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电车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编制说明_第1页
《公共汽电车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编制说明_第2页
《公共汽电车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编制说明_第3页
《公共汽电车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编制说明_第4页
《公共汽电车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公共汽车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零一九年一月

一工作简况

1、标准制定背景

重庆万州“10·28”城市公共汽电车坠江事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有关部门切实采取有效

措施,坚决杜绝类似事件重复发生。交通运输部就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汽车和

电车(以下简称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行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针

对驾驶区域安全隔离防护设施提出如下要求: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指导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新购置具有驾驶区防护

隔离设施的城市公共汽电车,鼓励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协调客车生产企业对在

用的城市公共汽电车改造安装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要在调查摸底在用城市公

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安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区

防护隔离设施安装改造方案,明确安装时间节点、技术要求和保障措施。要积

极争取地方财政、公安等部门在资金、车辆检测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鼓励推

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升驾驶员防侵扰能力。

2018年12月13日,国务院安委办召开道路交通安全专题视频会议,强调

全面提升道路交通本质安全水平。其中提到,要提高老旧桥梁和防护栏安全防

护标准,编制升级改造技术方案和技术指南,综合考虑桥梁结构安全、运行状

况、防撞标准、改造条件,科学合理制定防护设施设置方案。统一规范公共汽

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安装标准,推动现有公共汽电车全部加装、限期整改,

新出厂公共汽电车按新标准安装。

2、任务来源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根据“关于开展《城市公共

汽电车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交科技函

〔2019〕20号),确定由无锡市宏宇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负责组织编制《城市

公共汽电车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行业标准计划编号为:JT

1

2019-1)。

3、协作单位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无锡市宏宇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学会

客车分会、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

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丹阳市金业来车辆装饰件有限公司、丹阳市宏达源汽

车配件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江苏新天源汽车内饰

件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工作过程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根据标准修订计划,立即着

手进行标准修订工作,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1)2018年11月~2018年12月,结合重庆万州“10·28”城市公共汽

电车坠江事件的沉痛教训,无锡市宏宇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专项小组,

对公共汽电车安装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进行立项,对驾驶区隔离设施的功能、

必要性、技术标准等做了相应调查,并形成驾驶区隔离设施技术要求的初始草

稿。同时向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提出来拟定行业法规

的申请。

(2)2018年12月2日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济南公交组

织了《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辆专用安全设施》行业标准研讨会,会上对第8项驾

驶区隔离防护设施的相应技术条款进行了逐条讨论,对产品行业标准提供了有

利的技术支持。

(3)2018年12月10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在

北京组织召开了“关于客车驾驶员隔离防护装置的研讨会”,会上对GB725-2017

第一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由郑州宇通提出车型加装的必要性

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由比亚迪汽车的专家介绍了国外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

的法规要求以及实车安装情况。最后由无锡市宏宇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对初

2

始稿进行了宣读以及组织讨论了相关条款的意见。

(4)2018年12月10日-25日,无锡市宏宇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根据驾

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的设计、生产经验,以及结合12.10研讨会上各专家提出

的意见和建议,整理了各技术条款,拟定了《公共汽电车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

设施安全技术条件》的草稿,同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

员会成立了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的标准建立工作组,在当天已经将草稿发

送给了各客车厂、相关零部件生产商征求意见。

(5)2019年1月7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在北

京召开了《公共汽电车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研

讨会。各位专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逐条讨论,规范了标准名称中标准的术语和

定义。并对技术要求的部分指标提出了修改意见,并规定防护门应具有自动回

位功能等等。经过反复讨论,专家们就标准技术内容条款的绝大部分修改内容

达成了一致意见。

5、任务分工

序号企业名称起草人负责内容

1无锡市宏宇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王贤先标准内容起草

2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白崤标准内容起草

3无锡市宏宇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王宇峰标准内容起草

4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于雅丽标准内容审定

5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郭飞标准内容审定

6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赖权峰标准内容审定

7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展洪文标准内容审定

8丹阳市金业来车辆装饰件有限公司弓杰标准内容审定

9丹阳市宏达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田春俊标准内容审定

10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王家富标准内容审定

11江苏新天源汽车内饰件科技有限公司孙伟杰标准内容审定

3

12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房永强标准内容审定

标准技术参数的确定

13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杨超

和内容起草

14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王钱超标准内容审定

15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宋琪标准内容审定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

