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辞凭高阁乾坤连⑴,病入中年日月道⑵。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面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释:【1】连:狭窄,这里指宋朝金瓯(指国家版图)破碎,也象征着朝廷言路狭窄,

预示着作者仕途不顺。【2】遒:这里指迫近,尽。

I.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欲”字,表现出诗人此时此刻年纪尚轻,未长出白发。

B.颔联中“乾坤”、“日月”两词的使用为诗歌增添了豪迈雄浑的气势。

C.第五句中的“空”字与“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空”字意不同。

D.“且占丹枫”是姑且占据着满眼霜枫,透露出了退居山阴的无奈。

2.数字,在诗歌中有时是虚指,极言其多,通过“言过其实”的描述,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

果。下列诗句中数字的运用,仪有达到这一效果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3.请结合中间两联,谈谈作者"愁'’的原因。

第1页共50页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欲行雨未止【1】

出慢依灯影,空阶送雨声。

暂归仍客路,投老倍乡恃。

眼涩书难读,心摇梦易惊。

病多常怕醉,酒尽却思倾。

忆昔[2]

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

屡经汉帝烧余栈⑶,曾宿唐家雪外城。

壮志可怜成昨梦,残年惟有事春耕。

西窗忽听空阶雨,独对青灯意未平。

注释:【1】此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十月,陆游奉诏离开蜀地,返回浙江山阴途中。

[2]此诗作于庆元二年(1196),陆游闲居山阴,时年七十一岁。【3】汉帝烧余栈:张良劝

说刘邦烧绝联系汉中和东边各国的栈道,该址在今陕西褒城县北。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行雨未止》善以矛盾传情:归乡而乡情倍增,不能饮酒而又思饮酒。

B.《忆昔》首联作者回忆往事,写自己不惧路途遥远,走过万水千山。

C.《忆昔》颔联汉唐对举,聚焦此前远游中都多次经过的两处历史遗迹。

D.两诗结尾的“却思倾”“意未平”,语短情长,言浅意浓,富有韵味。

2.“灯”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下列四句诗词中的“灯”与陆游这两首诗中“灯”的内

涵相同一项是()

A.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高适《除夜作》)

B.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C.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D.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曹雪芹《纥楼梦》)

3.这两首诗均写到“空阶雨”,请根据原文分析其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第2页共50页

三、(2023♦北京西城•北京西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叹庭前甘菊花杜甫九日赏菊陈与义

檐前甘菊移时晚,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

青蕊重阳不堪摘。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

明日萧条醉尽醒,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

残花①烂煨开何益。孤芳撞天地,众卉亦已微。

篱边野外多众芳,殷勤黄金厝,照耀白板扉②。

未撷细琐升中堂。沽酒欲寿花,扎兄中与我违。

念兹空长大枝叶,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

结根失所缠风霜。夕英④岂不腴,骚人自难肥。

【注】①残花:指晚开的甘菊。②白板扉:指简陋的大门。③孔兄:钱的谑称。④夕英:出

自《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

I.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前两句写甘菊因为移栽的时间晚,重阳节时花蕾尚青,不能供人采撷。

B.陈诗前四句写菊花在秋天绽放,夜晚遭受秋霜打击,白天仍有太阳呵护。

C.杜诗“残花烂煜”与陈诗“黄金匾”都写出诗人对眼前盛开的菊花的喜爱。

D.杜诗“开何益”与陈诗“岂重九”都以反问的语气强调菊花要适时开放。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写众芳被人们采撷至中堂,意在突出重阳节的热闹氛围。

B.陈诗写众卉已经凋谢,反衬出秋菊在天地间傲然独立的风采。

C.两首诗都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内涵丰富。

D.两首咏菊佳作风格不同,杜诗沉郁顿挫,陈诗明朗轻快。

3.两首诗都借菊花表达人生感慨,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3页共50页

四、(2023•北京丰台•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池州萧丞相楼二首①(其一)

