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陆部编版与台湾翰林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以“洋务运动”为例摘要:历史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石,不仅承载着传授历史知识的使命,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历史思维。同时,它亦是传递正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媒介。初中历史教科书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历史学科授课的核心资源,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教科书亦在与时俱进。因此,身处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提升自我,深化对新课纲和教科书的理解,方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大陆统编版与台湾翰林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对比研究——以洋务运动为例”为研究主题,基于学术角度比较研究两版教科书在“洋务运动”知识点编撰上的不同,从两版本历史教科书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课文正文以及正文辅助系统三方面出发,总结两版本教科书在不同部分各自的优缺点。并针对“洋务运动”小节进行教学设计,希望能为一线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关键词: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初中历史教科书、洋务运动
目录TOC\o"1-3"\h\u18453绪论 632378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617166(一)选题依据 66583(二)选题意义 721881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87213(一)研究现状 828306(二)总结 101680三、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点与不足 1018687(一)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1031403(二)研究方法 1029233(三)创新点与不足 1116304第一章两版教科书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比较 1228145一、大陆地区 1217950二、台湾地区 1224375第二章两版教科书“洋务运动”正文课文系统的比较 144027一、章节子目 1410418二、内容编选 1517523第三章两版教科书正文辅助系统比较 1819124一、图片资料 1817177二、文字资料 1912637三、习题测试 2113671第四章“洋务运动”一节教学设计 2632056结语 3510407参考文献 3625001致谢 38
绪论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一)选题依据随着时代的演进,人们的观念持续更新,特别是在近年来,史学研究和考古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的新成果,这导致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评价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调整。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历史作为一门向学生讲述历史故事的学科,也需要随之更新换代,不断将新成果引入教材,使教材与时代共进。另一方面,历史教材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需要适应国家发展需求不断更新。目前我国最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2022年秋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新课标的实施势必对历史教科书有新的要求,为了顺应这一变革,并确保历史教科书能够有效传达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研究方法中,比较研究法因其独特的视角和实用性,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教科书的研究领域。比较研究法有利于克服单一版本教科书的视角局限性,通过不同版本教科书之间的比较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有助于中学历史教师更好地掌握教科书,提高教学质量。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共同的文化血脉。台湾作为中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却由于社会、政治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在文化发展上与大陆相差较大。对大陆与台湾历史教科书进行比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汲取台湾历史教科书中的有益经验,优化和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同时也能够增进我们对台湾地区当前思想文化教育发展趋势的了解。历史教科书涵盖内容广泛,在诸多课题中,本文选择“洋务运动”这一课作为比较分析的范例。晚清时期,面对内忧外患的威胁,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在中国持续了三十余年,在这期间它同样波及到台湾。在沈葆桢、刘铭传等人的带领下,“自强运动”在台湾展开,并在台湾产生许多积极作用,开启了台湾的近代化进程,这一段历史也是洋务运动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洋务运动”一课在台湾与大陆的教科书设计中既有共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点。因此,选择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作为比较对象,深入剖析“洋务运动”知识点在两者中的不同呈现方式,是极具可比性的。目前对大陆与台湾教科书对比研究的类型非常丰富,在“洋务运动”这一研究主题上也有了一些成果,但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笔者仅找到了两篇与之相关的论文。其次在教科书的选择上来看,目前“洋务运动”这一研究主题的学者都选取的是高中阶段的历史教科书,对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这一主题的研究还存在空白。所以本文以大陆与台湾历史教科书作为比较对象,以“洋务运动”为例,比较这一知识在两版教科书中的不同呈现。大陆目前实行统编制教科书,因此本文选取的是最新版初中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台湾地区目前实行的是“一纲多本”的教科书指导方针,市面上存在翰林版、南一版、康轩版等多个版本教科书,从市场占有率、教科书资源获取、出版社经营年份等方面考虑,本文最终选择了在台湾占有率较高,出版社经营时间较久的翰林版《社会2》初中教材。(二)选题意义历史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石,不仅承载着传授历史知识的使命,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历史思维。同时,它亦是传递正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媒介。