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医药公司的税务风险识别、成因分析》20000字(论文)_第1页
《A医药公司的税务风险识别、成因分析》20000字(论文)_第2页
《A医药公司的税务风险识别、成因分析》20000字(论文)_第3页
《A医药公司的税务风险识别、成因分析》20000字(论文)_第4页
《A医药公司的税务风险识别、成因分析》2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A医药公司的税务风险识别、成因分析目录TOC\o"1-3"\h\u摘要 I1.绪论 41.1.研究背景及意义 41.1.1.研究背景 41.1.2.研究意义 51.2.文献综述 61.2.1.国外文献综述 61.2.2.国内文献综述 71.2.3.国内外文献评述 101.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21.3.1.研究方法 121.3.2.技术路线 131.4.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理论基础 152.1.税务风险研究的相关理论 152.1.1.税务风险的概念 152.1.2.税务风险识别方法 152.1.3.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52.2.带量采购政策 162.2.1.药品带量采购 162.2.2.带量采购背景及影响 172.3.变量与数据 183.案例背景 193.1.医药行业现状 193.2.医药行业税务风险 193.3.A企业基本情况 203.4.A医药公司的组织机构 214.A公司的税务风险识别分析 244.1.基于税负率的税务风险分析 244.1.1.政策出台前增值税税务风险分析 244.1.2.政策出台后增值税税务风险分析 244.1.3.政策出台前所得税负担率分析 254.1.4.政策出台后所得税负担率分析 264.1.5.所得税贡献率分析 264.1.6.本节小结 274.2.政策出台前基于纳税评估指标税务风险分析 284.2.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284.2.2.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284.2.3.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294.2.4.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304.3.政策出台后基于纳税评估指标税务风险分析 304.3.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之间的配比分析 304.3.2.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314.3.3.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324.3.4.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324.3.5.本节小结 335.A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345.1.外部政策原因 345.2.内部原因 345.2.1.涉税环节没有监管到位 345.2.2.对政策的重视程度不足 356.结论与建议 366.1.结论 366.2.建议 366.2.1.加强企业涉税环节的监管 366.2.2.重视并深入研究相关政策 377.本文的不足和改进 38参考文献 39绪论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因为没有按税法规定准确并及时地履行属于纳税人的义务,导致企业出现纳税失误的情况,这是需要企业一直重点关注的。而企业之所以会发生税务风险,主要是因为在涉税环节中没有规范遵守税法、涉税活动与适用税法不匹配以及政策的影响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影响越来越大,2018年在医疗制造行业正式试行带量采购政策,对于医疗制造行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变革。2018年是中国医改的标志性年份,标志着中国深化医改进入新的阶段。在2018年试行“4+7”药品带量采购之后,2020年11月份开始实行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以量换价。于长永(2020)提出“看病难”一直都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2018年的药品带量采购以及2020年的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的目的之一皆是为了解决此等问题[1]。在带量采购政策正式施试行前,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医疗机构难以收回运行成本;同时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医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技术和服务价值的合理补偿,这都为医生和医疗机构的逐利行为提供了内在动机。又因为药品顺价加成15%的购销政策,医疗领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处方权垄断和不确定的疾病治疗结果等因素,为各方的逐利行为提供了外在条件[1]。此外企业为了能够快速占领更多的市场并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就会出现企业与医院的采购负责人同流合污的现象,由此对于药品、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的采购就会出现带金销售的情况,企业为了将带金销售的行为“合法化”,就会出现虚开增值税发票等对企业税务风险有影响的行为。我国的医药行业起步慢,目前医药行业的销售规模正逐步扩大,虽然目前医疗制造行业的企业多是小微型企业,但政策的影响范围广大,无论小微企业或是大企业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且无论企业的大小,税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管理问题都应是重中之重的,而想要解决税务风险,进行更好的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就需要先进行税务风险识别。因此本文在医疗带量采购的背景下,选取医疗制造行业具有代表性的A企业,对其进行相关的税务风险的识别分析。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国家税务总局在《2019年税收重点工作任务》中强调,要进一步强化税收风险管理,既要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又要降低对纳税人的干扰,加大与有关部门的联合,对涉税违法行为实施严厉打击。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风险随之增多,税务风险识别对于各大企业而言愈加重要。解决税务风险的基础是税务风险识别。目前税务风险的研究,基本集中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而有关税务风险识别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运用指标配比分析法,基于政策,结合实例,针对A企业税务风险识别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以求做到进一步丰富有关税务风险识别的理论研究。现实意义风险识别有助企业发展税务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上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在新兴行业以及尚未成熟、尚未形成行业规范的行业上,税务问题是最明显也是最有待解决的。税务风险的存在,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旦被税务机关识别,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而想要解决税务风险,首先就需要进行风险的识别,所以税务风险的识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医药行业需要税务风险识别医疗生产行业尚未完全成熟,尚且存在不完全符合规定的行业惯例,这可能会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大企业对中小型企业各方面的制约、示范作用以及在税收缴纳方面所作出的“擦边球”行为,让一些小微企业盲目效仿,只为获得更大的税后利润,这些对于企业而言都是隐藏的税务风险,而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企业将遭受巨大的打击。所以就需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以助企业进行风险的应对。