苏辙

绕郭青峰睥睨屯,入城流水潮毅文。

楼成始觉江山胜,人去方知隹业尊。

坐久浮云裘后岭,酒醒飞雪变前村。

我来邂逅公②归国,犹喜登临共一樽。

注:①丞相,指唐德宗时的承相萧复。曾为池州牧,政声廉美,为赈灾理政,起楼于城

北之青峰岭。②公,指池州太守滕元发,时将解任。

1.作者写登临所见,既有视角的变换,又有时间的推移,请结合诗句简析。

2.结尾句,作者用“喜”字直抒胸臆,结合全诗,说说“喜”从何来?

第4页共50页

五、(2023♦北京通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拟古(其十二

李白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

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

越燕⑵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别久容华晚,琅汗⑶不能恨。

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⑷。

注释:【1】此诗是李白拟《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写一位妇女

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2】越燕:指南方越地的燕子。[3]琅讦(langgan):指似珠的

美玉。传说中昆仑山有琅汗(仙树)。【4】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妻子思念远出的丈夫,立在山

头守望不回,天长日久竟化为石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用叠词“去去”言路途远,又用"复去去''更进一层,从时间、空间上强调珞途

极其遥远,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B.“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用“汉水有不同方向的支流,楚地山峦有不同方向的分布“

形象说明与“君”离别,各在天涯。

C.“别久容华晚,琅开不能饭”两句诗是说“长久的分别,使人年华衰老,即使像琅汗这

样美好的事物也不能满足人的心愿

D.”日落知天昏,梦氏觉道远”的意思是天色已渐渐晚了,游子做了很长的梦,梦中感

到路途遥远,自己离故乡已经很远了。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与李白《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

对月''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B.“越燕喜海FI,燕鸿思朔云”两句诗用比兴手法,以越燕和北雁尚且怀恋各自故土为

喻,表达了游子眷恋故乡之情。

C.本诗最后两句,与开头“辞君还忆君”相呼应,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流露出人生无望的消极情绪。

D.这首诗的语言白旗通俗、质朴明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中想象奇幻,

自由奔放、瑰丽的创作风格迥异。

3.清代的沈德潜评价这苜诗“词微旨远,怨而不怒”。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

理解。

第5页共50页

六、(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别子瞻⑴

秦观

人生异趣各有求,系风捕影只怀忧。

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徐州英伟非人力,世有高名搜区域。

珠树⑵三株正可攀,玉海千寻真莫测。

一昨秋风动远情,便忆妒鱼访洞庭。

芝兰不独庭中秀,松柏仍当雪后青。

故人⑶持节过乡县,教以东来偿所愿。

天上麒麟昔漫闻,河东焦鸳⑷今才见。

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外能几人?

八砖学士⑹风标远,五马使君口】恩意新。

黄尘冥冥日月换,中有盈虚亦何算?

据龟食蛤⑻暂相从,请结后就游汗漫。

注释:【1】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当时秦观到徐州拜访在此地任知州

的苏轼。【2】珠树:神话中的神木[3]故人;北宋诗人李常。【4】鬻熊:凤凰。【5】北斗

以南:出自《新唐书•狄仁杰传》中的'‘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己“。【6】八砖学士:

指唐朝翰林学生李程。【7】五马使君:太守的别称。【8】据龟食蛤:超然物外,遨游四方。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前四句表明自己不慕权势而向往结识苏轼。

B.“珠树”两句叙述了诗人攀神树、游玉海的经历。

C.“故人”两句写诗人在李常引荐卜得以拜访苏轼。

D.诗人在本诗结尾两句表达了希望追随苏轼的心愿.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以议论起笔,刘禹锡的“自占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也是如此。

B.诗人以“妒鱼”和“麒麟”自比,岑参在诗中以“梨花”喻雪,二人都善用比喻。

C.诗人巧妙化用了狄仁杰的典故赞美李程之贤,辛弃疾的词作中也有对典故的化用。

D.本诗语言典雅缢藉,意味隽永;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语言风格相同。

3.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苏轼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

