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1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1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1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1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1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第1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建议用时:40分钟)“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居住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建立图中建筑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B.地表形态和土壤性质C.气温柔降水量状况D.植被类型和地质构造2.图中居住景观分布区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 B.洪水泛滥C.地层下陷 D.水土流失1.B2.D[第1题,图中居住景观为窑洞,窑洞这一建筑形式多出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利用高原地形和黄土的直立性而建立。第2题,图中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读图,图中①②两地均为我国水土流失严峻的地区。据此完成3~5题。3.形成图中①地“千沟万壑”景观的自然缘由是()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C.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4.下列地理现象中,①②两地共有的是()A.冬季河流结冰 B.广泛种植玉米和水稻C.季风气候显著 D.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5.图中①②两地治理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平整土地 B.改良土壤C.修建梯田 D.植树种草3.B4.C5.D[第3题,图中①地是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景观的自然缘由是流水侵蚀。第4题,图中①地位于黄土高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河流结冰,广泛种植小麦和谷子,位于我国地势其次级阶梯;②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河流不结冰,广泛种植水稻,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①②两地都属于季风气候。第5题,图中①②两地共同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峻,有效措施是植树种草。②地地形以山地为主,不相宜平整土地;缓坡适合修梯田;①地为黄土高原,无需改良土壤。]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改变范围。读图,完成6~8题。6.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改变趋势是()A.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增大B.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减小C.年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减小D.年径流量减小,输沙量增大7.产生图示水沙改变的缘由最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 B.上游植树造林C.流域降水增多 D.上游修建水库8.该改变可能导致下游地区()A.河口三角洲增长减慢 B.淤积增加,河床抬升C.洪涝灾难加重 D.土地荒漠化6.B7.D8.A[第6题,读图分析可知,花园口站50、60年头的输沙量为5~27亿吨,径流量为200~860亿立方米;70年头输沙量为6~18亿吨,径流量为260~570亿立方米;80、90年头输沙量为2~13亿吨,径流量为130~620亿立方米,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改变都呈减小趋势。故答案选B项。第7题,全球变暖会导致中纬度变得干旱,致黄河水量削减,但水量不会削减太多,A项错误;中上游植树造林能涵养水源调整径流,可以减沙,但不会削减水量,B项错误;流域降水增多会导致水量增加,C项错误;中上游修建水库可以大量蓄水,发挥水库的浇灌、供水效益,加上水库下渗,会导致流量大量削减;水库蓄水会导致泥沙大量淤积,所以修水库可大量减水减沙,D项正确。故答案选D项。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由于水库的建设,入库泥沙削减,从而会导致三角洲增长减慢。]鱼鳞坑是为了削减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织排列、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能够拦截坡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面两图分别为鱼鳞坑示意图和景观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最相宜植树的是()A.①B.②C.③ D.④10.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A.风化B.侵蚀C.搬运 D.沉积9.C10.D[第9题,在③地点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拦截坡面径流,保持水土。第10题,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是拦截坡面径流,削减水土流失,故有利于物质的沉积。]11.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问题。(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4)将下列治理措施和对应的治理目的进行连线。A.限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B.调整产业结构C.修坝筑堤,疏通河道D.建设分洪、蓄洪区E.建设水利枢纽F.爱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①开发水能,加强浇灌,调蓄水源②削减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③调蓄洪水,减轻洪灾④便于航运和防洪⑤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⑥减轻河水污染[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在黄河的下游形成了冲积平原,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对本区域(土壤养分流失、农作物减产等)及对其他区域(形成“地上悬河”、水库淤积等)。第(3)题,图中治理措施有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第(4)题,只需理解每项措施的目的即可。[答案](1)在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2)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贫瘠,水资源削减等;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旱涝灾难加剧,河流两岸土壤发生盐碱化;中游水库淤积,调蓄径流的实力降低。(3)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4)A—⑥B—⑤C—③D—④E—①F—②绿洲与荒漠的交织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旁边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织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易错题)“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旁边的交织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淌沙丘转为固定沙丘1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织带发展浇灌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安排水资源12.C13.D[第12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旁边交织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织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恶化、风力侵蚀增加,固定沙丘转为流淌沙丘。第13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在流域内合理安排水资源。]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4~15题。14.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实行了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A.a地——种草护坡 B.b地——沟头防护C.c地——打坝建库 D.d地——修筑梯田1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相宜建窑洞的是()A.甲B.乙C.丙 D.丁14.C15.B[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黄土塬,其治理措施主要是平整土地,建防护林网;b为缓坡,可修水平梯田;c为沟谷,其治理措施是打坝建库,拦泥蓄水;d为陡坡,应种草护坡。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丙、丁两地位于阴坡,采光差;甲、乙两地相比,乙位于山脊上,不易积水。]16.下图为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分析得出,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________造成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最主要的因素。(2)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面积巨大,其自然缘由主要是_______________。(3)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最突出的气象灾难是________________。(4)图中的“过度樵采”一项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解决“过度樵采”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5)为了防止我国土地荒漠化接着扩大,应当实行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图形式较新奇,考查考生的读图实力和对基础学问的驾驭状况。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