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保护手册_第1页
农业环境保护手册_第2页
农业环境保护手册_第3页
农业环境保护手册_第4页
农业环境保护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环境保护手册TOC\o"1-2"\h\u12804第一章农业环境保护概述 2181421.1农业环境保护的定义与重要性 2327211.1.1农业环境保护的定义 2102741.1.2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185991.1.3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386721.1.4我国农业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34173第二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359951.1.5概念与构成 322531.1.6基本特征 4262761.1.7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493681.1.8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4235501.1.9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 4150971.1.10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517332第三章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5227631.1.11土地资源概述 5270711.1.12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5270831.1.13水资源概述 597911.1.14水资源保护措施 6323901.1.15农业生物资源概述 6170211.1.16农业生物资源保护措施 628453第四章农业污染防治 788811.1.17概述 7127871.1.18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7171921.1.19概述 7236921.1.20农药、化肥污染控制措施 7193351.1.21概述 898701.1.22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措施 820798第五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8171051.1.23农业废弃物种类 8272341.1.24农业废弃物危害 8192691.1.25物理处理技术 9318791.1.26化学处理技术 974081.1.27生物处理技术 9203141.1.28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114211.1.29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9268821.1.30农业投入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251441.1.3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10900第六章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10143251.1.32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1054071.1.33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 11940第七章农业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 1192391.1.34法律法规的概述 11174231.1.35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1205261.1.36政策体系的概述 12226981.1.37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129691第八章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37161.1.38政策法规宣传教育 13299761.1.39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 13160741.1.40环保行为规范宣传教育 1431071.1.41传统媒体宣传教育 14164391.1.42网络新媒体宣传教育 14156931.1.43线下活动宣传教育 14289371.1.44合作与交流宣传教育 1412301第九章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创新 154805第十章农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 16163811.1.45政策法规交流与合作 17230791.1.46技术交流与合作 171041.1.47资金支持与合作 17247961.1.48人员培训与交流 17290671.1.49信息共享与传播 17第一章农业环境保护概述1.1农业环境保护的定义与重要性1.1.1农业环境保护的定义农业环境保护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1.1.2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保障粮食安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农业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保护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保护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4)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环境保护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5)保障人体健康:农业环境保护有利于减少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保障人体健康。第二节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与挑战1.1.3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农业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制保障。(2)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我国加大了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力度,降低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污染。(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我国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4)生态农业建设:我国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有机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1.1.4我国农业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过量,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地区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严重。(3)农业废弃物处理能力不足:我国农业废弃物处理能力不足,大量废弃物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4)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农民对农业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5)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体系不完善: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政策执行力度有待加强。第二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1.1.5概念与构成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土壤、水分、气候、生物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它包括农业生物群落、农业环境、农业技术措施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农业生物群落:包括作物、家畜、家禽、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它们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2)农业环境:包括土壤、水分、气候、地形等非生物因素,为农业生物群落提供生存条件。(3)农业技术措施:包括耕作制度、施肥、灌溉、植保等,旨在调整和改善农业生物群落与农业环境的关系。1.1.6基本特征(1)复杂性:农业生态系统涉及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关系错综复杂。(2)动态性:农业生态系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动态特征。(3)可持续性:农业生态系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4)人工干预性:农业生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活动的干预,如耕作、施肥、灌溉等。(5)生态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提供食物、纤维、能源等物质产品,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第二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1.7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1)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实时监测。(2)开展农业生态环境评估,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保护措施。1.1.8优化农业生产结构(1)调整作物布局,实现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结构。(2)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如循环农业、立体农业等。(3)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地区资源优势。1.1.9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1)保护和利用本地物种资源,防止外来物种入侵。(2)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包括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库等。(3)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1.10改善农业生产环境(1)实施沃土工程,提高土壤肥力。(2)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农业用水安全。(3)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污染。(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建设,保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有效实施。第三章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土地资源保护1.1.11土地资源概述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具有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和多功能性。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因此,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12土地资源保护措施(1)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生态功能不降低。(2)推进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产出能力。(3)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4)推广节约用地技术,降低土地开发强度。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减少非农用地占用。(5)加大土地整治投入,提高土地整治效果。