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道小题,1-12题每题2分,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既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也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某男同学按此标准完成1000米跑测试后,其内环境的变化不包括()A.CO2浓度上升 B.pH值上升 C.温度上升2.环孢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那么,环孢素A可用于()A.预防和治疗艾滋病B.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C.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D.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3.图为鱼类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垂体分泌的激素不能作用于除性腺外的其他部位B.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性激素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C.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D.将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可促使其配子成熟4.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5.研究发现,毒品可卡因会延长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其作用及成瘾机制如下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多巴胺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可卡因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C.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借助转运蛋白被回收D.突触后膜受体数目减少与可卡因成瘾有关6.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调节,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口服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胰腺也可分泌促胰液素7.濒危动物保护、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人口数量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相关描述属于种群密度的是()A.单位面积内濒危动物的数量 B.农林中单位面积内害虫数量C.海洋单位体积内秋刀鱼数量 D.某城市的中、老年人口数量8.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关于碳循环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稳定阶段植物CO2吸收速率与生物释放速率大致相等B.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D.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将助力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9.图是a、b、c三地区森林相同单位时间内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下列分解作用强弱关系正确的是()A.a>c=b B.c>b>a C.c=b>a D.a>b>c10.将田地里的杂草清除后,农田生态系统中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流向人类的能量增加B.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C.食物网的营养级数增加D.害虫和庄稼的种间关系发生变化11.紫茎泽兰因繁殖力强已成为全球性入侵物种。科学家为研究紫茎泽兰防治方法,利用3种当地植物南酸枣、假地豆、狗尾草与其混种。混种后3种当地植物的相对产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紫茎泽兰入侵,会使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B.天敌对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可选用狗尾草或假地豆与紫茎泽兰混种防治紫茎泽兰D.气候适应能力强是紫茎泽兰成为入侵物种的重要条件12.某螺可捕食A、B、C等多种藻,向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三种藻,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向缸内加入一定数量的某螺,并开始统计三种藻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的数量不变),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加入某螺后C藻竞争力最弱B.该螺对A藻的捕食偏好最强C.种间竞争是导致B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原因D.螺对竞争优势藻的捕食偏好会降低藻的物种多样性13.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 B.TRH分泌增加C.碘的需要量增加 D.饥饿感增强14.母亲的亲吻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最温馨、最隆重的欢迎礼。事实上,当母亲亲吻婴儿时,就会对婴儿脸部的病原体进行“取样”-这些病原体正是婴儿即将摄入的。母亲的免疫器官接纳了这些病原体,相应的记忆B细胞就会被刺激,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抗体进入母亲的乳汁,而这些抗体恰好是婴儿所需要的。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母亲而言,该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B.对于婴儿而言,抗体能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C.婴儿通过母乳获得的免疫力起效慢但可以维持较长时间D.抗体可以分布在内环境,也可以通过外分泌液进入外界环境15.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植物类别物种数量(种)第1年第4年第15年第25年第40年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草本植物2827263034A.灌木和乔木出现对草本植物的生存都不利B.群落演替第1年,该群落不具有垂直结构C.灌木和乔木的物种统计不可以采用样方法D.第40年时,该地群落的优势物种为乔木1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鸣叫音调具有吸引雌蛙和向其它雄蛙提供战斗力大小的作用。研究人员将已有配偶的大雄蛙和小雄蛙致哑后,用扬声器播音代替它们鸣叫音调,然后观察它们受到其它雄蛙攻击次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雄蛙鸣叫中高音调和深音调属于物理信息A.鸣叫中高音调更能显示一只雄蛙的战斗力B.音调不是显示雄蛙战斗力的唯一评估标准C.雄蛙音调在生态系统中作用是维持种群繁衍二、非选择题(共5道大题,每道题12分,共60分)17.2023年10月3日,中国女排发扬团队合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3:0击败日本队,勇夺亚运会冠军。请回答下列问题:(1)赛场上,女排队员接收到来自排球、队友、对手、教练等各方面信息后,依赖体内不同的(填结构名称)来作出准确反应。(2)自由人在完成快速移动、飞身救球等一系列动作时,调节这些动作的最高级中枢位于。此时,她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原因是。(3)第二局开局中国女排的一传和防守失误较多,队员们经过及时调整站位和接球动作才逆转了局势。这一系列的动作属于(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此过程中小脑起到的作用。(4)适当运动可以促进人脑神经元产生和释放更多的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使人快乐,同时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上合成更多的的多巴胺转运蛋白(负责从突触间隙回收多巴胺),突触前膜出现这种变化的意义是。18.新冠病毒(COVID-19)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请回答问题:(1)COVID-19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借助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通过细胞的作用使其裂解并释放病毒。(2)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COVID-19、某新冠疫苗需进行两次接种,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①再次接种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②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原因可能是。(3)在抗击COVID-19过程中,发现中药制剂X有一定的作用。为验证中药制剂X的作用,以健康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注射一定量,实验组注射。然后给两组小鼠同时接种COVID-19.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对浓度(%)吞噬细胞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对照组243020实验组553920据此判断,你认为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疾病原理(相同/不相同),后者的原理是。19.花开花落,春华秋实,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受基因的调控、激素的调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回答下列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微量有机物。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表达的关系。(2)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研究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某一部分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3)将休眠状态的某植物种子置于0~5℃的低温条件下1~2个月,可使种子提前萌发。处理过程中种子内赤霉素、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的含量变化。(4)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是其中的一种。20.种植水生植物是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重要方法,研究人员选取挺水植物黄菖蒲、漂浮植物凤眼莲、浮叶植物黄花水龙和沉水植物苦草四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某富营养化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效果和净化机制。(1)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这种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结构,这些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中的,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2)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获得了种植四种不同水生植物后,某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中总N的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对总氮去除效果最好的是,去除率最大达到%。(3)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而水生植物可以通过与藻类植物,从而抑制藻类植物的过渡生长。(4)水生植物可向发达的根系输送氧气,在根际形成氧微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了相关微生物对水体中N的。(5)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是当前水环境治理中的重点,请你根据生态学相关知识提出治理建议:。21.现代中医临床上经常通过针灸“足三里”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研究表明,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激活一组表达Prokra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如图所示)。(1)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激活下肢的部分感觉神经元,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完成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填“单向”或“双向”)的。(2)图1中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填“躯体运动”或“内脏运动”)神经,其作用的特点是。(3)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是,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释。(4)去甲肾上腺素(NA)可修饰暴露于细菌环境下的白细胞表型。如图2所示,研究人员以炎症小鼠为实验对象,实验组进行电针刺激,对照组不做处理,检测小鼠血清中NA及促炎症因子(IL-6)含量,由实验结果可断定针刺足三里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解答】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加强,产生的CO2增多,因此CO2浓度上升,A正确

