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考试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如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①②③表示人体的器官。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的细胞实现O₂和CO₂交换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参与B.②的小肠上皮细胞能够从肠道外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C.③通过重吸收作用,可以使某些营养物质返回内环境D.①②③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包括血浆和组织液2.为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某兴趣小组向三种样液中滴加酸或碱,用pH计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pH加入HCl溶液/滴加入NaOH/滴5101520253051015.202530自来水(初始为7.6)5.24.94.54.34.24.28.39.19.59.710.010.2缓冲液(初始为7.2)7.16.76.76.66.46.07.88.08.28.48.58.5牛血浆(初始为7.0)7.06.96.86.76.66.47.27.37.57.57.67.6A.三组样液初始pH不同,故无法通过该结果比较缓冲能力的高低B.三组样液中,自来水组是对照组,缓冲液组和牛血浆组是实验组C.为减小实验误差,每一pH结果应为三次重复测量后获得的平均值D.比较缓冲液组与牛血浆组,可以证明后者含有缓冲对HCO3-/H2CO33.杭州亚运会上,中国女篮最后几秒绝杀对手,蝉联冠军。虽然比赛紧张、激烈,但运动员始终能调整状态、从容应对。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大脑调节脑干和脊髓,小脑参与身体平衡的控制B.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C.大脑皮层的S区、H区等区域神经元兴奋性增强D.血糖含量显著下降,无法为运动员提供充足能量4.当人体一只脚踩到钉子,同侧的腿立即收缩(屈反射)以避开损伤性刺激,同时对侧腿伸直(交叉伸反射)以支持身体,避免跌到,过程如图。图示脊髓有多个突触,甲-丁为其中的4个,“+”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屈反射是非条件反射,而交叉伸反射是条件反射B.屈反射与交叉伸反射的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都是一样的C.甲-丁处信号为神经递质,对后膜作用依次为+、-、+、+D.屈反射和交叉伸反射不会受到大脑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5.下列有关动物激素作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由特定的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经体液定向运输至靶细胞B.激素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受体,故能精准调节靶细胞的生命活动C.激素进入靶细胞,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细胞代谢水平显著提高D.激素含量虽然很低,但结合受体后会持久发挥作用,因而具有高效性6.北方夏季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时,个别市民会患上热射病,症状包括40℃以虚高热、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等。下列关于热射病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高热可能是高温导致位于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B.意识模糊可能是高热造成大脑皮层的部分神经中枢损伤所致C.大小便失禁可能是高热破环大脑皮层与脊髓间的神经联系所致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体温调节,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7.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骨髓和胸腺产生的免疫细胞不会移动到其他免疫器官B.树突状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均属于抗原呈递细胞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原、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和溶菌酶等D.B细胞可将抗原摄取、处理并呈递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辅助性T细胞表面存在识别并结合HIV表面抗原的特异性受体B.HIV侵染初期,机体中的T细胞产生抗HIV抗体清除大部分HIVC.HIV侵染后期、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经药物治疗的HIV产妇因其乳汁中病毒含量低,最好选择母乳喂养9.从裸岩到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群落的种间关系趋向于更加复杂B.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加大C.群落的空间结构趋向于更加复杂D.早期的种群一定在新群落中出现10.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A.b+c=a B.b+c>a C.b+c<a D.a+b=c11.制备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黑暗条件下,分别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其弯曲度α,如图1和图2。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可得到弯曲度相同的胚芽鞘B.该实验结果是生长素在琼脂块中未横向扩散导致的C.生长素浓度超过0.25mg/L时,抑制胚芽鞘弯曲生长D.若左侧照光重复上述实验,则胚芽鞘弯曲方向相反12.20世纪初,有人将驼鹿引入一个孤岛;1949年,又将儿只狼迁入该岛。研究人员统计1959~2009年间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驼鹿与狼之间为捕食关系B.调查该岛狼种群数量宜采用标记重捕法C.