政策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风险识别税务风险之所以会发生,与外部政策的变化离不开干系。此次带量采购政策对于医药行业而言是具有改革性质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非常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税务风险问题。所以就需要通过风险识别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政策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帮助企业进行下一步的战略实行。A企业的借鉴意义选取A企业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原因有二:一是目前A企业是一家上市公司,其每年的财务报表必须向社会公布,使得本文研究所需财务数据较易获取;二是A企业从2000年10月上市,其上市时间范围涵盖了国家医疗改革时期,且A企业目前市值位于行业前端,对于政策的适应性应该高于中后端的企业,基此作为案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国外文献综述税收领域分析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国家、企业以及公众利益的重要领域。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税收息息相关,它可以调节我们的日常消费活动,通过国家资金的再分配调节每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税收同时也在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大批学者投身税收的相关研究之中。从风险的源头看,JamesLam(2008)认为税收的多变性以及其难以预见的特性是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2]。Zwick等(2017)从纳税人角度认为,纳税人企业内部和执法者的评估是企业纳税风险的主要源头,包括课税执法者针对违法处罚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3]。再从企业角度出发,CrestSed(2004)认为企业可能会在追求更多利益的路上,导致管理费用过多,使得成本收益降低,从而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会给税收风险管理的推进造成障碍[4]。Alexander(2017)指出,企业想要针对税务风险实施应对措施,首先就需要先识别税务风险[5]。Lourens(2016)指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是税务风险主要诱因,而财税人员对税收法律理解不足或是错误使用,也会使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变大[6]。Neuman和Omer(2018)指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具有难以预测的性质,这会对企业未来的税收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就需要企业采取相关行动,避免由经济风险、税法的模糊性以及信息的不当处理等带来的税务风险[7]。Neubig(2014)指出,能够进行有效的税务风险识别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企业应采取各种方法,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8]。国内文献综述带量采购医疗带量采购是中国医疗行业近几年一项重大改革,是中国医疗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谭清立和陈洁颖(2020)认为,近年来国家多次实行政策改革,旨在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在2015年国务院的指导文件里出现了“一个平台、上下联动、公开透明、分类采购”的指导意见,但此意见却难以解决二次议价问题,不能保证药品的销量,因为仍旧存在招标与采购脱离、销量与价格脱离等诸多弊端。之后的2016年国家尝试推行“医药购销双票制”,然而也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再往后这多次的探索过程中,最终发现目前带量采购对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最有效、最显著,并在上海试点实验之后证明了该政策的可行性,为大范围推广提供了实践基础[9]。针对药价虚高问题,谈在祥和宋青青(2020)指出,医药领域之所以会出现诸多乱象,人民之所以会有“看病贵”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药价虚高问题。所以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增强人民幸福感,国家近几年大力量推行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通过带量采购达到降低药品和高值耗材的采购价格,同时加速公立医院改革,规范药品与高值耗材的使用[10]。带量采购政策会使得中标药品和耗材的价格大幅降低,对此刘子陇(2020)认为,一方面中标企业成为集中采购的重要供应商的代价是中标产品价格的下降,企业利润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被压缩;但另一方面,该政策又能让中标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可以有效解决医药产品销售渠道问题,同时降低销售与渠道成本。为了应对带量采购政策带来的变化,就需要中标企业采取成本控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并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需要中标企业采用精确的财务核算;同时还需要对比以往的销售、盈利模式与规模,考虑未中标时市场份额被挤占的损失等,以此确定最终投标价格。同时还需要企业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实施新的战略以实现成本管理与控制,降低研发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加快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等[11]。带量采购所展现出的效果以及影响都在预示着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离不开它。基于此,姚茹昕(2019)提出,总体而言该政策对企业是有利的,因为企业会在被迫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与同行业的企业打价格战,尽管这会使得中标药品价格大幅下降,但是同时也会减少一部分不必要的销售费用,还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不过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可能会面临新的财务风险[12]。税务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正在被风险管理逐渐覆盖,但直至今日,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生产过程中,税收问题依旧司空见惯,各个业务环节中都有发生。税务风险是指企业涉税行为没有完全遵守税法或被税务机关认为违反税法,而可能导致企业未来利益损失,该风险不仅会使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受到影响,更甚会影响到国家的税收收入,妨碍国家税收对经济的调控。同时近些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光企业的税务丑闻,想要解决企业的税务风险,首先就得先进行风险识别,可见税务风险识别对于企业管理税务风险的重要性。一直以来税务风险问题一直是各大企业与各有关部门的心病,是一个亟待解决却又难以快速解决的重大问题。韩灵丽(2008)将税务风险细分为:税务违法风险、非故意行为导致结果违法的税务风险、由于税收政策或主管机关的责任而引起的税务风险以及客观上少缴税的无责任税务风险四大种类。这几种风险有的不仅危害巨大而且不确定性极大、没有追诉期限;有的税务风险可能防不胜防,还会随着反避税措施的加强风险日益增大;还有的税务风险可能源头不是发生在企业身上,是由于政策影响或者税务机关的疏忽导致的,尽管结果是好的,但依旧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13]。为了寻找能够更好解决企业税务风险的方法,张云华(2010)分析了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他认为在当前社会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受政策的快速变化以及生产运营过程中难以预料的风险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根源不仅有内部的,还有外部的。