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题型突破三概括分析——善用比对,精准推断全国卷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每个选项均由“概括+分析”两部分构成,主要从人、时、地、事等几个方面设误,要求考生全面精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务、人物形象等进行综合性分析、推断。因此,在分析推断选项表述正误时,应明确设误点,进行针对性比对。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觉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样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一、从“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推断命题“3大特点”“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推断①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依次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按依次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②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觉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样的地方,参照下面5个比对角度和10个常设误点,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角度一:比对人物误会形象张冠李戴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时序颠倒空间错位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曲解文意归纳不全角度四:比对内容无中生有以偏概全角度五:比对关系变更因果事务杂糅角度1:比对人物,避开张冠李戴命题设误张冠李戴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物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误会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有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比对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样。【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24·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选项]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分析]依据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参考译文】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困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接受了嗣父的数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为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起宴饮相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常常用简要的话使他们信服,谢混特殊敬重和珍视他,称他为微子。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24·全国卷Ⅰ)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选项]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分析]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依据原文介绍契丹人的做法,官吏们怕生事,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派遣他下达旨意,应当是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参考译文】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起先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英勇有计谋,能够胜任。”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疆祸害最终平静了。角度2:比对时间地点,避开时序错乱命题设误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务时,命题者有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依次颠倒。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务糅合起来表述,有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比对方法分析时特殊留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务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即练即悟】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选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足,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分析]依次错乱,“于是任命……,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表述不当。原文为:“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明显,文帝是在夸赞完贾谊“今不及也”之后,“居顷之”,才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的。【参考译文】因此天子后来也疏远了他,不接受他的提议,就让贾谊做长沙王太傅。贾谊已经辞别前往长沙,等到渡湘水的时候,写了一篇赋来悼念屈原。贾谊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以后,贾谊被皇帝召见。汉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接见贾谊。文帝因为对鬼神的事有所感受,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因此具体说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始终谈到半夜时分,文帝(听得很入神,)在座席上不知不觉移近了贾谊。问完之后,文帝说:“我很久没有见到贾谊了,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爱读书,所以让贾谊做他的老师。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24·全国卷Ⅰ)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选项]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削减,他全力保卫,修建城市,复原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恳求让他留任。[分析]由“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可知被侵占掠夺的是天水郡,不是蜀地。【参考译文】曹真去世后,宣帝接替曹真的职位,便任命鲁芝为参骠骑军事,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掠夺,人口削减,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改造城市,几年时间复原了旧时边疆。