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讽喻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讽喻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讽喻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讽喻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讽喻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讽喻类分类练习题汇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芭麻?

蚕妇

来鹤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小止确的一项是()

A.杜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如粉色与饥色对比、作者与蚕妇的对比。

B.来诗“晓夕”直述采桑时间之长,“多苦辛”表现出作者对•蚕妇的同情。

C.两首诗都讲述了养蚕过程的艰辛与所得劳动报酬的微薄。

D.杜诗语言风格朴实、浅显,来诗则通俗乂略带诙谐。

2.这两首诗后两句表情达意的技巧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①

黄庭坚

落日塞坦②路,风劲戛③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触弓白

羽,铁面骏骅麴④。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

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当时北宋的恃况是君王纵乐、文恬武嬉,边备废弛。②塞垣:边防城池。③戛

(jia):敲击。④骅骊: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的骏马。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每以“猎”指称战事,“闲猎”实际就是进行军事操练。落日、劲风渲染出紧张的战

第1页共29页

斗氛围。

B.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描绘了边塞景象,意境苍凉。

C.上片主要是实写,凸显了边地骑兵军事操练的飒爽英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D.词人在下片以大段的讽刺抒怀,与上片的理想之境构成强烈对比。

4.对于昭君和亲,清代女诗人郭润玉曾说:“琵琶一曲干戈靖,论到边功是美人。”著名历

史学家翦伯赞也右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镐无声五十年。”这首词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

情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周秀实田家行①

[宋]王庭珪

旱田气逢六月庠天公为叱群龙起。

连宵作雨知丰年,老妻饱饭儿童喜。

向来辛苦躬物荒,剜肌不补眼下疮。

先揄官仓足兵食,余栗尚可瓶中藏。

边头将军耀威武,捷书夜报擒龙虎②。

便令壮士挽天河,不使腥膻污后土。

咸池③洗日当青天,汉室自有中兴年”

大臣鼻息如雷吼,玉帐④无忧方熟眠。

【注】①此诗大约写于绍兴十年(1140)七月初。这年五月金兵南下,六月,攻顺昌,

为刘锚军所败;攻京西,为岳飞军所败;攻淮东,为韩世忠军所败。②擒龙虎,作者自注:

“近报杀退龙虎大王。''龙虎大王是金兵元帅金兀术手下政大将。③咸池,神话传说中的地名。

④玉帐:征战时主将所居之军帐。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主要写田家久旱逢甘雨、丰收在望的喜悦,后八句主要写渴望朝廷一鼓

作气、收复失地的心情。

B.作者在诗中特意加了“近报杀退龙虎大王”的注解,表明此次胜利非同小可,一举洗刷

了靖康之变的耻辱。

C.“腥膻”是对金人的蔑称,"污后土''指金人占据使大好河山蒙辱,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

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2页共29页

D.全诗在用韵方面,四句一转,平仄相间。转韵之处,意义也相应有转换,内容和音

节有机统一,和谐自然。

6.本诗饱含忧患意识和讽喻之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姜夔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朝,相从

诸娣玉为能。向夜深、风定情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

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注]①绍熙年间.宋金议和,换得苟安.词人泛舟巢湖。想起司水之神仙姥.有感而作。

②孙权曾在巢湖与曹操对峙,后凭春水上涨才逼退曹军。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姥出场于广阔浩渺的水天之间,碧波翻卷,乱云滚滚,声势浩大,气象万千。

B.词句接着用特写镜头正面描绘仙姥,她地位尊贵,风姿非凡,形象呼之欲出。

C.词人把仙姥想象成才能神奇的统帅,调兵遣将,动作神速,军事重地都有布兵C

D.“小红楼”“市影”与前面战场时空错综交叉,营造了神秘莫测的氛围,余味无穷.

