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版研究生教材课件全集3-7章_第1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版研究生教材课件全集3-7章_第2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版研究生教材课件全集3-7章_第3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版研究生教材课件全集3-7章_第4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版研究生教材课件全集3-7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年高教版研究生教材)教学课件第七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歙县:“皖”美新安江自皖浙两省2012年在新安江流域启动全

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来,截至

2022年3月,仅黄山市累计投入超过200亿

元,实施生态保护补偿项目325个,关停淘汰污染企业220多家,拒绝污染项目190多个。

新安江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下游

干岛湖水质稳定保持为优。2022年3月12日,在北京第五季龙水凤港生

态农场,小朋友在公益植树活动上为树苗浇

水。新华社记者李贺/摄教学要点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制度的基本内容

2.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大意义3.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任务4.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立场和中国理念第一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制度第二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第四节、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本

录第一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

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

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构建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

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右玉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持续不断植树造林,林木绿

化率从不足0.3%提高到57%,创造了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的生态奇迹。上图为治理前右玉县随处可见

的荒凉沙地(资料照片);下图为2021年7月13日拍摄的右玉县高家堡乡的景色(徐吉/摄)。新华社发近年来,广东汕头南澳县推广使用生态环保浮球,积极发展生态环保海上养殖

业,有效保护海洋生态和促进养殖增产增收。图为2021年7月14日,渔民在

南澳岛一个近海养殖场收获牡蛎。人民图片林跃生/摄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

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

略,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要理论,着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

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

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体系严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的认识提升到新的

高度。就其主要内容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十个坚持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制定数十项涉

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制度建设层面对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同时制定和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以及大气污染防

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一系列法

律法规,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面、

务实管用、严格严厉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

系,生态环境立法实

现从量到质的全面提

升,生态文明“四梁

八柱”性质的制度体

系逐步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快生态文明顶

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系统安排,提出了坚持

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努力方向和

重点任务,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更加成熟

更加定型。具体来看,主要是着力加强

以下方面的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

设,涵盖了生态文明从源头、过程到后果的全

过程,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

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更好地将生态文明制度优

势转化为生态环境治理效能,要求继续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修订,

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

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2014年4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

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

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全国土壤调查点位总超标率为

16.1%,历史上曾经是大粮仓的

成都平原土壤各类超标率甚至高

达42.2%。2019年5月《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在全国地表水1935个水质

断面(点位)中,IV—

劣V

类占

29%。在1613个流域水质断面

,IV—

劣V

类占25.8%。全国

32%的河流和11%的湖泊污染

物入河量超出纳污能力。2022年5月《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在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

市中,12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超标,占35.7%。不干净的水、不清洁的空气、不安全的食物,严重制约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要破解这一短板问题,必须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2021年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煤炭消费量增长4.6%,

原油消费量增长4.1%,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2.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56.0%;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25.5%。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50572万吨,增长9.5%,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0.8%;天然

气进口量9660万吨,同比增长6.9%,对外

依存度达43%。资料来源:《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9—2020)》国家统计局hbdsne②AAAA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taX9.Asaensmv第二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树

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因自然而生。√

自然不依赖于人而存在,而人却要依靠自然而生活。√

人来源于自然、依赖于自然,但在自然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界,不仅改变了自然的物质形态,而且把人的目的性因素注入其中,使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体现了人的目的并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人化自

然。自然界打上了人类意志的印记,成为属人的存在,不再完全是异己的、控制着人的盲目的物质力量。与此同时,“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

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

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蕴藏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

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虽然可以能动地支配自然、改造自然,但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

或比较远的影响,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报复。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

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

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

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

结果又消除了。

……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

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

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

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

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

运用自然规律。里

格自然辩证法…………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习近平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

失之难存。如果竭泽而渔,最后必然是什

么鱼也没有了。河北塞罕坝几代人驰而不

息所创造的“绿色奇迹”堪称恢复和优化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典范。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

,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从20世纪

发生的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可见一斑。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关系表明,唯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合理利用、友好保护,才能获得大

自然的慷慨回报,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赢

得宝贵的生存空间。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着文明兴衰演替。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

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

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

互制约。”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文明史,也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追溯历史,人类文明的形成发展无不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充足的水源、湿润的气候、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土壤,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

