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A.封邦建国 B.王权至上 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2.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夏王朝正式建立,出现这种“家天下”的制度不是()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B.阶级对立的产物 C.历史的进步 D.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3.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在西周的分封制下()A.诸侯可以不去朝觐周王 B.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维护了周朝社会的稳定 D.诸侯可以在领地内征派赋役4.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特别是许多台湾同胞,根据家谱记载道中国大陆原籍地认祖归宗,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中国人,而不是“台独”分子所说的“台湾人”。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礼乐制5.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人和谋士多为自由职业者,他们往往浪迹于各诸侯国,主动或者被动寻找国君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这说明()A.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瓦解 B.军功成为各国授爵的依据 C.贵族世卿世禄特权被打破 D.君主集权意识的初步产生7.如图所示为宋代的一种收获农具,《农书》记载该农具“夫笼、钐、绰三物而事,系于人之一身,而各周于用,信乎人为物本,物因人而用”。据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劳动力过剩 B.农具配套使用提高功效 C.耧车得到一定的推广 D.男耕女织协作生产形成8.历史学者谢元鲁指出:唐代的经济制度重平等、轻效率,宋代则不然,在经济领域对效率的注重逐渐取代了对平等的注重。宋代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A.坊市界限的打破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土地产权的转换9.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提倡勤俭节约 B.发展农业生产 C.大力整顿吏治 D.加强中央集权10.《左传》中记载:“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这是中国古代对土地实行按亩征税,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端。这说明当时()①从封建社会向奴隶社会迈进②国家财政收入将有明显提升③井田制开始实施并逐渐强化④对土地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世纪初,学者刘师培说:从“畜”“私”“积”的偏旁可知,“民私其财,始于农牧起兴之后”;“君”“父”二字皆从又,又“象持杖之形”,可知“国家起源,基于家族”等,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群治之进、礼俗之源”,均可“以中土文字为根据”。由此可知,刘师培意在()A.鼓吹汉字的重要作用反对白话文运动 B.借助汉字来诠释古代政治和经济特点 C.改革语言文字实现民族振兴伟大目标 D.强调文字承载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功能12.“夏启篡位,他从制度上确认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的特权……标志着王权的第一次胜利。”材料中的“第一次胜利”是指()A.出现“天下为公”的局面 B.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C.实现了原始民主 D.首创王权专制政治13.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B.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C.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14.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 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15.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 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16.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2016年9月1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在贺信中习近平主席用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表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秦始皇的“书同文”措施()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17.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官吏的权力大于官僚18.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19.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门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 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0.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事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史帝决断的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A.集体决策,限制皇权专断 B.群臣参议,削弱宰相权力 C.强化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D.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21.诗人章碣的《焚书坑》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对诗意理解准确的是()A.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源 B.文化专制未达到预期目的 C.焚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D.焚书坑儒引发了农民起义22.《秦律•金布律》规定“有买及卖也,各婴其价(挂上价格标签);小物不能各一钱者(每件不值一个钱的),勿婴”,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钱缶后(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一甲”。从中可以获悉秦朝()①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②所有商品须明码标价③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督④政府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23.汉初刘邦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后经过一系列斗争,收回并撤销大多数异姓封国,遂定“白马之盟”,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保持传统政治体制稳定 C.确保同姓宗族拱卫中央 D.完善秦朝创立的郡县制24.西汉初年,大臣陆贾评论秦的统治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A.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 B.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C.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 D.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25.“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观点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该观点的提出者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26.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书生,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是()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④即使你出身贫寒,也有可能到政府做官。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7.汉赋描绘了统治者的文治武功及田猎巡游、兴建京都宫苑、祭拜名山大川等活动。这说明汉赋()A.已经摆脱了传统经学的束缚 B.完全客观反映两汉时期社会生活 C.传递了大汉王朝的时代精神 D.是统治阶级统治政策调整的产物28.汉武帝通过举贤良对策等方式,在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僚加衔待中、诸曹、诸曹、给事中,从而成为内臣。