两者种群数量变化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D.2009年后,近亲繁育可能是狼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13.某地海岸潮间带分布着石鳖、帽贝、贻贝、藤壶等动物,四者间无捕食关系,但它们都会被海星捕食。在一个16m²的实验样地中,研究人员去除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占据优势,一年后藤壶被贻贝排挤,三年后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从15种变为8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设计符合“减法原理”B.捕食可改变种间竞争强度进而影响种群密度C.藤壶在演替各阶段保持优势D.移除海星导致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14.中华穿山甲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杂木林或灌丛等隐蔽条件好的生境中。截止2019年,该物种数量下降约9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鳞片可入药体现间接价值B.该物种数量下降使其基因多样性降低C.划定其保护地属于就地保护D.森林开垦可能会导致其栖息地碎片化15.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已被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碳汇是指森林和海洋等同化CO₂的能力。我国科学家提出在海水养殖区建造“BCP—MCP”地球生态工程,以提高海洋碳汇。BCP是指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MCP是指利用微生物产生难分解的有机物所固定的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CP—MCP”的建立有助于加快碳中和进程B.与MCP相比,BCP固定的碳不再参与物质循环C.该生态工程遵循自生、循环、整体和协调等原理D.参与BCP的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6题,共70分。)16.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3)题。稻鱼蛙共作种养立体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例如,“板栗—茶树结构”“稻—鱼—甡结构”等都是有益的尝试。黑斑蛙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蛙类,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发利用和人工养殖的前景广阔。南方某地进行“稻鱼蛙共作种养模式”实验,实验区稻田总面积2000m²,以每200m²为一个单元,共设10个共作单元,单元外围的防护设施包括防逃围网和防禽天网等。黑斑蛙幼体由水产养殖合作社自繁自育,规格为4g/尾;鱼种选用耐低氧能力强的泥鳅,规格为3g/尾;水稻品种为茎粗叶挺、分蘖力强、抗逆性好的“隆两优1988”。6月初,在实验区内施发酵有机肥,10天后进行人工翻耕并栽插水稻秧苗,实验中不再追肥。肥料既是水稻栽培基肥,也是蛙、鱼培养的天然饵料。实验中,根据黑斑蛙生长情况,选择不同规格和营养成分的人工饵料。泥鳅以共作稻田中的单细胞藻类、摇蚊幼虫、蚯蚓、植物碎屑和杂草等天然饵料为食,全程不投喂人工饵料。实验投入与产出比如下表。表稻鱼娃共作种养工作种养实验区收支明细表实验收入实验成本品种产量/kg产值/元项目支出明细金额/元黑斑蛙4953148560黑斑蛙苗种130000尾13000泥鳅25625泥鳅苗种2000尾100稻谷6702780水稻种子、育秧300饵料不同时期专用49000其他物料、租金和人工等29100合计151965合计91500稻鱼蛙共作种养模式,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不仅具有“四增·四节”的效果,即增粮、增鱼、增蛙、增效和节药、节肥、节水、节工,还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农业污染,一块稻田生产出优质稻谷及动物蛋白产品,可以增加农民的实际获得。(1)该实验探索“以稻供荫、以蛙护稻、稻鱼蛙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有效利用水稻田群落的结构,提高单位空间中的经济效益。其中,稻谷遮荫对黑斑蛙种群生存的影响属于因素。(2)除实验开始前施用有机肥外,实验过程中实现“免化肥、免农药”,符合国家提倡的环保种植要求。推广该种植方式的意义是。(3)据表可知,实验期间,该稻田的利润约为元/m²(保留小数点后2位数字)。为进一步提高收入,有些农户提出“泥鳅无需投喂饲料,初始投放数量越大越好”,请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评价这一想法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17.达尔文悖论是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珊瑚礁能在缺乏有机营养物质的热带水域中蓬勃生长的现象。为解释其原因,研究人员展开相关研究。(1)珊瑚虫的骨骼聚结形成珊瑚,其体内生活的虫黄藻使珊瑚的颜色绚丽多彩。据图1可知,虫黄藻属于珊瑚礁生态系统成分中的,与珊瑚虫的种间关系为。(2)珊瑚虫生长繁殖需要大量含N、P有机物,但其无法吸收和利用无机物中的N、P。①在仅含N、P无机物的条件下,珊瑚面积也可以增加。研究人员推测,珊瑚虫获得N、P的机制是其体内的虫黄藻可吸收含N、P的无机物并转化为珊瑚虫可以利用的含N、P有机物。为验证该假设,在培养体系中加入含15N的硝酸盐,一段时间后检测珊瑚虫和虫黄藻体中¹⁵N含量。若实验结果为,则支持该假设。②研究人员测定不同条件下虫黄藻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2。结果显示,有N、P无机物时,虫黄藻种群密度呈现而非S形增长。据图2推测,无N、P无机物时,珊瑚面积增加的原因可能是。(3)研究人员统计珊瑚面积与虫黄藻被消化的情况,如图3。请在“有或无”N、P无机物中任选一种条件,从循环因果的角度,补充文字、箭头和“+”“-”图示表征三者的关系。18.肿瘤细胞表面过量表达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会造成免疫逃逸。(1)免疫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果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不能清除变异细胞,会形成肿瘤。(2)临床上,部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PD-1抗体无应答。与可应答患者相比,无应答患者粪便中具核梭杆菌数量较大。研究人员推测,该菌与PD-1抗体治疗不响应有关,为验证这一推测,研究人员利用无致病微生物小鼠开展系列研究。①用混有抗生素的饲料喂食7天,加入抗生素的目的是。