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古诗文阅读):古诗词赏析(10题)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古诗文阅读):古诗词赏析(10题)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古诗文阅读):古诗词赏析(10题)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古诗文阅读):古诗词赏析(10题)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古诗文阅读):古诗词赏析(1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古诗文阅读):古诗词赏析(10题)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岑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歌行和律诗是两种不同的诗歌体裁,这首诗的体裁是哪一种?(2)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泸川纪行①杜甫自昔泸川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肠③无字谢主人。【注】①壮甫于代案水泰元年(765年)从成都乘船东下,路过了沙州,创作《汝川纪行》一诗。法川即指泸州。②紫色:可解为紫气,即祥瑞之气。③枯肠:一作“枯口”。(1)本诗开篇写泸州久负盛名,请结合全诗概括“盛名”体现在哪些方面。(2)请赏析“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两句诗。3.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问题。成都竹枝词(节选)吴好山鲜鱼数尾喜无穷,分付烹煎仔细烘。九眼桥头凉意足,邀朋畅饮一楼风。(选自《成都诗览》)(1)除“烹煎”的“鲜鱼”外,还有什么让诗人“喜无穷”?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风、花、雪、月等是宴饮类古诗常写到的景物,如果把诗歌末句改为“邀朋畅饮一楼月”有何不妥?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赏析首联中“足”字的妙处。(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写出该句后来衍生的意义。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蝶恋花•上巳召亲族②李清照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注]①作于安史之乱长安陷落后。②作于李清照南渡后,当时统治者安于现状。阅读上面的诗词,补全对话。:据我了解,上巳节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节日,在农历三月三日。:是的。我也了解到,在这一天人们会与亲友结伴到水边洗沐,去垢除灾。:你看,词人李清照和亲友相聚时把酒品梅,“①”一句可见她心情愉悦。:但是,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她心中那挥之不去的愁绪,你看“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就是在诉说她②的心情。:对。她身处江南,仍梦忆长安。此处“长安”说的就是北宋都城汴京。:是啊。岑参也写到都城长安,他借“故园菊”表达③。:李清照对长安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希望南宋统治者④。:可见,许多文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这个“长安”看似是一座城,实则是深藏在文人心中的⑤。6.下列两首《秋夕湖上》,分别为诗人和人工智能所作,请从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判断哪一首是诗人创作的,并陈述理由。【甲】一夜秋凉雨湿衣,西窗独坐对夕晖。湖波荡漾千山色,山鸟徘徊万籁微。【乙】荻花风里桂花浮,恨竹生云翠欲流。谁拂半湖新镜面,飞来烟雨暮天愁。7.阅读古诗,完成题目。下第①后上②永崇③高侍郎唐•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④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注释】①下第:落第,未考中。②上:上书。③永崇:指长安。④芙蓉:荷花,莲花。作者借用某个事物来暗示自己的情志,于是这个事物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请结合本诗最后两句,对此作具体分析。8.阅读杜甫《春望》,完成问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首联的“”和“”二字描绘出衰败凄凉的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2)颔联与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同是写花鸟,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9.赏析《定风波》,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请描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展现的画面。(2)小序中写到“道中遇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请结合词句说说作者的生活态度。10.阅读回答问题。登泰山张养浩①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②,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③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④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⑤。【注释】①作者青年时代初次登上泰山时所作。②齐州:济南古名;化用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③井处:喻居处狭隘,下句中“巢居”意同。④洪崖:仙人名,也是山名,传说上古仙人洪崖得道于此,崖以仙名。⑤高寒:指天上先人居处。(1)本诗颔联“”一词写出了泰山烟云缭绕的古老奇观,又通过“五更”一句写出了泰山日出的景象。(2)请运用所学到的诗歌朗读方法,根据示例在首联、尾联中任选一联对诗句进行朗读设计,并结合句意阐述设计理由。【示例】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朗读设计:朗读时应读出气舒声平的赞叹语气,语速平缓,“方知隘”“亦觉宽”重读,在“向来”与“今后”处作简短停顿,读出作者观泰山之后顿悟天地宽广、世界渺小的豁然开朗之感。(提示:可从语气、语速、重音、停顿等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朗读设计。)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古诗文阅读):古诗词赏析(1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岑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歌行和律诗是两种不同的诗歌体裁,这首诗的体裁是哪一种?(2)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所作的的七言古诗。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春夏之交东归。