条件,促进了城市出现和商业流通,孕育出四大

文明。人类逐渐走出了对自然界单纯依赖和崇拜的原始文明,进入到顺天时、量地利、制天命而

用之的农业文明阶段。从整体上来说,由于生产

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和自然的

关系大体处于平衡状态,但随着人口增加和对生

活资料需求的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也逐

渐增加。植被减少、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给人类

带来了严重后果,一些古代文明相继衰落和覆灭。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情况荒漠化261.16万平方千米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9.27万平

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蚀面积

为112.00万平方千米,风力侵

蚀面积为157.27万平方千米石漠化10.07万平方千米沙化172.12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

文明兴衰演替生态衰

文明衰生态环境变化生态兴

文明兴楼兰今昔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伴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兴起,科技进步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自然褪去了神秘的光环,被视为一台没有生命和灵魂的机器,

一个可以任意索取、征服的物质世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

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在同时,机器大工业也进一步加深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20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以及近些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等问题的出现,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乃至对立,人们提出了各种观0点主张、政策措施,力图实现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和解。2030联合国20气候变化11"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繁衍不绝的重要原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万物

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等论述无不强调天地人的统一,强调自然生

态与人类文明的紧密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

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导致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特别是

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呈高发态势,成为国土之伤、民生之痛。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

文明衰。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

史趋势,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

调人与自然关系,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

一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人们关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不尽相同。√

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

一味索取资源√

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个阶段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

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

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就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

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华社UANEWs山水林田湖草沙文中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自然界为人类生产活动提

供了土地、森林、水、矿物、石油等资源,离开了自

然界,人类社会的一切财富、一切发展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肆意地征服、掠夺自然,破坏了人和自然

之间的物质变换,经济发展必然难以持续。持续加大

对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才能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的优势,

将绿水青山更有效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生产力体现着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既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也是影响、制约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生产率是

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种等等)和人的周围的自然。

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域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

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

意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

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

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

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习近平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不仅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还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鱼逐水草而居,

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都愿意到

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

游。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

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

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使绿水青山得以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

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中国良好形

象的发力点。依靠绿色科技壮大绿色经济推行绿色生产增殖绿色产品良

性习近平“两山论”的突出贡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新成果循环绿

水青山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投入

生态保护修复

造林绿化工程

生态休养生息金

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

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

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广袤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

著提升。中国的绿色发展也为地球增添了更多“中国绿”,扩大了全球绿色版图,为构建地球生命

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三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c

iV央视新闻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

CCTVom

天天学習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哪些原则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

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

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

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

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强调

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

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明确3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容美丽中国建设时间表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

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天天学羽CCTV

com2020年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3《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空气清新

水体洁净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建设行动指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

.人居整洁CCTVon

天天学習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

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方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CCTVcom天天学習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CCTV

com天天学生态良好土壤安全环境需要。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

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

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牢固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

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做到全领域转型、全地域建设、

全社会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

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

设新篇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经济已成为全

球产业竞争制高点。“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实践证明,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

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

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一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举措。●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要求着力推进以下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从源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二是通过全面实施节约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

。√

三是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等措施,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四是通过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完善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的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五是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健全绿色发展的保障体系。一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碧保卫战水9=大理洱注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

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强,生态环境“颜值”普遍

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在蓝天保卫战方面,空气质量指标PM₂5

全国的平均浓度已经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

到了2022年的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从2015年的76.7%上升到2022

年的86.5%。在碧水保卫战方面,通过制定实施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政策法规,截至2022年,

全国I—Ⅲ

类水质优良断面占87.9%,全国累计完成19633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在净土保卫战方面,通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政策法规,截至2022年,全国土壤环境风

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国农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浙江省台州市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将路桥区峰江街道的受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污染耕地建成了9000多亩花木基地●●●●●●大气防治

水土防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应该看到,我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立足

新发展阶段,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要求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

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

展广度,以更高标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

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

造高品质生活。M

nameplate

yolt交激标称频案ACnamephate交流颜定电流ACnameplaec江苏电力大数据监测助力环保部门精准治污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治理大气污染,进一步

明显降低PM₂s

浓度,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要求√聚焦秋冬季细颗粒物污染,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着力打好重