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掌握教科书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科书作为教师备课和教学的重要参考,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实施有效历史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始终是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议题,并且“常研常新”,其研究价值和意义也不断得到新的发掘和深化。大陆与台湾由于政治因素的分隔,在历史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初中历史教科书在内容、结构、教学方法上也存在诸多差异,对比研究大陆与台湾地区最新课标要求下教科书内容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大陆与台湾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其各自的优缺点并总结成果提出教学设计建议。拓展大陆与台湾初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理论,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主题,对深化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当前,我国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施行对历史学科教学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科书进行更高质量且高效的教学是迫在眉急的问题。本文对现行大陆与台湾最新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的内容进行比较,对初中历史教师更好地掌握现行版本教材,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另外,近些年台湾地区由于政治动荡和台独势力的膨胀,对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台湾教科书中“去中国化”倾向愈发明显。历史教科书作为向青年一代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应该做到严格把控,传递正向价值。对比研究大陆与台湾同一知识点的内容设置,可以了解台湾地区学生的思想教育动向,为大陆与台湾青年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对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培养历史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选题的研究现状(一)研究现状1.大陆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向来是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其成果也非常丰硕。大陆历史教科书的对比研究从对比研究的不同主体出发,可以分为国内不同版本教科书之间的对比研究、同一版本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对比研究、以及大陆教科书与大陆之外地区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的对比。在2012年之前,我国实行了一段时间的“一纲多本”方针,因此出现过版本众多的教科书,例如人教版、岳麓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等。这一时期多版本之间的教科书对比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2012年之后,全国实行统编制教科书。由于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因此也称部编版。统编版教科书出现以后,许多学者将其与原来“一纲多本”时期的教科书进行比较。如于倩倩在《2006年人教版与2017年部编版历史教科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比较研究》中选取2006年的人教版与2017年的部编版历史教科书从课标要求、课文系统、课文辅助系统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为案例,见微知著,探讨从2006年之2017年历史课本撰写的变化,对教师快速掌握新的历史课本具有指导意义。大陆教科书与大陆之外地区历史教科书的对比研究也产生了很多成果,按地区分有中国大陆与中国港澳台地区、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俄国、中国与英国等等。代表性研究有:范洪渤在《海峡两岸历史教科书中国近代史部分比较研究——以大陆统编版和台湾翰林版为例》文章中,选取“中国近代史”这一时段,并对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共关系、抗日战争、改革开放以及海峡关系等六个专题从史实叙述和历史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版本的差异,并对两岸高中的历史教学提出相应建议;屠晓燕在《中日高中历史教科书“晚清史”比较研究——以统编版和三川版为例》文章中选择目前中日两国使用率最高最具代表性的教科书:统编版(中国)与山川版(日本)进行比较,并选择研究热点问题“晚清史”作为切入点,梳理了中日两国历史教育及教科书的发展概况,对比两版教科书在叙述方式及价值观导向上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比发现在课文编写系统上,中国教科书更全面,日本教科书虽然在总体上没有违背历史事实,但采取了趋利避害的表述方式。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台湾学者对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他们的对比研究对象多为大陆和港澳历史教科书以及台湾地区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如邵启峰在《两岸国中历史教科书关于中华民国史(1911—1936年)之比较分析》中解读了两岸历史教科书中1911—1936年间的典型事件、人物,认为由于史观的不同、对象的不同,教科书在文字叙述上会有不一样的角度与想法。刘珍如在《比较台湾、中国、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清末东北之叙述》以1952年以后台湾统编版与1995以后审定版各版本之高中历史教科书为主,与1993年、2004年之香港文达出版公司、现代教育研究社、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科书,探讨各版本关于清末东北历史重大事件叙述的比较,从教科书的角度叙述英、美、法等西方列强的态度。大陆学者也对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表现出高度关注。如杜冰谩在论文《21世纪初期台湾两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比较——以南一版和三民版为例》中以台湾地区南一版和三民版教科书为主体,从内容和结构入手,对两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正文内容和辅助课文内容进行了对比,并指出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特点与问题。赵俊森对台湾1998年与2004年康熹版历史教科书内容进行研究,指出两版本在课文辅助系统方面的具体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分别从国家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两版教材的具体差异,最后提出对台湾历史教材的反思。大陆与台湾有关“洋务运动”知识点的比较研究针对大陆与台湾有关“洋务运动”知识点的比较研究已得到学者的关注并进行过探讨。如詹学德在《台湾与大陆洋务运动之比较》一文中对台湾和大陆两个地区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相互比较,论述台湾与大陆洋务运动中各自的特点和共同之处。