1、编制原则

1.1一致性原则-符合标准化法律法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

标准编写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

写规则》的规定。

符合我国现行的安全、阻燃等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规定,如GB7258

《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GB13094《客

车结构安全要求》。

1.2实用性原则

本标准在调查摸底客车分类、不同客车结构等前提下,不但对6m以上发动

机前置车辆、发动机后置公共汽车及新能源客车的要求进行了区分,同时也区

分了带手动排挡杆和未带排挡杆车型。

2、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

2.1标准的适用范围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汽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电车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

4

说明:结合客车车身结构,针对旅游大巴车型空间受限、加装隔离设施后

会影响通道尺寸以及影响乘客紧急撤离的效率。在综合会议讨论结果,大家一

致认为本标准适用于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电车。

2.2术语和定义说明

引用了GB/T13053界定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驾驶区driver’scompartment

除紧急情况外由驾驶员专用的空间,包括驾驶员座椅、方向盘、控制器、

仪表及其他驾驶或操纵车辆必须的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separatingfacilityfordriver’scompartment

设置在驾驶区,用于阻隔乘客与驾驶员,保障驾驶员安全操作的隔离设施。

2.3技术要求

4.1结构形式

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结构一般由后围、侧围等组成,侧围应设置护围门。

其中侧围可由隔离后侧围、护围门以及围门前护栏几部分组成(见图1)。

说明:结合2018年12月2日济南会议、12月7日北京研讨会讨论结果,拟定驾

驶区的分块组成部分。其中本标准将侧围细分为后侧围、护围门以及围门前护

栏三个部分。同时增加了分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隔离设施产品结构及防护范围可分为护栏式驾驶区隔离设施和封闭式

驾驶区隔离设施。

说明:结合后续内容中,发动机前置车辆无法安装封闭式驾驶区隔离设施的情

况下,增加了隔离设施的分类。分为封闭式和护栏式。

根据护围门玻璃安装方式,可分为固定式护围门和玻璃升降式护围门。

说明:结合目前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公交使用单位的意见,增加了玻璃升降式

护围门的定义,以便鼓励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发和推进。

4.2基本要求

4.2.1外露表面应光滑、无划痕、无裂纹、无影响使用的缺陷。乘客可触及的部

件、构件都不应有任何可能致人受伤的尖锐凸起物(如尖角、锐边等)。

5

说明: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安装在客车驾驶区附近,易被驾驶员、乘客接触,

所以要求表面不能有致人受伤的尖锐凸起物等。

金属部分的涂层应完好、均匀、无气泡、无堆积。涂镀层及化学处理层应符

合QC/T625的规定,油漆涂层应符合QC/T484的规定。

说明:结合目前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实际情况,主要材

料有喷漆、喷塑、氧化等表面处理方式,所以引用QC/T625《汽车用涂镀层

和化学处理层》以及QC/T484《汽车油漆涂层》的规定。

4.2.2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不得影响驾驶员行车视野,应能观察到右侧前乘客门

区域、投币箱、右外后视镜等区域,可通过其它间接视野装置来满足本要求。

说明:为保障行车安全,安装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后不能影响驾驶员的视野。

如果部分结构设计会造成视野干扰,可以通过增加符合GB15084《机动车辆间

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规定的反光镜、电子监控等间接视野来保证。

4.2.3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安装后应不影响驾驶员座椅的正常调节范围,应不影

响驾驶员在驾驶区的正常操作。

说明:驾驶员根据自身身材大小,确保驾驶的舒适性,需要调整驾驶员座椅。

安装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后,不应影响座椅的调节,更不应影响驾驶员的正常

驾驶操作。

4.2.4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不应影响乘客及驾驶员的应急撤离,如果在打开时会

