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3.150
Y14
团体标准
T/BBIAX-2023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检验标准
Inspectionstandardofbicycleshared
(征求意见二稿)
2023-XX-XX发布2023-XX-XX实施
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发布
T/BBIA-X-2023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检验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以下简称“自行车”)整车及其零部件在设计、组装和试验方
面的安全与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投放使用不大于3年的在用自行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
划
GB/T3565.1-2022自行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术语和定义
GB3565.2-2022自行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青少年自行车、山地自行车
与竞赛自行车的要求
GB/T3565.3-2022自行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一般试验方法
GB/T3565.4-2022自行车安全要求第4部分:车闸试验方法
GB/T3565.5-2022自行车安全要求第5部分:车把试验方法
GB/T3565.6-2022自行车安全要求第6部分:车架与前叉试验方法
GB/T3565.7-2022自行车安全要求第7部分:车轮与轮辋试验方法
GB/T3565.8-2022自行车安全要求第8部分:脚蹬与驱动系统试验方法
GB/T3565.9-2022自行车安全要求第9部分:鞍座与鞍管试验方法
GB/T7377-2017力车轮胎系列
GB/T9749-2008力车轮胎性能试验方法
GB/T31887.2-2019自行车照明和回复反射装置第2部分:回复反射装置
DB11/T1899—2021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
1
T/BBIA-X-2023
3术语和定义
GB/T3565.1-202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bicycleshared
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由企业投放并运营,通过分时租赁方式向用户提供出行服务的自行车。
3.2
车载智能终端intelligentbicycleterminal
安装在自行车上,用于实现开关锁、定位功能、计时功能、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蓝牙传输功能、
语音功能的硬件设备。
3.3
电子标签electronictag
行业监管与服务平台分配给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报备车辆且具有唯一性的编码。
4整车要求
4.1标志
在车架本体不可分隔的醒目部位表面,应当永久性地标明如下信息:
a)产品型号;
b)制造商名称;
c)生产厂名称;
d)制造年、月;
e)整车唯一性编码;
f)整车电子标签。
4.2安全提示
在整车便于查看的醒目部位,应有如下安全提示:
a)整车载重量;
b)车筐载重量;
c)骑行者年龄。
4.3锐边
4.3.1技术要求
在正常的骑行、搬运和维修时,凡骑行者的手、腿等可能触及之处,都不应有外露的锐边。例如
毛刺、尖角、卷边或类似的工艺处理。
2
T/BBIA-X-2023
4.3.2试验方法
用手触摸前、后泥板两端、小链罩及叉肩盖边缘等,不能有锐利的快口;衣架、车闸弹簧尾端等
不能有剪切锐利毛刺,钢绳尾端不应散股。
4.4突出物
4.4.1技术要求
4.4.1.1经组装后,凡长度大于8mm的刚性外露突出物,其尾端均应倒圆,倒圆半径应不小于6.3mm。
