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三晋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至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其特色。我们姑且拿中国诗和西方诗来说,它们在情趣上就有许多有趣的同点和异点。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乎与爱情占同等的位置。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其诗歌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中国古代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诗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苏李,建安七子,李杜,韩孟,苏黄,纳兰成德与顾贞观诸人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在西方诗人中歌德和席勒,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济慈和雪莱,魏尔伦与兰波诸人虽亦以交谊著称,但他们的诗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有几层原因。第一,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第二,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子的地位较低。第三,中西恋爱观相差也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像爱情诗一样,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本来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来性美。刚性美如高山、大海、狂风、暴雨、沉寂的夜和无垠的沙漠,柔性美如清风酷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和媚眼似的湖水。中国诗自身已有刚、柔的分别,但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西诗偏于刚,中诗偏于柔。中国诗人何以在爱情中只能见到爱情,在自然中只能见到自然,而不能有深一层的澈悟呢?这就不能不归咎于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了。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宗教和哲学,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西方诗比中国诗深广,就因为它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干。没有柏拉图和斯宾诺莎就没有歌德、华兹华斯和雪莱诸人所表现的理想主义和泛神主义;没有宗教就没有希腊的悲剧、但丁的《神曲》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国诗在荒瘦的土壤中居然现出奇葩异彩,固然是一种可惊喜的成绩,但是比较西方诗,终嫌美中不足。我爱中国诗,我觉得在神韵微妙、格调高雅方面往往非西方诗所能及,但是说到深广伟大,我终无法为它护短。(摘编自朱光潜《诗论》)材料二: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本是长期互相隔绝并独立发展的两种异质文化,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并无高低之分。中华先民具有独特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他们不需要经过宗教的繁复仪式便能把平凡、卑微的现实人生进行升华,使之进入崇高、美丽的境界;他们不需要经过形而上学的繁复思考便能领悟人生的真谛。中华文明历经的数千年发展过程已经证实了这种可能性。海德格尔认为必须扫除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整部形而上学史的迷雾,才能揭示存在的真正本质。这样说来,从源初开始便很少受到宗教神学和形而上学思考的双重遮蔽,未必不是中华民族在领悟人生真谛时的独特优势。那么,中华先民们究竟是如何感受人生、领悟人生真谛的呢?让我们以春秋战国时代最重要的两位思想家孔子、庄子为例。孔子在政治活动彻底失败后,又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学术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正是这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使他对生命感到充实、自信,从而在对真与善的追求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感,并升华进入诗的境界。庄子虽是以浪漫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他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环境的绝对自由,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质享受这一点上则与儒家殊途同归。那么,为什么中华文化得天独厚地具备追求诗意人生的内在可能性呢?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华文化能成为抒情诗茁壮生长的丰沃土壤呢?我们不妨以西方文化作为参照物来作一些考察。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为权威的思想家,至少在15世纪以前,柏拉图的理论对欧洲的诗歌思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柏拉图认为人类社会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所以把人间生活作为描写对象的诗人是应被逐出“理想国”的。