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卷B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卷B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卷B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卷B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卷B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学期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模拟卷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夏王朝是一个以夏邑为中心的、国土不算太大的国家。作为天下共主的夏后氏与夏邑内外的地方政权呈现出颇为复杂的关系,夏后氏通过其作用与影响,在其所能控制的范围内,逐步强化不太稳定乃至松散的等级从属关系和等级秩序。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夏朝()A.等级秩序尚不稳定 B.国家疆域较为狭小C.中央集权初步形成 D.地方政权相对独立2.史料记载,在墨子晚年,儒墨齐名;墨子死后,墨家弟子仍“充满天下”“不可胜数”,故战国时期有诸子百家,但“儒墨显学”则是百家之首。这说明()A.墨家思想受众比较多 B.儒家地位曾不如墨家C.百家争鸣唯儒墨突出 D.墨学衰败后儒学独尊3.中国封建社会历代政治体制中,都有一些针对皇权的制度设计。如秦汉时期丞相对皇帝诏令的副署和封驳,隋唐三省制对诏令的审核和封驳,明代六科给事中制度以及专门监督规劝皇帝的谏官制度等。这些制度()A.增强了地方政府权威 B.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C.以维护皇权为出发点 D.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4.《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西域)。”这一记载反映了()A.西域地区农业的发展 B.西域地区商业的繁荣C.中原与西域交流频繁 D.西域地区交通的便利5.东晋初年,侨姓士族强作吴语以笼络不愿说北语的吴地士大夫。但是到了刘宋时,吴地士大夫在正式场合(如朝廷议论、社会交际时)说吴语者反而成了少数。这一现象表明东晋南朝时期()A.集权政治体制得到加强 B.中原地区经济影响力增强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消弭 D.江南地区的文化逐渐融合6.《太平广记》记载了大量唐代故事,许多唐朝女子不遵“父母之命”,自己挑选夫婿。如《聂隐娘》中忽值磨镜少年及门,隐娘便说“此人可与我为夫”“父不敢不从,遂嫁之”。此时女性择偶的标准多是相貌、气质、素养,并非仅看功名。这些故事反映出唐代()A.女性社会地位高于男性 B.理学的社会影响力凋敝C.社会价值观念开放多元 D.君主集权程度有所下降7.唐朝时期,出身贫寒的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留下千古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说明科举制()A.选拔了最优秀的官吏 B.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了科学技术水平8.现今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这一文物能够()A.体现唐朝宗教信仰流行 B.见证印刷术的历史悠久C.表明唐朝手工工艺精湛 D.证实雕版印刷始于唐朝9.南宋的《朱子语类》记载,“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A.强干弱枝是北宋溃败的制度原因 B.积贫积弱是两宋时代的重要特征C.王安石变法导致中央集权的离散 D.冗官冗兵导致地方财政日趋困难10.《元史・地理志》“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地方治理的突出特点是()A.国内市场趋于统一 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因俗而治多元包容11.两宋时期,出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现象,如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全国实收上供米367万石,其中江南东路、两浙路上供米205万石,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农民赋役负担繁重 B.冗官冗费问题突出C.重视种植经济作物 D.经济格局发生变动12.明清时期,宋代女子吴妙静的故事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她最初仅因出资修桥造福民众而闻名,之后却被地方官绅愈益塑造为节孝双全的人物,乃至成为当地女性的榜样。可见当时()A.理学渗透到基层社会 B.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升C.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 D.官绅阶层思想趋于创新13.明初,倭寇侵扰频繁,明政府长时间实行海禁;明政府派遣戚继光、俞大猷等大将平息倭寇后,允许商民出洋,又在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上贸易。明朝海禁政策的调整()A.解决了明朝海疆危机 B.适应了政治形势的变化C.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打破了朝贡体制的束缚14.清代实行奏折制度,内外奏折皆由言门封进,直递御前,通政使司被排斥在奏折运作流程之外;内阁的票拟职权完全不能施之于奏折。奏折制度的实行()A.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B.保证了政令的上传下达C.加强了官员的决策权 D.完善了中枢的决策机制15.人口实际数量的统计往往是中国古代历朝政府的一项工作难点,由于长期存在隐瞒人口的现象,使得政府对实际人口数量的掌握并不准确(实际人口数远超过统计人口数);而这一问题到了清代前期却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主要是由于()A.统一局面形成 B.赋役制度改革 C.高产作物引进 D.民众素养提高16.1860年,正同太平天国相持于东南的曾国藩“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已出巡热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造成“銮舆已出巡热河”的相关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欧美列强与清政府议定《辛丑条约》时,就写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必须革故鼎新……其如何变通之处,由诸国大臣酌定,中国照允施行。”这表明()A.列强业已完成瓜分中国的行径 B.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C.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D.理藩外交不适应列强侵华需要18.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批判,有力地冲击了袁世凯、张勋等野心家、复辟狂所依凭的意识形态,终结了中国人对封建帝制的迷信。该学者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A.奠定了改造中国的基础 B.彻底反对传统文化C.铲除了封建帝制的根基 D.促进社会全面变革19.在1923年6月至1926年7月的《新青年》杂志季刊与不定期期刊中,“社会主义”等相关词出现超过30次,“民族”出现8次,“国民革命”出现5次。据此推知,当时的《新青年》杂志()A.开辟了思想宣传的崭新路径 B.致力于传播民主科学思想C.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 D.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发展20.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74%以上的兵力,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B.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国家全部侵略势力C.推动了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发展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1.1950年上半年,在中央贸易部的指挥下,国家调运了45亿斤以上的粮食供应上海、华北和皖北,使上海和北京有可能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内每天向市场抛售500万斤粮食。这一举措()A.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 B.