这类突出物的大端尺寸应大于12.7mm,小端尺寸应大于3.2mm。
4.4.1.2自行车车架的上管上面,自鞍座至鞍座前300mm处不应有任何突出物,但直径不大于6.4mm
的控制钢绳套管和由厚度不大于4.8mm的材料制作的套管夹则允许系附在上管上。
4.4.1.3自行车车架上允许附有起保护作用的泡沫塑料缓冲垫,但将它除去之后仍应符合有关突出物
之要求。
4.4.1.4螺钉的外露突出部分,应限制在与螺母旋紧之后小于螺钉的大径尺寸。
4.4.2试验方法
将试验样车呈直立状态,手持检测用圆柱棒(见图1),在样车的前叉、车架两侧做紧贴滑动,
凡能与圆柱棒中间75mm部分触及之处均应符合4.4.1.1条要求。
检查车架上管上面,在鞍座和鞍座前30Omm之间是否有突出物,若有套管及套管夹,用游标卡尺
测量直径尺寸。
将车架上附有起保护作用的泡沫塑料缓冲垫除去之后,检查是否符合4.4.1.3条要求。
检查前、后轴辊,曲柄销钉,钳形闸穿心螺钉,后接头紧固螺钉外露突出部分的长度。
单位为毫米
图1外露突出物测试圆柱棒
3
T/BBIA-X-2023
4.5整车完整性
4.5.1技术要求
按4.5.2条款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时,系统或部件不宜失效,鞍座、车把、控制装置、照明装置
或反射器无松脱和偏移。
4.5.2试验方法
按GB/T3565.3-2022附录A描述的方法试验。
4.6快拆机构操作特性
所有快卸装置有以下操作特性:
a)应允许调整锁紧的程度;
b)其形状和标记应清楚地表明该快卸装置是处于松开还是锁紧的位置;
c)如果是用操纵杆调节的,调节后锁紧快卸装置的操纵杆所需的力不应大于200N,在该力的作用
下,快卸装置应无永久变形;
d)锁紧后的快卿装置,其松脱力不应小于50N;
e)如果用操纵杆操作,快卸装置应能经受不小于250N的锁紧力而无断裂或永久变形,同时调整装
置,避免在此力作用下被完全锁死;
f)当快卸装置处于锁紧位置时,车轮的夹持力应符合9.4.2的要求
g)当快卸装置处于松开状态时,前轮夹持力应符合9.4.3的要求;
如果使用操纵杆,上述c)d)和e)中所规定的力应加在离纵杆末端5mm处。
5车闸
5.1制动系统
每辆自行车应至少装有两个独立操控的制动系统。至少有一个制动前轮,一个制动后轮。制动系
统应操纵灵活,并应符合5.5制动性能的要求。
5.2闸把尺寸
5.2.1技术要求
如图2所示,在骑行者的手指与车把或其他覆物接的长度不小于40mm的区域内,测量车把与闸
把外表面之间的距离d不大于90mm;
按5.2.2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闸把应在其调节范围内达到上述要求。
4
T/BBIA-X-2023
单位为毫米
图2握闸尺寸
5.2.2试验方法
按GB/T3565.4-2022第4.1.1条款描述的方法试验。
5.3车闸部件的安装
前后制动器的闸把位置应正确安装。左侧闸把操纵后制动器,右侧闸把操纵前制动器。制造商应
在骑行前的安全提示中进行说明。
每个车闸应配备一个手动或自动的调节机构。每个车闸应能用或不用工具调整到有效的操纵位置,
使用到制造厂商推荐的闸皮磨损需要更换的程度。车闸经正确调整后,闸皮不应触及除预期制动面以
外的任何东西。
安装普通前后闸的自行车,当车把转角60°时,闸皮不应与车轮的轮辋相碰;在车把回复到正中
位置时,前后拉管应既无弯曲,也无扭转。
安装车闸时,紧绳螺钉不应割坏钢绳的丝股。即使发生车闸钢缉断裂,也不应导致车闸部件的任
何零件妨碍车轮转动。
钢绳尾端应装有一个能承受20N拉脱力的尾套,用以防护或防止钢绳松散的其他处置。
5.4制动系统强度
5.4.1试验条件
5.4.1.1试验样品的数量和条件
通常情况下,对于静负荷试验、冲击试验或疲劳试验,每一项试验应在新的样品上实施,但如果
只有一个样品可用,允许在该样品上进行这些试验,但试验顺序依次为疲劳试验、静负荷试验和冲击
试验。
5
T/BBIA-X-2023
在同一样品上进行一项以上试验时,试验顺序应清晰地记录在试验报告或试验记录中。还应注意
在同一样品上进行一项以上试验时,前期试验会影响后期试验的结果。此外,如果一个样品在进行一
项以上试验时损坏,则不宜与单一试验的样品进行直接比较。
在所有的强度试验中,试验样品应为最终产品。
5.4.1.2测试条件的精度公差
除非另外说明,基于标称值的精度公差应如下:
力与力矩0/+5%
质量与重量±1%
尺寸±1mm
角度±1°
持续时间±5s
