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实施方案_第1页
环保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实施方案_第2页
环保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实施方案_第3页
环保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实施方案_第4页
环保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实施方案TOC\o"1-2"\h\u23802第一章环保行业绿色建筑概述 219798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2159631.1.1绿色建筑的定义 2160441.1.2绿色建筑的意义 3139611.1.3政策法规支持 3193781.1.4技术体系逐步完善 382971.1.5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316351.1.6产业链逐渐形成 315431.1.7区域发展不平衡 362891.1.8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431235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4251281.1.9以人为本原则 4156761.1.10资源节约原则 417011.1.11环境保护原则 468911.1.12可持续发展原则 4192721.1.13项目前期调研 5303551.1.14设计阶段 5296361.1.15施工阶段 588101.1.16验收与评价阶段 531098第三章节能减排技术 52611第四章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665301.1.17天然材料 7239541.1.18再生材料 7225481.1.19节能材料 7323631.1.20环保材料 7194611.1.21绿色认证材料 7232391.1.22遵循环保法规和政策 7234221.1.23注重材料功能和质量 7223551.1.24考虑生命周期成本 869331.1.25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8221421.1.26强化技术创新 8191751.1.27加强监管和检测 82480第五章建筑围护结构优化 824191.1.28设计原则 8259231.1.29设计内容 8210481.1.30外墙优化措施 954011.1.31门窗优化措施 9200761.1.32屋面优化措施 9325131.1.33地面优化措施 9287421.1.34通风换气优化措施 92392第六章建筑能源利用 10219331.1.35太阳能利用 10203501.1.36风能利用 1054521.1.37生物质能利用 10315071.1.38能源审计与监测 11290171.1.39建筑节能设计 11287091.1.40能源合同管理 1114321.1.41能源培训与宣传 1111180第七章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控制 11292731.1.42空气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12284241.1.43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及防治措施 12216361.1.44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 12267251.1.45室内温度控制 1269001.1.46室内湿度控制 12182131.1.47室内光照控制 1229841.1.48室内噪音控制 1325800第八章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1380951.1.49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13117521.1.50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13210701.1.51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1451901.1.52加强绿色施工过程控制 14107741.1.53推广绿色施工新技术、新工艺 14230261.1.54加强绿色施工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1410534第九章绿色建筑运营维护 14182061.1.55制定绿色运营维护计划 1447791.1.56优化能源管理 14100091.1.57水资源管理 1536441.1.58室内环境质量保障 1537121.1.59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 15173741.1.60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152801.1.61建筑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1574621.1.62建筑废弃物处理监管 1511250第十章环保行业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 16317911.1.63政策法规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引导作用 1648721.1.64政策法规对绿色建筑推广的约束作用 16326421.1.65政策法规对绿色建筑创新的促进作用 17第一章环保行业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拆除等全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环保、节能、高效、健康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物的环境功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1.1.2绿色建筑的意义(1)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节能技术、优化建筑设计,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有助于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2)保护环境:绿色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过程、运营管理等方面,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生态效益。(3)改善居住环境:绿色建筑关注室内外环境质量,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选用环保材料,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管理、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5)促进经济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助于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第二节环保行业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1.1.3政策法规支持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等。1.1.4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我国绿色建筑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目前绿色建筑技术主要包括:节能技术、环保材料、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化技术等。1.1.5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绿色建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我国绿色建筑市场规模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近30%。1.1.6产业链逐渐形成绿色建筑产业链涉及建筑设计、施工、监理、运维等多个环节,涵盖了环保、节能、建材、设备等多个产业。绿色建筑的发展,产业链逐渐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日益显现。1.1.7区域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但区域发展仍存在不平衡现象。东部沿海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相对较快,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1.1.8国际合作不断加强我国在绿色建筑领域与国际合作不断加强,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同时我国绿色建筑企业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第一节绿色建筑设计原则1.1.9以人为本原则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以人的健康、舒适和高效使用为核心,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创造适宜的室内外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2)提高室内光照质量,充分利用自然光,降低照明能耗。(3)保证室内温度舒适,降低空调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1.1.10资源节约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资源节约原则,降低建筑物的资源消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2)节约能源,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3)节约水资源,采用节水型设备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1.11环境保护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建筑废弃物产生,提高建筑废弃物利用率。(2)降低噪音污染,采用隔音降噪措施,提高室内外噪音环境质量。(3)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1.1.12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绿色建材,提高建筑物的环保功能。(2)建立完善的建筑维护保养体系,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3)优化建筑设计,降低建筑物运营成本。第二节绿色建筑设计流程1.1.13项目前期调研(1)分析项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等自然条件。(2)调研项目周边环境,了解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社会需求等因素。(3)收集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等资料。1.1.14设计阶段(1)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明确设计原则。(2)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包括建筑布局、结构形式、建筑材料、设备选型等。(3)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评审,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1.1.15施工阶段(1)选用绿色施工技术,降低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质量。