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及“精
巧、配合、身段”等15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喜欢的段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
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了解
作者通过写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
子的意思6
2.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难点
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表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L课件出示罗丹的名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让学生说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2)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吗?这是大诗人杜甫
的名句。(背一背)你从这两句诗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
两个黄晒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也叫鹭鹭,腿很长,全身羽毛雪白,主要生
活在我国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耍以小鱼等为
食6
3.课件出示杜牧的诗句,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请学生自由朗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第1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本课生字词。
鹭嫌黛嵌匣嗜
适宜白鹤嫌弃朱红嵌入玻璃框
镜匣哨子恩惠韵味
(2)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
(3)齐读生字词。
(4)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5)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读好这两个句子。相机指导学生读书,并通过带读、齐读等方式,读好排比句、
反问句。
三、走近白鹭,感悟“精巧”美。
L读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6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朗读第1〜5自然段,边读
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2■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1)课件出示: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①引导学生抓住“色素”“配合”“身段”“适宜”这几个关键词,通过观察课件
中的白鹭图片,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②第2自然段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⑵课件出示: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
寻常了。
①观察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图片,抓住“生硬”“太不寻常”等关键词,引
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
②在朗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③第3自然段对比描写: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较,突出其独特的精巧美
和寻常美。
(3)课件出示: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
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①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结合课文“雪白”“流线型”“铁色”“青色”这几个关
键词语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个
排比句,说出白鹭的外形美。
②在朗读中体会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③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巧夺天工!
四、布置作业。
L认清生字的字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分,如:“宜”字下面是“且”,不要多写
一横。
2.描红、临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笔顺规则,
“嫌”的笔顺是,)“"V¥片揖揖婵嫌嫌嫌”;
“匣”的笔顺是“一丁石百百年匣”,最后一笔是竖折。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谈话导入。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朗读课文第6〜8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
的画面,并给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分别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二、朗读课文,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L师范读课文第6〜8自然段。(配轻柔的音乐,约1分钟)
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指名交流:此刻,你仿佛看到了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
(觅食、栖息、低飞)
3.哪个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读,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
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共读共悟。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时恬静安详,如诗一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啊,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水田觅食)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比喻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文中
不说白鹭捉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三、感受白鹭的整体美。
L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的三组图片,配乐朗读,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哪些不足吗?
3.指名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齐读第11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
吧!
四、赏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L赏读全文。正是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深深地感染了郭
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受字里行间饱
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
无尽的美,感受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感情的写法。
2.齐读。(配轻柔舒缓的音乐,约2分钟)
3.指名说说读完了全文后的感受。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全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总一首精巧的诗总起全文
颜色、身段静态美
白分水田竟食如散文诗,
蕾绝顶望哨动态美如山水画
黄昏低飞
总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总结全文
教学反思
2落花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亩、吩、榨”等5个生字,读准“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
播、浇”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播种、浇水、吩咐”等7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
道理。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特点,并联想到身边的人,
试着写一段话。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生字。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哦,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
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难点
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青藤藤,开黄花,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上结果不开花。(打一般物)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落花生)同学
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3.老师解题。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什么把花生叫作落花
生呢?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些资料,咱们一块儿来看一下。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之后,子房柄就钻到土里
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半亩播种浇水吩咐茅亭榨油爱慕矮小
重点正音:播种(bo)榨油(zha)矮小(Si)
2.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正音。
(1)花生的价钱便(pian)宣。
(2)送货上门,不但方便(bian)了群众,也给商店增加了收入。
3.理解词语的含义。
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1)读句子。重点突出“好几样”“吩咐”“茅亭”这三个词语。
(2)考查“茅亭”“吩咐”“食品”等词语的读音、含义。
茅亭(mdoting):用茅草搭建的凉亭。
食品(shlpin):可以供人食用的东西。
吩咐(fenfu);口头指派或命令。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围绕着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
这个问题来朗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3.师小结,你看,在同学们的合作下,大家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
了出来,真了不起!