温度±2℃
压力±5%
5.4.2安全试验
5.4.2.1技术要求
摩擦材料应牢固地安装在闸盒、底板或闸瓦上。按5.4.2.2条款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制动系统
或其任意部件不应损坏,制动系统应符合5.6制动性能的要求。
5.4.2.2试验方法
对一辆装配完整的自行车,调整车闸到正确位置,在鞍座上坐着骑行者或放置等同质量后进行试
验。自行车和骑行者(或等同的质量)的总质量应为100kg。
对每个闸把在图3规定的施力点上施加180N的力或施加一个能使闸把碰到车把把套的力,取力较
小的。保持这个力,将自行车向前、向后各推动5次,每次推动距离不小于75mm。
单位为毫米
图3闸把上的施力位置
6
T/BBIA-X-2023
5.4.3强度试验
5.4.3.1技术要求
按5.4.3.2条款规定之方法试验时,制动系统及其任何零部件不应断裂。
5.4.3.2试验方法
按GB/T3565.4-2022第4.4条款描述方法进行试验。
5.5制动性能
5.5.1技术要求
按5.5.2条款描述方法进行试验,自行车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制动试验速度与制动距离
试验条件试验速度/(km/h)使用的车闸制动距离/m
双闸7
干态25
单后闸15
双闸5
湿态16
单后闸10
5.5.2试验方法
按GB/T3565.4-2022第4.6.3条款描述方法进行试验。
6车把
6.1把横管尺寸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7.1条款的要求。
6.2把横贯把套或把盖拉脱力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7.2条款的要求。
6.3巴黎管插入深度标记或有效挡块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7.3条款的要求。
6.4车把稳定性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7.5条款的要求。
6.5车把部件静负荷强度与可靠性试验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7.6条款的要求。
6.6车把部件疲劳试验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7.7条款的要求。
7车架
7.1冲击试验(落重)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8.2条款的要求。
7
T/BBIA-X-2023
7.2冲击试验(落下)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8.3条款的要求。
7.3脚蹬力疲劳试验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8.4条款的要求。
7.4水平力疲劳试验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8.5条款的要求。
7.5垂直力疲劳试验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8.6条款的要求。
7.6车架前叉组合件振动试验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8.7条款的要求。
8前叉
8.1车轴和车轮定位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9.2条款的要求。
8.2拉力试验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9.4.2条款的要求。
8.3静弯曲试验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9.5条款的要求。
8.4向后冲击试验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9.6.1条款的要求。
8.5静态制动力矩试验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9.8.1条款的要求。
8.6制动疲劳试验
