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三农人才培养作业指导书TOC\o"1-2"\h\u1472第一章:新型三农人才培养概述 279641.1新型三农人才的定义与特征 248991.1.1新型三农人才的定义 2222551.1.2新型三农人才的特征 2192871.1.3推动农业现代化 342011.1.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300191.1.5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365771.1.6保障农村公共服务 397061.1.7助力乡村振兴 332103第二章:培养目标与规格 321491.1.8背景与意义 3248911.1.9培养目标的内容 478691.1.10培养目标的实施 4117381.1.11培养规格 426971.1.12培养要求 429595第三章: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590791.1.13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5228761.1.14课程体系构成 549091.1.15教学方法选择原则 639431.1.16教学方法应用 610534第四章:实践教学体系 6200531.1.17实践教学的意义 6282731.1.18实践教学的任务 7272171.1.19实践教学模式的摸索 71321.1.20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81319第五章:师资队伍建设 8131781.1.21师资队伍构成 8322521.1.22师资选拔 8162491.1.23师资培训 9296091.1.24师资提高 96676第六章:政策法规与制度保障 1059021.1.25政策法规制定的必要性 10255681.1.26政策法规制定的原则 10135271.1.27政策法规实施的关键环节 10214031.1.28制度保障体系的目标 10231751.1.29制度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1050061.1.30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的路径 1122728第七章:质量评价与监控 11274191.1.31引言 11136491.1.32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1175681.1.33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内容 12288961.1.34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12288541.1.35质量改进措施 1227159第八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1383731.1.36国际合作的意义 13113341.1.37国际合作的方式 13297661.1.38学术交流 13126351.1.39项目合作 14315651.1.40人才培养 1462961.1.41资源共享 144932第九章案例分析 1481311.1.42国内成功案例 14266711.1.43国外成功案例 15232621.1.44案例分析 1576571.1.45启示 1518100第十章:未来发展展望 16279051.1.46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16298851.1.47培养模式的创新 1660341.1.48培养内容的丰富化 16171861.1.49培养对象的广泛化 16321791.1.50面临的挑战 16271181.1.51对策 16,第一章:新型三农人才培养概述1.1新型三农人才的定义与特征1.1.1新型三农人才的定义新型三农人才是指在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具备较高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各类人才。新型三农人才涵盖了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农村公共服务人才等多个方面。1.1.2新型三农人才的特征(1)高素质:新型三农人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2)全面发展:新型三农人才在知识、技能、道德、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3)创新精神:新型三农人才具备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事物,能够在农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4)社会责任感:新型三农人才关注农村社会事业,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助力乡村振兴。(5)团队协作:新型三农人才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各类人才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第二节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1.3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型三农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他们具备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能够引领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1.1.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型三农人才具备较强的经营能力和市场意识,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能够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1.1.5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新型三农人才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能够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示范作用。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6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新型三农人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1.7助力乡村振兴新型三农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他们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在农业、农村、农民等多个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第二章:培养目标与规格第一节培养目标的制定1.1.8背景与意义新型三农人才的培养目标,旨在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制定,对于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1.9培养目标的内容(1)素质目标:培养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知识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业科学知识、现代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3)技能目标:培养具备较强的农业生产技能、经营管理技能、市场营销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实用型人才。(4)能力目标:培养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1.1.10培养目标的实施(1)完善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构建涵盖农业科学、管理、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安排学生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实际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拓展国际视野: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第二节培养规格与要求1.1.11培养规格(1)学历要求: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具备相应学历。(2)专业要求:根据学生兴趣和市场需求,选择相关专业方向,进行系统学习。(3)实践能力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技能。(4)创新能力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发展。1.1.12培养要求(1)政治素质要求: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知识结构要求:掌握农业科学、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基本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3)技能要求:具备较强的农业生产技能、经营管理技能、市场营销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4)综合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5)心理素质要求: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在艰苦环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第三章: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第一节课程体系的构建1.1.13课程体系设计原则(1)实用性原则:课程体系应紧密结合新型三农人才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系统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涵盖农业、农村、农民三大领域,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3)动态性原则:课程体系应具备一定的弹性,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4)综合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1.14课程体系构成(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农业科学、农村发展、农民教育、农业经济管理等,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3)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核心课程,如农业技术、农村规划、农产品加工等。(4)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5)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市场需求,设置一定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二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1.1.15教学方法选择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互动性原则: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实践性原则: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创新性原则: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1.16教学方法应用(1)讲授法: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师通过讲解、阐述,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4)实践操作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5)项目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项目,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6)网络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以上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三农人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第四章:实践教学体系第一节实践教学的意义与任务1.1.17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作为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下是实践教学在新型三农人才培养中的具体意义:(1)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使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三农工作奠定基础。