第6页共50页

七、(2023♦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3,又觉万姝娇困。霜点燮。潘令②

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③飞仙,石湖⑷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

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⑤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释】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本词作于词人里职十

年期间。②潘令: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美

誉。③玉局: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④石

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存世。⑤漫:其,不要。

I.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了词人两鬓已白的老态。

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

质了。

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语义相近。

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了作者对海棠

的怜惜喜爱之情。

2.本词运用了把事物人格化的手法,以“娇困”一词写出海棠仿佛美人慵懒欲睡,赋予海棠

花以人的情态。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放《新请》)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回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结合词作内容,归纳《摸鱼儿•海棠》中刘克庄描绘的海棠花的形象特点,并说说词作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第7页共50页

八(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北窗[1]

白首微官只自囚,青灯明灭北窗幽。

五更风雨梦千里,半世江湖身百忧。

壮志已孤金锁甲,倦游空揽黑貂裘。

蒲亭夜猎⑵犹堪乐,敢恨将军老不侯。

野饮夜归戏作【3】

青海天山战未康,即今尘暗旧或袍。

风高乍觉弓声勃,霜冷初增酒兴豪。

未办大名垂宇宙,空成恸哭向蓬蒿。

蠲亭老将归常夜,无奈人间儿女曹!

注释:【1】《北窗》作于淳照七年(1180),作者时任朝请郎(正七品)提举江南西路常

平茶盐公事。【2】《史记・李广列传》记载:“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

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菊(濡)陵亭,新陵尉醉,呵止广。广骑

日:‘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3】《野饮夜归戏作》作于淳熙

九年(1182),作者当时闲居浙江山阴县。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窗”诗首联写白首伴青灯,营造了凄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野饮”诗首联写眼前旧时的戎袍依然带有边关飓战的征尘,虚实结合。

C.两诗均写“风”,笫一首写风雨相袭,人生多艰;第二首写风高霜冷,语势低沉。

D.第一首以“北窗”入题,点明抒情对象;第二首题目中“戏作”二字,意味深长。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窗”诗颔联中的“五”“千”“半”“百”,写出了诗人牵念之远、忧愁之重。

B.“北窗”诗颈联中“已孤”“空揽”相对,写出了诗人孤独落寞、贫苦无依的处境。

C.“野饮”诗颔联中的“乍觉”和“初增”,写出深埋于心底的壮志豪情瞬间被激发。

D.“野饮”诗颈联中的••未办”♦•空成“,写出高远的理想与失意的现实的巨大落差。

3.两首诗的尾联都用了“渤亭夜猎”的典故来抒情。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其所表达情感的

异同。

第8页共50页

九、(2023♦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苏轼

雨后春容清史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其个成归计。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只有”一词可以看出词人心中深深的遗憾,因为此刻他无法与家人一起赏春。

B.“一纸乡书'’等三句照应了题目,也点出了乡书的主要内容,即问何时归乡。

C.“白首”一词极好地突出了词人的游子形象。

D.从词的最后两句词人回复乡书中的问题来看,词人可谓归心似箭。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上片描写北固山雨后清丽的景色,反衬出讯人客游在外难以排遣的幽怨。

B.词人用一个“幽”字修饰“恨”,写出了“恨”的特点:藏于内心,深沉难消。

C.“蝶恋花”是词牌,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与声律,也决定着词作的语言风格。

D.末尾“千行汨”用夸张手法写词人因为思乡之情难以抑止,所以泪流满面。

3.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碧琼梳拥青螺髻”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第9页共50页

十、(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竹枝歌⑴

苏辙

其二

扁舟日落驻平沙,茅屋竹篱三四家。

连舂并汲各无语,齐唱《竹枝》如有嗟。

其三

可怜是人足悲诉,岁乐年丰欠何苦?