在古希腊的文化体系中,柏拉图的观,点是完全合理的:既然世界的主宰是天上的诸神,既然人类是匍匐在诸神脚下的渺小生灵,那么以人类生活及其思想感情为内容的诗歌还能有什么价值呢?而且既然人类的一切力量都来自神的恩赐,那么诗人的灵感又如何能例外呢?在中华文化中,诗歌的主体是人,诗歌描写的客体也是人,所以诗歌创作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以抒情为基本功能的诗歌成为中华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道光彩,而赤县神州注定要成为中华先民诗意生存的乐土。(摘编自莫砺锋《中华文化与诗意生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叙友朋交谊的诗多于叙男女恋爱的诗,赠答酬唱的作品占了中国诗数量的大半。B.西方虽有不少著名的诗人交谊,却少见言友情的诗,可见西方诗人并非真的重视友情。C.相比较而言,西诗偏刚,中诗偏柔,中国自然诗比西方自然诗显得更委婉、微妙、简隽。D.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两种异质文化,两者因为长期互相隔绝并独立发展而互不相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社会本质上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举足轻重,以至掩盖了其他人际关系。B.女性社会地位高低不同也是影响爱情在中国诗和西方诗中的重要程度的因素之一。C.中华文明历经的数千年发展过程证实了中华文化具备追求诗意人生的内在可能性。D.西方人认为诸神主宰着世界,以人类生活及其思想感情为内容的诗歌是没有价值的。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A.不能让荣誉、财富、权力,也不能让诗歌诱使我们漫不经心地对待正义和一切美德。(柏拉图《理想国》)B.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C.时间只有在人在的情况下才成其为时间,没有一种时间,是人不曾在其中的。(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D.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杂篇·让王)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朱光潜认为“西方诗比中国诗深广,就因为它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干”,而莫砺锋指出“从源初开始便很少受到宗教神学和形而上学思考的双重遮蔽,未必不是中华民族在领悟人生真谛时的独特优势”。你认为两位学者的观点矛盾吗?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
C
2.D
3.C4.①文章开头提出论点,即中国诗和西方诗在情趣上有许多异同。②随后从人伦诗和自然诗两个方面对中国诗和西方诗进行了比较分析。③最后对中国诗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进行了归因。5.示例一:矛盾。两者对宗教和哲学对诗歌影响的评判对立。朱光潜认为哲学和宗教培养了诗歌的深广,而莫砺锋认为很少受到哲学和宗教的影响对诗人关注人生、领悟人生的真谛来说可能是好事。示例二:不矛盾。两者虽然都评价了哲学和宗教的影响,但评价的角度不同。朱光潜是从哲学和宗教有利的一面进行评价的(有利于培养诗歌的深广度),莫砺锋是从哲学和宗教有弊端的一面进行评价的(遮蔽人的思考)。【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比中西诗歌的情趣、自然诗特质及其哲学与宗教背景,展现了两种文化在诗歌创作中体现的差异与特性。作者肯定中国诗的神韵与高雅,同时指出其在思想深广上的不足,而对西方诗强调哲学与宗教基础的重要性。文章材料二进一步从文化源流角度揭示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总体呈现中西文化互有优长的辩证思考。【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占了中国诗数量的大半”错误,扩大范围,材料一中说的是“在许多诗人的诗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B.“却少见言友情的诗,可见西方诗人并非真的重视友情”错误,曲解文意,强加因果,材料一中说的是“但他们的诗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是说前文提及的歌德、席勒这些诗人的诗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极少,而非指所有西方诗人,且不能由此推出“西方诗人并非真的重视友情”的结论。D.“两者因为长期互相隔绝并独立发展而互不相容”错误,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二,文中只是说两者“存在着差异”,并未说“互不相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推断辨析的能力。D.“西方人认为……”错误,张冠李戴,材料二分析的是“柏拉图的观点”,而非普遍的西方人观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体现柏拉图对诗歌的轻视,符合材料二最后一段“由于柏拉图认为人类社会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所以把人间生活作为描写对象的诗人是应被逐出‘理想国’的”。B.是孔子对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评价,符合儒家追求精神境界的内容,符合材料二“真正做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C.说明人的重要性以及人与时间的辩证关系,不在材料二讨论范围。D.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功名利禄而让自己感觉到拘束,明察得失的人,不会对得失有任何的焦虑,注意内心精神修养的人,不会因为没什么官职而羞愧。这与材料二对庄子的判断一致:“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质享受这一点上则与儒家殊途同归。”