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总结文言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接纳,交纳)②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烧)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同“邀”,求取)二、一词多义1.贼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动词,伤害)②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作乱叛国的人)(《出师表》)③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名词,刺客)(《史记·秦始皇本纪》)2.事①不足以事父母(动词,侍奉)②今日之事何如(名词,事情)(《鸿门宴》)③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名词,事情)(《出师表》)④余将告于莅事者(名词,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捕蛇者说》)3.辞①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动词,谦让)②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动词,谦让)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名词,借口,理由)(《左传·僖合十年》)

④莫辞更坐弹一曲(动词,推辞)(《琵琶行并序》)

4.然①非恶其声而然也(这样)②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同“燃”,燃烧)③不以为然(对,正确)④夫子喟然叹曰(……的样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5.所以①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③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的,……的凭借)(《师说》)6.之①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代词,它)②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代词,它)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结构助词,的)④由是观之(代词,此)⑤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人之有是四端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代词,它)7.是①人之有是四端也(指示代词,此)②由是观之(代词,这)③无是非之心(形容词,正确)④斯是陋室(判断词,同今义)(《陋室铭》)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关系词,表肯定判断)(《琵琶行并序》)8.而①非恶其声而然也(连词,表顺承,才)②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连词,表转折,却)③知皆扩而充之矣(连词,表并列)9.以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介词,用)②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介词,用)③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与“所”连用,表原因,因为)三、古今异义①自贼者也(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②泉之始达(古义:流通,涌出。今义:到达)四、词类活用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名词用作动词,伤害)②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动词使动用法,使……安定)③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名词用作动词,侍奉)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判断句,“非……也”表示否定判断)②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判断句,“非……也”表示否定判断)③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判断句,“非……也”表示否定判断)④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判断句,“非……也”表示否定判断)⑤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⑥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⑦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⑧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⑨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倒装句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③凡有四端于我者(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凡于我有四端者”)④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是四端而谓自不能者,贼自者也”)六、重点字词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怜悯心)2.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运转,转动)3.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连词,如果)4.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突然)5.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惊骇,恐惧)6.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7.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博取名誉)8.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9.无辞让之心,非人也(谦逊推让)10.仁之端也(名词,萌芽,发端)11.犹其有四体也(四肢)12.泉之始达(动词,流通,指泉水涌出)13.足以保四海(动词,安定)原文和译文

【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译文】孟子说:“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有怜爱别人的心,才能推行怜爱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它那么容易。之所以说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假如现在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了,都会有惊恐怜悯的心情,不是想借此同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誉,也不是讨厌那孩子惊恐的哭叫声才这么做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憎恶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发端却说自己不行,这是自己害自己;说他的君主不行,这是伤害他的君主。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发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知识链接

《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内容包括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特点;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辩论,逻辑严谨。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背景资料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不忍人之心”是怜爱别人的心,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也是孟子“性善论”的思想基础。“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的核心,是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的理论依据。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主旨解读

孟子论述了不忍人之心是人的本性,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品质的基础,发扬这四种品质,就可以侍奉父母,保佑天下。观点争鸣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人要注重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趋于善;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那么还要不要后天的学习呢?请结合本章具体内容谈谈这个问题。观点一:需要后天的学习。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但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存在私欲,私欲逐渐膨胀则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善心”。再说,善良的本性,只是为人行善提供的某种可能性,是否将其付诸行动,还要靠后天的学习和修养。观点二:后天学习的作用是次要的。

孟子说:“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也就是说人有了善的本性,自然就会扩大充实它们。看看我们周围的很多人,不都是保持了善良的天性吗?为非作歹的人毕竟是少数。“出淤泥而不染”说的就是这大多数人。历史上,像文天祥、闻一多等许多仁人志士,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没有屈服投降,展现出了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可见,后天的学习,仍然是要以本性的善良为基础的。学习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思维导图

写作特色

1.论证手法多样,论述充分有力。举例论证,如孺子入于井的事例,论证恻隐之心是出于本能,让人信服。比喻论证,如将人的“四端”比作“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论证了后天的学习培养对扩充人的善良本性的重要作用。对比论证,如“苟能充之”和“苟不充之”,不同的做法,结果不同,强调了“充之”的必要。2.大量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文中大量使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如“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非……”,这组排比句,强调人的不忍人之心,完全出于本性,并非有功利目的;再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非人也;无……,非人也;无……,非人也”,这一组排比和叠句修辞,突出了不忍人之心是人的本性。重点句解

