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早在2000年前,秦始皇就派徐福到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所谓“长生不老药”,实际上就是抗衰老药,因为只有抗衰老,才能达到长生不老之目的。“长生不老”这四个字说明一个道理:只有“不老”(不衰老),才有可能“长生”(长寿)。为什么只有不老才能长生呢?这是因为:由于衰老,成人各器官的功能每年约减低0.5%~1.0%;60岁左右,各器官功能就要降低30%~60%。因此,在85岁左右,绝大多数人(除少数衰老速度特别慢的人外)各器官的功能已降至难以继续生存的水平。也就是说,此时大部分器官已到达衰竭的地步,此时就面临老死(国表老而死)的威胁。因此,国外已有不少学者明确指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抗表老,即使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都能防治,人类的平均寿命也难以突破85岁。(摘自王永雁、田清涞、马瑾瑜《人类衰老学》)材料二:现在大部分的衰老研究都集中在如何延长寿命这方面,并且至少做到了在动物上可以延长寿命。但这些被延长的寿命是不是都是健康的呢?实际上目前还不太清楚,所以我们要去研究健康衰老。如何研究健康衰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所在的实验室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我们想去研究健康衰老,应该从哪个角度开始研究呢?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同样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性,有一些人很早就成为“中年油腻男”,有些还像二三十岁的“小鲜肉”,同龄之间衰老的差异是如此巨大。人的衰老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在认知方面,我们也有间接或直接经验。有些人会衰老得很快,如图所示,他们在七八十岁的时候会出现急剧的衰老现象,然后不少人很快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但还有一部分人能够终生保持很高的认知水平,越活越精神。这些健康老人的存在,使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健康衰老。那么健康衰老的老人是因为运气好、生活习惯好,还是因为有基因方面的因素?实际上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假如能够把这些因素都找出来,那么对于实现健康衰老来说将会是非常好的帮助。(摘自蔡时青《人类衰老之谜》)材料三: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全社会保健水平的提高,据联合国2008年做出的预测,到2020年前后,世界人均寿命会超过70岁,而发达国家会超过80岁。而仅仅在半个世纪之前,即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人均寿命还只有55岁左右,发达国家也没有超过70岁。由此可见人类平均寿命增长之快,而这又让人们对人类未来的寿命有了更高的期许。今天,很多人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我们能够编辑自己的基因,是否能够长生不老呢?对于这个问题简单的回答是:完全没有可能。虽然绝大部分人不想死,但是不得不接受人终究难免一死的宿命。一些富豪虽然投入巨资试图找到导致衰老的基因,从而逆转衰老的趋势,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努力是不可能有结果的。我曾经专门请教过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人类长寿公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因泰克公司,以及Calico(谷歌成立的一家健康科技公司)的一些顶级专家,询问他们通过基因编辑或者基因修复能否让人的寿命突破目前的极限(最新研究表明,正常人寿命的极限可能是115岁,极个别超过这个年龄的人只是个例。当然这个极限也带有争议,并非医学界一致的看法),答案都是否定的。用基因泰克公司前CEO、Calico公司现任CEO李文森博士的话说,衰老最后体现在人类身体的全面崩溃,就像一面千疮百孔的墙,即便能修好一两个基因,也不过是堵住了一两个小洞,对那倾倒的墙能有多大帮助呢?因此,人到了年龄,诸多毛病远不是修复一两个病变基因就能解决的。李文森博士认为,即便人类能够治愈癌症,也不过是将人均寿命延长3.5岁而已。人类人均寿命提高之后,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会出现大量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导致美国人死亡的前四种疾病中,心血管疾病、癌症和中风这三类疾病的死亡率都在下降,唯独和衰老相关的疾病(诸如阿尔茨海默病)在上升。李文森博士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是找到那些导致人类衰老的基因,防止病变甚至修复一部分机能,让人能够健康地活到115岁,最好直到生命的前一天还非常健康。