应满足GB3565.2-2022第4.9.8.2条款的要求。
9车轮
9.1转动精度
转动精度就是指(轴的)圆跳动公差。在9.1.1.1和9.1.1.2中给定的圆跳动公差是指车轮完全组
装好以后,在没有轴向窜动的情况下旋转一周,轮辋位置的最大允许变动范围(即百分表读数差)。
9.1.1技术要求
9.1.1.1径向圆跳动公差
在轮辋上适当点处沿轮辋作径向测量时,其跳动量应不大于2mm。
8
T/BBIA-X-2023
9.1.1.2端面圆跳动公差
在轮辋上适当点处沿轮辋作轴向测量时,其跳动量应不大于2mm。
9.1.2试验方法
取车轮一只,调整前轮轴档的松紧,使车轮转动灵活,但无轴向窜动;
将轮轴固定在专用测试架上,置百分表于轮辋一侧,如图4所示;
转动车轮一周以上,测得轮辋位置径向(端面)圆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的差为实
验结果;
轮辋两边都应测量,取大值为最终结果,应满足技术要求规定。
图4车轮圆跳动量示意图
9.2间隙
9.2.1技术要求
车轮部件经装车校正后,轮胎与车架,或前叉,或泥板及其固定螺栓之间的间院不应小于6mm。
9.2.2试验方法
将样车直立于地面,用6mm的塞尺分别测量车轮与前叉或前泥板及其固定螺栓,后轮与车架平、
立叉(及任何附件)及后泥板及其固定螺栓之间的间隙,检查塞尺是否能够顺利通过。
9.3静负荷试验
9.3.1技术要求
组装好的车轮,在轮辋上某一点施加250N的力,经1min试验后,其任何零部件不应断裂,轮辋
9
T/BBIA-X-2023
上施力点的永久变形不应大于1.5mm。
9.3.2试验方法
按GB/T3565.7-2022第4.2条款描述方法进行试验。
9.4车轮夹持力
9.4.1总则
车轮应紧固在车架和前叉上,并按制造厂推荐的方法经调整后,应符合9.4.2、9.4.3的要求。车
轮螺母的最小拆卸力矩应为制造厂推荐之旋紧力矩的70%以上。
9.4.2前\后轮夹持力—夹持装置已固紧
沿前轮的拆卸方向,在前轴两侧对称地施加一个2300N的力,为时30s,前轴和前叉之间应无相
对位移。
沿后轮的拆卸方向,在后轴两侧对称地施加一个2300N的力,为时30s,后轴和车架之间应无相
对位移。
9.4.3前轮夹持力—夹持装置未固紧
用螺纹轴和螺母安装的,先将螺母用手指旋紧,然后松开至少360°,然后沿前叉腿接片的槽口
方向对前轮施加一个100N的径向拉脱力,保持1min。前轮与前叉不应脱离。
9.5轮胎
9.5.1充气轮胎
9.5.1.1充气压力
制造商推荐的最大充气压力应标注在外胎的侧面,使外胎装上车轮后容易被看到。对于轮辋制造
商推荐的轮胎最大充气压力值,应清楚、永久地标注在轮辋上。
注;轮胎制造商推荐的最小充气压力是否永久性地标注在外胎的侧面由轮胎制造商定。
9.5.1.2轮胎与轮辋组合过压试验
外胎、内胎和衬带应与轮辋的设计相匹配。
确定轮辋或轮胎上标注的最大充气压力的较低压力值,在轮胎充气到该压力值的135%时,保持
60min,外胎仍应完整地包合在轮辋上。
9.5.1.3车轮/充气轮胎组合件疲劳试验
按GB3565.7-2022附录A描述方法试验后,车轮的任何零部件均不应有断裂、脱开或可见裂纹;
车轮的外胎或内胎(如果装有)不因轮胎损坏而漏气,轮胎应完好地包合在轮辋上。
9.5.2免充气轮胎
9.5.2.1轮胎与轮辋的配合性
将组装好的免充气车轮置于60℃±5℃的环境中放置1h,取出后立即在23℃±5℃环境中,将车
10
T/BBIA-X-2023
轮以45°角倾斜放置,轮胎靠在刚性支撑上,如图5所示,在轮中心缓慢施加垂直向下力F为1000N,
保持1min后卸去负荷,再稳定1min观察支点处的轮胎与轮的配合情况。免充气轮胎与轮不应脱开。
图5免充气轮胎与轮辋配合试验
9.5.2.2免充气轮胎/车轮的耐久性
免充气轮胎/车轮按GB/T9749-2008中5.2述的方法进行耐久试验后,车轮的任何零部件不应
有断裂、脱开或可见裂纹;轮胎应完好地包合在轮辋上。
9.6复合材料车轮耐热试验
按GB/T3565.7-2022第4.4条款描述方法进行试验,车轮应保证:
-车轮的任意部件无失效发生;
-试验过程中轮辋与轮胎无分离出现;
-轮辋宽度增加不大于初始最大宽度值的5%;
-径向与轴向的精度符合9.1.1条款的要求;
-充气轮胎与轮辋的配合性符合9.5.1.2的要求;
-免充气轮胎与轮辋的配合性符合9.5.2.1的要求;
-静负荷强度符合9.3的要求。
10驱动系统
10.1脚蹬
10.1.1脚蹬的脚踩面
在脚蹬部件中,脚蹬的脚踩面应确保不移动;
