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0题)一.文言文阅读(共10小题)1.(2024•广州)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ㅤㅤ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ㅤㅤ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丙】ㅤㅤ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禀,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①,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有删改)[注]①因循面墙:沿袭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非学无以广才/卿今者才略B.及鲁肃过寻阳/可以无大过矣C.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D.世人婚冠未学/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下列对【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B.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C.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D.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4)三个文段都写了劝学,其中所体现的对学习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三个文段简要分析。2.(2024•大庆)古文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嗟乎!师道①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②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④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注】①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②出人:超出一般人。③众人:一般人。④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①卿今当涂掌事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见往事耳④是故圣益圣(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卿今者才略前者呼,后者应(《醉翁亭记》)B.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C.学于余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D.惑之不解马之千里者(《马说》)(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选出相应位置。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师说》中的“说”就是这种文体。B.【甲】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其中鲁肃、吕蒙的对话,显示了两人的融洽关系,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C.【乙】文将“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进行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D.【甲】【乙】两文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中孙权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劝吕蒙学习,【乙】文中韩愈对李蟠“能行古道”给予赞扬。(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及鲁肃过寻阳。②作《师说》以贻之。3.(2024•呼和浩特)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甲】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节选自《乐府诗集》)【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①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襄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于邓坎。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良玉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选编自《明史•秦良玉传》)【丙】明妃郭漱玉竟抱琵琶塞外行,非关图画误倾城。汉家议就②和戎策,差胜防边十万兵。【注释】①石硅(zhù):地名,在重庆,今作石柱。②就:成,成功。(1)下列选项中,对词语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但”和“但当涉猎”(《孙权劝学》)中的“但”意思相同。B.“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中的“从”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中的“从”意思相同。C.“贼乘官军宴”中的“乘”和“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中的“乘”意思不同。D.“兼通词翰”中的“通”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中的“通”意思不同。(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4)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中作者歌颂战争中的英雄,却不用过多笔墨正面写战争,暗含了作者对待战争的态度。B.互文的特点是用简洁的文字表现丰厚的内容,《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是例证。C.《明妃》第二句运用毛延寿丑化昭君,丹青误人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昭君出塞的同情与惋惜。D.《明妃》第四句中“差”有“略微”或“甚”的意思,本诗中理解为“甚”更能体现昭君的历史功绩。(5)阅读完三位巾帼英雄的事迹,同学们围绕巾帼英雄的形象展开了讨论,请你发表意见,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小语认为:木兰代父从军,作为一个征战沙场的士卒,表现出英勇善战、坚毅果敢的形象特征。小文认为:良玉小美认为:昭君4.(2024•通辽)感受了古诗文的精神力量,东东再邀你一起阅读两篇文言文,学习古人的劝勉智慧。【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节选自《送杨寘序》)【注释】①宫声数引:古代的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文中泛指各种曲调。引,曲调的一种体制。②写:同“泻”,倾吐,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作者的朋友。④剑浦:县名。(1)请你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C.缓者舒然以和/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D.亦有至者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请你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②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4)【甲】【乙】两文均为赠序,即临别赠言,都饱含作者的良苦用心,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劝勉艺术、勤奋学习、平和心态三个方面任选其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5.(2024•内蒙古)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翟璜应对文侯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注]①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臣之妻私臣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③克之④臣是以知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B.