②将结直肠癌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成瘤,然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进行如表处理。请将下列选项前字母填入表格Ⅰ~Ⅳ处,完善该实验方案。组别1组2组3组4组灌胃无菌培养液I.无菌培养液Ⅱ.注射Ⅲ.Ⅳ.PD-1抗体PD-1抗体a.无菌培养液b.具核梭杆菌培养液c.大肠杆菌培养液d.PD-1抗体e.PD-L1抗体f.无关抗体③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由细胞毒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一段时间后,上述实验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据图可知,部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PD-1抗体治疗不响应的原因可能是。19.M3型青少年糖尿病是由Ⅵ基因突变引起的,临床表现为发病年龄早,胰岛素分泌过量等。为了解其发病机理,研究人员开展下列研究。(1)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内,会促使Ca²⁺通道开放。Ca²⁺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后,引起包裹胰岛素的囊泡与融合,将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随运输到全身各处。体内胰岛素水平上升,既可增加血糖去路,如,又可减少血糖来源,如,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2)研究人员通过处理,获得胰岛B细胞发生H基因突变的小鼠。若该种实验鼠在有葡萄糖刺激和情况下,均表现出胰岛素分泌过量,则可作为本实验中M3型糖尿病模型鼠。(3)研究人员对M3型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过量的机理提出两种假设。假设一:H突变细胞中胰岛素合成增加,促进其分泌过量。假设二:Ca²⁺更多进入H突变细胞,导致过量分泌胰岛素①利用上述两种小鼠完成实验,在血糖浓度上升或下降过程中,若两种小鼠体内胰岛素合成基因的表达量、则可排除假设一。②研究人员在不同条件下检测两种小鼠体内Ca²⁺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注:·磺脲类药物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结果显示,高浓度葡萄糖引起M3型糖尿病模型鼠,该证据支持假设二。加入KCl后,K⁺进入细胞,引起膜内电位上升,与正常鼠相比,M3型糖尿病模型鼠的Ca²⁺通道。③据上述实验推测,可开发为治疗M3型糖尿病药物的是(填字母序号)。a.钾外流通道激活剂b.钾外流通道抑制剂c.钙通道抑制剂d.磺脲类药物e.胰岛素(4)临床上发现,M3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的钾外流通道蛋白表达量下降。请结合上述研究,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概括该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过量的成因。20.大脑皮层的前额叶皮层(P区)与下丘脑等其他脑区相联系,在疼痛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催产素也在分娩过程中影响疼痛感受,研究人员对此开展研究。(1)哺乳动物分娩过程的调节方式包括调节。(2)向小鼠腹腔内注射催产素,检测小鼠接受热刺激(模拟伤害性疼痛)时的后肢收缩时间,如图1。结果表明,催产素可以动物的疼痛感受。(3)为探究催产素与P区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对小鼠脑区的生理活动进行如下研究。①某些神经元兴奋放电时,会爆发出短暂的钙离子浓度高峰。小鼠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催产素后,相同时间记录到P区某些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钙离子情况,如图2。结果表明,这些神经元放电的均显著增加,据此可推测催产素能够激活上述神经元。②研究人员利用特定技术,使小鼠下丘脑合成催产素的神经元特异性表达荧光蛋白V,检测发现仅在下丘脑和P区可观察到荧光。据此推测,催产素是下丘脑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进而激活P区。、(4)P区中包含谷氨酸能神经元(分泌的递质会增强Na⁺通透性)、GABA能中间神经元(分泌的递质会增强Cl⁻通透性),可分别参与(选填“IP”[即抑制性突触后电流]、“EP”[即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形成。为进一步确定催产素对P区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构建可用蓝光调控Na⁺通道开闭的小鼠。用蓝光照射下丘脑,使其神经元的Na⁺通道打开,并在P区注射催产素受体抑制剂后,检测结果如图3。据此可知,下丘脑合成并作用于P区的催产素。(5)请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阐释催产素在提高生物生存能力方面的意义。21.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研究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探究重力对根向地性的影响机制。(1)植物的根中具有感受重力的淀粉体,可以将重力信号转化为运输的信号,造成该物质分布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2)以野生型和L基因缺失突变体为实验材料,检测幼苗横置培养一段时间后根的生长方向,结果如图1。据此推测,L蛋白与根的向地性有关,依据是。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设计方案还应补充一组,实验材料为,横置培养和处理时间等与前两组相同。(3)植物向地生长过程中,重力会影响细胞近地侧膜上的物质M和L蛋白。为确定两者作用关系,研究人员检测拟南芥幼苗横置不同时间后,物质M与L蛋白的结合程度,结果如图2。同时用物质M抑制剂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幼苗,测定根部淀粉体中活化的L蛋白含量,结果如图3。上述结果表明,随拟南芥幼苗横置时间延长,。(4)进一步研究发现,幼苗横置培养后,不仅淀粉体沿重力方向沉降,L蛋白的分布也会随之改变。已知T蛋白定位于淀粉体表面,T蛋白可与活化的L蛋白结合。请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和教材所学内容,阐释植物横置后,根向地生长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解答】A、O2和CO2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A错误;