钓鱼长江江水深,耕田种麦茨狼虎。

竹枝歌

苏轼

其三

水滨击鼓何喧阅,相将扣水求屈原。

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

其四

海滨长鲸径千尺,食人为粮安可入?

招君不以海水深,海鱼岂解哀思直?

注释:【1】竹枝歌:一种地方民歌,诗人多有拟作,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诗开篇描写景色,同时又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B.苏辙诗中“足悲诉”承“如有嗟”而来,引起下文。

C.苏轼诗中“似当年”勾连起古今跨越千年的场景。

D.苏轼诗中描写了人们围观长鲸的场景,令人震撼。

2.下列对苏辙、苏轼二人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描写了人们歌唱的场景。

B.都用了反问修辞加强语气。

C.都各自在内容上前后相承。

D.都形制短小而又立意深刻。

3.“竹枝歌”多吟咏风土,抒发悲情。请比较以上二人诗中描写的内容及所抒悲情有何不同。

第10页共50页

十一(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西湖寄谢法曾歌「

欧阳修

西湖春色归春水缘于奥。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移。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尊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笈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注释:[1]谢法曹:欧阳修的朋友,当时在许州(今河南许昌)任司法参军,此地有一

个西湖。欧阳修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被贬谪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谢法西

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中砸的一项是()

A.“西湖”四句写西湖的春天景色,繁花似锦,春风吹来,花瓣四散。

B.“遥知”两句回忆与友人共酌湖上的时光,给被贬的作者带来宽慰。

C.“雪消”两句写冬雪消融,群山显翠,江边的鲜花已经盛开的情景。

D.“异乡”两句写自己独处他乡,人情物态各异,只有东风是旧相识。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氐购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景,不仅咏叹西湖的自然风光,更是以美景烘托友人的美好情谊。

B.“白发题诗愁送春”一句,诗人描摹诗友白发多情,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

C.诗的最后四句采用类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春天里的不同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D.全诗将想象之景与眼前之景交织在一起,各具特色,同时衬托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3.本首诗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第11页共50页

十二(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⑴

高适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⑵。

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

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⑶。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

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注释:【1】此诗为诗人离开长安后寓居蓟门所作。王之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被人

诬谤而去官;郭密之,晚年任诸暨令。【2】搔屑:萧瑟。[3]芳节:良时。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氐砸的一项是()

A.“适远”两句写诗人登上蓟丘,看到一片萧瑟景象,顿生孤独之感。

B.“迅递〃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已分别了十年,各自畅游于千里山水间。

C.“才华”两句写王之涣、郭密之两友人的个人情况和所处时代特点。

D.“逢时”两句写诗人人生路上遇事多杓错谬,内心有着深沉的感受。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扣题,“迢递”八句承接此四句,回忆自己与二友人相聚时的情境。

B.“阻”“带’,二字形象写出云海阻隔、风雪交加的情状,交代“不遇”之因。

C.诗作结尾两句中的“矣”“但“两个虚词只为了凑足音节,无助于表情达意。

D.全诗由眼前景写到心中情•,勾连过去和当下,层层清染出诗人内心的感触。

3.诗中说“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诗人有哪些心里话要和友人说呢?请结合全诗简要

说明。

第12页共50页

十三(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贺新郎⑴

辛弃疾

邑中国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⑵,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

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⑶。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

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谢明《停六》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砒求名者,岂识浊醪⑷妙

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1】作者创作此词时已被闲置多年。【2】停云:停云堂。词中的《停云》诗,指

陶潜作《停云》诗,其诗序:“停云,思亲友也。“【3】本句借用《论语•述而》中“甚矣吾

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一句,原句表达孔子恢复周礼的愿望终究落空的失望之情。

[4]浊醪:浊酒。

I.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有对园亭题味的惯例,见到停云堂周围风景优美,故作此词。

