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教考融合之《登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教考融合之《登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教考融合之《登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教考融合之《登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教考融合之《登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

教考融合之《登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鳌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口寇盗: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

《梁父吟》。

I.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

令瓦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向空间开拓视野,就时间驰骋遐思,

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皿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下句说明“万方多难”,针对吐

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尾联运用典故,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

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此典故,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的感伤。

2.比较本诗与《登高》所表达思想感情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①

(杜甫)

清秋罩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得十年②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①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②十年:杜甫饱经丧乱。从76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

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通过“清秋”“井梧”“蜡炬”等景物的勾画,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氛围,烘托诗人

“独宿”之苦。

B.诗歌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动静结合。以彻夜回响的角声反衬四周的清寂,以月

色的无限美好反衬诗人无人相伴的悲情。

C.诗歌上四句叙景,下四句言情。“风尘荏苒”,可见战乱持续时间之长。“行路难”是指

回家之路难。

D.尾联“栖息一枝安”,表达出作者对在苦捱十年后获朋友严武送来“一枝”栖息,在幕府

得以安宁寄居的感激之情。

4.《宿府》和诗人的另一首诗《登高》写作时间仅仅相差三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丹羽书②-她。

鱼龙寂卖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旅居夔州时的作品。②羽书:羽檄,

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闻道”开篇,可知后面续写的长安局势变化是诗人听闻所得,“弈棋''的比喻贴

切而形象。

B.颔联承接首联,通过写王侯府第易主、官员服饰的变化来突出政局的变化,对仗工

整,感情深沉悲凉。

C.颈联突出了战争局势的危急,将当时外患造成的国家危局历历画出,实现了议论与

叙事、历史真实与艺术表现的高度统一。

D.尾联写入秋后鱼龙潜伏于深渊,就像诗人长困夔州倍感寂寞,诗人不由回忆起居住

长安时的往昔岁月。

6.本诗与《登高》在思想情感上有相同之处,在如何抒发情感上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②。

[注]①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

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②《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

叹人牛短暂而流泪。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涵”字形容江水把秋影包容在怀抱里,用“翠微”代指齐山,流露出作者的愉悦

心情。

B.颔联夹叙夹议,借佳节抛开烦恼,定要将菊花插满头才回去,这写出了诗人矛盾的

心情。

C.颈联写诗人与客人在重阳佳节登高赏景,纵情饮洒,以至大醉,再去欣赏落口美景“

D.本诗是作者和友人张祜同登齐山而作,语言情调爽利豪宕,风格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8.同样是重阳登高,这首诗与杜甫《登高》在意境和情感上却有着明显区别,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①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维②市远无兼味,博酒家贫只旧酷。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

头盖了草堂,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②盘飨:盘盛食物的统称

9.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群鸥”起兴,以问可否邀邻陪酒作结,兼顾了空间与时间顺序,写了迎客待客

的全过程。

B.首联写“春水”“群鸥”等意象,渲染居处之景的秀丽幽静,“但见”透露出诗人些许寂寞

之情。

C.颈联选取彰显宾主情谊的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有勉励客人安

贫乐道之意。

D.诗人把门前情景、家常话语、身边人情编织成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富有浓郁的生活

气息和人情味。

10.《客至》《登高》都写到了酒,各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前出塞(其九)

杜甫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①。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②?

【注】①狄与戎:古代少数民族。北方日狄,西方曰戎。②固穷:安守贫穷。语出《论语・卫

灵公》:“君子固穷。”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以一个老兵口吻述说自己经历:从军十年,却无寸功,不免感到惭愧。

B.三四句变换角度,批评一股将1•看重名利,争功贪赏,自己羞于与他们为伍。

C.五六句揭示当前时局:中原地区尚且战火未息,何况西北边境还有异族侵扰。

D.全诗以第一人称自陈心曲,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读后令人感到真实、亲切。

12.本诗的最后两句与《登高》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整岳阳楼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①公元1122年,陈与义升任符宝郎,但不久就被贬为陈留酒监。公元1127年4

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是年秋,陈与义自陈留南迁避难,流

落洞庭,其间多次登岳阳楼,先后写下《登岳阳楼二首》。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东皿西”二字形象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并描绘出了一幅落日余晖洒在