4.是呀!种花生、收花生要几个月,可作者在这里只用了一段话,却用了很大的篇
幅来写父亲和“我们”一起谈论花生,那么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
能说说吗?
四、学习"种花生''“收花生”的部分°
1.提出问题。
师:好!我们来读一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一部分,看一看,你们都能读懂什么?有
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学生谈收获。
3.学生质疑预设:作者为何用“居然”一词?(合作解疑:表示没想到,出乎意
料)
4.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看你们能体会出什么。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手侬收获了。
师:你看,就是这样一片荒地,又是在“我们”姐弟几个孩子的侍弄之下,没过儿
个月竟然收获了花生。哎呀,这多么让人兴奋呐!来,再读读这一句,读出惊喜之
情。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是啊,母亲也和“我们”一样感到高兴,于是她提议“我们”来过一个收获节,
而且还把父亲请来了。一家人吃花生、议花生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习6
2.布置作业: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词语,摘抄父亲介绍花生好处的语句。
第2课时
一、回顾“种花生、收花生”,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教师提问;花生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喜万分,母亲是个有心人,高兴之余,
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一方面让“我们”品尝到花生的香
甜,另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家是如
何边吃花生边谈花生,继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吧!
二、品读研析“吃花生'议花生”。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师适时指导)
生;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第3〜11自然段,第二层是第12〜15自然段。
师:这两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生:第一层讨论了落花生的好处。第二层讲了做人的道理。
师;对了,说得真好!课文第三部分就是围绕这两层意思来讲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读的时候要求画出父亲议论花生好处的
话,读完后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开始吧!
(-)体会第一层意思°
L全班交流,教师引导。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
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
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辩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父亲说的这段话中提到了哪几种事物?
生;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四种事物。
师;这段话中父亲认为是谁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生: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父亲把花生和谁进行了比较?谁更可贵?
生: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还是花生更可贵。
2.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师:谁来读读父亲说的话?GI导学生读这段话,读到“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时提出问题)
师:停,刚刚“爱慕”这个词你读得很好,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师;那么父亲有没有对这些鲜红嫩绿的果实产生爱慕之心?(没有)父亲对什么产生
了爱慕之心?(落花生)你是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
最可贵”)
师;父亲认为花生的什么最可贵?(花生的品格最可贵)谁来读读原文?
师:父亲把与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事物拿来做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具有藏而不
露、默默无闻的品格。相比之下,桃子、石榴、苹果则是高挂枝头,炫耀自己。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注意读出花生的可贵。
师:读完了父亲的话老师有几道题考考大家,请大家辨析下列说法的对错并说说理
由。
(1)花生好,桃子、石榴、莘果都不好0()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却是不好的。()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师:从上面3个辨析题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
为了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
而没有实际用处。大家明白了吗?
(二)体会第二层意思。
(三)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革果的特点,那么父
亲仅仅就是在说花生吗?
1.课件出示父亲的话。齐读。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Q
2.师:好,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父亲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讲做人的道理,
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
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蹩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3.师;孩子们明白父亲的话了吗?(明白了)从哪儿看出来的?(从“我”说的话
中可以看出)课件出示“我”说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很好,请大家读一下“我,说的话。
师:其中“体面”是什么意思、?(“体面”是外表好看的意思。)什么叫“只讲体
面”?(只讲究外表,做表面文章)什么是“有用的人”?(就是对别人有帮助的
人,默默奉献的人)
4.师:同学们想想: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谁来说一说?
生1:清洁工人,他们虽然一身脏,但换来万人洁净。
师:嗯,清洁工人不怕脏不怕累地奉献着,他们每天重复地做着同一件事,为人们
带来方便。
生2:送奶人每天都新鲜的牛奶送到人们面前,不管刮风下雨都默默地工作着。老
师们每天都在很辛苦地上课,给学生批改作业。
师:谢谢你,老师很感动。其实只要你们学有所成的话,老师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师;其实刚刚你们说的这些人都是默默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社会有很多人
的工作虽然看似平凡,但是都对社会很有用,他们都在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
5.师: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指名回答文中“我”说的话)
师;对,这也是父亲对孩子们的期望。(引读)“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
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稍停)我读错了吗?
