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高温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即可定义为高温天气,而连续多日的高温则构成高温热浪。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都度过了热浪袭人的夏季,如2022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点,2023年夏季次之。更需注意的是,2023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发布于6月22日18时,2022年则是在6月17日18时。2024年的高温橙色预警,比前些年来得更早,甚至更加猛烈。②极端高温天气不仅出现在我国,其他地方的高温同样来得更早更强,这几乎波及到北半球所有地区。今年6月初,美国西南部多州最高气温超过38℃,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6日最高气温达45℃,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7日最高温达48.3℃,均创历史纪录,且高温出现时间比往年早约两周。极端高温不但直接危及人体健康,还会加剧干旱、引发山火,给农业生产和城市供电系统带来冲击,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5月下旬,巴基斯坦许多城市面临热浪天气,一些地方的气温接近50℃,该国采取紧急措施,一半学生停课一周以减轻热浪的影响。③极端高温频发,特殊天气形势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高温天气多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当强大的高压系统滞留时,会形成持续性晴好天气,使得高温持续。常见的高压系统为副热带高压和中纬度西风带上的阻塞高压。例如,今年5月下旬至6月初,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系统笼罩了印度次大陆,也影响到了东南亚。④每一次极端高温虽有其特定的天气条件,但世界范围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很明显地构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的报告,20年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数量同比增加232%。2024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45℃。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氢这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在不同程度地持续擎升,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比工业化前水平高50%,这一增幅在人类过去数百万年历史中绝无仅有。我们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进程中,没有最热,只有更热。尽管各国加紧协同气候行动,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行动迟缓,使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还处于历史最高位,未来数十年持续升温已成定局,全球将普遍见证高温40℃的夏天。(摘编自魏科《是时候准备好应对一个40℃极端高温的世界了》)材料二:2021年以来,中美两国通过气候特使渠道恢复对话交流,相继签署了3份达成共识的文件。2024年1月,双方正式启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5月8日至9日,两国相关政府部门在华盛顿召开工作组会议,努力开启两国在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地方合作等领域新一轮务实合作。经过面对面会谈,双方对彼此气候政策行动进展和困难挑战有了更深入了解,一致同意以两国元首共识为指引,继续努力推动双边气候合作取得务实成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各国命运与共,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地缘冲突加剧,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有些国家抱持功利主义与零和博弈思维,打着应对气候变化或“去风险”幌子采取保护主义和单边措施,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造成巨大障碍,破坏了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互信和能力。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应当认识到,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必然出现相关技术、产业、贸易、金融、标准等各方面的国际竞争,但只有公平健康的竞争,才有利于各国产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各国在竞争中找到合作机遇,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承诺和行动将对发达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国际社会期望美国能够保持气候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落实自身义务和承诺。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通过自身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快速发展。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应归功于中国政策的导向和科技的创新。中美两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既符合两国及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对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待美方与中方一同展现大国担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摘编自刘振民《展现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北半球许多地区的最高气温已远超“高温天气”的标准,表明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B.2023年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相较于工业化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目前暂未出现下降态势。C.自2021年起,中美两国在与气候相关的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同时两国之间在各个方面也存在着竞争。D.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离不开美国的示范效应和中国的巨大贡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和极端高温天气到来的时间逐年提前,可见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判断标准。B.由目前情况推测,如果不加强干预,未来数十年,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将会在全球普遍出现。C.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言可知,我国反对气候治理方面的功利主义与零和博弈思维。D.材料二提出,美国应切实承担责任与义务,与中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助力全球气候治理。3.下列行为,符合材料二中的“大国担当”的一项是()A.中国持续调整政策,控制可再生能源设备成本,推动能源结构转型、B.中国积极参与多个地区的和平斡旋,为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努力。C.中国投身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民生。D.中国着力搭建文明互鉴桥梁,促进不同文明实现包容共存、交流互鉴。4.请为材料一的四个部分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5.为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怎样从政策和行动方面作出努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1.D2.A3.A4.①近年我国高温态势愈演愈烈②北半球多地高温频发且影响严重③极端高温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④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且未有效应对5.①态度:秉持公平健康竞争的原则,在竞争中寻找合作机遇,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②政策方面:保持气候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落实自身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义务和承诺。