帘旌上的壮丽的洞庭远景图。

B.颔联紧承首联,措写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想,借助“吴蜀”一词点明登临的地理位置,

也为诗歌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C.颈联直抒胸臆,叙其漂泊不定的遭遇之悲,作者登高望远却不能减轻心中悲苦,反

将自身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D.尾联中的“风霜”既指秋色的浓重,又与作者的“白头”互相映衬,一语双关;且暗喻

政治局势的严峻,意蕴深长。

14.陈与义在创作上立杜甫为学习典范,本诗被认为是其学杜的成功之作,请结合本诗和

杜甫的《登高》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鲤期断

15.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

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鲤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以鳗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

前途的不可预料。

D.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颈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16.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经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丧生。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官宦、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

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指酬唱,即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由此可以看出诗人与干处士之间的关系友好、

感情深厚。

B.首联“是日”即“九日”,第二句写诗人与王处士天各一方,只能彼此思念,紧扣题目

中的“见怀”。

C.颈联中“阅''有看到、见证的意思,诗人拟人化地写出了江山见证自己头发变白的过

程,生动逼真。

D.尾联写诗人蒙受王处士远在千里之外的关怀讯问,但因自己被贬谪远地难以归家,

故称“已无家”。

18.一般认为顾炎武诗风近杜甫。试与杜甫《登高》做比较,简要分析两首诗所体现的作

者思想感情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发问中

杜甫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力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进复教。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画何时免愁苦。

1注J避地;为逃避战乱而客居他乡。杜甫自公元759年因战乱由华州避地秦州后,转

徒至此时,已近五年。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毒蛇猛虎时常出没,一路上不见村庄,写出了他乱后荒无人烟的景象。

B.三、四句借哀景衬哀情,写山木惨惨,正是诗人内心"惨惨''的向外投射。

C.诗人不去观赏秋花锦石,是在女病妻忧的情况下急欲归乡的心情使然。

D.”三月一得书”写家人不愿频繁打扰诗人,这更加重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20.本诗与《登高》都表达了愁苦之情,请简要分析其原因有怎样的异同。

参考答案:

1.A2.同:长年漂泊、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感伤。异:《登高》有对个人穷困潦倒

生活的深沉感叹;《登楼》感叹当今皇帝如刘禅般昏庸无能,任用奸佞误国,却无报国之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

A.“以哀景写哀情”和“正衬”说法错误,本诗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手法。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的能力。

相同点:《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由情选景,寓情

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登楼》全

诗奇景抒情,将国家的动荡、自己的感怀和眼前之景融合在了一起,语势雄壮,意境宏阔深

远,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卜.的气概。总结概括下,都

抒发了流落他乡的伤感之情以及担忧国家命运艰难的忧国之情。

不同点:《登楼》“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借用典故,感叹当今皇帝如刘禅般

昏庸无能,任用奸佞误国.而《登高》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充分表达

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感伤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路。

3.B4.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

《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中“万里”“常作客'’都写出了诗人漂泊流离的苦痛。“艰难苦恨

繁霜鬓''中“艰难”不仅指个人生活的艰难、不如意,也指国家的动荡。

《宿府》中颈联写出了战乱持续时间之长,自己回家之难。尾联中“十年事”也写出了诗人长

期忍受战乱之苦,漂泊流离之苦。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动静结合”错误。颈联写到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但看?

本句话运用了以声衬静,通过彻夜回响的角声反衬四周的清寂。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宿府》“永夜角声悲自语''中"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

行路难”“风尘荏苒”“关塞萧条”,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而“音书绝”也是因为战乱未息。“行

路难”不但指现实中无法回到洛阳的艰难,也抒发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登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万里”“常作客”“独登台”登写出了诗人常年

漂泊在外,体现出诗人的嫖泊之苦。“艰难苦恨繁霜鬓”中“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繁

霜鬓”说明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让诗人感到极其遗憾,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5.C6.(1)思想感情相同之处:①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多难、时局动荡的深深

忧虑。②都有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2)如何抒发感情的不同之处:①本诗叙事抒情。