天宝十三载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时写下了此诗。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体裁。这首诗的体裁是歌行体。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有:篇幅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多以七言为主,也有杂言;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通常以叙事为主,同时也会有写景、抒情等内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篇幅较长,句式较为灵活,以七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等杂言句式;用韵也比较自由,多次换韵;诗歌以送别为主题,既有对雪景的描写,又有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而律诗在篇幅、句式、用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律诗每首限定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句式要求严格,通常每句的字数、平仄、对仗等都有明确规定;用韵也较为严格,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综上所述,这首诗的体裁是歌行体。(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句诗从细节描写的角度来看,极具表现力。首先,“纷纷暮雪”描绘了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情景,“纷纷”二字生动地表现出雪下得又密又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出一种苍茫、寒冷的氛围。同时,“暮”字点明了时间是傍晚,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其次,“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一细节更是精妙。“风掣”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强劲有力,仿佛风在用力拉扯着红旗。而“冻不翻”则描绘出红旗被冻住,无法飘动的状态。一方面,通过红旗被冻住这一细节,侧面烘托出天气的严寒,寒冷到连红旗都被冻得无法飘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边塞的极度寒冷。另一方面,在一片白雪茫茫之中,静止不动的红旗格外醒目,它成为了画面中的一个焦点,既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又象征着将士们的坚守和不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总之,这句诗通过对暮雪和红旗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边塞的寒冷与艰苦,以及将士们的顽强精神。答案:(1)这首诗的体裁是歌行。歌行的特点是句式灵活,篇幅可长可短,且一般押韵较为自由;律诗在格律、对仗、押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而此诗不符合律诗的特征。(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两句诗运用了细节描写。“风掣红旗冻不翻”是一处精妙的细节,在纷纷暮雪的大背景下,狂风劲吹,而红旗却被冻住不能飘扬。“冻不翻”这个细节生动地描绘出了天气的奇寒,红旗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中仿佛被冻住,一动也不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侧面烘托出边地的寒冷气候,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塞外环境的恶劣。译文: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点评】词句赏析的考查内容包括:品味关键字词(含义、作用、艺术效果等);“诗眼”(诗词中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分析;欣赏关键句子(含义、色彩、效果等);整体语言风格赏析(特点、风格、境界等)。其中,以炼字、炼句的赏析型题为主。字词句分析时除了要考虑词性、句式等,还要结合思想情感及表达技巧等。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泸川纪行①杜甫自昔泸川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肠③无字谢主人。【注】①壮甫于代案水泰元年(765年)从成都乘船东下,路过了沙州,创作《汝川纪行》一诗。法川即指泸州。②紫色:可解为紫气,即祥瑞之气。③枯肠:一作“枯口”。(1)本诗开篇写泸州久负盛名,请结合全诗概括“盛名”体现在哪些方面。(2)请赏析“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两句诗。【分析】《泸川纪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歌,其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泸州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当地美酒的欣赏。【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江山照眼灵气出”的意思是:江河山岳光亮耀眼生出仙灵之气。据此可知泸川地区山河灵秀,富有盛名;“古塞城高紫色生”的意思是:地处古时边界要塞,城池高峻,祥瑞之气笼罩。据此可知泸川地势高险,是关塞要道;“代有人才探翰墨”的意思是:代代人才辈出于文章书画方面崭露才华。据此可知泸川地区人才济济;“三杯入口心自愧,枯肠无字谢主人”的意思是:三杯酒入口内心感到羞愧,因为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好的词句说出酒的好,表达对主人的感谢。据此可见泸川地区酒好醇香。综上所述,“盛名”体现在山河灵秀、位置险要、人才辈出和酒好。(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江山”和“古塞”一指河山,一指位置,意思相关,“照眼”意思为:耀眼,与“城高”相对,“灵气”与“紫色”同为名词,“出”和“生”同为动词,因此上下为对偶句,对仗工整,上联从江河山岳光亮耀眼生出仙灵之气来展现出泸州山河灵秀,下联从泸州地处古时边界要塞,城池高峻,笼罩祥瑞之气来展现泸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流露出作者对泸州的赞美之情,呼应首句的“盛名”。答案:(1)山河灵秀、位置险要、人才辈出和酒好。(2)本句采用对偶的手法,“江山照眼”和“古塞城高”相对,“灵气出”与“紫色生”相对,对仗工整,描绘出了泸州山河灵秀,城池高峻,地理位置重要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泸州的赞美之情,呼应首句的“盛名”。参考译文:自古以来,泸川(泸州)就享有盛名。我在归途中邂逅泸州,感到身心得到了慰藉。泸州的江山美景映入眼帘,显得如此灵动。地处古时边界要塞,城池高峻,祥瑞之气笼罩。代代人才辈出于文章书画方面崭露才华。我也很喜欢这片土地。喝了三杯酒后,我感到内心的惭愧,无法用言语来感谢主人的款待。【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3.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问题。成都竹枝词(节选)吴好山鲜鱼数尾喜无穷,分付烹煎仔细烘。九眼桥头凉意足,邀朋畅饮一楼风。