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2《腊八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一单元2《腊八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一单元2《腊八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一单元2《腊八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4页
第一单元2《腊八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2.《腊八粥》分层作业一、会认字腊(腊月腊八)粥(米粥白粥)腻(油腻肥腻)枣(枣子冬枣)咽(吞咽咽气)匙(汤匙茶匙)搅(搅拌搅乱)稠(稠粥浓稠)肿(肿胀浮肿)熬(熬粥熬药)褐(褐色短褐)缸(水缸米缸)脏(肮脏脏污)筷(筷子竹筷)二、句段讲解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第二段,第18页)

赏析:夸张

“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八儿当时的兴奋心情,也表现了他对腊八粥的喜爱。2.“噗。”锅内又叹了声气。(第十二段,第20页)

赏析:拟人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粥逐渐熟烂的情状,又让粥具有了生命力,仿佛是听到八儿的话后忍俊不禁,竟笑出声来。3.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第十五段,第20页)

赏析:细腻描写拟人

栗子是“融掉了”,饭豆是“肿胀”,花生仁是“脱了它的红外套”,锅巴是“围了锅边成一圈”,这些描写与八儿猜粥时的描写相呼应,细腻地刻画出腊八粥的变化。“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花生仁掉了皮之后的样子。三、主题解读主题:本文以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留给人无限的回味。四、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简介:中国作家。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1922年到北京,开始文学创作。192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8年病逝于北京。作品风格: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主要作品:小说《边城》《长河》等,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

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A.“我想有个家。”(垃圾箱标语)B.“我也有生命,请手下留情!”(风景树标语)C.“一定喝好,哪怕喝倒!”(酒店标语)D.“吃喝尽心,来去尽兴。”(餐馆标语)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日夜不绝绝无仅有B.随心所欲摇摇欲坠C.万象更新更名改姓D.归根结底张口结舌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A.唾沫(tuō) B.嘟囔(lāng) C.挑拣(liàn) D.劲敌(jìng)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B.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C.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D.美国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其图谋无可非议。5.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是我校足球队的明星队员,技术很高,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球。B.春天来了,大地万象更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C.小沈阳的幽默表演逗得我哄堂大笑起来。D.直到近来,我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截然不同。6.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便炮饺子间断燃放 B.眨眼一律骆驼通肖C.彩绘搅和浓绸分外 D.搅和外套染缸彼此7.与“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饭豆浑身肿胀,比平常胖了许多。 B.八儿的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C.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D.一群栗子跌进黄焖鸡锅子里。8.在下列句子中找出没有歧义的一句(

)A.热爱人民军队是符合我们时代需要的。B.难道我老得连你都认不出了吗?C.校长对任课老师说,他应该做的事太多了。D.老张告诉何伯,他的孩子考上大学了。9.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出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些日子。B.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写了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唱粥的过程,将温馨甜蜜、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与浓郁的生活气息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C.《寒食》是宋代诗人韩翃写的,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是古代重要民俗节日之一。D.汤姆、索亚是《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是(

)A.和面

温和

和稀泥B.正月

正在

正襟危坐C.蓄养

畜产

畜牧D.中华

华山

华罗庚11.下列各组词语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一组是()A.猜想推想想象猜测 B.解释说明诠释稀释C.间断隔断打断折断 D.可靠依靠牢靠投靠1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对的一项是()A.獠牙(liáo)王妃(fēi)演绎(yì)B.脱缰(jiāng)

僧人(sēng)

文章(zāng)C.乌鸦(yā)

搅拌(jiǎo)

唾沫(tuò)D.细腻(nì)

水缸(gāng)

竹筷(kuài)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的“自然”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对孩子来说,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B.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C.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D.死海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人一到海里自然就会漂起来。14.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圈(quān)养

糊(hú)弄

僻免

见微知著B.挪(nuó)移

畜(xù)养

鞭炮

司空见惯C.处(chù)境

肿胀(zhōnɡ)

熬粥

语重心常D.栖(qī)息

送葬(zhànɡ)