内部诱因主要是不健全的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税务审计制度的缺位、税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缺失等;在外部,则可能是:不成熟的税收法律设计、税务机关拥有过多的自由裁量权,税务机关不规范的执法、力度不足的稽查以及企业违反税法时惩罚力度不足、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等所引发的税务风险等[14]。除了税务风险的分类研究,也有学者对企业进行分类分析。林天义(2010)认为,大企业因为自身业务以及政策、制度等原因,税务风险已经是常态。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大企业由于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的规定而面临处罚,并由此引发名誉受损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因为对税法理解不足,不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税法,由此需要承担不必要的税赋负负担[15]。针对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研究,陕西省国家税务局课题组(2014)认为,大企业内部所隐含的风险以及税务机关管理林现状所隐含的风险是引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诱因。在大企业内部,可能存在在重大交易中由于管理层认知不足所导致的税务风险、由于内控不健全以及执行层疏忽引起经营活动和会计处理触发税务风险、收行业潜规则或打政策“擦边球”引起的过度税收筹划的税务风险以及涉税信息不透明、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在外部,则是税务机关和大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差甚远、机关内部缺乏专门机构、税法透明度不足、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税务机关对企业的运营缺少了解以及机关人员素质不高所引发的全方位的税务风险[16]。程黎,陈盈(2017)则对小微型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小微型企业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小微企业的纳税问题未能在其日常生产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考量。例如,由于管理层会忽略纳税问题,导致在进行重大事项决策或合同签订时,不仅无法让企业享受到本应该能享受的优惠,反而还会让企业负担本不应该负担的高额成本,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二是财务部门在进行纳税核算时可能会出现的税务风险。如,因未按时纳税或少缴税,从而需要补齐税金、缴纳滞纳金、罚款等[17]。宋航、曾嶒和陈婉怡(2019)指出税务风险除了会损害企业价值,还会削弱企业价值与避税之间的正向关系。企业想要提升企业价值,就应结合企业的经营和涉税特征,对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构建完整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机制[18]。谭光荣(2021)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的降低会减缓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19]。国内外文献评述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家为降低医药、高值耗材价格,提高国家药品质量服务以及解决医药采购过程中的“带金销售”等灰色行为做出了许多尝试,同时也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而这些政策或多或少的都会对医院、企业造成影响。尤其是近两年效果尤为明显的“带量采购”政策。这个政策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该政策能让中标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占领较大的市场,同时也能减少企业的销售费用,让企业无须担心销售渠道的问题,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企业提升药品质量以及加快药品研发速度等好处。但因为药品的价格降低了,尽管中标之后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占领较大市场,但利润还是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尤其是为了中标盲目降低价格以及没中标的企业更甚。因为企业利润减少,那么在药品研发上的投资就成为企业的重担,稍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企业破产;而且企业为了能够中标,同时又不能让自己亏损,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划之后确定合适的价格,想办法尽可能的降低药品的生产成本,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税务规划以及税务风险问题。而企业税务问题则是我国经济制度改革、发展至今一直都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即使近几年无论是外部或是内部对于企业的要求逐渐变大,这个问题依旧是难以有一个有效的、统一的解决方案。归根结底,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所涉及的方面过于繁杂,且大部分都还处于成熟的发展阶段。就比如税法,近些年来国家在不停的探索新的道路,同时也力求让税法顺应时代经济发展而在不断的修改。这就衍生出一个问题,虽然这么做能够让税法顺应时代并逐步完善,但对于企业和税务机关而言则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喜是随着税法的发展,所能适应的经济情况越来越多,那么能够提供解决的办法就越多;忧则是快速变化的税法,令企业和税务机关难以适应。因为变化太快,可能相关税务人员刚刚适应好,新的制度、政策就出台了,这就迫使税务人员再次花费精力去了解并适应新的政策制度,在这过程中不乏有的税务人员出于侥幸心理而不去了解,就有可能会导致税务风险;其次是可能相关立法人员考虑不周,或者是由于各地区情况不一,就可能会出现模糊性较大的、富有争议的相关政策制度,导致企业与税务机关的理解不同而导致的税务风险;再者,也有可能会出现企业领导层对企业税务问题不予上心,企业与税务机关的税务人员整体水平不足等情况,都是可能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发生。而企业税务风险一旦出现,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全方位的打击。轻则会损害企业名誉,或被税务机关进行惩处;重则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同时企业的税务风险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也是有不利影响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税收。而想要让企业能够较好的解决自身的税务风险问题,就需要企业对自身经营情况以及经营行业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识别。“带量采购”政策对于患者是一个利好的局面,而对于医疗采购行业则是一把双刃剑。多年来因为医药、耗材采购行业有着巨额的灰色收入,所以许多人都想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而在“带量采购”政策出台之后,由国家直购,企业无需再担心销售渠道问题,那么也就不再需要过多的员工去跑市场,如此一来可能就会有部分销售人员被迫下岗,这能为企业节省一笔人力资源费用,但同时由政策带来的其他影响,也会令企业的压力增大,其中就不乏税务风险问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在税收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有关税收管理的研究成果,及与之相关的企业的税收管理研究。定量分析本文结合分析标准,利用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数据,计算其变动率、配比率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在实行带量采购前后代表公司的关键账目变化情况,发现企业的税务问题并发掘带量采购可能对企业税务问题产生的影响。案例研究法通过确定研究企业,将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探讨。技术路线图1-1技术路线可能的创新之处带量采购政策正式实行至今仅有三年时间,关于税务风险研究和医疗带量采购各自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带量采购政策,通过数据分析识别A企业的税务风险,试讨论该政策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是否有影响,影响力有多大。