对不用足尖套的脚蹬或选用足尖套的脚蹬,都应该在脚蹬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有脚踩面;
11
T/BBIA-X-2023
对不用足尖套的脚蹬或选用足尖套的脚蹬,有一个认定的脚踩面,能自动地翻转在骑行者的脚下。
10.1.2脚蹬间隙
10.1.2.1地面距离
自行车在无负载的情况下,将一只脚蹬处于最低位置,脚踩面与地面平行,如果只有一个踩踏面,
该脚踩面要朝上。自行车由垂直位置向一侧倾斜25°,而脚蹬上的任何零部件不应触及地面。
装有减震系统的自行车,在测量时应将减震装置调到最柔软的状态,然后使减震弹簧处于压缩状
态,就像有一个体重80kg的骑行者坐在上面一样(对于青少年自行车施加40kg)。
10.1.2.2足趾间隙
测量方法为从任一脚瞪轴的中心向前平行于自行车的纵轴线,到前轮胎或前泥板扫出的弧线最短
距离,如图6所示,脚蹬到前轮胎或前泥板(在它们转到任意角度时)之间的间隙不应小于100mm。
标引序号说明:
1---纵轴线;
2---前轮胎;
3---泥板;
4---足趾间隙;
5---脚蹬。
图6足趾间隙脚蹬到车轮/泥板
12
T/BBIA-X-2023
10.2驱动链条与驱动传动带
10.2.1驱动链条
当链条驱动作为传递动力的方式时,链条应在链轮和飞轮上运转灵活。
链条的拉力及压出力应符合GB/T3579的要求。
10.2.2驱动传动带
当传动带驱动作为传递动力的方式时,驱动传动带应在前后带轮上运转灵活。按GB/T3565.8-
2022中4.5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驱动传动带不应有裂纹断裂或脱层。
10.3驱动系统静负荷强度
10.3.1链条驱动系统
按GB/T3565.8-2022中4.4.1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动系统的任何部件不应断裂,驱动能力不应
丢失。
10.3.2传动带驱动系统
按GB/T3565.8-2022中4.4.2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驱动系统的任何部件不应断裂,传动带不
应打滑/跳齿、断裂,或丧失驱动能力。
带轮和传动带之间允许在驱动轴上以不超过1(°)/s的速率平顺滑动。
10.4驱动保护装置
10.4.1要求
自行车应配备下列之一的保护装置:
a)符合10.4.1要求的链轮盘链罩或驱动传动带轮盘带罩;
b)符合10.4.2要求的链条或驱动传动带保护装置。
10.4.2盘链罩与驱动传动带轮盘带罩的直径
在链轮齿顶端测量时,链轮盘链罩的直径应大于外链轮齿顶圆直径,且不小于10mm(见图7)。
在前带轮齿顶端测量时,驱动带轮盘带罩的直径应大于前带轮外圆直径,且不小于10mm(见图8)。
如果曲柄和链轮或者曲柄和前带轮太近不能容纳一个完整的盘链罩时,可以安装一个紧靠曲柄的半盘
罩。
单位为毫米
13
T/BBIA-X-2023
标引序号说明:
1———盘链罩(D2≥D2+10)。
图7盘链罩
单位为毫米
标引序号说明:
1———驱动带论盘带罩(D2≥D2+10)。
图8盘链罩
14
T/BBIA-X-2023
10.4.3链条与驱动传动带保护装置
链条保护装置应至少罩住链条和链轮的外片和顶面,其范围应从链轮的链齿刚进入链条两侧片之
间的那一点沿链条向后至少25mm处起,向前绕链轮外缘至中轴轴线的水平线为止[见图9a)]。
驱动传动带防护装置至少应罩住传动带和前带轮的外侧和顶面,其范围应从传动带与前带轮的齿顶线
[在图9b)中的带轮齿顶圆B与传动带顶线C]相交点沿着传动带向后至少25mm处起[见图9b)],向前
绕前带轮外缘至中轴轴线的水平线为止[见图9b]。
单位为毫米
标引序号说明:
1---中轴轴线;
2---链轮或前带轮;
B---带轮齿顶圆;
C---传动带齿顶线。
图9链条与驱动传动带保护装置(最小)
11鞍座与鞍管
11.1鞍管插入深度标记或有效挡块
鞍管应提供下列之一的方式,以保证其插入车架的安全深度。如果装有鞍管衬套,则衬套也应满
足下述要求。
a)鞍管上应有一个永久性的横向标记,其长度不应小于鞍管横截面的外径或鞍管横截面的最大
尺寸,并清楚地表示鞍管插人车架的最小深度。对于圆截面,该标记从鞍管的末端量起高度
不应小于鞍管直径的2倍(即直径为外径处)。对于非圆截面,该标记离鞍管的底部不应小于
65mm(即鞍管的全横截面)。
15
T/BBIA-X-2023