因此,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说要坚持到人能够永生的那一天,可能更多是安慰自己罢了。比长生不老更有意义的可能是延缓衰老,让每一个人过得更好。(摘自吴军《想象的未来科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关研究表明,在60岁左右的年纪,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就要降低30%﹣60%。B.如果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都能够防治,人类的平均寿命必将不断提升。C.即使是同龄人,无论是形象方面还是认知方面,在衰老速度上的差异也很大。D.健康衰老的原因是运气、习惯还是基因因素,有关这方面的探究尚未有定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对其他动物的健康衰老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突破,这增强了我们实现人类健康衰老的信心,相关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中。B.医学的进步和全社会保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仅与50年前相比,人类平均寿命就已经提升十多年。C.如能找到导致人类衰老的基因,从而防止病变甚至修复部分机能,让人能够健康地活到寿命的极限,这是极具意义的事。D.三则材料都围绕抗衰老的问题,各有侧重,分别从抗衰与长寿、如何健康衰老、基因与衰老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不可能通过编辑基因来实现长生不老”观点的一项是A.2018年“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在伦理角度进行批评外,专家还对实验的必要性、实验影响的不可控性等提出质疑。B.科学家认识到NAD+在修复人类基因方面有重要作用,但NAD+随着年龄增长会阶段性下降,长寿基因蛋白家族Sirtuin也会逐渐失活。C.编辑部分基因只是提升了心血管疾病、癌症和中风等的治愈率,但老年时的诸多毛病需要通过修复所有的病变基因才会得到全面解决。D.诺奖获得者发现了诱导人体表皮细胞使之具有胚胎干细胞功能的方法,但因对DNA的修改风险太大,该项技术的应用迟迟得不到许可。(4)下面是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的相关内容。结合材料,分类谈谈制定依据。中国健康老年人应满足的9大标准:①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②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③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④营养状况良好;⑤认知功能基本正常;⑥乐观积极,自我满意:⑦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⑧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⑨社会适应能力良好。(5)阅读以下案例,请你结合材料,对老人进行说服劝导,100字以内。2022年12月19日,曹同学在班会课上向大家寻求帮助。“就通过电话买药,总共买了十几万,那都是我爷爷的养老钱!”曹同学情绪激动地说道,“我怀疑对方是专业诈骗的,抓住了老年人想要长寿的心理每天打电话。我爷爷坚持认为这些药有效果,可以越变越年轻,根本不听劝!被我们发现劝止了以后,竟然又花12000元买了一单!我们请医生看过,这些药有的是普通的提神药,有的竟非法添加了非食用物质。”(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出发①老舍不要说高粱与玉米,就是成熟最迟的荞麦,也收割完了。平原变得更平了,除了灰暗的村庄,与小小的树林,地上似乎只剩下些衰草与喜欢随风飞动的黄土。近处的河流与铁道,和远处的山峰,都极明显的展列着,仿佛很得意地指示出这一带的地势。这是打仗的好时候。大山在西边。我们不要说出它的名字吧,因为它仿佛已经不是山,而是一个伟大的会放射与接受炮火的,会发出巨响与火光的,会坚决抵抗暴力的武士。山下有向东流的一条不很大,也不很小的河。河的北边,无论是在靠近山脚,还是距山一二百,甚至于好几百里的地方,都时常有我们的军队驻扎。我们的军队时时渡过河去杀敌;敌兵也不断地渡过河来偷袭。这条浑黄,没有什么航船,而偶尔有几座木筏子的河,也正像西边的大山,时常发出火光与炮响,成为决不屈服的战斗员。大山的脚底下,现在,有我们的一军人。河南边,铁路东边,是被敌人攻陷的文城。河北边,在文城的东北约五十里的王村,驻着我们的一旅人。文城的敌军,望见远远的西山,便极度不安地想起山下的一军人——他们必须消灭这一军人,才能逐渐的“扫荡”山里的军队;他们只有消灭了山下与山上的军队,文城和其余的好多地方才能安安稳稳地爬伏在他们的脚底下,他们怕和恨西边的大山,正好像小儿在黑暗中看见一个丑恶的巨人一样。同时,我们的驻在文城东北王村的那一旅人,就像猎户似的,不错眼珠地,日夜监视着文城的敌人。只要文城的敌马一往西去,他们便追踪而至,直捣敌人的老巢。地上连荞麦也割净了,西山的远峰极清楚地给青天画上亮蓝的曲线。