理论基础税务风险研究的相关理论税务风险的概念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没有遵循税法规定进行纳税,出现应税未纳、少纳税的行为,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税法了解不足,导致经营行为与使用税法不匹配,出现没有本应享受的优惠未能享受,多纳税款,承担不必要税收负担。本文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识别A企业是否存在未遵循税法规定进行纳税的行为。税务风险识别方法税务风险的识别方法主要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税收能力估算法,即根据各种数据和方法,对经济量、经济结构和税收制度决定的潜在以及最大的税收能力,与实际中的收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估算纳税能力并识别风险;第二类是关键指标判别法,即通过对关键指标进行横向或是纵向的对比,分析发展趋势,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变动,由此发现存在的税务风险。本文所使用的识别方法便是第二类方法。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税务风险主要由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方面引起,外部风险受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影响,内部风险则产生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影响企业外部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税法规定和监管部门的要求,竞争环境和融资环境,法规的适用性与完整性,行业规范,企业内部人员的越权及违规行为等。总而言之,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意识、税务执法等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而影响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税务规划,对税务风险的态度,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部门间的权责划分与相互制衡,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与执行,信息基础管理情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业绩考核,监督机制的有效性等。此次分析研究旨在探索带量采购政策是否会对企业的税务风险产生影响。带量采购政策药品带量采购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明确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2018年11月15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同意,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试点地区范围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以下简称4+7城市)。试点地区委派代表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联采办)作为工作机构,代表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实施集中采购,日常工作和具体实施由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承担。并发布文件《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其中文件注明在化学药品的采购时,需要约定采购量。2019年12月10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做好当前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深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坚持“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方向,促使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2020年3月3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正式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上海地区中选药品挂网工作的通知》,开启我国第二批国家带量采购中选药品落地执行的序幕。截至2020年5月,除陕西外,在国家带量采购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国已有福建、湖北、湖南、云南等多个省级联盟甚至跨区域联盟采购相继落地,成为倒逼更多药品实现大降价的主力。第三批国家带量采购执行,55种药品、191个产品中选,涉及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药品品种,平均降价53%。以化疗用药卡培他滨为例,药品由原来的每片15元降至3元多。带量采购背景及影响国家实行“带量采购”政策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成为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药价高或者以药养医的问题急需解决。而药品的购销两票制也无法解决要价高的问题[1];②目前存在过度检查与过度医疗的情况。而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医护人员的付出与收入出现严重失衡,为此不得已通过开贵药或多开药来增加收入以求达到收支平衡;二是因为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患者医疗知识不健全以及过度担忧,由此会引发各种无理要求,而这往往会增加医务人员的负担,甚至医患关系恶化,为避免此类问题,往往就会采取此等方式缓解[7];政策的影响带量采购政策的出台,尽管会对药品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但仍旧是体现出了许多优势。从试行开始到现在,可以看出带量采购政策有利于提高药品市场的准入门槛,这有利于市场环境优化,同时有利于药品市场的集中度的提高;不仅如此,药品采购流程得到了合理的优化,药品价格的降低还让患者的负担得到的了缓解,同时有利于医保基金的控费等。带量采购政策会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但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首先带量采购虽然会减少药品和耗材的流通环节,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和采购成本,但由于医院对药品和耗材的需求量难以估量,很容易会出现药品堆积或短缺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出现中标药品质量和品种不足的情况,难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药事服务费尚未落实、执业药师待遇有待提高、药房托管引起的腐败、处方不慎以及不能完成规定的药品使用量等问题也有待解决。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医院、医生和患者,还有诸多医药制造企业。对企业而言,虽然减少了销售环节,中标之后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但目前因为欧美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创新研发速度远超中国,中标的药品大部分都是仿制药,而仿制药的价格会在政策的影响下逐步降低,企业的压力也会逐渐变大。政策的另一大影响就是会倒逼企业成长,逼迫企业注重自身的医药研制能力,以此应对政策带来的压力和风险。因为如果企业想要提高自身中标的可能性,就需要企业能够研制出特质性稀缺医药,拥有品牌价值,而这都是建立在企业能够提升自身医药研制水平的基础上。但这时候企业又需要面临新的问题。