(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摸索新方法、新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实际需求,增强服务农村、奉献社会的责任感。1.1.18实践教学的任务(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如农业生产、农村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指导等。(2)拓展专业知识应用:实践教学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知识应用的灵活性和针对性。(3)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提高创新能力。(4)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协作能力。第二节实践教学模式的摸索与创新1.1.19实践教学模式的摸索(1)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相结合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农村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2)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实习实训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要优化实习实训内容,提高实习实训质量,保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扶贫、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1.20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1)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手段和途径。(2)创设仿真模拟环境:通过仿真模拟技术,为学生提供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3)开展跨学科、跨专业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参加实践活动,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质。(4)强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推动实践教学持续改进。第五章:师资队伍建设第一节师资队伍的构成与选拔1.1.21师资队伍构成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应具备多元化的专业背景,主要包括农业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还应包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企业家、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师资队伍的构成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学历结构:师资队伍应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以硕士、博士学位为主,同时兼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本科毕业生。(2)专业结构: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应涵盖农业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等学科,形成跨学科、多元化的教学团队。(3)年龄结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应合理,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以保持教学的活力和创新力。(4)地域结构:师资队伍应来自不同地域,以促进地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1.1.22师资选拔(1)选拔标准: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师资选拔应遵循以下标准:(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忠诚于教育事业。(2)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教学工作。(3)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4)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2)选拔程序:师资选拔应遵循以下程序:(1)发布师资招聘公告,明确招聘条件、岗位及职责。(2)组织报名,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3)组织面试、试讲等环节,全面评估应聘者的教育教学能力。(4)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拟聘人员并进行公示。(5)办理入职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第二节师资培训与提高1.1.23师资培训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师资培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2)培训形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实践考察等。(3)培训师资:邀请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专家、教授担任培训讲师。(4)培训效果评价: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保证培训质量。1.1.24师资提高(1)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师资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师资队伍的积极性。(2)加强学术交流:鼓励师资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3)支持师资深造:鼓励师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4)建立师资培养体系:构建完善的师资培养体系,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离职培训等。(5)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师资参与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升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三农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第六章:政策法规与制度保障第一节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1.25政策法规制定的必要性新型三农人才培养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离不开政策法规的引导与规范。政策法规的制定,旨在为新型三农人才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1.1.26政策法规制定的原则(1)科学性:政策法规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原则,充分调研、论证,保证政策法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2)系统性:政策法规应涵盖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3)可操作性:政策法规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实施与执行。(4)动态调整:政策法规应新型三农人才培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1.1.27政策法规实施的关键环节(1)宣传与培训: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使相关主体充分了解政策法规的内容和要求。(2)监督与考核: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实施监督机制,对政策法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3)激励与约束:设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的新型三农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强化约束机制,保证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第二节制度保障体系的构建1.1.28制度保障体系的目标构建新型三农人才培养制度保障体系,旨在为人才培养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政策环境,促进新型三农人才的成长与发展。1.1.29制度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1)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包括选拔、培训、评价、激励等环节,保证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高效性。(2)政策支持体系: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型三农人才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3)法律保障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新型三农人才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4)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新型三农人才培养,形成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格局。1.1.30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的路径(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形成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2)强化组织协调: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机制,保证政策法规的落实。