(3)监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指标,及时调整施工方案。1.1.16验收与评价阶段(1)进行绿色建筑验收,保证项目符合设计要求。(2)对项目进行评价,分析项目在节能、环保、舒适性等方面的表现。(3)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第三章节能减排技术第一节节能技术概述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节能减排已成为环保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节将对节能技术进行概述,以期为绿色建筑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节能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其主要目标是减少建筑物的能源需求,降低能源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节能技术:(1)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通过优化建筑物的外墙、屋顶、地面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建筑物的热损失。例如,采用高功能保温材料、双层玻璃窗等。(2)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对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如采用热泵技术、变频调速技术、合理配置空调系统容量等。(3)照明节能技术: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如LED灯、紧凑型荧光灯等,同时优化照明控制系统,实现智能调光。(4)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部分常规能源,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5)建筑智能化技术:通过建筑智能化系统,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实现能源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第二节减排技术概述减排技术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对环境负担的技术。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减排技术:(1)建筑材料减排技术: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如使用再生材料、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涂料等。(2)施工过程减排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扬尘、噪音等污染物排放。如采用湿法作业、封闭施工等。(3)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利用,降低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4)室内环境质量控制技术:通过优化室内环境设计,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保障人体健康。如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合理配置室内绿化植物等。(5)绿色交通减排技术:鼓励使用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减少交通尾气排放。如推广电动汽车、优化公共交通系统等。通过以上减排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为我国环保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第四章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第一节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在生产、加工、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能够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建筑材料。根据其特性和来源,绿色建筑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1.1.17天然材料天然材料是指来源于自然界的建筑材料,如木材、石材、竹材等。这些材料具有可再生、环保、美观等特点,但部分天然材料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1.1.18再生材料再生材料是指经过回收、加工和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如废砖、废混凝土、废塑料等。这些材料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但再生材料的功能和质量可能存在一定差异。1.1.19节能材料节能材料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能源消耗的建筑材料,如保温材料、隔热材料、节能玻璃等。这些材料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1.1.20环保材料环保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如低毒材料、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等。这些材料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1.1.21绿色认证材料绿色认证材料是指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的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都受到严格监控,能够保证其环保功能。第二节绿色建筑材料的选用原则1.1.22遵循环保法规和政策在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时,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环保法规和政策,保证材料的生产、加工和使用符合环保要求。1.1.23注重材料功能和质量绿色建筑材料的选用应注重其功能和质量,以满足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和耐久性要求。同时应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品牌影响力的材料供应商。1.1.24考虑生命周期成本在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时,应考虑其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运输、施工、维护和废弃处理等环节的费用。在综合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绿色建筑材料。1.1.25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选用绿色建筑材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当地可再生、环保的材料。1.1.26强化技术创新在绿色建筑材料的选用过程中,应加强技术创新,推广新型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物的绿色功能。1.1.27加强监管和检测加强对绿色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管和检测,保证材料符合环保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更换。通过以上原则,合理选择和应用绿色建筑材料,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第五章建筑围护结构优化第一节围护结构节能设计1.1.28设计原则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度: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耗。(2)经济合理性:在保证节能效果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3)系统性:综合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各个方面,实现整体节能。(4)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可再生能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1.1.29设计内容(1)外墙节能设计:采用高功能外墙材料,提高外墙保温隔热功能,降低能耗。(2)门窗节能设计:选用高功能门窗,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功能,减少能源损失。(3)屋面节能设计:采用保温隔热功能良好的屋面材料,降低屋面传热系数,减少能源消耗。(4)地面节能设计:提高地面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地面传热系数,减少能源损失。(5)通风换气设计:合理设置通风换气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能耗。第二节围护结构优化措施1.1.30外墙优化措施(1)采用高功能外墙保温材料,提高保温隔热功能。(2)增设外墙外保温层,降低能耗。(3)优化外墙结构,提高墙体的整体稳定性。1.1.31门窗优化措施(1)采用双层或者三层玻璃窗,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功能。(2)选用可开启式窗户,增加室内通风换气效果。(3)优化窗型设计,降低窗户能耗。1.1.32屋面优化措施(1)采用保温隔热功能良好的屋面材料,降低屋面传热系数。(2)增设屋面保温层,提高屋面保温隔热功能。(3)优化屋面结构,提高屋面整体稳定性。1.1.33地面优化措施(1)采用保温隔热功能良好的地面材料,降低地面传热系数。(2)增设地面保温层,提高地面保温隔热功能。(3)优化地面结构,提高地面整体稳定性。1.1.34通风换气优化措施(1)合理设置通风换气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2)采用可调节式通风系统,实现室内环境舒适度与能耗的平衡。(3)优化通风道设计,降低通风能耗。第六章建筑能源利用第一节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能源利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节主要探讨在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及其效益。1.1.35太阳能利用(1)光伏发电在建筑物的屋顶或外墙上安装光伏板,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建筑自身所需的电力,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而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热能,加热水供建筑内部使用。这种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转换效率和较低的成本,适用于各类建筑。1.1.36风能利用(1)风力发电在建筑物的顶部或周围安装风力发电设备,可以充分利用风能资源。风力发电具有清洁、无污染的优点,但需考虑建筑周围环境对风能资源的影响。(2)自然通风利用建筑物的设计,如设置通风井、绿色屋顶等,可以促进室内自然通风,降低空调等设备的能耗。1.1.37生物质能利用(1)生物质锅炉生物质锅炉利用生物质颗粒或废弃物作为燃料,提供供暖和热水。这种锅炉具有环保、节能、减排的特点,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区。