山峰高插入云,也仿佛是一些利剑似的插入文城敌人的心中。右纵队自文城附近渡河,再向西;左纵队自文城先向西,而后再渡河,敌人分南北两路进攻大山脚下的我军。王村的一旅接到紧急命令,以先头部队两营渡河南进,相机袭击文城和车站。由全旅选派的便衣队首先出发。他们的任务是:一,要混进城去,探听敌情;二,要把旅长给城内维持会会长——王举人——的劝告书送达;三,要在城内散布开,以便里应外合,克复文城;四,假若攻城不得手,他们便到车站上破坏交通,并毁坏堆栈。任务是艰巨的,可是三十二条好汉的脸就像三十二面迎风展动的军旗那样鲜明,壮丽,严肃。他们似乎不知道什么叫作危险,而只盼着极快地混进城去一到城里便好似探手到敌人心脏里去,教敌人立刻死亡!对化装、入城、埋伏、袭击……他们都是老内行。只要还有中国人的地方,他们便能钻进去;像只要有风便能放起风筝那么简单而有把握。副队长中尉丁一山虽然已经从军二年,却还像个学生。他原本是位衰落了的大户人家的少爷。在胆量上吃苦耐劳上,他是个顶好的军人——要不然他也不会被派为副队长。但是,在他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还保留着一些少爷气。他决不想再做少爷,也丝毫没有以身家做人的意思;可是,不知不觉地在像一定神或一微笑的小动作上,他老遗露出一点他的本色。因此,他在军队中的绰号便是“大少爷”。在初一得这个绰号的时候,他心中时时感到不大舒坦。及至被大家叫惯了,而且看清大家丝毫无恶意,他也就不大理会了。久而久之,以他的勇敢、忠诚和知识,他给“大少爷”挣来一些光辉,使喊他的人不能不表示出亲热与尊敬。在朋友中,最足以表示出他的大少爷气味的是他得信最多,写信最多。他用邮票之多,每每教勤务兵惊讶。他的信,十封倒有八封是寄往文城的。文城的王举人——现在的维持会会长——曾经教过他的书,而王举人的女儿,梦莲,是他的未婚要。他的信都是写给梦莲的——自从他的岳丈附逆,他的信中永没提及那个老人一个字。从王村一出发,丁副队长的脸就是红的。他异常地兴奋。偷入文城,除了职分上的任务而外,他还要去看看他所爱的人,而他所爱的人的父亲却是汉奸!把所有的主意都想过了,他想不起怎样处理这件事才好。在途中,他把文城域内的形势告诉了大家,并且本着他在抗战前对文域的认识,说出哪里可以隐避,和哪里应当作为联络的中心。在大家打尖休息的时候,他请示石队长:“我愿意最先进城,看看情形。下午两点钟,咱们在东门外松树林里相会。”得队长的许可,他揣起几个馒头,快步如飞地向文城走去。他所提到的松树林是在东门外,离城门大概有五里地。松林的西端有个人家,孤零零的从松枝下露出点黄色的茅草屋顶。树林越往东越靠近河岸。假若看见树再渡河,过了河便可以跑入松林去隐藏起来。丁副队长便是走这条路的。到了树林的西端,他在那孤零零的人家门外耽误了两三分钟。这里住着王举人的佃户老郑,和老郑的儿子,儿媳妇。丁副队长嘱咐老郑帮忙他的朋友,假若他们也走到这里来。他又再三嘱咐老郑,切莫说出他自己与王家有亲戚的关系。老郑让他喝水,他不喝;让他吃东西,他不吃;让他看一看郑家娶来不到一年的儿媳妇,他摇头。就好像有什么鬼怪迫着他似的,他连一句客气话没说,便急急地跑去。老郑莫名其妙地呆呆地望着王宅的姑老爷的后影。他呆立了许久。在他刚要进屋里去的时节,他仿佛听到远处响了两枪。[注解]①选自老舍创作于1943年的中篇小说《火葬》第一部分,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简练的语言将抗战时期文城附近的敌我态势作了介绍,交代了故事发生背景。B.选文由“一军”“一旅”“左右纵队”到便衣队“三十二人”,由大到小地展现了英雄群像。C.选文具体地介绍了全旅和便衣小分队的作战任务,给读者以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D.选文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包含了中国人民不可侮、誓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民族情感。(2)关于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助于老郑的心理活动描写,再次强调了丁一山王宅准女婿的特殊身份。B.“呆呆”“呆立”写出了老郑的善良和淳朴,也表现了他对丁一山的担忧。C.“仿佛”二字写出了老郑对枪响听而不闻,反映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摧残。D.最后一句不交代枪声的来源,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对后来故事的期待。(3)选文中为什么反复提到“大少爷”绰号,试作分析。(4)景物描写对作品的人物刻画、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任选两个方面,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晋惠)公在秦三月,闻秦欲和,乃使郤乞①告吕甥②。吕甥教之言,令国人于朝曰:“君使乞告二三子曰:‘秦将归寡人,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③也。’”且赏以悦众,众皆哭,愿作辕田。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众曰:“何为而可?”吕甥曰:“以韩之病④,兵甲尽矣。若征缮以辅孺子,以为君援,虽四邻之闻之也,丧君有君,群臣辑睦,兵甲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皆说,愿作州兵。