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真题模拟练
(-)真题训练
1.(2021•辽宁朝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葛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馨馨:
②尢案胺之劳形形: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渔人甚异之
B.何随之有马之千里者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小大之狱
D.公将鼓之宴酣之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本文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情操?
(2021・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人名)。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硬的一项是()
A.有仙则多(名称,名字)B.有龙则忌(神异)
C.即是陋室(这)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4.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
-1苔•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清幽宁静
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IT高尚儒雅Ik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二H_P)I—|超凡脱俗|」
5.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
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关关啡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7.(2021•广西桂林•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暮。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涛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千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出名)
B.即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董(多)
D.陶后弊有闻(新鲜)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回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带送的一项是()
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托物言志
选文/表现手法
不同的物象相同的志趣
【甲】②__________②_________
【乙】莲
12.【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并结合选
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泥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文本二: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挈,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本三:
陋室吟
①郎已远,陋室仍在。和江淮间许多小县城里的遗迹一样:这个曾因《陋室铭》而闻名于世的地方,
现在只剩下我和阿林两个游客,在青砖院内久久地盘桓。这时我们听见了二胡声,低缓、滞涩、又略带沙
哑的二胡声。拉二胡的是这里的看门人,坐在空寂的院内,对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
②于是在二胡声中,我们想起了永贞革新,想起了“二王八司马”,也想起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和一种豁达伟岸的人生境界。当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
刘郎今又来”的诗句时,历史就为“坚初不屈,笑在最后''八个字作了一个完美的注解。而这陋室也一如
它的主人,在浮沉毁建之间一站就是千年。
③千年后的陋室已扩建成公园,用于纪念这位曾在和州做过两年刺史、“政擢贤良,学通经史”的地
方长官。瘦山细水、玲珑楼阁之间,那著名的《陋室铭》已被刻成了石碑。在斗角勾檐、雕梁画柱的映衬
下,这里惟一可以称“陋”的大概只有看门人那并不圆熟的二胡演奏了。
④断续而且低平的二胡声,拣过院内的青草,弥散在这中午淡淡的阳光下,将那一丝忧伤散尽。忧伤
散尽后,便凸现出了那一代“诗爱”二十三年不屈的贬谪生涯。“二十三年弃置身”啊,少年白发,壮岁
成梦。刘禹锡已从人生的春天走到了暮秋时节。可是他那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风中凋谢,
于是他高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唱出了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的振奋。这是怎样一种乐观和自信,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坚毅和顽强!二胡声声,有如冰封下面被砥石撕裂
的河水;但它却依旧坚定地流淌看,就像刘禹锡坚定地站在陋室的台阶上,以其旷达和坚韧对抗着整个朝
廷对他不公正的待遇。当刘禹锡终于又回到了长安,当玄都观里“桃花净尽菜花开”,我想他一定在会心
地笑吧。“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风云诡濡的历史在这二胡的演绎下变得简单又平符了。
但不管历史怎样简化,也简化不了那在旌折和压迫之中养成的不屈和坚强;简化不了那坚持操守、为理想
而拼樗的信念。
⑤陋室的墙上挂着十几幅人物画,标示着刘禹锡的一生。在其中一幅画的下面,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
“当昔日靠镇压永贞革新上台的权阉幸贵们终于一个个被时间的流水和政治斗争的漩涡无情地淹没时,刘
禹锡成了笑在最后的胜利者。”但这已不仅仅是刘禹锡个人的胜利了,这已成了--种精神的胜利,--种曾
激荡过“巴山楚水凄凉地“、激荡过“淮水东边旧时月”的精神的胜利。如今这种精神经过岁月的风霜已
浓缩成了一颗不屈的雄心、一腔报国的热血和一种奋发向上、永不低头的形象,如长明灯一般闪瘠在后人
的心中。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缕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和倔强,听出了一种
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⑥漫步青砖地面,抚摸沧桑石羊,聆听二胡悠悠地响,我和阿林沉醉在对一种性格、一种精神的感悟
±o
1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请根据《陋室吟》中相关语句概括〃德馨”的含义。
14.“并不圆熟〃的二胡声自始至终都在文中“悠悠地响”,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1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并分析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颈联以"沉舟〃"病树〃反衬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
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B.文本三第②段中,加点的“完美的注解〃具体指被贬谪二十三年后,刘禹锡被朝廷起用,踌躇满志。
C.被贬他乡,刘禹锡高唱“莫道桑榆晚,为饭尚满天〃;被贬黄州,苏轼高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雨任平生”:二者在人生态度上有相似之处。
D.文本二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E.文本三中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作者对回到长安的刘
禹锡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
(2021・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
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①以设问开头,引出
(2)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
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苫。独是凡人在也问--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
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
处逃躲呀。
(3)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
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唾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
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
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
贪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
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
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