生1:应该是“印在我的心上”。
师;“记在我的心上”不好吗?哪儿不好?
生2:记,有时候也会忘记:EP,就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生3:EP,一般是永久的,用“记”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将这些东西忘掉的。
生4:记是短暂的,不长久的,印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师:瞧,大家说得多好,请同学们把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读一读,注意读出“印得很
深”的感觉。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Q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重点写“议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他在借花生告诉我们
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赞美人的写法叫作“借物喻人”,同学们
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尝试着用一用。
2.同学们,我们在这个收获节上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不仅品尝到了花生的香甜,体
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这就是谈话的艺术,这就是生活的教育。同学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
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四、小练笔。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落花生说些什么呢?是想再一次地赞美它,
还是要给它一些另外的建议?请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表达你的想法。
2.学完了课文,或许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傲霜的梅花、勤劳的蜜蜂等,
也联想到了一些人,他们也具有这些优秀的品质,试着写一段话。
小练笔充分地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指导有机地结
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名作服务。
板书设计
落种花生、收花生买翻播洗收获
花吃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做像花生一
生好处;味美榨油便宜样有用的人
议花生不好看
特点:埋在地里很有用
教学反思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梦、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萝”等10个生字,理解
“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
好的回忆,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c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
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
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坂书:雨)我们可以
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2.点出课题。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一一桂花雨。
(补全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5.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
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课文主要写了“我”童
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6.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精读感悟Q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文中是怎么说的?(生齐读)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瞒身都是桂花。我喊
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关注感叹号,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
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
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这是一场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
这是一场的桂花雨。
生1;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书;杳)0
生2: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a(板书:乐)。
生3: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板书:难忘)
生4;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板书:思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根据学生的发言,相
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
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杳飘十里,至少前后
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投入的、陶胖的、忘我的、沆醉的感觉。)想象一下,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
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不
论走到哪里,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不论白
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杳味。总之,杳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
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课件出示: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
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杳气里。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用“挑”而不用“捡”。(“挑”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挑
选,而“捡”只是拾取。)分别用“挑”和“捡”说一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形近字在不同语言
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浸”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这里的“浸”和前面的“浸”有什
么不同?(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散发得久、散
发得远、散发得广、散发得深入。)
③生齐读,读出桂花的浓香。
(3)课件出示: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图片或视频,再大声喊……
桂花雨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请一起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第2课时
一、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1)课件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抱”“使劲地摇”这些词语感受作者难以言表
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第2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太迷人。
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c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
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总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我”
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什么样的事是大事?“我”会怎样缠着妈妈?
②发挥想象,完成填空。
(时间),“我”就(动作),地问:“妈,怎么还不摇
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
(出示“摇桂花”的动画。)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师: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生;摇桂花。
师: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桂花真香呀!
师;快看,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生:真像下雨呀!
