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文化产业概论》教案_第1页
第一章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文化产业概论》教案_第2页
第一章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文化产业概论》教案_第3页
第一章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文化产业概论》教案_第4页
第一章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文化产业概论》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产业概论》教案授课时间:2012学年—2013学年第一学期授课班级:2012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课程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意识到文化不仅是知识、历史、文明、修养,还可以成为产业;让学生了解文化产业的范围、内容、形式、经营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更好地理解当今文化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加深对文化产业的整体认识,思考怎样飞扬光大我们的文化,为今后从事文化产业的经营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任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建立文化产业的观念,了解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较熟练地掌握艺术文化鉴赏能力、文化行业的观察和把握能力,初步掌握文化项目的创意、策划和经营能力,文化项目和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课程导入:没有什么不可能我当司仪的案例,动物被赶出群的案例,孩子的案例一个销售案例:美国有家商学院为学生设立了一个天才销售奖,要想获得这个奖项,就要把一个旧式的砍木头的斧子,销售给现任的美国总统。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克林顿总统没有这样的爱好。但在布什总统刚刚上任的时候,一位学生经过精心策划,向他发出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到:“尊敬的布什总统,祝贺你成为美国的新一任总统。我非常热爱你,也很热爱你的家乡。我曾经到过你的家乡,参观过你的庄园,那里美丽的风景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是我发现庄园里的一些树上有很多粗大的枯树枝,我建议您把这些枯树枝砍掉,不要让它们影响庄园里美丽的风景。现在市场上所卖的那些斧子都是轻便型的,不太适合您,正好我有一把祖传的比较大的斧子,非常适合您使用,而我只收您15美金,希望它能够帮助您。”布什看到这封信以后,立刻让秘书给这位学生寄去15美金。于是一次几乎不可能的销售实现了,一个空置了许多年的天才销售奖项终于有了得主。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没有什么不可能,信心促销方式与技巧问题。打动客户。该专业的重要任务:文化创意与营销。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第四节)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这样的水平,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的精神文化支出就会越来越超过物质方面的支出。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文化产业概论、文化学概论(孙主任)、中国文化概论(刘晗博士)、公共关系学(周新芳)、管理学(陈燕军)、普通话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个概念。随后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文化一直是以“事业”的形态存在,在制度上,文化事业隶属于党的喉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消费结构上,文化事业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福利事业,不体现商品化意识;在经营体制上,由国家全额投资,无需考虑市场规律。第一章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授课时间:9月19日至9月26日

教学目的:掌握文化产业的相关概念,正确理解其内涵。基本要求:掌握内容:文化产业的概念与内涵,从多角度地看待文化产业概念问题;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理解内容:文化产业与文化、符号的关系;文化产业与创业产业的关系;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了解内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概况。重点与难点:文化产业的概念及其内涵。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6学时教学内容:关于本章的名称:名不副实。该教材第一版该章叫文化与文化产业,我认为好些。为什么改了,我想作者可能认为一个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从界定一些基本概念开始的。韩骏伟主编的《文化产业概论》开始为导论:文化产业相关概念与学科建设,包括三节,文化产业及相关概念,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胡惠林主编的《文化产业概论》的第一章为绪论:文化产业研究的背景、内容与方法。相对来说,我认为叫文化与文化产业好些。第一节文化与符号一、什么是“文化”?(与《文化学概论》课程内容有重叠)文化与文明有什么区别?动物有无文化或文明?(提问)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通常,文化可以分成两种: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及其成果的总和,分为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三个方面;狭义文化是指专注于人类的精神创造及其成果。从逻辑上,后者从属于前者,相当于广义文化的深层结构--精神层面。教材第一页:狭义的“文化”是人类的知识、智力、情感、艺术、教育、科技等内容,不好。“文”,最初的字型是上下重叠的两个“×”,有点象“交”字,应当是在物体上做个记号,以表示某个物件是属于某人生产、使用或者所有,就象笔者以前在农村参加劳动时在扁挑、镰刀、锄头等工具上做个记号一样。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可见“文”的最初意义应当是“纹”。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原始部落人在生产工具、生产资料、产品上刻制的符号越来越复杂。一方面继续用刻划创造花纹符号来标志明确生产工具、生产资料是属于某人生产、使用或者拥有,以取得他人对其生产、使用或拥有权利的尊重而神圣不受侵犯,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物件、产品上的装饰图纹;另一方面刻制创造的花纹符号就逐渐发展成为文字,如甲骨文。到了秦代“文”已成为独体字,泛指文字。甲骨文中的“文”“化”。“化”,古字为“匕(读bǐ,匕首的匕)”。会意字。甲骨文上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宣传部文明办(精神)),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文明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平等程度。生存竞争的残酷造成动物之间只有野蛮,弱肉强食,而没有平等。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从不平等逐步向平等,从野蛮向文明过渡的历史。野蛮与文明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概念。