B、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速率加强,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导致pH下降,但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存在,pH略有下降,B错误;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多,体温略有上升,C正确;

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细胞外渗透压上升,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水盐平衡调节:①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②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2.【答案】C【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环孢素A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则达不到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目的,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环孢素A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会提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B错误;

C、由题意可知,环孢素A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降低机体免疫功能,能够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环孢素A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不能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D错误。

故答案为:C。【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人体器官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免疫排斥和供体器官不足等,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可以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T细胞的增殖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3.【答案】A【解析】【解答】A、垂体分泌的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甲状腺,A错误;

B、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性激素,会导致体内性激素含量过高,根据反馈调节机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B正确;

C、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C正确;

D、将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促性腺激素)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可促使其性激素的释放,所以会导致配子成熟,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性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该过程称为分级调节,如果体内性激素含量过高,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4.【答案】D【解析】【解答】A、c组和d组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A错误;

B、a'组和b'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B错误;

C、c组和d组尖端的生长素都能通过极性运输向胚芽鞘基部运输,C错误;

D、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a'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因此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a组尖端和b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a'组和b'组的区别是胚芽鞘的尖端下部放置的是c组正立的和d组倒置的,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a'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单侧光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向光侧运向背光侧,所以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5.【答案】B【解析】【解答】A、多巴胺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A正确;