吕甥逆君于秦,穆公讯之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公曰:“何故?”对曰:“其小人不念其君之罪,而悼其父兄子弟之死丧者,不惮征缮以立孺子,曰:‘必报仇,吾宁事齐、楚,齐、楚又交辅之。’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秦,有死无他。’故不和。比其和之而来,故久。”公曰:“尔无来,吾固将归君,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曰不免,君子则否。”公曰:“何故?”对曰:“小人忌而不思,愿从其君而与报秦,是故云,其君子则否,曰:‘吾君之入也,君之惠也,能纳之,能执之,则能释之,德莫厚焉,惠莫大焉。纳而不遂,废而不起,以德为怨,君其不然?’”秦君曰:“然。”乃改馆晋君,馈七牢焉。(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改)【注释】①郤(xi)乞:晋国大夫。②吕甥:晋国大夫,赴秦国谈判代表。③圉(yū):指晋太子子图。④韩之病:指晋国在韩原会战的失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B.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C.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D.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孺子”指小孩子,多作幼童统称,在古代也用来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B.“四邻”即周围的邻居,文中指晋国边境周围的国家,也泛指除晋国外的诸侯国。C.“好我者劝”的“劝”意为鼓励、勉励,与《荀子•劝学》中的“劝”字意思相同。D.“七牢”为古代备办宴飨时的诸侯之礼,羊、猪各一为太牢,三牲全备为少牢。(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惠公得知秦国有意讲和,于是派臣子回国运作;臣子们采取一系列行动,营造舆论,赏赐臣民,意在赢得民心。B.吕甥在迎接晋惠公回国前,呼吁晋国臣民辅佐太子以作为国君的后援,为迎接晋惠公回国全面创造有利条件。C.秦穆公接见吕甥时,从晋国国内的战乱原因、人民立场分裂情况等角度询问了许多问题,以此探察晋国内情。D.吕甥告诉秦穆公,晋国国人对君主的态度分“小人”“君子”两种立场,在双方统一了认识后才来迎接国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也。②尔无来,吾固将归君,国谓君何?(5)简要评析晋国臣子吕甥应对秦穆公问讯的辞令特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南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①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③,杜若满芳洲。【注】①沅湘:爱国诗人屈原曾被流放湘江,在江边对渔父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②沉累:指沉江的屈原。③虞舜:即舜帝。此句出自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抒发了游兴已尽渴望回归故里的思乡之情。B.“徒倚”二句,从傍晚到月夜,长时间倚栏,思绪万千,为下文抒情蓄势。C.下片连用“雄”“吞”“隘”三个词,描绘岳阳楼的雄伟气势,跌宕飞动。D.“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运用了反问,反问中不掩悲喜感叹之情。(2)简析“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结句的妙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张最近天天加班,早起晚睡,她借用《诗经•卫风氓》中的名句“,”来调侃这种生活状态。(2)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骨气的表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是骨气的表现。(3)酒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寄托情感的载体,李清照的词就常用酒来抒发愁绪,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②。但每一个宏大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努力与奔赴。近年来,世界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批胸怀天下、敢试敢为的青春身影。