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北京延庆初二(上)期中历史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林则徐曾上书光绪帝,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说明鸦片贸易的危害包括()①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②败坏吏治,清朝统治渐趋腐朽③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④白银外流,国家财政日益紧张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长期遭受外来侵略 B.长期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3.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选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4.“它坚持斗争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这场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A.洪秀全 B.杨秀清 C.冯云山 D.洪仁玕5.以下表格内容反映了洋务运动()时间名称课程内容1862年北京师同文馆设有英文、法文、俄文等班,改变了传统教学内容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设有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航海理论学等课程1879年天津电报学堂设有电报制度、电磁学、陆上电线与水下电线等课程A.开启了近代工业化历程 B.促使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C.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D.促进民族资产阶级产生6.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由此,左宗棠采取的行动是()A.收缴鸦片 B.编练新军 C.收复新疆 D.进行改革7.清朝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立下战功,却也没能摆脱灭亡的结果。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8.1899年,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不得将福建割让或租借给其他国家。在日本的威逼下,清政府妥协屈服并发表声明:“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这一声明发表的背景是()A.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沿岸城镇 B.中国被迫五口通商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武昌城内新军起义9.如图是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D.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10.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提出的口号是()A.“师夷长技”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振兴中华”11.如图为20世纪初某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外国在华驻军地点示意图,据图可推断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2.黄花岗起义中,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以上叙述可以用来说明黄花岗起义的()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意义1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14.下面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部分内容,这反映出()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进程15.有学者指出“到1914年底,袁世凯将民主制度的象征性成果悉数破坏,至此,所谓‘中华民国”只剩下了一块空招牌”。以下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通电声明拥护共和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宣统帝下诏退位 D.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6.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下列属于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是()A.经济发展和思想启蒙 B.政治变革和人民解放 C.思想启蒙和政治变革 D.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题,共36分。17.(12分)在抗争中前行。材料一: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斗争时,开始注意了解、研究中国以外的世界情况。他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传教士在澳门、广州等地办的报刊。他编译的《四洲志》一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林则徐离任广州时把《四洲志》交给了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广泛参考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福建布政使徐继畬在福建处理涉外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务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184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洲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1)阅读材料一,归纳这几本书的内容特点。结合所学,写出作者编写它们的背景及目的。材料二:①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最早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活动;④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⑤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2)请将材料二中5条内容的序号分别填到下面对应的空格内。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E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材料三:清中叶以后,封建制日趋衰落。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18.(12分)探索救国。材料一:(1)请结合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用序号的形式完成对上述企业类型的分类。结合所学,写出这次运动的口号。军事:民用: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2)指出材料二中“新的救国之道”的具体内容。结合所学,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摘编自马勇《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9.(12分)铁路变迁。材料一:清朝定都北京后“漕运初悉仍明旧”,利用水道将南方粮食运到北京,也从北京周边省份购买一些粮食。道光年后,运河淤塞,每年只能运抵京师100万石。于是,清政府积极开辟更广阔的粮食供应市场。光绪二十三年(1897)京奉铁路天津至北京段建成通车,此后京汉、京绥、津浦等铁路也相继通车,全国各地粮食顺利运往北京,粮食供应不再成问题。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下令取消漕运。——摘编自《近代北京的粮食供应》等(1)依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北京粮食供应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材料二: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京张铁路。……担任京张铁路工程师的詹天佑是洋务运动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他召集北洋武备学堂铁路工程班以及山海关铁路学堂的毕业生组成技术人员队伍,经过反复勘测、计算和比较,最后选定线路。这条线路最困难的一段是南口至八达岭段,那里地势险峻且坡度很大,于是青龙桥站采用了“人”字形的设计方案。1905年12月,一列铺轨工程车的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各种质疑纷至沓来,詹天佑没有惊慌,反而冷静思考如何保证每节车厢之间的连接万无一失。后来,他采用了自动挂钩法,完美解决了该问题。——摘编自李占才《中国铁路史》等(2)依据材料二,分析京张铁路成功修建的原因。结合所学,说出京张铁路修建的重要意义。材料三:当时张家口至北京全程210公里,用牲畜运货大约需要40小时,火车开通后,北京至张家口仅需6小时,速度提高了7倍,促进了人们对效益的追求,也改变了淡薄的时间观念。一些商人到张家口桥东区投资建设,使这里一改往日荒凉,代替桥西区成为张家口的经济中心。一时间,张家口商业发达,市场繁荣,成为华北的重要商埠。——摘编自《京张铁路河北段文物遗存调查》等依据材料三,谈谈京张铁路给沿线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请你就如何保护和宣传京张铁路建言献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的鸦片的危害。