师: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
上,你有什么感受?哈哈,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
为什么说是“好香的雨”?引导读出“我”心中的快乐。
(5)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我”现在的心情?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快乐的词?(生
说,师出示课件)
欣喜若狂兴奋不已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笑逐颜开心花怒放
2.品味“桂花雨”之“思念”°
(1)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请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画一画,
想一想。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品读母亲的话一一“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指名读。把这句话改成反问句。(这里的桂花再香,怎么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
桂花呢?)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想象说话。
④从这里,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板书:思念故乡)让学生带着这种思乡
之情再读母亲的话。
二、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
2.课件出示,配乐简介作者琦君。
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离开家乡后,她一直
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再也看不到家乡院子
里的桂花,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怀念家乡,
这就是桂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
3.老师配乐朗诵《乡愁》。
4.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唐•王维《杂诗》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唐•李白《静夜思》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莫毛衰。一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5.推荐阅读。
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
对亲人的思念,因而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思乡的名篇,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鲁迅的《故乡》、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请同学们在课下多读一读这些书,到
时我们再一起分享阅读心得。
6,仿照描写“摇花乐”的片段,以《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
事。
板书设计
爱桂花迷人的香气
桂花雨
桂花盛开香飘四方
摇桂花摇落桂花纷纷如雨阵阵桂花雨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1人%'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给母亲带桂花乡思永存
又思故乡桂花
教学反思
4珍珠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蔓、幽”等11个生字,读准“待”这个多音字,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理清作者与珍珠鸟逐渐熟悉、亲近的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作若赢得珍珠鸟信赖的原因,感受作者与珍珠鸟和谐相
处的美好境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人
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情感。
・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导语:(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片)同学们,作家冯骥才先生曾饲养过三只珍珠鸟,
在与小鸟相伴的日子里,他感触颇深,写下了《珍珠鸟》这篇文章。(教师板书,
并带领学生齐读课题:珍珠鸟)
2.同学们,从大作家与珍珠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呢?(同
桌间相互交流)
二,整体感知,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提升、引导。
3.小结,文章写了“我”与珍珠鸟相识、相知、亲近、信赖的过程,字里行间洋溢
着“我”和珍珠鸟的美好情感。
4,是啊,多么惹人喜爱的珍珠鸟啊!所以,当朋友送“我”这对珍珠鸟时,“我”
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理解品味,体会鸟对人的信赖。
1.这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我”是怎样逐渐赢得珍珠鸟信赖的?默读
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归纳为三件事。
第一件事:为鸟安排舒适、温暖、幽静的巢。
(1)“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只有在这像深幽的丛林一样的地方,珍珠鸟
才会感到安全。所以,它们那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第二件事:决不去惊扰它们。
(2)三个月后,这对珍珠鸟有了雏儿,这个小家伙长什么样?找出相关的语句,
读出你的感受。
(3)知道它们竟然有了雏儿,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事情!此时,如果是你,你会
怎么想?怎么做呢?
(4)“我”是怎么做的呢?读读文中的相关描写。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
决不去惊扰它们,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第三件事: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我”不管它,不伤害它。
(5)多么可爱的小家伙啊!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这只小珍珠鸟刚开始
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却还是心有余悸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只要大鸟在笼里
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鸟的叫声,就
是它们交流的语言。你觉得此时它们在交流什么呢?
(6)这小家伙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呢?学生交流讨论。无论小家伙在“我”
的面前做什么,“我”都不管它,不伤害它。小鸟的活动范围不仅越来越大,而
且胆子也越来越大。有一次,它竟然落到“我”的肩上。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
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
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有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7)多么感人的一幅画啊!“我”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对“我”亲近的情意,
“我”依然没有惊扰它,因为“我”知道它仍然是一种怕人的鸟。
(8)“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再读这一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吗?这
种怕人的鸟现在与“我”这样地亲近。因为“我”知道珍珠鸟怕人,所以,“我”
尊重、理解它们,给它们自由,决不惊扰它们,“我”和珍珠鸟的关系也越来越
亲近了。所以,文章在开头部分,单独把这一句话作为一个自然段,强调“这是
一种怕人的鸟”,使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总结升华,体会信赖的含义。
1.望着这和谐的画面,感受着鸟儿亲近的情意,作家不由得从心底流出这样的感慨。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C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更存在
于人与人之间,在你的生活申,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学生交流。
3.总结升华:信赖,就是尊重、理解、宽容。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
角落,都会感受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
世界万物共生长,应以诚相待,和谐共生。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整理有关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感人故事,与同学分享。
2.推荐阅读《我的野生朋友》,
3.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记录下相处的过程。
板书设计
布置鸟巢舒适、温暖
在笼子四周飞在屋里飞来飞去人与动物
热心过程落在泉上落在肩上睡着了和谐相处
内心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讨论、交流认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善于发现日常活动中不守
规则的现象,并从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交流。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已有的经验,制定班级公约,并养成刍觉遵守的习惯。
・重点
善于发现日常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并从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交流。
・难点
学生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养成自觉遵守班级公约的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话题。
1.师:同学们,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是多么快乐!我们都是
集体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实现,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共同来维护。这段
时间,我们班级在流动红旗的评比中落后于其他班级,我们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争创优秀班集体呢?