在他的另一篇文章《台湾与祖国大陆洋务运动的不同走向》中则论述洋务运动爆发的原因、主要进程,并就大陆与台湾洋务运动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并阐述原因。这是对“洋务运动”历史事实方面的比较,对“洋务运动”在教科书中的比较有:张亚超在《两岸三地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特色比较——以“洋务运动”为例》中比较大陆与台湾、香港三地的教科书编写特色,从史实叙述、史料运用、历史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三地教科书的优缺点。程晓波在《两岸三地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编写特色比较》文章中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大陆93年与03年高中历史教科书、香港几种版本的教科书、台湾历史教科书进行研究和比较,还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认知学等角度对“洋务运动”一节的编写进行分析和展望。(二)总结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不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地区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既有不同版本之间的横向对比,也有同一版本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研究主体类型同样丰富,宏观层面有对整本书编写体例的对比,微观层面有对细微知识点的比较,以及各种课文辅助系统的对比。这些成果对一线历史教师深入理解历史教材起到了重要帮助,也为教科书对比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借鉴。在“洋务运动”这一研究主题上,教科书对比研究虽然取得了部分成果,但还不够丰富。目前笔者仅找到两篇与之相关的论文。其次从教科书的选择上来看,目前“洋务运动”这一研究主题的学者选取的都是高中阶段的历史教科书,对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这一主题的研究还存在空白。最后,前人的研究成果大多基于旧版本的教科书,而这些版本教科书目前已经不再使用,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最新版本教科书的研究成果较少,尚存在补充的空间。因此本文以“洋务运动”作为研究主题,选择大陆部编版2023年7月刊印《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课本与台湾翰林出版社国中112年(2023年)使用的初中《社会2(上)》历史课本进行比较,希望能对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一定帮助。三、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点与不足(一)拟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大陆统编版与台湾翰林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对比研究——以洋务运动为例”为研究主题,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材,台湾地区方面选取的是翰林版初中《社会2》教材,大陆方面选取的是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主要研究“洋务运动”在两版本教科书中呈现上的不同,再总结两版本教科书各自的优缺点编写一个教学设计。(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对大陆与台湾初中历史教科书进行对比研究: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电子资料和书籍资料,收集包括初中历史课程纲要和教科书在内的关于台湾历史教育的相关资源以及大陆相关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归纳整理,总结出各自的特色。2.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分析大陆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与台湾翰林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在“洋务运动”知识点上的不同,总结两版本的优缺点并编写一个教学设计。(三)创新点与不足1.创新经过对教科书选取情况的分析发现,目前专注于“洋务运动”研究领域的学者普遍倾向于采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科书作为研究资料。相对而言,本文所选择的大陆与台湾初中阶段的历史教科书在此研究主题上的应用尚显不足,目前尚未出现相关研究成果。从方法建议来看,多数学者在探讨教科书特点时,所提出的教学建议往往偏向理论层面,实际应用价值相对较低。本文旨在针对大陆与台湾在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洋务运动”知识点的不同呈现方式,分析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给予中学历史教学最直接的借鉴。不足首先,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除了翰林版还有三民版、南一版、康熹版等多个版本,本文只涉及到了一个版本的对比,因此研究范围相对较狭窄。其次,由于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影响,与台湾历史教科书相关的一手资料搜集较为困难,所以在资料收集与整理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最后,由于笔者的教学经验并不丰富,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尚不深入,在教学设计上可能有所欠缺。
第一章两版教科书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比较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了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实施建议等基本要求,是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直接依据,也是历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大陆与台湾历史教科书内容最主要的差异原因就是受到不同课程标准的影响。因此,在深入探讨“洋务运动”这一知识点在不同版本教科书中的呈现差异,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建议之前,本文首先对两版教科书各自遵循的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概述。一、大陆地区大陆地区最新版本的历史课程标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五大核心素养来设置历史课程的目标要求。《课标》规定:“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隶属于“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核心章节。该运动在晚清时期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反映了当时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和管理模式来寻求国家的自强之路。这一部分内容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洋务运动”知识点,《课标》的要求是:“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9.