B.“问何物”两句,作者自问自答,因青山多姿将它赋予审美意识。

C.作者认为陶渊明仓J作《停云》时所饮浊酒,与作者所饮风味相同。

D.结句“知我者”回扣强调开篇作者“交游零落,只今馀几”之感。

2.下列对作品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发空垂三千丈”借用李白“白发三千丈”诗句,表达作者情绪。

B.“空垂”与“隔叶黄叶空好音呻的“空”字都是“白白地”意思。

C.“云飞风起”化用刘邦《大风歌》,意在暗示南宋边塞危机四起。

D.“二三子”化用了《论语》“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凸显作者才情。

3.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归纳本词缢含的作者情感。

第13页共50页

十四、(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日长简仲咸①

王禹傅②(宋)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③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④共谁论。

注释:①仲咸:冯伉为字,与王禹偶同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旦同在商州主持

政务。②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商州团练副使时。③伯阳:老子李耳的字。④牢落:无所寄托。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上任之地偏僻,白天时光变长,且说明了写信原因。

B.颔联写诗人借读书消愁,于杜甫诗中徜徉,在老子文中悟道。

C.颈联写诗人于月下登楼、赏花、饮酒,暂得清净,身心畅快。

D.尾联写与仲咸的交往给谪居在外无所依傍的诗人极大的安慰。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借读杜甫、老子的诗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避世隐退的情感。

B.颔联与颈联运用对偶,且寓情于景,虽未著一情语,却饱含深情飞

C.全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章法井然,一气流转,与白乐天相近。

D.前三联的叙写实则为尾联做铺垫,更能反衬出诗人对仲咸的感激。

3.古人写诗,喜设诗眼。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第14页共50页

十五、(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①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方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

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③

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⑥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①木词为辛弃疾被罢官后退居瓢泉时作。②参差:仿佛.③直饶:即使。④东山:

指东晋名士谢安,他曾隐居东山,后又被朝廷起用,成功指挥了潮水之战。

I.下列对作品词句的分析,不氐砸的一项是()

A.“梦中一见”,作者借忆梦反映自己对陶渊明的追慕。

B.“欲歌还止”,唏嘘之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不满情绪。

C.“须信”两句,是说如果陶渊明还在,也会被现实震怒。

D.“富贵”三句,与孔子视富贵如浮云的态度有相似之处。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白发西风”是对陶渊明曾有终老于官场的想法表示惋惜。

B.“折腰五斗”表明作者与陶渊明一样痛恨坐享朝廷的俸禄。

C.“应别有”意在指出那流传已久的对陶渊明的认识是错的。

D.“东山何事”显示出作者的内心仍然期待着能被朝廷起用。

3.作品借“高山流水”引陶为知音。结合词句分析,辛、陶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第15页共50页

十六(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蓝田山石门精舍”

王维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勇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经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杏卧陪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⑵。

注释:【1】精舍:寺垸。[2]觌:相见。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两句写诗人傍晚驾舟游览,任回风吹荡,内心十分惬意。

B.“遥爱”四句写诗人遥望心仪美景,在前往途中产生疑虑和惊喜。

C.“朝梵”四句写僧人们山居生活清寂无聊,经常向樵夫询问世事。

D.“再寻”两句写诗人担心重来此地会迷路,黎明时再次各处登览。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涧芳”两句以动写静,写出了山涧花草的芳香和山月的清明。

B.结尾作者借“桃花源”的典故,表达恋恋不舍决意重游的心情。

C.本诗写了一段漫游的经历,采用移步换景法,行文清晰、流畅。

D.本诗风格清新自然,既蕴含着丰富的情味,也着意表达了理趣。

3.明代周理评价此诗前二十句“始以无心,终若有得“。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评价中“无

心”与“有得”的理解。

第16页共50页

十七(2023秋・湖北•高二黄冈中学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歌

陆游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⑴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扃舟东下八千里,挑李瓦成仆奴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注释:【1】南充樊亭:与下文中的“碧鸡坊'’均为四川地名。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从诗人初到蜀地赏海棠写起。