③行动方面:加强协同气候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推动双边或多边气候合作取得务实成果,为推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与全球气候治理作贡献。【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离不开美国的示范效应和中国的巨大贡献”错,材料二原文“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应归功于中国政策的导向和科技的创新”并不能看出“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有“美国的示范效应”的作用,选项于文无据。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我国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和极端高温天气到来的时间逐年提前”错,根据材料一原文“2023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发布于6月22日18时,2022年则是在6月17日18时”可知,我国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的时间并不是“逐年提前”;“可见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判断标准”错,前提错误,结论无法成立,且材料一原文中涉及“高温天气”的判断标准只有“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材料二中的“大国担当”指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担当,有助于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A.中国的行为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体现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责任和担当,符合材料二中的“大国担当”。B.主要体现了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方面的担当,与材料二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主题不相关。C.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对其他国家的支持,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联系不紧密。D.主要涉及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方面,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主题相关性较小。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把握文意,筛选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整合。第一部分,主要谈这几年我国持续高温,且今年“比前些年来得更早,甚至更加猛烈”,关键词语是“我国高温”,“猛烈”,据此可拟题为:近年我国高温态势愈演愈烈。第二部分,首段即为主旨句:极端高温几乎波及到北半球所有地区。后文阐述具体状况,表明影响严重: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关键词语是“北半球高温”,“影响严重”。可拟题为:北半球多地高温频发且影响严重。第三部分,阐述极端高温频发的重要因素,关键句为“高温天气多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其他内容围绕此阐述。可拟题为:极端高温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第四部分,谈全球高温状况,总结句“我们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进程中,没有最热,只有更热”为关键句,且最后表明“未来数十年持续升温已成定局,全球将普遍见证高温40℃的夏天”,即高温问题没能解决。据此可拟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且未有效应对【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结合“只有公平健康的竞争,才有利于各国产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各国在竞争中找到合作机遇,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可知,态度上,要秉持公平健康竞争的原则,在竞争中寻找合作机遇,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②结合“国际社会期望美国能够保持气候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落实自身义务和承诺”可知,政策方面,要保持气候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落实自身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义务和承诺。③结合“尽管各国加紧协同气候行动,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行动迟缓,使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还处于历史最高位”“双方对彼此气候政策行动进展和困难挑战有了更深入了解,一致同意以两国元首共识为指引,继续努力推动双边气候合作取得务实成果……同展现大国担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可知,行动方面,要加强协同气候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推动双边或多边气候合作取得务实成果,为推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与全球气候治理作贡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火镰李锐①插队的时候,知青和农民一样出工,一天三晌,从天亮干到天黑。天刚亮干到九点左右,回村吃饭,叫早晌。吃完早饭,接着再干,干到午后一两点,再回村吃饭,这叫午晌。午饭之后再下地,干到天黑回村,叫晚晌。每晌的中间要小憩片刻,叫歇晌。歇晌就是男人扎堆抽烟,女人扎堆聊天。勤谨的主妇和小女子们,也有人趁这工夫给自家猪羊割草,或是到坡上拾点干柴。②我们邸家河的老汉们都抽自制的叶子烟,很少抽烟卷,他们把花钱买来的烟卷叫洋烟,觉得抽洋烟太贵,还不过瘾。所谓叶子烟是用自己种的烟叶,再加上一些山上采来的土拉叶,晒干,揉碎,轻炒。炒烟的时候还要加一点自己种、自己轧的胡麻油和油渣。加了胡麻油和油渣,叶子烟就绵软了,烟味也柔和了,不再是干树叶子。老汉们说油渣提味,香。可在旁人闻着是一股脚汗臭。③老汉们抽烟围成一圈,用火柴,点一个烟锅。而后,和下一个烟锅两两相对,一个吹,一个吸,就点着了两个,依此类推,再吹,再吸。所有的烟锅就都点着了。等抽了一锅烟,就把自己的鞋脱下来,把烟锅里的一整团烟灰轻轻磕到鞋壳里。随即,麻利地把烫手的铜烟锅伸进牛皮烟袋里掏几下,按一下。端起鞋,把烟锅压在那团余火尚存的烟灰上,猛吸两口,一锅新装的烟叶就又点着了。动作轻快、热练、老到。用这个老法子,一堆老汉歇一晌,抽足一顿烟,只用一根火柴。省。④白白的日头在天上晒着。黄土地上半躺半卧的老汉们过足了烟瘾,伸伸酸疼的老胳膊老腿,接着再动弹,再干下半晌。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从小到老,从老到死,子子孙孙,永辈子没有尽头。在沟壑纵横、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原上,所谓历史这两个字,就是有人叫高粱红了几千次,叫谷子黄了几千次。⑤可这样平静的日子突然被打断了。⑥插队第一年的夏天,接上级通知,各个生产队的基干民兵,带上工具、口粮,到黑龙关集中。老汉们说,邸家河真的打仗还是在几十年前。当时驻守黑龙关的是日本兵。日本兵说他们的两个侦探在我们这一带失踪,说是被中国军队抓走了。于是日本兵带着迫击炮、机关枪、三八大盖,发兵扫荡。人还没到,就先从山头上放炮轰炸,吓得村民们四下逃窜。黑蛋家瞎了眼的爷爷走不了,叫日本兵用玉米秆堵住窑洞口,活活烧死。冈月子的大伯因为舍不得一口大铁锅,已经逃到山里,又偷跑回来背锅,叫日本兵一个跪射,打死在大石头地的地头上。杀人放火不算,还把乡亲们牵不走的黄牛放倒在场院上,嫌杀牛麻烦,活活只砍了牛腿带走,留下没有腿的黄牛在场院上哞哞地惨叫。邸家河一带的老百姓,从古至今没有经历过这么惨烈的屠杀和祸害……几十年后,乡亲们提起来还是恨得咬牙切齿,日本兵可是心狠,可是一群活畜生!⑦黑龙关的仗没干起来,可苦头却先到了。一连三个多月不见邮递员到来,报纸信件一概全无。接着,供销社里的盐断货了,煤油断货了,香烟、火柴也断货了。货断了,庄稼照长不误。还得出工,还得锄地,还是一天三晌。到歇晌的时候,老汉们还是得掏出烟袋抽烟。但是,不用火柴了。现在谁家就是有火柴,也舍不得用了,得留着,谁知道还要苦多少日子?老汉们事先堆好一小堆毛毛柴,而后变戏法一样,掏出压箱底的老物件:火镰。从牛皮囊里拿出一小块黑色扁圆的长条火石,一片两三寸长月牙形的熟铁板。再从皮囊里捏出一小撮山棉花,把捏成卷的山棉花绒紧贴在火石边上。而后,用铁板凹陷的一侧,对着火石猛地一打,就有火星迸溅出来。接连划打几下,迸溅到山棉花绒上的火星,引出一股青烟。赶紧轻轻地吹,青烟里就有了一团火星。把这团冒烟的山棉花,小心翼翼放进毛毛柴的空当里,再吹,毛毛柴也开始冒烟。随后,一朵火花从毛毛柴的青烟里冒出来,等火烧大一点,再加进换断的细树枝。一小堆篝火,就旺实地在地头上烧起来。有这堆火,想抽多少烟,就抽多少烟。每到这时候,老汉们总要带着几分自夸叙旧,当初我把这老营生收到柜里,娃们不解事,非要让撇了,说是现在都用洋火了,谁还要这烂营生!随着满口的喷云吐雾,是加倍的自豪:这下看见了吧?这回解下了吧?没有这火镰,你上哪儿找火去?没有火,你连做饭、抽烟、点灯,都没个法儿!没有火,你就没法儿活人!⑧一边过烟瘾,老汉们又提起一个和打仗有关的笑话。说是河底那边有户人家,为了躲日本兵,全家都跑到老远老远的深山里,连牛羊鸡狗、口粮、种子,种地的家伙,锄、犁、铣、镢都带上。