8.请结合全词赏析“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工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行

贯休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税多轻忽。

稼彳啬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公子行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聪踏烂麦青青。

9.卜列对这两首诗的埋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3页共29页

A.贯休诗前两句通过衣着、行为和神气表现出公子的趾高气扬和豪奢的生活。

B.贯休诗后两句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个侧面揭露公子的懒惰和无知。

C.孟宾于诗写公子只顾自己春游而没顾上照看“骄驶”,导致"骄骗''践踏民田。

D.两首诗都写出了纨绮子弟的浮华生活,表现出对贵族少爷的憎恶之情。

10.两首诗首句都写到了公子的锦衣,但描写手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岁委行①(节选)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其徭②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奇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③茅茨空。

[注]①诗歌写于唐与吐蕃作战时期,此时五十七岁的杜甫携家人从夔州出三峡来到岳州。

②莫徭:少数民族,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③杼柚:织布机的部件。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联上句承接题上“岁晏行”,点明时令节候,描写出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景象。

B.第一联卜.句“潇湘洞庭”,点:明诗人行经之地,潇湘洞庭都飘扬着雪花,气氛悲凉惨淡.

C.第二联通过想象,虚写渔父在天寒地冻时捕鱼、莫徭无奈射雁,表现百姓生活的艰

难。

D.第三联通过对比写百姓生活,去年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今年粮食丰收,但米贱伤

农。

12.诗歌的最后一联与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都表达了当时怎样的现实?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4页共29页

荔枝叹(节选)

(宋)苏轼

十里一置①飞尘灰,五里一塔C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攸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注】①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②推(hbu):古代计里程的土堆,这

里也指驿站。③鹘(gii):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诗起句描写华滔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

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B.苏诘开篇四句用语含蓄,造势雄浑,描写了阜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然的情景。

C.杜诗二、三两句巧设悬念,营造了紧张而神秘的气氛,直至结尾方由“荔枝”二字释

疑。

D.苏诗五六两句写皇家为使荔枝鲜如“新采”,不惜遍设驿站,飞车跨山急如兵火,流

露作者讽喻之意。

14.比较杜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与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

载”在情感抒发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左省杜拾遗①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曾限紫微。

晚施天仗入,暮惹御杳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①拾遗,朝廷谏官,负贵规劝天子改正过失。杜拾遗即杜甫。岑、杜二人,既是

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铺写“丹陛'“,紫微"、、天仗'“,御香”,似是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实则暗示朝官生

第5页共29页

活的死板。

B.颔联写朝堂活动只用“入”与“归”,透露了朝廷公务的空虚无聊,令立志建功的诗人

感到厌倦。

C.“青云”“鸟飞”隐喻飞黄腾达者,诗人感慨朝中奸佞小人像鸟飞青云一样轻易地取得

高官厚禄。

D.本诗对仗极为工整。中间两联对仗,首联也对仗;联中不但词性相同,而且连颜色

词也相互对应。

16.有人评价此诗“曲折隐晦,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请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不尽

之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二十四)①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②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林。

鼻息干虹蜕③,行人皆怵喝。

世无洗耳④翁,谁知尧与跖⑤!

【注】①唐玄宗宠任宦官,宦官因而气焰嚣张。他又爱好斗鸡,斗鸡也成为一种风尚,斗鸡

者也很得势,靡费严重。②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③虹蜕:即虹霓。④

洗耳:传说,尧帝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⑤跖:

传说是春秋末年的大盗,泛指坏人。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正午时分却喑然不见盯陌,“盯陌”原指田间小路,这里泛指京城大道,可见尘上之

大,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之迅疾。

B.诗的第四句中以“连云”状宦官宅第高而且广,直冲霄汉,高大连绵,“甲宅”,指头

等的宅第。他们有势有权,正驱车返回豪华的宅第。

C.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以斗鸡者的观察视角侧面表现了宦

官出行场面的豪华,这一点同《琵琶行》中通过听众侧面来写音乐。

D.、、鼻息干虹蜕”运用夸张手法活现斗鸡者势焰溥天、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李白在《梦

第6页共29页

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姥山的高大险峻时也用了夸张手法。

18.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凫茨①

郑裕

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

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

官仓岂无粟?粒粒藏珠讥。

一粒不出仓,仓中群鼠肥。

【注】①凫茨:又称季芹、地梨、马蹄。多年生草本植物,种于水田中。地下茎为扁圜形,

表面呈深褐色或枣红色。肉白色,可食。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野百姓由“朝”到“暮”,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只采至U“一筐”凫茨,足见采之不易。

B.乡野百姓区区所得,只能聊以充饥,一个"急'’字突显了他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状。

C.“仓中群鼠肥”揭示官民之间的尖锐矛盾,矛头直指统治者,体现了诗人的耿直个性。

D.整首诗结构清晰,语浅意显,明白如话,抒发的情感与诗人杨万里的《插秧歌》•

致。

20.清代沈德潜《说诗碎语》认为诗歌“议论须带情韵以行”,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其。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2。