人类从动物分离出来后,一直在从野蛮向文明进化,人类发展史就是从动物到文明人的进化史。从野蛮到文明是人类不断提高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消除愚昧,提高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从不平等到平等的人类持续发展的状态。从动物向文明人的进化是无止尽的。就文明的手段来说,文明始于文字的使用,“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文明之我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环境决定论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从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谈。孔子产生的地理环境问题。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决定论。孟德斯鸠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已开始注意人与气候的关系。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1748)中接受了古希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以气候的威力是世界上最高威力的观点为指导,提出应根据气候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适合气候所造成的人们的性格。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认为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并认定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气候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9世纪末叶发表的著作《人类地理学》中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家E.C.森普尔把拉采尔的观点介绍到美国,夸大和突出了环境的决定作用。其后美国地理学家E.亨廷顿在他的《文明与气候》(1915)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在19世纪里,人类改变地球面貌的作用几乎未受注意。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环境决定论取得了优势。进入20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是环境变化的作用者。于是,陆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人地关系论学说,对环境决定论提出了异议或否定。然而直至第二次大战后,环境决定论并未消失。澳大利亚地理学家G.泰勒批评“老式”的决定论,认为孟德斯鸠和巴克尔等人把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说得过分了,但他提出一种“决定行止论”(又称“有限决定论”),认为人类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但如果不顾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难。孟德斯鸠、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区别不在于地理环境是否决定着人类的生活,而在于前者怎样决定后者。近代西方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气质性格,人们的气质性格又决定他们采用何种法律和政治制度。黑格尔是继孟德斯鸠之后另一位重要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者。黑格尔视地理环境为“历史的地理基础”,他把世界上的地理环境划分为三种类型:干燥的高地,广阔的草原和平原;巨川、大江所经过的平原流域;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他认为各种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生活和性格。黑格尔将某个人类共同体的制度上的特点、人们的性格,与其所从事的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联系在一起。与孟德斯鸠相比,黑格尔对地理环境问题关注的范围、角度更为广阔,观察更为深刻,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描述更符合历史的实际。二、文化三要素与符号什么是符号?记号、标识。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来源于规定或者约定成俗,其形式简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另有歌手和电影的名字也是“符号”。例如“=”在数学中是等价的符号,“紫禁城”政治上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符号,人的名字,企业的名字,服装的品牌等。一方面它是意义的载体,是精神外化的呈现;另一方面它具有能被感知的客观形式。十字路口红绿灯已不是为了给人照明,而是表示一种交通规则。符号与被反映物之间的这种联系是通过意义来实现的,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计算机中的符号:插入—特殊符号—单位、数字、拼音、标点、特殊、数学等。一切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任何符号,都是一定文化的体现,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人类文化的三大要素:精神要素、表达要素与规范要素。精神要素即文化的精神内容,符号学称为符号的“所指”(significatum)。表达要素即文化的表现形态,是表达特定精神意义的物质形态,符号学称之为“能指”(signifier)。规范要素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思维规范,符号学称为“符码”(code)。文化产业的本质是一种符号的商品化生产。文化创意人根据一定的符码规则创造出具有精神消费价值的符号产品。三、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对。(提问)大众与精英的相对性。之间可以变化。例如,赵本山的小品、电视,卓别林的电影,西游记小说、电视。红楼梦小说,大众?精英?红楼梦电影,大众?精英?叫精英与大众的区别是否合适?少数就是精英?大众文化在英文中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popularculture,即在大众中流行的文化,或通俗文化;二是massculture,即粗俗大众的文化。为什么在文化产业中提大众文化?中世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手抄传递,红楼梦开始的阅读问题(由个别到大众)作为当代文化产业基础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现代工业和现代传媒密切相关的大众消费消费文化形态。第二节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第一节学习的是与文化有关的概念,这一节就学习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概念。包括: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产业、文化工业、文化事业等。教材该节名称有问题这部分内容在胡惠林的版本中是两章,一章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章是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本节内容概念多,而且对概念的界定存在很大争议,这给我们的学习和理解带来困难。但对于理解文化产业、学习今后相关课程、考研等都很重要。因此,我们多用些时间。2011年中南大学文化产业概论考研真题2011年中南大学传播学文化产业概论考研真题根据网友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来,难免有所疏漏,仅供参考。