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大于情但不无情(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大于情但不无情(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大于情但不无情(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大于情但不无情(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大于情但不无情(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法大于情,但不无情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女士的邻居张某年老,子女又不在身边,所以王女士经常帮其做一些家务,但有一天

在帮其做午饭时不慎失火,烧毁了部分家具。张某的儿子赶回家后,以王女士过失侵害他人

权益为由将其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五千元。事情传开以后,引起了人们的议论,

有人批评张某的儿子只重利益,不看人情,认为他不应该将王女士告上法庭:有人则认为现

在是法治社会,遇事时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十分正当;也有人说,法院应斟的法律和人情,

做出合乎世道人心的判决,

时代青年报社针对这一事件,正在举办以“情与法”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向

报社投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署名一律为“董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欧・亨利的小说《二十年之后》中,两个美国青年纯勃和吉米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当鲍勃要到西部去创业时,他们相约20年后在纽约一家饭店相会。然而当在西部闯荡了20

年并且正受芝加哥警方缉捕的鲍勃赶到纽约来践约时,在纽约已当了巡警的吉米以出人意料

的手段逮捕了鲍勃。

针对两个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

职守,也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请以“情与法''主题班会发言人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表明你

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南方周末》报道,2016年4月14日,在山东发生了一起辱母杀人案。女企业家苏某某

欠了当地涉黑团伙头目吴某某的高利贷135万元,在支付了184万元本息和一套70万房产

后,仍欠17万未还清。被于某刺死的杜某某,要债期间曾辱骂殴打、限制苏某某、于某母

子的自由,光天化口之下掏出生殖器侮辱于母情急之下21岁的于某拿起办公室桌上的水果

刀乱刺催债人员,致一死三伤。据悉死者杜某某曾撞死一个14岁少女后逃逸私了,始终不

露面,交警说“抓不到人\

2017年3月17日山东省辎博市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某无期徒刑,还需赔偿死者家

属30598.5元和伤者53443.47元。在社会引起强烈深刻的反响。案件进展:全国最高检察院

派人到山东了解案情,山东高法介入调查,十余名涉黑人员被抓。

比较情、理、法三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

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张女士无偿给邻居杜某接送孩子2年半,但因为一次意外,杜某的小孩掉下电动车挫伤。

杜某以张某载行两个孩子,违反交规,致使自己孩子受伤为由,将张某告上法庭,索要六千

元赔偿。最新《民法典》判定张某虽存在违规行为,但不存在故意和重大过失,不承担任何

责任。

人情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在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系社会。大家知礼敬,懂感恩,互相

照顾彼此的利希、情感。但有人说」现在早已不是人情社会,遇事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也有人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理不外乎人情。

高二(1)班计划组织以“法理与人情”为主题的讨论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

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事件,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王女士在助人为乐之时不

慎给对方造成损失,而对•方把王女士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殒失。第二部分是对此事件的态度,

材料中列举了三种看法,也是提供了三个思考立意的方向,一是认为对方只重利益,不看人

情;二是认为对方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正当的;三是认为法院应斟酌法律和人情。考生

可以从这三个观点中选取一个进行写作。

从法律上讲,张某一家并没有请王女士帮忙,王女士因为不慎给张某家造成了损失,应该予

以赔偿,从这个角度可以肯定“法”的重要。从人情上说,王女士出十对张某的同情经常帮其

做一些家务,王女士的行为属于助人为乐,而张某的儿子将王女士告上法庭确实缺乏人情,

显得自私,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肯定“法外要有情

“时代青年报社针对这一事件,正在举办以‘情与法’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给出任务情境以及写

作主题,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向报社投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署名一律为,董平

考生要结合材料中的事件来谈自己对“情与法”二者关系的思考,写作的时候不能抛开材料。

行文构思上,作为时评文,首先根据自己立意的角度有选择地概述事件,引出自己对此的态

度,如“让情与法和谐共绽”;接着分析中国社会的特点,分析人情之于中国社会的意义,明

确情与法和谐共绽的前提;然后分析二者如何“共绽”,如“情不能绑架法,法也不应伤了情,

当情理符合实际之时,法也应为情亮出绿灯”;最后可以发出呼吁,回应观点。

立意:

1.法律无外乎人情,法律应具备温情。

2.法治社会,也需人情。

3.社会呼唤法理与人情。

4以“法”治国,而非以“情”治国。

2.例文:

法大于情,但不无情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在今天这次“情与法''的主题班会上,很多同学围绕什么是情、什么是法、情与法的关系

谈了自己的看法,使我受益匪浅。很久以来,人们常说法不容情,似乎法与情是一对不可调

和的矛盾,两者只能取其一。但我认为法大于情,但也不能无情。

首先我认为,法律是国家有序治理的基石。西方国家由于受社会契约论的影响,往往把

法律看成是人们之间的一种约定。他们习惯将法律称为政治技术、治理城邦的原则,认为法

律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性的命令,强调理性和智慧是法律的本质,以致包括总统竞选在

内的几乎所有的政治问题,最后无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基于此,吉米身为警察,当发现昔日的友人是犯罪嫌疑人时,作为法律的执行者,他清

楚不能因为私情而枉法,严格执法是命令,法理大于人情,所以,他选择依法逮捕鲍勃。吉

米依法办案,他的行为是理性和智慧的表现。

但我认为,我们不能为此就只强调法.而夹抻了情。

中国的法受儒家文化影响,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更加注重社会关系的沟通与和谐,注

重情、理、法的交汇与统一。儒家认为法律应当根据情而制定,只有法律包容了情,法律才

具有活力。司法过程中,情也是判决案件的关键因素之一。

法大于情,是没有错的。法大于情,故人们遵守法律,共同营造一种安定的社会环境。

法大于情,一切都依法而夕亍,故社会治理井井有条。但法大于情并不代表法外无情,毕竟只

存在法理而不包含人情的社会不是一个温暖的社会“因此,鲍勃看重朋友之间的承诺,明知

自己正受芝加哥警方组捕,仍冒险赶到纽约来践约,这种把友情看得很神圣的精神是侑得肯

定的。违法犯罪必然会受处罚,但法律之外对友谊的珍视,会让处罚多一丝情感的温度。

我看过一部叫《真水无香》的影片,影片中,林万成任厂长的西城荷香园食品厂,创出

“荷香园”百年品牌,但因林万成不懂法律,一直没有进行商标注册,结果不仅荷香园商标被

东城荷香园食品厂抢注,林万成还被反咬一口告为侵权。此案中,情与法的冲突很明显。为

了解决这问题,法官多次向林厂长耐心细致地说理、释明,最终促成了双方当事人的调解,

使濒临倒闭的百年老厂重现生机。这个故事充分说明法虽大于情,但也不能无情。

法律是冷冰冰的文字,但因人的执行也能有情有义。我们要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既要义正词严讲清“法理”,乂要循循善诱讲明‘事理”,感同身受讲透“情理”,让

当事人心服口服。所以说法与情能够和谐相融。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正义重于情谊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正义重于情谊”。关于吉米和鲍勃,

我认为吉米从来没有背叛友谊,他只是换了种方式来守护它。

当一对20年未见的好友重逢,还没来得及叙旧时,他们就要面对情与法的选择。我理

解吉米内心的纠结,明白他有多么难做。他是鲍勃的朋友,可他也是一名警察,警察面对职

责和友谊的冲突,应该选择的是职责,依法办案,维护正义。吉米在正义和情谊面前选择了

前者,也许当时的鲍勃会心存怨念,但我坚信终有一天他会明白,吉米是在用法律的手段维

护他们的友谊,只有鲍勃接受法律的惩罚,他才能重新做人,两人的友谊才能有更坚实的基

础。

说到正义和情谊的冲突,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部电视剧《橙红年代》。剧中主人公刘子光