谓其妻曰其真不知马也C.臣之妾畏臣乃记之而去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5)【甲】文中邹忌进谏的结果是“王曰善”,【乙】文中翟璜应对的结果是“文侯悦”,二人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6.(2024•宿迁)古诗文阅读。参加校文学社组织的“兰”主题诗文共读活动。【甲】兰(明)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彫伤①。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选自明•簟溪子《兰史》,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注】①雕伤:花木枯萎。雕,同“凋”,凋落,衰败。【乙】跋①盆兰(明)李流芳ㅤㅤ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还。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二月二日,与子薪、韫父、尔凝、家伯季从子,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弦歌。值雨,子薪偕尔凝、君长宿余家。盆兰正开,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ㅤㅤ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合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欹,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②,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③,或往而如奔,或相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仰而如羞,或偃蹇④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笔写生,而亦复不果。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⑤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选自《檀园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删改)【注】①跋: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②承:捧着。③就:前往。④偃蹇(jiǎn):高耸的样子。⑤剧:流畅,此处指畅快。(1)甲诗“长养非其方”中的“长”字,有同学认为应该读“cháng”,有同学认为应该读“zhǎng”。你赞同哪种读法?谈谈你的理解。(2)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超出三处不得分)。夜则苦A不寐B独处C惘惘D非对友生E流连F酒肆G即无以H遣日(3)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文中词句方法解释或相顾而如笑【查工具书】顾:①看;②考虑;③拜访;④反而。A(填序号)或倚而如困【结合语境】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B而亦复不果【课内关联】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C(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5)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好诗往往“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甲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请梳理乙文中“兰”能让作者“从此病顿减”的原因。(7)有感于“兰”的品质,你想制作一枚兰花书签,勉励自己做“兰”一样的人。请结合对诗文的感悟,撰写书签上的文字。(不超过50字)7.(2024•潍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瑾宇附璘。性温恭,博涉经史,雅好属文。年十七,周文闻其名,因召拜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书羽檄,瑾多掌之。从破沙苑,战河桥,并有功,累迁尚书右丞、吏部郎中。于时魏宣播迁,庶务草创,朝章国典,瑾并参之。时燕公于谨勋高望重,朝野所属。白文帝,言瑾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结为兄弟。于谨南伐江陵,以瑾为元帅府长史。军中谋略,多出瑾焉。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没为仆隶。瑾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赖瑾获济者甚众。及军还,诸将多因虏掠,大获财物。瑾一无所取,唯得书两车,载之以归。或白文帝曰:“唐瑾大有辎重①,悉是梁朝珍玩。”文帝初不信之,密遣使检阅之,唯见坟籍②而已。乃叹曰:“孤知此人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③之疑,所以益明之耳。凡受人委任,当如此也。”瑾性方重,有风格。退朝休假,恒着衣冠以对妻子。又好施与,家无余财,所得禄赐,常散之宗族。其尤贫者,又割膏腴田宇以赈之。朝野以此称之。(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二,有删改)[注]①辎重:出门携带的物资,常指军用物资。②坟籍:古代典籍。③投杼:杼,织布的梭。投杼,表示多谤能动摇信念。(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谨南伐江陵”中的“南”,与“手自笔录”中“手”的用法不同。B.“辄议免之”与成语“浅尝辄止”中“辄”的意思相同,意为“就”。C.“或白文帝曰”中的“或”,与“或遇其叱咄”中“或”的意思不同。D.“恒着衣冠以对妻子”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词,意为“妻子儿女”。(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时魏室播迁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愿与之同姓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C.其尤贫者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D.朝野以此称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博涉经史,雅好属文。②孤知此人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4)唐瑾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8.(2024•威海)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芙菜李渔芙薬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①于前人也;以芙菜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菜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蓄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②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薬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注释】①成说:通行的说法。②徂(cú):到。(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①中通外直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C.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②此之谓失其本心D①请备述之②前人之述备矣(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①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②杂然而前陈者D.①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蔓”,名词作动词)。B.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该句是判断句)。C.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芬”,这里是使动用法)。D.