(选自《成都诗览》)(1)除“烹煎”的“鲜鱼”外,还有什么让诗人“喜无穷”?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风、花、雪、月等是宴饮类古诗常写到的景物,如果把诗歌末句改为“邀朋畅饮一楼月”有何不妥?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分析】本诗主要写了凉爽的秋天,准备好食物,邀请朋友欢饮的场景。【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诗句“九眼桥头凉意足”中的“凉意足”的意思是:凉爽的天气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邀朋畅饮”的意思是:与朋友欢聚畅饮十分快乐。由此可概括出诗人“喜无穷”的原因。(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诗句“分付烹煎仔细烘”中的“烘”和“邀朋畅饮一楼风”中的“风”押韵,用“月”则显得不和谐。结合诗句“邀朋畅饮一楼风”的意思可知,该句是为了表达与朋友欢聚畅饮的快乐,而“月”在古诗中往往用来表达思乡之情,与本诗表达的感情不一致。结合诗句“邀朋畅饮一楼风”中的“一楼风”可知,“一楼风”与“凉意足”内容上相呼应。答案:(1)凉爽的天气,欢聚的友情。(2)①破坏了整首诗的押韵,让音韵不再和谐。②不能间接写出朋友欢聚时谈笑风生的热烈气氛。③不能与第三句的“凉意足”形成呼应。译文:准备好很多鱼肉,吩咐仔细烘烤。凉爽的天气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朋友欢聚畅饮十分快乐。【点评】词句赏析的考查内容包括:品味关键字词(含义、作用、艺术效果等);“诗眼”(诗词中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分析;欣赏关键句子(含义、色彩、效果等);整体语言风格赏析(特点、风格、境界等)。其中,以炼字、炼句的赏析型题为主。字词句分析时除了要考虑词性、句式等,还要结合思想情感及表达技巧等。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赏析首联中“足”字的妙处。(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写出该句后来衍生的意义。【分析】《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纪游抒情诗。此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首联写诗人出游到农家,颔联写村外之景物,颈联写村中之情事,尾联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全诗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解答】(1)本题考查炼字赏析。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足”字,意为备足,写出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同时也隐含了年景丰足之意。结合“丰年”二字可知,这个“足”字还表达了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以及年景丰足的喜悦之情。(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这两句诗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即当我们面临困境时,只要不放弃,继续前行,就一定能够找到新的出路和希望。这种从困境中寻找到新天地的过程,就像是在山重水复之后,忽然发现柳暗花明的美景一样。因此,这句诗后来衍生出了“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艰难或挫折,但只要在困境中不放弃,继续前行,便会豁然开朗,发现前所未有的新天地”的意义。答案:(1)首联中“足”字,是备足之意,“足鸡豚”意谓鸡豚足,写出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同时“足”字也隐含了年景丰足之意。(2)示例: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艰难或挫折,但只要在困境中不放弃,继续前行,便会豁然开朗,发现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参考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点评】诗歌炼字题分析方法: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蝶恋花•上巳召亲族②李清照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注]①作于安史之乱长安陷落后。②作于李清照南渡后,当时统治者安于现状。阅读上面的诗词,补全对话。:据我了解,上巳节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节日,在农历三月三日。:是的。我也了解到,在这一天人们会与亲友结伴到水边洗沐,去垢除灾。:你看,词人李清照和亲友相聚时把酒品梅,“①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一句可见她心情愉悦。:但是,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她心中那挥之不去的愁绪,你看“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就是在诉说她②对春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伤的心情。:对。她身处江南,仍梦忆长安。此处“长安”说的就是北宋都城汴京。:是啊。岑参也写到都城长安,他借“故园菊”表达③对故园的思念、对国事的忧患以及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李清照对长安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希望南宋统治者④能够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繁荣。:可见,许多文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这个“长安”看似是一座城,实则是深藏在文人心中的⑤家国情怀。【分析】《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蝶恋花》是一首六十字的词,这首词题是“上已召亲族”,带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伤情绪,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写出作者的国破家亡之恨,寄寓词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解答】本题考查诗歌赏析。①根据提示“词人李清照和亲友相聚时把酒品梅”“可见她心情愉悦”可知,答案为: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②“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意思是“喝醉了将花插在头上,花儿不要笑我,可怜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样快要过去了”,因此,答案为:该句抒发了诗人对春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伤之情。③“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的意思是“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据此可知,岑参借“故园菊”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对国事的忧患以及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之情。