B.“蜀姬”句写出蜀地女子的美艳和谦逊。

C.“扁舟”两句写诗人远离桃李之乡来到蜀地。

D.结尾表达了诗人追求永生、千古留名的理想。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杜鹃”与《琵琶行》中的“杜鹃”都蕴含哀情。

B.本诗抒发的情感与《临安春雨初霁》的惆怅徘徊有所不同。

C.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描绘了奇幻璀璨的梦中景象。

D.本诗十六句,层次清晰,体现出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3.本诗歌咏海棠,多从侧面展开。请结合全诗赏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第17页共50页

十八(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解语花•梅花

吴文英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⑴。临溪影、一一半斜滑浅。飞寞⑵弄

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电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超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中春怨。东风半面

[4,o料准拟、何郎词卷⑸。欢未阑,烟雨青黄⑹,宜昼阴庭馆。

注释:【I】剪: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句。【2】霍:雪花。【3】“琼树”二句:暗

用唐代薛昭于兰昌宫见张云容、刘兰翘、萧凤台三美女事。下阕“云容”“兰翘”“箫凤”即指三

美女。【4】半面:喻花瓣凋落。【5】何郎:指南朝梁诗人何逊,有《咏早梅》诗。【6】青黄:

指梅子熟时。

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氐州的一项是()

A.“门横”三句写词人沿路寻找梅花,只见烟水苍茫,春景迷离。

B.“临溪影”两句直接展现出梅花在春风吹拂下呈现出横斜之姿。

C.“酥莹云容”三句写出了梅花温润、晶莹、清瘦、柔婉等特点。

D.“料准拟”两句写梅花即使凋零,也能为何郎所赏而写入诗篇。

2.卜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止确的一项是()

A.“飞卖弄晚”中的“飞霎”,既呼应“皱碧”,又为“琼树”埋下伏笔。

B.“夜暖”“暮寒”二词相互映照,突出了暮春时节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

C.“冷云”三句,兼写三美女与梅花的凄凉处境,意在表现梅花幽怨之情・。

D.词中梅花的繁盛与凋零、三美女与何郎分别构成对比,以寄托复杂情思。

3.此词咏梅,词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展现梅花形象的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第18页共50页

十九(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沈亚之歌并序

李贺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

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驶马小,家住钱塘东叁东。

向藤交察织书及⑴,短就齐裁如凭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⑵,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才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家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⑶。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注释:【1】笈:书箱,【2】春卿:主管考试的官员。【3】古人三走:指管仲三次为官,

三次被免。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碰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写沈业之春日东归,坐骑瘦小,表现具落第失意的形象。

B.“白藤”二句写沈亚之当初入京时,携带了一书箱整整齐齐的文稿。

C.“春卿”二句写主考官主持选才,将沈亚之进献的黄金弃置于一旁。

D.“请君”二句表达诗人对沈亚之的鼓励,期待他来年秋天再来应试。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怨”开篇,整首诗笼罩在才子落第的凄凉颓丧的气氛之中。

B.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同为七言古体诗,诗中都有丰富奇特的想象。

C.本诗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奇诡浪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D.诗歌表达了送别友人时深挚而复杂的情感,语言形象,富有感染力。

3.诗中写沈亚之入京应试和落第归家时都用到了“笈”,试分析其意义和作用。

第19页共50页

二十(2023•北京平谷・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杂兴八首之三

清顾嗣协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幸勿多苛求。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寒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I.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诗的一二句,写骏马能跨越险阻,却不如牛会耕田,赞美了牛的坚韧精神。

B.顾诗的五六句,意思是如果舍长就短,即使是智者也会捉襟见肘、无能为力。

C.白诗的一二句,通过“赠”字,强调自己说的这个“决狐疑'’的方法之宝贵。

D.白诗的五六句,通过两个历史人物的事例,从反面说明了首句方法的正确性。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诗将同为家畜的“马”与“牛”、同为运载工具的“车”与“舟”作了对比,来证明观点。