【乙】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芙菜“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的特点。(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5)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作者爱莲的主要原因。9.(2024•无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ㅤㅤ高斗南,字拱极,陕西徽州人。貌魁梧,语音若钟。洪武中,授四川定远知县。才识精敏,多善政。二十九年,与郑敏、康彦民并坐事,先后被征。耆民①奔走阙下,具列善政以闻。太祖嘉之,赐袭衣、宝钞遣还,并赐耆民道路费。诸人既还任,政绩益著。寻举天下廉吏数人,斗南与焉,列其名于彰善榜。擢云南新兴知州,新兴人爱之不异定远。居数年,以衰老乞归,荐子恂自代,成祖许之。年七十而卒。ㅤㅤ郑敏尝坐事被逮部民数千人求宥帝宴劳复其官,赐钞百锭,衣三袭。居数年,以廉直入朝。部民复走京师,乞再任,帝从其请。ㅤㅤ康彦民,泰和人。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先知青田,调仪真,后历巴陵、天台,并著名绩。永乐初,罢归。洪熙元年,御史巡按至天台。县民二百余人言彦民廉公有为,乞还之天台,慰民望。御史以闻,宣宗叹曰:“彦民去天台二十余年,民犹思之,其有善政可知。”乃用为江宁。(选自《明史•循吏列传》,有删改)[注]①普老:德高望重的老人。(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举天下廉吏数人(寻找)B.成祖许之(答应)C.先知青田(掌管)D.民犹思之(仍然)(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郑敏尝坐事被逮部民数千人求宥帝宴劳复其官(3)翻译下列句子。①耆民奔走阙下,具列善政以闻。②居数年,以衰老乞归。(4)本文选自《明史•循吏列传》,请结合文章概括“循吏”这一类官员的共性特征。10.(2024•常州)阅读两则文言,完成问题。甲孙兴公①为庾公②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③在坐。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庾公曰:“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④亦不近。”孙遂沐浴⑤此言。(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注释】①孙兴公:孙绰。②庾公:庾亮。③卫君长:卫永,字君长。④倾倒处:令人佩服的地方。⑤沐浴:沉浸其中并反复品味。乙苏峻既至石头①,百僚奔散,唯侍中钟雅独在帝侧。或谓钟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②邪?”钟曰:“国乱不能匡③,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④将执简而进矣!”(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注释】①苏峻既至石头:指苏峻起兵谋反。石头,南京城。②弊:同“毙”,死。③匡:保护。④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以记事于史籍时不加隐讳、秉笔直书著名。(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表示尊敬)/投诸渤海之尾(众多)B.倾倒处亦不近(平凡,一般)/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C.或谓钟曰(有时)/或王命急宣(有人)D.执简而进矣(选拔)/简拔以遗陛下(选拔)(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①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②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3)结合甲乙两文的中心意思分别写一句勉励自己的话。结合甲文:结合乙文:(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沐浴”一词,表明孙兴公并不认可庾亮对卫君长的评价。B.甲文“孙兴公为/庾公参军”与乙文“苏峻既/至石头”两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是对的。C.乙文出自《世说新语•方正》,这里意在表明董狐是“方正”之人。D.甲、乙两文都在叙述过程中通过对话来展现人物的精神品格,语言简练传神。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文言文阅读(共10小题)1.(2024•广州)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ㅤㅤ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ㅤㅤ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丙】ㅤㅤ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禀,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①,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有删改)[注]①因循面墙:沿袭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A.非学无以广才/卿今者才略B.及鲁肃过寻阳/可以无大过矣C.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D.世人婚冠未学/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下列对【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B.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C.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D.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4)三个文段都写了劝学,其中所体现的对学习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三个文段简要分析。【答案】(1)A(2)C(3)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②这都是从小学习到手仍不厌倦。(4)三个文段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倡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体现了学习的终身性。【分析】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丙】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长成以后,思虑分散,这就该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老而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手仍不厌倦。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全屏门凑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老年仍不厌倦。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的,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才:才干/才干。B.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过:经过/过错。C.句意: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更:重新/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D.句意:一般人到成年后还未开始学习。/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冠:成年/帽子。故选:A。(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译为: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断句标志:“二十以外”表示时间,后面断开,“所诵经书”是主语,“一月”是时间状语,后面断开,“便至荒芜矣”是结果。故选:C。(3)本题考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①重点词语有:辞,推辞;以,用。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②重点词语有:皆,都;少,从小;至,到;倦,厌倦。句意:这都是从小学习到手仍不厌倦。