b)鞍管应有一个永久性的挡块,防止其从车架中拔出,以至于插入深度小于a)的规定。
11.2鞍座/鞍管---安全试验
按GB/T3565.9-2022中4.2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鞍座的调节夹紧装置相对于鞍管或鞍管相对
于车架在任何方向应无移动,或鞍座、调节夹紧装置、鞍管发生任何失效。如果设计的鞍座不能正常
完成鞍座/鞍管夹紧试验,宜使用一个同尺寸鞍座的替代物进行夹紧试验。
11.3鞍座静负荷强度试验
按GB/T3565.9-2022中4.3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鞍座面和/或塑料底板与鞍梁不应脱离,鞍
座部件不应有破裂和永久性变形。
11.4鞍管疲劳试验
按GB/T3565.9-2022中4.5.2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鞍管不应有可见裂纹或断裂,或螺栓失效。
对于复合材料制成的鞍管,在试验时,其施力点的运行位移(峰-峰值)不应大于其初始值的
20%(见GB/T3565.3-2022中4.6)。
11.5鞍座与鞍管组合件疲劳试验
按GB/T3565.9-2022中4.4描述的方法进行试验,鞍管或鞍座不应有断裂或可见裂纹,夹紧装置
不应松脱。
12反射器
自行车反射器应符合GB3565.2-2022第4.20.4条款的要求。各类反射器光学性能应符合GB/T
31887.2-2019的要求。
光学性能仅针对型式检验和监督检验,不针对出厂检验。
13鸣号装置
自行车应当装有鸣号装置,且操作灵活,不影响骑行者正常骑行。
鸣号装置的声压级应当为75dB(A)~100dB(A)。
鸣号装置的声压级仅针对型式检验和监督检验,不针对出厂检验。
14车载智能终端
14.1太阳能电子板最大功率
14.1.1技术要求
每块太阳能电子板的最大功率不能小于5W,本条款对不采用太阳能电子板的设备不需考虑。
14.1.2试验方法
a)打开标准太阳能模拟器,将发射强度调节为标准照射强度即1000w/m2;
b)将被测太阳能板的输出端,连接到负载仪上,将负载仪负载电压设置为太阳能板规格书上最
大功率点电压;
16
T/BBIA-X-2023
c)将太阳能板照射面正对太阳能模拟器发射方向放置,打开负载仪,读取可以获得的电流,即
为在这个电压下太阳能板能够输出的电流;
d)负载仪设置的电压乘以这个电压下的电流,即为太阳能板的最大功率。
14.2车载智能终端电池电芯寿命
14.2.1技术要求
车载智能终端电池电芯寿命在容量≥80%的情况下,循环次数不能少于500次。
14.2.2试验方法
将电池的电芯连接在充放电测试仪上。
采用0.2C充满,静置10分钟,然后以0.2C放空,静置10分钟。重复以上充放电循环,直到放
电容量为初始容量的80%。
从记录数据查看放电容量为初始容量80%时的充放电循环次数。
14.3车载智能终端响应时间
14.3.1技术要求
开锁时长不超过5秒,关锁时长不超过7秒。
14.3.2试验方法
在手机端使用APP正常开锁,记录从点击“开锁”按钮,到APP界面提示“开锁成功”的时间为
开锁时常。
开锁成功后订单持续3min以上,再进行正常关锁操作。关锁后待APP提示可以还车后,记录从操
作还车,到APP界面提示“关锁成功”的时间为关锁时间。
重复以上动作20次,记录每次开锁的时间和关锁时间。
20次开锁时间的TP90(即90%的数据都满足某一条件)为开锁时间的试验结果;20次关锁时间
的TP90(即90%的数据都满足某一条件)为关锁时间的试验结果。
14.4定位精度要求
车载智能终端应能接收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并向企业运营平台上报位置信息,定位精度应满足:
a)定位精度误差应小于等于15m;
b)空旷环境下小于等于10m的定位精度误差占比大于等于70%。
14.5信息交互要求
14.5.1通信模块
通信模块应有以下功能:
a)与后台通信进行加密;
b)采集车载智能终端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电量信息、整车编码、当前位置、开
17
T/BBIA-X-2023
关锁状态、故障信息等;
c)开关锁即时上报结果信息;
d)关锁闲置时不低于4h/次上报;
e)远程升级功能。
14.5.2开关锁执行要求
a)用户扫码APP开锁后,APP反馈用户开锁成功,开始计费;当开锁命令执行失败或开锁命令