二、台湾地区台湾地区目前最新版本的课程标准是由台湾教育部发布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国民中小学暨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社会领域》,以下简称《国民纲要》。历史学科在台湾并没有专门的课程纲要,而是与“地理”、“公民与社会”学科一起包括在社会领域中。《国民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主要教育功能为传递文化与制度,培养探究、参与、实践、反思及创新的态度与能力;其理念在于涵育新世代的公民素养,以培育公民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做出迎向「共好」的抉择,并具社会实践力。”中国台湾教育部.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国民中小学暨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社会领域[S].台北:中正书局,2018:1.从《国民纲要》的基本理念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台湾教育部.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国民中小学暨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社会领域[S].台北:中正书局,2018:1.与大陆的课程标准不同,台湾地区的《国民纲要》并未对具体的历史课程内容提出目标要求,而是设置了“学习重点”,来为教材编选、课程实施、教师授课等方面提供参考。学习重点又包括学习表现和学习内容两方面。学习表现通俗地解释就是学生学习过后能达到的能力表现,而学习内容则是教科书中要学习的基本知识重点。根据核心素养内涵的要求,《国民纲要》将社会领域的学习表现概括为认知历程、情意态度与技能行动,具体表现为理解与思辨、态度及价值、实作与参与。顾伟娜.海峡两岸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部分比较研究——以部编版和翰林版为例[D].曲阜师范大学,2021.顾伟娜.海峡两岸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部分比较研究——以部编版和翰林版为例[D].曲阜师范大学,2021.表SEQ表\*ARABIC1我国台湾地区《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社会领域课程纲要》初中历史学科学习表现图表来源:顾伟娜.海峡两岸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部分比较研究——以部编版和翰林版为例[D].曲阜师范大学,2021.在历史课程的规划上,《国民纲要》的特点是“从人民的主体观点出发,采取分域架构,主题安排略古详今,空间推移由近及远”中国台湾教育部.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国民中小学暨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社会领域[S].台北:中正书局,2018:17.中国台湾教育部.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国民中小学暨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社会领域[S].台北:中正书局,2018:17.综上来看,大陆与台湾的历史课程标准各有特点,大陆版本的《课标》较为细致全面,内容要求更加详实、目标明确、针对性和指导性突出。台湾版本的《国民纲要》其自由度相对较高,强调多领域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合,偏向宏观层面的方向性指导,这种灵活性也使得台湾地区可以出现多个不同版本的教科书。
第二章两版教科书“洋务运动”正文课文系统的比较教科书的结构通常被分为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著名历史学家白月桥先生在其著作《历史教学问题探讨》中对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的定义进行阐释,并对其各自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划分,获得了学界的普遍认同。然而,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并不是互相分离的,在教材的实际编写中,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往往会出现相互交织的状态祝金凤.2007年与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比较——以两汉历史的表述为例[D].苏州大学,2021.,可能会出现部分内容不好归类的情况。因此本文在课文系统部分主要对“洋务运动”在两版本教科书中的章节子目以及内容编选进行对比。在课文辅助系统部分主要分为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习题测试三个部分进行对比。下面是对两版本“洋务运动”知识点课文系统方面的对比。祝金凤.2007年与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比较——以两汉历史的表述为例[D].苏州大学,2021.一、章节子目首先来看“洋务运动”知识点在两版本教科书中的位置:表SEQ表\*ARABIC2“洋务运动”知识内容在两版本教科书中的位置版本单元子目小节大陆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第1小节:洋务运动台湾翰林版《社会2(上)》第5章:西力冲击下的东亚世界5-2中日对西力冲击的回应第1小节:中国自强运动资料来源:笔者根据部编版八上《中国历史》与翰林版《社会2(上)》课本内容进行整理“洋务运动”相关知识在大陆部编版中属于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中的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在台湾翰林版中属于《社会2(上)》中第三章“中国与东南亚(上)”第5章“西力冲击下的东亚世界”的第二课“中日对西力冲击的回应”。“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在大陆与台湾历史课程中都被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学习,在时间安排上一致。在大陆版本中,“洋务运动”是所属单元的第一课。在前一单元中学生学习并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对清末中国的危急形势有了深刻了解。清政府在当时外忧内患、腹背受敌的背景下,开始了对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端,因此被安排的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合理的。在台湾翰林版教科书中,“洋务运动”是所属单元的第二课,前一节课是“西力对东亚世界的冲击”。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中英贸易冲突、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影响以及黑船事件与日本开港。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来看,学生先了解西方势力对东亚世界的入侵,再学习东亚国家对西方势力的反抗,其逻辑安排也是合理的。但不同的是,台湾翰林版的教科书明显将大陆教科书中一个章节的知识点浓缩于一课当中,这就导致在翰林版教科书中对历史事件内容的记载不够完整,且很多重点事件无法展现,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也不能深入。并且台湾版本的教科书并没有将中国史单独列出来,而是将其融入东亚地区的历史,大大弱化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将中国历史与东亚地区历史共同讲述,尤其是与日本并列,这可能会使台湾地区的学生将中国与日本归于一类,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学习中国历史。