企业间合作企业间合作是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形式:(1)投资合作:企业通过投资设立境外企业,开展绿色产业项目合作。(2)技术合作:企业通过技术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绿色产业发展水平。9.2.3社会组织合作社会组织合作是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的有益补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交流培训:社会组织可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推动农村绿色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2)项目合作:社会组织可参与农村绿色产业项目合作,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9.3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策略9.3.1加强政策对接,推动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对接,推动建立农村绿色产业国际合作机制。9.3.2拓展合作领域,促进绿色产业全面发展企业和社会组织应把握国际合作机遇,积极拓展农村绿色产业合作领域,推动绿色产业全面发展。9.3.3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效果在合作模式上,应不断创新,尝试多种合作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