在研发新药品的过程中,前期的开发与研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带量采购政策出台之前,大企业的研发资金主要来自仿制药销售的利润;政策出台之后,仿制药的价格会逐步降低,那么企业的利润也会随之减少,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继续支付高额的研发资金且成败难料,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其次是资金的回收,如果具体的采购量、资金支付问题、约定的采购量未完成以及质量问题未能在政策实施后得到良好的解决,企业就可能会受到损失;如果在合同期间药品原材料价格上涨,而约定价格不变,企业就可能会受到致命打击。再者,带量采购价低者得,企业可能会觉得可以通过中标后快速占领大量市场的便利弥补损失的利益,就会不惜代价以求中标。但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如果企业不能降低药品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那么中标之后所带来的收益能否支持企业运转尚未可知,届时企业所面临的营运资金风险将是巨大的。变量与数据变量的选取根据《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中分析企业税务风险的要求,需要选取目标企业在政策出台前后的营业总收入、总成本、营业利润、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前利润总额等主要科目的相关数据以及行业税负标准等数据。数据来源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上A企业2015年-2020年公开的财务年报。

案例背景医药行业现状随着经济及医疗需求增长,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从2014年的11220亿元至2018年153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1%。2018年至2023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期将以6.8%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2023年将增长至21326亿元。从行业主体数量来看,截至2019年10月底,医药制造业企业单位为7323家,较上年底减少258家;亏损企业1284家,较上年底增加189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医药制造企业数量减少,亏损企业增多,但整体的销售市场规模仍在迅速扩大。在政策方面,2016年国家出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鼓励仿制药,同时由于我国目前老龄化加剧,专利药价格昂贵,未来仿制药有望保持强势增长的趋势。2018年国地税合并,之后“金三”系统全面升级。两税合并后,稽查队伍力量大大加强,在多证合一、两票制、一票制、营改增全面推行、大数据、多部门信息共享、金税三期运用、国地税业务平台共用、机构合并、所有网络支付必须通过网联、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宏观背景下,医药行业能够利用的税收筹划空间越来越小,企业涉税风险越来越大。医药行业税务风险医药行业与人民健康幸福息息相关,同时也在我国所有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目前也正处于一个上升发展阶段,相应地,医药行业每年的税收贡献度也在逐步增大,与此同时医药行业的涉税问题也在逐渐暴露出来。医药行业税负偏低目前医药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销售市场规模也在告诉扩大,根据查阅资料可知医药销售行业进销差价率在20%左右,但是会出现有的企业销售收入与应纳税额不匹配的情况,税负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不符合该市场利润可观、潜力巨大的特点。存在隐瞒收入的情况由于医药零售业基本上属于定期定额户,产品的进销存登记簿难以提供,如此尽管该行业的管理较为规范,但税务机关却难以对准确销售额进行核定。同时也会存在账外经营、有意隐瞒收入等情况,例如现金收款不申报、购进货物作为促销奖励视同销售为申报等。发票管理混乱未按规定领购发票、发票管理混乱的现象在医药行业并不罕见。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①不开票或拒开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购买药品是不索要发票的,而当消费者要求发票时,会出现拒开发票的现象。②不按规定开票。不按规定开票时发票上所能提供的信息难以看出购买的具体情况。③滥开发票,有的单位所开具的发票会出现药品品目与实际购买物品不一致的情况。存在薄弱的税收管理环节医药行业的税收管理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税收管理人员长期不变,与医药行业关系愈加亲密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知情不报、检而不查、查而不严、以补代罚的现象,甚至会出现有的管理员与企业私通,互传信息应付、蒙蔽检查的现象。A企业基本情况A公司注册地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行业,主营业务包括片剂、针剂、胶囊、粉针等制剂的开发、制造与销售。目前,A公司构建了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形成了专业、规范、有序、完善的销售体系。同时,A公司立足打造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各部门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为做深做透市场、做大做强产品的销售目标夯实基础。A公司非常注重药品的研发创新,目前已建成具有4700多人规模的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的积累,基本已形成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两年左右都有创新药上市的良性态势。A公司作为医药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目前公司总市值位列行业第一,净资产与净利润以及毛利率等都位于行业前茅;且在西安市公立医疗机构网上采购资格中成功中标。其所涉及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目前A公司总市值和净利润行业排名第一,净资产行业内排名第四。在2018年带量采购政策出台之后属于中标企业之一。目前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表3-1A公司涉及主要税种及税率税种计税依据税率增值税销项税额—可抵扣进项税额2019年税率(销项税额)为13%,部分抗癌药税率为3%城市维护建设税缴纳的流转税额7%企业所得税应纳所得税额25%/15%教育费附加缴纳的流转税额3%地方教育费附加缴纳的流转税额2%/1%A医药公司的组织机构从图中可以看出,A公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之下是董事会,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设有独立的监事会。董事会下设有董事长,对总经理进行直接管理。根据企业管理需求,设副总若干名,进行企业人力、运营、供应、营销、专利等事项分管。同时可以看出,财会部门下仅设有财务管理部以及结算中心两个部门。而就A公司员工结构而言,母公司以及主要子公司合计在职人员高达28903人,其中主要员工类型为销售人员,人员数高达17138,占比59.29%,而财务人员仅有539人,占比1.86%。再看企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其中博士与硕士共有4162人,占比14.40%,其余人员皆为本科及以下。结合以上两种数据可以了解到,在A公司员工人员中,财会人员数量最少,同时A公司人员学历85.60%以上人员皆为本科及以下,可能会出现财务管理工作有所欠缺的情况。同时,A公司医药的生产、研发创新、原料采购、医药销售等与财务部门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没有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这可能会导致企业难以及时发现并应对税务风险。表3-2A公司人员构成员工情况(单位:人)母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4731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24172在职员工数量合计28903专业构成专业构成类别专业构成人员生产3861销售17138技术4721财务539行政2644合计28903教育程度博士490硕士3672本科13409大专及以下11332合计28903图3-1A公司组织结构