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聚焦夏秋季臭氧污染,通过完善挥发性有机物产品标准体系、推进钢铁等行业企业的超低排

放改造等途径,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进一步推进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公务用车电动化进程等途径,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

理攻坚战;√

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首批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世

《2013

-

2018年中国空气质PM2.52018年PM2.52018年PM2.52018年PM2.52018年平均浓度42%下降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3

-

2018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首批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42%下降平均浓度44航Ⅲ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要。推进水污染治理,保护水环

境,要求√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打好城市

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

攻坚战,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通过加快推进城市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障南水北调等重大输水工程水质安全等途径,巩固

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确保所有城乡居民喝上清洁安全的水;√着力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强化陆域海域污染协同治理,建成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

值的美丽河湖、美丽海湾,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重庆市铜梁区

市控安居水质自动

监测站,工作人员

正在操作监测设备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

资源。解决严峻的土壤环境问题,改善土壤质量,要求√通过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依法推行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等途径,

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通过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内地块的准入管理,从严管控农药、化工等

行业的重度污染地块规划用途等途径,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相关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

细化管理;√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新平彝族傣族目治县土壤肥力监测点2024-03新平县农业局三、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系统由生物与环境组成,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统

一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的

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

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伴随生态保护红线、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天然林保护、以国家公

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健全,青海三江源、祁

连山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推进,我国森林

资源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草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水土流失

及荒漠化防治、河湖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工作也取得了

明显成效,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但同时,由于受资源禀赋、历史原因和发展阶段等限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

较为脆弱、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较低、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现象尚

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系统保护任重道远。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

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八大

以来,我国坚持绿

色发展,全面加大

生态保护力度。三、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优美环境的诉求更加迫切,我国进入提供更多优

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进入有

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顺应新时代要求,提升生态

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求着力推进以下方面的任务和举措。三、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实现碳

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中国的主动选择。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有利

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

需求,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保障,而且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何为碳中和?排放=吸收通过造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

排放量企业、

体或个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国庄严承诺

实现碳达峰

实现碳中和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中国言出必行●●●●●●截至2020年底,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与60多个国家、

国际及地区组织签署约150项

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国企业助力埃塞俄比亚电网升级改造,图为位于埃塞俄比

亚阿达马市的变电站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将更多高科技手段用于全球生态环境治

理,新兴技术手段在全球环境治

理中尽显神通,为许多国家撑起

了生态环境“守护伞”每个守卫者能减少15K吨CO₂在哥斯达黎加奥萨半岛雨林,中国公司深度参与并支持环保组织开发的雨林生态声学监测平台——“守卫者”推进科技应用》抵消3000辆汽车的尾气排放守护3KM²雨林◆

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生态

环境援助◆创新性打造多边部长级

磋商平台位于巴基斯坦的卡洛特水电站是“一带一路”首个大型水电

投资建设项目、“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也是

丝路基金成立后投资的“第一单”担当发展引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多维、立体、系统的工程,国家先后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文件,

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2060年两个

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

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主要目标。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立足我国

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2023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进一步提出要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强调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

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

左右。具体来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c|碳达峰c碳达峰c|碳达峰c2030碳达峰碳中和2050tc20350碳达峰碳中和2060c2030碳达峰c2030碳达峰碳中和2050tc|2030碳达峰碳中和2060c2030碳达峰●加强统筹协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善“双碳”基础制度。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还要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双

碳”专业人才培养;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

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务实合作和技术交流。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效应大气污染物减排结果化石燃料减少可再生能源比例增X结果图1.空气所量改善与气续安化应对互动关系来

:气候减缓正

对空气质

善的正向来源:郝吉明《中国防治空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行动》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气候变

化的正向协同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气候变

化的正向协同气候减缓政策

对空气质量改

善的正向协同气候减缓政策

对空气质量改

善的正向协同气候减缓正

对空气质

善的正向

效应温室排9第少8景少协同

减排可再生

能源比

例增加协同

减排能源结

构调整末端

治理过程

减排甲烷减少心

少效应目标目标协同协同目标措施措施措施第四节、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全球生态危机,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

者,中国坚持环境治理的多边主义,努力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向更

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方向迈进,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了巨大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生态环境问题不受国界、民族、文化和社会