这种“去中国化”的历史教育从李登辉执政时期“台湾史”独立出现便开始产生,至蔡英文上台后愈发严重,对台湾地区的学生培养中华民族认同感十分不利,因此一直是两岸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台湾地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实教学内容,补充那些课本中未能详尽涉及的重要历史知识点,尤其需要强调台湾史与中国史之间的紧密联系。此举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这场运动在两版教科书中有着不同的名称,大陆版称之为“洋务运动”,台湾翰林版则将这场运动称为“自强运动”。关于大陆与台湾两地学者对这场运动的不同称呼,著名历史学者姜铎在其文章《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中引用吕实强先生评论吴安家先生文章的话作了解释:“‘自强运动’是代表当时人心里面内忧外患的压迫……虽然在政治上没有用外国人的方法,甚至于说在西学、西艺方面,也没有能够彻底学到外国人的科学精神和方法,但是他们内心的热情,内心的动机是向着爱国的、努力奋进的方向去走,所以我们用‘自强运动’,是代表一个继续的完整的动力”。姜铎.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J].历史研究,1997(02):114-128“用‘洋务运动’情形就不同了,仅是借用外国人的科学技术来完成他们的保卫封建政权,与帝国主义合作来维持统治阶层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借些科技的目的并不是爱国的,是与人民为敌的。如此解释下来,他们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他们所做的努力,都是站在与人民对立的立场,他们既然违反了人的利益,便只有失败。当然引导到毛泽东说人民革命,领导人民,顺应人民,所们他们会成功。目的在这里,所以排除了‘自强’这个名词。”姜铎.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J].历史研究,1997(02):114-128姜铎.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J].历史研究,1997(02):114-128张亚超.两岸三地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特色比较——以“洋务运动”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6,No.277(25):79-80.二、内容编选虽然“洋务运动”知识点在大陆部编版与台湾翰林版教科书中均占有一个小节的内容,但篇幅相差巨大。大陆部编版在一个小节中安排了四个自然段、共511个字来记述“洋务运动”;而台湾翰林版教科书虽然也是一个小节四个自然段,但仅使用256个字,仅为大陆部编版字数的一半。篇幅上的悬殊必定会产生内容上的取舍,下面笔者将从事件的背景、核心要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对两版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的区别与相似之处进行详尽的比较和分析。在描述“洋务运动”的背景时,大陆部编版比较简洁,只是简单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与陈述事实,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部分官员提出学习西方技术,着墨不多。台湾翰林版则较为详细地介绍鸦片战争后英法联军合攻中国的事件,再引出奕祈、曾国藩等清朝官员面对联军强大的武器装备而产生的发动“洋务运动”的想法,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翰林版在背景的表述上因果联系更加严谨。在主要内容的描述上,两版教科书都先介绍“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并且都举奕䜣、曾国藩与李鸿章三人作为例子,部编版则增加了左宗棠与张之洞。大陆部编版在介绍人物之后对“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做了解释,这一口号表达的是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这一解释解释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这场运动的内在性质。而台湾翰林版并没有提到“洋务运动”的口号。并且翰林版教科书中将“洋务运动”称为“自强运动”,却没有解释这个名称的由来,这就可能会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称呼这场运动,对“洋务运动”的实质理解存在缺失。对成果部分的叙述,部编版使用两个自然段,分别介绍“洋务运动”在军事工业、近代教育、民用工业、以及军队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成就,并列举了一些重要的例子。翰林版教科书没有在正文段落中对“洋务运动”的成果做介绍,而是用图片加注释的方式来呈现。翰林版教科书选取“洋务运动”在外交、交通、军事、教育四个方面所取得成就的代表性照片,并对每张照片的信息加上注释,以展示“洋务运动”的成果。在外交、军事工业、近代教育方面的描述看,两版教科书的重点大致相同。但部编版多了对军队建设方面的描述。在民用工业上,部编版认为煤矿、铁厂是代表性例子;翰林版则认为铁路设施是代表例子。在描述“洋务运动”的影响与失败原因部分,部编版先讲“洋务运动”在历史上的地位,再肯定“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进步作用,最后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翰林版则先讲“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再讲其进步意义。虽然两版本都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来看待与评价“洋务运动”,但从课文叙述中可以感受到,大陆部编版更强调“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而翰林版则对“洋务运动”所带来的积极成果更注重。另外,在对“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表述中,部编版认为是“洋务运动”根本目的具有封建性,加上内部的腐败与外国势力的入侵;而翰林版则认为是“洋务运动”在推行期间,“因为过度侧重器物层面的改革,缺乏整体规划,再加上守旧派人士反对势力强大”吴翎君等主编.社会2上[M].台北:翰林出版社,2023,第129页吴翎君等主编.社会2上[M].台北:翰林出版社,2023,第129页综合以上分析与对比结果来看,大陆部编版历史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史实记载更全面详实,对“洋务运动”的实质和影响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正文的重点主要在“洋务运动”的成果以及运动的实质内涵方面。翰林版历史教科书篇幅少、内容短,这也使得这一版本的语言非常精炼,言简意赅。在记载“洋务运动”成果方面,翰林版使用图片加注释的展示形式,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更便于理解和记忆,对“洋务运动”发生背景的叙述也更加全面。