名词解释6*5=30(缺两个)内容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链、文化产业管理简单题3*20=601、我国文化产业的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文化产业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3、文化产业的功能和运行特点。论述题2*30=601.联系实际,说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含义及区别。2.结合你所熟悉的某个文化品牌,说明文化品牌的价值以及文化品牌塑造的要求与基本途径。我们教材只有一节,因此,我们要补充一些内容。本节内容比较重要一、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文化产业是由文化和产业两个名词组成的新概念,该概念必然与文化和产业密切相关。前面学习了文化的概念,现在有必要了解产业的概念。提问学生:你是怎么理解产业概念的?产业的概念: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一般不包括商业。有时专指工业,如产业革命。有时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教卫生业等部门。产业分类分类方法多样。三次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在清楚了文化和产业的概念后,文化产业的概念也就不难理解。提问学生:什么是文化产业?要清楚文化产业的内涵,就要了解文化产业概念的产生。该内容在第五节还要学习。概念的诞生文化产业概念的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第五节学)理论家最早注意到了艺术创作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转变为大量复制的文化生产。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1947)一书之中,把由传播媒介的技术化和商品化推动的主要面向大众消费的文化生产称之为文化工业。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法兰克福学派其它重要人物如本杰明、马尔库塞等都对文化产业做过深入研究。尽管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对文化产业的论述各有侧重,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出发点都是视艺术为独立于经济社会的批判力量,因此,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产业是持否定态度的,文化产业带有贬义的含义。问题:在文化产业概念诞生前是否有文化产业?学术界不同观点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如果把服务也界定为产品的话,概念还可以简化: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的行业。就像工业可界定为:从事工业产品生产的经营性行业。上述概念的“文化产品”指的是有形的产品,“文化服务”是无形的产品。因此,文化产业即包括生产有形的文化产品,也包括提供的无形的服务。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该界定的问题。这一定义是基于产业统计需要,但没有指出文化产业的市场特征,也包括文化事业,无法依此明确产业范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问题:文化事业是否包含在其中?电影:《摩登时代》、卓别林有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这一定义只包括可以由工业化生产并符合四个特征(即系列化、标准化、生产过程分工精细化和消费的大众化)的产品(如书籍报刊等印刷品和电子出版物有声制品、视听制品等)及其相关服务,而不包括舞台演出和造型艺术的生产与服务。我认为,舞台演出和造型艺术也可以向工业化一样的生产,如桂林《印象刘三姐》、西安《长恨歌》等。1、“精神产品和服务”说: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该定义强调文化产业的精神性、意识形态属性,但未与文化事业相区分。旅游业可包括在其中。教育是否可以成为产业?教育事业?教育产业?2、“内容产业”说:内容(content)即流过那条“粗管子”——光纤宽带电缆的所有节目。欧盟“Info2000计划”中把内容产业的主体定义为“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内容产业的范围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响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响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用作消费的各种数字化软件等。所以主导的内容产业就是视听传媒业。这些产业是经济价值的生产者,不管是通过票房收入、转播权等的产值的直接增长,还是以不同的方式出售媒体产品获得收益。生产和销售意义内容的产业。在日本该词比文化产业流行,与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同等重要性的产业。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合并是典型的“内容产业”的组合。3、“版权产业核心”说:版权(英文名称:copyright)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它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版权。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4、“工业标准”说5、“文化娱乐集合”说事实上,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美国没有文化产业的提法,他们一般只说版权产业,主要是从文化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界定的。日本政府则认为,凡是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都属于文化产业。除传统的演出、展览、新闻出版外,还包括休闲娱乐、广播影视、体育、旅游等,他们称之为内容产业,更强调内容的精神属性。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不一,各个国家、各地对创意产业的提法和界定都有所不同。对创意产业的提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创意产业”,二是“文化创意产业”。其中持“创意产业”提法的城市主要以上海为代表,包括广州、深圳、重庆、西安等。“文化创意产业”提法的城市主要以北京为代表,包括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在此我们使用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人们较少直接用文化产业的概念。我在访谈有关大学教授、专栏作家和业界人士,阅读相关官方文件的过程中,了解到美国主要用版权产业或基于版权的产业等词汇来指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产业组成。版权产业,主要是指与享有版权的作品有关的个人和行业及其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美国,文化一词的内涵和范围较局限,一般指那些与知识、美学相关的文科,如绘画、雕塑、古典音乐、歌剧、芭蕾、纯文学、剧场表演等。而对广播、电视和报纸通称为媒体;新媒体则包括互联网、个人电脑以及手机等,出版则指所有书、报、杂志等的出版印刷。如果用文化产业来概括,容易导致人们将此简单理解成是文化艺术业。此外,在美国人眼里,当提及文化时多指称大众文化或流行文化。二、“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1、创意产业什么是“创意”?“创意”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常含有“好点子”或“好主意”的意思。