(4)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三个文段都强调了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甲】文提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强调了学习对于增长才干和成就学业的必要性。同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则警示了时间的紧迫性,强调要抓紧时间学习。【乙】文中孙权劝吕蒙学习,也是基于他当权掌事的身份和需要,说明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丙】文则通过不同年龄段的人通过学习取得成就的例子,说明学习不分早晚,但都应尽早开始,并持续努力。三者都提倡积极的学习态度。如【甲】文中的“静”与“志”,即要求学习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的志向;【乙】文中孙权鼓励吕蒙广泛涉猎,增长见识;【丙】文则强调早教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无论早晚都应坚持不懈地学习。在学习方法上,【甲】文虽未直接说明,但隐含了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乙】文提出“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即广泛阅读以增长见识;【丙】文则通过具体的学习经历来展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三个文段都体现了学习的终身性。如【甲】文中的“非志无以成学”强调了坚定志向对于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乙】文中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并在后续取得显著进步,说明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丙】文则通过列举不同年龄段的人通过学习取得成就的例子,以及“老而弥笃”的表述,强调了学习不分年龄、应终身进行的观点。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答案:(1)A(2)C(3)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②这都是从小学习到手仍不厌倦。(4)三个文段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倡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体现了学习的终身性。【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2024•大庆)古文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嗟乎!师道①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②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④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注】①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②出人:超出一般人。③众人:一般人。④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①卿今当涂掌事当权②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③见往事耳了解④是故圣益圣因此(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BA.卿今者才略前者呼,后者应(《醉翁亭记》)B.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C.学于余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D.惑之不解马之千里者(《马说》)(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选出相应位置。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师说》中的“说”就是这种文体。B.【甲】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其中鲁肃、吕蒙的对话,显示了两人的融洽关系,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C.【乙】文将“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进行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D.【甲】【乙】两文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中孙权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劝吕蒙学习,【乙】文中韩愈对李蟠“能行古道”给予赞扬。(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及鲁肃过寻阳。②作《师说》以贻之。【答案】(1)①当权。②推托。③了解。④因此。(2)B(3)AC(4)B(5)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②写了《师说》来送给他【分析】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乙】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你现在当权管事。当涂:当权。②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③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④句意: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是故:因此。(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的情况/……的人;B.相同,只是;C.不同,向/在;D.不同,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故选:B。(3)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故断为: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故选:AC。(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鲁肃、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故选:B。(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及,等到;过,经过。句意为:等到鲁肃经过寻阳。②中重点词语有:作,写作;以,来。句意为:写了《师说》来送给他。答案:(1)①当权。②推托。③了解。④因此。(2)B(3)AC(4)B(5)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②写了《师说》来送给他【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3.(2024•呼和浩特)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甲】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节选自《乐府诗集》)【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①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襄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于邓坎。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良玉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选编自《明史•秦良玉传》)【丙】明妃郭漱玉竟抱琵琶塞外行,非关图画误倾城。汉家议就②和戎策,差胜防边十万兵。【注释】①石硅(zhù):地名,在重庆,今作石柱。②就:成,成功。(1)下列选项中,对词语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但”和“但当涉猎”(《孙权劝学》)中的“但”意思相同。B.“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中的“从”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中的“从”意思相同。C.“贼乘官军宴”中的“乘”和“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中的“乘”意思不同。