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4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意大利在一战开始保持中立。协约国这时慷慨地提出将奥地利所占的部分领土以及战胜土耳其后的另外一些领土分给意大利。这一诱饵证明很有效,意大利同意在一个月内加入协约国参加战争。这说明A.三国同盟内部矛盾尖锐B.战争的进程因此而改变C.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D.协约国胜利具有必然性2、对下图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的计划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3、在一战的诸多各色战役中,下列哪一战役和另外三个战役的发动方不同的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4、1930年6月30日;法军比规定的日期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同日,法国外长白里安将关于建立“欧洲联邦”的“备忘录”寄往欧洲各国。“备忘录”建议在国联内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下设“欧洲议会”“常设政治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建立“共同市场”,以促进各国商品;资本和人员的流通。“备忘录”反映了。
①《洛迦诺公约》的精神。
②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
③维护《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
④谋求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这说明中共A.实现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B.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C.避免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开始受到国际因素影响6、“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上述材料反映了A.本身生活和行为是定罪主要依据B.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C.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现D.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7、材料.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12个阿拉伯国家向以色列发动“斋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之后,一些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1973年12月,欧佩克组织中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国际油价从每桶3.11美元上升到11.65美元。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而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摘编自浩君《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次石油危机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次石油危机产生的影响。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面对日军侵略;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之后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一批当时反映抗战的文艺作品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仁人志士走向抗日前线。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极大激发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六年局部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提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9、历史选修二一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朝鲜战争是一场全面战争之后颇有代表性的有限战争。美国政府认为;朝鲜就其战略价值而言尚不能与欧洲相提并论,欧洲仍然是东西方对抗的主战场。美国领导人首先考虑到,如果美国将战火燃烧到中国本土,中美之间正式爆发战争,苏联很可能会依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出面干涉。英国主张承认新中国,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谈判解决朝鲜问题,反对对华强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希望这场战争尽快结束。同时,世界典论的压力和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也让美国政府不得不在军事行动上采取一定的限制。对于中国来说,抗美援朝实属被迫参战,早日结束战争,恢复朝鲜半岛的和平本身就是中国进行战争的基本目的,加上敌强我弱的现状和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打一场有限战争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当时,统一祖国的任务尚未最后完成,台湾等一些沿海岛屿和大陆的西藏还没有解放,国内战争还没有最后结束。
材料二:中国出兵;一开始就确定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治目标。在志愿军出国前夕,首次提出了“朝鲜战争局部化”一词。麦克阿瑟曾建议使用核武器对中国发动攻击。美国的盟友英法等国反对使用核武器,美国最终放弃了使用核武器的想法,也没有进行全面的战争动员而只是进行了部分的战争动员。中国一开始就将战争的区域限定在朝鲜境内。在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中国就确定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尽量争取早日结束战争。当美国无法通过军事手段的运用迅速达到其目的的时候,为了尽早结束战争,也开始谋求同中国的谈判。
一根据赵宗九;王辉《论朝鲜战争中有限战争理论的实践》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朝鲜战争成为一场“有限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朝鲜战争是一场“有限战争“的表现。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91年1月16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开战;海湾战争爆发,战争历经42天空袭,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2月24日,多国部队发起地面进攻,历时100小时陆战,28日战争结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美国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干涉程度大大提高,它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战后极端伊斯兰主义的复活,伊斯兰主义者反对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活动大大加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影响。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并迅速占领科威特全境,随即宣布将科威特并入其版图。美国强烈反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并得到其盟国以及海湾和中东地区多数国家的支持。同时,安理会也通过了一系列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并授权联合国成员国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维护;执行有关决议,恢复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全。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爆发。2月26日,陷于困境的伊拉克宣布从科威特撤军。4月10日,伊拉克接受安理会通过的,687号决议,包括:在国际监督下销毁其所有生化武器和远程导弹,接受1963年的边界,并进行战争赔款。次日,安理会宣布海湾战争正式停火。