从辞学上来看,创意的涵义就是创造新意,它最早是根据英文“creativeidea”翻译过来的,直译为“具有创造性的意念(观念)”。两种主要含义:一是指“新奇、有创造性的构思或点子”,二是创造性的行为。以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和科技、文化为依托的产业(教材)创意产业探源:创意产业的定义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在1998年首次提出,定义指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并将创意行业分为以下13个大类:广告、建筑、艺术和古玩、工艺美术、设计、软件设计、电影音乐制作、休闲娱乐、表演艺术、出版、广播电视。该概念最早出现于英国。按照英国政府和专家的意见,“创意经济”的范畴包括13个行业,即: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等。约翰·霍金斯(JohnHowkins):英国著名创意文化产业研究专家,国际创意产业界著名专家,英国经济学家,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版权,媒体及娱乐业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知识产权宪章的负责人和提供创意及知识产权咨询的创意集团的主席及创始人之一。英国的创意产业与我国的文化产业的范围接近。我国的一些地方、有些学者也用“创意产业”,出版了创意产业规划(如上海)和一些书籍。美国将创意产业分为6类:文化艺术、音乐唱片、出版业、影视业、传媒业、网络服务业。新加坡将创意产业分为3大类13个行业。第1类艺术与文化:摄影、表演及视觉艺术、艺术品与古董买卖、手工艺品;第2类设计:软件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产品及服装设计;第3类媒体:出版、广播、数字媒体、电影。创意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意产业实指文化创意产业,狭义的创意产业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目前人们在使用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时,基本上混同了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甚至在智慧产业和文化产业层面上错误地加以使用。创意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这实际上是广义的创意产业解释)创意产业的实质英国人对创意产业的解释比较准确地揭示了创意产业的实质,即凡属通过知识和智慧的创新而带动的商品生产或市场服务行为都可以称为创意产业,它体现出的知识和思想创新性,通过交易和其它运作创造财富并形成独立的产业部门。创意产业几乎能涵盖所有的文化行业,知识产权和创造性人才是这一产业的标志。2、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台湾。2002年,台湾“经济部工业局”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理生活提升之行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因此此处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文化产业与创新产业交叉的产业。以创意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创作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特征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核心部分。北京、杭州等所包括的范围的不同。3、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三个概念都注重人的创造性对当代经济的重要作用,都是基础知识产权保护的产业、都是对传统产业的超越。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相同点:它们都以精神和知识的商品化为特征不同点:文化产业立足于所有文化产品、文化娱乐及其它文化服务,强调的是所有和文化相关的精神的与物质的工业化生产和商业运作,广义的文化产业包含以艺术、传媒、出版、娱乐等为核心,涉及教育、旅游、体育、文化用品设备制造和销售等相关领域的众多行业,它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复杂的产业链条,呈现出宏观包容性和延展扩充性;创意产业则直接针对知识创新带来的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它多以分散的状态存在于各行各业之中,强调的是人的创造力对经济的贡献,更具有动态的游离性和复合性,除了普遍存在于文化产业中,创意产业也渗透了其它产业或行业。产业实践中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总是相互包含、互为渗透的。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创意产业必以文化产业为主体,文化产业则必以创意为源头,简言之,文化为体、创意为用。就文化产业的宽泛意义而言,创意产业就是文化产业的主要标志或基本构成。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不断拓展,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将紧密相依不可或缺,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转化的产业共同体。三、“内容产业”及其与文化产业的关系1、什么是“内容产业”内容产业(contentindustry)又叫数字内容产业(digitalcontentinsdustry,台湾译为“数位内容产业”)指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提供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服务的产业,其范围包括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内容产业的特点十分鲜明:首先,它有很强的技术关联性(数字化)。其次,内容产业是创意产业。第三,“内容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衍生性。最后,内容产业更对国家安全和民族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人的灵魂和思想的影响直接而深远。内容产业是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2、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从内涵上看,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其产品具有的精神内涵,即内容。从外延上看,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内容产品生产、传播和消费上的应用,文化产业的核心层与数字内容产业有日益复合的趋势。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教材解释,考研试题联系见教材21页文化事业,是指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简单说就是文化事业是指组织机构(单位部门),文化产业是指行业。文化产业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文化事业体现了文化的超物质功利性。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其他解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分,就是这样来的。我认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生产目的不同。文化事业部门是生产公共产品,以国家需要为转移。文化产业部门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文化事业是公益性文化,以真善美为最高目标,追求社会效益;文化产业以盈利为目的,它具有盈利性、消遣性、娱乐性和益智性。