制度的制约,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任何

一个国家都没有足够的力量独自应对整个生态系统受

到的威胁。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也为了给子孙后代

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世界各国在应对生态

危机时不能独善其身、以邻为壑,而是要同舟共济、

守望相助,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

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一、坚持全球环境治理的多边主义一、坚持全球环境治理的多边主义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全球环境治理取得了诸多积极进展。1972年,联合

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提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问题

应当由所有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合作精神加以处理的主张。1992年在里约热

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世界首脑会议等都重申了斯德哥尔摩会议精神,并根据全球生态环境的新挑战提

出了相应主张。与此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组织机构也相继建立,《生物多

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公约先后签署,越来越多的国家

和地区汇聚到全球环境治理多边主义的旗帜下。自1970年以来,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哺乳动物、鸟类、两栖

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全球种群

数量平均下降了近七成,在过去50

年,大约有100万种生物面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丧失FndngeredSpecic

S1

.20

S1.20Epmomdtc0,902020年2月17日,联合国发行12种濒危动物邮票ONU

CHF1,50

CHF1,50S120

meuedic

ErmmenrfcriwnS1.20E0,90ONUGcibdkhremCHF

1,50E0,90CHF

1,50E0,90文明

热WFNHNoyIN0OE5.2生物多生态文明:共建一、坚持全球环境治理的多边主义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却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或者干涉别国内政,或者设

立新的贸易壁垒,或者通过退出多边环境条约、签署但不批准多边环境条约、阻

挠国际环境合作等途径,妨碍多边环境进程,实行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单边主义。尤其是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

一些发达国家不仅推卸、弱化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挥舞碳排放的大棒来钳制、打压、遏制发展中国家,极大地损害了全球环境

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损害了世界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利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发展进程●1992年5月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

约》).《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目前共有197个缔约方,我国

于1992年11月经全国人大批准加入《公约》。●《公约》确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旨在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

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等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明确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

务;承认发展中国家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优先需要,明确了经济

和社会发展以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i

GAAS

3-1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始终是全球环境治理多边主义的坚定捍卫者、积极践行

者。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务实地开

展国际环境领域的合作,先后签署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

物质污染海洋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

全联合公约》等一系列国际环境公约和协定,不断

深化拓展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一

、坚持全球环境治理的多边主义一、坚持全球环境治理的多边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人类共同利益着眼,本着多边主义的理念,鲜明提出了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张。在“气候变化巴黎大

会”“气候雄心峰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领导人气候峰会”等会议上,

习近平反复强调,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携手合作方为正道。他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持多边主义,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

而无信。他强调,世界各国要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

则尊严和权威,同心协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同携手走绿色发展之路逐渐成为世

界各国共识。在国际社会携手应对生态危机的进程中,全球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形成,并在协调各国力量、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责任缺失、监督缺位、

协调不畅等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球环境治理效能。加强合作,凝聚合

力,守护好地球这颗蓝色星球,迫切要求完善现有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二、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面对全球生态危机和全球环境治理的困境,我国提出了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

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等主张,以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积

极探索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二、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以共同体理念凝聚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识。共同体理念反映了各国利益的共同点或“最大公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超越狭隘的民族

国家视角,主张世界各国坚持相互尊重、彼此借

鉴、和谐共存,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

解分歧,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是生

命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摒弃了"人类中

心主义”,揭示了人与自然唇齿相依的关系,为

全球环境治理、国际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mn.n.m**nx.*.*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tn.*.1mn**n,.e二

、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建地环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有效遵守和实施国际规则,要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

际体系,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努力落实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化自身行动,深化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水平,在实现全球

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二、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和016COP24·KATOWICEWTEDRaTIonsCATOwNCcowopCPOLAND2018在波兰举

行的气候

会议上,200多国

达成了《巴黎协

定》细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责任的共同性,意味着国家不论大小、贫富,都必须承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义务,都对

保护全球生态环境负有责任。共同责任并不意味着“平均主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对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责任不同,发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在应对

气候变化方面多作表率,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

任、公平、各自能力等重要原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

说,有区别的责任也并不是免去发展中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而是要承担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责任。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享有公平、平等的发展权利,任何人都无权阻挡发展

