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区计量仪表行业行动计划
-----20xx年
计量仪器仪表原指专门用来测量水、气、电、油的压力、流量、
温度的精密设备。包括上千个品种的产品,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里,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按照科学划分现代计量包括
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程计量三个方面。科学计量的任务是研制和
建立计量基本标准装置,保证量值传递和溯源,为法制计量和工程讲
师提供基本保障。法制计量的任务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计量器具
和商品量计量行为由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管,确保相关
量值准确。工程计量的任务是为全社会的其他测量活动进行量值溯源,
提供计量校准,检测服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具体分为几何计量、温度
计量、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电子学计量、
时间频率计量、电离辐射计量、化学计量。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区域
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产业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市建设发展转型,
实现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
第一条指导思路
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
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信息链、人才链联动发展,
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区域国民经济新支柱。
第二条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着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
快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2、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
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3、协同推进。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契机,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
方向,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对接本地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
主动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促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打造产业创新中心。
4、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
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
代化发展。
第三条产业背景分析
计量仪器仪表原指专门用来测量水、气、电、油的压力、流量、
温度的精密设备。包括上千个品种的产品,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里,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按照科学划分现代计量包括
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程计量三个方面。科学计量的任务是研制和
建立计量基本标准装置,保证量值传递和溯源,为法制计量和工程讲
师提供基本保障。法制计量的任务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计量器具
和商品量计量行为由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管,确保相关
量值准确。工程计量的任务是为全社会的其他测量活动进行量值溯源,
提供计量校准,检测服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具体分为几何计量、温度
计量、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电子学计量、
时间频率计量、电离辐射计量、化学计量。
计量仪器仪表的上游行业主要有集成电路、绝缘体、铜、铝、钢
铁等行业,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务、石油化工及科研等行业。
中国计量仪表出口数量远大于进口数量,2018年中国计量仪表出
口数量为7200.0万个,同比减少0.58%;2019年中国计量仪表出口数
量为8522.9万个,同比增长18.37%。
2017—2019年中国计量仪表进口数量逐年减少,2018年中国计量
仪表进口数量为194.1万个,同比减少33.59%;2019年中国计量仪表
进口数量为178.2万个,同比减少8・21机
2018年中国计量仪表出口金额为108220.7万美元,同比减少
0.59%;2019年中国计量仪表出口金额为127680.0万美元,同比增长
17.98%o
2018年中国计量仪表进口金额为4607.5万美元,同比减少2.64%;
2019年中国计量仪表进口金额为5759.9万美元,同比增长25.01%。
第四条区位优势分析
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XX亿元、增长XX%,总量排名全国城市第
XX、较上年前进XX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城乡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o建议XX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
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左右,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XX%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能源和
环境指标完成省下达的计划目标。
当前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复
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不断涌现,孕育着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同时,国际和区域经贸规则
主导权争夺加剧,发达国家加快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步伐,
新兴经济体开始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吸纳低端制造业,低成本竞
争和先进技术竞争将日趋激烈。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
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
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
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
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虽然面临
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
面没有变,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当前是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期,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使
区域城市群成为带动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
光,为加快转型、加快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为扩大对
外开放、聚集国内外先进要素搭建了更高更大的平台。国家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
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机
遇。
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
的质量效益不高,新旧动能转换不快,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突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经济
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转型升级尤为迫切。二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
大气、水污染问题突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还需付出极大努力。三
是改革开放相对滞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对外开放总体水平不高,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竞争与合作相互交织,我国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步入新阶段,发展既面临
重大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举,坚持进出口并重、引资和引技引
智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拓宽外向通道。推动与国家“一带一路”陆海空大通道互联互通,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物流链和价值链。优化外贸结构。完善外贸布
局,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优叱提升
一般贸易,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
口。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旅游、物流、软件、外包、技术、文化、
中医药等领域服务贸易。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和外贸综
合服务体等新型贸易业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产
业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扩展。支持成套设备、
资源能源、关键技术以及重点消费品进口。
大规模“走出去”。加强双边多边政策对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
备制造合作,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拓展海外市场。支持有实力、有条件
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承揽国际工程项目,跨国兼并收购重
点企业和项目。推动企业在境外建设加工制造型、农业产业型、商贸
物流型、资源利用型等经贸合作园区。促进沿线人文交流,推进科技、
教育、文化资源“走出去”。推动与重点国家建立友好省州、友好城
市等经贸合作伙伴关系。
高水平“引进来”。提升引资、引智、引技水平,引导优质生产
要素投向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
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有计划、有重点地争取扩大国际金融机
构贷款规模和使用范围。鼓励企业利用发行外债。
第五条规划目标
到XX年,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XX%以上,协同处置取得
明显进展,前XX家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XX%以上。
第六条任务重心
(一)大力推进创新,完善创新体系
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营造良好的