B、②为消化系统中的小肠,小肠中的环境是外界环境,小肠上皮细胞能够从肠道外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B正确;
C、③是泌尿系统中的肾脏,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重吸收作用,可以使葡萄糖、无机盐离子等营养物质重新返回内环境,C正确;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①②③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包括血浆和组织液,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直接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器官与系统: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泌尿系统④循环系统,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分析题图:题图为肝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①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CO2,这说明①是呼吸系统中的肺,内环境与①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②为消化系统中的小肠,②小肠内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吸收只能进入血浆;③是泌尿系统中的肾脏;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2.【答案】C【解析】【解答】A、虽然三组样液初始pH不同,但可以通过观察pH前后变化比较缓冲能力的高低,A错误;
B、三组样液中,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是对照组,牛血浆组是实验组,B错误;
C、为减小实验误差,每一pH结果应为三次重复测量后获得的平均值,C正确;
D、比较缓冲液组与牛血浆组,可以证明牛血浆组中含有缓冲物质,但不能证明缓冲物质是HCO3-/H2CO3,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3.【答案】D【解析】【解答】A、大脑是人体的最高级中枢,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大脑调节脑干中的心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大脑通过脊髓,调节躯体运动,此外小脑参与身体平衡的控制,A正确;
B、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使运动员能调整状态,B正确;
C、大脑皮层的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等区域神经元兴奋性增强,使运动员能根据比赛情况,向同伴传递信息,C正确;
D、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葡萄糖利用增多,血糖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因此在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下,血糖会保持稳定,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分析和处理,发出指令信息,再由传出神经将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从而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
2、语言中枢:
(1)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此处受损,病人与发音有关的肌肉虽未瘫痪,却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临床上称运动性失语症。
(2)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处受损,患者能讲话,但混乱而割裂;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思(听觉上的失认),对别人的问话常所答非所问,临床上称为感觉性失语症。
(3)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此处受损,虽然其他的运动功能仍然保存,但写字、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碍,临床上称为失写症。
(4)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中枢受损时,患者视觉无障碍,但角回受损使得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大脑长期记忆的信息编码以听觉形式为主),导致原来识字的人变为不能阅读,失去对文字符号的理解,称为失读症。4.【答案】C【解析】【解答】A、屈反射和交叉伸反射的神经中枢为脊髓,二者均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结合题图可知,屈反射与交叉伸反射的传入神经相同,但二者的神经中枢不同,B错误;
C、“+”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分析题意可知,该有害刺激位于图示左侧的脚,则图示左侧表现腿弯曲,即与屈肌相连的甲突触表现为兴奋,则为“+”,伸肌表现为抑制,则乙为“-”,图示右侧表现为伸展,则与伸肌相连的丙表现为兴奋,即为“+”,屈肌表现为抑制,但图示丁为上一个神经元,只有丁兴奋才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与屈肌相连的神经元,使屈肌被抑制,故丁表现为“+”,综上所述,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C正确;
D、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对低级中枢进行调节,因此屈反射和交叉伸反射会受到大脑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据图分析:若一侧受到伤害,如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弯曲和对侧腿伸展;且“+”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图示对脚的有害刺激位于左侧,则应表现为左侧腿弯曲,右侧腿伸展。5.【答案】B【解析】【解答】A、激素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细胞,A错误;