注: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

中,存独醒之意

21.卜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止确的一项是()

第7页共29页

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

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

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

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

薄进行了批判。

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

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女

[唐]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京芽才努青鸡嘴。

侵展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汨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唐彦谦,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

阴历二月。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

B.颈联通过对比,写出因倒春寒,今年的桑叶长势堪忧,暗示了收成可能不好。

C.诗人刻画采桑女,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

至深。

D.尾联一个“愁”,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24.颔联写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诗人想要反映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全诗内容简

要作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施咏①

第8页共29页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②邻家子,效颦安可君③!

【注】①本诗是王维早期作品,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

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绮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

西施,《吴越春秋》载:越得芒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饰以罗毂,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

献于吴。②持谢:奉告。③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2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通过设问,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寓有深意。

B.诗歌五、六句运用对比手法:贫贱时,世人不会注意她的美;富贵了,也:人惊悟她

的丽质。

C.“君宠益娇态,君玲无是非”二句,批评得幸者的恃宠自贵,君王怜爱她不分是非,

措辞委婉.

D.王维这首五言古诗虽不及其山水诗意境高远,但借古咏怀,寄慨遥深,特色颇为鲜

明。

26.沈德潜评价此诗“不为题缚”“写尽炎凉人眼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你对这一评价

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风①

刘子荤

雁起平沙晚角哀,北风回首恨难裁。

淮山已隔胡尘断,汴水犹穿故苑来。

紫色蛙声②真倔强,翠华龙衮③暂徘徊。

庙堂此日无遗策,可是忧时独草来④。

第9页共29页

【注】①此诗约作于南宋建炎末年。②紫色蛙声:典出《汉书・王莽传》:“紫色蛙声,余分

闰位。”后多指邪恶势力。诗中指金人于靖康二年所立论张邦昌和建炎四年所立的刘豫两个

傀儡皇帝。③衮:古代君王等的礼服。④草莱:田野,喻指草野平民。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角哀”指傍晚时分传来凄婉哀怨的画角声,起句就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淮山”已落入胡寇手中,“汴水”依旧流过宫苑,只是江山依旧而故国不再。

C.颈联对邪恶势力进行了怒斥,对于当局者的逃跑懦弱行为却用“暂徘徊”来讳饰。

D.尾联诗人认为应该相信朝廷的政策,平民百姓定于时局的担忧有时候是杞人忧天。

28.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流露出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卜面小题。

中吕•红绣鞋・警世

(元)张养浩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①的根苗,直弓到深坑里恰②心焦。祸来也何处躲,

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比威风不见了!

【注释】①送了人:指断送人。②恰:才。③旧来时:从前。

29.文中“警世”的对象是。从前后文推测,作者写的“深坑”应该喻指o

30.卢前在《论曲绝句I》中称此曲:“足为当头棒喝。”请赏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说

王建

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

秦况州①缘鹦鹉费,王侯家为牡丹贫。

歌头舞遍回回别,鬓样眉心日日新。

鼓动②六街③骑马出,相逢总是学狂人。

【注】①旧传鹦鹉的产地在陇州之陇山,陇州古属秦地,故乂称秦陇州。②鼓动,唐时以街

鼓为号令,晨时鼓动,则人可上街。③六街,指唐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大街,代指整个长安。

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氐煎的一项是()

A.标题''闲说",看似漫不经心,实际蕴含了诗人对长安城现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悟。

第10页共29页

B.首联的“不成春”“也未神”两个否定能造成拗折不平之势,使起笔突兀、令人惊绝。

C.颔联的“贵”和“贫”形成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鹦鹉昂贵、牡丹却低贱的一种怪象。

D.尾联写出当早晨的街鼓响起、撤销宵禁之时,京城中的达官贵人纷纷骑马而出的景

象。

32.有人评价这首诗“笔法曲折隐晦,似褒而实贬,似谀而实讽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

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重阳后菊花二首

范成大

其一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婚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其二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上垂车①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注】①垂车:又称“悬车”,指悬挂车子,不再当官上朝。

33.对于两首菊花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篱”用陶渊明的典故,说“寂寞”是突出菊花的高洁,不与世人同流合污。