和叶望龙是好兄弟,叶望龙为了发财加入贩毒集团,而刘子光则因为拒绝加入被困4年。4

年后叶冬龙成为贩毒集团中的头目,刘子光也被警察盯卜.,警察想耍发展刘子光做线人,可

若他帮助警察,就要时付自己的兄弟。最后,刘子光舍了情谊选择了正义,因为他明白毒品

害人,打击毒品犯罪就是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安全,正义大于情谊。

在当今社会,为何还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为何还会有那么多犯罪事件发?难道只是

当事人犯了错?难道他们身边的人就没有错?如果你的亲朋好友犯了法,你是选择拉他一把

让他自首,还是选择包庇他呢?确实会有•部分人选择后者,因为情谊,因为他们不忍心看

着自己的亲朋好友遭受牢狱之苦°但当亲朋好友被逮捕判刑,自己也因包庇而依法受到惩处

时,包庇之人才幡然醒悟,明白法律、正义重于情谊。这个时候再后悔已经晚了,时间无法

倒流,世间没有后悔药,自己犯的错后果只能自己尝.

再回到鲍勃和吉米一事上,吉米忠于职守,维护公平正义,鲍勃为做过的事付出代价,

在牢狱里忠心悔过,这才是好的结局。正义重于情谊——各位若将来有一天也面临正义与情

谊的取舍,还望能牢记这句话。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审材料:本题材料来自一篇小说,这道作文题的材料中有两个人物,首先要认真分

析两个人物各自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鲍勃和吉米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当鲍勃要

到西部去创业时,他们相约20年后在纽的一家饭店相会”,这是朋友之间的承诺,体现其友

谊深厚。当在西部闯荡了20年并且正受芝加哥警方组捕的鲍勃为了践行诺言,毅然赶到纽

约时,他的行为说明他把友情看得很重要。

吉米作为警察,他知道昔日的友人是犯罪嫌疑人,现在正受芝加哥警方缉捕。作为法律的执

行者,他觉得法理重于友情,所以,他逮捕了鲍勃。

尽管命题材料中两个人的行为很明显地指向“情与法”,或者说“法治精神”这一主题,但写这

道作文题,如果仅是立足于“情与法”或“法治精神”高唱赞歌,难免会使文章流于肤浅、空洞。

考生应发散思维,联系社会现实,观照社会主流价值观,做深度的理性分析,这样才能使文

章深刻不流俗。

审任务要求:写作形式是“发言稿”,情境是“主题班会”,发言主题是“情与法考生要紧紧

围绕这一主题,阐释自己对于“情与法”是认识和理解,看法应具有辩证性。

【立意】1.法大于情。

2.法大于情,但不能无情。

3.在情与法的冲突中,树立正确价值观。

【素材】1.世间的友情是难能可贵的,但秉公执法,不为私情更加不易。我国要走依法治国

的道路,就应当以法律为准绳要真正维护法律尊严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就必须把法

放在情之前。

人情尚有冷暖,可法律只是冰冷僵硬的条例。法律固然可以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和谐安

定,但忽视人情是万万不可的,只存在法律不存在人情的社会将是冰冷的。

2.不失信,重友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基本的准则;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

保证。在情与法的冲突中,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维持社会的安定与

团结、守护国家的安全等让我们明白,要理性处理情与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在社会法中,法不容情,似乎是一个不容改变的亘古的命题。法律,本就是一套维护社会、

保证多数人利益的运行机制,容不得一丝的纵容默许,海因茨固然情有可原,可终是犯下大

错,有所处罚似乎无可厚非,警察局的本质就是暴力机关,具有惩处一切犯罪行为的职能,

这种处罚在那本冰冷的律条中写得清清楚楚不容辩驳。然而,我们毕竟都是有血有肉的鲜活

个体,毕竟,人性不能只靠无情的规则强加束缚,我们的生活不能只靠冰冷的法律条款来运

行,否则,只会让人情在挤压下变得扭曲,只会让我们的社会成了雨果笔下那个让冉•阿让

因为了挨饿的孩子去偷面包,而被饱食终日的法官判处19年的苦役的悲惨世界!