以达现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可以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4)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贪任越
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
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
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
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已,孔子所以说“无人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
用。
紧承上文,引出“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乐事。
(5)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
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
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②引用孟子,曾子的话,
(6)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却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
苦。到了长成,那贪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对于责任,解除或“卸却”,结果迥乎不同。
[乙]
给母亲的一封信
袁隆平
亲爱的妈妈: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反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
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考我带小孩,您也被拖到了安江。我从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
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
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
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
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
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
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稻子熬了,妈妈,您能闻到吗?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
第:我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喏啪作
响,水田在夕岫下泛出橙黄的颜也。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儿:平
(原文有删改)
【链接材料】
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袁隆平向记者表示:“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
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运得继续干活。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
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
②袁隆平多次谈及他的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
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
17.甲文旁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起到的作用。
18.中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19.乙文尾段极富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想象中的美好画面:祖孙牵手的背影、嘴啪作响的稻谷、橙黄的稻
田......请你说说其中蕴含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感。
20.“君子有终身之忧〃,越是心怀天下,肩上的责任就越重,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读完甲乙两
文及链接材料,你认为袁隆平的责任和快乐是什么?
(二)模拟训练
(2021•山东东营•二模)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
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泗的脸上有两道
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靖。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
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
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
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
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
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是运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本文运用这种方法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2.选文结尾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梨花〃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2021•贵州黔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蓬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斐不枝,杳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于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于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训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族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解称下列加点的字词。
(1)香远慈清()(2)濯清涟而不妖()
(3)唯吾德等()(4)无辜牍之劳形()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下面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何陋之有
6.甲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牡丹比喻什么人,莲花比喻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有些
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7.甲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的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始终却
认为"_________________"(填相反的观点)。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讲述理由。
(2021•吉林四平•模拟预测)课内文言文
陋室铭
刘禹锡
人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紫,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Q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身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第。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溪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8.刘禹锡字,杜甫号o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称有误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出名,有名)B.谈笑有漓••儒(博学的人)
C.布率多年(被子)D.天¥见此屋(突然)
10.下列各项对三篇诗文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和《江村》都描绘了作者的日常生活,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情趣。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出了作者在屋上茅草被风刮走后饱受长夜沾湿的痛苦煎熬,才有
下文作者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发出的疾呼。
C.《陋室铭》和《江村》给人的感受都是悠闲的、明朗的,二者所展现的生活情境和作者当时的心境是相
同的。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唇焦口燥呼不得"一句写出了诗人的老迈、无奈。
11.《陋室铭》中作者借“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表达什么深意?