其次,资本来源不同。生产文化产品也必须有资本。文化事业的生产资本由国家或社会提供。而生产文化商品的资本来源则因社会制度而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生产资本需从不同经济成分中获取。广泛吸收民营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经营领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第三,机构性质不同。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以行政方式管理。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

第四,运营机制不同。事业机构是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维持其生产与服务活动,以寻求最高社会效益为原则。企业的本质是以少投入、多产出、追求最高经济效益为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是矛盾的。在有矛盾的时候,事业机构必须也必然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企业必然要考虑自己的利润目标和承受能力。

第五,调控方式不同。对事业单位,国家可以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调控,要求它生产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怎样为大众提供服务。对企业单位,一般地说,是以间接调控为主。一是法律。国家通过立法程序把生产和经营文化服务商品的基本准则写进法律,要求企业依法经营,违法必究。二是税收政策引导。对企业经营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商品实行低税,而加以限制的文化商品则实行高税。三是价格杠杆。工资、利率、商品与服务的价格等等,都可以对企业按社会效益的原则进行引导。政府在政策、资金上对文化产业也有很大的作用。如《闯关东》,山东省奖励该剧组50万。英国对优秀文化产业也给以经济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联系:中央电视台是文化产业单位还是文化事业单位?文化所具有的两种属性:文化的公益性和文化的商品性文化的产业化有助于提高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的传承能力、创造能力和传播能力文化的事业性质决定了要提倡优秀文化的创造与传播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事业赵本山的文化产业案例:高雅艺术不一定买个好价钱,清史研究专家,阎崇年写的《袁崇焕》,用了30年,买了300本。西方一个科学家去世时把遗产放在图书馆的书中。赵本山在美国演出为什么会失败?第三节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举例说明:美国大片、日本动漫等一、产品的精神性二、消费的娱乐性三、产业的依附性(政治导向性)文化产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文化产业是特殊产业,既属经济领域,又属文化领域。文化产业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文化生产是创造性生产,是创新活动。文化产业生产出的产品不是一般的物质产品,而是文化生产者通过劳动生产的文化新特质,是过去所没有的东西。(2)产业中的生产者,是文化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劳动者必须是具有创作才能的个体。生产文化产品中支付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3)文化产业是通过创造供给来培育和创造消费需求的。在文化产品未被生产出来之前,市场对此的需求难以判断,投资文化产品需要承担市场高风险。(4)文化生产极具创造性和个性。文化产品的产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和发明的过程,每一件文化产品之间都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5)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有共生性和融合性。任何一个产业形态,都融入不同的文化内涵,如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汽车文化等,无一不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产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为社会意识形态提供服务。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反过来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全球化变成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各异质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各异质文化间的冲突。不同国家、民族或不同阶级从维护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必然将反映自身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投入到市场中去,此类文化产品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第四节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发展文化产业对国家、社会、民族的意义,培养学生为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做贡献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为发展文化产业做贡献的热情教材分析:本次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发展文化产业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意义。教材虽然讲述了部分内容,但是,不够系统、全面,因此,需要补充一些知识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一、课程导入:通过说明本节与前三节的逻辑关系,导入本节。二、学习内容与过程1、通过视频材料,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的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说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加深学生对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理解。2、通过国家一系列文件:《十五届五中全会》、《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进一步说明我们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引出话题。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预言:“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以此来保持整体的平衡”,说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物质建设与文化建设必须同步,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观点:汽车的两边轮,一边是物质,一边是文化2011年6月16日,上海宝山警方在某四星级酒店破获的亿元赌博案,一举抓获63名参赌人员,全为温州富商。我国人爱赌博与文化产品少的关系。国家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无外乎两类:一是物质需求,二是精神需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是在不断地提高人对吃、穿、住等人(指大众)基本需要的能力;进入到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文明阶段。