4.当法律存在弊端与缺陷时,就需要靠心来维护。在如今自救能力不足,他救条件又不现实

的情况下,很难说不会再出现一个为救妻而偷药的海因茨,不会再出现一个因沉重医药费而

私刻公章的廖丹。而这些情况,是社会机制存在缺陷而运转不灵造成的必然后果,那些生命

的弱者,他们因生活所迫而无可奈何的孤注一投,不是仅靠严苛的法律就能解决的。诗人辛

波斯卡曾经说过:“人的本性是出生的附属品,也是易丢失的贵重品。''很显然,我们目前的

法律只能保证你物质所谓的贵重品,而对善良这个如今已经稀有的贵重物品,却无计可施。

由此可见,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在法律这道主菜旁边,似乎必须有“情''这道副菜来调和。

3.例文:

情理与法的较量

最近,山东发生一起辱母杀人案,女企业家苏银霞因欠当地涉黑团伙头目高利贷未还清,

被前来要债的杜志浩等人辱骂殴打并侮辱,其子干欢根瞥,但因警察处理不当导致干欢情绪

失控,用水果刀将催债人员刺伤死刺。法院一审将r欢判处无期徒刑并连带民事责任。事件

在社会上引起异常强烈的反响。我认为,此案判决疑点甚多。

这起案件虽是很平常的刑事案件,却引人深思:情理法,哪一个更重要?我认为,具体

问题应具体分析本案中,情与理对法来说应略胜一筹。

因为,在案件中,死者杜志浩的确是来要债的,但他的行为令人愤怒与不齿。作为儿子

的于欢更无法忍受当众人侮辱母亲"在警察草草收场后,于欢在绝望中,挥刀乱刺。加此情

形,出手是迫不得已的正当防卫。况且死者杜志浩此前撞死14岁少女,逃逸用钱了结,涉

黑严重,又限制母子人身刍由多达6个小时,情节恶劣,触犯法律在先。于情于理于法,都

不容。所以,我认为法院应将情理纳入于欢案件的审理。否则,其情难堪,天理不容。

在当是今法制社会,法律至高无上,人人都应遵从的铁律。这固然正确,无法便不成规

矩,无以成方圆。法来自理,理是法的基础,法理法理,无理哪有法?近日,北京大学法学

教授陈兴良向新华社.表态:丁欢属丁正当防卫,不负法律责任。从社会名流,到普通百姓,

再到法律权威都站出来表明看法,我认为法院应对此案件慎重考虑吧。

我们不太了解法律知识,但焦点在于是否属于“正兰防卫''的问题。网上流传甚广的“如

果母亲被侮辱,儿子都不能保护,那么国家被侵略,谁还来保卫?”的帖子值得深思。中国

古代就有注重情理的传统,法律,是人制定的,是用来俣护人民不被侵害和社会公平的,不

遵守法律会导致社会混乱,但只拘泥于冰冷死板的法律,枉顾特殊情境,那么见义勇为的事

迹就鲜杓发生,何况于欢是为保护母亲不再受伤害,反而遭到了法律严惩,那当国家有危难

时,还有谁会挺身而出为国献力呢?所以,我认为,对于欢案件,应多注重情理而非只局限

于法条,主要看“正当防卫’'的界定,要件是否构成。

引发案件的原因不只要债方式错误,我认为警方也应负有责任。接到报警后只待4分钟

就离去,是极不负责的行为,直接导致杜志浩气焰更嚣张和于欢的崩溃。所以,要杜绝此类

再发生,警察应对报案认真对待,群众无小事;公检法应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严厉打击犯罪确保一方平安;公民也应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保护自己。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2016年《南

方周末》报的一则新闻,讲的是在山东发生了一起辱母杀人案。21岁的于某不堪忍受

其母被辱骂殴打而杀死了要债的杜某某,山东省淄博市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某无期

徒刑,还需赔偿死者家属30598.5元和伤者53443.47元,事件及判决结果在社会上引起强烈

反响,山东高法介入调查.十余名涉黑人员被抓。题干要求考生“比较情、理、法三者”谈出

自己“认为哪个申重要“,也就显要求考牛闱绕“情、理、法''淡出对整个事件的看法。从于某

的角度来看,他眼看自己的母亲被欺辱,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然而杀人却触犯了法律,据此