(3)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才培养条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4)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型三农人才培养实践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第七章:质量评价与监控第一节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1.1.31引言我国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推进,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成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1.32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质量评价体系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需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2)完整性原则:质量评价体系应全面涵盖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等方面。(3)动态性原则:质量评价体系应具有动态调整和优化功能,能够根据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及时调整评价内容和标准。(4)可行性原则:质量评价体系应易于操作和实施,能够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支持。1.1.33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内容(1)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实践环节、学生发展等六个方面。(2)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数据分析等。(3)评价周期:根据人才培养周期,设定评价周期,定期开展评价活动。(4)评价结果处理: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评价报告,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改进提供依据。第二节质量监控与改进1.1.34质量监控体系构建(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质量监控领导小组,负责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监控。(2)制定质量监控计划: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需求,制定质量监控计划,明确监控内容、方法和周期。(3)实施质量监控:按照质量监控计划,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人才培养质量。(4)质量监控结果反馈:将质量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促进问题的整改和改进。1.1.35质量改进措施(1)教学改革:根据质量评价结果,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3)教学资源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设备利用率,满足人才培养需求。(4)学生管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5)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通过质量评价与监控,新型三农人才培养将不断优化,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第八章:国际合作与交流第一节国际合作的意义与方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合作在新型三农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际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三农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从国际合作的意义和方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1.36国际合作的意义(1)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我国三农人才培养质量。(2)促进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有助于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3)扩大国际视野。国际合作使我国三农人才有机会了解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4)增进国际友谊。国际合作有助于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友谊,促进共同发展。1.1.37国际合作的方式(1)学术交流。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促进我国三农人才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2)项目合作。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3)人才培养。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三农人才。(4)资源共享。利用国际合作平台,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国三农人才培养水平。第二节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我国在新型三农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1.1.38学术交流我国与世界各国在农业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如举办国际农业论坛、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促进我国三农人才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1.1.39项目合作我国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多项合作项目,如中德农业科技合作、中美农业创新中心等,共同研究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1.1.40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在我国三农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我国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展的中荷农业人才培养项目,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农业人才。1.1.41资源共享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平台,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如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我国三农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新型三农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九章案例分析第一节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1.1.42国内成功案例(1)山东省栖霞市苹果产业人才培养山东省栖霞市作为我国苹果主产区,近年来致力于培养新型三农人才,提高苹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实施“栖霞苹果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些新型农民在苹果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栖霞苹果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2)浙江省龙游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浙江省龙游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具备专业技能、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龙游县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引导、资金支持等手段,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这些新型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电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1.1.43国外成功案例(1)美国加州农业人才培养美国加州作为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州,高度重视农业人才培养。加州通过实施“加州农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具备现代农业知识、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这些新型农民在加州农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加州农业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荷兰农业人才培养荷兰作为世界农业强国,注重农业人才培养,实施了“荷兰农业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创新等手段,培养了一大批具备现代农业知识、环保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荷兰农业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农业产业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典范。第二节案例分析与启示1.1.44案例分析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型三农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如下:(1)政策支持: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2)教育培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综合探究一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专业认识实习报告汇编6篇
- 行为目标怎么写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 6 感官总动员 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 五年级我想对您说500字满分作文10篇参考
- 员工引咎辞职辞职报告15篇
- 第6课 认识机器人构件(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闽教版
- 个人小学述职报告范文集合七篇
- 调试人员微波技术学习课件
- 足球教练员素质和角色
-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桃花源记【省一等奖】
- 2024年四川成都市兴蓉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傣族舞蹈教程》课件
- 专题19 诗词鉴赏(考点精讲)-【中职专用】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四川适用)
- 2024北京大兴区初三(上)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 推土机-推土机构造与原理
-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22064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开放专科
- 生物制药行业的经营管理制度
- 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