有学者认为,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此时,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降低,对精神需求增强。发展文化产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十七大报告共12部分,其中的第七部分就是讲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其中重要的就是文化产业的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需求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这样的水平,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的精神文化支出就会越来越超过物质方面的支出。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因此,光是依靠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文化产品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供多样性多层次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人民这种不断高涨的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用十七大报告的题目怎么繁荣?一是通过文化事业,二是通过文化产业;目前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的需要我国经济发展的数量问题。从市场规模看,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品市场,2005年,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只是美国的5.46%,英国的26.35%。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占国内GDP的2.75%,相当于全球比例的三分之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据《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06年我国文化消费总量约为4685亿元,可以预见,在今后五年,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平均值的差距至少在1.5万亿元以上,尚有大量潜在需求没有得到开发。我们一定要从整个世界大背景的层面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解放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力举措,千方百计地将我国的文化产业搞上去。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问题。在21世纪知识产业将领导产业经济的新浪潮,并成为主导产业。我国也不例外,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由“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向“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知识经济转移。这一转移为文化产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文化产业资源消耗少、属于无烟产业,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都要以人的潜能释放为主要动力并最终有利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类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自身的潜能却是无限的,是一种比自然资源更为可贵的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文化产业作为智力型、清洁型、增值型的产业,以精神文化生产开发为主,将人类发展转向自身资源的开发。由于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无限弹性以及人类精神文化资源开发的无限弹性,因此文化产业没有传统产业的扩展边界,这使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变为可能。为什么文化产业的发展给美国带来了强大的可持续的竞争力,美国著名记者迈克雷总结得好:”美国的真正优势是文化与知识财富这两个非常人性化的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本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竞争力,保护本国文化安全的需要现实情况: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电视连续剧充斥我国,这不仅赚走我们的钱,更是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冲击着我们的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不仅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以其独特的智慧不断积淀,并创造出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灿烂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将传统文化中的极其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加以弘扬和传播,让越来越多的当代中国人了解、感知,进而热爱中华文化。只有使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只有借助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技术,才可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创造。第三章内容文化产业与国家“软实力”还要学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稳定三、两点说明1、教材中内容结构的问题;2、关于教材的第二点:发展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助推器。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先进文化”的问题?二是文化产业是把“双刃剑”,“好”的文化产业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不好”的文化产业,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在文化产业发展之初,就不能允许一些低俗的、不文明的文化现象的传播。就像工业文明同时造成工业污染一样,要防止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出现“文化污染”问题。