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①文章开篇直接点明论点,指出诗的情趣各民族各时代有其特色,接着以中国诗和西方诗为例,表明它们在情趣上存在许多有趣的同点和异点,引出下文对二者的具体比较。②人伦诗方面:先指出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而中国诗中爱情虽多但未抹煞其他人伦,接着通过列举众多中国诗人的赠答酬唱作品,以及对比西方的情况加以论证,然后分析了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的三层原因。自然诗方面:提出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各有风格特点,一个委婉、微妙、简隽,一个直率、深刻、铺陈,并指出自然美有刚性美和柔性美之分,西诗偏于刚,中诗偏于柔。③探究中国诗在深度和广度上相对不足的原因,指出是由于哲学思想平易和宗教情操淡薄,通过比喻论证,将诗比作花,哲学和宗教比作土壤,说明西方诗因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培养根干所以更显深广,虽肯定中国诗有神韵微妙、格调高雅的长处,但也点明相比西方诗在深广伟大方面存在不足。【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文本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示例一:矛盾的角度。从对宗教和哲学影响诗歌的评判结论来看,二者是对立的。朱光潜强调西方诗之所以比中国诗深广,关键在于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作为支撑,哲学和宗教对诗歌起到的是积极的培育作用。而莫砺锋却指出,从源初开始中华民族较少受到宗教神学和形而上学思考的双重遮蔽,这对于领悟人生真谛来说是一种独特优势,言下之意是宗教和哲学不利于诗人去纯粹地感受人生,这与朱光潜所强调的哲学和宗教对诗歌的积极作用截然相反,所以矛盾。示例二:不矛盾。虽然两位学者都围绕哲学和宗教对诗歌展开论述,但他们评价的出发点和角度是不一样的。朱光潜着重从诗歌创作成果的角度出发,关注的是诗歌在深度和广度上所呈现出的状态,他看到了哲学和宗教对诗歌发展积极有利的一面。而莫砺锋更多是从诗人领悟人生真谛这一角度去审视哲学和宗教的影响,看到了宗教神学和形而上学思考可能会给人带来思考上的遮蔽。所以综合来看,二者并不矛盾,只是基于不同视角对哲学和宗教影响作出的不同评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洋淀上(节选)①关仁山雄安新区成立了。这消息旋风般地刮进了白洋淀。站在高处看白洋淀,满眼铺开芦苇、鱼影和碧水,真的不知道目光应该落在什么地方,最后不知不觉落在了王家寨村。这村庄被称为“淀中翡翠”,随着年代更迭,王家寨变了人情冷暖,不变的则是白洋淀的芦苇和绿水。每到黄昏,晚霞在白洋淀水面上滚滚跳跳,水下游动的鱼群就会浮到水面上来,这时渔民几乎全部收网了。郁郁葱葱的芦苇将碧绿的淀水遮盖得严严实实,岸边被水浪冲击的苇叶、流瓶和死鱼堆出灰白色的泡沫。仔细察看,靠淀边水的颜色灰白,离岸越远水的颜色越深。但是,更多的还是白洋淀宽阔的水面,水面和芦苇林的上空,飞舞着各种鸟:丹顶鹤、大天鹅、金丝燕、苍鹭、红嘴鸥、雀鹰、大苇莺、黄腰柳莺、鸿雁、灰雁……鸟儿起起落落,各种颜色的翅膀拍打着水面。有的鸟轻柔舒展地落在芦苇上,落在盛开的荷花上。生于湖水中的苇塘苇海,苍莽无边,绿浪滚滚,散发着潮湿而神秘的气息。夜里的淀水亮亮闪闪,从远处飘来歌声,是王家寨人正忘情地唱西河大鼓《荷花孝》。歌声里有奇怪的影子晃来晃去。白洋淀穿行着一个个鸭排,白色的鸭子密密麻麻。养鸭户家里也收购鸭绒。养鸭户养的肉鸭,宰杀后送到北京的烤鸭店。王家寨是如今白洋淀唯一的纯水村,像翡翠闪闪发光。王家寨有两个,一个是老王家寨,一个是王家寨民俗村。晨曦一点点亮了,两个王家寨都醒了,青蛙的呱呱声往往早于鸡鸣。无论是王家寨人,还是外来游客,都在寻找王家寨的真魂,真魂在哪儿呢?王家寨的人们与水朝夕相处,开门见水,因此人人好水性,小孩子自从学会走路,就已会游泳。从前,村民世代靠打鱼、编苇、跑船为生。王家寨是目前白洋淀内唯一不通旱路的“水上人家”,核心村老街巷保存较完好,具有典型的白洋淀水乡特色。在这里生活的世代农户,日复一日地在淀里淀外操心忙碌,无论风云怎样变幻,人和船都离不开。村庄里深藏不露的福与祸,都不过千年老梨树的眼睛,鸟雀和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围着它。狗子在夜间狂欢,早晨和白天却喜欢昏睡。老王家寨的住房,新中国成立前一个样儿,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样儿。新中国成立前,地处泽国水乡,历史上水患频发。泥垒的王家寨的房舍,黄泥打墙,苇草苫顶,低矮潮湿,残垣断壁,街道杂乱不堪。新中国成立以后,过上安稳日子的王家寨人,陆续在村里建设或是翻盖了一幢幢村舍。当地百姓集千百年的生存智慧建设的青砖瓦舍,房顶是平的,便于防水、晒粮、放苇、盛夏乘凉,可谓一房多用。王家寨盖房有一首《打夯歌》,泥瓦匠会唱,渔民也会唱,唱起来让人心血沸腾。王家寨老百姓吃饭的时候,为助酒兴,有时划拳,有时就唱《打夯歌》。老百姓还有个顺口溜:“八千砖,两间房,盖房当天就上梁。五天之内盘好炕,二十天就住新房。”老百姓盖房用檩、柁、椽子当房梁骨架,上面铺好苇箔、苇苫,然后用土与白灰和成麦糠泥,再磨平,干了以后十分牢固,防雨防晒。一般多是前后檐低,房檐装上泄水口,外号叫“两出水”。室内墙壁抹石灰掺麻刀,以白色为主,有的人家也刷上喜欢的颜色,有粉色,也有天蓝色,还有花色。屋里面积狭小,养猪无圈,鸡鸭无舍。条件好的人家,则是一抹青砖,灰色瓦顶,房檐四角雕有龙的形象。整个村庄是椭圆形,从空中看去像一张大伞。新房子抵御水灾的能力大大加强了。王家寨的主要街道,东西走向的有肖神庙街、学校街、棋盘北街、东大街、五道庙街;南北走向的有文化街、何家胡同、菩萨庙街、南里街、新街、陈家胡同等等。王家寨的村街极有特点,皆为小巷,上不来汽车,像芦苇荡里细长的水道。小街道又不像主街道那么直,转弯抹角,转来转去,无论从哪个方向走,最后见到的都是淀水。前后街,房子挨得太近,只要打开窗户,就鸡犬相望,听见对方锅碗瓢盆撞击的声音。旧貌必定要换上新颜。改革开放以后,王家寨人渐渐富裕起来,王家寨呈现出建房高潮。室内跨度大了,院子也宽敞了。王家寨人建房朝着多样化、高档次发展了,结构新颖,面积扩大。王家寨的新居确实比旧房气派、威严。外墙贴着一层瓷砖,混砖结构垒墙,混凝土预制楼板,地板砖铺地,铝合金、塑钢门窗、锅炉房、厨房、太阳能淋浴室,一应俱全。有的人家并不是有钱,只是一辈子打鱼卖鱼,白洋淀里风来雨去,就从没讲究过,眼看着别人盖完新房,眼热了,不甘心,也就抻了腰筋,砸锅卖铁,甚至借钱也凑热闹盖了新房。