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效益。第二节水资源保护1.1.13水资源概述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低,且时空分布不均。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1.14水资源保护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明确水资源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2)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调配,合理分配地表水和地下水,保证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3)推广节水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农业用水对水资源的压力。(4)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污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保证水质达标。(5)恢复和保护湿地,维护水资源生态平衡。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提高水资源涵养能力。第三节农业生物资源保护1.1.15农业生物资源概述农业生物资源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农业生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16农业生物资源保护措施(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明保证护目标和任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保护珍稀濒危物种,防止物种灭绝。对珍稀濒危物种实施特殊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外保护。(3)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物栖息地。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保护生物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5)建立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制度,加强监管。制定相关法规,明确农业生物资源保护责任,加强监管,保证农业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第四章农业污染防治第一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1.1.17概述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渗透等途径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对环境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1.1.18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1)改善农业生产技术(1)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径流;(2)优化施肥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3)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2)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1)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2)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1)推广秸秆还田、堆肥等技术,减少秸秆焚烧;(2)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第二节农药、化肥污染控制1.1.19概述农药、化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农药、化肥污染控制是农业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1.1.20农药、化肥污染控制措施(1)优化农药、化肥使用结构(1)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2)优化施肥结构,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2)加强农药、化肥使用管理(1)实施农药、化肥购买许可制度,规范市场秩序;(2)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的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科学用药、施肥水平。(3)推广绿色防控技术(1)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降低病虫害发生。第三节畜禽粪便污染治理1.1.21概述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是农业污染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1.1.22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措施(1)加强养殖业规划与布局(1)合理确定养殖规模,避免过度养殖;(2)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减少养殖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1)改进养殖工艺,降低粪便产生量;(2)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发酵等技术,提高粪便处理效率。(3)加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1)建立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利用体系;(2)推广畜禽粪便制备有机肥、生物质能等技术,提高资源化利用率。(4)强化养殖业环境监管(1)完善养殖业环保法规,明确养殖业主的环境责任;(2)加强养殖业环境监测,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第五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第一节农业废弃物种类与危害1.1.23农业废弃物种类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农业废弃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农作物废弃物:包括秸秆、叶片、果皮、种子等。(2)畜禽粪便:包括猪、牛、羊、鸡、鸭等畜禽的粪便。(3)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包括农药包装物、化肥包装袋、农膜等。(4)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机废弃物:如土壤侵蚀物、农田废弃物等。1.1.24农业废弃物危害(1)污染环境:农业废弃物随意堆放、焚烧或填埋,会导致水体、土壤和空气污染。(2)传播病虫害:农业废弃物中可能含有病原体和害虫,随意处理可能造成病虫害的传播。(3)资源浪费:农业废弃物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和能源价值,不加以利用将导致资源浪费。(4)影响农业生产:农业废弃物堆积会影响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降低农业产量。第二节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1.1.25物理处理技术(1)堆肥: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可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焚烧:将农业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可减少废弃物体积,但需注意污染物的排放。(3)填埋: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填埋处理,但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1.1.26化学处理技术(1)消毒: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消毒处理,可杀灭病原体和害虫。(2)稳定化:将农业废弃物进行稳定化处理,降低其污染潜力。1.1.27生物处理技术(1)厌氧发酵: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可用于发电和供暖。(2)好氧发酵: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好氧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第三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1.28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秸秆:可转化为生物质燃料、饲料、工业原料等。(2)果皮、叶片:可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用于制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1.1.29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1)粪便:可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燃料、饲料等。(2)尿液:可提取尿素、磷酸盐等有用成分,用于工业生产。1.1.30农业投入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农药包装物:可回收利用,降低环境污染。(2)农膜:可回收利用,降低土壤污染。1.1.3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土壤侵蚀物:可制备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质量。(2)农田废弃物:可制备建筑材料、工艺品等。第六章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第一节生态补偿政策概述生态补偿政策是我国为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生态补偿政策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给予奖励,对生态环境损害的行为进行补偿。生态补偿政策的核心是建立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的平衡,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生态补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支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包括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湿地保护、农业废弃物处理等。(2)实施农业生态补偿项目。对参与农业生态补偿项目的农民给予资金补偿,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如绿色防控、有机农业等。(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因农业生产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行为,依法予以赔偿。(4)生态环境税收政策。对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给予税收优惠,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征收环境保护税。第二节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1.1.32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1)明确补偿对象。确定生态补偿的对象,包括农民、农业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2)制定补偿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等因素,合理制定生态补偿标准。(3)设立补偿基金。设立生态补偿基金,用于对参与生态补偿项目的农民和企业给予资金支持。(4)建立补偿制度。制定生态补偿的具体制度,明确补偿条件、补偿程序、补偿方式等。(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1.1.33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1)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生态补偿政策,提高农民对生态补偿的认识和参与意愿。(2)项目申报。