——摘编自余伟民主编《世界当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的影响。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越南的独立和主权问题虽然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但美国拒绝签字,力图取代法国在越南的地位,由此引发了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1955年10月,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庭艳上台,成立“越南共和国”,并大肆迫害前抗美人员。1960年12月,南方各爱国政党;群众团体、教派和各民族代表举行会议,成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越共成为该阵线的核心力量。越南南北方两个政权分立的局面由此长期化。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上台后决定,通过有限的军事干涉支持南越政权,使用军事手段消灭解放武装力量,由此发展为美国参加的战争。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十几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造成几百余万军民伤亡,是20世纪“冷战”时代一场重大的局部战争。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越南战争的特点。1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9月1日;在欧洲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4日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英国希望借助中国长期抗战的经验和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战局,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美国需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消耗日本陆军主力,牵制日军,避免日本陆军主力涌入东南亚和太平洋。日军一旦占领缅甸,控制滇缅路,援华物资就难以运往中国,而中国抗战就难以维持,这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的。所以,美国积极赞成中国派兵入缅作战。
——摘编自人民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远征军出境作战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出境作战的意义和影响。14、[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4年;美国人摩根索制订对德政策计划,其内容是:使德国“彻底非工业化和重新农业化,全部拆毁化学;冶金和电子工业,并坚定地将德国经济改革为农业经济”,要求“摧毁或拆除德国所有可能用于战争目的的工厂和设备切重工业,占领当局只允许生产消费晶”。罗斯福对此表示支持,其理由一是要给德国人一个教训,二是有助于向苏联表达善意。
意识到德国将在未来的美苏权力政治博弈中起关键作用;美苏竞相公开拉拢德国人民,互相指责对方破坏了在德国问题上的合作;1946年,苏联抨击西方分裂德国的企图,“或将其领土包括重要工业中心分割出去的进程”。美国则回应,反对将鲁尔和莱茵区分割出去,或将这些地区置于外国控制和监督之下;德国东部边界并没有最后确定,将与波兰协商予以修改。美国还许诺将减轻德国的经济负担,并暗示愿意帮助建立一个西德政权。德国人民以“解放者”看待美国的占领。
——摘编自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与联邦德国关系研究1958—196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德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摩根索计划”。15、工业革命引发社会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社会面貌变化之大,可谓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缭乱。当然,工业文明实现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还带来人类在民族、国家、社会关系以及精神和思想领域的全方位巨变。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社会面貌变化之大,可谓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缭乱。当然,工业文明实现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还带来人类在民族、国家、社会关系以及精神和思想领域的全方位巨变。——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统治下的“恶性循环”的社会。利己主义支配着所有的人,以致整个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都把自私自利作为一切打算的基础,因而在文明制度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对立的,每个人都以损人利己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文明社会的一切罪行和灾难的直接渊源和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的商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制度,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阶级融合为其要素的。材料二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统治下的“恶性循环”的社会。利己主义支配着所有的人,以致整个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都把自私自利作为一切打算的基础,因而在文明制度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对立的,每个人都以损人利己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文明社会的一切罪行和灾难的直接渊源和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的商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制度,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阶级融合为其要素的。徐觉哉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观——摘自《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这种不平衡加强了,这主要表现为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往往以跳跃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与帝国主义各国实际力量的这种新变化情况相反,各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场和势力范围,却是按照旧的力量划分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关系上的分化、改组和重新组合,结果于19》20材料三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这种不平衡加强了,这主要表现为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往往以跳跃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与帝国主义各国实际力量的这种新变化情况相反,各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场和势力范围,却是按照旧的力量划分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关系上的分化、改组和重新组合,结果于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机器”,从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角度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傅立叶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设想之所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不平衡”的含义,简要分析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世纪末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6、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条约或会议。