B、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受体,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故激素能精准调节靶细胞的生命活动,B正确;
C、有些激素不进入靶细胞,只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如胰岛素;有些激素进入细胞内,如性激素,且激素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激素与受体结合起作用后会被灭活,不能持续发挥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促激素等,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6.【答案】A【解析】【解答】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
B、意识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因此意识模糊可能是高热造成大脑皮层的部分神经中枢损伤所致,B正确;
C、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小便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因此大小便失禁可能是高热破坏大脑皮层与脊髓间的神经联系所致,C正确;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体温调节,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7.【答案】D【解析】【解答】A、骨髓和胸腺产生的免疫细胞会移动到其他免疫器官,如成熟T细胞随血液迁移至外周免疫器官,A错误;
B、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错误;
C、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
D、B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可将抗原摄取、处理并呈递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8.【答案】A【解析】【解答】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故辅助性T细胞表面存在识别并结合HIV表面抗原的特异性受体,A正确;
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不是由T细胞产生的,B错误;
C、HIV侵染后期,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会大幅度降低,C错误;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经药治疗的HIV产妇因其乳汁中病毒含量低,但仍有病毒存在,不要选择母乳喂养,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9.【答案】D【解析】【解答】ABC、从裸岩到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增多,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加大,群落的种间关系趋向于更加复杂,群落的空间结构趋向于更加复杂,ABC正确;
D、从裸岩到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中,早期的种群可能会在新群落中出现,也可能会消失,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群落演替的概念特点和标志:
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
特点:群落的演替长期变化累积的体现,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或有序的。
标志: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类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10.【答案】C【解析】【解答】ABC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包括三个去路:自身呼吸、流入消费者、流入分解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因此a、b、c之间的关系是a>b+c,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去路包括: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11.【答案】A【解析】【解答】A、由图2曲线可知,曲线中存在两个不同浓度生长素值,其促进效果相同,因此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可得到弯曲度相同的胚芽鞘,A正确;
B、该实验结果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胚芽鞘一侧导致的,B错误;
C、生长素浓度超过0.25mg/L时,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所以胚芽鞘弯曲度会减小,C错误;
D、胚芽鞘无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若左侧照光重复上述实验,胚芽鞘弯曲方向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
2、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3、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4、图1中胚芽鞘弯曲程度越大,α越大。
图2中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胚芽鞘弯曲度增大;超过一定范围,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所以胚芽鞘弯曲度会减小。12.【答案】B【解析】【解答】A、驼鹿与狼的种群数量变化为不同步的此消彼长,二者为捕食关系,A正确;
B、狼是猛兽,调查该岛狼种群数量不宜采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驼鹿与狼的种群数量变化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C正确;