升任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特别仰慕他的美德,老幼到皇宫上书,恳求留下鲁芝。角度3:比对关键词语,避开曲解文意命题设误曲解文意有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有意遗漏关于人物、事务、观点等方面的内容。比对方法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留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练即悟】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威初在行伍,以勇见称,临陈战酣,则精采愈奋,两眼皆赤。每战不操它兵,有木棒号“紫大虫”,挥之掠阵,敌皆靡。荆、鄂多平川广野,威乃意创法,名“撒星陈”,闻鼓则聚,闻金则散。[选项]D.张威智勇双全,善创阵法。他每战亲临战场,战时喝酒壮胆,两眼赤红;他打仗不拿其他兵器,而是拿一根木棒;他创立“撒星阵”,常常以此获胜。[分析]“战时喝酒壮胆”错误,文中是“临阵战酣,则精采愈奋,两眼皆赤”,意思是在战斗激烈时,精神更加激昂,两眼赤红。【参考译文】张威当时在军队中,凭借英勇被赞扬,上阵杀敌打到激烈的时候,就越来越精神激昂,两眼都是红的。每次打仗他不拿其他兵器,只拿一根木棒,号称“紫大虫”,挥动它去横扫敌阵,敌人纷纷后退。荆州、鄂州都是平坦的原野,张威就创建了阵法,名叫“撒星阵”,士兵听到鼓声就聚集,听到锣声就分散。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24·全国卷Ⅲ)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行。”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选项]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惊,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撤职。[分析]“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错误,原文说“激驸马都尉王诜曰……诜怒”,曾布只是挑拨了王诜,让王诜生纯礼的气,没有挑唆王诜诬告纯礼。“最终遭到撤职”说法错误,由原文“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可知,纯礼只是被降职,并没有撤职。【参考译文】纯礼沉稳坚毅刚毅正直,曾布畏惧他,挑拨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升任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款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动不动就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提举崇福宫。角度4:比对内容,避开增、减内容命题设误无中生有有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务或观点等内容,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推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以及其他类的词语,有意扩大或缩小推断对象的范围。比对方法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细致比对,检查是否有有意添加的而原材料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状况。【即练即悟】7.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张衡传》)[选项]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分析]“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和原文不符,原文中的《二京赋》不是科学著作,是文学作品。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24·重庆卷)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行致。[选项]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许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指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行得。[分析]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设误。选项“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行得”错,该句对应原文“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行致”有两个限制词语“或”“数”,对时间和范围进行了限制,而选项中去掉了这两个限制,变得肯定化了,故A项与原文不符。【参考译文】楚国的风俗是信任巫术不信任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峻了。一切疾病不考虑病的时间长短轻重,药一旦入口不奏效,马上就摒弃不用。至于巫术,反复试验十几次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用完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所以功劳恒久归于巫师,而失败恒久归于医生。奏效不奏效,巫师总是受到上等的赏赐而医生总是在他之后。所以医生稍稍想要急于求利、取信于人,就肯定要借助邪气魅惑的征兆来作为表象(迷惑人),即使是大智之人也很少不被迷惑。更严峻的是沅湘之地是用人来祭祀不该祭拜的鬼,求取好处,遭遇严峻的刑罚却不怨恨,因而巫术的祸害已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不能解决了。从医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赛过巫术了,即使有好的医生也不能施展他的才能,来成就他的威名,而且学医的人一每天地懈怠,所以有时在几个郡的广阔地区求取一个好医生都不能得到。角度5:比对句间关系,避开因果混乱命题设误变更因果将缘由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缘由,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变更成了其他关系。事务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微环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有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比对方法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务的关系,事务产生的缘由、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细致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即练即悟】9.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24·山东卷)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行从外治,军不行从中御;二心不行以事君,疑志不行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选项]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恳求君王赐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须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分析]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原文中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恳求君王赐予充分信任,这样才能临敌作战,用心一意。因此,智谋之士都情愿为他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情愿为他殊死战斗。原文是因果关系,B项变成了并列关系。