4000口人的王家寨,夜晚灯光亮了,密密麻麻,灯光折射到水里别有一番人间烟火味儿。20世纪80年代的几次干淀灾荒,王家寨人勇敢地走出白洋淀到了渤海湾出海打鱼,他们惊呼,海确实比白洋淀大啊!还有不少渔民去了北京新发地,做起了鱼贩子。第一拔去新发地的人发了财,别人跟着去了,挣了钱,梦在故乡,回家忙乎着盖新房。新房盖成了,摆了酒宴,请亲戚朋友吃席。有了好房子,其实是为了迎娶好姑娘。老人对未成年小伙子说:“好好干啊,长大了给你娶个圈头儿的媳妇来!”小伙子就嘿嘿笑了。(有删改)【注】①《白洋淀上》以2017年至2022年白洋淀新区成立和乡村振兴为大背景,全景式抒写新时代山乡百姓的奋斗历程、心路历程和家国情怀。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苇叶、流瓶和死鱼”的场景,表明了当时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令人隐隐生忧。B.对于王家寨人来说,“王家寨的真魂”意味着村民世代靠打鱼、编苇、跑船为生的精神。C.白洋淀里当今唯一的纯水村是王家寨,王家寨的街道都是小巷,转弯抹角,上不来汽车。D.王家寨的住房经历了由泥墙苇顶到青砖瓦舍,再到多样化、高档次建房风格等多次变化。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雄安新区成立了”独句成段,强调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同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全文奠定一个庄重的基调。B.文中对黄昏、夜晚、晨曦等不同时间段的王家寨景色的描绘,增加了文章的层次感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C.文中热情洋溢地详细描绘了王家寨村民的生活场景,如渔民收网、村民唱西河大鼓、养鸭户收购鸭绒等,富有生活气息。D.文中通过对王家寨村民行为、语言的描写,如结尾处老人与未成年小伙子的交流,展现了当地和谐、淳朴的民风。8.文中王家寨村的住房变迁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9.关仁山创造性地继承了孙犁等老一辈“荷花淀派”作家的文学传统,请将选文与孙犁的《荷花淀》作比较,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答案】6.D
7.C
8.①王家寨的住房变迁体现了村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展现了当地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勇气。②以小见大,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以及新时代人们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9.①注重描绘自然景观,展现地域特色。《荷花淀》擅长描绘水乡的自然风光,展现浓厚的地域特色;选文也同样将白洋淀的自然风光、水乡风情以及渔民的生活状态等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不失时代感。②延续叙事方式,更新语言风格。《荷花淀》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叙事流畅自然,语言清新质朴,富有诗意;选文也是淡化情节,采用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语言简练而富有时代特色,具有浓郁的诗化小说特征。③关注当下时代,抒发家国情怀。《荷花淀》通过描绘白洋淀地区军民的抗日生活,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与智慧,以及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白洋淀上》通过描绘白洋淀人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奋斗历程和心路历程,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解析】【导语】本文以白洋淀的王家寨为核心,展现了雄安新区成立后,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水村的发展变迁与百姓生活的奋斗图景。文章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生动的生活场景,勾勒出村庄的独特水乡风貌和人文情怀,展现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奋斗与梦想的交织。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触,将白洋淀的生态与文化之美赋予历史厚度与时代张力,既延续了“荷花淀派”抒情散文化的传统,也注入了现实主义精神。【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表明了当时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令人隐隐生忧”错误,从文中“水下游动的鱼群就会浮到水面上来”和各种鸟儿的描写,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并没有受到破坏。B.“世代靠打鱼、编苇、跑船为生的精神”错误,王家寨人寻找的“王家寨的真魂”是指王家寨独特的精神特质或者是王家寨人共有的灵魂,从文中来看,应是面对水乡生存困难时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C.“王家寨的街道都是小巷,转弯抹角”错误,文中说“小街道又不像主街道那么直,转弯抹角”,不是所有街道都转弯抹角。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详细描绘”错误,文中对“渔民收网、村民唱西河大鼓、养鸭户收购鸭绒”等生活场景只是运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并未详细描绘。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丰富意蕴的能力。