他们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延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A.重用近侍之臣以强化皇帝权力 B.使内外朝权力平衡 C.提高内臣水平以使之独当一面 D.告诫自己人外有人29.汉武帝命地方长官每年选举孝子廉吏,以为进仕之路,后来改为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的举一个,孝廉不分;由于出现请托舞弊的情况,之后朝廷于察举外再加上一番考试,同样分区定额。这些做法()A.有利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B.保障了君主集权高效运转 C.充分扩大了王朝统治基础 D.标志科举选官雏形的出现30.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 B.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 C.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 D.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二.材料题(共10小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综合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2.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12分)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请回答:根据材料,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要达到的目的。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土地买卖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所有买卖土地的行为,都需要经过向所属官府提出申请,年底解除其权利义务关系。如果没有文牒便进行买卖,将没收交易所付金额,将土地还给原主。唐朝土地买卖只有到了“年终”才能“彼此除附”,这里的原因在于,唐朝政府推行均田制,收授土地始于每年十月,毕于十二月。而买卖土地亦是到年底才能实现权力义务的真正转移,与官府收授土地的时间一致。买入的田产不得超过永业、口分田的受田规格,年终“除附”便于官府统计每年每户所占土地是否超出律令限制。﹣﹣摘编自马艳婷《从土地流转看唐朝土地制度及其出路》材料二宋代的土地私有化程度不断提高,奉行“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土地政策。在宋代,民间土地可以随意买卖,人民是土地的主人。土地作为交易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且政府颁布了很多关于土地买卖的法令,并对土地所有权的保护做出了特别的规定。如借助“输钱印契(向政府购买正规的土地交易文书)”确认对土地所有权的保护,规定禁止土地侵权的行为,对侵犯土地权利的行为进行处罚。﹣﹣摘编自侯加永《宋代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土地政策的不同。(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土地政策变化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考点】夏商的政治制度.【解答】材料中指出禹将王位传至夏桀,汤将王位传至纣,共同体现了王位世袭制度;A、材料中未涉及分封建国的信息,故错误;B、材料的叙述重点不是王权之上,故错误;C、材料中描述的是世袭制度,故正确;D、宗法制度指的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与财产上的矛盾,故排除;2.【考点】夏商的政治制度.【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体现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故A、B、C均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破坏了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规则,不能体现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故D说法错误,为本题答案。3.【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答】A.诸侯王要定期朝贡,故排除。B.夏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尚未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是郡县制的推行。C.西周的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周朝社会的稳定,但这是分封制的作用,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权利和义务,故排除,本题学生容易错选本项。D.依据所学知识,诸侯可以在领地内征派赋役,符合本题题意。4.【考点】西周的宗法制.【解答】A.宗法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靠血缘关系维系,“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宗法制,正确;B.分封制是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了众多的诸侯国,与材料中的“认祖归宗”不符合,排除;C.世袭制是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与材料中的“认祖归宗”不符合,排除;D.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与材料中的“认祖归宗”不符合,排除。5.【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血缘关系纽带作用成为“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神权,故A排除;材料中不仅涉及到异姓诸侯,还涉及到同姓诸侯和诸侯国之间,故C不正确,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6.【考点】世官制.【解答】西周时期官员都是实行血缘世袭制,春秋战国时期却靠“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成为官员,这就打破了过去贵族世卿世禄特权,故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中依靠才能成为官员,并不是依据军功受爵,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选官标准变化,并不是君主集权意识的加强,故D项错误。7.【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解答】根据材料“夫笼、钐、绰三物而事”“而各周于用,信乎人为物本,物因人而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记载的农具是把笼、钐(很长的大镰刀)、绰组成,并且用途多样,说明农具配套使用提高功效,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农具,没有涉及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耧车是古代播种用的农具,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耧车相关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配套使用的农具有利于提高效率的问题,没有体现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并且男耕女织协作的生产方式不是宋朝形成,故D选项错误。故选:B。8.【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宋朝的商业发展.【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体现了其“经济制度重平等”,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采取了“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得土地产权的转换加快,促进了租佃关系的发展,放松了国家对农民控制并减轻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率,顺应了经济发展潮流,故D正确。A、B、C虽也能表明“经济效率的提高”,但均不是“主要表现”,故排除。故选:D。9.【考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解答】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故选B项。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不符合“首要问题”,故排除。故选:B。10.【考点】古代赋税制度.【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鲁国实行初税亩,对土地实行按亩征税,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制,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所以②④正确,故选C;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所以①错误;井田制确立于商周时期,春秋时期逐渐瓦解,所以③错误,故排除ABD。故选:C。11.【考点】汉字的形成演变.【解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刘师培认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演进和风俗变化,都能从汉字中找到依据,其意在在强调文字有承载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功能,故D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他反对白话文运动和改革语言文字,故排除A、C。