【参考译文】主将已经接受任命,参拜并向国君报告说:“我听说国事不行受外部的干预,军队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控指挥;臣子有异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疑虑重重,意志不坚决就不能迎敌应战。我既已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不敢活着回来,希望您也垂示一句赐予我行使权力的话。国君假如不答应我的要求,我不敢接受担当主将的任命。”国君应允之后,主将就辞别国君率军出征。从今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临敌作战,用心一意。这样,就能使智谋之士都愿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快速如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就已降服。10.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24·福建卷)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行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选项]A.张祖为躲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确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分析]从事务杂糅的角度设误,选项中“张祖为躲避服役而断指出走”说法混乱,原文中的“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意思是“胆怯 服劳役的人邀张祖斩断右手大拇指来消退自己的徭役”,但张祖回家告知母亲后,躲避躲藏了起来,并没有断指,内容涉及多个事务,说法混乱。故A项与原文不符。【参考译文】洪武元年,闽中一带的法令严厉,约束官吏的法令尤其严厉苛刻。胆怯 服劳役的人邀张祖斩断右手大拇指来消退自己的徭役。张祖对此感到怀疑,回家告知母亲。母亲说:“法令可以规避,手指断了不能再接,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于是张祖躲避躲藏了起来。没过多久,斩指事务被发觉,朝廷下诏逮捕(这些人)戍守边疆。犯事者说张祖刚起先时也和某人有此约定。追捕了许久没有抓获。恰逢天显异象,朝廷大赦天下,(张祖)才回到家中。家中空无一物,到了拴马拦牛,砸毁斗与木桶当柴烧的地步。考虑到若不用功学习就没有方法树立门户,于是下决心学习儒家经典。二、概括分析解题流程典例(202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报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愿,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行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短暂放过仇家。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指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许。担当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C.赵憙制止祸害,大力推崇义行。他担当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分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育他们应当弃恶从善。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许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解题思维]第一步:审准题目,明确本题选“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其次步:抓住选项,结合原文,在原文中标注关键词语,从“五大比对角度”着手,看概括和分析是否正确。A项对应的原文是“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报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从选项的概括和分析来看,无错误点。B项对应的原文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行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从选项的概括和分析来看,无错误点。C项对应的原文是“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并教育他们应当弃恶从善”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只是把这些人“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教育他们应当弃恶从善。并且,也不是赵憙将他们迁往异地,而是赵憙恳求皇帝把这些人全部搬迁到京城旁边的郡,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将这些人都转移安置在颍川、陈留。D项对应的原文是“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从选项的概括和分析来看,无错误点。第三步:综合权衡比对,确认正确选项。答案C【一题多用,强化巩固】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从兄(堂兄)为人所(被)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为……报仇)之。乃挟兵(带着兵器)结客(约上来宾,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遂往(前去)报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他)距(通“拒”,反抗)者(……的人)。憙以(认为)因(趁着)疾报杀,非仁者(指有德行的人)心,且释(释放)之而去。顾(回头)谓仇曰:“尔曹(你们。曹,辈)若健(康复),远相(我)避也。”更始(汉帝刘玄年号)即位,舞阴(地名,属南阳郡)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李氏拥(占据)城不下(不愿倒戈),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愿,云(说)闻(听说)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得降(能够向……倒戈)之。更始乃(于是)征憙。熹年未二十,既(已经,……之后)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即除(授予官职,任命)为(担当)郎中,行偏将军事(行……事:做……工作),使(省略“之”,他)诣(到……去;前往)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遭遇)创(创伤),有战劳(战功),还拜(授予官职,任命)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状语后置,在南阳),憙素(一向)与奉善(交好),数遗书(wèi,送信)切责(严词斥责)之,而谗者(进谗言的人)因(趁机)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信),乃惊曰:“赵憙真长者(德高望重的人)也。”后拜怀令(县令)。大姓李子春先为(做,担当)琅邪相(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豪猾(强横狡诈不遵守法律纪)并兼(合并、并吞土地),为人所(被)患(憎恶,厌烦,胆怯 )。憙下车(官吏到任),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被发觉觉察,暴露,败露),即穷诘(深究问责)其奸,收考(拘捕拷问)(李)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为了,省略“之”,他)请者数十,终不听(被允许)。时赵王(刘)良疾病将终,车驾(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皇帝)亲临(赵)王(刘良),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亲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奉行或遵遵守法律令),律不行枉(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解)也,更(重新)道它(其他)所欲(想要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望)。”