B.重阳求福求寿,世人只图热闹,故说“看”花而非"赏''花。

C.“菊尚新”亦即“依前金席”,“断知闻''也就是空“照泥沙”,都是自我伤叹的意思。

D.两首诗感从事生,感情抒发得自然明白,然好作议论,不尚含蓄,显出宋诗的特点。

34.这两首诗均创作于诗人致仕家居石湖时,也均微露讽意。请分别从思想感情和讽刺对象

两方面赏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

鲍照

幽并⑴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帝佩双粕,象弧插雕服,121

第11页共29页

兽肥春草短,飞鞍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⑶

石梁有余劲⑷,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屋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⑸。

注释:【1】幽并:古二州名。【2】键:弓袋。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雕服:雕绘的箭囊。

[3]雁门、楼烦:边疆要塞。【4】石梁有余劲:语出春秋宋景公事。宋景公射出的箭的余

力尚能射入石堰。[5]虎竹: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信符,符分为二半,朝廷留右符,郡

守或主将分得左符。

3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并重骑射”二句,写出了幽井少年豪侠尚武的形象。

B.“毡带佩双鞭''二句,对少年的装束做出了具体的描绘。

C.“兽肥春草短”句中把敌人比作野兽,点明要武力征讨。

D.“惊雀无全目”句,写出了射箭者技艺高超,精准无比。

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人物形象,笔墨简洁精练而引人注目。

B.本诗采用写实手法,详细地描绘出了少年从早晨到夜晚的经历。

C.“石梁”用宋景公的典故,其目的是为表现宋景公的英勇无畏“

D.本诗语言绚丽、含蓄,诗人李白则传承了这一风格,惊遒绝人。

37.本诗塑造了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其精神品质集中表现在后四句,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

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

杨万里

背壁青灯劝读书,宛窗素月唤看渠。

向来诸老端何似?未必千年便不如。

春后春前双雪羹,江南江北一茅庐。

只愁夜饮无供给,小雨新肥主圃蔬。

38.卜列对这首诗的埋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2页共29页

A.灯光摇曳着殷勤劝人读书,隔窗窥看的素月调皮地唤人看她:拟人手法让诗歌灵动

活泼。

B.颔联中诗人对历代先贤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表达了立志勤奋读书、超越前人的决心。

C.颈联写诗人苦读不倦,双鬓已如白雪,以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组织画面,意境深

远动人。

D.尾联写“愁”却全无愁情,有清丽美好的春雨园蔬为诗人助兴,愁去喜来,风格婉转

风趣。

39.全诗是怎样布局谋篇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一)

沅箱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骚骚。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久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咒一为黄雀取③,泪下谁能禁。

【注】①宋玉作《高唐赋》,记教了楚襄王曾游高唐,梦见一妇人说自己住在巫山之阳,早

晨化身为云,晚上化身为雨,朝朝暮暮来往在阳台的下面。②《战国策・楚策》记载,蔡灵

候在高姨驰骋射猎,不关心国家的政事,一个叫子发的大夫受命把他用朱丝绳囚系起来见楚

王。③《战国策・楚策》记载,楚襄王耽于逸乐,秦发兵败楚,楚失去很多地方。庄辛谏劝

楚襄王说:“黄雀鸟低头可以吃到白色的米粒,扬头可以栖息在丰茂的树木上,自以为与人

无争,却不知道有王孙公子挟弓拿弹来伤害它。”

40.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为诗人远望所见,描绘出了一幅江水深远、树木茂盛的春日图景。

B.“育骊”句,描写育黑色的骏马跑得很快的样了,喻指倏忽而逝的时光。

C.“皋兰”既是眼前之景,也沿袭“香草美人”的传统,喻指诗人高洁品质。

D.全诗围绕“悲”字展开,描绘楚景,讽咏楚事,抒发了诗人对时事的感慨。

41.“远望令人悲”中的“悲”在最后六句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第13页共29页

参考答案:

1.A2.①表述口吻上,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来诉说养蚕之苦与回报之微,充满了怨愤

不平之气;来诗则以作者的口吻假设没有蚕妇的劳作,富人将无衣可穿,语调冷峻而尖锐。

②句式运用上,杜诗用反问句,揭示了蚕妇劳而无获的悲惨境遇,将质问的矛头指向了不劳

而获的统治者;来诗用感叹句,揭露了富人生活以穷人劳作的痛苦为代价的事实,表达了对

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愤慨之情。

③手法上,杜诗以蚕妇自身付出与收获的反差作比,形象地展现了蚕妇遭遇之不公;来诗运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指出蚕妇不劳动则“黄金屋里人”就会被冻死,深刻地揭露了权贵者靠剥

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事实。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表达特色的能力。

A.“作者与蚕妇的对比”错误,杜诗中的“我”是养蚕妇的口吻,并没有把作者与蚕妇对比。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杜诗尾联,句意: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芭麻做的衣服?