。时间。
会议或条约。
简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19年。
《凡尔赛和约》
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围绕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联合国宪章》
共分19章111条。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1968年7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共有187个。
2019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文明发展;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列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条约,其中蕴含着全球治理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4分)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在协约国许诺割让给被侵略国家部分土地后才加入协约国同同盟国作战,这说明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问题,A选项排除。意大利在一战中表现并不突出,改变战争进程和使协约国胜利具有必然性的说法有误,BD选项排除。2、C【分析】【详解】
注意观察漫画中的文字:“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1919”“凡尔赛宫”“国际联盟”。“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实际上点明了漫画的主题,对考生理解漫画起着指向性作用。国际联盟于1920年初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A项不正确;B项、D项不能反映出漫画的主题;美国原本希望通过国际联盟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但由于英法的反对,其目的并没有达到,美国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美国的希望破灭。正确的选项为C。3、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记忆与理解的准确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很多大型的战役,其中索姆河战役是英法联军主动发动的,其它三项均为同盟国发动,故C项正确。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索姆河战役4、C【分析】【详解】
据材料“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符合《洛迦诺公约》的精神,故①正确;“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说明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故②正确;法军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说明它没有维护《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故③错误;法国外长白里安的提议说明他谋求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故④正确。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选C。5、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等可知,中共二大明确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故选择B选项;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故排除A选项;这些组织原则并不能避免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出现,故排除C选项;中共自成立就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故排除D选项。6、B【分析】【详解】
由材料“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可知,在人们心中按照自然法原则对这一案件已作定性,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却因为司法官失职导致结果变化,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是定罪的依据,而不是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排除A;材料说的是遭遇到现实挑战,而不是无法实现,C项以偏概全,排除;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非常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排除D。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7、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73—1974年;相关背景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根据“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得出阿拉伯国家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根据“欧佩克组织中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得出西方石油公司与产油国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2)根据“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而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可知第一次石油危机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加深世界经济危机,促使世界石油工业格局转变;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动了中东产油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还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解析】(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西方石油公司与产油国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2)加深世界经济危机:促使世界石油工业格局转变;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动中东产油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从材料“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可见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局部抗战;从斗争方式来看,包括武装斗争;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从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以及上海等地区。从战争参与人员的情况来看,基本都是自发的斗争形式。