D、近亲繁育会使种群衰退、消亡,因此2009年后,近亲繁育可能是狼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对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而对体型较小,活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动物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2、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例如,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13.【答案】C【解析】【解答】A、某地海岸潮间带分布着石鳖、帽贝、贻贝、藤壶等动物,四者间无捕食关系,但它们都会被海星捕食,去除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占据优势。实验控制中的减法原理是设法排除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本实验设计符合“减法原理”,A正确;
B、石鳖、帽贝、贻贝、藤壶之间无捕食关系,人为去除海星前后,这四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主要为种间竞争,几个月后藤壶占据优势,一年后藤壶被贻贝排挤,该实验结果说明捕食可改变种间竞争强度进而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
C、由于人为的干预,优势物种随时间推移由藤壶变为贻贝,因此无法说明藤壶在演替各阶段都保持优势,C错误;
D、实验结果显示移除海星导致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协调被捕食者之间的竞争关系,进而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
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14.【答案】A【解析】【解答】A、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其鳞片可入药体现直接价值,A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该物种数量下降使其基因多样性降低,B正确;
C、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划定其保护地属于就地保护,C正确;
D、中华穿山甲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杂木林或灌丛等隐蔽条件好的生境中,森林开垦可能会导致其栖息地碎片化,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15.【答案】B【解析】【解答】A、“BCP-MCP”地球生态工程,可以提高海洋碳汇,因而“BCP—MCP”的建立有助于加快碳中和进程,A正确;
B、BCP是指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MCP是指利用微生物产生难分解的有机物所固定的碳,前者固定的碳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再次参与碳循环,B错误;
C、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该生态工程的实施利用了自生、循环、整体和协调等原理,C正确;
D、参与BCP的生物是浮游植物,为生产者,其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
①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②循环: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
③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④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需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考虑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16.【答案】(1)空间;非生物/非密度制约(2)减轻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3)30.23;体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合理即可。例如:不合理。目前泥鳅投放数量能够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投放更多泥鳅需要投放更多饵料,会增加成本;泥鳅数量增多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也会占用黑斑蛙等其他生物的资源和空间,不一定能实现增收。【解析】【解答】(1)群落中稻子提供荫蔽环境,青蛙稻子鱼互相联系,形成复杂的种间关系,因此“以稻供荫、以蛙护稻、稻鱼蛙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稻谷遮荫对稻田一个荫蔽的环境,稻谷遮荫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故填:空间;非生物/非密度制约。
(2)使用化肥、农药往往会污染环境,而实验中实现“免化肥、免农药”,且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故填:减轻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该稻田总种植面积为2000m,收入为151965元,实验成本为91500元,该稻田的利润约为(151965-91500)÷2000=30.23元/m2。一个生态系统有自己的资源承载量,目前泥鳅投放数量能够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投放更多泥鳅需要投放更多饵料,会增加成本;泥鳅数量增多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也会占用黑斑蛙等其他生物的资源和空间,不一定能实现增收,因此并不是初始投放数量越大越好。
故填:30.23;体现“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合理即可。例如:不合理。目前泥鳅投放数量能够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投放更多泥鳅需要投放更多饵料,会增加成本;泥鳅数量增多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也会占用黑斑蛙等其他生物的资源和空间,不一定能实现增收
【分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例如,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17.【答案】(1)生产者;互利共生(2)两者体内的有机物均检测到15N;波动/相对稳定;珊瑚虫维持正常生长所需的N、P有机物,依赖于更多地消化体内的虫黄藻(3)【解析】【解答】(1)虫黄藻可利用珊瑚虫产生的CO2和N、P等排泄废物合成含碳光合产物,说明虫黄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由图可知,虫黄藻与珊瑚虫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故填:生产者;互利共生