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C.全面恢复了国民经济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22.下表所示为2004—2006年国企、民企和外企单位的缴税贡献率(企业占用的单位资产所作出的税收产出或税收贡献)。据表可知,这一时期()年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年度平均20043.2%4.07%2.71%3.33%20053.48%4.41%2.82%3.57%20063.65%4.61%3.06%3.77%A.国企的纳税金额低于民企 B.外资企业户数较少盈利较弱C.改革释放了经济发展活力 D.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彻底变革23.下表为不同时期《人民日报》报道关于雷锋精神的宣传重心的变化情况。这些变化()时期宣传重心1963~1966年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忠实“文化大革命”时期爱憎分明、阶级立场坚定、革命性、斗争性从改革开放到1990年前螺丝钉精神、助人为乐精神1990年到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立足本职岗位,在自己的岗位上学习雷锋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至2012年学雷锋常态化,以更平民化的视角宣传学雷锋A.契合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 B.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反映了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果 D.折射出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24.2024年7月23日,在中国的斡旋下,巴勒斯坦14个主要政治派别在北京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该宣言的签署实现了14个派别的大和解、大团结,为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宝贵希望,也是中国为中东地区提供的“和平之钥”。中国这一举措()A.契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C.推动了新型国际秩序的形成 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25.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国家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材料二:公元前221年,秦王政——这位不久后被称为始皇帝的秦国君王,歼灭了战国六雄中最后一个残存的国家齐国,由此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宏业。中国史上诞生了首个大一统王朝。天下统一后,各种新制度、新政策陆续登上历史舞台。……一夜间,一个拥有全新国家结构与特征的大一统国家拔地而起。——(日)西嶋定生《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图中涉及的制度,并说明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秦朝采取了哪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6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董仲舒“推明孔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充分继承并发展孔孟荀的思想主张,构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新儒学理论体系。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说,就深受孟子、荀子人性论的启示和影响。虽然董仲舒在构建他的思想理论体系时也吸收融合诸子思想,但这种吸收和融合只是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是为了辅助和巩固儒家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第二、在国家选士、教育内容和统纪法度上向汉武帝建议以儒家经学为统一标准。“推明孔氏”将儒学从与诸子百家平行的位置提高到主导的位置,使儒家学说地位得以提升,为其成为“一尊”奠定基础。——摘编自欧亚琴《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建构》材料二唐代佛教大盛,儒学门庭冷落,“不过,儒学在中唐后仍然出现了一些生机”。这生机之出现,便有韩愈及其弟子之力。特别是韩愈,他不遗余力地抑制佛教的强势发展,接续道统,与佛教争正统地位,于是便有了中唐儒学复兴运动。中唐儒学复兴之生机,虽然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撼动佛教,但却“为宋明时期儒学的再度复兴作了思想的铺垫”。正是韩愈崇儒排佛,创建并守护道统,儒学才能在唐代儒释道三元一体的大格局下保持正统地位,进而使得宋代充满文化自信,在其频遭游牧民族入侵、民族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仍能坚守儒道,并吸收禅佛思想而创立宋明理学,儒学也得以再度复兴,走向辉煌。——摘编自甘也达《韩愈刺袁与中唐儒学复兴运动》(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汉唐儒学发展的思想影响。(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时间重大事件1840-1842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71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1874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1883-1885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88-1889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1894-1895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1900-190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8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清政府在诸多方面实行各项改革,然而“规模虽具,而实效未彰,总由承办人员向无讲求,未能洞达原委”。随着西学东渐,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员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与其政治制度、教育科技的先进有关。为此,清政府接受了袁世凯奏请简派录贵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致治的建议,派戴泽、端方等五大臣“分处东、西洋(东洋指日本,因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摘编自陈丹《五大臣出洋缘起》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国家计委计划组织干部到国外去考察,学习境外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其中以赴西欧五国、赴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访日及赴港澳四路代表团最为关键。考察团目睹了西方国家及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成就,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考察结束后,我国果断引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灵活的贸易合作模式,同时带回了许多关于新技术、新工艺的信息。大批考察团的出访推动了国内一些相关会议的召开,其中影响较大的是1978年下半年的国务院务虚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摘编自马欧阳《70年代后期“出国考察潮”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夕干部“出国考察潮”的历史意义。(6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2.答案:A3.答案:C4.答案:C5.答案:D6.答案:C7.答案:B8.答案:B9.答案:A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B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