B.顾诗通过类比的手法,表现出了作者思维的深邃与细密,诗中阐释的道理颇具辩证

性。

C.这两首诗的诗意含蓄隽永,出语曲折委婉,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富有情味,让人

思而得之。

D.这两首诗均富有理趣,顾诗侧重于表达如何选用人才,而白诗侧重于表达该怎么样

辨识人才。

3.古诗中常常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才观,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及曹操的《短歌行》,简要分

析三位作者是如何表达人才观的。

第20页共50页

二十一、(2023•北京延庆•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

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

山影重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

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

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

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蝶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3.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是读诗的门径。请以这两首诗歌为例,说说关注题目对读懂诗歌的

作用。

第21页共50页

二十二、(2023•北京顺义•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志川【1】

陆游

往年出都门,誓墓⑵志已决

况今蒲柳姿,俯仰及大耋。

妻孥厌寒饿,邻里笑迂拙。

悲歌行拾穗,幽愤卧啮雪。

千岁理松根,阴风荡空穴。

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

铸为上方剑,衅以佞巨血。

匣藏武库中,出参髦头⑶列

三尺粲星辰,万里静妖孽。

君看此神奇,丑虏何是灭。

注释:【1】作此诗时,作者住在山阴,年73岁。【2】王羲之辞去会稽内史官职后,曾在其

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做官。[3]参,参加。聚头,皇帝大骂出官时武士披发前驱者。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无碰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诗人自离开首都后,就已立卜坚定的决心。

B.三四两句写作者身体状况不好,很快就将到八十岁。

C.五六两句说虽然妻儿能忍受饥寒,但邻居并不理解。

D.这首诗在最后八句借助“剑”的意象抒发激昂情绪。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无碰的一项是()

A.诗人因晚年生活条件艰苦,拣稻穗、屋漏雪,而怨恨不已。

B.作者想象死后心肝化为金铁,意味着其生前愿望难以实现。

C.诗中“佞臣”二字暗示当时南宋朝廷谄媚、主和之风盛行。

D.全诗情感深沉,悲愤之中又蕴含豪情,诗人自我形象突出。

3.本诗层次清晰,请结合具体诗句,写出诗题中的“志”包含哪些内容。

第22页共50页

二十三(2023•北京•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平乐

周邦彦

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馀年,辛丑正月二十六日,避贼复游故地。

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与孤

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念朱颜军发,曾到处,故地使人

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被斜。重慕想、东陵⑴晦迹,彭泽旧来,左右

攀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我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⑶驿,时倒融⑶尊,劝此淹留,

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注释:【1】东陵:秦东陵侯召平,秦破后,隐于长安城东,种瓜为生。【2】郑:指郑当时,

西汉人,以好客爱友著名,【3】融:指孔融,东汉人,好客。

I.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无聊的一项是()

A.“稚柳苏晴”三句,描绘了初春雨后天晴的景致,交代了词人写作的时节。

B.“叹事与孤鸿尽去”句中“叹”字语调深沉,饱含多年后故地重游的感慨。

C.“临路敬斜”句中嗽斜”有“不平”之意,既可指景物,也可指人的心境。

D.”何况风流鬓未华”句,意思是才干尚在,两鬓尚未白,还有机会建功立业。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无硕的一项是()

A.“乔木依前”句与上文“曾到处”相照应,巧妙呈现出诗人想象的故地之景。

B.”左右琴书自乐,飞菊相依“两句,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

C.“翻令倦客思家”句与上文所写故人盛情挽留之意形成反转,蕴含无穷意味。

D.本词因情布景,词人选用了“轻阴”“孤鸿”等景物将自己的心境呈现出来。

3.这首词情感深沉复杂。请结合具体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