环境,激发创新的积极性。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企业特别
是大企业必须明确自己作为创新主体的定位,加大创新投入的比例,
引进技术人才,真正成为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风险担当的主体、
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主体。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健全
创新体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转变区域行业发展方式提供必要支
撑。
(二)产业集中区示范创建工程
创建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为特征的产业示范基地。到
XX年,在区域范围内形成XX个具有较强影响力和配套能力,能主动融
入产业发展,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示范基地。加强规划协调,
选择具有资源和市场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基础好、产业链较为完善的
地区,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原则,重点发展产
业链配套体系。
(三)完善相关标准
依据科技创新成果,协同推进高端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
建设。及时制定新产品标准和规范,积极推进新产品规范制修订。
(四)实施市场示范推广工程
建立区域行业产业重点企业目录和产品库,定期更新并对外发布。
编制行业推广应用计划,对确定的推广应用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
做到“定项目、定规模、定地点、定时间”。
(五)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推动产业行业升级发展。
第七条保障方案
(一)健全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产业发展机构配置,进一步健全产业监督体系,切实加大监
管力度,严格产业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
的项目,坚决予以查处。
(二)健全标准体系
完善标准体系,扩大标准覆盖范围,强化规范指导。完善产业标
准体系,重点研究制定标准规范或导则,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
(三)规范市场秩序
营造良性市场秩序。综合运用政策引导、执法监管等措施,落实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击侵权假冒、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为企业营
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研发环境。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产业产品质量管理,完善产业企业质量
信用动态评价和公布制度,建立区域行业企业及产品信用数据库和信
用档案。对质量违法等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纳入“黑名单”,营造
“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舆论氛围。
规范行业自律。组建产业联盟,规范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行业自
律,引导行业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
(四)创新融资体制机制
加强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贷款、发行债券、
上市、融资租赁等形式获得运营资金。创新政府和产业企业的合作,
在产业项目建设中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重点项
目建设。
(五)推动区域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采取园区共建、技术合作、资本合
作和贸易换资源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市场需求大的沿线国家开展贸易
合作。加强同区域内优势产业合作,在重点领域合作实现突破,合作
取得积极成效。
(六)搭建科技研发平台
鼓励各大院校、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合资、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
参与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重点扶持企业在核心技术、专有
技术、高端新品等方面的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七)增强规划指导作用
按照国家要求,分解落实约束性发展指标,强化考核,确保规划
有效实施,发挥规划投资指导作用。强化规划与产业政策、标准体系、
运行监管的配合,发挥好规划对行业发展规范、引领作用。完善规划
实施跟踪评价和定期评估制度,结合实施中重大问题适时调整规划内
容。
附:产业示范项目
产业示范项目:XX(集团)有限公司XX项目
一、项目投资单位概况
(一)项目投资主体
XX(集团)有限公司
(二)项目负责人
XXX
(三)项目单位简介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
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
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
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
链管理平台。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
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
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
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
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
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
战,企业遇到的困难知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
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
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
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
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
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
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
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
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二、项目背景
当前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
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
挑战,必须准确把握、妥善应对,更加奋发有为地开拓发展新境界。
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
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
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长
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仍处于可以大
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正在由原
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
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我国经
济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特别是供给总量和结构不适应需求
总量和结构,加快结构性改革成为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自身发展看。区域正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爬
坡过坎、转型攻坚的紧要关口,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发展
机遇前所未有。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带动发展的
新空间,制定实施新时期促进地区崛起规划,为地区提升在全国发展
大局中的地位提供了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展开,国内外
产业持续梯度转移,为地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大矶遇;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
为我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工程,为地区补齐短板提供了重大机遇。二
是发展优势前所未有。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建设成效显著,战略先
导优势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区、服务业集群支撑和配套功能不断完善,
发展载体优势持续提升;航空网络、高速铁路网、公路网和现代综合
交通枢纽格局加速形成,区位交通优势持续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加
速推进,市场规模优势持续提升;人口红利正在向高素质、高技能的
人才红利转变,人力资源优势持续提升。三是困难挑战前所未有。主
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后力大,传统产业拉动力量逐渐减弱消退,新兴
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推动新旧产业转换任务艰巨;城镇化水平低
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症结,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带动力不强,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弱,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任务艰巨;自主
何新能力弱,高层次人才不足,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尚未形成,推动
创新驱动发展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雾霾天气、水污染、土
壤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市
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激发,推动经济体制
改革任务艰巨;贫困人口基数大,且集中在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要素
匮乏的偏远地区,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际化、
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筑支撑我市转型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拓展网络经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
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推进人才
等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瞄准重点产业技术瓶颈和产业竞争力提升需