12.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请结合《陋室铭》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谈谈你对“文与人〃关
系的认识。
(2021・吉林白城•三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涛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蓄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的哲学家。
1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理爱菊/理爱莲B.若等用/万水千山只等闲
C.而•不染/而•不妖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5.请分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6.两篇文章采取的相同的写法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两文作者要保留的“清白〃分别是什么。
17.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它们带给你的启示。
(2021・山东济宁•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行。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当儒,往来无自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学什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高凤宇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
令风护鸡。时天暴雨,而风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
西唐。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于是争
者怀感,投身谢罪。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兔,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
诉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建初中,将作大国任隗①苹凤直言,到公车,托病逃归。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
隐身渔钓,终于家。
【注】①任隗:字仲和,南阳宛县人,建武八年,被任用为“将作大匠”。
1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仙则省名:出名,有名B.谈笑有潜儒鸿:大
C.投丹谢罪兵:士兵D.将作大匠任隗举凤直言举:举荐
1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意思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辍耕本垄上D.何阿书有
2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是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全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音韵和谐,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
表达了作者不恭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B.甲文中的"白丁”是指平民,“无丝竹之乱耳"中"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射者中,
弈者胜",其中的"射"与"六艺"中的"射",意思相同。
C.乙文是一篇传记,文中的高风心无旁鹫,专心读书:虽然年老,但仍然执志不倦,努力学习,终成一代
名儒。
D.两文主人公都志向高洁。中文中“何随之有”运用反间句表达了自己以古人自比的德操,乙文高风多次被
举荐都没有就任,而是摒弃名利,隐居家中。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2021・山东济宇•二模)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仙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角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①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晒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景,直情率遂。始予
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堂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
木闰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于因而翳之以桧竹,茸⑤之以卉药,琴编⑥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
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L以信孔子之言。
(节选自《何陋轩记》)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蔚:栽
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2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即是陋室斯:这。B.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
C.守仁以罪遒龙场谪:因罪贬滴流放。D.因多之曰“何陋”名:出名,有名。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以信孔子之言
B.有仙则名淫慢则不能励精
C.守仁以罪谪龙场人皆以予自上国往
D.安中乐之。人不知旧不愠
2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先以山、水起兴,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一一陋室。
B.甲文中引圣人之言作结,暗示自己就是诸葛亮、扬子云一样的“君子〃,深化了主题。
C.乙文作者从国都到龙场,嫌弃这里偏僻,认为不能居住。
D.甲乙两文都从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情趣高雅,交往人物不俗等方面体现了“陋室不陋〃。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7.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2021・山东济宁•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济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杳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君①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不知者以为好名,君处之裕如②也。在南昌时
得城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人莫不叹服。此予之亲见也。
(选自《濂溪先生墓志铭》)
【注释】①君:周敦颐。②裕如:形容从容自如。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苦蕃:多
B.濯清逆而不妖涟:水波
C.亭亭净植植:植物
D.香远益清清:清芬
2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多出淤泥而不染
A.久?,目似暝,意暇甚B.何陋?有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口月之行,若出其中
3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周敦颐以莲自况,表达了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B.乙文中写人们佩服周敦颐的句子是“人莫不叹服〃。
C.乙文中,从“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周敦颐把薪俸分人,自
己生活至简。他有不慕名利的品性,是一个像莲花一样的君子。
D.甲文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二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陪衬,用菊花作反衬,突出了莲花的
美好形象。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在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
(2021•浙江绍兴••模)【材料一】
书斋铭
(明)归有光
斋,故市廛①也,恒市人居之。邻左右,亦惟市人也。前临大衙,衢之行,又市人为多也。挟及而居者,自
项若生②始。无何,同志者亦稍稍来集,与项脊生俱。无中庭,及衢为庭。门半开,过者侧立凝视。故与市
人为买卖者,熟旧地,目不暇举,信足及门,始觉而去。已乃为藩篱,衷以修扉,用息人影。然耳边声哄
然。每至深夜,鼓冬冬,坐者欲睡,行者不止。宁静之趣,得之目而又失之耳也。
项脊生日:“余闻朱文公③欲于罗浮山静坐十年,盖昔之名人高士,其学多得之长山大谷之中,人迹之所不
至。以其气清神凝而不乱也。夫界苍之际,小丘卷石古树数株花落水流令人神思爽然。况天阔地藏、神区
鬼奥邪?其亦不可谓无助也已。然吴中名山,东亘巨海,西浸林屋、洞庭,类非人世,皆可宿春游者④。今
遥望者几年矣,尚不得一至。即今欲稍禹市屋,去之寻丈,不可得也。盖君子之学,有不能屑屑于是者矣。”
管宇与华歆读书,户外有乘轩者,歆就视之,宁弗为顾。狄梁公⑤对俗吏,不暇与偶语。此三人者,其亦
若今之居也。而宁与歆之辨,又在此而不在彼也。项脊生日:“书斋可以市廛,市廛亦书斋也。”
铭日:深山大泽,实产蛇龙。哲人静观,亦宁其宫。余居于喧,市肆纷那。欲逃空虚,地少天多。日
出事起,万众憧憧。形声变幻,时时不同。蚊之声雷,蝇之声雨,无微不闻,吾恶吾耳。曷敢怀居,学颜
之志。高堂静居,何与吾事!