来诗尾联,句意: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姐们。

从表述口吻上,杜诗通过蚕妇之口,表达了她们对统治阶级剥夺她们劳动果实的强烈不满和

怨恨。来诗以作者的口吻修设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做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

只能被‘冻杀

句式上,“底事浑身着芭麻''用反问句,自己辛苦养蚕,为什么穿的却是粗布麻衣?将质问的

矛头指向了不劳而获的统治者。“冻杀黄金屋里人”用感叹句,揭露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

些蚕妇养活的事实,表达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愤慨。

手法上,杜诗使用对比手法,养蚕和着麻对比,贫穷和繁华对比,情理应得和实际状况对比。

“冻杀黄金屋里人”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语调冷峻而尖锐,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

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这一事实。

3.C4.①同情王昭君的命运。如“陷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隐隐约约竟仿佛望见了

夜色里的昭君陵,心里波澜起伏),“深锁三十六宫秋”1被关在深宫里度过凄凉的春秋,秋

第14页共29页

是凄凉冷寞的象征)。②批判汉代和亲政策。“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堂有经纶贤相,

边有纵横谋将“,写出拥有贤臣良将和广阔疆土的强大论汉天子,不应当让王昭君这个弱女

子蒙羞出塞。③讽刺宋朝必备废弛、求和苟安。词作借古讽今,结尾两句运用反语,表面I-.

是歌功颂德,实则是对当朝执政者的软弱进行了辛辣讽刺。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表达特色的能力。

C.“奠定了全词的基调”错误,“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两句写由王昭君的青冢引起的“闲

愁”,体现的是对国运的深长忧思,前后情感基调并不一致,故不能说“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陷隐约约仿佛望见了夜色里的昭君陵,心里波澜起伏;“深锁

三十六宫秋”,被关在深宫里度过凄凉的春秋,汉有36所离宫别馆,秋是凄凉冷寞的象征。

表达了作者对王昭君命运妁同情。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卅”,汉家天子正当青春年盛,汉家天下幅员辽阔,洋洋四百见、,民

殷国富。“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朝堂上不是没有经天纬地的奇才,

边境上更不缺少镇守一方的良将,可“和蕃”一事还是照例进行,将天下社稷的安危托付于一

女子之手,这是多么可悲的事?皇帝贵为天子,统有天、,后官佳丽,供其享用;庙堂有治

国的贤相,边疆有善谋的臭将,没想到国家的安定却要靠小女子的和亲换来。"不减”一句将

此前的堂堂国威全部扫却,其犀利简直使大宋君臣无地自容。批判汉代和亲政策。

结尾二句是说如今边疆地区太平、和睦,皇上也可以高枕无忧了。结尾又复归歌功颂德之词,

极尽椰榆挖苦,矛头直指皇帝。运用反语,表面上是歌功颂德,实则是对当朝执政者的软弱

进行了辛辣讽刺。讽刺宋朝边备废弛、求和苟安。

5.B6.①连宵好雨预示丰收,但连年荒歉,积贫已久,剜肉难以补疮。况且交足兵粮

之后,农民所剩无几。②折金取得了阶段胜利,理应鼓作气,乘胜收复失地,但执政大臣、

军事统帅却苟且偷安、高枕安卧。③诗人对国弱民贫的担忧、对执政者不思进取的讽喻溢于

言表,而写来却不着痕迹,耐人寻味。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一举洗刷了靖康之变的耻辱”错误,靖康之耻包含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只杀退金兵

元帅金儿术手下的大将不能洗刷此奇耻,选项言过具实。

第15页共29页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连宵作雨知丰年,老妻饱饭儿童喜。向来辛苦躬锄荒,剜肌不补眼下疮”,连宵降雨,可预

