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_第1页
《登泰山记》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_第2页
《登泰山记》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_第3页
《登泰山记》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_第4页
《登泰山记》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和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

它之所以被尊为五岳之首,与它的地理位置分不开,与它在历史上曾具有的浓重的政治、宗教色彩分不开。

“五岳独尊”历来被视为显示泰山崇高地位的标志性赞语。简介泰山

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作为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加以封号,并广建庙观,刻石题字,历代文人也留下许多记游的精美之作。简介泰山封禅: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间太平。登泰山记姚鼐《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桃花源记》(陶渊明)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泰山”点明浏览的地点,“登”表明侧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题目解说记,一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和态度。写作背景乾隆三十九年,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表示辞官:告老、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移病作者简介

姚鼐,清朝著名散文家,桐城派主要作家之一。字姬传,又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乾隆年间做过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后辞官讲学四十余年。其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富有文采。著有《惜抱轩诗文集》。清朝桐城派简介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康熙年间的方苞,刘大櫆、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他们对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辞章”为手段,即写作技巧;以“考据”为凭借,即借用文献资料;来阐发儒家的“义理”,即探求道理。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

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桐城人,故人称桐城派。翻译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进汶水,山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进济水。在南北山谷分界处的,是古代的长城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长城以南十五里。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山南水北为阳,泰山南面;山北水南为阴,泰山北面西、东:向西,向东,名词作状语当:在,介词;判断句。概括介绍地理形势南北分流南北分界最高之处汶和济古长城日观峰点线面(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及日观峰的位置。泰山日观峰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阶,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介词,在自:从;京师:在中国古代,对国家的首都的通称。趁,冒着经过穿越跨过界限,这里指城墙至,到达;于,介词,引进对象,不译。代词,这。山脚石阶,dèng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环绕起初行走,动词少,不到跨过于是,就所说的连词,表修饰顺着又,再到山顶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照的光照亮了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城郭,汶水、徂徕山就像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像门槛一样,名词作状语。定语后置,正常语序“限当道之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几乎攀登青黑色助词,无实义。等到覆盖雪反照的光照,名词作动词夕阳停留……的样子第二段:记述攀登泰山的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四十五里七千有余南麓中谷中岭西谷山巅穿、越越复循遂至找出作者的登山路线京师泰安乘、历路程远、山势高

此段中的几个动词“乘、历、穿、越、至于”蝉联而下,告诉我们哪些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①

“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把作者从京师去泰安的季节、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②表现了旅途的艰苦。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不畏艰险、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笔墨传神。内容探究一:苍山负雪图晚日城郭图半山居雾图

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景?内容探究二:

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景?描写出了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苍山负雪图表现手法:“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特点:雄浑壮阔

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景?描写出了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晚日城郭图特点:辽远广阔表现手法:“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景?描写出了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半山居雾图特点:雄浑壮阔“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充满温柔飘逸美,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泰山日出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于)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时,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起积雪扑打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竖立的像骰子一样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片刻之间就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五更。古时常于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等待扬起扑打从弥漫逐渐[chūpú]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的是博戏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定语后置,“数十”“立”是“白若摴蒱”的后置定语。者……也:表判断天边奇异的颜色片刻同“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太阳升起,颜色纯红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红色朱砂晃动摇荡承托有人判断句。东海,泛指东面的海,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到东面的海。观望有的绛,大红;皓,白。驳:杂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第三段:描写泰山日出的美景。五鼓,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日出前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出时日出后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日上,正赤如丹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日出后待日出: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须臾: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突出了泰山日出时的色彩鲜明、气势雄伟。思考: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突出了泰山日出的什么特点?时间顺序第三段主要写山顶观日出,描写泰山顶上的日出运用了什么手法?“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比喻“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用比喻写色彩;“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拟人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我们还)观看了路上刻写的石碑,都是从唐代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东岳大帝庙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这一天从更古老的模糊或缺失偏僻对着、面对前往、去第四段:简要记叙日观亭附近的一些名胜古迹。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

人文景观:

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

作用:

既增加了游记的知识性,也有助于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整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平齐。

青黑色平整的、方形的同“圆”,圆形[xià]缝隙瀑布声音和踪迹到齐平第五段:从作者游踪所及,用“三多、三少、三无”突出泰山的自然概貌。姊妹松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有什么作用?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三多”:多石、石多平方、多松“三少”:少土、石少圜、少杂树“三无”:无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