④“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的意思是“只能在梦里梦见京城,还能认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据此可知,李清照对长安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希望南宋统治者能够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繁荣。⑤《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抒发了作者的国破家亡之恨,寄寓词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根据分析可知,这个“长安”看似是一座城,实则是深藏在文人心中的家国情怀。答案:①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②对春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伤③对故园的思念、对国事的忧患以及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④能够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繁荣⑤家国情怀译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漫漫长夜让人提不起一点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欢,只能在梦里梦见京城,还能认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为了报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儿与月影也是相互映照。简便的宴席,虽然菜很一般,酒却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让人称心如意。喝醉了将花插在头上,花儿不要笑我,可怜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样快要过去了。【点评】做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正确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做对。理解诗歌要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6.下列两首《秋夕湖上》,分别为诗人和人工智能所作,请从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判断哪一首是诗人创作的,并陈述理由。【甲】一夜秋凉雨湿衣,西窗独坐对夕晖。湖波荡漾千山色,山鸟徘徊万籁微。【乙】荻花风里桂花浮,恨竹生云翠欲流。谁拂半湖新镜面,飞来烟雨暮天愁。【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甲】诗:选取秋雨、西窗、夕晖、湖波、千山、山鸟等意象,这些意象看上去有模有样,湖光山色,飞鸟徘徊,一切都很安静。但是,细细琢磨一下,到山里去看看,到夕阳西下的湖边走走,有鸟徘徊还能“万籁微”?都湖波荡漾了,说明有风,山水间,风声入耳其实格外明显。所以,第一首诗里“人”的主体感受是矛盾的,不符合真实的处境。【乙】诗:选取荻花、风、桂花、竹、生、湖、烟雨、暮天等意象,“荻花风里桂花浮,恨竹生云翠欲流”写出了秋天的荻花和桂花一飞一落,一浮一沉,竹林间云雾缭绕翠色欲流的生动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物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谁拂半湖新镜面,飞来烟雨暮天愁”,描绘了烟雨中湖面的变化。风带来的烟雨掠过湖面,像有人拂拭镜面擦干净了一半的样子。此时正值黄昏时分,诗人愁绪顿生,“暮天愁”三字点明了这种由自然景观而引发的主观情绪。因此,可知:【甲】人工智能所作,【乙】是诗人所写。【解答】答案:示例:【甲】人工智能所作,【乙】是诗人所写。理由:【甲】诗,夜晚、秋天、下雨、独坐,窗外夕阳等意象简单堆砌,不合逻辑:到山里去看看,到夕阳西下的湖边走走,有鸟徘徊还能“万籁微”?湖波荡漾说明有风,山水间风声入耳格外明显。所以,第一首诗里“人”的主体感受是矛盾的,不符合真实的处境。【乙】诗前两句写出了秋天的荻花和桂花飞落、浮沉,竹林间云雾缭绕翠色欲流的生动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物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后两句描绘了烟雨中湖面的变化和黄昏时分诗人内心产生的愁绪,“暮天愁”三字点明了这种由自然景观而引发的主观情绪。这首诗有“人味”。【点评】做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正确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做对。理解诗歌要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7.阅读古诗,完成题目。下第①后上②永崇③高侍郎唐•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④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注释】①下第:落第,未考中。②上:上书。③永崇:指长安。④芙蓉:荷花,莲花。作者借用某个事物来暗示自己的情志,于是这个事物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请结合本诗最后两句,对此作具体分析。【分析】这是作者写给主考官高骈的诗,题又作《上高侍郎》。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不满,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的意思。【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结合“芙蓉生在秋江上”可知,这里的“芙蓉”指的是荷花或莲花,它生长在秋天的江边,虽然环境并不理想,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风姿。结合“不向东风怨未开”可知,芙蓉并未因为未得到东风之助而盛开而抱怨,这暗示了作者虽然落第,但并不会因此而怨天尤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实际上是在借“芙蓉”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志。芙蓉的高洁和不屈不挠正是作者所追求和坚守的,即使面临困境,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因此,“芙蓉”在这里成为了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坚持自我的精神风貌。本诗的最后两句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芙蓉”这一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志。芙蓉虽未得时令之助而未能盛开,但它不抱怨、保持高洁的态度,正是作者想要传达的自己虽落第但仍保持高洁之志、继续努力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答案: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芙蓉”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志。芙蓉生长在秋天江边,虽未得东风之助而未能盛开,但它并不抱怨,而是依然保持着高洁的风姿。