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1页
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2页
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3页
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4页
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目的

本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交通安全,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通过建立健全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规范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和整改交通安全隐患,提高交通安全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道路交通运输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相关单位。

2.本制度适用于从事交通安全管理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

3.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与交通安全相关的设施、设备、人员、车辆等。

4.本制度适用于交通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监控和报告等工作。

三、职责

1.政府部门职责:

(1)制定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指导和监督企事业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对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存在严重隐患的单位进行查处。

(3)组织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培训、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

2.企事业单位职责:

(1)建立健全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落实。

(2)定期组织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对存在严重隐患的车辆、设备进行停用、维修或淘汰,确保交通安全。

(5)建立健全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档案,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记录、分析和监控。

3.社会团体职责:

(1)协助政府部门开展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2)组织志愿者参与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

(3)对存在严重隐患的单位进行舆论监督,促进隐患整改。

4.个人职责:

(1)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2)发现交通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积极参与隐患整改。

(3)加强自我防护,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隐患排查范围

1.道路状况:

(1)道路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包括道路宽度、坡度、曲线半径等。

(2)道路标志、标线是否清晰、完整,是否存在破损或缺失情况。

(3)道路照明是否充足,特别是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

(4)道路排水系统是否畅通,是否存在积水现象。

(5)道路附属设施(如防护栏、隔离带、桥梁、隧道等)的安全状况。

2.车辆安全:

(1)车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包括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照明系统等。

(2)车辆定期维护和检修记录是否齐全,是否存在逾期未检情况。

(3)车辆应急装置(如灭火器、急救包等)是否齐备并处于可用状态。

(4)车辆装载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超载、超高、超宽等违规行为。

3.驾驶员资质:

(1)驾驶员是否持有有效的驾驶执照,是否符合所驾驶车辆的准驾车型。

(2)驾驶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适合驾驶,是否存在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规行为。

(3)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是否经过培训并达到要求。

4.交通管理:

(1)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故障或损坏。

(2)交通警察是否按规定的勤务制度执行任务,是否有效指挥交通。

(3)交通管理部门是否定期对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合理调整交通管制措施。

5.应急处置:

(1)是否制定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否定期演练。

(2)应急处置队伍是否建立,应急物资是否储备充足。

(3)交通事故信息是否能够及时上报并得到有效处理。

6.环境因素:

(1)是否考虑气象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如雨、雪、雾等恶劣天气。

(2)是否对道路周边环境进行评估,防止因周边环境变化导致交通安全隐患。

7.其他相关因素:

(1)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能进行排查,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等。

(2)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措施进行排查,确保运输过程安全。

(3)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进行排查,确保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

五、隐患排查的方法

(一)综合检查

1.综合检查是指对交通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道路状况、车辆安全、驾驶员资质、交通管理、应急处置、环境因素等。

2.综合检查应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检查组,采用现场查看、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

3.综合检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查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二)专业检查

1.专业检查是指针对特定领域或专业技术的交通安全隐患进行的检查。例如,对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系统等进行专业评估。

2.专业检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或人员承担,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和工具。

3.专业检查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对发现的专业性问题应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整改。

(三)季节性检查

1.季节性检查是指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交通状况进行的检查。如春季融雪、秋季落叶、冬季冰雪等。

2.季节性检查应重点关注因季节变化可能导致的交通安全隐患,如道路结冰、路面湿滑、视线受阻等。

3.季节性检查应根据季节变化规律安排,确保及时发现和应对季节性安全隐患。

(四)节假日检查

1.节假日检查是指在重大节假日前后进行的交通安全隐患检查,以应对节假日期间交通流量的增加。

2.节假日检查应重点检查交通繁忙路段、易拥堵区域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3.节假日检查应在节前至少一周开始,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影响节假日交通安全的隐患。

(五)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1.日常检查是指交通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交通安全隐患进行的经常性检查。

2.日常检查应包括对道路状况、交通设施、车辆安全等内容的检查,以及对驾驶员的随机抽查。

3.定期检查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固定周期检查,如每月、每季度进行的检查。

4.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检查结果应记录在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六、长假期间安全检查

(一)工业安全

1.长假前安全评估:在长假前,企业应组织专业团队对工业生产区域进行安全评估,包括设备运行状态、安全防护设施、应急措施等关键环节。

2.设备停机检查:对即将停机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在长假期间停放期间不会因故障或泄漏引发安全事故。

3.安全设施检查:检查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警示标志、消防设备等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并确保其有效性。