王无复言(说话)。其年,迁(升职调动;重新任命)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搜捕),斩其渠帅(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抗拒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余党当坐(牵连治罪)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wùè,指憎恨邪恶)止其身,可一切(全部,全部;一概,一律)徙京师(帝王的都城)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迁移安置,省略“于”,到)颍川、陈留。于是(在这时,在这种状况下)擢举(选拔荐举)义行(有善行的人),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大面积遭遇蝗灾),侵入平原界辄(就)死,岁屡有年(丰收;年成好),百姓歌(歌颂)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如“五爵”,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帝令憙典(主持,主管)边事(边防事务),思为(做)久长规(许久规划)。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皇帝亲临)视(探望,探病)。及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车驾(皇帝)往临吊(临丧哭吊)。时年八十四。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他带着兵器约好挚友,后来最终前去报仇。但仇人们全都生病了,没有人反抗。赵憙认为趁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事,就暂且放他们离开了。他看着仇人们说:“你们假如病好了,就远远地躲开我。”更始帝即位,舞阴的大户人家李氏占据县城不愿倒戈,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愿倒戈,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因为信义著名,我情愿向他倒戈。”更始帝于是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到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李氏就倒戈了。光武帝战胜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任命为中郎将,被封为勇功侯。邓奉在南阳造反,赵憙一向与邓奉交好,几次写信严厉斥责他,而造谣的人就说赵憙与邓奉合谋,皇帝怀疑这件事。等到邓奉失败,皇帝搜查到赵憙写给邓奉的书信,于是惊异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啊。”后来被封为怀令。大户人家李子春从前担当琅邪相,强横而狡猾,百姓胆怯 他。赵憙刚到任,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马上追查他们的恶行,逮捕拷问李子春,他的两个孙子自杀。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有几十人,最终赵憙没有听从。当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去探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平素与李子春交情深厚,如今他犯了罪,怀县县令赵憙想杀他,希望能留住他的性命。”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行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这一年,赵憙升迁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很多盗贼,赵憙与各郡一起声讨追捕,斩杀他们的头领,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说:“惩处坏人应只限于他本人,可将这些人全部搬迁到京城旁边的郡。”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将这些人都转移安置在颍川、陈留。于是提拔荐举有义行的人,诛杀铲除奸恶的人。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当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拜,皇帝吩咐赵憙主管边塞事务,考虑作长远准备。建初五年,赵憙生病,汉章帝亲自前去探视。等到他病逝,汉章帝亲自去吊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正侯。【即练即悟】1.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空间错位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推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原文片段]先君讳镇,字某。居德清君(指柳镇之父)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试题选项]柳镇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悲伤得特别厉害行为却不失礼数,有见识的人都特别佩服他,吏部还任命他担当太常博士。()[比对辨析]答案(×)时间有误。吏部任命他担当太常博士是在其守丧期满后,而不是“守丧期间”。【参考译文】我去世的父亲名字叫柳镇,字某。先父为德清君守丧,悲伤得特别厉害行为却不失礼数,有见识的人都特别佩服他。守丧期满,吏部任命他担当太常博士。2.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误会形象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推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原文片段]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允,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试题选项]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允。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比对辨析]答案(×)张冠李戴。“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错,从原文看苏琼洗脱罪名的是一些被冤枉的人。【参考译文】苏琼性格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任职因猛烈暴虐著称,掌管司法的官员怕他,不敢有不同看法。苏琼审察案件务在公允,很多冤案得以昭雪,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苏琼起先的。他又升任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郎府管区内不断有人来告发谋反的逆谋,前后都交付苏琼审理,事情多得到申雪。尚书崔昂对苏琼说:“你假如想要立功名,应当再从别的地方考虑一下了,若还是常常为反叛的逆贼洗清罪责,莫非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轻?”苏琼正言厉色地说:“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从来没有放过反逆(的人)。”崔昂特别惭愧。京师的人流传闻:“断决无疑苏珍之。”3.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推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原文片段]元澹,字行冲,以字显,后魏常山王素连之后。少孤,养于外祖司农卿韦机。及长,博学,尤通故训。及进士第,累迁通事舍人。[试题选项]元行冲很有才学。