卜丰年,并联想到妻儿可得温饱,露出了笑颜;追忆过去的岁月,虽然年年辛苦躬耕,所收

粮食却连债务也清偿不了,连宵好雨预示丰收,但连年荒歉,积贫已久,剜肉难以补疮。况

且交足兵粮之后,农民所剩无几,眼前虽丰收在望,但想起以前,仍余悸难消。

“边头将军耀威武,捷书夜报擒龙虎。便令壮上挽天河,不使腥膻污后土”“大臣鼻息如雷吼,

玉帐无忧方熟眠”,有了足够的粮食,前线的将士可不为服饷担心而放心打仗,不怕敌人了。

闻前线将士俘获了金兵龙虎大王,想来边关官兵也因“知丰年”而精神振奋,勇于打仗了。老

农多么希望官兵能乘胜歼敌,•举收复失地,不再让金兵继续玷污国土;掌握国家命运的朝

中大臣却“无忧”熟眠,倒真要让人担忧了。抗金取得了阶段胜利,理应一•鼓作气,乘胜收复

失地,但执政人•甲、军事统帅却苟H偷安、高枕安卧。

古来写农事之诗不少,此诗自出手眼,既写农事又写国事,以农事衬国事表达作者对执政者

的不满和对国运的担心。语言平淡而蕴藉甚丰,让人I可味无穷。

7.B8.①”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意思是,却笑人世间那些所谓“英雄”,

没有几个是真正有本事的,②运用典故和反衬手法表达对现实中朝廷那些苟且偷安者的不满。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正面描绘”错。写仙姥前有群龙驾车,后有诸娣簇拥,甚至连群龙的金挽、诸娣的玉冠也

发出熠熠的光彩。仙姥本身的形象,词人虽未着一字,然而从华贵的侍御的烘托中,己令人

想见她的仪态和风范,这是烘云托月之法。

故选Bo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却笑英雄无好手,篙春水走普瞒”意思是,却笑人世间那些所谓"英雄”,没有几个是真正

有本事的。你看,一篙春水,就把不可一世的曹阿瞒给吓走了。他又哪里知道,这位厉害的

时手,竟是住在小红楼上.帘幕之内的弱质女子呢!

运用典故和反衬手法表达对现实中朝廷那些苟且偷安者的不满。用曹操面对一篙春水也只好

退兵来反衬巢湖仙姥,以歌颂其才能之神奇;另一方面也是借历史事迹表现词人对现实的愤

慨,生活中没有一个真正顶用的英雄人物,真正能够以“一篙春水”迫使敌人不敢南犯的却是

、、小红楼、帘影间”的仙姥。以仙姥的神功盖世而不居功自傲,反刺那些句且偷安而又善于邀

第16页共29页

功请赏的无耻男人。

9.C10.贯休诗写公子的锦衣直接用“鲜华”写华丽;孟宾于诗先以“红”来形容锦衣的颜

色,再用“彩霞明”衬托锦衣的红艳。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没顾上照看“错,这里实际是借马踏民田讽刺公子不珍惜农民的劳动而任意践踏的行为。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描写手法的能力。

贯休诗“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主要描写“公子少年”们的衣着、行为和神气。这

些人过着极端腐败的寄牛牛活,却心安理得,卅高气扬。"鲜华''直接描写锦衣的华丽,写出

公子们锦绣其外、盛气凌人的形象。

孟宾于诗“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二句描写贵公子穿上比彩霞还鲜亮的锦衣,一

大早就兴致勃勃地骑马去野外春游。字里行间明显地透露出其人的豪华与权势。''锦衣红夺”,

一个“夺”字,表现出锦衣色彩的鲜艳。诗人运用比较反衬的艺术手法,以彩霞失色来反衬“锦

衣''的华丽,可见其家世之贵显,生活之豪奢了。

11.C12.诗句都写统治者的骄奢浮逸和劳动者的悲凉处境,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

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基本情形,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恨和而劳动人民的同情

(回答忧国忧民的思想亦可)。

【解析】U.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C.“虚写”错,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徭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

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衣之情。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对诗歌内容的概括与对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厌,同梭,吃饱喝足。此辈,指农家夫妇。杼柚,织

布机上的两个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

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平。前四句伤穷民

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

第17页共29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味道,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综上,二者都写到了统治者与劳动者生活处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阶级对立的思考,