一些远赴战乱地区执行维护使命的青年人,虽然他们对一切困难都无所畏惧,但面临血与火的生死考验的时候,也在所不辞;有的忠于内心的理想,大学毕业后毅然加入对外援建队伍,为贫困落后国家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有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最需要“白衣天使”的时候③,前往数十个国家,用上千场医疗技术指导,为全球抗疫传递温暖与希望……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个人的付出也许只是一道微光,只是一滴水珠,只是一棵小草,但汇聚起来,便是一幅昂扬向上、心系世界的动人青春图景。(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作适当的调整。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需要符合语境,简洁明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古代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流通缓慢,不像现代处处都有商铺,古人要买东西得去“集市”。①,集市交易就特别火爆,久而久之,就成了购物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节这些节日几乎都被商人利用过,这叫做“节令生意”。除常规节令之外,还有“集期”交易模式,即选日子进行商品交易。既然有了“平台”,那么古人的购物车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呢?最频繁出现的是稀有纺织品,如丝绫、锦、绸、缎等,但这些商品的昂贵,②,而在于商品的增值服务。他们喜欢穿高级私人订制,选好面料,然后根据体型以及季节,设计出相应的款式,再配之以匠心独运的刺绣,③。(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山区人家用废弃的木屑、秸秆培养食用菌,小蘑菇成了脱贫“顶梁柱”。B.从地月系跨越到行星际,“祝融号”在4亿公里外的火星上留下了印记。C.《楼梦》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贾家,到最后还是倾颓崩塌了。D.“道德家们”暗自得意、作壁上观的态度,引起众人不可遏制的愤慨。(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登山者分享爬山的心得:虽然爬山的人都渴望尽快到达山顶,但路要一步步走,石级要一级级爬,每走一步都离目标近了一步;越是接近山顶,越是接近体力极限,也更需要坚持与蓄力,不能放弃。(二)二十大报告对广大青年提出要求:“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以上两则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请结合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早在2000年前,秦始皇就派徐福到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所谓“长生不老药”,实际上就是抗衰老药,因为只有抗衰老,才能达到长生不老之目的。“长生不老”这四个字说明一个道理:只有“不老”(不衰老),才有可能“长生”(长寿)。为什么只有不老才能长生呢?这是因为:由于衰老,成人各器官的功能每年约减低0.5%~1.0%;60岁左右,各器官功能就要降低30%~60%。因此,在85岁左右,绝大多数人(除少数衰老速度特别慢的人外)各器官的功能已降至难以继续生存的水平。也就是说,此时大部分器官已到达衰竭的地步,此时就面临老死(国表老而死)的威胁。因此,国外已有不少学者明确指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抗表老,即使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都能防治,人类的平均寿命也难以突破85岁。(摘自王永雁、田清涞、马瑾瑜《人类衰老学》)材料二:现在大部分的衰老研究都集中在如何延长寿命这方面,并且至少做到了在动物上可以延长寿命。但这些被延长的寿命是不是都是健康的呢?实际上目前还不太清楚,所以我们要去研究健康衰老。如何研究健康衰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所在的实验室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我们想去研究健康衰老,应该从哪个角度开始研究呢?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同样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性,有一些人很早就成为“中年油腻男”,有些还像二三十岁的“小鲜肉”,同龄之间衰老的差异是如此巨大。人的衰老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在认知方面,我们也有间接或直接经验。有些人会衰老得很快,如图所示,他们在七八十岁的时候会出现急剧的衰老现象,然后不少人很快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但还有一部分人能够终生保持很高的认知水平,越活越精神。这些健康老人的存在,使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健康衰老。那么健康衰老的老人是因为运气好、生活习惯好,还是因为有基因方面的因素?