第三章两版教科书正文辅助系统比较课文系统系统是对课文系统的有效补充,课文的正文部分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可能会存在不同,但本质上叙述的是同一个事件,大体都是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几个方面来写,差别不大。但课文辅助系统则给了编者充足的发挥空间,是两版教科书最大的不同之处。下面笔者将对大陆部编版八上《中国历史》与台湾翰林版《社会2上》的正文辅助系统进行对比,并从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习题测试三个方面展开。一、图片资料历史图片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课文正文能起到补充与解释的功能。以下是部编版与翰林版教科书中“洋务运动”部分的图片资料使用情况:表SEQ表\*ARABIC3图片资料在两版教科书“洋务运动”部分的使用情况版本图片总数部编版八上《中国历史》李鸿章照片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3张翰林版《社会2上》英法联军形势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李鸿章视察中国第一条官办铁路南京兵工厂制造的大炮及弹药清末留美学生组成的棒球队5张资料来源:笔者根据部编版八上《中国历史》与翰林版《社会2(上)》课文内容进行整理部编版教科书关于“洋务运动”的图片辅助资料使用了三张。第一张为李鸿章照片,位于第一自然段左下角,旁边配合展示李鸿章的人物事迹。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了解李鸿章的事迹有助于丰满人物形象,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另外,通过李鸿章的生平事迹去看待“洋务运动”,以小见大,有助于学生感受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物心境,多方面认识“洋务运动”。第二张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的照片,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具有历史代表性,用这张图片作为洋务运动的成果代表是合适的。第三张是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照片,代表了当时在军队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翰林版教科书使用的图片资料共五张。第一张为英法联军形势图,作为洋务运动背景的资料补充。学生通过形势图的展示能够生动地演绎英法联军的进攻线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第二至五张图均为洋务运动时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外交方面选取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照片;交通方面选取的是李鸿章视察中国第一条铁路照片;军事方面选取南京兵工厂制造的大炮及弹药照片;教育方面选取清末留美学生组成的棒球队合照。这四张照片作为洋务运动时期的成果展示是合适的。对比两版教科书在图片资料上的选用,可以看出翰林版教科书更倾向于用图片来讲述历史,例如关于洋务运动的成果,部编版使用两个自然段的文字和两张照片,而翰林版没有用文字叙述而是直接展示图片,通过对图片进行注释以此来表示洋务运动的成果。在这部分内容,笔者认为翰林版教科书的处理更为巧妙。洋务运动成果部分的内容属于陈列型知识点,而此时教科书面向的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还处于新鲜感重,活泼好动的年纪,对文字的阅读分析能力较弱。长时间阅读大量文字容易使学生产生困倦感,阅读兴趣不高。而图片资料可以更简洁直观地展示出课文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机。从图片色彩运用上看,部编版三张图片均为黑白照片。其优点在于使用历史原图有利于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场景,透过历史照片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缺点是整体色彩单一,视觉效果沉闷,稳重有余而活泼不足。翰林版教科书既有黑白历史照片,也有经过复原的彩色历史照片,还有色彩明亮的照片。在兼顾历史真实感的同时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色彩运用和谐,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在图片资料的运用上,部编版教科书可以向翰林版教科书进行借鉴。二、文字资料文字补充资料也是课文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部编版教科书的文字补充资料类型有“前言”、“人物扫描”、“相关史事”、“知识拓展”等。在“洋务运动”这一课的“前言”中,首先解释“洋务运动”的定义及成果,另一部分是对本课第二、三节的提示。在前言中主要使用设问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好奇心。本课的第二类文字补充资料是“人物扫描”,这一栏目与图片资料相搭配,对重要历史人物进行补充介绍。本课中的“人物扫描”部分就是对李鸿章的生平事迹进行介绍,为“李鸿章”塑造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第三类是“相关史事”,主要为课文内容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拓宽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本课的正文部分展示有“洋务运动”在军事、民用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但没有提到其缺点。“相关史事”则补充讲述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的缺陷之处:不能自主经营、成本高、效率低等。从多角度丰富洋务运动的细节。最后一类是“知识拓展”,主要位于本课的课后巩固部分。“知识拓展”栏目与“相关史事”栏目作用相似,都是对正文未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补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本课的“知识拓展”主要介绍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对西学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翰林版教科书常用的文字补充资料栏目有“小帮手”,主要作用是对一些历史名词进行解释或进行知识补充,以及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比较。但在“洋务运动”这一小节并未设置。翰林版教科书也没有设置“课前导言”,只设置了章节导言。其章节导言的类型很多,有文字导入、设问导入、人物情景对话导入、以及时间轴等,很值得部编版借鉴。例如第五章的章节导入:图SEQ图\*ARABIC1翰林版《社会2上》第5章单元导入(1)图SEQ图\*ARABIC2翰林版《社会2上》第5章单元导入(2)文字导入部分对本章节内容进行了精炼的概括;设问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思考,提高学习兴趣;人物情景对话导入有利于学生置身在真实的言语运用活动中,使导入生动有趣;时间轴可以提示本章节内容在历史上的时间位置,帮助学生快速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尽管有丰富的章节导入,但学生在学习到本章节第三节以后的课文很容易将其遗忘,效果远远不如课前导入,不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本课的学习情景,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提前自行准备导入情景,加强教学效果。综合以上文字补充资料来看,部编版教科书的文字补充资料类型丰富,对正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值得翰林版教科书学习。但翰林版教科书在章节导入的设置上形式新颖,别具一格,也值得部编版教科书借鉴。三、习题测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张燕婴.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习题测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成效最直接的方式。下面笔者张燕婴.