阻碍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撤离,则应能自动关闭,且不应安装任何保持其开启

的装置。

说明:车内设施的安装均不应影响紧急情况下乘客的应急撤离。结合隔离设施

护围门的特殊情况,如门打开必将影响通道空间,所以要求增加一个自动关闭

的要求,确保门处于常闭状态,始终保留应急撤离通道的畅通。

4.2.5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护围门打开时不应遮住任何应急出口、灭火器的开

启手柄、操纵件或必要的标志。

说明: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不得影响其他相应安全设施的使用。

6

4.2.6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护围门如果为绕轴水平旋转的开门方式,对于前轴

前有乘客门的车型,门轴应设置在驾驶员右后方,门往后打开;对于前轴前无

乘客门的车型,门轴应设置在驾驶员右前方。

说明:护围门一般为铰接结构,开启轨迹为旋转,护围门的关门方向与乘客疏

散方向一致的话,可确保乘客的应急撤离方便性。

4.2.7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护围门如果为非绕轴水平旋转的结构,要求门开闭

均不得影响驾驶员出入驾驶区以及乘客的应急测量。

说明:该条意在鼓励零部件企业开发其他结构的护围门,比如垂直旋转,平移

等更方便的开门方式。

4.3阻燃特性要求

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所用的内饰材料应采用阻燃性符合GB8410规定的阻

燃材料,其中非金属材料类零部件(如塑料拉手、胶条、装饰板等)水平燃烧

速度应不大于50mm/min.

说明:本标准使用发内包含新能源客车,结合《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中的

规定,要求水平燃烧速度不大于50mm/min.

4.4.1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安装的玻璃,不应使驾驶员受阳光、炫光和车内外灯

光的影响。

说明:此条要求为确保驾驶员正常驾驶。

4.4.2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护围门以及围门前护栏等驾驶员视区部位应安装

符合GB9656中相关要求的钢化玻璃。驾驶员视区部位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应大

于等于95%,室内反射率小于5%,室外反射率小于5%。

说明:经过试验及样品对比,只有达到95%透光率的玻璃才能有效减弱反射光。

4.4.3对于后围、护围门等驾驶员非驾驶员视区部位的玻璃,其可见光透射比可

由供需双方商定。

说明:为降低成本,对于非驾驶员视区部位的玻璃,可不做透光率强制要求。

7

4.5锁止机构要求

4.5.1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要求配备护围门锁止机构,锁止机构总能从内部打开

和锁止。

说明:确保驾驶员在内部可随时打开。内部锁止功能是确保防护有效。

4.5.2应提供能在紧急情况下从门外打开的方法。

说明:为防止驾驶员突发疾病无法正常驾驶的紧急情况,要求外部乘客区能应

急开门的方法,目前有如下三种需要会议讨论出结果。

A、锁止机构可以内外都有打开旋钮,但内部可反锁。护围门或前护栏给外部人

员预留解反锁空间,如需打开护围门,须通过4.6.2所要求的操作指引所示方法

解锁后方能打开。

B、护围门附件配一个安全锤,用于紧急情况下砸碎玻璃解锁开门。

C、锁止机构内外都可打开,外部开锁机构加装带报警的防护罩,打开防护罩司

机被提醒后,可开门。配备必要警告标识)

4.6标识要求

4.6.1防护隔离设施后围或其他醒目位置上应设置“影响公交车司机安全驾驶涉

嫌违法犯罪”等标识,标识示例见图2,标识不应影响驾驶员的工作视野。

说明:结合《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中条款,此处与之统

一。

4.6.2在护围门锁止机构附近区域,应设置提示乘客开启护围门的操作方法标

识,遇驾驶员突发情况不能正常驾驶时,可让外部人员打开护围门实施救援。

说明:该款要求为乘客提供应急打开护围门的标识指引。

4.7.1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后围最下部与其对应位置的地板之间的空隙尺寸不大于50mm