诗人通过写“长安似弈棋''、官员府第易主等悲叹世道的变迁政局的变动。②《登高》借景抒

情。诗人悲叹秋景之凄凉,借此抒发自己久居在外、年老多病之悲:诗人把自然凄凉、人生

艰难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意境深远。

【解析】5.本题考杳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常析能力。

C.“将当时外患造成的……”错,根据前两联可知,唐王室还有内忧,不只是外患造成国家危

局。

故选Co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想感情相同之处:

首先,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多难、时局动荡的深深忧虑。

本诗尾联写战乱频繁,国事堪悲,诗人却远走他乡,对•此秋江,何等惆怅。秋日江寒,鱼龙

潜跃,滞秋江而怀故国,悲政局而思致太平,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多难、时局动荡的深深忧虑。

《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

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加难以排遣,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多难、时局动荡的

深深忧虑。

其次,都有对自己身世浮况的感慨。

本诗中,“鱼龙寂宽秋江冷写战乱频繁,国事堪悲,诗人却远走他乡,对此秋江,何等惆怅。

表达了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登高》中,颈联点出一个“秋''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

多病独登台“,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

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也表达了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

如何抒发感情的不同之处:

本诗叙事抒情。首联中“闻道”,是指听说,'、似弈棋”,说长安政局如同弈棋之变化,盛衰无

常,接以“世事”之“不胜悲”,“世事”贯以“百年”,是就唐王朝开国至今而言,也暗指“I上事”

之"不胜悲''乃日渐积成。长安之似弈棋,实指国家之似弈棋,这种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

而扫除这种悲剧局面也不是i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首联委婉曲折,通过写“长安似弈棋”、官

员府第易主等悲叹世道的变迁政局的变动。

《登高》借景抒情。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

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诗人围绕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他穷困潦倒、年老多

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诗人把自然凄凉、人生艰难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意境深远。

7.C8.①《九日齐III登高》中景色清丽明快,营造了清新明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重

阳节登高的愉悦心情及乐观旷达的胸襟。

②《登高》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营造出萧瑟肃杀、雄浑开阔的意境,突出诗人韶光

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在重阳佳节登高赏景,纵情饮酒,以至大醉”错误。诗中“但将”一词表明,“酩酊酬佳节”

是诗人的想法,诗人是否真的做到了,诗中并未提及。“再欣赏落日美景”也无依据。

故选Co

8.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能力。

杜牧诗的首联“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写到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

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看到北雁南

飞,影落秋江,写出了景色之美,营造了清新明丽的意境,可见作者重阳登高的愉悦之情。

尾联”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写到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

着牛山流泪。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

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

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尘世难逢欢乐事,重阳住节时,就应该纵情把酒,古往今来都不免有

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表现了诗人重阳节登高的愉悦心情及乐观

旷达的胸襟。

杜甫诗悲慨沉郁,诗人仰望、俯视萧瑟的秋江景色,听到猿啼的哀声,看到茫无边际、萧萧

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营造出萧瑟肃

杀、雄浑开阔的意境。尾关连用四个字“艰”‘滩”“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

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稀,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突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

无限感慨。

9.C10.《客至》:

①“樽酒”“旧酷”,表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情厚谊。诗人家境贫穷,没有好酒,但是竭诚

待客,主客融洽相得。

②“余杯”,表现诗人、客人、邻翁性格的真率及会客场面的兴致盎然。诗人请邻翁共饮作陪,

饮未饮完的残酒,足见率真自然和平日关系的和谐。

《登高》:新停“浊酒”更深一层表现诗人的悲怆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而停杯断酒,潦倒之

情就只能郁积心中,更加无法排遣。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勉励客人安贫乐道之意”错误,无中生有,原句有因刀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之意。

故诜C。

10.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以及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客至》:

“樽酒家贫只旧酷”意思是家境贫寒只有隔年的陈酒招待。这是诗人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

家境贫穷,没有好酒,但是请客人随便进用,写出了诗人竭诚待客,主客融洽相得,所以这

•句表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情厚谊。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思是如行宁邻家老翁举杯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