4.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员工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5.安全教育培训:长假前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6.人员安排:安排必要的值班人员,确保长假期间有专业人员对生产区域进行监控和管理。

7.安全巡查:值班人员应进行定期的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8.记录与报告:详细记录长假期间的安全检查情况,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9.长假后安全检查:长假结束后,组织全面的安全检查,以确认长假期间没有新的安全隐患产生,并确保设备重新投入生产前安全可靠。

(二)交通安全

1.路况检查:在长假前对道路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路面状况、交通标志、标线的清晰度,以及交通信号的正常运行情况。

2.公共交通检查:对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进行安全性能检查,确保车辆整洁、设施完好、运行安全。

3.危险品运输车辆检查:加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确保其符合运输安全规定,包括车辆状况、危险品包装和标志等。

4.驾驶员资质审查:对驾驶员进行资质审查,确认其驾驶证有效性,评估其身体健康状况和驾驶技能。

5.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对长假期间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意识。

6.交通安全提示:在关键路段设置交通安全提示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行驶安全,特别是在易发生事故的路段。

7.事故应急准备:制定和完善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理。

8.交通疏导措施:针对长假期间可能出现的交通高峰,提前规划交通疏导路线,必要时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9.值班安排:确保交通管理部门有足够的值班人员,以便在长假期间对道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

10.信息发布:通过交通广播、社交媒体等渠道,实时发布道路状况、交通管制措施等信息,方便公众出行决策。

11.长假后交通安全评估:长假结束后,对长假期间的交通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次长假期间的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改进措施。

(三)环境保护安全

1.环境风险评估:长假前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排放、噪音污染、固废处理等。

2.污染防治设施检查: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长假期间正常运行,如废气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

3.环境监测:加强环境监测,对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关键指标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应急物资准备:准备充足的环境应急物资,如吸油毡、防化服、消毒剂等,以应对可能的环境污染事件。

5.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完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7.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确保企业和个人在长假期间遵守环保规定,不进行违法排污行为。

8.环保巡查:长假期间加强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巡查,确保企业不违反环保规定,对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

9.环境污染举报渠道:确保环境污染举报渠道畅通,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污染的监督和举报。

10.长假后环境恢复:长假结束后,对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检查,评估长假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对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11.环保数据记录与报告:详细记录长假期间的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管理情况,形成报告,为今后的环保工作提供参考。

七、隐患排查分级

1.隐患等级划分:根据隐患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将隐患分为重大隐患、较大隐患、一般隐患和较小隐患四个等级。

2.隐患判定标准:制定详细的隐患判定标准,明确各等级隐患的具体判定条件,确保隐患分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隐患分级管理:对不同等级的隐患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重大隐患应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机制,较大隐患应尽快整改,一般隐患和较小隐患应按照计划进行整改。

4.隐患整改责任:明确隐患整改的责任主体,确保各级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八、隐患排查管理

1.隐患排查组织:建立健全隐患排查组织机构,明确隐患排查的职责分工,确保隐患排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2.隐患排查计划:制定年度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时间、排查范围、排查内容、排查方法等。

3.隐患排查实施:按照计划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4.隐患整改落实: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管理,制定整改措施和期限,跟踪整改进度,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5.隐患排查记录: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档案,详细记录隐患排查情况、整改措施、整改结果等信息,为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6.隐患排查培训:定期对隐患排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排查能力,确保隐患排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7.隐患排查考核:建立隐患排查考核机制,对隐患排查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批评和整改。

九、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

1.隐患排查报告:

(1)排查结果记录:每次隐患排查后,应详细记录排查结果,包括发现的问题、评估的隐患等级、建议的整改措施等。

(2)报告编制:根据排查结果,编制隐患排查报告,报告应包括排查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排查内容、发现隐患及整改建议等。

(3)报告提交:隐患排查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负责人或部门,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4)报告备案:隐患排查报告应备案存档,作为后续整改和跟踪的依据。

2.隐患建档监控:

(1)隐患档案建立:对发现的隐患进行详细记录,建立隐患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隐患描述、隐患等级、整改措施、整改期限、责任单位等。

(2)隐患整改跟踪: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3)档案更新:随着隐患整改的进展,应及时更新隐患档案,反映隐患的最新状态。

(4)隐患档案管理:建立健全隐患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5)定期审计:定期对隐患档案进行审计,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6)隐患警示:对重复出现的隐患或长期未得到整改的隐患,应进行警示,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

(7)信息共享: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以提高隐患治理的协同效率。

十、考核

1.考核目的:通过考核机制,评估交通安全事故隐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