B、据图可知,可卡因可使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失去作用,导致多巴胺无法被回收到神经元中,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增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错误;

C、据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转运蛋白回收,C正确;

D、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可使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失去作用,导致多巴胺无法被回收到神经元中,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增多,从而导致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因此突触后膜受体数目减少与可卡因成瘾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6.【答案】C【解析】【解答】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不能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B不符合题意;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符合题意;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但胰腺不可分泌促胰液素,分泌促胰液素的是小肠黏膜,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的易错点是:促胰液素不是胰腺分泌的,而是小肠黏膜分泌的。7.【答案】C【解析】【解答】A、单位面积内濒危动物包含多种生物,因此单位面积内濒危动物的数量不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A错误;

B、农林中单位面积内害虫包含多种生物,因此农林中单位面积内害虫数量不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B错误;

C、秋刀鱼是一个物种,海洋单位体积内秋刀鱼数量属于种群密度的描述,C正确;

D、某城市的中、老年人口数量没有包括所有人口,因而某城市的中、老年人口数量不属于种群密度的描述,D错误。

故选:C。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8.【答案】B【解析】【解答】A、群落稳定阶段,CO2排放总量和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因此群落稳定阶段植物CO2吸收速率与生物释放速率大致相等,A正确;

B、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而是能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

C、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的,C正确;

D、实现碳中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将助力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而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9.【答案】D【解析】【解答】ABCD、分解者分解落叶形成无机物,森林中土壤有机物是落叶供给量分解后形成的有机物,落叶供给量大,土壤有机物的含量少,说明残枝落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的速度快;反之,落叶供给量小,土壤中有机物含量高,说明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的速度慢。图中所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a<b<c,所以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a>b>c,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10.【答案】A【解析】【解答】A、将田地里的杂草清除后,能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A正确;

B、将田地里的杂草清除后,群落物种丰富度减少,B错误;

C、将田地里的杂草清除后,食物网的营养级数不变或减少,C错误;

D、将田地里的杂草清除后,害虫和庄稼的种间关系没有发生变化,仍为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A。

【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作用: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把作物秸秆当燃料烧掉,人类就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如果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面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桑基鱼塘”也基本体现了这个原理。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在一个草场上,如果放养的牲畜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提供的能量;如果放养的牲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场的退化,使畜产品的产量下降。只有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11.【答案】B【解析】【解答】A、紫茎泽兰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很快成为优势物种并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A正确;

B、密度制约因素是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天敌等。因此天敌对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由图分析可知,南酸枣与紫茎泽兰进行混种,南酸枣相对产量低而紫茎泽兰相对产量高,而假地豆和狗尾草与紫茎泽兰进行混种,假地豆和狗尾草相对产量高,故可选用狗尾草或假地豆与紫茎泽兰混种防治紫茎泽兰,C正确;

D、外界环境条件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气候适应能力强是紫茎泽兰成为入侵物种的重要条件,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12.【答案】B【解析】【解答】A、向缸内加入一定数量的某螺,随着时间的变化,A藻数量减少,B藻数量先升后降,C藻数量慢慢上升,这说明加入某螺后A藻竞争力最弱,A错误;

B、刚放入螺后,A藻的数量减少最明显,说明该螺对A藻的捕食偏好最强,B正确;

C、B藻数量在峰值时A藻和C藻数量都较少,说明C藻的种间竞争并不强,B藻的种间竞争力较强,B藻数量在峰值后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玻璃缸代谢废物积累、无机盐减少等环境因素有关,C错误;

D、螺对竞争优势藻的捕食偏好,会控制优势藻类的数量,可以给其他藻类腾出空间,增加藻的物种多样性,因此螺对竞争优势藻的捕食偏好会降低藻的物种多样性,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种间关系:

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值物和根瘤菌之间,豆科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

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

2、向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三种藻,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向缸内加入一定数量的某螺,随着时间的变化,A藻数量减少,B藻数量先升后降,C藻数量慢慢上升。13.【答案】D【解析】【解答】AD、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后,细胞的代谢增强,糖的分解代谢增强,血糖利用加快,所以饥饿感增强,A错误,D正确;