最后带上最重要的,带了整整一毛裢的咸盐。而后,开荒种地,砍柴做饭,一扎就是十来年。最后,等到一毛裢的咸盐全吃完了,实在是没法子了。只好赶了头毛驴,下山来看看。进了河底镇的杂货店,还没买盐,东看看,西看看,压低口气小心问了一句,掌柜的,日本人、日本兵走了没?店里的一伙人,先是一愣,接下来哄堂大笑,你个憨憨,现在都搞土改啦!你才问日本人走了没有?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你个憨憨呀,真能把人肠子笑断喽……日本人走了没……没走,等着你给交粮纳税呐。老汉们笑。我们也笑。这个笑话听了很多遍,大家还是都笑。我猜,这家人逃难的时候,除了口粮、犁锄和咸盐,肯定还带上了火镰。就像老汉们说过的,要是没有个火种,咋活人呢?⑨没有了壮劳力的谷子地里,有点空荡荡的。白白的日头,在也是空荡荡的天上照着。好像古往今来,日子一直就是这么过的。2022年10月22日壬寅年九月廿七,于京郊(有删改)文本二:这个栏目从202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田野志:书写美丽中国”论坛即已启动,论坛发起者曾发出邀约:我们常说“正在消失”,正在消失的“故乡”“工厂”“乡村”等,那么除了小资的、乡愁式的抒情姿态,我们还能怎样讲述田野?回到文学与史学还不分家的年代,那时候我们关于世界的认知是圆形的,我们关于知识的使用还没那么功利,那么画地为牢。《十月》想邀请作家,像司马迁修“八书”、班固修志那样,为我们时代的田野留下一份特殊的文字记录,它们应该是类似于文学感受、地方知识、档案、生命体验混在一起的全文本实验。“田野志”第一辑主题为“器物”。器物最早当是尊、彝之类的祭器,我们关心的“器物”则由庙堂之上回到朴素的人间大地,它是历史现场,更是个人记忆的现场,亦即我们所谓的“田野”。(节选自《十月》2023年第1期,何平《中国器物——主持人语》,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详细介绍当地农民的作息情况,然后用较多的文字写邸家河的男人抽烟,叙述节奏舒缓平和。B.第⑤段一句话独立成段,使故事情节发生陡转,表明叙事氛围即将发生变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C.结尾“白白的日头”与第④段前后呼应,共同展现农民在神秘而具有巨大力量的自然面前无能为力。D.本文将当下、知青插队、抗日战争交织在一起,使火镰的背景更具深度和广度,丰富了器物的意蕴。7.文本一第⑦段主要反映物质困乏时代的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见邮递员到来”是邸家河地区受到封锁与外界断绝联系的开端,之后便是各种货物中断了供应。B.标题中的“火镰”在本段首次出现,它不仅是取火的工具,还象征着人类智慧和生存最基本的需求。C.在特殊时期,老汉们通过火镰抽上了烟,话语中透露出对年轻一代瞧不上这种物件的不解与无奈。D.该段多次使用排比句式,意在强调物资的困乏对邸家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严重影响。8.文本一第⑧段是老汉们提起的与打仗有关的笑话,作者为何没有将其安排在描述打仗场景的第⑥段之后?请简要分析。9.文本一刊登于《十月》2023年第1期“田野志”专栏。请简要分析它为什么能入选这一专栏。【答案】6.C7.D8.(1)第⑦段先叙述打仗带来的影响,如物资断货,老汉们不得不使用火镰,再通过第⑧段的笑话强调火镰的重要性,使文章的内容更符合逻辑。(2)作者在讲述完老汉们用火镰点火抽烟的情节后再引入这个笑话,更能突出火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笑话中提到这家人逃难时肯定带上了火镰,因为没有火种没法活人,这与前文老汉们对火镰的重视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9.①为时代的田野留下一份特殊的文字记录:文本一通过叙述知青在农村的生活经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田野生活的窗口。②由庙堂之上回到朴素的人间大地:文本一聚焦普通人,通过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真实细节,体现了器物于人而言的特殊意义和价值。③是历史的现场,更是个人记忆的现场:文本一通过对知青生活细节的描绘,如农民的日常作息、自制烟草的过程等,展现了乡土文化的特点,并通过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个体的记忆深度。【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农民在神秘而具有巨大力量的自然面前无能为力”错,文中的重要意象“火镰”就是农民与自然抗争的一个具体表现;这两段应侧重表现农民生活方式的延续性与稳定性。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段作用、意蕴及表现手法的能力。D.“意在强调物资的困乏对邸家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严重影响”错误。该段落使用的排比句式除了段首“供销社里的盐断货了,煤油断货了,香烟、火柴也断货了”“还得出工,还得锄地,还是一天三晌”之外,还有段尾“没有这火镰,你上哪儿找火去?没有火,你连做饭、抽烟、点灯,都没个法儿!没有火,你就没法儿活人!”,段尾排比句强调的是火镰与火的重要性。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理解文段的安排需要把握文章主旨,理顺前后文的行文脉络。(1)文章重点在表明火镰的重要性,不在打战。第⑥段描述完打仗场景后,第⑦段紧承其后叙述打仗带来的影响,于是提到物资断货,老汉们不得不使用火镰,“掏出压箱底的老物件:火镰”,进而再通过第⑧段的笑话强调火镰的重要性,“这家人逃难的时候,除了口粮、犁锄和咸盐,肯定还带上了火镰。就像老汉们说过的,要是没有个火种,咋活人呢”,这才是前后文连接的脉络,使文章的内容更符合逻辑,和题目一致。(2)第⑦段结尾为“没有这火镰,你上哪儿找火去?没有火,你连做饭、抽烟、点灯,都没个法儿!没有火,你就没法儿活人”,第⑧段作者在讲述完笑话后,补充说“我猜,这家人逃难的时候,除了口粮、犁锄和咸盐,肯定还带上了火镰。就像老汉们说过的,要是没有个火种,咋活人呢”,没有火镰就没有这个笑话,因为没有火种没法活人,这与前文老汉们对火镰的重视相呼应,更能突出火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文本意蕴的能力。文本二有“为我们时代的田野留下一份特殊的文字记录,它们应该是类似于文学感受、地方知识、档案、生命体验混在一起的全文本实验”“由庙堂之上回到朴素的人间大地,它是历史现场,更是个人记忆的现场,亦即我们所谓的‘田野’”。可见田野志的特点是:为时代的田野留下一份特殊的文字记录;由庙堂之上回到朴素的人间大地;是历史的现场,更是个人记忆的现场。结合文本一具体内容分析即可。①文本一有“插队的时候,知青和农民一样出工……”“插队第一年的夏天……”,可知文本一从知青的视角,通过叙述知青在农村的生活经历,呈现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农村生活情景,为读者打开了田野生活的窗口,为时代的田野留下了一份特殊的文字记录。②文本一主人公是“邸家河的老汉们”等一些普通人,主要描述他们的劳作,吸烟,用火镰点烟,讲以往的故事,讲笑话,讲火镰的重要性。通过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真实细节,体现了器物“火镰”于人而言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体现由庙堂之上回到朴素的人间大地的田野志特点。③文本一中,“知青和农民一样出工,一天三晌,从天亮干到天黑”“叶子烟是用自己种的烟叶,再加上一些山上采来的土拉叶,晒干,揉碎,轻炒。炒烟的时候还要加一点自己种、自己轧的胡麻油和油渣。加了胡麻油和油渣,叶子烟就绵软了”,叙写知青生活的细节,包括日常作息、自制烟草的过程等,极具乡土气息,展现了乡土文化的特点。并由当下的生活回忆历史,这块远离城市喧嚣的土地照样被日寇摧残过,过后人们还能流传出躲鬼子的笑话。正是因为火镰,躲鬼子的人家得以存活,生生不息。文本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场景,有血腥,有希望,更有坚忍和达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个体的记忆深度。这是历史的现场,更是个人记忆的现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安釐王)二十年,秦围邯郸,信陵君无忌矫夺将军晋鄙兵以救赵,赵得全。无忌因留赵。三十年,无忌归魏,率五国兵攻秦,败之河外,走蒙骜①。魏太子增质于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或为增谓秦王曰:“公孙喜固谓魏相曰:‘请以魏疾击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击秦,秦必伤。’今王囚增是喜之计中也故不若贵增而合魏以疑之于齐韩。”秦乃止增。三十四年,安釐王卒,太子增立,是为景游王。信陵君无忌卒。十五年,景湣王卒,子王假立。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三年,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太史公曰:“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说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国削弱至于亡,余以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内,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②之佐,曷益乎?”(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魏世家》)材料二: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盖秦之灭也,由胡亥之无道;周之季也,由幽王之惑褒姒。然则亡秦者胡③,始皇久铭其说;檿弧箕服④,彰于宣、厉之年。恶名早著,天孽难逃。苟推此理而言,则亡国之君,他皆仿此,安得于魏无讥者哉?夫国之将亡也若斯,则其将兴也亦然。必如史公之议也,则亦当以其命有必至,理无可辞,不复嗟其智能,颂其神武者矣。夫推命而论兴灭,委运而忘褒贬,以之垂诫,不其惑乎?