A公司的税务风险识别分析以下分析结果理论基础为《纳税评估管理方法》(实行),(2005年3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5]43号发布)基于税负率的税务风险分析政策出台前增值税税务风险分析根据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增值税税负率=应纳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查阅国家税务局公布的各行业增值税税负率预警值可知,A公司所在行业的增值税税负率预警值为8.5%。综上可以看出,A公司增值税税负率远低于预警值,而根据《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与预警值相比,税负率低于预警值的,可能存在虚开采购发票,多进行税款抵扣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出,在政策出台之前,A企业本身可能已经存在税务风险了。年应纳税额(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增值税税负率20153.3891.423.70%20163.79110.763.42%20174.66138.243.37%表4-1A公司2015-2017年增值税税负率政策出台后增值税税务风险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在2018年之后远低于预警值8.5%,而增值税税负率远低于预警值可能存在的三种情况分别为:①隐瞒销售收入;②库存增加;③销售价格明显偏低。增值税税负率远低于预警值的现象在三年间尤为明显,而2018年之后又是医药带量采购的开始,此后的中标药品的价格大幅下降,符合以上三种情况中“销售价格明显偏低”的情况。所以这一变化可能是政策带来的影响所致。年应纳税额(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增值税税负率20184.38174.022.52%20197.29232.473.14%20205.87276.122.13%表4-2A公司2018-2020年增值税税负率政策出台前所得税负担率分析根据公式所得税负担率=应纳所得税/利润总额*100%。查阅得医药制造行业所得税负担率预警值为2.5%。当企业的所得税负担率大于预警值时,说明企业税负过重,没有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存在多缴税的风险;而当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低于预警值时,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情况。计算得出,2015年与2017年的负担率大于预警值,A企业可能存在多缴税的情况,而2016年则低于预警值,说明A企业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情况。表4-3A公司2015-2017年所得税负担率年所得税额(亿元)利润总额(亿元)所得税负担率20151.2025.624.68%20160.5630.131.86%20171.2337.593.27%政策出台后所得税负担率分析据查阅得企业所得税医药制造行业预警税负率为2.5%。通过计算A企业的所得税负担率明显低于该数值,所得税负担率低于标准值,根据《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A公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但由于在2018年之后带量采购政策试行,导致部分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所以这一变化很可能是由于政策的影响所致。表4-4A公司2018-2020年所得税负担率年所得税额(亿元)利润总额(亿元)所得税负担率20180.1844.990.40%20190.5460.560.89%20200.2568.950.36%所得税贡献率分析根据公式: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以及公式:所得税税收贡献差异率=(所得税贡献率-预警值)/预警值*100%。同时经查阅得知A公司适用的行业所得税贡献率预警值为2.5%。由表3-15可知,该公司无论是政策出台前还是政策出台之后,所得税贡献差异率都为负数,远小于预警值,且在这四年期间主营业务收入逐年上涨,但从表3-14中可以看出,连续四年A企业的所得税贡献率却非常低。根据《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所得税贡献率低于标准值视为异常,A企业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由表3-15可知,A公司六年的所得税税收贡献差异率都远小于0,而且在2018年之后,所得税贡献率指标都低于政策试行之前,说明A公司在成本费用和税前扣除标准的计量上存在问题,可能存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行为,而这个现象在政策试行之后变得更加明显;但更可能的情况是由于政策的影响导致的部分药品价格下降,在数据中体现而出。年所得税额(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所得税贡献率20151.2091.421.31%20160.56110.760.51%20171.23138.240.89%20180.18174.020.10%20190.54232.470.23%20200.25276.120.09%表4-5A公司2015-2020年所得税贡献率表4-6A公司2015-2020年所得税贡献差异率年所得税贡献率预警值所得税税收贡献差异率20151.31%-47.50%20160.51%2.50%-79.78%20170.89%-64.41%20180.31%-87.59%20190.08%-96.90%20200.09%-96.38%本节小结基于税负率的分析可以看出,政策出台前后各配比数据的差别明显,在2018年政策试行之后,配比率明显低于政策出台前。根据增值税税负率低于预警值原因分析,A企业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也可能事因为受到了政策的影响导致的销售价格变低导致的增值税税负率变低。再结合所得税分析,所得税税负率、所得税贡献率、所得税贡献差异率在政策出台后,明显远低于政策出台前,也远低于预警值2.5%,而数值远低于预警值,说明A企业存在不计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的情况。基于税率分析所得,A企业很可能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政策出台之后变动更加明显,这很可能是因为政策使得部分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导致此部分的销售收入下降,最终在数据上的体现类似企业少计收入的情况。政策出台前基于纳税评估指标税务风险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的配比分析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趋势应与企业营业利润的变化相一致,当两者比率大于1,且相差较大、均为正时,可能存在问题。由表3-2中数据可以看出,A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动与营业利润变动的整体方向保持一致,而且三年期间两者增长幅度相差不大,配比率也都接近于1,说明收入与利润的确定是比较匹配的。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率201539.64%44.41%89.25%201621.20%18.10%116.7%201724.81%25.97%95.54%表4-7A公司2015-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与营业利润配比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的配比分析通常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成本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也应呈现正比变化,且两者之间的配比应该接近于1;当比值小于1且相差较大,或是大于1且相差较大时,说明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的情况。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据表3-3中计算结果显示,A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之间的关系变化并没有同向发展。同时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2015年A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为负,但仍符合比值为负,前者为正后者为负的情况;2016年两者配比率远大于1,且相差巨大;表明2015年与2016年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而导致利润减少,进而可以少交税款的风险。在2017主营业务成本的大幅度增长,增长的幅度远超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使得两者比率接近于1,趋于正常。从指标上看,2017年A企业的税务风险得到缓和。