【注】①市座:集市中的店铺。②项脊生:作者归有光,号项脊生。③朱文公:即朱熹、卒谥文,故乂
称朱文公。④皆可宿舂游者:宿舂即宿舂粮,隔夜舂米备粮,指距离不远。⑤狄梁公:即狄仁杰。《新唐
书》本传:“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
对,何暇偶俗吏语耶?”
【材料二】
点绛唇•厚地高天
王国维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材料三】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俗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杂,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3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1)东•亘•••巨海宁源推断法;
(2)不暇与偶语参考成语法:应接不暇
(3)始觉而去课内迁移法: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查阅词典法:①担任;②开始从事;③靠近;
(4)歆就视之
④立刻,马上;⑤终,尽。(《古代汉语词典》)(填序号)
3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小丘卷石古树数株花落水流令人神思爽然。
3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蚊之声雷,蝇之声雨,无微不闻,吾恶吾耳。
36."而宁与歆之辨,又在此而不在彼也。〃“辨〃:”区别〃的意思,管宁与华歆的区别是什么?作者引用“管
宁与华歆”及狄仁杰的典故,有何作用?
(1)区别:
(2)作用:
37.阅读材料二,赏析下面的诗句。
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38.阅读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表格。
材料书斋特点作者对书斋态度(摘录原文)表现手法
书斋铭(1)书斋可以市廛,市廛亦书斋也。衬托
点绛唇•厚地
狭小(2)寓情于景
高天
陋室铭简陋惟吾德馨(3)
39.根据以上材料,探究分析“书斋”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第四单元真题模拟练
(-)真题训练
1.(2021•辽宁朝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馨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形: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渔人甚异之
B.何陋之有马之千里者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小大之狱
D.公将鼓之宴酣之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本文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情操?
【答案】(1)①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②形体、躯体。
(2)C
(3)苔解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却可。
①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A.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见到的景象;
B.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D.语气助词,无义/结构助词,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同
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上,长到;入,映入。
(4)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主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文章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能看出“君子”应具有的情操是:安贫乐道的生活
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点睛】
【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
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
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
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021•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悔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索基,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人名)。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破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B.有龙则尽(神异)
C.期是陋室(这)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4.根据文章内容.在下而(1)(2)处填写相应内容.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清幽宁静
陋室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⑴|高尚儒雅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超凡脱俗
5.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关关雄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晒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论语•雍也》)
【答案】2.刘禹锡
3.A
4.(1)交往人物(2)日常生活
5.C
6.刘禹锡身居陋室却自得其乐,颜何在陋巷却不改其乐,表现乐他们安贫乐道的情操。
【解析】
2.考查文学常识。《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刘禹锡(772
年~842年),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3.A.有仙则名: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名:有名,出名。故选A。
4.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
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
活之清雅。
5.C.“关关雎鸠,在河之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
女陪君子的联想。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故选C.
6.考查比较阅读。《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通过写陋室环境的清幽、交往人
物的高雅、口常生活的超凡脱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
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链接材料】中,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
的乐趣。同样也表现了他的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点睛】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
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桃,满室葱青。
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
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
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链接材料】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
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问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2021•广西桂林•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悔吾德馨。苔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险一金劳动合同范本
- 个人房屋抵押借款标准合同范例
- 中韩合资企业合同范本
- 个人贷款还款合同范本
- 个人商业用房租赁合同简单范本
- 2025年的设备租赁合同:产业发展新篇章
- 临时技术服务合同
- 一级建造师聘用合同范本
- 专业LED广告车租赁合同条款
- 二手车辆买卖合同协议
- 江苏省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简单的数量关系(一)》教案(共2课时)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数学 含答案
- GA/T 2146-2024法庭科学涉火案件物证检验移动实验室建设通用要求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课件】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杜邦公司十大安全理念
- 广联达2024算量软件操作步骤详解
- 2025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五) (含答案解析)
- 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专题培训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