D.“兼通词翰”中的“通”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中的“通”意思不同。(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4)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木兰诗》中作者歌颂战争中的英雄,却不用过多笔墨正面写战争,暗含了作者对待战争的态度。B.互文的特点是用简洁的文字表现丰厚的内容,《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是例证。C.《明妃》第二句运用毛延寿丑化昭君,丹青误人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昭君出塞的同情与惋惜。D.《明妃》第四句中“差”有“略微”或“甚”的意思,本诗中理解为“甚”更能体现昭君的历史功绩。(5)阅读完三位巾帼英雄的事迹,同学们围绕巾帼英雄的形象展开了讨论,请你发表意见,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小语认为:木兰代父从军,作为一个征战沙场的士卒,表现出英勇善战、坚毅果敢的形象特征。小文认为:良玉良玉从夫抗敌,作为一个指挥作战的女将领,表现出智勇双全、治军严明的形象特征。小美认为:昭君昭君出塞和亲,作为一个维护和平的“使者”,表现出深明大义、奉献自我的形象特征。【答案】(1)D(2)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3)①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②(秦良玉)统率的部队号称白杆兵,被远近的敌人害怕。(4)A(5)良玉从夫抗敌,作为一个指挥作战的女将领,表现出智勇双全、治军严明的形象特征。昭君出塞和亲,作为一个维护和平的“使者”,表现出深明大义、奉献自我的形象特征。【分析】参考译文:(甲)到各地集市买骏马,马鞍和鞍下的垫子,马嚼子和缰绳,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乙)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但是她管制部下却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并且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丙)抱着琵琶走向塞外,并非因为画中的形象倾国倾城。汉家通过和平策略来应对边疆问题,这比部署十万大军来防御边疆要好得多。【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词语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两个“通”都是“通晓,明白”的意思。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首先理解句意:秦良玉及其丈夫马千乘首先击败了敌人,随后追入敌境,连续攻破了金筑等七个营寨。据此可以进行断句: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①重点词:万里,远行万里;赴,奔赴,投身;戎机,战事;若飞,像飞一样;度,跨过,越过。句意: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②重点词:号,号称;惮,害怕。句意:(秦良玉)统率的部队号称白杆兵,被远近的敌人害怕。(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A.有误,本诗没有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战争的原因是为了突出木兰在战场上的勇敢和坚强,更多的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家乡的思念。BCD.正确。故选:A。(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良玉随从丈夫抗击敌人,在战场上表现出智勇双全、治军严明的特点,而昭君出塞,则表现出她深明大义,能够自我奉献,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使者”形象。围绕这些内容可以概括。示例:良玉从夫抗敌,作为一个指挥作战的女将领,表现出智勇双全、治军严明的形象特征。昭君出塞和亲,作为一个维护和平的“使者”,表现出深明大义、奉献自我的形象特征。答案:(1)D(2)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3)①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②(秦良玉)统率的部队号称白杆兵,被远近的敌人害怕。(4)A(5)良玉从夫抗敌,作为一个指挥作战的女将领,表现出智勇双全、治军严明的形象特征。昭君出塞和亲,作为一个维护和平的“使者”,表现出深明大义、奉献自我的形象特征。【点评】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阅读背景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分析诗歌结构:注意诗歌的段落划分、节奏韵律、押韵方式等。诗歌的结构往往与其内容紧密相连,通过结构分析可以揭示诗歌的层次和逻辑。3.解读意象与象征:诗歌中常使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和主题。解读这些意象和象征,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4.(2024•通辽)感受了古诗文的精神力量,东东再邀你一起阅读两篇文言文,学习古人的劝勉智慧。【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节选自《送杨寘序》)【注释】①宫声数引:古代的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文中泛指各种曲调。引,曲调的一种体制。②写:同“泻”,倾吐,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作者的朋友。④剑浦:县名。(1)请你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C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C.缓者舒然以和/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D.亦有至者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请你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②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4)【甲】【乙】两文均为赠序,即临别赠言,都饱含作者的良苦用心,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劝勉艺术、勤奋学习、平和心态三个方面任选其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答案】(1)C(2)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3)①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②但是要平和他的心态,调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有一点好处吧。(4)示例:甲文通过叙述自己求学的艰难和勤奋的经历,劝勉马生要勤奋学习。乙文通过叙述自己学习乐曲,时间一长,不觉病还在身上,劝勉杨真以弹琴寄托情怀,排遣忧愁,养神祛病。我们在平时勉励别人时,也要运用现身说法的劝勉方法,这样有较强的说服力,容易让对方接受。【分析】参考译文:【甲】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跑着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的圣贤的学说。又忧虑不能与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名的学者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一屋子,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等待他高兴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深冬时节,刮着猛烈的西北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吃。跟我住在一起的学生,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装饰着红缨和宝石的帽子,腰上挂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却没有一点羡慕他们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大概我求学时的勤劳和艰苦就是这样。