表4-8A公司2015-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于主营业务成本配比分析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率201539.64%-7.39%-536.37%201621.16%3.95%535.15%201724.81%29.86%83.09%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的配比分析一般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费用两指标应同步增长。当两者比值大于1且相差较大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表4-9A公司2015-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于主营业务费用配比分析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率201539.64%23.95%165.53%201621.16%23.46%90.17%201724.81%19.23%129.00%由表3-4中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两者并没有同步增长。2015年间,两者配比率远大于1,且二者相差较大,收入的变动幅度大于费用的变动幅度,说明存在多计费用、扩大税前扣除以减少税款的风险。2016两者指标比率接近1,且相差不大,说明在2016年两者配比趋于正常。但在2017年两者的比率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说明在2017年A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的配比分析通常情况下,两者的配比率应在1附近变动。当比值远低于1且两者均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的情况;当两者比值为负,且前者变动率为负,后者为正时,可能存在虚增收入的情况。从表3-5中可以看出,2015年期间,A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为负,而利润变动幅度为正,在主营业务成本减少的同时,主营业务利润在增长,且增长幅度远远地超过了成本减少的幅度,说明A企业存在虚增收入问题。2016年两者的配比率过低,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在2017年,两者配比率接近1,且二者变动率都为正,说明情况趋于正常。年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率2015-7.39%44.41%-16.64%20163.95%18.13%21.80%201729.86%25.97%114.99%表4-10A公司2015-2017年主营业务成本于营业利润配比分析政策出台后基于纳税评估指标税务风险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之间的配比分析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趋势应与企业营业利润的变化相一致,当两者比率大于1,且相差较大、均为正时,可能存在问题。可以注意到,虽然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的配比率接近于1,表明以此指标进行分析,A企业2019年并无明显的税务风险,但2018年A企业两者指标的配比率远大于1,说明在2018年A企业可能存在成本费用管理问题。同时2019年A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营业利润相较于2018年有者大幅度的增长,根据前文文献可知,由于带量采购政策会使得中标药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这就可能会影响到中标企业的收入与利润,导致这两项指标降低,但表中信息显示,2019年A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营业利润变动率不降反增,反而是2018的利润降低了。结合文献分析,虽然“4+7”带量采购政策是在2018年年底开始实行,但依旧使得中标企业受到影响,政策施行后的2019年,中标企业受到政策带来的正面效应,开始占据市场,主营业务收入上涨。受到政策最大影响的年份是2019年,可以看出,与2018年相比,以此指标得出的结果,A企业的成本费用风险得到了改善,表明带量采购政策对于A企业的税务风险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到了2020年该风险又再次出现。表4-11A公司2018-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与营业利润配比分析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率201825.88%20.72%124.92%201933.59%33.78%99.42%202018.78%13.93%134.74%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的配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两者的比率应是同步增长的情况且比值接近于1。当两者配比率大于1且相差较大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以及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情况。根据前文可以得知,以此指标评定,A企业的税务风险在政策出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从2017年开始,这个风险逐渐减小,到2018年接近正常。而此风险在2019年与2020年又有扩大的趋势。说明政策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的税务风险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样在2020年,A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大幅降低,结合当年其他应付款期末涨幅为144.35%,当其他应付款期末存在大幅度增长的情况,应判断企业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由此表明在2020年A企业还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受到政策的影响导致的销售收入降低,从而引起的A企业具有少计收入的现象。表4-12A公司2018-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配比分析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率201825.88%26.46%97.80%201933.59%24.83%135.28%202018.78%15.01%125.08%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的配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两者指标应同步增长,当比值大于1且相差较大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根据表格可以看出,2018年与2019年两者比率相近,且比值接近于1,说明以此指标评价,这两年的税务风险有缓和的趋势。但在2020年,A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大幅降低,两者比率远大于1,结合当年的其他应付款期末涨幅为144.35%,当其他应付款期末存在大幅度增长的情况,应判断企业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说明在2020年A企业还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但这也很可能是受到政策的影响导致的销售收入降低的情况。表4-13A公司2018-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费用配比分析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率201825.88%24.57%105.34%201933.59%31.88%105.34%202018.78%14.99%125.25%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的配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两者指标应同步增长,当比值大于1且相差较大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由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两项指标的数值都为正数且两者的比值大于1,说明A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情况。