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赏析】【开篇点题、逐层推论】孟子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2.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赏析】【举例论证】这里采用举例论证,例举人们见到一个小孩将要掉进水井时,都会有惊恐怜悯的情感,以此来论证人生来便有“不忍人之心”,增强了说服力。3.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赏析】【排比论证】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即“四心”。孟子用一组排比句,阐明没有这“四心”,简直就不是人。再次证明,“不忍人之心”是人的本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赏析】【层层深入】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即“四端”。“仁义礼智”这些具有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孟子将其说成是像人的四肢一样,是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人性理论是“先验论”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5.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赏析】【比喻论证】从这几句的论述来看,孟子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孟子将“仁义礼智”这“四端”比作刚刚燃烧的火和刚刚流出的泉水,强调扩充“四端”的重要性。“扩而充之”也就是后天的培养。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即邾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尊称为“亚圣”。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仁”“义”是孟子论理想的核心,又是他的政治经济学说的出发点。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性善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孟子以“性善论”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是很有积极意义的。2.邦国的主权在民。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4.政事以民为归宿。孟子对梁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梁惠王上》)那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虽然孟子的主张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力,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是有积极意义的。5.用人以民意为准。孟子主张选拔某些人,革除某些人,杀掉某些人,光听左右大臣及诸大夫的话不行,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这种观点也是有积极意义的。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孟子主张君王应做到“不扰民”,反复强调“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的重要性;又分析君与民的相互关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8.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这种思想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人物评价

【汉·赵歧——】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汉·杨雄——】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癖之。廓如也。后之塞路者有矣,窃自比于孟子。【唐·韩愈——】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宋·王安石——】沉魂浮魄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辽阔,故有斯人慰寂寥。【宋·朱熹——】孟轲氏没,圣学失传,天下之士,背本趋末。【宋·程颐——】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孟子的大人格

孟子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坚守精神世界的批判维度,坚持道不同不相为谋,充分彰显出其人格魅力。首先,正直笃行。孟子周游列国,以“王道”“仁政”等学说游说诸侯针砭世事,在手握大权的国君面前,没有丝毫奴颜媚骨,而是正直笃行,气宇轩昂,与君主对论,论辩滔滔,宏大深刻。在孟子看来,君王诸侯与民众生来都是平等的,而真正值得尊重的是仁德道义,只有人格的高贵才能傲然独立。所以,无论面对梁惠王、齐宣王,还是滕文公、邹穆公,他从来不屈膝臣服,那种“万物皆备于我”“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气度和风范,为人所敬仰。其次,仁政为民。战国时期群雄相争,孟子主张统治者靠道德的力量统治天下,实行仁政,提倡贵民、爱民、保民、养民、教民、乐民等民本思想,强调“法先王”“与民同乐”“推恩”“轻徭薄赋”“养民施教”,然后才可以为民父母。这也是孟子独特人格所在。这不仅为后世有为的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基本方略,其中所蕴含的民主思想更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而为后人所称道。最后,舍生取义。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不仅用这条标准来要求自己,还以之教化君王。他以儒者的智慧和担当,向梁惠王阐述了国君应以“义”为先,才能使百姓信服的道理。同时,告诉人们,无论是君王,还是普通百姓,要在做事的时候遵守“义”的原则,尤其是在“义利冲突”时,一定不能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而丧失了人的尊严与道义。应该说,孟子的这种“舍生取义”,正是其大我人格的真实写照。《孟子》智慧

1.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简评】一定要警惕、禁止!你怎么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样对待你。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承诺别人任何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有把握了再说,不要信口开河,随意答应别人,回头出尔反尔,做不到,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2.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孟子·尽心下》【简评】如果一定得不到,就不要强求,选择稍微次一等的就可以了。人大多都有一股倔脾气,当执着一个结果的时候,明明知道做不到,却赌气偏要去做,就不肯让步,结果惹来一堆烦恼,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却什么也得不到。3.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简评】自己行为不端的人,从来没有能让别人正直的。比如说老师,应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己的言行思想一定要端正,才能教导好学生,如果老师自己行为思想不端正,他怎么能教出正直端正的学生呢?4.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孟子·尽心下》【简评】人经常会有的毛病就是,放弃自己田地不去种,却对别人的田地指手画脚——要求别人很严格,对自己却没什么要求,很放任。换位思考是一种很好的提高修养的方法途径。我们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替别人着想,而不是天天看人家的毛病,看别人的缺点,这点不能弄混了。5.福祸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公孙丑上》【简评】福与祸,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作为一个成人,应该学会承担自己做事的后果,不要怨天尤人,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6.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孟子·公孙丑上》【简评】即使你有智慧,但还需要借助形势。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再聪明智慧的人,也需要时机,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都全了,做事才能成功。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简评】一切都相信《尚书》上的话,那还不如没有这本《尚书》呢。做人做事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书上的东西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但是却不能完全照抄,还要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人物轶事

1.杀豚不欺子年幼的孟子看到邻居杀猪,问母亲:“他为什么要杀猪?”孟母随口说了一句:“杀猪是为了能让你吃到猪肉啊。”话一说完,孟母就后悔了,以他们当时清贫的家境,是很难吃到猪肉的。可是,为了不失信于孩子,孟母还是买了肉做给孟子吃,以此来教育孟子做人要言而守信。

这件事对孟子影响深远。孟子成年后,提出了“五伦”说,也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别,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把诚信上升到了“五伦”的高度,成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范畴。2.始作俑者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3.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战争连年不断,百姓劳苦。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笑百步是同样的道理。”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4.一曝十寒孟子对齐王的昏庸,做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地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接着,他使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盼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