2.指名学生交流。
3.师小结:看来,班级出了问题,作为班级的小主人,我们有责任来改变这个现状。
现在我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看有哪些影响我们班级利益,有损我们班级形象的
事例°每人最少列举两件,各组组长做好记录,并把本组的讨论内容汇总一下,等
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学生小组合作,自由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有序地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其他同学仔细倾听。
(2)组长进行记录,并整理归类。
2.班内集体交流。
生1:我们小组发现,我们班近期有一些同学不爱护公共财物,用修正液在桌椅
板凳和墙壁上乱涂乱画,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
生2;我们小组发现,在班级值日生打扫完卫生后,有的学生保持得不够好,时
有乱扔废纸和塑料袋的现象发生。
生3:我们小组发现,有一些同学不注意安全,上下楼梯横冲直撞,有的随便拿
班里的劳动工具当武器与别人打斗°
3.师过渡:是啊,正是这些问题,影响了我们班级的进步。怎样让全班同学都引起
重视,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呢?这就需要我们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公约”。既然
是班级公约,当然对班级中的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这当然
也包括我和其他老师。
4.指名学生说说怎样制定班级公约。
生1:既然是公约,当然要由大家制定,这样大家才心服口服。
生2,我认为公约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意愿,应该少数服从多数。
生3;公约是帮我们约束自己的,大家己经做到了的事情,甚至做得很好的方面,
没有必耍再列进去。
5.师归纳小结:公约应该有针对性,针对我们的一些弱点,显示我们努力的方向,
让我们每一位同学取长补短,让我们这个班集体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班级
公约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又是一剂苦口的良药,对待它大家要有一定的思想准
备哟。
三、小组合作,讨论内容。
1.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我们的“班级公约”该制定哪些内容,涉及哪些方
面。每个小组内人人都要发言,尽量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出现有异议的地方
大家耐心商讨,发挥集体的智慧。
2.各小组合作讨论,组长记录并整理。
3.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班长记录并整理。
4.小结整理,根据各小组的发言整理成学习、纪律、卫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如:
班级公约
1.准时到校,佩戴红领巾、校牌,衣着整洁,课桌整理好,做到课桌内无脏乱
现象。
2.珍惜晨读时间,到校即进教室朗读课文。
3.认真完成各项作业,不拖拉,字迹清楚端正。
4.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学会管好自己。
5.积极参加集体劳动,认真、负责地做好值日工作。
6,课间做操时,动作到位;集会时遵守会场纪律。眼保健澡动作要正确。
7.课间和午休时间不追逐、打闹,在教室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8.放学后要跟好路队,不在校外逗留、玩耍,平安回家。
9.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同学之间团结互助,不说脏话、粗话,不打架,不骂
人。
10.有节约意识,及时关灯,节约用水。
四、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班级是我家,荣誉靠大家。今天我们已经走好了关键的一步,我们的
“班级公约”已见雏形,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请班干部把同学们的意见集中起来
形成“班级公约”,并张贴在教室里。我相信全班同学一定会遵守公约,使我们班
成为一个优秀班集体。
教学反思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多角度观察自己的心爱之物。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写出物品的特点,给读者
留下深刻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写出心爱之物的来历,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重点
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多角度观察,并能够采用合适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
所得。
•难点
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教学课时
2课时6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玩具、新衣服等,想一想:你
的心爱之物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晒晒自己心爱的东西。(师相机板书:
我的心爱之物)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心爱的东西是什么。(它可以是你喜欢的玩具或身边的用品,
确定写作对象)
二、开展“我的心爱之物”观察活动。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自己观察或和小组内的同学合作观察,小组内交流,得出
观察结果。
选择观察对象:请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一种自己
喜欢而且便于观察的东西,我的选择是_____0
观察角度指导:可以先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的
活动内容:特点,再想想“我”是怎么得到这个东西的。
观察自己观察方法:学习运用《白鹭》《珍珠鸟》等课文中的观
的心爱之察方法,要注意反复观察,根据物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的
物观察角度,观察时注意展开想象和联想,这样可以让自
己的观察所得更丰富。
记录观察所得:可以以表格、作文片段等方式记录自己
的观察所得。
理自己的观察记录,思考如果和别人交流自己的观察所
活动交
得,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内容值得交流,应该按照怎
流准备
样的顺序来向别人介绍。
查阅的相关资料
三、交流观察活动,感受心爱之物的可爱。
1.展示某小组对心爱之物的观察结果。
展示学生观察的结果,紧扣观察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评价观察目标的设定、
观察活动的安排、观察活动的推进、观察成果的整理,从而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
法,培养有目的、有针对性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2.交流观察心爱之物的体会和收获。
(1)选择观察物品中令你印象最深的一件小事进行交流。可以交流一下这件物品
你是怎么得来的,以及你喜欢它的原因。
(2)交流大家对物品的观察“新得”o通过观察,你对这个物品有了哪些新的了
解?哪些特点让你感兴趣或觉得特别有意思?引导交流认真观察时,你能够产生哪
些想象和联想?