唤来。这一联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

节描写,细腻逼真,可见诗人的率真自然以及和邻居平E关系的和谐,表现表现诗人、客人、

邻翁性格的真率及会客场面的兴致盎然。

《登高》: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作者因国运的艰难而借酒消愁,但又因年老多病而刚

刚停杯断酒,潦倒之情就只能郁积心中,更加无法排遣。所以,新停“浊酒”更深层表现诗

人的悲怆之情。

11.A12.①本诗结尾两句运用典故和反问,表现了主人公尽管遭受不公、处境穷困,

但不计个人得失、心系国家安危,热烈地赞颂其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②《登高》的尾联通过描写诗人悲苦的身世经历,直抒胸臆,表达了一生艰难、功业无成而

身已衰老的抑郁苦闷,寄寓了忧国伤时之情。

【解析】II.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却无寸功,不免感到惭愧”错误。前两句“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意为转眼十多年的

当兵生涯,大大小小的功勋谁没有呢?本句没有对“无寸功”的惭愧之情。

故选Ao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艺术手法及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结尾两句“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意为大丈夫为国志在四方,哪里有停下来的时候

啊!祖国内忧外患,军人自有守土之责,怎么可以为求虚名而不顾气节呢?这两句运用反问

的手法,化用《论语•卫灵公》中“君子固穷'’的典故,表现征夫作为一个大丈夫,志在四方,

绝不会因“穷”而失去气节,可以看出征夫是一个胸怀坦荡、忠贞爱国、志存高远的忠志之人,

抒写征夫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征夫志向远大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登高》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意为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秋狗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极尽笔黑突出诗人内心的

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扬百结,愁绪万千,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已先老。

运用直接抒情的修辞手法,将作者穷困潦倒、孤苦无依的悲凉刻画的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

忧国伤时的情怀。

13.A14.①语言内容:陈诗引用《登高》中的原词“万里”,化用《登高》中的“百年”

为“三年”,使自己的诗歌带上了杜诗的色彩。杜诗中将“万里”和“百年”对举,陈诗将万里”

三年,,对举,都从空间、时间的维度来叙事,相互映照,使诗歌境界阔大(气象开阔,意

境宏深)。

②语言风格:陈诗继承了杜诗的沉郁顿挫。情感“沉郁”,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合在一起;

韵律“顿挫”,符合律诗的平仄格律。

③结构技巧:《登岳阳楼》和《登高》的结构一样,都是前两联写景,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

取景开阔,意境苍凉悲壮,后两联都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内心的苦痛(“律诗”“起承转合”)

④思想情感:杜诗中,诗人抒发了个人年老多病、流寓他乡,依旧忧国忧民之情;陈诗同样

抒发了自己颠沛流离之苦和对国家残缺、中原动荡之忧。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A.”描绘出了一幅落日余晖洒在帘旌上的壮丽的洞庭远景图”理解错误,诗歌中的“帘旌不动

夕阳迟”写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惨淡凄凉,

以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恋秋,

故选Ao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的能力。

首先,语言内容上,陈诗引用《登高》中的原词“万里”,化用《登高》中的“百年”为“三年”,

使自己的诗歌带上了杜诗的色彩。杜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中,将“万

里”和“百年”对举,陈诗“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两句中,将“万里”与“三年”对举,

都从空间、时间的维度来叙事,相互映照,使诗歌境界阔大,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其次,语言风格上,陈诗继承了杜诗的沉郁顿挫。如“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表达了国破家亡后的沉痛之悲,情感“沉郁”,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合在一起,。韵律“顿

挫”,符合律诗的平仄格律。

再次,结构技巧匕《登岳阳楼》和《登高》的结构•样,陈诗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帘旌不动,湖

面风平浪静,夕阳蜴筋西沉。颔联从静态舒线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杼情。杜诗

前两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是写景,

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取景开阔,意境苍凉悲壮。后两联都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内心的苦痛。

同时,两首诗都是典型的律诗,结构上都有起承转合的特点。

最后,思想情感上,杜诗中,诗人抒发了个人年老多病、流寓他乡,依旧忧国忧民之情。诗

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

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3陈诗同样抒发了自己颠沛流离之苦和对国家残缺、中原动荡之