①王家寨村的住房变迁过程从“泥垒的房舍”到“平顶青砖瓦舍”,再到改革开放后“多样化、高档次”的现代建筑,这一变化体现了村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泥墙苇顶房屋表明了曾经生活的艰辛,新房的多样化和高档次则反映了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展现了当地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勇气。②王家寨村的住房变迁不仅是物质条件改善的象征,也代表着村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努力与拼搏。文章以小见大,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以及新时代人们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①注重描绘自然景观,展现地域特色。《荷花淀》擅长描绘水乡的自然风光,展现浓厚的地域特色,如文中“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这段景物描写具有浓郁的水乡特征。选文也描写了白洋淀的自然风光、水乡风情,如“每到黄昏,晚霞在白洋淀水面上滚滚跳跳,水下游动的鱼群就会浮到水面上来,这时渔民几乎全部收网了。郁郁葱葱的芦苇将碧绿的淀水遮盖得严严实实,岸边被水浪冲击的苇叶、流瓶和死鱼堆出灰白色的泡沫”“更多的还是白洋淀宽阔的水面,水面和芦苇林的上空,飞舞着各种鸟:丹顶鹤、大天鹅、金丝燕、苍鹭、红嘴鸥、雀鹰、大苇莺、黄腰柳莺、鸿雁、灰雁……鸟儿起起落落,各种颜色的翅膀拍打着水面。有的鸟轻柔舒展地落在芦苇上,落在盛开的荷花上。生于湖水中的苇塘苇海,苍莽无边,绿浪滚滚,散发着潮湿而神秘的气息”,将白洋淀特有的风土人情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不失时代感。②延续叙事方式,更新语言风格。《荷花淀》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如对文中水生的一段描写“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叙事流畅自然,语言清新质朴,富有诗意;选文淡化情节,简笔勾勒了王家寨村民的生活场景,如渔民收网、村民唱西河大鼓、养鸭户收购鸭绒等,叙述方式平易近人,富有生活气息,语言简练而富有时代特色,具有浓郁的诗化小说特征。③关注当下时代,抒发家国情怀。《荷花淀》描写了白洋淀地区军民的抗日生活,如“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等,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与智慧,以及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白洋淀上》将视角转向新时代的发展与乡村振兴,聚焦当代百姓的奋斗历程与家国情怀,浓墨重彩地描绘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与人文精神。通过描绘白洋淀人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奋斗历程和心路历程,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节选自《老子》第三十八章)材料二:《九家易》曰:阳升居五①,处中居上,始以美德利天下。不言所利,即是不伐。故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此之谓也。(节选自《周易集解·卷一》)材料三:季康子②谓子游③曰:“仁者爱人乎?”子游曰:“然。”“人亦爱之乎?”子游曰:“然。”康子曰:“郑子产④死,郑人丈夫舍玦佩,妇人舍珠瑱,夫妇巷哭,三月不闻竽瑟之声。仲尼之死,吾不闻鲁国之爱夫子,奚也?”子游曰:“譬子产之与夫子,其犹浸水⑤之与天雨乎?浸水所及则生,不及则死,斯民之生也必以时雨,既以生,莫爱其赐,故曰:譬子产之与夫子也,犹浸水之与天雨乎?”(节选自刘向《说苑·贵德》)材料四:悬子⑥问子思⑦曰:“吾闻同声者相求,同志者相好。子之先君见子产,则兄事之,而世谓子产仁爱,称夫子圣人,是谓圣道事仁爱也。吾未谕其人之孰先后也,故质于子。”子思曰:“然子之问也昔季孙问子游亦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产之仁爱譬夫子,其犹浸水之与膏雨乎!’康子曰:‘子产死,郑人丈夫舍块佩,妇女舍珠瑱,巷哭三月,竽瑟不作。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子游曰:‘夫浸水之所及也则生,其所不及则死,故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焉,民之受赐也普矣,莫识其由来者。上德不德,是以无德。’季孙曰:‘善。’”悬子曰:“其然。”(节选自《孔丛子·杂训》)【注】①《易经》中一卦有六爻,从下往上依次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第五爻的位置往往代表尊位。“阳升居五”就是指阳气上升到了一个尊贵、显要的位置,象征着事物处于一种蓬勃向上有良好发展态势的阶段。②季康子:即季孙肥,谥康。春秋时期鲁国正卿。③子游:孔子的学生。④子产:郑穆公的孙子,当时著名的政治家。⑤浸水:灌溉之水。⑥悬子:与子思同时代的鲁国人。⑦子思:孔子的孙子,名孔伋,字子思。10.材料四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然A子之B问C也D昔季孙E问子游F亦若G子H之言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伐,砍伐,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的“伐”意思相同。B.斯,则、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斯有不忍人之政矣”的“斯”用法相同。C.兄,名词作状语,指像对待兄长一样,与《兼爱》中“故亏兄而自利”的“兄”用法不同。D.善,对、好,表示赞同,与《大学之道》中“在止于至善”的“善”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老子认为首先是因为失“道”,所以才逐步产生了“德”“仁”“义”“礼”,而“礼”正是忠信不足的产物,并且是祸乱开始的源头。B.材料二中《九家易》认为阳气上升到了第五爻的位置,这个位置既处于中间又偏向上方,象征着开始用美好的德行给全天下带来好处。C.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涉及对孔子与子产在仁爱方面的比较,材料三是以季康子与子游对话的形式呈现,材料四则是由子思转述两人的对话。D.子游认为,孔子的仁爱就像及时雨一样滋养万物,惠及众生,而子产的仁爱不过是灌溉之水,影响有限,不值一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仲尼之死,吾不闻鲁国之爱夫子,奚也?(2)吾未谕其人之孰先后也,故质于子。14.材料二中引用老子的话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材料四中子思却说“上德不德,是以无德”,对此该怎么理解?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0.ADF