执行超过3min时,不允许开锁(断网除外),同时APP端应通知用户开锁失败。
b)用户手动或扫码APP关锁后,APP反馈用户关锁成功,结束计费及订单。
c)开关锁10次过程中,不应出现锁无法正常开关现象,或者试验手机同时显示开关锁失败的
信息。
14.5.3用户提醒功能
用户在开锁和关锁时应有灯光或者声音提示,用户手机也应同时接收到开锁和关锁提醒。
声音提示声压级应小于等于50dB(A)。
14.6环境适应性
14.6.1高温试验
14.6.1.1技术要求
按14.6.1.2条款试验后,车载智能终端应满足如下要求:
a)外观无脱落、无破损,无开裂;
b)内部无异响及晃动等异常;
c)通信功能正常;
d)开关锁成功率大于等于99%。
14.6.1.2试验方法
保证车载智能终端电量大于等于90%,保持车载智能终端设备连接测试服务器,锁具处于关锁状
态。
将样品放在65℃±2℃,95%湿度环境下放置48h;结束后将样品取出,在标准环境下搁置2h。
观察样品外观及结构是否满足14.6.1.1条款1)2)3)要求。
循环下发开关锁指令15000次,结果应满足14.6.1.1条款要求。
14.6.2低温试验
14.6.2.1技术要求
按14.6.2.2条款试验后,车载智能终端应满足如下要求:
a)外观无脱落、无破损,无开裂;
18
T/BBIA-X-2023
b)内部无异响及晃动等异常;
c)通信功能正常;
d)开关锁成功率大于等于99%。
14.6.2.2试验方法
保证车载智能终端电量大于等于90%,保持车载智能终端设备连接测试服务器,锁具处于关锁状
态。
将样品放在-20℃±2℃环境下放置48h;结束后将样品取出,在标准环境下搁置2h。观察样品外
观及结构是否满足14.6.2.1条款1)2)3)要求。
循环下发开关锁指令15000次,结果应满足14.6.2.1条款要求。
14.6.3高低温冲击试验
14.6.3.1技术要求
按14.6.3.2条款试验后,车载智能终端应满足如下要求:
a)外观无脱落、无破损,无开裂;
b)内部无异响及晃动等异常;
c)通信功能正常;
d)开关锁成功率大于等于99%。
14.6.3.2试验方法
保证车载智能终端电量大于等于90%,保持车载智能终端设备连接测试服务器,锁具处于关锁状
态。
将样品放在-20℃±2℃环境下放置1h;在1min内将环境温度调整至65℃±2℃的高温环境下放
置1h,如此循环30次。结束后将样品取出在标准环境下搁置2h,观察样品外观及结构是否满足
14.6.3.1条款1)2)3)要求。
循环下发开关锁指令15000次,结果应满足14.6.3.1条款要求。
14.7盐雾试验
按照GB/T2423.17-2008规定的方法试验48h后,终端表面应无锈蚀且能正常工作。
14.8强度要求
14.8.1落下试验
14.8.1.1技术要求
按14.8.1.2条款试验后,车载智能终端应满足如下要求:
a)外观无脱落、无块状碎裂物;
b)内部无异响及晃动等异常;
19
T/BBIA-X-2023
c)通信功能正常;
d)开关锁成功率大于等于99%。
14.8.1.2试验方法
保证车载智能终端电量大于等于90%,保持车载智能终端设备连接测试服务器,锁具处于关锁状
态。
将样品从1m高度处自由跌落至水泥测试台面上。
循环测试4次,检查样品状态,应满足14.8.1.1条款规定。
14.8.2落锤试验
此项只针对安装到车辆外露的车载智能终端,安装在内部的车载智能终端不考虑此项目。
使用500g木槌从距离车载智能终端设备正面位置450mm处自由垂落,锤击10次,车载智能终端
应满足如下要求:
a)外观无脱落、无块状碎裂物;
b)内部无异响及晃动等异常;
c)通信功能正常;
d)开关锁成功率大于等于99%。
14.9外壳防护等级
车载智能终端端,其壳体须为尘密外壳,可防灰尘进入,且可防短时间浸水影响。
车载智能终端壳体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2017中规定的IP67等级。
14.10蓝牙传输功能
车载智能终端应内置蓝牙4.0及以上规范的蓝牙模块,且应符合DB11/T1899-2021关于蓝牙传输
功能的要求。
15锁具
15.1静态扭矩
自行车处于关锁状态,在轮毂锁处施加120N·m扭矩,持续1min,车锁功能应正常使用,车锁结
构不应发生损坏。
15.2锁销冲击强度
在平坦的水泥路面,自行车处于关锁状态,车辆负载75kg,在鞍座后端沿水平方向施加300N的
力,向前推动50次,轮毂锁结构及功能正常,无脱销情况,锁销无变形,铁圈无破损。