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鸦片的输入,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银价上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吸食鸦片,政府更加腐败;士兵也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被削弱;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败坏吏治,清朝统治渐趋腐朽,是清朝后期就已形成。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2.【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项正确;“中国长期遭受外来侵略、长期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都不是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主要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3.【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史实与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历史史实与历史评价的区别的相关知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属于历史结论,D项正确;1856年,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叙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这也是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点评】重点掌握历史史实与历史评价的区别的相关知识。4.【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等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历时14年,纵横18省,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同时,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武装干涉也作了坚决的回击,故A项正确;杨秀清是东王、冯云山是南王、洪仁玕是干王,都参与了太平天国运动,但不是最主要的领导人物,排除BC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5.【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以及影响等知识,解题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表格。【解答】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一系列的外语、军事、科技等类别的学校,反映了洋务运动创办的一系列新式学校,在客观上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洋务运动“促使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和“促进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排除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6.【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可知,材料体现了左宗棠认为新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提出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等方针,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因此,左宗棠采取的行动是收复新疆,C项正确;收缴鸦片进行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排除A项;编练新军是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主张进行改革与题干收复新疆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7.【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夹击威海卫,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基地,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威海卫战役的有关内容。8.【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史实,注意题干材料的正确解读。【解答】根据题干“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可知,材料表明福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体现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太平天国于1864年失败,“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沿岸城镇”与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的内容无关,排除A项;中国被迫五口通商指的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与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的内容无关,排除B项;武昌城内新军起义指的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9.【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点。掌握戊戌变法时期出版的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据所学知,近代中国许多报纸、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96年8月9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务报》主要宣传了维新思想。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10.【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义和团的口号。掌握基础知识。【解答】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C符合题意;“师夷长技”是魏源提出的主张,排除A;“自强”“求富”是洋务派的口号;“振兴中华”是革命派的主张,始于动员资产阶级,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11.【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解答本题需要识记《辛丑条约》的内容。【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该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从地图信息可知,帝国主义驻兵铁路沿线,是为了便于向北京调运军队,武装监视清政府。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2.【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黄花岗起义。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题干材料表述的是黄花岗起义的意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烈士安葬于黄花岗。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体现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故有孙中山“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盛赞,选项D符合题意;ABC材料没有体现。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史实。1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解答】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C。【点评】掌握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培养学生记忆能力.14.【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结合所学武昌起义及其影响分析作答。【解答】日记中提到“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这些内容清晰地展现了革命党在不同地区相继取得成果的情况,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在多地逐步推进、发展的态势,B项正确;辛亥革命的原因通常是指社会矛盾、民族危机等深层次的因素,题目中的日记内容并未涉及,排除A项;辛亥革命胜利指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C项;护国战争的进程是1915年—1916年期间,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这只是表面上的表态,并非实质性的维护民主制度的行为,实际上他后来的所作所为证明了其真实目的并非拥护共和,A错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了约束袁世凯的权力,保障民主制度,而不是袁世凯破坏民主制度的表现,B错误。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结束,与袁世凯破坏民主制度的象征性成果无关,C错误。