自兹以后,作者著述,往往而然。如鱼豢《魏略议》、虞世南《帝王论》,或叙辽东公孙之败,或述江左陈氏之亡,其理并以命而言,可谓与子长同病者也。(节选自刘知几《史通·外篇·杂说上》)〖备注〗①蒙骜:战国末期秦国名将。②阿衡: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③亡秦者胡:即“亡秦者,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秦代诚语。秦始皇即位后得到一本“仙书”,书上写着:“亡秦者,胡也。”④弧箕服:出自《史记·周本纪》。周宣王之时的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是西周末年一句著名的谶语,暗示西周即将灭亡。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A王囚增B是喜之C计中也D故不若E贵增F而合魏G以疑H之于齐韩。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矫,指诈称、假托,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时矫首而遐观”的“矫”意思不同。B.“败之河外”与《阿房宫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的“之”用法相同。C.季,本义指排行最后的,文中引申为国家衰落,与《鸿门宴》中“项羽季父也”的“季”意思不同。D.彰,有显示、揭示、显扬之意,与《出师表》中“以彰其咎”的“彰”意思接近。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陵君魏无忌在秦赵邯郸之战时帮助赵国脱困,之后就留在赵国,并且在那生活了十年左右。B.司马迁曾到过大梁的遗址,当地人说魏国灭亡的原因是魏王不重用信陵君,司马迁并不认同。C.司马迁认为秦国灭亡是因为胡亥没有人道;在刘知几看来,秦始皇才应该对秦国的灭亡负责。D.刘知几认为,《魏略议》和《帝王论》在论述国家败亡的原因时,犯了和司马迁一样的错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2)自兹以后,作者著述,往往而然。14.刘知几对《史记》的哪方面内容进行了批判?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0.BDG11.B12.C13.(1)秦军水淹大梁,俘虏了魏王假,于是灭了魏国,把(魏国)设置为郡县。(2)从此以后,写作的人撰写编著书籍,常常是这样。14.①刘知几对《史记》中以“天命”来论魏国兴衰的思想进行了批判。②他认为论成败当以人事为主。③如果按太史公的天命思想,其他亡国之君皆可如此论,这是不合理的。④如果以“命”论兴灭,无法起到垂示警戒作用。【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大王要囚禁太子增,这是公孙喜的计谋得逞了。所以不如厚待太子增而与魏国交好,让齐国和韩国去猜疑魏国。“王囚增”,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B处断开;“是喜之计中也”,判断句,单独成句,D处断开;“贵增而合魏”作“不若”的宾语,其后G处断开。故BDG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矫”,诈称、假托/举起、抬高。句意:信陵君无忌假传王命夺得将军晋鄙的军队去救援赵国。/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B.错误。“败之河外”是省略句,完整形式是“败之(于)河外”,“之”用作代词,指代秦军。/“杳不知其所之也”的“之”用作动词,意思是“到……去”,二者用法不同。句意:在河外打败秦军。/无影无踪,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C.正确。“项羽季父也”的“季”是本义,排行最后的。句意:周室的衰微。/是项羽的叔父。D.正确。句意:在周宣王、周厉王的年代就已经表露出了。/来揭示他们的过失。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司马迁认为秦国灭亡是因为胡亥没有人道”错,“秦之灭也,由胡亥之无道”应为刘知几的观点;“在刘知几看来,秦始皇才应该对秦国的灭亡负责”错,刘知几并不认同将国家灭亡与谶语联系起来,也并未提出“秦始皇才应该对秦国的灭亡负责”。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灌”,淹;“遂”,于是;“以为”,把……设置为。(2)“兹”,从此;“往往”,常常;“然”,这样。【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①结合“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可知,刘知几对《史记》中以“天命”来论魏国兴衰的思想进行了批判。②结合“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可知,他认为论成败当以人事为主。③结合“苟推此理而言,则亡国之君,他皆仿此,安得于魏无讥者哉”可知,如果按太史公的天命思想,其他亡国之君皆可如此论,这是不合理的。④结合“夫推命而论兴灭,委运而忘褒贬,以之垂诫,不其惑乎”可知,如果以“命”论兴灭,无法起到垂示警戒作用。参考译文:材料一:(魏安釐王)二十年,秦军围困邯郸,信陵君无忌假传王命夺得将军晋鄙的军队去救援赵国,赵国得到保全。无忌也因此留在赵国。(魏安釐王)三十年,无忌返回魏国,率领五国军队进攻秦国,在河外打败秦军,赶跑了蒙骜。那时魏国太子增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发怒,要囚禁魏太子增。有人替太子增对秦王说:“公孙喜本来对魏相说过:‘请用魏军快速攻秦,秦王一怒,必定要囚禁太子增。这又会使魏王发怒,再攻打秦国,秦国必定要伤害(太子增)。’现在大王要囚禁太子增,这是公孙喜的计谋得逞了。所以不如厚待太子增而与魏国交好,让齐国和韩国去猜疑魏国。”秦王这才取消了囚禁太子增的打算。(魏安釐王)三十四年,魏安釐王去世,太子增即位,这就是景湣王。信陵君无忌去世。(魏景湣王)十五年,景湣王去世,他的儿子假即位。魏王假元年,燕国的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秦王觉察到了他的行动。(魏王假)三年,秦军水淹大梁,俘虏了魏王假,于是灭了魏国,把(魏国)设置为郡县。太史公说:“我曾到过大梁的旧城址,那里的人说:‘秦军攻破大梁,是引河沟之水淹灌大梁,经过三个月城被毁坏,魏王请求投降,于是灭亡了魏国。’议论的人都说魏国出于不重用信陵君的缘故,国家削弱以至于灭亡,我认为不是这样。天意正是让秦国平定海内,它的功业尚未完成,魏国即使得到贤臣辅佐,又有什么用呢?”材料二:说到评论成功或失败,本来应当把人的作为当作主要因素,(如果)一定要根据命运来论说,那么这种道理就违背常理了。大概秦朝的灭亡,是由于胡亥不行正道;周室的衰微,是由于周幽王受惑于褒姒。然而“灭亡秦朝的是胡”,秦始皇时就有这种说法;“檿弧箕服”(的谶语),在周宣王、周厉王的年代就已经表露出了。恶名早就显著,上天降下的灾祸难以逃脱。如果根据这种道理来说,那么亡国的君主,其他人都和这种情况一样,怎能不对魏国没有讥讽之语呢?国家将要像这样灭亡,那么国家将要兴起也是同样的。(如果)一定像司马迁的议论,那么也应当认为是他的命运必定会这样,道理上没有可推脱的,(人们就)不再感叹他的才智能力,称颂他的神明勇武了。根据命运来推论国家的兴起和灭亡,归结于命运而忘记了(人事得失的)褒贬,用这个来垂示告诫(后人),不是很糊涂吗?从此以后,写作的人撰写编著书籍,常常是这样。像鱼豢的《魏略议》、虞世南的《帝王论》,要么叙述辽东公孙氏的失败,要么讲述江南陈氏的灭亡,他们的道理都是根据命运来说的,可以说是和司马迁有同样的毛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寄尹师鲁①石延年十年一梦花空委,依旧河山损桃李。雁声北去燕南飞,高楼日日春风里。眉黛石州②山对起,娇波泪落妆如洗。汾河不断天南流,天色无情淡如水。〖备注〗①石延年:北宋诗人,曾上书建议加强“二边之备”(对契丹和西夏的防务)。尹师鲁即尹洙,石延年的好友,当时正在陕西抗击西夏的前线。时西夏侵宋,石延年奉命前往河东征调民兵备边。②石州:州名,治所在今陕西离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表达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损桃李”与“花空委”呼应,比喻美好事物的破碎。B.“雁声北去”“燕南飞”分别指春季、秋季,在此表明四季的更替,暗示思念始终如一。C.“泪落”实写诗人思念友人因过分悲伤而泪如雨下,用词精准细致,将情感推向高潮。D.本诗作于战争时期,但诗中并未有正面书写战争的句子,这个特点与《燕歌行》不同。16.《渑水燕谈录》中将尾联首句写作“汾河不断水南流”,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合理?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5.C16.(示例一)“天”更合理,理由如下:①上下一致:尾联下句有“天”有“水”,且通过景物描写将二者联系起来;上句若用“天”表示“汾河源源不断地朝南向天际流去”,则可以与下句的内容、手法特点保持一致。②空间拓展:“天”的广阔无垠能够营造出一种宏大而空旷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深度,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广阔天地间的孤独和渺小。③情感表达:“天南流”有一种向着未知的远方奔去、无法阻的意味象征着命运的不可捉摸和世事的无常,更能体现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以及对友人安危的挂等复杂情感。(示例二)“水”更合理,理由如下:①语义逻辑:“水南流”更直接地强调了水流的方向,可能暗示着战争局势或人生境遇的流转,使诗歌的表达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②意象呼应:“水”南流与“娇波泪落妆如洗”中“泪落”的意象相呼应,水的流动与泪水的流淌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悲伤。③氛围营造:“水”的流动感和柔和性能够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凄凉的氛围,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相符合,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诗歌所传达的悲伤情绪中。