书籍

万不得己15.同样写腊八粥的美味诱人,但写法不一样的是哪一项?(

)A.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圈。C.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D.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二、语言表达16.以“畅享金周末欢乐购物游”为主题的2017金山旅游购物节于9月10日开幕,持续至10月10日。活动期间,金山各大旅游景区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旅游盛宴,带领游客体验“闲是金山”的魅力。有外地游客来金山请你推荐一个必到景点,你会推荐哪里呢?请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腊八粥》(节选)①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②“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③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④“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⑤“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17.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18.文中画“”的句子是对人物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的男孩形象。19.在八儿的猜想中,栗子、饭豆、花生仁、枣子可能会怎样?用“○”在句中圈出相关短语。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20.“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一句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语意未尽。 B.表示引文的省略。 C.表示列举的省略。21.画“”的句子中,“跌”可以换成“放、倒、丢”等字,但无疑“跌”这个字用得最生动,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跌”字运用的妙处。22.文中并没有详细描写八儿喝粥的过程,会是什么样子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DACDBABC题号1112131415答案ABBBA1.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C.不得体,因为饭店要以人为本,喝酒应该适量,不宜过多,所以喝倒不符合。A、B、D内容切题,语言有号召力,感染力,音律有美感,形式简洁。2.C【解析】略3.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字词音节的识记,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和练习。A.唾沫(tuòmo):指唾液。B.嘟囔(dūnang):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C.挑拣(tiāojiǎn):指挑选、拣选。D.劲敌(jìngdí):指强劲、棘手的敌人或对手。故本题选择D项。4.A【详解】B项中,“沧海桑田”的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该词在本句中属用错对象。C项中,“不厌其烦”的意思是不嫌烦琐与麻烦,很有耐心。该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项中,“无可非议”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该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故选A。5.C【解析】略6.D【解析】略7.B【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例句子把花生煮得掉了皮说成脱了红外套,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A.“浑身肿胀”把饭豆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把“肚子”比作“小鼓”,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有声无力的叹气”把粥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一群”和“跌进”把栗子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8.A【详解】B项歧义产生在认谁上,理解为认“我”,也可理解为“我”认“你”;C项歧义产生在“他”,可指校长,也可指任课老师;D项“他的孩子”可理解为老张的,也可理解为何伯的。9.B【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A.《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出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详细写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略写的是腊七腊八、腊月二十三。C.《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是古代重要民俗节日之一。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是汤姆·索亚。《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是尼尔斯。10.C【解析】略11.A【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A项,猜想、推想、想象、猜测是一组近义词,都有根据已知的情况猜度、想象未知的情况的意思。B项,解释、说明、诠释是近义词,都有分析阐明之意;“稀释”指在溶液中再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变小的过程,亦指对某东西的感觉变淡了。C项,间断、隔断、打断是一组近义词,都有(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的意思;“折断”指因受力过大或过分弯曲而断裂。D项,可靠、牢靠是近义词,指可以信赖依靠;稳固。依靠:指望(某种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投靠:前去依靠别人生活。故选A。12.B【解析】略13.B【详解】题干中的“自然”是“自然界”的意思。A项中的“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C项中的“自然”是“协调、不呆板”的意思;D项中的“自然”是“自然而然,不经人力干预”的意思。14.B【解析】略15.A【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A.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八儿的肚子”比作“小鼓”。B.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生仁和锅巴拟人化了。C.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栗子拟人化了。D.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锅拟人化。16.示例: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上海唯一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推荐理由:不喧闹,是上海难得一遇的好去处,是文艺青年打卡的地点。【解析】略17.体会八儿是怎么“猜粥”“看粥”的。18.心理活动好奇心强、天真烂漫19.20.C21.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跌”字用得很巧妙,把栗子进入锅里的过程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22.八儿大口大口地吃着,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嘀咕着:太好吃了,我还要再吃三碗,爹、大哥你们不要吃那么快嘛,给我留一点哦。最后八儿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打了一个饱嗝。【解析】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可知,选文首先写了八儿对锅中腊八粥食材状态的种种猜想,接着妈妈抱起他看到了锅里的粥,八儿对粥的颜色表示惊异,结合文章第⑤自然能段““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可知,最后妈妈解释是枣子和赤豆放多导致粥颜色变深。选文主要是描写八儿对粥的猜想到“看粥”最后妈妈解释结果。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