忧。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

有了和杜诗一样的情感。

15.D16.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

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鲸鹏之志;而

《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

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从颈联的糠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情感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

泊愁苦。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同:

本诗“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意为留滞他乡,有才无用,艰危时局,气节弥坚;而《登高》

中“万里悲秋常作客”意为作者悲叹秋色感叹常年漂泊在外,“艰难苦恨繁霜鬓”又结合当时安

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的背景可知诗人备尝艰难潦

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口渐增多,便可看出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

异:

本诗中,诗人在尾联中喊出图南之举未可逆料,但官星鹏变化是巨大的,将会飞向南天的豪情,

可见诗人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鳗鹏之志;而《登高》前四句写景,紧扣秋天江边空

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围绕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

他乡的悲哀之情。由此可见《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其在尾联仍

深为鬓发日益用白,困顿潦倒生病后戒酒伤怀,透露出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17.D18.相同点:①都有对自己逐渐衰老H.身世飘零的感伤。顾诗“鬓华”是指自己年

老、两鬓斑白,“逐客已无家”可知自己流亡在外、无家可归;杜诗“百年多病”“繁霜鬓”等内

容指自己年已迟暮、体弱多病,“万里”“常作客”说自己离家万里、在外漂泊、有家难回。②

都有深沉的爱国情怀(或:都有对国事的忧伤)。顾诗“天地存肝胆”指把自己一腔报国的忠

肝义胆留存给天地,结合注释“明末投身反官宦、权贵的斗争”“志存恢复”等语皆可看出其爱

国情怀;杜诗“艰难苦恨”既指做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可知其爱国情怀(忧国伤时

亦可r

不同点:①顾诗中还有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由“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等内容可知;以及

对朋友挂念自己的感激之情,由“酬”“见怀”以及“多蒙千里讯”可知。②杜诗中还有对自己孤

独、寂寞的感伤,由“独登台”可知;以及对秋声秋景的感伤之情,由首联写景和“悲秋”可知。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但因自己被贬谪远地难以归家,故称,己无家,”错误。尾联“逐客”本意是指被贬谪的人,

但结合注释可知诗人并未在朝廷做官,故此处“逐客''表达的是自己因为明朝灭亡而流落在

外,是自我放逐。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

都相对自己逐渐衰老且身世飘零的感伤。顾诗,,江山阅鬓华''自言历尽兴衰,鬓发早斑,虽然

诗人时年四十四岁,但江山鼎移已整整十二春秋,南明的根据地越推越南,范围越缩越小,

诗人不禁有惊老之叹,“逐客已无家''写我这漂泊的远客啊,现在已经无法还家。杜诗“悲秋”

己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

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

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调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表达自己离家万里、在外

漂泊、有家难回。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白登上高台,那

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

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

都有深沉的爱国情怀。顾诗“天地存肝胆”是诗中最为慷慨激昂、集中自言其志的一句,表达

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和志向,在感伤自己命运的同时,更寓深切的亡国之痛。结合注

释“明末投身反官宦、权贵的斗争”“志存恢知”等语皆可看出诗人一牛汲汲恢知,至死不渝,

肝胆可鉴天地,白发能感河山。虽然江山易主使之早生华发,但一个壮心不已的志士形象已

由此可见。沉雄苍凉的风概焕发强烈的民族气节,国破家亡的悲愤勃发于持之以恒的抱负之

中。杜诗“艰难苦恨”既指做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

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不同点:

顾诗中还有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相望各一涯”写出了诗人与好友远隔天涯,彼此殷切惦念之

意。王炜赠诗是为表达自己的思念,诗人酬答亦当有所回应。但是,诗中表达的思念有别于

一般的朋友之情,而隐含志同道合、互相勉励之意。尾联“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表达出

对友人关怀之情的谢意,I可应题之酬作,同时也表明自己的处境和心迹。"离怀''是对王炜的

怀念,也倾注着对家乡的关照。“多蒙千里讯''一句,暗扣题中"酬'’字,亦与首联的“相望各

一涯''相互呼应,其感激之情固然真诚,但其中多少含有一曲苦涩。

杜诗中还有对自己孤独、寂寞的感伤,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

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

的伤感情怀。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