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史书精读难以谢幕的帝国素材_第1页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难以谢幕的帝国素材_第2页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难以谢幕的帝国素材_第3页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难以谢幕的帝国素材_第4页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难以谢幕的帝国素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难以谢幕的帝国——初读尼尔·弗格森《帝国》(本文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11期)江苏省扬州高校附属中学东部分校鲁东海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说他写作《帝国》一书,想回答两个问题,即“这个远眺欧洲大陆西北沿岸的多雨的群岛国家何以在全球称霸?”“这个帝国的存在原委是人类的一大幸事,还是不幸?”同时他又一再声明无意于为大英帝国立传和为那些不光彩的事情翻案,史学家不想客观地写史,原委意欲何为呢?弗格森的写作动机深深地吸引着我阅读他的《帝国》。弗格森的内心世界本书英文版成书于2003年,那一年美国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了其次次海湾斗争。针对这一状况,弗格森说:“近期的美国外交政策也让人想起大英帝国在其维多利亚鼎盛时期的炮舰外交,当时,边缘地带的一些小麻烦也会被大英帝国以闪电式的、猛烈的‘外科手术式打击’解决。唯一不同的是,如今的炮舰已经会飞了。”弗格森强调本书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不仅英国历史关注”,“甚至世界历史也须要对此获得答案”。是啊,如今大英帝国虽然灰飞烟灭了,但是人类还要接着生存和发展,谁来维持秩序呢?地球上那些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谁来救赎?假如是美国,是不是要从大英帝国称霸全球的历史中吸取些阅历教训呢?弗格森的表达富有技巧,他的的寓意是明显的——美国须要进行历史学习,才能像当年大英国帝国那样扛起“挽救天下苍生”的宏大志向。其次个问题“这个帝国的存在原委是人类的一大幸事,还是不幸?”弗可森说:“或许很难回答”,读完全书后,我觉得他回答得很清晰。从对其个人生活影响来看,弗格森带着幸运的口吻说:“多亏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才让我的亲戚现在遍布世界各地”,“(儿童时代)我们简直生活在一个小型的后殖民地博物馆中……我至今还珍藏着一些河马、疣猪、大象和狮子的木雕,它们曾经都是我的珍宝。”从大英帝国推动全球化的过程来看,弗格森又傲慢地说:“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淌方面比19-20世纪的大英帝国做得更精彩,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组织比大英帝国更热衷于向全世界强行推广西方的法律、秩序和统治模式。”就是大英帝国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弗格森也认为它是悲壮而宏大的,他向那些对曾经的大英帝国不满的人质问道:“为了阻挡德国人、日本人和意大利人建立它们的(法西斯)帝国,英国人不惜放弃了自己的帝国。莫非这样的牺牲,还不足以清洗大英帝国的其他罪恶吗?”如今英国从前的版图已经所剩无几,弗格森仍旧以骄傲的语气告知人们:“我的家族却照旧笃信帝国的志向,毫不怀疑它的重要性。的确,英国的帝国传奇无处不在,无人不知,我们已经将其视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了。”弗格森起初说不知道大英帝国的存在是人类的幸事还是不幸,我以为他只是因为要回避什么,所以才谨慎地称难以回答。“帝国”情结九·一一事务发生后不久,美国人快速地打算着对恐怖主义的斗争,而英国人的反应也不慢。先是首相布莱尔发表了一番布道式的演讲:“(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不仅仅是惩治犯罪的正义,还有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民主和自由的正义,这种正义同等珍贵:它们同样是我们的事业。”几个月后,外交官罗伯特·库珀也发表文章说:“帝国主义存在的条件仍旧具备……弱势国家仍须要强势国家,而强势国家则须要一个有序的世界,须要一个支持高效、有序的出口稳定和自由的世界,一个激励投资和增长的世界。”库珀对首相布莱尔所说的“事业”进行有效的注解和补充。九·一一事务撞倒了美国的世贸双子塔,恐怖分子的手掌打在了美国人的脸上,却似乎打在了英国人的心上,因为他们曾经大英帝国的子民,他们曾经是秩序的制订者,他们曾经是正义的化身。读到布莱尔和库珀的言论,我的眼前不期然地出现起15年前中国收回香港主权时,两位英国人悲凉、落寞的言行。1997年6月30日晚,中英交接仪式结束的午夜时分,查尔斯王子登上了返程的“大不列颠”号游艇,当他回眸香港的阑珊夜色时,忍不住掏出了小手帕。最终一任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时说:“我很感伤,并不是为香港感伤,而是因为要离开香港。”是啊,他们离开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而更是一个时代——大英帝国对世界殖民统治的时代。一个动作、一句话凝合着大英帝国的后代一份浓浓的乡愁。从查尔斯王子、彭定康,到布莱尔、库珀,再到弗格森,他们有着共同的情结,大英帝国辉煌的历史是它的每一个子孙后代的光荣遗产,这种遗产又被转化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帝国”思维。走向历史上的帝国自古以来,世界历史上似乎就不乏帝国,古代的如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唐帝国,近代的如法兰西帝国、大东亚共荣圈、苏联,把自称的和他称的帝国加到一起,屈指确定难数。什么是帝国呢?不同的辞书说明有些不同,归纳起来看也许有三点意思:(1)帝王专制;(2)扩张折服;(3)版图宽阔。帝制——帝国,都有一个“帝”字,之间有无关联呢?拿破仑原来就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而戴上皇冠后,野心更是无限地膨胀,军事上的连续成功像酒精一样在他的血液中漫延,使他情不能已,异想天开:确定要战胜英国和俄罗斯,将整个欧洲踩在脚下,做欧洲大帝。