(2)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是将生物质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方式。通过焚烧生物质,可以产生蒸汽推动发电机发电,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第二节能源管理策略在建筑能源利用中,除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能源管理策略同样。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建筑能源管理策略。1.1.38能源审计与监测(1)能源审计对建筑进行能源审计,分析能源消耗现状和潜力,为制定节能措施提供依据。(2)能源监测建立能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建筑能源消耗情况,为能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1.1.39建筑节能设计(1)节能设计原则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遵循节能设计原则,如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建筑保温隔热功能等。(2)节能技术应用运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等,降低建筑能源消耗。1.1.40能源合同管理(1)能源合同通过签订能源合同,明确能源管理责任和目标,保证建筑能源利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2)能源合同执行加强对能源合同的执行力度,保证各项节能措施得到有效落实。1.1.41能源培训与宣传(1)能源培训对建筑使用者进行能源培训,提高节能意识和技能。(2)能源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能源宣传活动,营造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第七章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控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环境质量控制是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从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和室内环境舒适度优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节室内空气质量保障1.1.42空气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室内空气质量保障首先需要明确空气质量标准。我国已制定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了室内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还需建立完善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包括采样、分析、评价等环节,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1.43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及防治措施(1)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甲醛、苯、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PM2.5等。这些污染物来源于建筑材料、家具、装修材料、生活用品等。(2)防治措施(1)选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污染物释放。(2)加强室内通风,降低污染物浓度。(3)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等。(4)定期清洁室内环境,减少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1.1.44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建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同时加强对室内空气质量的监管,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标。第二节室内环境舒适度优化1.1.45室内温度控制(1)合理设计室内温度分布,保证冬季温暖、夏季凉爽。(2)采用节能型空调设备,降低能耗。(3)加强室内保温隔热,减少室内外温差。1.1.46室内湿度控制(1)合理调整室内湿度,保持舒适湿度范围。(2)采用除湿、加湿设备,保持室内湿度稳定。(3)加强室内绿化,提高室内湿度。1.1.47室内光照控制(1)优化室内照明设计,提高照明效果。(2)采用节能型照明设备,降低能耗。(3)利用自然光,提高室内光照质量。1.1.48室内噪音控制(1)选用低噪音设备,减少噪音污染。(2)采用隔音、吸音材料,降低室内噪音。(3)加强室内绿化,提高室内噪音衰减效果。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第八章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第一节绿色施工技术1.1.49绿色施工技术概述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施工质量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绿色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技术:包括墙体保温、屋面保温、门窗密封等,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能耗。(2)节水技术:采用节水型设备和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3)节材技术:推广绿色建材,提高材料利用效率,降低材料消耗。(4)环保技术:采用环保型施工设备,降低施工现场污染,保护生态环境。1.1.50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1)节能技术的应用: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体型、外窗比例等因素,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功能;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设备,降低建筑物的能耗。(2)节水技术的应用: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洁具、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给水管网,减少给水管网漏损。(3)节材技术的应用: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如高功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等;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材料利用效率。(4)环保技术的应用:采用低噪音、低排放的施工设备,减少施工现场污染;加强施工现场绿化,提高空气质量。第二节绿色施工管理措施1.1.51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1)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绿色施工的目标、任务和责任。(2)建立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对绿色施工工作的领导。(3)制定绿色施工技术规范,保证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现场得到有效执行。1.1.52加强绿色施工过程控制(1)严格审查施工图纸,保证设计符合绿色施工要求。(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环境整洁、安全。(3)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绿色施工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4)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1.1.53推广绿色施工新技术、新工艺(1)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2)鼓励企业研发绿色施工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施工成本。(3)加强绿色施工技术的宣传推广,提高绿色施工的认知度。1.1.54加强绿色施工与周边环境的协调(1)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加强与当地环保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施工符合当地环保要求。(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第九章绿色建筑运营维护绿色建筑运营维护是保证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本章内容:第一节运营维护策略1.1.55制定绿色运营维护计划(1)明确绿色运营维护目标,包括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2)制定具体的运营维护措施,保证建筑设施正常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1.1.56优化能源管理(1)对建筑能源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引入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建筑能源消耗,实现能源数据分析和预测。(3)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1.1.57水资源管理(1)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引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减少对地下水和市政供水的依赖。(3)实施水资源回收利用,如中水回用、绿化用水等。1.1.58室内环境质量保障(1)定期检测室内环境质量,保证空气质量、光照、噪音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2)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室内环境污染,如采用绿色建材、定期清洁通风等。(3)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满足居住和工作需求。第二节建筑废弃物处理1.1.59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1)制定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标准,明确废弃物种类和回收要求。(2)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存放,便于后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1.1.60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废砖、废混凝土等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2)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1.1.61建筑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1)建立完善的建筑废弃物处理设施,如废弃物处理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