四、阅读例文,片段练习,学习细腻生动的描写。
(1)自主阅读教材,从学习写作的角度思考,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写写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
的心爱之物。
(3)看课件出示的三段文字,自由默读自己认为描写精彩的片段,边读边想,我
观察物品时,该怎样抓住哪一特点把它介绍得细肮、生动?这些片段中哪些写法、
语言值得我学习、借鉴?(小组交流)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
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
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
香气,太迷人了。
3.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憔,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
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
蓬松的球儿。
(4)片段练习: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选择自己心爱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进行
细腻、生动的描写,注意展开想象和联想,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
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选出描写细腻、生动、有创意、有个
性的案例,供下一环节交流展示)
(5)交流评改:让学生读老师已经选取写得细腻、生动的片段或句子,组织调动学
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也动笔写几处这样的描写。
交流审题,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明确习作要求;教师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体会
中感悟习作的写作方法。此环节教学,既是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学生组
织材料的一次训练。
第2课时
一、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1.浏览课文《白鹭》《珍珠鸟》,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对心爱之物进行观
察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有序衔接的。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确定表达顺序)
2.根据自己观察记录的内容,构思:写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按照什么顺序,分几个
自然段来写,取个什么题目?(小组、同桌商量)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先及时帮扶偏弱的学生尽快打开思路,进入习作。再去发
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闪光点(从选材、命题、表达顺序、细节描写、分段表述、段
与段的衔接、书写等方面去寻找),点评鼓励。
二I展示作品,评改提高。
1.学生自读自改。读自己的习作给向己听,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修改过来。
出示评价要求:
1,内容要具体,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生动,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2.要衔接自然,文章结构要完整。
3.文中要合理运用想象、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观察感悟与收获。
2.赏评佳作。(请作者上台朗读,大家共赏)
要求:写得好还耍读得好,听的同学请边听边把你觉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做下
记录,在点评的时候要有理有据°从选材、命题、表达顺序、细节描写、分段表
述、段与段的衔接、书写等方面去展示学生的习作,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
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还有哪些修改建议?