他早年凭借书法著名于世,长大后,学识渊博,通晓训诂之学,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为通事舍人。()[比对辨析]答案(×)曲解文意。“他早年凭借书法著名于世”错,文中“以字显”的意思是以他的字“行冲”显名于世,这里的“字”不是书法的意思。【参考译文】元澹,字行冲,以字“行冲”显名于世,是后魏常山王元素连的后代。元行冲小时候就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父司农卿韦机门下。等长大后,学识渊博,尤其通晓训诂之学。考中进士,多次升迁为通事舍人。4.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推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原文片段]六年,诏睿领山东兵数万监筑长城。于时盛夏六月,睿在途中,屏除盖扇,亲与军人同其劳苦。而定州先有冰室,每岁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犯暑热,遂遣舆冰,倍道追送。正值日中停车,炎赫尤甚,人皆不堪,而送冰者至,咸谓得冰一时之要。睿乃对之叹息云:“三军之人,皆饮温水,吾以何义,独进寒冰?非追名古将,实情所不忍。”遂至消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遐迩称叹。[试题选项]高睿与士卒同甘共苦。监修长城的途中,定州长史宋钦道派人用车子送来冰块,尽管酷热难当,高睿仍拒绝独自享用,而与士兵们共享,全军感动,远近称颂。()[比对辨析]答案(×)无中生有。“与士兵们共享”于文无据。【参考译文】天保六年,朝廷吩咐高睿率领数万太行山以东的士兵监修长城。当时正是盛夏六月,高睿在途中撤了伞盖和扇子,亲自与士卒同劳苦。定州原本就有冰窖,每年贮藏冰块,定州长史宋钦道见他这样冒着暑热(工作),便派人用车子载上冰块快马加鞭地追送过来。正值中午停止行军,酷热难当,人们都热得受不了,送冰块的人正好赶到,大家都说得到一块冰正是这时候最须要的。高睿却对着冰块叹息说:“三军将士都喝温水,我凭什么单独享用寒冰呢?倒不是追求古代名将的风范,实在是在情理上不忍心。”于是直到冰块都溶化了,最终也没有尝一口。全军感动,远近称颂。5.比对因果,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推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原文片段]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来宾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试题选项]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井井有条,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终反而自作自受。()[比对辨析]答案(×)因果失当。“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并不是因为“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原文中“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缘由是“惧其重入”。【参考译文】李揆担当丞相的时候,决断事务、进献策略、更替人事,虽然广博明辨,但因生性热衷于名利,深受众人的非议。并且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举荐。跟李揆一起做官的吕,虽然地位名望与李揆差很多,但在政务管理方面在李揆之上,(吕)被罢免相位,以太子来宾的身份任荆南节度使,名声很好。李揆胆怯 他再一次进入朝廷,于是暗中让主管部门到吕管辖的区域内捏造吕的过失。吕暗中上奏章为自己辩白,于是皇上把李揆贬为莱州长史同正员。概括分析(45分钟46分)题组一对点练一、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推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原文信息]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试题选项]归崇敬建言献策,均被接受。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建议停止;他还认为国子学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这些建议都得到实施。(3分)[比对辨析]“均被接受”“这些建议都得到实施”错,原文“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说明后一个建议没有施行。【参考译文】皇太子要到国子学实行齿胄礼,归崇敬认为国子学与官名都不正规,于是建议说:请把国子监作为辟雍省。祭酒、司业的名称,不适合学官。请把祭酒作为太师氏,官位为三品;司业作为左师、右师,官位为四品。皇帝下诏让尚书省召集百官协商。都认为习惯已久,制度难辨别清晰,国子学不是世官,不能叫作辟雍省、太师氏。也许是胆怯 改作,所以没有施行。2.[原文信息]玄宗开元初,大旱,关中饥,诏求直言。廷珪上疏曰:“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再迁黄门侍郎。监察御史蒋挺坐法,诏决杖朝堂,廷珪执奏:“御史有谴,当杀杀之,不行辱也。”士大夫服其知体。王琚持节巡天兵诸军,方还,复诏行塞下,议者皆谓将袭回纥,廷珪陈五不行。又请复十道按察使,巡察州县,帝然纳之。坐漏禁内语,出为沔州刺史。频徙苏、宋、魏三州。[试题选项]张廷珪仕宦多朝,历任多职。他在武则天、中宗、玄宗朝任过官职,仕途顺当;先后任过白水尉、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詹事等职务。(3分)[比对辨析]“仕途顺当”错,依据“坐漏禁内语,出为沔州刺史”可知,张廷珪在仕宦生涯中也曾获罪遭贬。【参考译文】玄宗开元初年,大旱,关中闹饥荒,皇帝诏令征求直言进谏。张廷珪上书说:“自古有多难而振兴国家,深忧而启迪圣明之事,也许是指事情紧急则锐意进取,境况艰苦则深思熟虑,所以能转祸为福。如今皇上刚刚即位,华夏及四夷百姓都洗耳恭听,刮目凝视,希望有所闻,有所见,怎能这么快就辜负他们的期望呢?”张廷珪两次升官后任黄门侍郎。监察御史蒋挺犯了法,下诏在朝堂上行杖刑,张廷珪坚持上奏说:“御史有罪过,当杀就杀了他,但不行羞辱他。”士大夫都佩服他懂得事体。王琚持节巡察天兵诸军,刚回来,皇帝又诏令他巡察塞下,争论者都认为将攻打回纥,张廷珪陈述五条不行行的理由。又恳求复原十道按察使,巡察州县,皇帝同意并接受了。张廷珪因泄露宫中密语而获罪,贬任沔州刺史。接连调任苏州、宋州、魏州刺史。题组二综合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题。(20分)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杜甫》)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B.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C.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D.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解析留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记词。“功名未就”“志气挫衄”结构相同,中间停顿;“冒死”作“称述”的状语,中间不停顿。答案A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终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依据等级次序先后分为乡试、院试、会试、殿试。B.“赐骸骨”是古代大臣恳求致仕的婉辞。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因年老、身体等缘由主动恳求退休,称为“乞骸骨”。C.“擢”“迁”“除”都指古代官员职位的升迁。“擢”指升官,如“擢佐”,是选拔辅佐人才的意思,“擢奇”,是选拔奇才的意思,“擢举”,是选拔荐举的意思。D.《六经》指儒家的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六部书籍。解析A项,排序有误,应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答案A★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宽恕杜甫的放纵行为。B.杜甫为房琯辩护,认为房琯是宰相的儿子,是位学术精纯的儒者,有才能,重情义,但他的缺点是生性过于简慢,希望君主“罪细,不宜免大臣”。C.