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部编版教科书使用史料作为随堂测试的题目:图SEQ图\*ARABIC3部编版八上《中国历史》“洋务运动"小节随堂测试习题这段文字是李鸿章对于自身在洋务运动中表现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直接参与者与主导者,学生通过总结李鸿章的观点,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对洋务运动的实质认识更深刻,对所学知识点起到好的巩固作用。台湾翰林版的随堂测试相比之下较为直接:图4翰林版《社会2上》”洋务运动“小节随堂测试习题翰林版教科书主要设置“想一想”、“写作与练习”等栏目来进行随堂测验。本课的随堂测就属于“想一想”栏目,这个问题属于知识拓展型设问,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感悟事件对台湾地区也就是学生所处的身边环境的历史影响,有利于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深远性。但从更深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问英法联军与洋务运动对台湾地区的影响,这一设问无形之中增强了“台湾史”的独立性,有“去中国化”的历史倾向。课后习题部分,部编版教科书设计了“课后活动”栏目,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简答题:图SEQ图\*ARABIC4部编版八上《中国历史》“洋务运动”小节课后测试习题与“洋务运动”知识点有关的是多选题,这个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洋务运动影响和实质的理解,通过习题再次强调本课知识重点。而翰林版则设计“学习check”栏目,帮助学生自我检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图SEQ图\*ARABIC5翰林版《社会2上》“洋务运动”小节课后测试习题章节最后,翰林版教科书又设置时间轴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这一设计首尾呼应,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发展线索的梳理。图SEQ图\*ARABIC6翰林版《社会2上》第5章章节测试题综合以上习题测试来看,翰林版的习题较为简单,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巩固与历史时序性的培养,还有对台湾地区历史的了解,但是缺少对学生历史学科技能的培养。部编版更加重视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用一手史料作为题目进行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专业性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两大核心素养。并且选择题搭配简答题,题目设置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除了以上三种课文辅助系统的分类,翰林版教科书在课文中还有一些“小巧思”值得部编版教科书借鉴。比如对于正文中的特定历史名称都会以下划线进行标注,如若这个知识点在之前已经学习过,还会设置索引提示这个知识点在之前所学课本中的位置,即知识链接。在本课“洋务运动”这一小节中,清政府面对英法联军的攻势,屈辱求和签约,增开通商口岸。这部分知识在《社会1上》第四章“清帝国统治政策的变迁”讲述清朝的治台政策时已经提到过。包括“洋务运动”(翰林版课本称为“自强运动”)在“行政改革与现代化建设”这一小节内容中也有过介绍。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将已学过的知识与新课知识相结合,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图SEQ图\*ARABIC7翰林版《社会2上》“洋务运动”正文知识链接设计综合以上对比分析的结论来看,大陆部编版教科书与台湾翰林版教科书在正文辅助系统的设置上各有优劣。部编版教科书的图片运用稳重有余而活泼不足,翰林版教科书的图片使用在兼顾历史真实感的同时又能照顾到阅读者的视觉感受,更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文字资料的运用上,部编版类型丰富内容详实,能对正文起到很好的补充;翰林版章节导入形式新颖别具一格。在习题测试设置上,翰林版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巩固与历史时序性的培养,但是对学生历史学科技能的培养不足;部编版的习题设置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有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四章“洋务运动”一节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教科书与翰林版历史教科书各有优缺点,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需要,充分利用两版教科书的优点,取长补短,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弥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将就两版教科书对比分析结果,编写“洋务运动”这一小节的教学设计,以期能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实施上提供一些参考作用。导入:图4-SEQ图4-\*ARABIC1导入【设计意图】:在导入部分笔者选择了图片导入,将鸦片战争时期军舰与甲午战争时期的军舰进行对比。图片资料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同时思考变化原因,活跃学生思维,有利于新课的讲授。一、洋务运动的背景图4-SEQ图4-\*ARABIC2洋务运动的背景【设计意图】:将洋务运动前国内国外重大历史事件以时间轴的方式联系并呈现出来,一方面方便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理清思路;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图4-SEQ图4-\*ARABIC3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图4-SEQ图4-\*ARABIC4洋务运动目的、口号【设计意图】:历史人物是推动历史事件发展的重要领导者,我们学习历史也要了解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事迹。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实际上对历史人物的认识都不够,可能他们对历史人物的事迹都耳熟能详,但是却不认识他们的样子,经常图片对不上脸。有时候出现图片题或简答题中有人物形象时,只能通过文字的描述来判断是哪位历史人物。因此在这个环节笔者设置了“看图识人”小互动,让学生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分辨历史人物,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全面认识历史人物的重视。在介绍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后,笔者对李鸿章进行了进一步介绍。笔者利用课本的“人物扫描”栏目,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为李鸿章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并引用李鸿章的话,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洋务运动的目的与口号。三、洋务运动的过程洋务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自强”时期,主要发展军事工业;19时期70年代后向“求富”转变,重点发展民用工业。在此期间同时发展新式教育、培养近代人才、以及加强海陆军建设。图4-SEQ图4-\*ARABIC5洋务运动的两个阶段军事工业图4-SEQ图4-\*ARABIC6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成就【设计意图】:洋务运动成就部分笔者主要使用“图片+基本特点介绍”的呈现方式。