3.再次自己修改或与同桌交换修改作文,共同提高。针对你刚才的收获,你想从哪
个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静下心来,默读修改。
三、课外延伸,享受成功。
1.誉抄后参加最佳习作评选,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最佳选材、命题、表达顺序、
细节描写、分段表述、段与段的衔接、书写等)
2.在班级内举办习作展览,出一期习作专栏“我的心爱之物”,贴上习作和图片,
和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语文显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借助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过程与方法,体会本单元课文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
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
的写法。
・重点
体会本单元课文中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
一词多义的方法。
•难点
朗读并背诵古诗,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布置复习,自主回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
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
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2.小组交流复习效果。
3.全班交流。
(1)《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美丽、身段的精巧以
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吹,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
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扎扎实实做人的思
想感情。
(3)《桂花雨》一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4)《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
由柏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
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
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做深入思考。
二、词句段运用。
1.指名读下列句子。
1.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
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
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3.青、红的瓜,碧绿的藤石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
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体会这三组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这三组句子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第一组句子把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
进行对比,突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无闻的品格。第二组句子把白鹭的颜色、身
段与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突出白鹭的色素与身段的搭配都很适宜。第三
组句子把门前的瓜果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大旗杆进行对比,突出农家小院的清
新自然,环境美好。
3.教师小结。
4.小练习。
下列句子中哪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内打°
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J)
2.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
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复衣,而颈间却围绕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3.唯,春风是那样缠绵,让人神清气爽,而夏天的风,则带着丝丝暖意,让
人暖意十足。(J)
4.顽皮的雨滴将雨伞当作了舞台,尽情地跳起舞来了。()
第2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1.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2.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学厚了一片新天地。
3,桂花树的样子呆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娄君。
4.大家以全新的娄君迎接新年的到来。
2.小组内互相交流。明确,
第1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垦,把土地翻好整平,好种花生。
第2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创、创立。
第3句中“姿态”是指梅树的姿势优美。
第4句中“姿态”是指人的态度、气度。
3.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1.温和(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和(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回答。
1.海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形容气候,表示天气不冷不热。)
2.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美丽又遍相的好老师。(形容性格,表示老师的性情、态
度、言语不粗暴Q)
5.师小结: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字语言的一大特点。在小学阶段,只要学生了
解这一特点,并能在理解词语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
比喻义。
6.小练习。说说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是什么意思。
第一组:
1.我们班的小明同学是一个很笠微的人。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白云湖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我为你骄傲!(自豪)
2••
第二组:
1,这段话的苦当我终于搞懂了。
(指语言文字等的意义、含义)
2.这篇文章梃有意思。(指趣味)
••
3.你说这话是什么苦冬?(指意见,愿望)
二、日积月累。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可我们总忘不了那聒噪的蝉鸣。(课件播放有
蝉的叫声的音频,引起联想)大家可知道,我们对蝉声有一种说法,说它叫的是“胡
子胡子挂起”。什么意思呢?玉米成熟前耍长一些像胡须一样的东西,俗称“挂胡
子”,它寄托着农民伯伯想要玉米大丰收的愿望。其实,这种寄意于蝉的做法在古
代文人的创作中也极具声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板
书诗题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他的书法,笔势圆融
遒劲,外柔而内刚。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其诗文
也多有佳作,其中《蝉》最为著名,该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并
称为唐代“咏蝉诗”的三绝。
(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1.自主朗读,熟悉内容。
(1)教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对难认字进行正音。
(2)学生自读三分钟,教师巡查指导。
(3)学生齐读,教师指出不足之处。
2.感受形象,理解诗意。
“绫(rul)”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
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缕”,这里代指蝉。“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
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露珠的特点是清亮、晶莹剔透,突出“清”的内
涵。“响”是声音的意思,“流响”即流动的声音,指一声接一声的蝉鸣。“疏桐”
代指树林。“藉”是凭借的意思。
3,突出重难点,理解写法。
(1)本诗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诗人借蝉自喻自身的高洁。那么,他写了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概述
- 全国粤教清华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5节《重复的艺术》说课稿
- 2025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样本
- 公司车辆管理及驾驶安全责任书范文
- 2025年春季幼儿园开学工作计划范文
- 全国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智能物联系统的软件编写》说课稿
- 2025拓展计划+联系方式
- 2025年度单位控烟工作计划
- 2025年脑外科护士护理工作计划表
- 2025年文化站工作计划
- 梁平法制图规则及钢筋翻样讲解
- 乙肝 丙肝培训课件
- 2024届湖北省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数学七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钓鱼邮件识别技术研究
- 融资成本视角下的船舶融资租赁模式研究
- 感冒中医理论知识课件
- 2023年希望杯数学培训100题-六年级(含答案)
- 一年级科学人教版总结回顾2
- 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月供及节省利息EXCEL计算
- 第五单元《圆》教材解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患者突发昏迷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