考生可以围绕伦理与法律来谈自己的看法。从杜某某的角度来看,要债是合理的,但污辱殴

打欠债人却是不合情理也不合法的,而且他曾撞死一个14岁少女后逃逸私了,并且涉黑,

则更是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从这个角度考生可以谈一谈对理与法的看法。从一审判决的角

度来看,山东省淄博市法院单纯从杀人案的角度宣判,没有考虑与案件有关的其他因素,从

法律来讲是虽是有法可.依,但是却有不合理之处,据此考生可以谈一谈法弓理的关系.

.立意角度参考:情理不能大过法律;“辱母杀人案”不仅仅关乎法律与伦理(探讨更深一层的

社会原因等);正视法治中的伦理命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把握好法律与人情的关系,正视法律与伦理的关系,给公民以公正,等等。

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如题

干要求“你认为哪个更重要”就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

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

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

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

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

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

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4.例文:

法不外乎人情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法不外乎人情”。

我国是法制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就决定了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保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没有法律的社会

必然是个混乱无序的社会。

有人说中国社会是个“人情社会”,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

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漫长,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深植于人心,不论是在

庙堂还是在江湖,不论是王侯还是庶民,在整个汉文化圈里,密布成一张张盘根错节的关系

之网,其核心就是人情。关系催生人情,人情维系关系,所以,庙堂朝廷之上,有“官官相

卫”的传统游走于“王法”的边缘;乡土鄙野之中,以姻亲血缘为主的宗法关系甚至替代法律

来主宰着民间事务。靠“人情”维持的社会,必然私欲横流,所以中国的封建史就是•一部改朝

换代的历史,但改来换去,终究免不了消亡的命运。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的国策,正是因为考虑到人情并不能使社会

长治久安,只有“法治”才能兴国,只有“法治”才能强国。我们说“法不容情”,不容的是个人

私情,而非如张女士这般正常的人“人情

强调法理,但并不排斥正常的人情;因为法理是人情的保障。张女士义务帮助邻居杜某

接送孩子两年半•,是温暖人性的体现,电动车虽有违规行为,但并非故意,也未造成重大损

失,杜某不仅不懂得感恩:反倒将恩人告上法庭,于法无依,于情有悖。法庭判定张女士无

须担责,显示了法律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对温暖人性的关怀,为自私褊狭之行的贬斥,正所

谓“法理不外乎人情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并不会超出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不会

逾越正常的人情范围。换言之,‘‘人情”是“法理”的依归,是“法理”的终极走向。

同学们,我们要让“法理”之灯照耀社会,照亮人心,说到底还是为了让我们做一个温暖

的、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人,而非“无情无义”、刻板僵化的人形机器。而今、和谐社会的构

建,既需要“法理”的根基,也需要“人情”的慰藉。只有将“法理”与“人情”有机结合起来,和

谐才会外化于形,内化于神,真正地内外一体。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看法与评价类”任务型作文题,要求考生以“法理与人情''为主题,就材料

中的事件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张女士为杜某义务接送孩子两年半,是“人情”的彰显;杜某以张女士违规载人为由将其告上

法庭,符合法律程序,却有不懂感恩、有违人情之嫌:法庭依据最新《民法典》判定张某无

须担责,因张某不存在故意心理和重大过失,宣判结果兼顾了“法理”和“人情

分析三类看法:

第一类,中国社会尤其是在封建时代的宗法制度下,一向就讲血缘关系,知礼数、懂感恩是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但由此判断中国社会是个“人情社会''也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国家和社

会有一个逐渐由“人治”向“法治”迈进的过程。

第二类,现在我国正全力构建“法治社会”,强调“依法治国”,但“人情社会”并未消失,还是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所以,该看法也是片面的。

第三类,“法理不外乎人情“,也即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也即人情,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

维护人情的存在。法律基本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