(2)十四年抗战与八年抗战相比最关键的就局部抗战的六年,因此十四年抗战充分肯定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全还原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来讲,中国人民做出了更多的牺牲,为胜利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解析】(1)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包括武装斗争;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带有自发性质。
(2)“十四年抗战”充分肯定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它进一步昭示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9、略
【分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是从中美两国对战争的考虑和认识来描述朝鲜战争是一场“有限战争”的原因。美国:依据“美国政府认为,欧洲仍然是东西方对抗的主战场”可概括出“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心在欧洲”;依据“美国领导人首先考虑到,如果美国将战火燃烧到中国本土,中美之间正式爆发战争,苏联很可能会依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出面干涉。”可概括出“担心苏联直接参战”;依据“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希望这场战争尽快结束”可概括出“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依据“世界典论的压力和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也让美国政府不得不在军事行动上采取一定的限制”可概括出“世界舆论和国内反战情绪”。中国:依据“对于中国来说,抗美援朝实属被迫参战,早日结束战争”可概括出“被迫参战”;依据“加上敌强我弱的现状和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可概括出“敌强我弱”;依据“统一祖国的任务尚未最后完成,台湾等一些沿海岛屿和大陆的西藏还没有解放,国内战争还没有最后结束”可概括出“国内困难重重”。
(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从战争目标;战争时间;战争手段;战争区域这几个方面来说明这场是一场“有限战争”。依据“中国出兵,一开始就确定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治目标”可知,中国在参战之始时就明确了战争目标;依据“,中国就确定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尽量争取早日结束战争”可知中国当时考虑要尽量争取早日结束战争,在战争的时间上做了充分的考虑;依据“中国一开始就将战争的区域限定在朝鲜境内”可知中国当时对战争的区域进行了限定;依据“美国最终放弃了使用核武器的想法和当美国无法通过军事手段的运用迅速达到其目的的时候,为了尽早结束战争,也开始谋求同中国的谈判”可知,当时后来美国开始考虑用和平谈判的手段来结束战争。【解析】(1)美国:全球战略中心在欧洲;担心苏联直接参战;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世界舆论和国内反战情绪。
中国:被迫参战;敌强我弱:国内困难重重。
(2)战争目标;战争时间;战争手段;战争区域1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1991年1月16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开战;海湾战争爆发”,可得出,海湾战争的特点是:多国对一国;根据材料“战争历经42天空袭,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2月24日,多国部队发起地面进攻,历时100小时陆战,28日战争结束”,可得出,海湾战争的特点是:以空战为主;高科技战争;不对称的战争,双方悬殊巨大。
(2)根据材料“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海湾战争的影响是:海湾战争引起了战后军事领域的巨大变革;海湾战争中苏联的态度加速了两极的瓦解;根据材料“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美国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干涉程度大大提高”,可得出,海湾战争的影响是:美国加强了对海湾地区和全球的控制和干预;根据材料“它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海湾战争的影响是:在美国控制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相对稳定;为战后“近期一超多强的格局”打下了基础;根据材料“战后极端伊斯兰主义的复活,伊斯兰主义者反对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活动大大加强”,可得出,海湾战争的影响是:极端主义复活,恐怖主义泛滥。【解析】(1)特点:多国对一国;以空战为主;高科技战争;不对称的战争;双方悬殊巨大。
(2)影响:海湾战争引起了战后军事领域的巨大变革;海湾战争中苏联的态度加速了两极的瓦解;美国加强了对海湾地区和全球的控制和干预;在美国控制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相对稳定;为战后“近期一超多强的格局”打下了基础;极端主义复活,恐怖主义泛滥。11、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据材料“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并迅速占领科威特全境,随即宣布将科威特并入其版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两级格局即将瓦解;伊拉克入侵并吞并科威特;据材料“美国强烈反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并得到其盟国以及海湾和中东地区多数国家的支持”可知,美国干预中东事务;据材料“安理会也通过了一系列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并授权联合国成员国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维护;执行有关决议,恢复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可知,安理会的决议为美国干预提供了合法性。
(2)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削弱了苏联的影响力、加快了两极格局的终结、有利于美国主导冷战后的世界、增加了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因素等方面回答。【解析】(1)背景:两级格局即将瓦解;伊拉克入侵并吞并科威特;美国干预中东事务;安理会的决议为美国干预提供了合法性。
(2)影响:削弱了苏联的影响力;加快了两极格局的终结;有利于美国主导冷战后的世界;增加了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因素。12、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越南的独立和主权问题虽然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但美国拒绝签字,力图取代法国在越南的地位,由此引发了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得出日内瓦会议的相关决议承认越南独立和美苏“冷战”的影响;根据“越南南北方两个政权分立的局面由此长期化。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上台后决定,通过有限的军事干涉支持南越政权,使用军事手段消灭解放武装力量,由此发展为美国参加的战争”得出越南南北分裂,两个政权的对抗;美国干涉越南内战;中苏对北越的支持。
(2)根据“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十几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造成几百余万军民伤亡”得出特点主要是持续时间长;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是冷战中的热战;由内战发展为国际战争;损失惨重,影响深远。【解析】(1)背景:日内瓦会议的相关决议承认越南独立;美苏“冷战”的影响;越南南北分裂;两个政权的对抗;美国干涉越南内战;中苏对北越的支持。