英国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被称为“海盗女王”,有传记作家这样描述她:“这只凶恶的老母鸡纹丝不动地蹲着,孵育着英吉利民族,这个民族初生的力气,在她的羽翼下,快速地变成熟,变统一了。她纹丝不动地蹲着,但每根羽毛都竖了起来。”在强大王权的支持下,海盗们通过各种无耻的手段,劫掠财宝,霸占殖民地,奠定了“日不落帝国”最初的基础。《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的王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对国家仍旧能发挥巨大的影响。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在位所跨的19-20世纪的几十年正是大英帝国最强盛时期。虽已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是她还能对国策和大臣发挥其影响。她在议会上发表演说,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斗争;她坚决反对外交大臣帕默斯顿的对外政策,逼使其辞职。上述史实似乎说明帝制与帝国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然而,状况似乎并非完全如此。德意志第三帝国和苏联帝国的灵魂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一个叫元首,一个叫总书记,他们同样践踏了很多民族,侵占了宽阔的版图。其实,帝制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对权力和利益的无限贪恋才是对外扩张折服的本质缘由。俗话说“捆绑不成夫妻”,为什么要把不愿情的人拉进自己的怀抱中而建立帝国呢?缘由很简洁,古代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物质和财宝相对匮乏,打一次就能掳掠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建立了稳固的帝国就可以有稳定的财宝供应。蒙古人曾经说得直截了当,“人类最大的华蜜在成功之中:折服你的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爱人流泪,骑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妻子和女儿。”折服和掠夺成了这个野蛮的游牧民族对外斗争和建立宽阔帝国的原动力。究竟有没有真正属于“利他主义”而建立帝国的状况呢?弗格森在书中供应了这样的材料,国王的御厨制定“帝国圣诞节布丁”的配方有来自于世界各地的17样美味,而假如没有大英帝国,英国就只有面包屑、面粉和老啤酒了,他引用别人的话说,“没有了大英帝国的英国只是一座冰冷的、无足轻重的小岛,我们都只能舍命劳作,而且主要靠鲱鱼和土豆为生”。弗格森一边在享受着大英帝国,而另一边又在不停地唠叨:“大英帝国是在‘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他在探讨了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后,得出结论:“大英帝国的崛起与其说与新教道德伦理或者英国个人主义思想的传播有关,还不如说与英国人嗜甜的口味有关。”随后他在探讨英国对印度殖民历史后,又发觉“直到19世纪的头10年,英国人都没有丝毫想将印度英国化的观念,更别提将其基督教化了”,“吊车、蒸汽船和火车……是维多利亚权力的真正引擎”。引证了这么多材料,弗格森无非是想说,英国人并非有意要建立帝国,只是因为一些偶然的缘由,英国人走向了广袤的世界,然后由于工业革命所创建的科技成果促成了英国与世界各地的紧密联系,大英帝国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不知弗格森的思维有没有毛病,但是我信任,下面两件事之于“大东亚共荣圈”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关系应当是不言而喻的:日本人诡称中国东北军炸毁了南满铁路,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斗争;德国人扮装成波兰军人攻击了德国的边防哨所,并进行反德广播宣扬,由此起先了攻击波兰和世界的斗争。强盗也有强盗的逻辑!“帝国”这出大戏从古至今始终连绵起伏地上演着,为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利益,相互征战和杀伐,无论血腥如何,无论精彩与否,似乎人类都得看下去。今日怎样做“帝国”?人类历史的篇章翻到了21世纪。早在1899年大英帝国的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曾写诗呼吁美国担当起帝国的职责:担当起白人的责任/派出你最优秀的人/约束你离乡的儿子/为你的俘虏效劳/整装待命/为那些焦虑的人民和野蛮人……今日的美国人的确在践行着英国人吉卜林当年的期望,它不厌其烦地以自由、民主、人权、和同等名义,不断地向所谓的恐怖主义和流氓国家发动了斗争。弗格森在分析了当今世界形势后说:“现实的状况是,美国人担当起了我们以前的角色……不管我们喜爱与否,也不管我们是否承认这一点,总之帝国的存在是既有事实,就犹如在英国统治并塑造着现代世界的300年间一样。”尽管口头上不情愿承认,美国人的作派着实具备帝国的范儿。美国是个宗教的国度,自建国起先美国人就始终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山巅之城”,作为灯塔理当照射世界。冷战结束后,国际力气对比严峻失衡,美国依靠自己无与伦比的超强实力,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动身,裁决谁是恐怖主义,完全是一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主形象。弗格森一方面强调,美国具有成为世界帝国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实力,但另一方面又对其操作方法表示了不满,他说:“(美利坚帝国)并不情愿统治其他国家的人民……往往是打一步、前进一步,实行选举、快速撤退——直到下一次危机来临。”“但是这个帝国缺乏向落后地区输出资金、人口和文化的动力,尽管这些地区迫切须要这些……(这些地区)将成为危及该帝国平安的最大威逼。”直截了当地说,也就是弗格森指责今日的美利坚帝国不像大英帝国那样情愿负责任,“帝国”的程度还不够。翻开《帝国》的扉页,介绍弗格森是当今世界闻名的金融历史学家,能够跨越学术和媒体,甚至能够引导舆论方向。在前言里弗格森说无意于为大英帝国作传,更无意为大英帝国做错的事和被误会的事鸣冤叫屈,初读时还颇有些费解。不能不承认弗格森在叙史方面的技巧,其写作意图随着大英帝国的编年而逐步呈现出来,“无论是好是坏,是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