农民和企业根据生态补偿政策要求,向申报生态补偿项目。(3)审核评估。相关部门对申报的生态补偿项目进行审核评估,确定补偿对象和补偿金额。(4)资金拨付。将生态补偿资金拨付给符合条件的农民和企业。(5)监督管理。加强对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用于生态补偿项目。(6)评估反馈。对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补偿政策,提高补偿效果。通过上述措施,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第七章农业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第一节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1.34法律法规的概述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保护农业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这些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农业生产行为,防治农业环境污染,保障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1.1.35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1)宪法规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为农业环境保护提供了宪法依据。(2)法律体系(1)农业法:农业法是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明确了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任务和措施。(2)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和政策,对农业环境保护具有指导作用。(3)土地管理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这些法律对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3)法规体系(1)行政法规:如《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对农业环境保护的具体事项进行了规定。(2)部门规章:如《农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等,对农业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3)地方性法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如《四川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第二节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体系1.1.36政策体系的概述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体系是指国家为保障农业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农业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包括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实施等内容。1.1.37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1)政策目标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提高农业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政策手段(1)行政手段:包括制定农业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农业环境保护项目、开展农业环境保护执法等。(2)经济手段:包括设立农业环境保护基金、实施农业环境保护补贴、开展农业环境保护信贷等。(3)技术手段:推广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4)宣传教育手段: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3)政策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工作合力。(2)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3)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4)加强监督考核:对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保证政策效果。第八章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第一节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内容1.1.38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是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关于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标准。具体内容包括:(1)国家层面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等;(2)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如省级、市级、县级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3)政策文件,如《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农业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4)相关标准,如《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等。1.1.39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农业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旨在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具体内容包括:(1)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如环境污染物种类、危害及防治措施等;(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如土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知识,如农作物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等;(4)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技术,如绿色防控技术、生态农业模式等。1.1.40环保行为规范宣传教育农业环境保护行为规范宣传教育旨在引导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具体内容包括:(1)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行为规范,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2)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行为规范,如垃圾分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等;(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行为规范,如秸秆还田、农膜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等;(4)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行为规范,如生态旅游、绿色消费等。第二节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方式1.1.41传统媒体宣传教育传统媒体宣传教育方式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具体方法如下:(1)刊登相关文章和报道,普及农业环境保护知识;(2)制作专题节目,邀请专家解读政策法规和环保知识;(3)开展访谈节目,邀请基层干部、农民代表等分享环保经验;(4)利用广播电台播放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农民环保意识。1.1.42网络新媒体宣传教育网络新媒体宣传教育方式主要包括网站、微博、短视频等,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农业环境保护专题网站,发布政策法规、环保知识、成功案例等;(2)利用微博等社交平台,推送农业环境保护信息;(3)制作短视频,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宣传环保知识;(4)开设在线问答、互动讨论等环节,提高农民参与度。1.1.43线下活动宣传教育线下活动宣传教育方式主要包括讲座、培训、宣传活动等,具体方法如下:(1)组织专家讲座,普及农业环境保护知识;(2)开展农民培训,提高环保技能;(3)举办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文艺演出等;(4)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1.1.44合作与交流宣传教育合作与交流宣传教育方式主要包括国内外合作、学术交流等,具体方法如下:(1)开展国内外农业环境保护项目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2)组织学术交流,分享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成果;(3)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提升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水平;(4)派遣国内专家赴国外考察学习,拓宽视野。第九章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第一节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发展趋势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日益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以下为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1)绿色生产技术绿色生产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未来,绿色生产技术将在农业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防治等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2)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通过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农业机械、无人机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减少环境污染。(3)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循环农业等模式的推广,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4)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技术协同将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政策与技术的协同发展。发展趋势包括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及推动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第二节农业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农业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几个关键领域的研究进展:(1)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针对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研究重点是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2)农药、化肥减量替代技术为降低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研究重点包括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有机肥料等替代技术,以及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施肥技术的研究。(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