15.3防冲击测试
整车测试里程10km,速度5km/h,执行关锁命令,使车辆处于预关锁状态,不可关锁成功,各零
件无破损,结束后车辆可以正常扫码开关锁。
20
T/BBIA-X-2023
15.4拖行试验
自行车处于关锁状态,强制向前拖行距离100m,每5m检查1次,车锁功能应正常使用,车锁结
构不应发生损坏。
16检验规则
16.1检验周期和项目
产品应经生产企业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方能出厂。
产品检验分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对投放使用不大于3年的自行车的监督检验。
检验分类和项目见附录A。
16.2抽样方案
16.2.1型式检验按照GB/T2828.1-2012的要求,采用一次抽样方案,特殊检验水平S-1,接收质量
限(AQL)1.0。
16.2.2出厂检验为例行检验,100%进行检验。
16.2.3监督检验随机抽取检验样品;抽样基数需满足抽样数量。
16.3判定原则
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
21
T/BBIA-X-2023
附录A
(规范性)
检验内容
检验类型
监督检验
部件名称检验项目条款号
出厂检验(不大于
3年)
整车标志4.1√√
安全提示4.2√√
锐边4.3√√
整车
突出物4.4√√
整车完整性4.5╳√
快拆机构操作特性4.6√√
制动系统5.1╳√
闸把尺寸5.2╳√
车闸车闸部件的安装5.3╳√
制动系统强度5.4╳√
制动性能5.5╳√
把横管尺寸6.1√√
把横贯把套或把盖拉脱力6.2╳√
把立管插入深度标记或有效挡块6.3√√
车把
车把稳定性6.4√√
车把部件静负荷强度与可靠性试验6.5╳√
车把部件疲劳试验6.6╳√
冲击试验(落重)7.1╳╳
冲击试验(落下)7.2╳╳
脚蹬力疲劳试验7.3╳╳
车架
水平力疲劳试验7.4╳╳
垂直力疲劳试验7.5╳╳
车架前叉组合件振动试验7.6╳╳
车轴和车轮定位8.1╳╳
拉力试验8.2╳╳
静弯曲试验8.3╳╳
前叉
向后冲击试验8.4╳╳
静态制动力矩试验8.5╳╳
制动疲劳试验8.6╳╳
径向圆跳动公差9.1.1.1╳╳
端面圆跳动公差9.1.1.2╳╳
间隙9.2╳√
静负荷试验9.3╳╳
前\后轮夹持力—夹持装置已固紧9.4.2╳√
前轮夹持力—夹持装置未固紧9.4.3╳√
车轮
充气压力9.5.1.1╳√
充气轮胎轮胎与轮辋组合过压试验9.5.1.2╳√
车轮/充气轮胎组合件疲劳试验9.5.1.3╳╳
轮胎与轮辋的配合性9.5.2.1╳√
免充气轮胎免充气轮胎/车轮的耐久性9.5.2.2╳╳
复合材料车轮耐热试验9.6╳╳
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7、监控改造工程重点及难点分析
-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分析
- 变频技术及应用 课件 学习情境3、4 变频器的基本调试、变频器的运行调试
- 二零二五年度艺术展览馆租赁合同共同展览与艺术交流3篇
- 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课件第一章章末优化总结
- 2024年陇南地区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阳春市妇幼保健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理论与方法概述课件
- 烟道中安装导流板的说明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解决问题专项完整版
- 系统运维管理方案
-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相互关系图
- 相亲相爱 简谱
- 城市更新改造流程
-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出厂检验报告
-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资料
- 电缆压降计算用表格
- 二年级乘除法竖式计算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