作者以此暗示自己虽然落第,但并不会因此而怨天尤人,而是会像芙蓉一样保持自己的高洁之志,继续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因此,“芙蓉”在这里成为了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坚持自我的精神风貌。译文:天上仙家的碧桃树沾染着雨露种下,太阳边的红杏倚靠着云彩而栽。我这朵芙蓉长在萧瑟的秋天的江边,但不抱怨春风为何不吹来让我这朵花开一开。【点评】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8.阅读杜甫《春望》,完成问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首联的“破”和“深”二字描绘出衰败凄凉的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2)颔联与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同是写花鸟,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分析】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首联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托感于景。(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是: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从修辞的角度看,“花溅泪”“鸟惊心”运用了拟人的写法。从表达的角度看,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衬托写法,具体描绘了花鸟因国家的战乱、国事的艰难都为之落泪和惊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因时伤怀、忧国的忧愁,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为: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栖息,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意思是: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诗句中写了“早莺”“新燕”的活动和“乱花”盛开的景象,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百花争艳的场景,生动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表现出了诗人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答案:(1)破深(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花溅泪”“鸟惊心”写出了时局的动乱和百姓的离散,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悲痛/忧国思家/忧国忧民之情。借“早莺”“新燕”“乱花”写出了早春西湖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喜爱/赞美之情。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9.赏析《定风波》,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请描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展现的画面。(2)小序中写到“道中遇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请结合词句说说作者的生活态度。【分析】《定风波》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该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画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的意象有竹林、雨声,结合“莫听”“何妨”可知,诗人缓步行走,对雨打湿衣裳浑不在意。据此展开想象,描绘画面即可。(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这首词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的第三年所作。词人借途中遇风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词的上片写出了词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疾风骤雨,采取“吟啸且徐行”的乐观态度来面对,毫不在意,而最后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传达出诗人面对人生仕途风雨的旷达从容、乐观自信的态度。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答案:(1)示例:词人出游遇雨,对穿林打叶的风雨并不留意,依然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2)示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可以看出词人“道中遇雨”的从容,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参考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雨具先前被带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创作了这首词。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点评】描绘画面答题技巧:找出诗中景物(意象),找出描述性(或修饰性)词语,融入想象,连缀成画面。10.阅读回答问题。登泰山张养浩①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②,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③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④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⑤。【注释】①作者青年时代初次登上泰山时所作。②齐州:济南古名;化用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③井处:喻居处狭隘,下句中“巢居”意同。④洪崖:仙人名,也是山名,传说上古仙人洪崖得道于此,崖以仙名。⑤高寒:指天上先人居处。(1)本诗颔联“齐烟九点”一词写出了泰山烟云缭绕的古老奇观,又通过“五更”一句写出了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2)请运用所学到的诗歌朗读方法,根据示例在首联、尾联中任选一联对诗句进行朗读设计,并结合句意阐述设计理由。【示例】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朗读设计:朗读时应读出气舒声平的赞叹语气,语速平缓,“方知隘”“亦觉宽”重读,在“向来”与“今后”处作简短停顿,读出作者观泰山之后顿悟天地宽广、世界渺小的豁然开朗之感。(提示:可从语气、语速、重音、停顿等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朗读设计。)【分析】《登泰山》是元朝诗人张养浩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是其青年时代写的诗,表现了他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