【乙】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等这种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宫调的声音,小的是羽调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会深深地打动听者的心弦。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宣泄心中的忧郁的情思,那么感动人心,也是极为深切的。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志。(后来)在剑浦担任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方几千里以外,这样,他心里确实有不平之处。并且(他)从小(身体)又多疾病,可是南方又缺少名医良药,风俗与家乡不同。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态,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但是要平和他的心态,调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有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把琴赠给他当作临别的纪念。【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名词,客舍/动词,离开;B.名词,中间/动词,参与;C.相同,助词,……的样子;D.语气助词,啊/代词,哪里。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宣泄心中的忧郁的情思。“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是三个句式相同的短句,后两处承前省略了“其”,写听琴、弹琴和功效,为三层意思。故断为: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或,有时;叱咄,训斥。句意为: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②中重点词语有:然,然而;欲,想要。句意为:但是要平和他的心态,调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有一点好处吧。(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甲、乙两文均为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东阳马生的临别赠言,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送杨寘序》是作者写给去远方当官的友人的赠序,根据“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等语句可知,通过叙述自己因为忧劳的病症而学习弹琴,时间一长,不觉病还在身上,劝勉仕途不得志且身体多疾病的杨寘以弹琴寄托情怀,排遣忧愁,养神祛病。从劝勉艺术来看,两文都写了作者的亲身经历,通过现身说法,劝勉同乡或友人,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情真挚,有很强的感染力。从勤奋学习来看,《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叙述自己求学之路的艰难坎坷,“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告诉马生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源泉。由此可见,学习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与客观条件关系不大。在学习中我们要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思想,同时也应该要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从平和心态来看,甲文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运用对比手法,将“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平和。乙文中“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说明弹琴时心境平和,令人感受到快乐,慢慢地会忘掉病痛。根据以上分析,从劝勉艺术、勤奋学习、平和心态三个方面任选其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C(2)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3)①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②但是要平和他的心态,调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有一点好处吧。(4)示例:甲文通过叙述自己求学的艰难和勤奋的经历,劝勉马生要勤奋学习。乙文通过叙述自己学习乐曲,时间一长,不觉病还在身上,劝勉杨真以弹琴寄托情怀,排遣忧愁,养神祛病。我们在平时勉励别人时,也要运用现身说法的劝勉方法,这样有较强的说服力,容易让对方接受。【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5.(2024•内蒙古)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翟璜应对文侯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注]①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臣之妻私臣偏爱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③克之战胜④臣是以知之因(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B.谓其妻曰其真不知马也C.臣之妾畏臣乃记之而去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5)【甲】文中邹忌进谏的结果是“王曰善”,【乙】文中翟璜应对的结果是“文侯悦”,二人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①偏爱②当面指责③战胜④因(2)D(3)C(4)①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讽刺(寡人的)过失,传到寡人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②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5)甲文中邹忌是以自己切身体验进行类比(设喻说理),这样既亲切自然,又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乙文翟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会直言进谏的道理,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意见。【分析】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次日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侍妾一类女子和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老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悠所受的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不时还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乙】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问“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王”。任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文侯发怒了,任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任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任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①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②句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面刺:当面指责。③句意:攻破了它。克:战胜。④句意:我因此知道您仁爱。以:因。(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用法。A.有误。表顺承/表转折,“却”。B.有误。代词,他/感叹语气,“其实”。C.有误。助词,的/代词,这件事。D.正确。表比较,相当于“比”。故选:D。