④寓意象征:“水”可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或生命的无常,与首联中“十年一梦花空委”的感慨相呼应,表达出诗人对时光匆匆、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叹息。【解析】【整体分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友人离别的感慨。诗中“雁声北去燕南飞”象征四季更替,暗示思念不断;“娇波泪落”则以拟人化手法表现了离别的哀愁。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泪落’实写诗人思念友人因过分悲伤而泪如雨下”错误,结合全诗,“眉黛石州山对起,娇波泪落妆如洗”这句诗中的“泪落”并非实写诗人思念友人因过分悲伤而泪如雨下,而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寄托于“眉黛石州山对起,娇波泪落妆如洗”的诗句中,形象地描绘了石州山的美丽景色,同时借山川之泪表达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思念。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天”更合理的解析:①尾联下句“天色无情淡如水”中同时提到了“天”和“水”。如果上句用“天”,写“汾河不断天南流”,则上下句在描写对象和表现手法上更为协调统一。下句着重描绘天色,上句描绘汾河朝着天空的方向流淌,共同构建出一幅完整的画面,使尾联的整体感更强。这种一致性使得读者在理解和感受诗歌意境时更加顺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诗人通过天地间的景象所传达的情感。②“天”所代表的是广阔无垠的空间,给人以无尽、辽阔的感觉。“汾河不断天南流”让人想象到汾河一路奔腾,向着高远的天际而去,仿佛没有尽头。这种宏大的空间描绘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所处的世界是如此广阔,而自己在这广袤天地中显得孤独和渺小,突出了诗人在时代背景下的无奈和迷茫。③“天南流”给人一种不可阻挡、一往无前的感觉,象征着命运的不可捉摸和世事的无常。当时国家面临西夏的侵略,战争局势变幻莫测,友人在前线奋勇抗敌,生死未卜。诗人通过汾河向南天流淌这一景象,含蓄地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战争结果的难以预测以及对友人安危的牵挂,这种复杂深沉的情感借助“天南流”的意象得到了更有力的体现。“水”更合理的解析:①“水南流”的表述更加直接明确,强调了水流的方向是向南。相比之下,“天南流”可能会让读者在理解上产生一定的歧义。这种直接的方向指示更符合诗歌整体的叙事逻辑,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关于战争局势或人生境遇流转的暗示。从诗歌的连贯性来看,“水南流”与上下文的衔接更加自然,使得整首诗的表意更加顺畅。②诗歌中“娇波泪落妆如洗”描绘了女子落泪的情景,“泪落”是悲伤情感的直接体现。“水南流”中的“水”与“泪落”形成了呼应,水的流动和泪水的流淌在情感上相互映衬。这种呼应增强了诗歌情感表达的力度,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伤和忧愁。通过“水”与“泪”的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诗歌中悲伤、思念等情感的感染力。③“水”本身具有流动、柔和的特点,“水南流”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凄凉的氛围。这种氛围与整首诗中因时光流逝、友人分离、国家动荡等因素所营造的悲伤基调相契合。读者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沉浸在诗人所传达的情感世界里,更能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④水的流动常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与首联“十年一梦花空委”中对美好事物消逝、时光匆匆的感慨相呼应。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化无常、岁月匆匆的无奈和叹息,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内涵。通过“水”的象征意义,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对生命、时间的思考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诗歌更具思想深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建造阿房宫耗费的木材之多。(2)《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李商隐睹物生情,进而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3)古代诗词中“情”与“景”有时并不一致,乐景偏偏催生出诗人的哀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蜀山兀阿房出(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或压片等)处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谷胚、胚乳、糊粉层、谷皮等部分的谷物,这样做减少了一些因加工而导致的营养损失。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营养丰富的全谷物食品,如全麦面包、全麦饼干等。但是只有配方中含有的全谷物原料不低于51%的食品才属于全谷物食品。所以我们在购买时应注意看营养标签,以便A。从全谷物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与精细谷物相比,全谷物的B,从而让我们在吃谷物类食物的时候摄入更多的营养素。此外,摄入足够的全谷物类食物有助于顺畅排便,还有研究表明全谷物类食物不仅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肠道癌症的患病,还可以维持健康体重。对于具体的摄入量,我们一方面要考虑到不同年龄的推荐摄入量,不宜摄入过多,以免影响矿物质的吸收;另外一方面,我们应C,比如是否有胃肠道疾病,以及是否摄入全谷物食物后有过敏等不适。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A确认其身份的真伪②B营养成分保留得更全③C考虑个人的实际(或具体)情况19.还有研究表明全谷物类食物不仅可以维持健康体重,还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肠道癌症的患病风险。【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此处是“注意看营养标签”的目的,前文有“只有配方中含有的全谷物原料不低于51%的食品才属于全谷物食品”,可知此处是确定是否是真正的全谷物食品,故应填“确认其身份的真伪”。B处,此处是和精细谷物比较营养成分,后文有“摄入更多的营养素”,可知后者营养成分多,应填“营养成分保留得更全”。C处,此处和前文“要考虑到不同年龄的推荐摄入量”为对照句,后文阐释的“肠道疾病”“过敏”等内容都是个人身体的具体状况,应填“考虑个人的实际(或具体)情况”。【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仅……”和“还……”是递进关系,“维持健康体重”相对更容易一些,两个分句的顺序应对调;二是成分残缺,“降低”缺少宾语,应在“患病”后添加“风险”。(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我一面说给跟我上来的堂倌听,一面向后窗走,就在靠窗的一张桌旁坐下了。楼上“①”,任我拣得最好的座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大概是因为正在下午的缘故罢,这虽说是酒楼,却毫无酒楼气,我已经喝下三杯酒去了,而我以外还是四张空板桌。我看着废园,渐渐地感到孤独,但又不愿有别的酒客上来。偶然听得楼梯上脚步响,便不由地②,待到看见是堂倌,才又安心了,这样的又喝了两杯酒。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21.文中第一段若写成“一斤绍酒,十个辣酱多的油豆腐”,为什么表达效果不如原句好?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来写冬天的山茶花。请以“菊”为对象再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恰当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表达流畅。【答案】20.①空空如也②惴惴不安21.①原句“十个油豆腐”回答前面的“菜”,干脆利索。②原句将定语“辣酱要多”后置并用感叹号结尾有强调作用;改句不如原句的表达效果强烈。22.(示例)那篱边的菊,纯白如雪,大风吹过,花冠微微颤动,竟没有花瓣飘落,它仿佛不忍用凋零来减少这收获季节的喜悦。【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的成语的能力。①后文有“任我拣得最好的座位”,可知楼上座位是空的,成语加上引号,可以理解用的是字面意思。可填“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②此处和后文“才又安心了”意思相反,可填“惴惴不安”。惴惴不安:因恐惧担忧而心神不定,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能力。赏析原句,要比较句式、用词、修辞手法等的区别,有针对性的赏析。①从形式看,原句把“十个辣酱多的油豆腐”分为了两句,“菜”以单独的问句出现,“十个油豆腐”回答前面的“菜”,干脆利索;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富节奏感。