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策略_第1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策略_第2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策略_第3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策略_第4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策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一经发布,幼小衔接相关理念便成为新课标中的新亮点之一,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艺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阵地,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标等相关政策中关于幼小衔接的关注,结合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音乐心理特征,探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幼小衔接课程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一、新课标及相关政策对幼小衔接的关注及其缘由国家在场,政策支持新课标以核心素养理念为目标导向,其中注重学段衔接教学是其显著的变化之一。而在学段衔接教学中,幼小衔接阶段课程教学更是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第一环。这一学段的学生正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这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注和引导。与此同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细化了诸多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和要求。这份国家级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的幼小衔接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备受关注,原因几何首先,幼小衔接课程是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有效途径。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方式、学科设置以及学习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实施科学的幼小衔接课程,可以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节奏,促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幼儿”身份到“小学生”身份的转变。因此,重视幼小衔接课程能够促进学生接受连贯、一致的教育,帮助学生有效避免一些因适应教育阶段跨越而可能产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其次,新课标重视幼小衔接也是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迈出的第一步。在幼小衔接阶段,学生不仅需要面对学业方面的压力,还要迎接在情感认知、社会交往、自我身份认同等多方面的矛盾。有效的幼小衔接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在多个领域内的全面发展,以逐步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幼小衔接教育只有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其教育成效才能落地开花。音乐教学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音乐具有一定的娱乐性,通过情感体验的教学和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缓解儿童的焦虑情绪,在无形中帮助对陌生环境充满戒备心理的刚入学新生卸下防备,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音乐心理特征“新意见”中要求小学需要为学生入学适应教育做好准备,强化衔接意识。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做“有准备”的教育,在音乐教学方面,提前了解入学新生的音乐心理特征是有必要的。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音乐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对音乐的兴趣、感知能力、记忆能力以及表现能力等方面。其一,第一学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精力旺盛,活泼好动,音乐感知能力在不断提升。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够感知不同的音高、音色和节奏等音乐元素在音乐中的变化,展现出对简单的音乐旋律具备基本的感知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变化和情绪,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这一心理特征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还为其审美感知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唤起学生的乐观态度和友爱之情等。其二,学生极强的模仿能力为其音乐记忆能力的逐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歌曲和旋律,但是,其嗓音条件相对不稳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准确无误的示范教学,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模唱,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在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其三,第一学段的学生拥有丰富且有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能够在音乐活动中自由发挥,创作出简单却充满个性的音乐作品或表演形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在幼小衔接学段所具备的创意实践能力。然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特别是考虑到他们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避免设置难度过高的学习任务,过于苛刻的要求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或其他不良情绪,错失进一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时机,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音乐幼小衔接课程的原则在新课标中,对于幼小衔接课程的要求聚焦于学生的适应性和全面发展。它强调要设计分段式的课程,做好课程的过渡与衔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幼小衔接课程的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连续性原则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前运算和具体运算之间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应注重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连续性。这意味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应相互衔接,避免出现断层或重复,确保学生能够平稳过渡不同的教育阶段。适应性原则一二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有规律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分科教学的课程设置可能还不适应,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确保教学内容既富有挑战性又不过于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音乐教学应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小学生身份,理解小学的课堂规则,适应分科教学的课程。综合性原则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幼小衔接学段以“趣味唱游”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态度,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因此,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音乐课堂应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亲和力原则教师应充分利用亲和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以亲切、可信任的形象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更愿意参与音乐学习和活动。二、策略探讨跨学科教学策略幼儿园课程以多种活动课为主要教学途径,学科划分边界较为模糊,因此小学边界明显的分学科课程,势必会使刚进入小学学习的学生产生一定的矛盾心理。那么,跨学科教学策略不失为一种化解此矛盾的有效教学方法。音乐跨学科教学旨在以音乐学科为根本,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到小学学习阶段,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学科融合教学策略。1.主题式教学设定跨学科的主题,如涉及身份认同的“我是小学生”主题,教师可围绕此主题,将音乐、美术、道法、语文等多个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情境中,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对小学生活和环境等产生适应性认知,逐步接纳自己的新身份,学习新的规则,结交新的社会交往圈,走进新的学习环境。综合性活动:设计一些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的活动,如音乐剧创作、科学展览或故事创作等,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儿童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语言、艺术等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适合儿童年龄和兴趣的实践活动,如“制作一个自己的小乐器”或“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在活动执行过程中,儿童需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合作和实践,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其创造力等。情感与社会性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合作完成任务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与不同的小伙伴交流、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社交技能。并且,教师还需要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儿童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儿童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2.“趣味唱游”——游戏化教学策略新课标中的“趣味唱游”在于通过游戏化的方式,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富有趣味性的音乐学习体验。这一教学模式将游戏化教学与音乐特征融合,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唱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知识,从而达到娱乐与学习的双重目的。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采用游戏化教学策略势必能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能通过设计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技能。“趣味唱游”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唱歌与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这种“歌唱+游戏”的教学模式将学习内容与游戏元素相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第二,“趣味唱游”重视音乐素养的养成。通过轻松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聆听多样化的歌曲,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各种音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音准、节奏感和表演能力等音乐技能。第三,“趣味唱游”重视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游戏化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在游戏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进行决策,共同完成任务或挑战。根据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提示,教师们可从以下几种途径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进行幼小衔接教学。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结合:新课标中要求第一学段的音乐唱游课程要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表达以及初步形成文化理解素养等方面为目标。游戏应围绕教学知识点进行,使学生在游戏中能够自然地学习音乐知识,增强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意识。创设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生活化游戏情景:教师应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可以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游戏场景、角色和任务,以及采用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如角色扮演、竞赛等,来增强游戏的吸引力。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游戏情景可以引导学生唤起生活中的已有的真实经验,使学生更容易走进教师创设的音乐教学情景中学习新的生活经验或者新的技能。例如,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大雨声和小雨声分别是什么声音,可利用生活中你见过的什么材料表现。有学生想到:将沙子装进矿泉水瓶中,轻轻地摇,模仿小雨的声音;将豆子装进矿泉水瓶,大力地摇,模仿大雨的声音;还有学生想到了用较硬的纸来模仿打雷的声音等。在课堂上利用生活中所见过的材料,自制乐器,学生能快速地投入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反思: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并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和总结。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游戏中的知识点和策略,并促进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另一方面,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观点等,从而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例如,教师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的班级音乐会,指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会中——做主持人、演员、评委、幕后工作人员等。在多种真实的实践活动中,逐渐从事事由老师主导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可以自主实践的小学学习生活中,从而进一步认识和强化自己对“小学生”身份的认知。平衡游戏与学习的关系:虽然游戏化教学具有诸多优点,但教师也应注意平衡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游戏应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导手段,教师应确保学生在游戏中能够学到知识,同时避免过度沉迷于游戏而影响学习。例如,教师带领学生体验一些有趣的节奏游戏,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节奏带给学生愉快的体验,还需要在体验过程中或体验结束后,指导学生认知所学节奏,带领学生认识节奏在音乐中的应用,并且学会如何在艺术实践中应用节奏等。教师观念更新策略在音乐幼小衔接教学中,教师树立“儿童本位”理念是至关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音乐学习兴趣和发展特点,以促进他们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第一,在音乐教学中,“双主”关系的平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感知不同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在课堂中的导向作用,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音乐材料,及时掌握课堂动向,创造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音乐创造和艺术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第二,采用儿童友好的音乐教学方式是遵循“儿童本位”理念的关键,也是提升教师亲和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将音乐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利用音乐软件、乐器、符合教学主题的生动有趣卡通形象等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更易于接受的学习途径,为学生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