说明:该条款参考GB13094-2017中第4.6.13驾驶区的保护中4.6.13.2的要求,

拟定的50mm尺寸。

8

4.7.2后围的宽度,应从车身侧围向车内延伸至超出驾驶员座位最内侧的点。外

侧与车身侧围内表面最窄处的距离(包含侧围内装饰部分)不大于50mm。

说明:该条款为参考GB13094-2017中第4.6.13驾驶区的保护中4.6.13.2的50mm

球的尺寸,对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后围与车身侧围的间距做一个规定。

4.7.3对于6m以上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发动机前置公共汽电车做如下要求:

说明:车长确定为6m,参考GB7258一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中的意见,同

时结合车辆实际情况以及12月2日济南研讨会中讨论的结果,区分发动机前置和

发动机后置及新能源公交车型。

4.7.3.1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后围,上边缘距离车厢内顶高度不大于300mm。

如后围上方是空调风道、中顶等内饰件,则后围顶部距离内饰件的最小间距应

不大于50mm,两者比较可取较小值。

说明:结合12月2日济南《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研讨会,

以及最终意见,防护范围的高度确定为车顶不大于300.但是在1月7日北京草

稿讨论会议中,此高度大部分客车厂反馈有些低地板、低入口车型会偏高。当

时会议还讨论了是否全部确定为高度1600.(该处意见需要会议再次讨论定稿)

4.7.3.2应尽量设置符合4.7.4中的护围门。受驾驶区空间限制,对驾驶员的安全

操作空间以及视野有影响的车型,可设置护栏式驾驶区隔离设施,但必须满足

4.7.6中的要求。

说明:目前国内发动机前置车辆种类繁多,部分6m社区巴士、7m类似考斯特公

交等均无合理空间加装封闭式隔离设施。所以对此类车型不做强制要求加装封

闭式隔离设施。但对防护范围的要求,按测量装置执行。

4.7.4对于常规后置发动机以及新能源公共汽车应满足如下要求:

说明:结合车辆实际情况以及12月2日济南研讨会中讨论的结果,区分发动机前

置和发动机后置及新能源公交车型。

a)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后围、护围门应采用封闭的结构,其上边缘距

离车厢内顶高度不大于300mm,如后围上方是空调风道、中顶等内饰件,则后围

顶部距离内饰件的最小间距应不大于50mm,两者比较可取较小值。

9

说明:结合12月2日济南《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研讨会,

以及最终意见,防护范围的高度确定为车顶不大于300.但是在1月7日北京草

稿讨论会议中,此高度大部分客车厂反馈有些低地板、低入口车型会偏高。当

时会议还讨论了是否全部确定为高度1600.(该处意见需要会议再次讨论定稿)

b)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后侧围、及护围门,其上边缘最低点距离乘客

站立地板高度不小于1600mm.如因驾驶员视野需求,可在护围门的前部上方做圆

角或斜角避让,倒圆半径不大于400mm,倒角尺寸不大于300×300mm,该避让空

间产生后,护围门的防护范围能符合4.7.6中的要求。

说明:结合《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中最新内容,要求侧

围(包括后侧围,护围门)高度为1600.在此基础上,允许前不做斜角或圆角避

让。

c)如驾驶区防隔离设施安装玻璃升降式护围门,当护围门的玻璃升到最高点位置时,

应能满足其上边缘最低点距离乘客站立地板高度不小于1600mm。

说明:玻璃升降式护围门,能实现半包围和全包围的切换,夏季时降低玻璃,

可确保驾驶区的通风、冬季时可升高玻璃保暖,受公交公司、驾驶员的欢迎。

此处规定玻璃升到最高点能满足1600高度,起到对驾驶员有效保护的作用。

d)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设置有围门前护栏时,安装后能符合4.7.6中的要

求。

说明: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前部结构复杂,涉及到驾驶员视野范围,对此不做

具体范围要求,仅采用试验装置来测量其保护费范围。

4.7.5护围门底部距离驾驶区地板的高度应满足如下要求:

a)对于无手动换挡杆或排挡杆未布置在驾驶员右侧地板上的车型,护围门

底部距离驾驶区地板的高度应不大于350mm。

说明:对于部分公路车结构,但是实际登记的是有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受

驾驶区前后台阶限制,护围门需要设置在驾驶区后部台阶上,为保障护围门的

设计和安装,护围门需要与台阶同高,常规公路车的台阶高度不超过350mm。

10

4.7.5.2对于手动换挡杆布置在驾驶员右侧地板上的车型,如受车辆通道宽度以

及换挡杆操作空间的影响,护围门底部在排挡杆操纵高度范围内可不做围挡,

但要求距离驾驶区地板的空隙不大于800mm。

说明:安装在驾驶区右侧地板的变速杆手柄,结合各客车厂设计的经验,高度

范围一般为650-750,再加上驾驶员握拳高度.所以要求护围门底部空出高度不

超过800。

4.7.6设置驾驶区安全隔离防护设施后,均要求满足如下测试要求:将图3所示

测量装置(其活动臂可以自由地绕其铰接点万向转动,同时肩部关节点高度可

调范围为1175mm-1375mm),放置在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附近的每个位置,要

求该活动臂无法碰到驾驶员头部任何部位以及方向盘。

说明:该模型参考GB13094-2017中规定的“模拟站立乘客的测量装置”,在此

基础上对手臂选装方向做了增加,同时要求测量装置的“肩部关节点高度”在

1175mm-1375mm范围内可调,以确保防护范围测试的合理性。

条文4.7.4结合美国SAE美国假人尺寸标注,以及GB/T10000《中国成

年人人体尺寸》,引入GB13094模拟站立乘客的测量装置。后围以及侧围在司

机后方,如发生袭击事件不易被司机第一时间发现,所以对防护高度尺寸尽可

能做高。考虑到有些公共汽电车车身较矮以及顶部安装扶手的设计,规定后围

顶部距离车顶不大于300mm。

隔离围门在司机右手侧,如乘客有袭击等不文明行为,司机可以第一时间发

现并采取停车等紧急应对措施。同时考虑司机长时间在隔离空间工作,会产生

压抑感,隔离围门高度则要求比模型肩部中心1375略高,结合美国SAE美国

假人尺寸标注,以及GB/T10000《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经过几次会议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围门最低高度确定在1600mm。

4.8.1用于安装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紧固件,要求采用规格不小于M8,强度不

低于GB/T3098.1中规定的8.8级强度的螺栓。

说明:按M8规格,8.8级强度的螺栓可满足强度要求。

11

4.9.1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护围门打开后,门洞净宽度不小于450mm,高度不

小于1600mm,局部安装限位块、锁扣等附件部位,尺寸可要求不小于400mm。

说明:结合GB13094各通道量规、引道量规等尺寸,以及结合护围门使用对象,

在12月10日北京会议讨论得出的450mm宽度。部分锁扣以及限位块等允许50mm

侵入。

4.10耐候性要求

在-40℃~80℃环境下产品能正常使用,不出现开裂变形、强度不足,零

部件松脱等质量问题,无外观及性能损坏。

说明:此为客车内饰件使用的环境问题范围要求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技术经济认证或预期的经

济效果

本标准规定了设有公共汽电车驾驶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的技术要求,科学

合理制定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安标准,对现有公共汽电车加装驾驶

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以及新出厂公共汽电车按标准安装提供了指导性依据。有

利于推进城市公共汽车车辆运行安全、车辆技术安全、车辆使用安全,为城市

公共汽车运营安全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提升城市公共汽车行业的运营安全水

平。

四、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1、欧洲法规要求:驾驶员舱应做适当保护,以避免站立乘客及驾驶座后的

乘客在制动或转弯时干扰到驾驶员(可以通过设置司机包围后挡板来满足要求)

挡板高度以及底部空间要求与国内现行标准一致。高度不小于800,底部不

允许大于50直径的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