②原句“辣酱要多”为后置定语,并用感叹号结尾,吸引人注意,有突出强调作用;改句语序正常,为陈述语气,重点在“油豆腐”而不是“辣酱”,不如原句的表达效果强烈。【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拟写句子的能力。题目要求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来写某个季节的菊花。先分析例句,“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先设置合适的地点;“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这是从颜色角度细腻描写花朵;“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情态;“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用拟人手法表现其精神品质。写“菊”,根据“采菊东篱下”地点可设置为“篱边”;从颜色角度菊花有白、红、黄多种,且季节性强,在秋季盛放,可结合季节特点描写;比喻的角度,颜色上可联想到雪,火焰,黄金等,从拟人的角度可想到其抱香枝头、傲霜独立的飘逸高洁的形象和品质,或者对时光的留恋,对生命的珍惜、对人事的关照等。成句时注意语意完整,表达流畅。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学校里,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小组作业、团队项目等活动要求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然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同学依赖他人、分工不均、意见不合等。作为高三学生,你对合作学习有着怎样的认识和体会?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这道材料作文题直接关联考生在学校的学习经历。材料介绍了合作学习的普遍存在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写作任务要求高三学生依据自身经历,阐述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行文:①阐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如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②分析合作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个人责任感缺失、沟通不畅等。③结合自己参与合作学习的具体事例,讲述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④提出如何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建议和方法,如明确分工、加强沟通、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⑤强调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合作能力……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合作学习,共同提升。再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合作学习,是扬长避短,让个人发挥特长。通过合作学习,查缺补漏,让人成为更好的自我。二、求学阶段的合作学习,锻炼人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合作能力的团队,在哪里都是优秀的发光体。三、合作学习,是取人长补己短,而不是看人后退,五十步笑百步。立意:1.合作方能共赢。2.燃小组合作之灯,照个人前行之路。3.自主发展与合作结合,共谱新篇章江西省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高温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即可定义为高温天气,而连续多日的高温则构成高温热浪。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都度过了热浪袭人的夏季,如2022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点,2023年夏季次之。更需注意的是,2023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发布于6月22日18时,2022年则是在6月17日18时。2024年的高温橙色预警,比前些年来得更早,甚至更加猛烈。②极端高温天气不仅出现在我国,其他地方的高温同样来得更早更强,这几乎波及到北半球所有地区。今年6月初,美国西南部多州最高气温超过38℃,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6日最高气温达45℃,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7日最高温达48.3℃,均创历史纪录,且高温出现时间比往年早约两周。极端高温不但直接危及人体健康,还会加剧干旱、引发山火,给农业生产和城市供电系统带来冲击,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5月下旬,巴基斯坦许多城市面临热浪天气,一些地方的气温接近50℃,该国采取紧急措施,一半学生停课一周以减轻热浪的影响。③极端高温频发,特殊天气形势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高温天气多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当强大的高压系统滞留时,会形成持续性晴好天气,使得高温持续。常见的高压系统为副热带高压和中纬度西风带上的阻塞高压。例如,今年5月下旬至6月初,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系统笼罩了印度次大陆,也影响到了东南亚。④每一次极端高温虽有其特定的天气条件,但世界范围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很明显地构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的报告,20年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数量同比增加232%。2024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45℃。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氢这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在不同程度地持续擎升,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比工业化前水平高50%,这一增幅在人类过去数百万年历史中绝无仅有。我们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进程中,没有最热,只有更热。尽管各国加紧协同气候行动,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行动迟缓,使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还处于历史最高位,未来数十年持续升温已成定局,全球将普遍见证高温40℃的夏天。(摘编自魏科《是时候准备好应对一个40℃极端高温的世界了》)材料二:2021年以来,中美两国通过气候特使渠道恢复对话交流,相继签署了3份达成共识的文件。2024年1月,双方正式启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5月8日至9日,两国相关政府部门在华盛顿召开工作组会议,努力开启两国在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地方合作等领域新一轮务实合作。经过面对面会谈,双方对彼此气候政策行动进展和困难挑战有了更深入了解,一致同意以两国元首共识为指引,继续努力推动双边气候合作取得务实成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各国命运与共,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地缘冲突加剧,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有些国家抱持功利主义与零和博弈思维,打着应对气候变化或“去风险”幌子采取保护主义和单边措施,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造成巨大障碍,破坏了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互信和能力。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应当认识到,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必然出现相关技术、产业、贸易、金融、标准等各方面的国际竞争,但只有公平健康的竞争,才有利于各国产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各国在竞争中找到合作机遇,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承诺和行动将对发达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国际社会期望美国能够保持气候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落实自身义务和承诺。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通过自身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快速发展。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应归功于中国政策的导向和科技的创新。