11.A12.D
13.(1)孔子去世的时候,我没听说鲁国人热爱孔子这位夫子,这是为什么呢?(2)我不明白他们(孔子和子产)谁更贤能,所以向您询问。14.二者语境和所指侧重点不同。“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强调有高尚德行的人,不刻意表现自己的德行,顺其自然,无为而为,这才是真正的德行。“上德不德,是以无德”结合语境中子产和孔子对比来看,是说像孔子那样的德行如膏雨普惠众人,人们习以为常,感觉不到“德”的可以表现,好像无德,实则是德行影响深远广大的体现。【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材料并列的形式展现了古代思想家对于“道德”与“仁爱”的多层次讨论。文章分别引用《老子》《周易》及孔子弟子与后人的对话,揭示了道、德、仁、礼的关系以及仁爱精神的广度与深度对比。同时,通过子游与子产仁爱之不同,突出孔子以“道德”为根基的博爱思想,深化了对“德”“仁”的内涵认知。【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是的,你的这个问题,以前季孙问子游,就像你所说的话一样。“然”是子思对悬子问话的回应,表示赞赏或肯定,意思完整,独立成句,故在A处断开。“也”是句末语气词;“季孙”是下句的主语,其前停顿,故在D处断开。“季孙”是主语,“问”是谓语,“子游”是宾语,结构完整,其后停顿,故在F处断开。故选A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砍伐”“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相同,夸耀/砍伐。句意:也就是不夸耀。/这就像是砍伐树根却想让树木茂盛。B.正确,用法相同,都是“则、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句意:则百姓的生存一定依靠按时降下的雨水。/就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C.正确。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兄长。句意:就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因而使兄长受损失来自己获取好处。D.正确。对、好,表示赞同/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句意:好。/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不值一提”错误,子游只是用浸水和膏雨作比来说明二者仁爱影响的范围、方式有所不同,并没有贬低子产仁爱的意思。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闻”,听说;“奚”,什么。(2)“谕”,明白、理解;“孰”,谁;“质”,询问;“质于子”状语后置句,正常的顺序为“于子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材料二提到“阳升居五,处中居上,……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思是处于良好发展态势阶段,用美好的德行给天下带来好处,却不宣扬自己的所利之处,也就是不夸耀自己的德行,这样有高尚德行的人不刻意去表现自己的德行,顺其自然、无为而为,这才是真正具备德行的体现,强调的是真正的德行是一种自然的、不刻意彰显的状态。“上德不德,是以无德”:子产去世时郑国人有明显的悲痛表现,而孔子去世时鲁国人没有那样明显的反应。但这并不是说孔子没有德行,而是孔子的德行如同膏雨,滋养万物的范围极其广泛,民众普遍受惠,已经习惯了这种滋养,以至于感觉不到“德”的刻意表现,好像没有德行一样,实则恰恰体现出孔子的德行影响深远广大,这里侧重点在于说明德行影响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人们都习以为常了。参考译文:材料一:所以丧失了“道”而后才有“德”,丧失了“德”而后才有“仁”,丧失了“仁”而后才有“义”,丧失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材料二:《九家易》说:阳气上升到第五爻的位置,处在中位又居上,开始用美好的德行给全天下带来好处。不宣扬所带来的好处,也就是不夸耀。所以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材料三:季康子对子游说:“有仁德的人爱护别人吗?”子游说:“是的。”“别人也爱护他吗?”子游说:“是的。”季康子说:“郑国的子产死的时候,郑国的男子舍弃了玦佩,妇女舍弃了珠珥,夫妇在街巷里痛哭,三个月听不到吹竽弹琴的声音。孔子去世的时候,我没听说鲁国人热爱孔子这位夫子,这是为什么呢?”子游说:“拿子产和孔子相比,他们就好像灌溉之水和天上降下的雨水吧?灌溉之水所到之处生物就能生长,灌溉不到的地方生物就会死去,百姓的生存一定依靠按时降下的雨水,(雨水)已经使生物生长了,(百姓)却没有人感激它的恩赐,所以说:拿子产和孔子相比,就好像灌溉之水和天上降下的雨水吧。”材料四:悬子问子思说:“我听说声音相同的相互应和,志向相同的相互友好。您的先君见到子产,就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而世人说子产仁爱,称孔子为圣人,这就是用圣道来对待仁爱之人呀。我不明白他们谁更贤能,所以向您询问。”子思说:“是的,你的这个问题,以前季孙问子游,就像你所说的话一样。子游回答说:‘用子产的仁爱来比孔子,他们就好像灌溉之水和滋润大地的雨水吧!’季康子说:‘子产死的时候,郑国的男子舍弃了玦佩,妇女舍弃了珠珥,在街巷里痛哭了三个月,竽瑟都不弹奏了。