求,推进实施联合技术攻关。加快突破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开发利用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提升
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先进工艺水平。
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
业,构建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引领发展的创新支撑体系,加快布局、
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
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
新联盟或协同创新中心。
(二)大力拓展网络经济
夯实互联网应用基础。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
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空间。鼓励互
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围绕重点领域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推进物联网感
知设施统一规划布局。
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
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新兴业态和新增长点。
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快互联网创新要素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渗
透,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引导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和
创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鼓励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联盟。促
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积极发展
分享经济形态。
(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双创行动计划,构建低戌本、
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政策集中
发布,向创业者开放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高校
院所建立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向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
服务。完善创业培育服务,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创业投资产
业基金效益,打造企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
式服务载体。
(四)构建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支持跨界创新、融合创新,推动科技与
经济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完善知识产权申
请和扶持政策,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
科研机构间有效流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科研管理体制、科技
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基础研究领域科研计划管理方式等,实行增加
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对创新人才股权、分红奖励,健全
促进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
转化机制。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推动技术、产品、营销、
管理的全面升级。鼓励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联盟,
建立联合创新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产业集聚
发展。鼓励产业联盟在前沿领域开展技术、标准、装备等方面深度合
作。激发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活力,充分发挥现有平
台和资源优势,加强服务中小微企业。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集团)有限公司XX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XX产业园
(三)产品及服务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XXX,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157891.94万元。
(四)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58057.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974.43
万元,流动资金12082.77万元
(五)投资效益分析
项目计划年产值收入157891.94万元,净利润14959.08万元,综
合纳税7405.0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5.67%,全部投资回收期5.24
年。
(六)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6个月。
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38317.75万元。
(七)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93333.24平方米(折合约140.00亩),符合规
划建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113599.89平方米。
——产业示范项目:XX有限公司XX项目
一、项目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XX有限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
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
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
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
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
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
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
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
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
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
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
二、机遇与挑战
未来五年,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
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逐
步趋向平衡。但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和区域
经贸规则主导权争夺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导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从
国内看,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方式加快
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通过打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
在市场化改革、制度供给、倒逼转型机制和信息经济等方面形成了新
的先发优势,转型升级已经找到跑道、见到曙光。但发展中也存在一
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型增长方式和低层次
低价格产业竞争模式尚未根本扭转,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资源
和环境约束趋紧,金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网络安全等领域潜在
风险隐患较多,加快转型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建设全国
产业创新中心和国际创新城市。
(一)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发挥创新政策优势。加强政策统筹和创新,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科技金融创新、创新人才汇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体制机制,形
成特色鲜明、协调有力、长效管用的创新创业发展政策体系。
构建特色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一区多园,促进各园区转型升级,
以产业链、创新链拉动人才链,形成特色产业和专业人才的双重聚集,
构建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打造创新主体集聚区、产业发展先导区、
转型升级引领区和开放创新示范区。
强化孵化载体功能。建成涵盖公共技术平台、育成中心、孵化器、
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孵化育成体系。整合创新服务资源,打造众创、
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促进科技服务企业、专业服务机阂和公
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
(二)完善技术包新体系
突破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命健康
等基础前沿领域,推动重大科学发现。实施智能制造、大数据与信息
安全、新药创制等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攻克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
核心技术。实施大气污染治理、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等重大创新示范
工程,加强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
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领军企业
培育、小升高、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小壮大、并购双百和企业上市融
资六大工程,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和园
区服务,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力、规模、服务升级,建设全国科技
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区。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向规模化、高质化发
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培育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深化部市、院市合作,集聚一批国家级
科研院所和高端研发机构,提升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建
成五家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一批产业公共技术