中美两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既符合两国及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对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待美方与中方一同展现大国担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摘编自刘振民《展现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北半球许多地区的最高气温已远超“高温天气”的标准,表明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B.2023年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相较于工业化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目前暂未出现下降态势。C.自2021年起,中美两国在与气候相关的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同时两国之间在各个方面也存在着竞争。D.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离不开美国的示范效应和中国的巨大贡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和极端高温天气到来的时间逐年提前,可见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判断标准。B.由目前情况推测,如果不加强干预,未来数十年,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将会在全球普遍出现。C.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言可知,我国反对气候治理方面的功利主义与零和博弈思维。D.材料二提出,美国应切实承担责任与义务,与中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助力全球气候治理。3.下列行为,符合材料二中的“大国担当”的一项是()A.中国持续调整政策,控制可再生能源设备成本,推动能源结构转型、B.中国积极参与多个地区的和平斡旋,为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努力。C.中国投身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民生。D.中国着力搭建文明互鉴桥梁,促进不同文明实现包容共存、交流互鉴。4.请为材料一的四个部分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5.为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怎样从政策和行动方面作出努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1.D2.A3.A4.①近年我国高温态势愈演愈烈②北半球多地高温频发且影响严重③极端高温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④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且未有效应对5.①态度:秉持公平健康竞争的原则,在竞争中寻找合作机遇,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②政策方面:保持气候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落实自身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义务和承诺。③行动方面:加强协同气候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推动双边或多边气候合作取得务实成果,为推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与全球气候治理作贡献。【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离不开美国的示范效应和中国的巨大贡献”错,材料二原文“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应归功于中国政策的导向和科技的创新”并不能看出“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有“美国的示范效应”的作用,选项于文无据。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我国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和极端高温天气到来的时间逐年提前”错,根据材料一原文“2023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发布于6月22日18时,2022年则是在6月17日18时”可知,我国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的时间并不是“逐年提前”;“可见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判断标准”错,前提错误,结论无法成立,且材料一原文中涉及“高温天气”的判断标准只有“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材料二中的“大国担当”指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担当,有助于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A.中国的行为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体现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责任和担当,符合材料二中的“大国担当”。B.主要体现了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方面的担当,与材料二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主题不相关。C.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对其他国家的支持,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联系不紧密。D.主要涉及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方面,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主题相关性较小。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把握文意,筛选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整合。第一部分,主要谈这几年我国持续高温,且今年“比前些年来得更早,甚至更加猛烈”,关键词语是“我国高温”,“猛烈”,据此可拟题为:近年我国高温态势愈演愈烈。第二部分,首段即为主旨句:极端高温几乎波及到北半球所有地区。后文阐述具体状况,表明影响严重: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关键词语是“北半球高温”,“影响严重”。可拟题为:北半球多地高温频发且影响严重。第三部分,阐述极端高温频发的重要因素,关键句为“高温天气多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其他内容围绕此阐述。可拟题为:极端高温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第四部分,谈全球高温状况,总结句“我们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进程中,没有最热,只有更热”为关键句,且最后表明“未来数十年持续升温已成定局,全球将普遍见证高温40℃的夏天”,即高温问题没能解决。据此可拟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且未有效应对【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结合“只有公平健康的竞争,才有利于各国产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各国在竞争中找到合作机遇,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可知,态度上,要秉持公平健康竞争的原则,在竞争中寻找合作机遇,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②结合“国际社会期望美国能够保持气候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落实自身义务和承诺”可知,政策方面,要保持气候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落实自身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义务和承诺。③结合“尽管各国加紧协同气候行动,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行动迟缓,使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还处于历史最高位”“双方对彼此气候政策行动进展和困难挑战有了更深入了解,一致同意以两国元首共识为指引,继续努力推动双边气候合作取得务实成果……同展现大国担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可知,行动方面,要加强协同气候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推动双边或多边气候合作取得务实成果,为推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与全球气候治理作贡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火镰李锐①插队的时候,知青和农民一样出工,一天三晌,从天亮干到天黑。