孔子去世的时候,我没听说鲁国人像那样(悲痛),是什么缘故呢?’子游回答说:‘灌溉之水所到之处生物就能生长,所到不了的地方生物就会死去,所以百姓都知道它(的作用)。滋润大地的雨水所滋养的范围,广大无比,百姓受到的恩赐是普遍的呀,却没有人知道它的由来。上德不德,是以无德。’季孙说:‘好。’悬子说:‘确实是这样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云门道①中晚步李弥逊层林叠��②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独绕辋川③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注】①云门道:山阴(今浙江绍兴)南若耶溪上的一段路。②��(yǎn):险峻的山峰或山崖。③辋川:在陕西蓝田,唐代诗人王维的别墅所在,王维曾画过一幅《辋川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暗东西”和“路更迷”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复杂多变,也隐含了诗人内心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好奇。B.颔联中的“奔”与“赴”,相互对应,赋予了“落日”和“前溪”动态的生命力,也表达了诗人乐以忘忧的闲适情怀。C.颈联中樵夫归来、耕牛闲卧的田园生活场景营造了温馨、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喜爱与向往。D.尾联运用比喻的手法,一个“醉”字写出诗人对于如画山水的深深陶醉,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与美好的喜爱。16.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移步换形”的写法,“移步”,即观察点的变化;“换形”,即景物的转换。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B
16.首联写诗人行走在云门道中,看到层林叠��、山路回转,观察点随脚步移动,呈现出山林复杂的整体景象。颔联随着脚步前行,目光随游云奔向落日,跟着流水赶赴前溪,转换了观察景物的角度,展现动态的自然画面。颈联又着眼于路边樵夫归来、牛卧春犁的田园景象,观察点继续变化,景物从自然山水转换到乡村生活画面,体现移步换形的特点。【解析】【导语】《云门道中晚步》描绘了暮春傍晚漫步所见的田园景象,有桃花、李花、流水、断桥等,营造出清幽闲适又略带寂寥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及内心的恬淡,笔触细腻,意境优美。【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也表达了诗人乐以忘忧的闲适情怀”错误,“奔”“赴”确实让“落日”“前溪”有了动态感,展现一种自然的流转、时光的推移以及诗人在这过程中的闲适,而非“乐以忘忧”。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诗人开始行走在云门道中,此时他以自身行进位置作为观察点,目光所及之处,是那层层叠叠的树林以及险峻的山崖,山势回转、岗峦起伏,道路也愈发显得曲折迷离。这里通过对山林整体宏大景象的勾勒,开启了这一移步换形的过程,让读者仿佛跟随诗人一同踏入了这片山林之中。颔联,随着脚步继续向前迈进,诗人的观察角度也发生了改变。他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周边静态的山林轮廓,而是追随着天空中飘动的游云朝着西沉的落日而去,同时脚步跟随着潺潺的流水赶赴向前方的溪谷。在这一过程中,诗人将视线聚焦到了具有动态感的云、日、水、溪这些自然元素上,呈现出一幅充满动感与变化的自然画面,实现了观察点和景物的一次巧妙转换,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颈联,当诗人继续漫步前行时,观察点再次发生变化,此时他的目光落到了路边的乡村生活场景上。只见打柴归来的樵夫,那野外烧柴产生的孤烟已经渐渐消散殆尽,而耕牛正悠然卧在田间,旁边是春天里刚被犁过的低矮的小麦地。从这里开始,诗歌所展现的景物从自然山水风光,转换到了充满烟火气的乡村生活画面,进一步体现了移步换形的特点。通过这样的转换,诗歌既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妙,又融入了田园生活的质朴与宁静,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饱满且富有生活气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里仁》篇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经常用“泪”表现悲哀之情,或表达家国之痛,或表达离愁别绪,或表达相思之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见贤思齐焉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
④.千金散尽还复来
⑤.相顾无言
⑥.惟有泪千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焉、材、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的库尔德宁景区,有令人无法想象的容量。一车又一车的人下来,从四面八方千里迢迢、
①
跋涉而来,奔向它的胸膛。但库尔德宁的胸膛
②
,一群人的到来,不过像是新点了一粒浅浅的痣,哪怕你身穿黑色的外套、白色的西裤,或是红色的连衣裙,因为这里的绿色过于盛大和浓郁,以致其他色彩的光芒统统会被淹没。草原、森林和雪山“三巨头”,将眼前的景象强势覆盖,几乎不剩一丝缝隙,也不给人疲惫的双眼预留出适应性的过渡空间。稍歇片刻,细细观之,你会发现,其实“三巨头”也是温柔、和谐的,就像是嫡亲的三兄妹,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③
地愉快玩耍。草原、森林、雪山,由近及远,三套笔墨,一幅明亮的画;雪山、森林、草原,由远及近,三种音符,一首欢快的歌。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可以改写成“草原、森林、雪山,是一幅画;雪山、森林、草原,又是一首歌”,两者语意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8.