唐玄宗很看重杜甫,吩咐宰相考查杜甫的文章,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觉得这个官太小,因此没有接受。后来在玄宗祭祀于太清宫期间杜甫献上了三篇赋,又极力赞扬自己的文才,才被提拔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D.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学问分子,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忠君报国思想,以及“数尝寇乱”、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他的诗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解析C项,“杜甫觉得这个官太小”错,觉得官小,无中生有。答案C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2)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答案(1)唐玄宗在太清宫朝拜献祭,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异,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2)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依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上表举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7.杜甫,我国唐代最宏大的诗人之一,被世人誉为“诗圣”;《杜甫传》较为立体、生动地反映了杜甫的一生。请你依据《杜甫传》概括杜甫的三个主要特点。(3分)答案①有文才;②有志向志向;③性格褊狭放诞;④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从前去见他。参与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在太清宫朝拜献祭,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异,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吩咐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命,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我的先祖杜恕、杜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我依靠继承的祖业,从七岁起先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忧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怜悯、怜爱我。假如让我继承先祖的旧业,变更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我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灵敏,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适逢安禄山叛乱,玄宗皇帝逃到四川,杜甫躲避战乱奔跑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叛贼捉住。至德二年,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廷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当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假如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房琯,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树立有远大志向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琯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真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可是他的性情有些高傲。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反了圣意。陛下赦免了罪当百死的我,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困,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允许杜甫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依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上表举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特别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连帽子都不戴(古代戴帽见客是礼仪),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急躁威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门口都召集了士卒。(严武)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知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苦痛,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写诗歌,感伤世事怜悯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20分)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⑥,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节选自《宋史·朱震传》)【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实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与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解析“寇来则御”“寇去则耕”短语结构类型一样,中间停顿,解除B、C;“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借指军队,句中作“领”的宾语,其前不能停顿,解除A。故选D项。答案D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参知政事:唐初起先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接近宰相。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理收款合同范例
- 建筑勘察设计合同
- 简化保价合同协议
- 电脑定制化购销协议
- 便利店薯片购销合同
- 个人借款合同的还款方式
- 借款协议书集团内部
- 工作服采购合同模板
- 芜湖市房屋买卖合同版式示例
- 集中采购和政府采购合同的效益分析
-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云母制品制造市场发展状况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监狱招聘17名(第三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QC080000培训讲义课件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农产品质量管理》形考任务1-2+形考实习1-3参考答案
- 科技兴国未来有我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 房子管护合同范例
- 光伏施工安全措施
- 2024-2025华为ICT大赛(网络赛道)高频备考试题库500题(含详解)
- 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课件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