天刚亮干到九点左右,回村吃饭,叫早晌。吃完早饭,接着再干,干到午后一两点,再回村吃饭,这叫午晌。午饭之后再下地,干到天黑回村,叫晚晌。每晌的中间要小憩片刻,叫歇晌。歇晌就是男人扎堆抽烟,女人扎堆聊天。勤谨的主妇和小女子们,也有人趁这工夫给自家猪羊割草,或是到坡上拾点干柴。②我们邸家河的老汉们都抽自制的叶子烟,很少抽烟卷,他们把花钱买来的烟卷叫洋烟,觉得抽洋烟太贵,还不过瘾。所谓叶子烟是用自己种的烟叶,再加上一些山上采来的土拉叶,晒干,揉碎,轻炒。炒烟的时候还要加一点自己种、自己轧的胡麻油和油渣。加了胡麻油和油渣,叶子烟就绵软了,烟味也柔和了,不再是干树叶子。老汉们说油渣提味,香。可在旁人闻着是一股脚汗臭。③老汉们抽烟围成一圈,用火柴,点一个烟锅。而后,和下一个烟锅两两相对,一个吹,一个吸,就点着了两个,依此类推,再吹,再吸。所有的烟锅就都点着了。等抽了一锅烟,就把自己的鞋脱下来,把烟锅里的一整团烟灰轻轻磕到鞋壳里。随即,麻利地把烫手的铜烟锅伸进牛皮烟袋里掏几下,按一下。端起鞋,把烟锅压在那团余火尚存的烟灰上,猛吸两口,一锅新装的烟叶就又点着了。动作轻快、热练、老到。用这个老法子,一堆老汉歇一晌,抽足一顿烟,只用一根火柴。省。④白白的日头在天上晒着。黄土地上半躺半卧的老汉们过足了烟瘾,伸伸酸疼的老胳膊老腿,接着再动弹,再干下半晌。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从小到老,从老到死,子子孙孙,永辈子没有尽头。在沟壑纵横、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原上,所谓历史这两个字,就是有人叫高粱红了几千次,叫谷子黄了几千次。⑤可这样平静的日子突然被打断了。⑥插队第一年的夏天,接上级通知,各个生产队的基干民兵,带上工具、口粮,到黑龙关集中。老汉们说,邸家河真的打仗还是在几十年前。当时驻守黑龙关的是日本兵。日本兵说他们的两个侦探在我们这一带失踪,说是被中国军队抓走了。于是日本兵带着迫击炮、机关枪、三八大盖,发兵扫荡。人还没到,就先从山头上放炮轰炸,吓得村民们四下逃窜。黑蛋家瞎了眼的爷爷走不了,叫日本兵用玉米秆堵住窑洞口,活活烧死。冈月子的大伯因为舍不得一口大铁锅,已经逃到山里,又偷跑回来背锅,叫日本兵一个跪射,打死在大石头地的地头上。杀人放火不算,还把乡亲们牵不走的黄牛放倒在场院上,嫌杀牛麻烦,活活只砍了牛腿带走,留下没有腿的黄牛在场院上哞哞地惨叫。邸家河一带的老百姓,从古至今没有经历过这么惨烈的屠杀和祸害……几十年后,乡亲们提起来还是恨得咬牙切齿,日本兵可是心狠,可是一群活畜生!⑦黑龙关的仗没干起来,可苦头却先到了。一连三个多月不见邮递员到来,报纸信件一概全无。接着,供销社里的盐断货了,煤油断货了,香烟、火柴也断货了。货断了,庄稼照长不误。还得出工,还得锄地,还是一天三晌。到歇晌的时候,老汉们还是得掏出烟袋抽烟。但是,不用火柴了。现在谁家就是有火柴,也舍不得用了,得留着,谁知道还要苦多少日子?老汉们事先堆好一小堆毛毛柴,而后变戏法一样,掏出压箱底的老物件:火镰。从牛皮囊里拿出一小块黑色扁圆的长条火石,一片两三寸长月牙形的熟铁板。再从皮囊里捏出一小撮山棉花,把捏成卷的山棉花绒紧贴在火石边上。而后,用铁板凹陷的一侧,对着火石猛地一打,就有火星迸溅出来。接连划打几下,迸溅到山棉花绒上的火星,引出一股青烟。赶紧轻轻地吹,青烟里就有了一团火星。把这团冒烟的山棉花,小心翼翼放进毛毛柴的空当里,再吹,毛毛柴也开始冒烟。随后,一朵火花从毛毛柴的青烟里冒出来,等火烧大一点,再加进换断的细树枝。一小堆篝火,就旺实地在地头上烧起来。有这堆火,想抽多少烟,就抽多少烟。每到这时候,老汉们总要带着几分自夸叙旧,当初我把这老营生收到柜里,娃们不解事,非要让撇了,说是现在都用洋火了,谁还要这烂营生!随着满口的喷云吐雾,是加倍的自豪:这下看见了吧?这回解下了吧?没有这火镰,你上哪儿找火去?没有火,你连做饭、抽烟、点灯,都没个法儿!没有火,你就没法儿活人!⑧一边过烟瘾,老汉们又提起一个和打仗有关的笑话。说是河底那边有户人家,为了躲日本兵,全家都跑到老远老远的深山里,连牛羊鸡狗、口粮、种子,种地的家伙,锄、犁、铣、镢都带上。最后带上最重要的,带了整整一毛裢的咸盐。而后,开荒种地,砍柴做饭,一扎就是十来年。最后,等到一毛裢的咸盐全吃完了,实在是没法子了。只好赶了头毛驴,下山来看看。进了河底镇的杂货店,还没买盐,东看看,西看看,压低口气小心问了一句,掌柜的,日本人、日本兵走了没?店里的一伙人,先是一愣,接下来哄堂大笑,你个憨憨,现在都搞土改啦!你才问日本人走了没有?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你个憨憨呀,真能把人肠子笑断喽……日本人走了没……没走,等着你给交粮纳税呐。老汉们笑。我们也笑。这个笑话听了很多遍,大家还是都笑。我猜,这家人逃难的时候,除了口粮、犁锄和咸盐,肯定还带上了火镰。就像老汉们说过的,要是没有个火种,咋活人呢?⑨没有了壮劳力的谷子地里,有点空荡荡的。白白的日头,在也是空荡荡的天上照着。好像古往今来,日子一直就是这么过的。2022年10月22日壬寅年九月廿七,于京郊(有删改)文本二:这个栏目从202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田野志:书写美丽中国”论坛即已启动,论坛发起者曾发出邀约:我们常说“正在消失”,正在消失的“故乡”“工厂”“乡村”等,那么除了小资的、乡愁式的抒情姿态,我们还能怎样讲述田野?回到文学与史学还不分家的年代,那时候我们关于世界的认知是圆形的,我们关于知识的使用还没那么功利,那么画地为牢。《十月》想邀请作家,像司马迁修“八书”、班固修志那样,为我们时代的田野留下一份特殊的文字记录,它们应该是类似于文学感受、地方知识、档案、生命体验混在一起的全文本实验。“田野志”第一辑主题为“器物”。器物最早当是尊、彝之类的祭器,我们关心的“器物”则由庙堂之上回到朴素的人间大地,它是历史现场,更是个人记忆的现场,亦即我们所谓的“田野”。(节选自《十月》2023年第1期,何平《中国器物——主持人语》,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详细介绍当地农民的作息情况,然后用较多的文字写邸家河的男人抽烟,叙述节奏舒缓平和。B.第⑤段一句话独立成段,使故事情节发生陡转,表明叙事氛围即将发生变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C.结尾“白白的日头”与第④段前后呼应,共同展现农民在神秘而具有巨大力量的自然面前无能为力。D.本文将当下、知青插队、抗日战争交织在一起,使火镰的背景更具深度和广度,丰富了器物的意蕴。7.文本一第⑦段主要反映物质困乏时代的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见邮递员到来”是邸家河地区受到封锁与外界断绝联系的开端,之后便是各种货物中断了供应。B.标题中的“火镰”在本段首次出现,它不仅是取火的工具,还象征着人类智慧和生存最基本的需求。C.在特殊时期,老汉们通过火镰抽上了烟,话语中透露出对年轻一代瞧不上这种物件的不解与无奈。D.该段多次使用排比句式,意在强调物资的困乏对邸家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严重影响。8.文本一第⑧段是老汉们提起的与打仗有关的笑话,作者为何没有将其安排在描述打仗场景的第⑥段之后?请简要分析。9.文本一刊登于《十月》2023年第1期“田野志”专栏。请简要分析它为什么能入选这一专栏。【答案】6.C7.D8.(1)第⑦段先叙述打仗带来的影响,如物资断货,老汉们不得不使用火镰,再通过第⑧段的笑话强调火镰的重要性,使文章的内容更符合逻辑。(2)作者在讲述完老汉们用火镰点火抽烟的情节后再引入这个笑话,更能突出火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笑话中提到这家人逃难时肯定带上了火镰,因为没有火种没法活人,这与前文老汉们对火镰的重视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9.①为时代的田野留下一份特殊的文字记录:文本一通过叙述知青在农村的生活经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田野生活的窗口。②由庙堂之上回到朴素的人间大地:文本一聚焦普通人,通过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真实细节,体现了器物于人而言的特殊意义和价值。③是历史的现场,更是个人记忆的现场:文本一通过对知青生活细节的描绘,如农民的日常作息、自制烟草的过程等,展现了乡土文化的特点,并通过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场景,使读者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前台酒店员工辞职报告(集锦15篇)
-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我的第一个寒假教学实录 首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五章 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2)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选修3-2
- 银行收单业务总结
- 物流标准化管理(全文)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第2框 与世界深度互动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放管服”改革工作总结
- 爱心晚会主持稿
- 大学毕业生实习报告集合15篇
- 师德师风演讲稿集合15篇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介绍-原理-结构-应用
- 中资企业出海报告:潮涌浪阔四海扬帆
- 老旧小区改造室外消火栓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规范》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系统与维护》实验1-13参考答案
- 自愈心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济南大学
- 2024年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浅谈安宁疗护课件
- 外研版(三起)四上Module1-Module10思维导图
- 邀请函模板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