①.风尘仆仆
②.辽阔无垠/广袤无垠
③.亲密无间
19.①原句通过“由近及远”和“由远及近”的叙述方式,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层次,还赋予了读者以空间移动的视觉体验。②原句用“三套笔墨”“三种音符”来比喻自然美景,具体地描绘了自然景观是如何被艺术化表达如同画家精心调配色彩、音乐家巧妙组合音符一样。③原句用“明亮的”和“欢快的”两个形容词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强化了这些景象给人带来的愉悦和积极向上的情感。【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从“一车又一车的人”“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跋涉”的语境来看,此处应填写跋涉的辛苦,可填“风尘仆仆”。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第②处,此处应填写形容“库尔德宁的胸膛”的词语,根据后文“一群人的到来,不过像是新点了一粒浅浅的痣”可知,其胸膛是广阔的,可填“辽阔无垠”或“广袤无垠”。辽阔无垠: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第③处,根据前文“温柔、和谐的,就像是嫡亲的三兄妹”的提示,可知草原、森林和雪山“三巨头”的关系亲密,可填“亲密无间”。亲密无间:意思是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原句“草原、森林、雪山,由近及远”“雪山、森林、草原,由远及近”中,“由近及远”和“由远及近”的叙述,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层次,表现出空间感和层次感,还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立体和谐之美,赋予了读者以空间移动的视觉体验。②原句“草原、森林、雪山,由近及远,三套笔墨,一幅明亮的画”“雪山、森林、草原,由远及近,三种音符,一首欢快的歌”中,将“草原、森林、雪山”比喻成“三套笔墨”,“雪山、森林、草原”比喻成“三种音符”,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具体地描绘了自然景观是如同是画家精心调配各种色彩、音乐家巧妙组合不同音符,然后描绘成一明亮的幅画,谱写出一首欢快的歌,赋予自然以艺术化表达,更加形象生动。③原句用“明亮的”和“欢快的”两个形容词分别修饰画面和歌曲的特点,“明亮的画”“欢快的歌”更能分别突出画、歌的特点,更能突出库尔德宁景区景色的优美明丽,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强化了这些景象给人带来的愉悦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类似体验:明明是同样的气温,
A
。春天,早上出门时气温10度,我们穿着单衣走在太阳下,额头很快就会冒出一层汗珠;但在秋天,同样是10度的清晨,我们披着外套,风一吹立马便开始瑟瑟发抖。有网友分析,这是因为秋天之前是夏天,人们习惯了炎热,10度和酷暑相比是低温;反之,
B
,10度与严寒相比反倒成了高温。虽然这种说法略显“感性”,但科学界却展现出某种认同:没错,收到寒冷信号,下丘脑一般会指挥身体做出两种应对措施。首先就是血管收缩,尤其是皮肤等外周血管的收缩。血管收缩可以减少皮肤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帮助身体减少热量流失。其次,我们还会通过颤抖肌肉增加热能,这就是为什么人在冬天会忍不住“打寒颤”。身体对气温确实有这样的适应过程。①研究人员发现,②和住在热带地区的人相比,③北极原住民面对寒冷时血管收缩和打寒颤更小。④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低温环境。⑤把手经常放在冷水中的一些渔民,⑥同样对冷产生了“免疫”。⑦有实验发现,渔民和普通人把手泡在同样温度的冰水中,⑧渔民手部的温度会略高一些,⑨这也是身体为适应寒冷做出的反应。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21.文中加点的“就”字与下面例句中的“就”字,用法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例句:你就是送来,我也不要。22.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0.
①.不同季节感觉却不一样
②.春天之前是冬天
21.不相同。文中“就”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强调前后承接关系;例句“就”表示假设让步关系,有即便、即使的意思。22.①.③
②.修改为:北极原住民面对寒冷时血管收缩和打寒颤的反应更小
③.⑤
④.修改为:一些经常把手放在冷水中的渔民【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前文说“明明是同样的气温”,后文通过春天和秋天同样10度气温时人们不同的感受进行举例对比,所以此处应是强调在不同季节同样气温下感觉不同,故可补写“不同季节感觉却不一样”。B处:根据前面“秋天之前是夏天,人们习惯了炎热,10度和酷暑相比是低温;反之……”的逻辑,这里要对应写出春天之前的季节是冬天,所以应补写“春天之前是冬天”。【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首先明确两者的用法不相同。文中“这就是为什么人在冬天会忍不住‘打寒颤’”这句话中,前面阐述了身体应对寒冷会通过颤抖肌肉增加热能这一情况,“就”字在这里起到一种承接作用,意味着基于前面提到的身体通过颤抖肌肉增加热能这样的条件、情况,所以得出人在冬天会忍不住“打寒颤”这个结果,它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强调前后的承接关系。例句“你就是送来,我也不要”,这里的“就”表达的是一种假设让步的意思,即便出现“送来”这样的假设情况,“我”也不会要,相当于“即便、即使”的意思,与文中的“就”字所表示的承接关系不同。【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有两处语病:一是③句成分残缺,“北极原住民面对寒冷时血管收缩和打寒颤更小”缺少与“更小”搭配的中心词,可在“打寒颤”的后面加上“的反应”。二是⑤句语序不当,“把手经常放在冷水中的一些渔民”中“经常”修饰的是“放”这一动作,应放在“把手”的前面;“一些”是数量词,按照多个定语语序的排列顺序,应放在“经常把手放”的前面。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汉尼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即使是在当今社会,孔子的言行仍能解开无数人的迷茫和内耗。比如——关于过往,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关于做事,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我的第一个寒假教学实录 首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五章 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2)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选修3-2
- 银行收单业务总结
- 物流标准化管理(全文)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第2框 与世界深度互动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放管服”改革工作总结
- 爱心晚会主持稿
- 大学毕业生实习报告集合15篇
- 师德师风演讲稿集合15篇
- 高中自我介绍集锦15篇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介绍-原理-结构-应用
- 中资企业出海报告:潮涌浪阔四海扬帆
- 老旧小区改造室外消火栓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规范》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系统与维护》实验1-13参考答案
- 自愈心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济南大学
- 2024年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浅谈安宁疗护课件
- 外研版(三起)四上Module1-Module10思维导图
- 邀请函模板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