材料中只涉及到政治演进,没有涉及政治经济特点,故排除B。故选:D。12.【考点】夏商的政治制度.【解答】A.出现“天下为公”的局面是禅让制的特点,排除;B.禹死后,启继承了王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传贤变成传子,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正确;C.材料强调夏启建立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强调的是血缘,不能体现原始的民主,排除;D.王权专制政治是在秦朝建立,排除。故选:B。13.【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解答】A.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排除;B.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排除;C.诸侯争霸并非商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排除;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业繁荣带来巨大财富,工商业税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正确。故选:D。14.【考点】百家争鸣.【解答】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A项正确;材料并非仅仅针对官僚制度来说明,排除B;秦朝通过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建立君主专制,材料并没有反映,排除C;材料中所述不只是针对遏制人欲采取的措施,排除D;故选:A。15.【考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解答】根据所学,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激烈,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卿大夫掌握诸侯国实权,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的事情;而战国时期的变法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权力,故A说法错误。C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目的,故排除。各国改革都加强了诸侯国君主的统治,故排除D。故选:B。16.【考点】秦朝统一;汉字的形成演变.【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文字,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故D正确。秦朝的通行文字是小篆,不是隶书,故排除A。魏晋以前,中国的书法艺术仍处于自发阶段,秦统一文字不能说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故排除B。小篆的书写仍不太方便,所以,C说法不正确。故选:D。17.【考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解答】秦汉以后,分封制逐渐被废除,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可以看出官僚政治下,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强调地方对中央的影响,而是强调官僚借机建立自家封建领地,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没有比较胥吏和官僚的权利大小,故D项错误。故选:B。18.【考点】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解答】根据所学,秦朝开始确立三公九卿制,特别作为九卿的设置,九卿中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除了太仆、廷尉、治粟内史三个外,其它都是直接为皇帝或皇室服务,体现皇权专制下皇帝即国家的特点,而三省六部制下,六部都是处理国家事务,类似现代国家的管理机构,故C项符合;三省六部制下,丞相机构一分为三,分散相权,没有体现机构的精减,故A排除;三省体制是分散相权,实质是强化皇权专制的表现,不同于现代政治中的分权,故B排除;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是明朝废除丞相后,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时间不符合,故D排除。故选:C。19.【考点】郡县制.【解答】根据材料“散在郡县的侯国”基本可以确定文中记载的当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再据“尽可能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采取一些发展经济的措施,使诸侯国内经济发展、人丁兴旺,说明地方权力的扩大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因此D项正确;根据所学,秦朝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的进步,故“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是错误的结论,故A错误;汉代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是汉初政治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封国权力过大,易导致割据,故B错误;材料没有论及“七国之乱”,排除C。故选:D。20.【考点】朝议制度.【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军国大事由皇帝独断。B.题干所给材料没有涉及削弱宰相权力。C.结合所学知识,朝议制度是皇权专制的产物,题干所给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中央集权。D.根据题干可知,朝议制度主要是大臣讨论国家要务,有利于皇帝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故选:D。21.【考点】焚书坑儒.【解答】诗句含义为“焚书坑”里的书灰还没冷呢,山东就已经有反秦的“叛乱”了;而(终于覆灭强秦的)项羽、刘邦等人也都不属于“讥议朝政、蛊惑民心”的读书人之列啊!这表明尽管秦朝实行了文化专制,愚弄人民,但结果仍无法维持其统治,只会加速秦朝灭亡,该诗是对秦朝统治的辛辣讽刺,故B符合。其它选项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22.【考点】秦朝的商业发展.【解答】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秦朝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而且材料只能体现对商品交易进行管理,并不包括经济生活的全部,故①正确,④错误。从材料中可得出,不值一个钱的不挂价,故②错误。从材料中“勿婴”“不从令者赀(罚)一甲”可以获悉市场交易受到监督,故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故选:C。23.【考点】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从材料中“刘邦‘收回并撤销大多数异姓封国’而又分封皇族和功臣(即‘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可以得出,郡国并行下的封国与先秦有所不同,刘邦推行分封的主要目的应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A正确。B项不是主要目的,C项说法太绝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均排除。故选:A。24.【考点】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材料“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认为,事情越弄得麻烦天下反而越不安定,法律越颁布的多反而做坏事的越多,打仗的军队越多反而敌人越多;这就要求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25.【考点】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答】根据所学,董仲舒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大一统”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神化了皇权,故从“君主受命于天”的思想来看,应是董仲舒的观点,故D正确;孔子、孟子和荀子都没有提出君主受命于天的观点,故ABC排除。故选:D。26.【考点】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解答】①.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推崇儒学,把儒家经典“五经”作为教科书,不可能由法家经典。②.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地方教育系统已经初步形成。③.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生。④.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举贤良。故选:C。27.【考点】汉赋.【解答】题目中只描述了汉赋的主要描写内容,无法看出是否与经学束缚有关,A项不合题意;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应,B项中的“完全客观”不合史实,故排除;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汉赋传递的宽宏的文化特点,无法看出其时代精神,故排除C;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汉朝统治者进行宏大的统治政策,同时也产生一系列文治武功的文化,故D项正确。故选:D。28.【考点】汉朝加强君主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