对统治者的愤恨与对劳动者的同情。

13.B14.相同点:两首诗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讽刺,都将“妃子的笑容”和"运输者身

后的K尘”作对比,以讽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不同点:苏诗对比强烈,直抒己见,气象雄浑:“美人破颜”的喜,快马疾驰、急如星火的“掠乙

特别是人马因此''溅血"而亡的悲,对比鲜明强烈,突出了唐代进贡荔枝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

难;“流千载”不仅揭露出灾难的深重,更把讽刺对象由唐玄宗、杨贵妃扩大到后代统治者,

气象雄浑,用语深刻。杜诗对比精巧,寓意精深,含蓄而有不尽之意:专使驿马的“红尘”

与深宫“妃子”的嫣然一“笑'',以荔枝巧妙关合似不相干的两个镜头,含蓄而委婉地揭示了谜

底,鞭枢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滓逸的牛活,讽刺精妙,收到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两首诗的赏析能力。

B“苏诗开篇四句用语含蓄”错误。从诗中来看“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振兵火催。颠坑仆

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十里”“五里飞尘灰”“兵火催”写人马奔驰,尘土远扬,形容

赶路紧迫,有如兵火,但实际.上就是为了传送荔枝,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

这里的描写很直接,并不含蓄.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手法、情感以及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苏轼的诗歌所写的中心事件是“送荔枝”,前面四句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

“飞尘灰”“兵火催”“颠坑仆谷”,结果却是“荔枝龙眼来“:五六两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

叶如新采“,皇家为让荔枝保持新鲜,传递急似军情;七八两句“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

流T载“,美人破颜而喜,运送荔枝的人马因此"溅血而亡。作者在描述这事件时,极力

渲染运送的急切犹如军情,流露出讽喻之意;用美人破颜而喜和运送荔枝的人马溅血而亡进

行对比,揭露了皇家穷奢极欲对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

再看杜牧的诗歌,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

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

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

头:宫外,一名专使符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米,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亍嫣然

第18页共29页

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含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

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

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

“•骑红尘”与“妃子•・笑”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讽刺。

根据以上分析,从情感抒发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异同即可。

15.C16.①表面是说皇上圣明,国无弊端,我们谏官已无事可干,似乎是赞扬盛世清

平。②实际是讽刺皇上自诩英明,拒绝纳谏,以致群臣缄口,万马齐喑。③体现了对朝政的

隐忧和自身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诗人感慨朝中奸佞小人像鸟飞青云一样轻易地取得高官厚禄”错,诗人抬头望高空飞鸟而

顿牛羡慕,因为朝中为官的牛活十分死板无聊,而H当时正百废待兴,诗人对这样的日子感

到厌倦。诗句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似乎是赞

扬盛世清平。

这“王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

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有讽刺皇上之意。

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

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也体现了对朝政的隐忧。

17.C18.参考要点:①以许由自比,表明自己不慕荣利、不苟流俗的情怀,丰富了诗

歌的内涵。②以议论作结,将宦官、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之人比作盗跖,加深r批判意味。

③喑讽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温于言表。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以斗鸡者的观察视角侧面表现了宦官出

行场面的豪华”分析错误。选项误解了五六两句的描写对象,主要意思是斗鸡人与宦官不同,

他是缓辔放马而行,好像故意要显示他的权势和服饰的华贵。在“亭午”阳光的照耀下,他们

的卑盖衣冠何等光彩令目,因此这两句是写斗鸡者的,不是写宦官的。

第19页共29页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最后两句“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洗耳翁”指许由。跖,是春秋时期率盗匪数千

人的大盗,据说喜欢吃人的肝脏,是坏人的代表。结合注释内容分析•,这两句的意思是世上

没有像许由那样不慕名利的人,谁还能分清圣贤和盗跖呢?