(2)①珊瑚虫获得N、P的机制是其体内的虫黄藻可吸收含N、P的无机物并转化为珊瑚虫可以利用的含N、P有机物,若假设正确,一段时间后,二者体内均含有15N标记的有机物。
②由图2可知,在有N、P无机物时,虫黄藻种群密度相对稳定,在无N、P无机物时,虫黄藻种群密度急剧下降,可能是由于珊瑚虫维持正常生长所需的N、P有机物,依赖于更多地消化体内的虫黄藻,从而导致珊瑚虫面积增加,而虫黄藻种群密度下降。
故填:两者体内的有机物均检测到15N;波动/相对稳定;珊瑚虫维持正常生长所需的N、P有机物,依赖于更多地消化体内的虫黄藻。
(3)由图3可知,珊瑚面积相对值与虫黄藻被消化相对值呈正相关,说明无论有无N、P无机物,珊瑚虫均要消耗虫黄藻,但当虫黄藻被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导致珊瑚虫没有正常的N、P来源而死亡,从而保证虫黄藻的数量回升。有N、P无机物情况下,有利于虫黄藻的生长,所以能保持一定范围内波动,而无N、P无机物情况下,不利于虫黄藻的生长,当珊瑚虫死亡部分后虫黄藻数量才回升。因此三者的关系如下:
故填:
【分析】1、种间关系:
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值物和根瘤菌之间,豆科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
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
2、由图1可知,珊瑚虫与虫黄藻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其中虫黄藻属于生产者,珊瑚虫属于消费者。
由图2可知,有N、P无机物时,虫黄藻种群密度相对稳定。无N、P无机物时,虫黄藻种群密度急剧下降。
由图3可知,无论有无N、P无机物,珊瑚面积与虫黄藻被消化面积均呈正相关。18.【答案】(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监视(2)排除肠道内无关细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b;f;f;具核梭杆菌降低肿瘤组织内细胞毒性T细胞所占比例并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TNF的功能,使PD-1抗体治疗效果下降【解析】【解答】(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如果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不能清除变异细胞,会形成肿瘤。
故填: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监视
(2)①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具核梭杆菌数量,为排除肠道内无关细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用混有抗生素的饲料喂食7天。
②将结直肠癌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成瘤,然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进行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具核梭杆菌的有无,1组、3组小鼠灌胃无菌水,则2组、4组小鼠灌胃等量的(b)具核梭杆菌培养液,再往1组、2组小鼠内注射无关抗体(f),3组、4组小鼠内注射PD-1抗体,检测注射具核梭杆菌培养液小鼠体内的PD-1抗体含量。
③由图1、图2可知,肿瘤组织内细胞毒性T细胞所占比例相比对照组降低,且肿瘤组织内产生TNF的细胞毒性T细胞所占比例相比对照组也降低,推测部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PD-1抗体治疗不响应的原因可能是:具核梭杆菌降低肿瘤组织内细胞毒性T细胞所占比例并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TNF的功能,使PD-1抗体治疗效果下降。
故填:排除肠道内无关细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b;f;f:具核梭杆菌降低肿瘤组织内细胞毒性T细胞所占比例并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TNF的功能,使PD-1抗体治疗效果下降
【分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②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19.【答案】(1)细胞膜;体液;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甘油三酯等;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2)无葡萄糖刺激(3)均无明显差异;胰岛B细胞内的Ca2+浓度升高;更易被激活/被激活的数量增加;ac(4)转录因子H突变导致钾外流通道蛋白表达量下降;钾外流通道蛋白表达量下降导致K+外流减少,细胞内K+浓度上升,激活钙通道,使Ca2+更多地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或细胞内Ca2+浓度上升),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量上升【解析】【解答】(1)胰岛素(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包裹胰岛素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既可增加血糖去路,如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和肌肉细胞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又可减少血糖来源,如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等,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故填:细胞膜;体液;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甘油三酯等;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2)葡萄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若无葡萄糖刺激仍表现为胰岛素分泌过量,则可作为M3型糖尿病模型鼠,因此,若该种实验鼠在有葡萄糖刺激和无葡萄糖刺激情况下,均表现出胰岛素分泌过量,则可作为本实验中M3型糖尿病模型鼠。
故填:无葡萄糖刺激。