中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没有替代品,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鉴往知来,人类

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

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

而是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

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三、守护好人类共同的绿色家园三

、守护好人类共同的绿色家园“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当前,绿色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

势,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等概念被纷纷提出并付诸实践。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努

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推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CONTRIBUTIONTOGLOBAL

ECOLOCICAL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如何理解全球气候治理迈向沙姆沙伊赫COP27:

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展望主办单位创绿研究院GREENOVATION:HUB支持单位N0%0C007unW是黄助单位万

VANKEFOUNDATION指导单位NAN

C

TEAM中坐插堡联e三

、守护好人类共同的绿色家园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定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建设性参与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始终是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和实干家。通过积极推动建立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合作

机制,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建

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等,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

的底色。广泛开展双多边国际合作,通过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推动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等,与国际社会

一道,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2020UNBIODIVERSITYCONFERENCEcOP15-CP/MOP10-NP/MOP4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Ecological

Civilization-Building

a

SharedFuturefor

AllLifeonEarth中国

·

昆明

2021年10月

KUNMING·CHINA

OCT2021越三

、守护好人类共同的绿色家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要求人类进行一场自

我革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新冠

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只要心往一

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

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思考题1.如何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

发展?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3.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为什么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

性变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年高教版研究生教材)教学课件第三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教学要点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制度的基本内容2.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

实践要求3.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举措4.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义和内容5.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深中通道是国

家高速公路网

G2518

跨珠江

口的关键控制

性工程,项目

集“桥—岛—

隧—水下互通”

于一体,全长

约24公里,创

下十项世界之

最,是当前世

界上综合建设

难度最高的跨

海集群工程之

一。图为2024

年6月26日拍摄的深中通道。

人民图片供图第一节、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第二节、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第三节、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本

录第四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五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第六节、强化现代化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本

录第一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

论观点,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济制度,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

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关

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观点,如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理论,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

发展等重要观点。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中,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

本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关于社会主义

基本分配制度、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于对外开放等方面的重要理论成果,

有力指导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环境

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亟须调整转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

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

近平经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适应新形势、解

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创造性的理论成果,集

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洞见,为丰

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是关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四是关于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五是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六是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七是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九是关于经济发展战略。●十是关于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十一是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十二是关于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此外还有关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关于新发展阶段、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关于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等理论。这些理

论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指导新时代新征程中

国经济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前进。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制度体现一定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经济制度的选

择取决于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制度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重要支柱。它规定我国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明确人们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确保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属性。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

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

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包括

以下三个方面。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支

持、相互促进。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分配方式和经济运行

方式。同时,合理有效的分配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所有

制结构,更好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将这

三项经济制度共同作为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我国构建更加有效管用、逻辑贯通、衔接匹配的

经济制度体系的根本遵循。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此外,还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农村集体产权制

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税收制度、市场许可制度、破产制度、产权保护

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现代金融体系等。它们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

之上,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从制度层面为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保驾

。第二节、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这是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2013年提

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期叠加”阶段,2014年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

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

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

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

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

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党的

二十大明确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一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

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

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

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

产率

。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

出现大的起落。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中国高铁中国空间站中国海洋石油勘探中国桥梁一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主要体现在:一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变化,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

性变化,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

段,必然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三是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客观上

要求经济工作从加快经济增长速度转移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上来。一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四是传统行业供给不足问题已基本解决,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但个性化产品、高质量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因此,必须不

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创新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管理方式,发挥新兴产业、服务

业、小微企业的作用,推进产品质量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五是随着经济增速下调,经济中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防范化解重大风

险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要全面把握

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优化经济结构,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提

高抗击风险的能力。二

、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

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新发展理念,引导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发展理念就是

指挥棒、红绿灯——习近平二

、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具有很

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其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

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

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

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二、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其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必须牢牢把

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

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

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二

、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其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树

立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

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二

、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其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必须顺应我

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

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

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

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二

、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其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必须坚

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

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

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二

、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新发展理念传承党的发展理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阐明了

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理念更加鲜明

地强调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

格局;更加鲜明地强调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

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加鲜明地强调社会再生

产过程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强调产业间、城乡间、地区间、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人与人关系的改

善,强调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