诗人鄙夷地把宦官、鸡童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残害人民的强盗,同时也暗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

不辨“尧与跖”,感叹世上没有了像许由那样鄙视权贵的人,感叹没有人能分清圣贤和盗贼。

这里,作者运用典故,以许由自比,表明自己不慕荣利、不苟流俗的情怀。有世人皆醉唯我

独醒之感叹,对当时的政治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与不满。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则是以议论作结,

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将宦官、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之人比作盗跖,加深了批判意味。表达了

作者对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而感到无比愤慨的思想感情。

19.D20.“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意思显诗歌的议论说理要与形象的描绘、情感的表士密

切结合,融成一片,而不是枯燥地议论说理。本诗前四句描写采摘凫茨的艰辛,表达了对处

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的同情;接下来写官府惺积民粟的可恶,加强了憎其所憎的情感浓度;

最后以群鼠饱食仓粮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吸食民脂民膏的统治者的猛烈抨击。全诗做到了理

裹情韵,避免了枯燥说理的弊病。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抒发的情感与诗人杨万里的《插秧歌》一致“错误。本诗抒发了对百姓的同情,对社会黑

暗的抨击。杨万里的《插秧歌》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

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故选Do

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沈德潜《说诗碎语》认为诗歌“议论须带情韵以行”,“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意思是诗歌的议论

说理要与形象的描绘、情感的表达密切结合,融成一片,而不是枯燥地议论说理。

本诗前四句写到乡野百姓在早上带着筐出去,在晚上带着一筐凫茨回来,花了整整一天的时

间,只采到一箧凫茨。在采这一箧凫茨的过程中,十指都要磨出鲜血,而这一筐的凫茨只能

暂且充饥。前四句通过描写采摘凫茨的艰辛,表达了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的同情。

颈联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对官仓中有没有粮食进行询问,而官仓中的粮食粒粒赛过珍珠,从

而表现出官府囤积民果的可恶,加强了憎具所憎的情感浓度。

第20页共29页

尾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那些吮吸民脂民膏、贪污自肥的官吏比作群鼠,从而表达了对吸

食民脂民膏的统治者的猛烈抨击。

所以全诗做到了理裹情韵,避免了枯燥说理的弊病。

21.C2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

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

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

洁情怀。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理解错误。作者并没有嘲讽卖松人,只是进

行规劝、晓谕。

故诜C。

2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通读全诗可知,作者借松树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表达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

权贵的讽刺之情。

诗的颈联“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写出了松树高洁的品格,以松来比喻正直高雅的贫寒士

子,再联系下联“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长安代表当时的权贵圈,这些贫寒的士子虽然

品格高洁,却不被当时的权贵赏识,结果始终得不到出头之口,作者在此表达对像松树那样

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之情.

而尾联“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中,作者指出当时的权贵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之徒,这

是他们狭隘、媚俗的表现,也是当时官场选拔人才的体现。那些行为高洁之士得不到重用,

而那些争荣小人春风则春风得意,作者对这一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表达了愤懑不平之情。

在指出当时社会所出现的种种的不正常现象后,作者在“徒染六街尘”一句中,通过对松树所

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指出既然长安人只喜欢桃李这种只知道趋时媚俗的树木,而不喜欢品行

高洁的松树,何必还要待在这里白白地沾染这些世俗的尘土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对当

时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表达出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

23.B24.社会问题:通过描写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

深刻揭露了唐宋“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埋解诗歌内容及义术特色的能力。

第21页共29页

A."苜联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说法错误,“细如蚁”“青鸦嘴”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没有运用拟人手法。

C.“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说法错误,“手挽长条”是动作,“愁听门外”

是动作与心理,并无语言描写。

D.“诗人直抒胸臆”说法有误。尾联中这个“愁”指的是采桑女的愁,不是诗人自己的愁。

故选B.

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诗的首联和颈联“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说明因为倒春寒天气较平时寒冷,此时的春蚕还很小,如同蚂蚁般细小,而且还没有初眠;

而桑叶也只是青鸦嘴那样刚刚发芽,远没有到采摘喂蚕的时候。但此时“门外催里胥“,税吏

已经开始收税,丝革收成难卜,如此情况,让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感到痛苦,伤心之下“泪

如雨

颔联对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感受的痛苦的描写,写出了当时黑暗的社

会现实,根据注释中“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

历二月”的内容可知,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真相,表达对农民阶层的同情和对统治阶

级的谴责。

25.A26.沈德潜的评价是说王维的《西施咏》并未就西施故事本身进行咏叹,而是借

题发挥,抒写对世间炎凉的感慨,本表现为:①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莫得同车

归”,人世间浮沉常凭际遇,有些人“一阔脸就变”的现实在这里找到了注脚。②从“朝为越溪

女”浣纱不止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奢放纵,活画出社会上逮着机会受到赏识就忘乎所

以的小人嘴脸。③“持谢邻家子,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