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创
新体系。鼓励发展民办公助、国有新制等新型研发机构。
(三)推进大众仓]业万众创新
构建众创空间。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运营创客中心、创业咖
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平台载体,完善创业培育服务,打造一批低
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高水平众创空间。把双创特区建设
成为高水平创新创业示范区。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构建普惠性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体系,鼓励科
研人员、大学生和境外人才来津创新创业。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
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打造敢于创新、
乐于创业的创客文化,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
(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建立创新资源和平台开放共享机制,共建科
技成果库,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学工
程和科技信息资源等共享共用。推进区域国家级大学创新基地建设。
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跨区域产业技术联盟。
协同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加强绿色交通、清洁能源、资源高效利
用等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控、水
体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联合攻关。
(五)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促进专利、商标、版权
等知识产权全面发展。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培养知识产权优势企
业,创造一批科技含量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前景好的自主知识产
权。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发展,建设华北
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打造集专利转让、许可、融资、托管、评估等服
务于一体的运营平台。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升知识产权
执法能力,做好维权援助与调解。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构建便捷
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六)强化人才支撑体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
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坚持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制定实施
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进一步实施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千企万
人等人才计划,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面向全球招人聚才,实
施引智引才重大工程,构建海外人才发现、发布、对接、评价矶制。
鼓励双创特区建设人才改革试验区。
健全人才使用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
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形成以能力、业绩、
贡献为主要标准的人不评价导向。
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全面实施人才绿卡制度,实现一张绿卡管引
才。建立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和全国人力资
源服务产业创新基地。构建区域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与服务对接平台,
建立高级人才双向聘任制度,推动资质互认。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79999.92平方米(折合约120.00亩),项目建
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
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113599.89平方米。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44244.4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4499.01
万元,流动资金9745.47万元
(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49347.24万元,税后净利润12330.09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1166.4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7.98%,全部
投资回收期5.46年。
(七)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5个月o
产业示范项目:XXX有限责任公司XX项目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XX项目
2、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xx产业园
5、项目联系人:xxx
(-)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
“追求卓越,回报社会”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
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
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
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
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
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
展的良性互动。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
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
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
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项目选址位于xx产业园,占地面积约230.00亩。
(四)产品服务规划方案
根据建设规划,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XXX/年。
二、项目建设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
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革命蓄势待发,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大势看,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
展方式加快转变,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为区域发展提供了
更加有力支撑。从自身发展看,当地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前景更加广
阔,转型升级发展的潜力巨大。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复苏中的不
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更加深刻
的结构调整,倒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区域自身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科技、文化创新优势发挥不够,城市文明程度和服务管理水平还不够
高,法治建设亟待加强。
综合分析判断,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既面临艰巨任务,又有许多有利条件。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
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大
历史机遇,继续集中力量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更大成效,
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一)突出创新驱动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
是谋未来,突出开放创新、全面创新和原始创新,强化创新、创业、
创投、创客“四创联动”,促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发
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之城。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基础支撑,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前沿技术创新转变,实现从跟随创新向自主创新、引领创新迈进。充
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数学下册完整教案
-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 能源项目风险管理 课件 2-能源项目风险规划管理
- 高一化学成长训练: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 2024届四川巫溪县白马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4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4课自主赏析阁夜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8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学案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及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3讲硫及其化合物学案鲁科版
- 2025高考数学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四-平面向量【含答案】
- 2025年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光伏安装施工合同范本
- 北京邮电大学《数学物理方法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无锡市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简易别墅买卖合同样本
- 2025中考数学考点题型归纳(几何证明大题)
-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医院护理10s管理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有答案(共20天)
- 2024年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3篇)
- 2024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结(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