BC、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后,甲状腺激素增多,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过少,体内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碘的需求量减少,BC错误。

故选:D。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14.【答案】C【解析】【解答】A、由题干信息“母亲的免疫器官接纳了这些病原体,相应的记忆B细胞就会被刺激,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可知,对于母亲而言,该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A正确;

B、抗体能与相应的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对于婴儿而言,抗体能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B正确;

C、婴儿通过母乳获得抗体,进而能迅速的提高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力,起效快但可以维持时间短,C错误;

D、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即抗体可以分布在内环境,也可以通过外分泌液(乳汁等)进入外界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15.【答案】D【解析】【解答】A、表中数据显示,随着灌木和乔木的出现,草本植物获得的阳光更少,但草本植物的种类在增加,因此可推测灌木和乔木的出现,可能对某些草本植物的生存有利,A错误;

B、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演替第1年,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

C、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因此灌木和乔木的物种统计可以采用样方法,C错误;

D、40年间的已经演替至乔木阶段,其优势物种是乔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3、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16.【答案】A【解析】【解答】A、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雄蛙鸣叫中高音调和深音调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由图可知,深音调时其他雄蟾的攻击次数明显较少,代表其战斗能力更强,其他雄蟾不敢轻易来犯,B错误;

C、比对左右两图,不管是播放哪种音调,大雄蟾所受攻击次数均小于小雄蟾,说明音调不是显示雄蟾战斗力唯一评估标准,蟾的体型大小也是战斗力的标准之一,C正确;

D、由题干信息“雄蛙鸣叫音调具有吸引雌蛙和向其它雄蛙提供战斗力大小的作用”可知,说明信息传递能够维持种群繁衍,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7.【答案】(1)反射弧(2)大脑皮层;紧张兴奋时,交感神经兴奋(3)条件反射;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4)有利于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解析】【解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女排队员接收各方面信息后,依赖体内不同的反射弧来作出准确的判断。

故填:反射弧。

(2)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当自由人在完成快速移动、飞身救球等一系列动作时,其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故填:大脑皮层;紧张兴奋时,交感神经兴奋。

(3)女排的一传和防守失误较多,队员们经过及时调整站位和接球动作才逆转了局势,这一系列的动作属于后天学习所得,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故填:条件反射;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4)突触前膜能及时回收多巴胺,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有利于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因此突触前膜能合成更多的的多巴胺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多巴胺。

故填:有利于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条件反射建立后的维持,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18.【答案】(1)浆;细胞毒性T(2)再次接种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消除(3)生理盐水;等量的药物X;不相同;注射中药X的原理是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的数量【解析】【解答】(1)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因此COVID-19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借助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故填:浆;细胞毒性T。

(2)再次接种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因此再次接种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接种完新冠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降低,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在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消除,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

故填:再次接种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消除。

(3)该实验目的是“验证中药制剂X的作用”,其自变量为X的有无,因变量相关指标的相对浓度,因此对照组无中药制剂X,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等量的药物X。分析表格发现,注射药物X的实验组,吞噬细胞和抗体量明显提高,而细胞毒性T细胞无变化,可以得出药物X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的数量,而注射疫苗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发挥作用的,所以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疾病的原理不同。

故填:生理盐水;等量的药物X;不相同;注射中药X的原理是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的数量。

【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19.【答案】(1)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2)细胞伸长生长;主动运输(3)脱落酸;赤霉素(4)光敏色素【解析】【解答】(1)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因此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表达的关系如图:。

故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2)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缺氧会严重阻碍生长素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故填:细胞伸长生长;主动运输。

(3)由坐标曲线图可知,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激素a含量下降,激素b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赤霉素促进发芽,脱落酸抑制发芽,已知低温处理可使种子提前萌发,因此可判断a是脱落酸,b是赤霉素。

故填:脱落酸;赤霉素。

(4)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就是其中的一种。

​​​​​​​故填:光敏色素。

【分析】1、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2、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环境中的红光、蓝光对于植物的生长感受不同波长的光的分子不同,其中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20.【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