(3)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可以断为: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ABD.有误。C.正确。故选:C。(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注意关键词,市朝:集市、市场等公共场所。闻:这里做动词,使……听到。翻译: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讽刺(寡人的)过失,传到寡人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②注意关键词,于:向、对。倒装句。翻译: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甲】邹忌采用的是类比(设喻)说理的劝说方法。他开未直言劝谏齐威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威王,通过类比,让方威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浦施;邹忌坦然自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设喻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进谏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威王所接受。【乙】翟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会直言进谏,而任座的话就很直率。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意见。答案:(1)①偏爱②当面指责③战胜④因(2)D(3)C(4)①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讽刺(寡人的)过失,传到寡人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②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5)甲文中邹忌是以自己切身体验进行类比(设喻说理),这样既亲切自然,又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乙文翟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会直言进谏的道理,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意见。【点评】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1.实词虚词,一一对应。做到不曲解,不遗漏。2.特殊句式,一一落实。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体现句式特点。3.语意语气,流畅贯通。尽力与原文遣词造句特点、语气、语言风格保持一致。6.(2024•宿迁)古诗文阅读。参加校文学社组织的“兰”主题诗文共读活动。【甲】兰(明)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彫伤①。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选自明•簟溪子《兰史》,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注】①雕伤:花木枯萎。雕,同“凋”,凋落,衰败。【乙】跋①盆兰(明)李流芳ㅤㅤ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还。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二月二日,与子薪、韫父、尔凝、家伯季从子,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弦歌。值雨,子薪偕尔凝、君长宿余家。盆兰正开,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ㅤㅤ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合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欹,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②,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③,或往而如奔,或相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仰而如羞,或偃蹇④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笔写生,而亦复不果。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⑤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选自《檀园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删改)【注】①跋: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②承:捧着。③就:前往。④偃蹇(jiǎn):高耸的样子。⑤剧:流畅,此处指畅快。(1)甲诗“长养非其方”中的“长”字,有同学认为应该读“cháng”,有同学认为应该读“zhǎng”。你赞同哪种读法?谈谈你的理解。(2)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超出三处不得分)。夜则苦A不寐B独处C惘惘D非对友生E流连F酒肆G即无以H遣日(3)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文中词句方法解释或相顾而如笑【查工具书】顾:①看;②考虑;③拜访;④反而。A①(填序号)或倚而如困【结合语境】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B困倦而亦复不果【课内关联】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C实现。(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5)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好诗往往“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甲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请梳理乙文中“兰”能让作者“从此病顿减”的原因。(7)有感于“兰”的品质,你想制作一枚兰花书签,勉励自己做“兰”一样的人。请结合对诗文的感悟,撰写书签上的文字。(不超过50字)【答案】(1)“长养非其方”中的“长”应读“zhǎng”。“长养”指养育、生长,在此处“长”是动词,读“zhǎng”更合适,意思是虽然受到人们的爱护,但生长养育的方式并非适宜它原本的生长环境。(2)BDG(3)A①B困倦。C实现。(4)子薪向来有喜爱花的癖好,点起蜡烛照着兰花,不停地赞叹。(5)甲诗语言自然质朴,如“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兰生长在深山中散发幽香的自然状态。情感表达委婉,借兰被移出深山却生长不佳,委婉地表达了对兰离开适宜环境的同情,也暗含对人才遭遇不公的感慨。(6)乙文中“兰”能让作者“从此病顿减”的原因有:一是盆兰盛开,姿态优美,给作者带来美的享受;二是与友人共同赏花,畅快交谈,心情愉悦;三是盆兰与爱花人让作者内心豁达,忘却烦恼。(7)书签文字:愿如兰之高洁,处幽谷而自芳,历风霜仍幽香。【分析】译文:【甲】兰花生长在深山中,香气浓郁散发出幽远的芳香。偶然被世人欣赏,就把它移植到高大的厅堂。雨露不能按时降下,根株离开了故乡。虽然承受着人们的爱护之力,但是生长养育它并非适宜的方式。冬季寒霜冰雪降落,绿色的叶子恐怕会凋零受伤。哪里比得上在山林沟壑之中,到了时节自然绽放芬芳。【乙】己未年春天,我北上到濠梁,生病返回。夜晚就苦于不能入睡,独自忧愁,如果不对着朋友,流连于酒肆,就没有办法消遣时日。二月二日,和子薪、韫父、尔凝、家伯季的侄子,在南郊泛舟,听江君长弹弦唱歌。正赶上下雨,子薪和尔凝、君长住在我家。盆中的兰花正在开放,拿出来一起观赏。子薪向来有喜爱花的癖好,点起蜡烛照着兰花,不停地赞叹。兰花虽然只有几茎,但是参差不齐相互掩映,姿态变化很丰富。它的花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紫色,有的是碧绿有的是素白,它的形状有的闭合有的绽放,有的分离有的聚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端正有的倾斜,有的俯身如同俯瞰,有的仰头如同承接,有的平展如同作揖,有的倾斜如同斜视,有的前来如同靠近,有的前往如同奔跑,有的相互对视如同欢笑,有的相互背对如同嗔怒,有的掩面仰头如同害羞,有的高耸如同骄傲,有的挺拔如同庄重,有的倚靠如同困倦,有的群聚朝向如同交谈,有的独自站立如同思考。这是子薪对我说的情况,不是有作诗绘画才华的人,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我已经因为生病不能写一首诗来记录;想要作几笔画来写生,也最终没有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