(2)特点:持续时间长;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冷战中的热战;由内战发展为国际战争;损失惨重,影响深远。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英国希望借助中国长期抗战的经验和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战局,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美国需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消耗日本陆军主力,牵制日军,避免日本陆军主力涌入东南亚和太平洋。”、“日军一旦占领缅甸,控制滇缅路,援华物资就难以运往中国,而中国抗战就难以维持”从英国政府的请求、中方获取抗战物资和美国希望借助中国牵制日军兵力的需要等方面等概括中国远征军出境作战的必要性。
(2)意义:依据上述问题的作答结合所学知识从支援国内抗战;配合盟军作战和打击日本侵略者等角度作答中国远征军出境作战的意义。
影响:结合相关所学可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解析】(1)必要性:保障滇缅公路通畅;保障援华物质顺利抵达中国:协助英军保卫印度;缅甸;消耗日本陆军主力牵制日军,避免日本陆军主力涌入东南亚和太平洋支援二战其他战场。
(2)意义;打通了西南国际交通线,支援了国内抗战:沉重打击了侵缅日军,为盟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14、略
【分析】【详解】
(1)从材料中摩根索制订对德政策计划到“美国还许诺将减轻德国的经济负担;并暗示愿意帮助建立一个西德政权”可以看出美国对德政策由严惩到扶植。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原因有:战后美苏冷战,美国意识到德国将在美苏权力政治博弈中起关键作用,德国人民以“解放者”来看待美国的占领。
(2)从材料“罗斯福对此表示支持,其理由一是要给德国人一个教训,二是有助于向苏联表达善意”可以看出,摩根索计划目的在于警示德国,拉拢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计划违背了工业化的历史趋势,低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紧密的经济依赖性,反映了美国试图控制德国。【解析】(1)调整:从严惩到扶植。
原因:二战后美苏两国战时合作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冲突激烈;意识到德国将在未来的美苏权力政治博弈中起关键作用;德国人民以“解放者”来看待美国的占领。
(2)评析:摩根索计划在美苏联合对德作战的背景下,警示德国,拉拢苏联;但该计划违背了工业化的历史趋势;低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紧密的经济依赖性;反映了美国对德国的控制野心。(答出其中3点即可)15、略
【分析】【详解】
(1)机器:根据材料“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得出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机器”是“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影响:根据材料“工业文明实现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得出生活方式变化:工业化城市兴起;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增多。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得出自然环境变化: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2)主张:根据材料“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统治下的‘恶性循环’的社会”得出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根据材料“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对立的;每个人都以损人利己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得出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根据材料“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制度,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阶级融合为其要素的”得出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原因:结合所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得出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3)含义:根据材料“这主要表现为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往往以跳跃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得出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与帝国主义各国实际力量的这种新变化情况相反,各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场和势力范围,却是按照旧的力量划分的”并结合所学得出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积极寻求同盟者。【解析】(1)机器:“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任举两个)
影响:生活方式变化:工业化城市兴起(答“城市兴起”也可);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任答3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自然环境变化: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2)主张: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或答“批判利己主义盛行现象”);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原因: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3)含义: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积极寻求同盟者。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论证,根据材料中“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推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中“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815—1913年期间”,而这一时间段刚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而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初期”,而这一时间段则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能和势能教学》课件
- 矿石运输与堆放技术
-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课件设计与应用》课件
- 2021年中国农业银行校园招聘考试押题1
- 2021年初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食品安全培训课件资料
- 2021年初级程序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
- 2025年高二化学寒假衔接讲练 (人教版)寒假预习-第12讲 芳香烃教师版
- 2024年酒店式公寓承包合同
- 猫抓病的护理
- 勘察设计工作内容
- GB/T 19799.2-2024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试块第2部分:2号标准试块
- 2024-2025学年冀教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含详解)
- DB45T 1831-2018 汽车加油加气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 《儿歌运用于幼儿园教育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8600字
- 悬挂灯笼施工方案
- 水资源调配与优化-洞察分析
- 某自来水公司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样本(2篇)
- 无人机职业生涯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