(3)①胰岛素合成基因的表达量控制胰岛素的合成,在血糖浓度上升或下降过程中,若两种小鼠体内胰岛素合成基因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说明胰岛素合成基因均正常表达,则可排除假设一;
②从两种小鼠体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可以看出,M3型糖尿病模型鼠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胰岛B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该证据支持假设二。加入KCl后,钾离子进入细胞,引起膜内电位上升,从图中可以看出,M3型糖尿病模型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相对值与正常鼠相比增加更明显,说明M3型糖尿病模型鼠的钙离子通道更容易被激活。
③据上述实验推测,M3型糖尿病是因为钙离子更多进入H突变细胞,导致过量分泌胰岛素。开发治疗M3型糖尿病药物方面可以采取措施有:
a.减少钙离子进入基因突变的胰岛B细胞,减少过量胰岛素的分泌。钾离子进入细胞后,引起膜内电位上升,钙离子通道更易被激活,而钾外流通道激活剂可以激活钾离子外流的通道,增加钾离子外流量,从而减少钙离子进入基因突变的细胞中,a正确;
b.钾外流通道抑制剂则相反,会使钙离子通道被激活的更多,更多的钙离子进入基因突变的细胞中,b错误;
c.钙通道抑制剂能抑制钙离子进入基因突变的细胞,c正确;
d.磺脲类药物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不能作为治疗M3型糖尿病药物,d错误;
e.M3型糖尿病患者过量分泌胰岛素,不能继续增加体内胰岛素的量,e错误。
故选:ac。
故填:均无明显差异;胰岛B细胞内的Ca2+浓度升高;更易被激活/被激活的数量增加;ac。
(4)M3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的钾外流通道蛋白表达量下降,从分子水平来看:转录因子H突变导致钾外流通道蛋白表达量下降;从细胞水平来看:钾外流通道蛋白表达量下降导致钾离子外流减少,细胞内钾离子浓度上升,激活钙通道,使钙离子更多地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量上升。
故填:从分子水平来看:转录因子H突变导致钾外流通道蛋白表达量下降;从细胞水平来看:钾外流通道蛋白表达量下降导致K+外流减少,细胞内K+浓度上升,激活钙通道,使Ca2+更多地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或细胞内Ca2+浓度上升),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量上升。
【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②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2、M3型青少年糖尿病是由H基因突变引起的,患者胰岛素分泌过量。因患者胰岛B细胞的钾外流通道蛋白表达量下降,导致K+外流减少,细胞内K+浓度上升,激活钙通道,使Ca2+更多地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或细胞内Ca2+浓度上升),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量上升。20.【答案】(1)神经调节和体液/神经调节和激素(2)减轻/抑制(3)频率和强度;(直接)释放于P区(4)EP、IP;通过减弱IP且并不改变EP,从而激活P区伤害性感受神经元(5)催产素通过减弱对P区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抑制来激活P区,减轻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感受,有利于分娩的完成,提高生物生存能力【解析】【解答】(1)哺乳动物分娩过程中有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的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等其他脑区在疼痛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和激素(催产素)参与,其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故填:神经调节和体液。
(2)向小鼠腹腔内注射催产素,检测小鼠接受热刺激(模拟伤害性疼痛)时的后肢收缩时间,由图1可知:注射催产素组后肢收缩时间最长,说明催产素可以减轻动物的疼痛感受。
故填:减轻或抑制。
(3)①由图2可知,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小鼠注射催产素后,出现峰值的数目和强度远大于注射生理盐水,说明催产素能够激活上述神经元放电,放电的频率和强度均显著增加。
②为探究催产素与P区之间的关系,利用特定技术使小鼠下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远洋船舶长期租赁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离婚后房产过户及补偿协议书3篇
- 2024版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合同版
- 2024年度智能指纹锁采购及安装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城市建设规划咨询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百货公司员工聘用协议
- 2024年美洲地区航空运输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新型节能玻璃安装与维护一体化施工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葡萄采摘基地土地流转与品牌推广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股权融资计划
- 2025北京昌平初二(上)期末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 西式面点师试题与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 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
- 【8物(科)期末】合肥市蜀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 GB/T 44990-2024激光熔覆修复层界面结合强度试验方法
- ps经典课程-海报设计(第六讲)
- 钢结构连廊专项吊装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 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锤桩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