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味着他彻底抛弃了约束其权力、保障民主的重要法律,将民主制度的象征性成果破坏殆尽,充分体现了“到1914年底,袁世凯将民主制度的象征性成果悉数破坏,至此,所谓‘中华民国’只剩下了一块空招牌”这一观点,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16.【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等知识,知道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是我们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思想启蒙、政治变革都是近代的任务,但不是根本任务,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争取民族独立做出的探索,故排除AB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题,共36分。17.【答案】(1)特点:①都介绍外国社会发展情况;②都体现作者关注国家的发展;③都体现作者忧国忧民之心;④内容都很丰富。背景:西方列强侵略清朝或者民族危亡之时。目的:改变清朝落后挨打的局面;希望国家强大;让国人了解世界的发展。(2)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E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①⑤②③(3)原因:清政府本身的无能以及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政府经济技术落后。(任意2点即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特点:根据材料“他编译的《四洲志》一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在《四洲志》基础上,广泛参考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洲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分析得出,①都介绍外国社会发展情况;②都体现作者关注国家的发展;③都体现作者忧国忧民之心;④内容都很丰富。背景:根据材料“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斗争时”“林则徐离任广州时把《四洲志》交给了他的朋友魏源”“1848年”及所学知识,开眼看世界现象出现在西方列强开始侵略清朝或者民族危亡之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其目的是改变清朝落后挨打的局面;谋求国家强大;让国人了解世界的发展。(2)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十一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B对应①;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对应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E对应③;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规定中英议定关税,使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A对应④;1883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法军在越南北部向清军大举进攻,直逼中越边境的镇南关。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积极备战。于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但是,清政府却下令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等。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C对应⑤。(3)原因:根据材料“清中叶以后,封建制日趋衰落。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概括得出,清政府本身的无能以及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政府经济技术落后。故答案为:(1)特点:①都介绍外国社会发展情况;②都体现作者关注国家的发展;③都体现作者忧国忧民之心;④内容都很丰富。背景:西方列强侵略清朝或者民族危亡之时。目的:改变清朝落后挨打的局面;希望国家强大;让国人了解世界的发展。(2)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E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①⑤②③(3)原因:清政府本身的无能以及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政府经济技术落后。(任意2点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18.【答案】(1)军事:①③,民用:②④;口号是自强、求富。(2)救国之道:学习西方,维新变法。原因: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民族危机加深。(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结合所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知识分析作答。【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他们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又兴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因此军事:①③,民用:②④;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2)根据材料二“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象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可得出,学习西方,维新变法;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所以“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是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民族危机加深。(3)根据材料“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可得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答案为:(1)军事:①③,民用:②④;口号是自强、求富。(2)救国之道:学习西方,维新变法。原因: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民族危机加深。(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答案】(1)供应方式:从漕运到铁路运输。原因:运河淤塞,动力下降,多条通往北京的铁路建成后动力大增。(2)原因:詹天佑的正确领导,合理利用地势设计“人”字形线路;詹天佑个人吃苦耐劳,谦虚谨慎,沉着冷静的精神。意义: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成为国人永远的骄傲;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商旅来往之孔道,因此京张铁路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3)变化:缩短了张家口到北京的时间,人们出行更加便利;促使人们重视时间效益;带动了相关投资,促进了张家口经济的发展。献策:利用京张铁路的历史风貌,建设铁路遗址公园,为高校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周边市民提供更多户外休闲空间;建设京张铁路博物馆,集中展现京张铁路历史文物和我国轨道交通的历史变迁;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宣传,利用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人才培训大纲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车典当质押借款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赛事运营股权置换服务合同样本3篇
- 初中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 2023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答案
- 2024年度学校保安人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关怀聘用合同3篇
- 2025版健康医疗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合同3篇
- 2025年旅游景区管理服务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度新媒体内容审核与版权保护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应急处理合同3篇
- 2025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 做账实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账务处理示例
- 2025年人教版历史八上期末复习-全册重难点知识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DB34-T 4859-2024 农村河道清淤规范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 2023北京东城区初二上期末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 六十仙命配二十四山吉凶选择一览表
-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完整版)
- 不良事件分析鱼骨图
- 2020年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