第五节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概况文化经济的诞生法兰克福学派英国:从文化研究学派到文化产业理论的建设美国文化产业理论中国文化产业研究文化经济的诞生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文化工业的贬义经济与文化关系的研究1990年时代华纳合并欧洲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1998年、1999年国际会议化经济诞生知识经济.法兰克福学派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M.霍克海默、T.W.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中。形成发展。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创建于1923年,A.希特勒上台后曾先后迁往日内瓦、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迁往纽约。1950年,部分成员返回联邦德国重建研究所,部分成员仍留在美国继续从事社会政治理论研究。霍克海默1930~1958年任研究所所长,并于1932年创办《社会研究杂志》(1932~1941)。参加研究所工作的有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除上述几名代表人物外,较有影响的还有:E.弗罗姆、W.本杰明、F.波洛克、A.施密特、O.内格特等人。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发展与社会研究所的成长历程具有密切联系,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创立和形成“批判理论”阶段;战后至60年代末过渡到“否定的辩证法”阶段;1969年以后,研究所逐渐解体,批判理论的主旨仍以不同的形式保持在新一代理论家的著述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界,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并以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它继承了青年黑格尔派M.施蒂纳等人的传统,受A.叔本华、F.W.尼采和W.狄尔泰的非理性思想影响,并受新康德主义、M.韦伯的“文化批判”和社会学的启迪,借用K.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概念和G.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论,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批判”。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看来,批判理论超越一切哲学之上,并与每一种哲学对立;这种批判否定一切事物,同时又把关于一切事物的真理包含在自身之中。30年代,由于西方世界的工人运动处于低潮和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崛起,批判理论家们抛弃了无产阶级具有强大革命潜能的信念,转而强调工人阶级意识的否定作用。在《启蒙的辩证法》(1947)一书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整个理性进步过程已堕入实证主义思维模式的深渊,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理性已经变成为奴役而不是为自由服务。据此,他们判定无论“高级”文化还是通俗文化都在执行着同样的意识形态功能。这样,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时,法兰克福学派进一步走上了对整个“意识形态的批判”。在《否定的辩证法》(1966)一书中,阿多诺进而赋予“否定的辩证法”以否定任何肯定事物的普遍否定性的地位,认为它是一切可能的社会认识之基本原理,从而在哲学上为法兰克福学派确定了认识论根据。在这些基本原理中,批判理论同社会理论,归根结柢把认识批判和文化批判看成一回事;它既提出了总体性的理论认识的要求,同时又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认识的可能性。阿多诺认为,“否定的辩证法”包含着对“虚假事物”的“肯定”陈述,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的实在关系以及对历史进程的“肯定”陈述。这样,客观的技术决定论的宿命观点与主观的唯意志论的自由观点之间的二难抉择便被引申为社会的辩证法。在对现代社会的判定上,“否定的辩证法”把认识论观点与社会历史观点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激进的批判主义观点,即科学和技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是一种“统治”和“意识形态”,它通过支配自然界而实现对人的支配。因此,要在工业社会和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制度内拯救人的精神价值是毫无希望的。批判理论与社会学。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在历史哲学、社会理论和社会认识上都与现代社会学具有紧密关系,它的社会理论观点被看作是批判的社会学。作为一种社会理论观点的批判理论,本身就是“工业社会”理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中包含着一个现代人如何看待这个社会以及如何行动的具体纲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一般批判,批判理论涉及意识形态的起源、形成和社会功能等诸多知识社会学问题,它本身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知识社会学体系,并对当代有影响的知识社会学家K.曼海姆的观点产生了影响。作为一种社会认识方法论,批判理论继承了德国人文科学的精神传统,它从创立之日起,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方法论。结构功能主义从理论上的实证主义和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立场出发把现代社会视为有机的整体。针对这一点,弗罗姆在《健全的社会》和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社会的论述中指出,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健全的机体,而是一个病态的机体,为此不能把偏离这一社会的规范、标准的行为视为反常现象,反之应看成比病态社会标准更为正常和健康的现象。据此,他们指出西方社会学必须正视“价值重估”的问题。批判理论在诘难社会学将事实与价值分离即“价值中立”时,把反对实证主义发展到断言现代科学技术是一切剥削、压迫和奴役的最深刻根源,把反对自由主义推进到左派激进主义和极端主义的立场,充分表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价值取向。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阿多诺和哈贝马斯积极参与了联邦德国社会学界关于实证主义的论战。他们就晚期资本主义的前景、社会学的价值前提以及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即社会科学的逻辑问题,与实在论的科学哲学家K.R.波普尔和结构功能主义者T.帕森斯等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激烈论辩。双方的观点可视为社会学中实证主义―反实证主义两种传统的概括总结,其影响远远超出了联邦德国一国和社会学一门学科和范围。理论的演变与学派的解体。60年代末在西方青年学生造反运动失败后,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后期领导人的哈贝马斯在政治上从该学派原来的激进立场上后退,开始承认资本主义的现状,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变得尖锐起来。同时,他在学术上也开始怀疑早期“批判理论”在70年代的有效性,并试图在批判理论与实证科学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哈贝马斯按照知识的旨趣把科学分为分析的科学、解释的科学和批判的科学。他把社会学和心理分析视为批判的科学,想通过社会学的批判能力来唤醒人们从崇拜社会结构和社会总体性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与霍克海默或阿多诺时期相比已大为改观:它已包含有实证科学的概念和因素,近似于一种实用―心理分析的知识社会学,又接近于一种解释学的“沟通行动理论”。尽管该学派中还有一些重要人物恪守原先的立场、观点,如施密特仍在力主保持“批判理论”前后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内格特还在坚持极端左派的见解,但作为最后一位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家的哈贝马斯在学术观点和政治立场上的后退,已标志着统一的法兰克福学派的解体。本雅明著作等身,其中一篇作品〈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最广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