而在完全受到政策影响的2019年,二者比率远小于1,且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成本的增长幅度,说明A企业存在虚增收入的情况;在2020年,两者指标比率接近于1,且相差不大,说明二者结构趋于正常。年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率201826.46%20.72%127.73%201924.83%33.78%73.49%202015.01%13.93%107.73%表4-14A公司2018年-2020年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费用配比分析本节小结根据纳税评估指标分析,A企业在2017年的整体情况趋于良好,但在政策出台后,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的情况又在此出现,虽然没有比2015年与2016年严重,但整体情况相较于2017年严重了,说明政策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根据数据分析,企业还存在少计收入的风险,而这很可能是因为政策的影响导致的收入减少,造成的结果类似的情况。A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分析通常情况下,企业之所有会有税务风险,主要是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由于外部环境,如政策、经济环境等变化所致;二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尚未健全,缺乏应对风险的管理机构等导致的。从上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A企业内部自2015年开始到2020年,一直存在着一定的税务风险,尽管期间以不同指标得出的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年份,A企业的税务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但并不会持续太久。在2015年到2016年两年期间税务风险最为明显,在2017年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但在2018年政策试行之后,A企业的税务风险又明显了,说明政策影响到了企业的税务风险。结合A企业所处环境,分析A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外部政策原因基于税负率与纳税评估指标分析,在政策出台后,A企业很可能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因为A企业税负率偏低,最主要的因为有二:一是销售价格明显偏低,二是隐瞒销售收入。在政策出台之前,A企业就存在了少计收入的嫌疑,在政策出台后这个嫌疑变得更加明显,但这很可能是因为政策影响药品价格导致部分药品市场被占据以及部分药品收入减少,从而引起的结果类似的情况。内部原因涉税环节没有监管到位从2015年至2020年六年期间A企业几乎年年都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尽管有的年份得到了缓和,但整体上都处于税务风险的影响之中,而且主要的税务风险是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再结合税负率分析,A企业在政策出台前税务风险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在政策出台后更加明显,说明A企业A企业的涉税环节没有监管到位,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在进行业务核算的时候没有完全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对政策的重视程度不足通过分析可以看出,A企业的税务风险受到了政策的影响,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有恶化的倾向。根据税负率分析,企业可能是由于政策导致的销售价格偏低而出现的税负率偏低的情况,这很可能是因为政策的影响与本就存在的风险的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但企业并没有据此进行调整适应;同时根据纳税评估标准判定,企业在政策出台后税务风险再次出现,说明是受到了政策的影响。这表明A企业对于带量采购政策尚未完全适应,也未根据政策的影响调整自己的财务核算,说明企业对于政策的重视程度尚未足够。结论与建议结论医疗带量采购政策会对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费用等造成影响,再通过这些科目影响到企业的税务风险。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出A企业在带量采购政策出台之前的2015年与2016年已经存在了明显的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税务风险,而在政策出台试行之后,相较于情况得到缓和的2017年,税务风险依旧存在,只是没有过于明显。带量采购政策目前虽然影响不大,但依旧对企业的税务风险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是范围性的,尽管中标药品少,但一旦中标,企业得到的与损失的都将是该种药品的市场,所以尽管目前政策的影响看起来不大,但企业也应该重视政策,仔细研究政策可能会带来的影响,并据此优化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方法。建议通过分析发现,A企业确实存在税务风险,而且A企业的税务风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政策是外部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在此进对企业内部提供一些建议。加强企业涉税环节的监管综上所述,识别出A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以减少应缴税款的税务风险,同时还可能存在多计收入、偷税的嫌疑,说明A企业的涉税环节存在不规范的行为。企业涉税环节存在不规范行为,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处,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且税务问题没有追诉期限。所以为了避免财务风险带来更大的麻烦,就需要A企业针对目前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排查,确定涉及风险所在的环节,进行专门的风险处理。同时还需要A企业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养,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以及风险意识;此外,还需要企业构建并完善专业的独立监管部门,确保该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并加强对企业各个涉税环节的监督管理。重视并深入研究相关政策从数据分析结果得知,带量采购政策对A企业的税务风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是负面影响,说明A企业没有根据带量采购政策及时调整企业内部的经营策略。带量采购是一个重大改革,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是长远的,如果仅仅是因为初期影响不明显而选择不重视,这对于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A企业需要根据入选竞标药品的市场进行合理的战略规划,如对于企业中标的药品力求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减药品制造成本,而对于未中标的药品,力求快速占领在公立医疗机构以外的市场等。此外还需要与专业人士共同分析预测政策未来的落点城市,提早制定相应的竞标策略或者是市场影响策略,以备不时之需;对于成本以及研发费用也应该进一步做出合理分配,虽然目前入选带量采购政策的药品数量不多,但未来入选药品只会越来越多,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以及研发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企业也应趁早做好准备,结合政策影响加强对成本与研发费用的管理。

参考文献于长永.“4+7”药品带量采购的实践效果与制度隐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04):34-39.ErleB.Taxriskmanagementandboardresponsibility[M].Taxandcorporategovermanc.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08:205-220.Zwick

E,Mahon

J.Tax

Policy

and

Heterogeneous

Investment

Behavior[J].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