力图呈现排版干净整洁,重点突出的PPT设计效果。图片选择上,在保证图片真实性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经过修复的清晰照片,给学生呈现更好的阅图效果。图4-SEQ图4-\*ARABIC7军事工业发展存在问题【设计意图】:引用两则史料作为知识点之间的过渡,既能自然地引出下一部分内容,也能增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整合所学,完善知识网络。兴办新式学校、培养近代人才图4-SEQ图4-\*ARABIC8洋务运动时期在近代教育领域的成就图4-SEQ图4-\*ARABIC9由“自强”转为“求富”【设计意图】:“史料+问题解决”的过渡方式能够自然地将上下部分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自然不突兀。民用工业图4-SEQ图4-\*ARABIC10民用工业的成就军队建设图4-SEQ图4-\*ARABIC11军队建设取得的成就(1)图4-SEQ图4-\*ARABIC12军队建设取得的成就(2)【设计意图】:文字材料结合历史地图的展示,方便学生形象地记忆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小tips”栏目有效地对知识点进行补充,增加历史真实性。图4-SEQ图4-\*ARABIC13洋务运动主要内容表格设计【设计意图】:设计表格让学生快速填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整理所学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状况和上课认真程度。四、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图4-SEQ图4-\*ARABIC14甲午海战视频【设计意图】:历史视频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历史教学情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杨淑芝.试析视频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J].高考.杨淑芝.试析视频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J].高考.图4-SEQ图4-\*ARABIC15探究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设计意图】: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三点,针对这三点笔者分别列举了一则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体现史料实证历史核心素养。五、洋务运动的评价图4-SEQ图4-\*ARABIC16洋务运动的评价【设计意图】:在授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这个“材料研读”部分即为课本中的补充材料,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在教授学生进行历史评价时,要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价。图4-SEQ图4-\*ARABIC17知识框架【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小节知识重点,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图4-SEQ图4-\*ARABIC18当堂练习(1)图4-SEQ图4-\*ARABIC19当堂练习(2)图4-SEQ图4-\*ARABIC20当堂练习(3)【设计意图】:在知识点的讲授结束后可以利用选择题快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当堂练习的题目包括了洋务运动的背景、实质、成功、评价等多个知识点的考察。图4-SEQ图4-\*ARABIC21课后作业【设计意图】:课后作业布置设计的是一个开放型论述题,既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深入程度,也能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另外,论述题也是中考必考题型,在平时测试中可以让学生多加练习,积累经验。
结语初中历史教科书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历史学科授课的核心资源,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教科书亦在与时俱进。因此,身处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深化对新课纲和教科书的理解,方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教学质量。虽然深入钻研教材是理解历史教科书的基础,但仅有此还不够。为了更全面地“吃透”历史教科书,教师需要将视野拓宽,对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这种做法有助于历史教师丰富知识视野,优化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择优补缺的目标。本文以“洋务运动”知识点为对象,将大陆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八上《中国历史》与台湾翰林版初中教科书《社会2上》进行比较,通过对两版本教科书在课程标准、正文内容、正文辅助系统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比较,总结两版本教科书在不同部分各自的优缺点。并针对“洋务运动”小节进行教学设计,旨在为一线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教学工作上的参考与启示。总体来看,两版本各有特色,部编版内容详实全面,史料丰富,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部编版语言精炼,重点知识突出,排版设计符合初中生心理水平。两版本课文辅助系统各有巧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文可能略显稚嫩,其研究仅停留在表面,研究内容尚未触及核心领域,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笔者将秉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完善自身,希望能在今后的实践中完善。
参考文献教材吴翎君等主编.社会2上[M].台北:翰林出版社,2023.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二、政策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中国台湾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式合同补充协议格式示例
- 房屋买卖合同标准范本
- 股东退股合同协议示例
- 应急指示灯具购销合同
- 废钢采购协议书
- 型材销售购销协议
- 房屋买卖合同法律案情
- 物流配送合作协议
- 经典餐饮服务合同模板
- 农业肥订购协议
- 农业经济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
- 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暂行办法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管理英语4》形考任务5试题及答案
- 盘点票表格模板
- 六类网线检测报告(共9页)
- 安徽中电龙子湖工业园区12MW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二工区设备采购第一批35kV箱式变电站技术协议
- 注塑换模作业指导书
- 定额管件接头含量表
- 光伏清洗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四柱液压压力机系统设计说明书(共17页)
- 污水工艺设计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