实际上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假如能够把这些因素都找出来,那么对于实现健康衰老来说将会是非常好的帮助。(摘自蔡时青《人类衰老之谜》)材料三: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全社会保健水平的提高,据联合国2008年做出的预测,到2020年前后,世界人均寿命会超过70岁,而发达国家会超过80岁。而仅仅在半个世纪之前,即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人均寿命还只有55岁左右,发达国家也没有超过70岁。由此可见人类平均寿命增长之快,而这又让人们对人类未来的寿命有了更高的期许。今天,很多人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我们能够编辑自己的基因,是否能够长生不老呢?对于这个问题简单的回答是:完全没有可能。虽然绝大部分人不想死,但是不得不接受人终究难免一死的宿命。一些富豪虽然投入巨资试图找到导致衰老的基因,从而逆转衰老的趋势,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努力是不可能有结果的。我曾经专门请教过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人类长寿公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因泰克公司,以及Calico(谷歌成立的一家健康科技公司)的一些顶级专家,询问他们通过基因编辑或者基因修复能否让人的寿命突破目前的极限(最新研究表明,正常人寿命的极限可能是115岁,极个别超过这个年龄的人只是个例。当然这个极限也带有争议,并非医学界一致的看法),答案都是否定的。用基因泰克公司前CEO、Calico公司现任CEO李文森博士的话说,衰老最后体现在人类身体的全面崩溃,就像一面千疮百孔的墙,即便能修好一两个基因,也不过是堵住了一两个小洞,对那倾倒的墙能有多大帮助呢?因此,人到了年龄,诸多毛病远不是修复一两个病变基因就能解决的。李文森博士认为,即便人类能够治愈癌症,也不过是将人均寿命延长3.5岁而已。人类人均寿命提高之后,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会出现大量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导致美国人死亡的前四种疾病中,心血管疾病、癌症和中风这三类疾病的死亡率都在下降,唯独和衰老相关的疾病(诸如阿尔茨海默病)在上升。李文森博士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是找到那些导致人类衰老的基因,防止病变甚至修复一部分机能,让人能够健康地活到115岁,最好直到生命的前一天还非常健康。因此,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说要坚持到人能够永生的那一天,可能更多是安慰自己罢了。比长生不老更有意义的可能是延缓衰老,让每一个人过得更好。(摘自吴军《想象的未来科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相关研究表明,在60岁左右的年纪,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就要降低30%﹣60%。B.如果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都能够防治,人类的平均寿命必将不断提升。C.即使是同龄人,无论是形象方面还是认知方面,在衰老速度上的差异也很大。D.健康衰老的原因是运气、习惯还是基因因素,有关这方面的探究尚未有定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目前对其他动物的健康衰老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突破,这增强了我们实现人类健康衰老的信心,相关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中。B.医学的进步和全社会保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仅与50年前相比,人类平均寿命就已经提升十多年。C.如能找到导致人类衰老的基因,从而防止病变甚至修复部分机能,让人能够健康地活到寿命的极限,这是极具意义的事。D.三则材料都围绕抗衰老的问题,各有侧重,分别从抗衰与长寿、如何健康衰老、基因与衰老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不可能通过编辑基因来实现长生不老”观点的一项是CA.2018年“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在伦理角度进行批评外,专家还对实验的必要性、实验影响的不可控性等提出质疑。B.科学家认识到NAD+在修复人类基因方面有重要作用,但NAD+随着年龄增长会阶段性下降,长寿基因蛋白家族Sirtuin也会逐渐失活。C.编辑部分基因只是提升了心血管疾病、癌症和中风等的治愈率,但老年时的诸多毛病需要通过修复所有的病变基因才会得到全面解决。D.诺奖获得者发现了诱导人体表皮细胞使之具有胚胎干细胞功能的方法,但因对DNA的修改风险太大,该项技术的应用迟迟得不到许可。(4)下面是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的相关内容。结合材料,分类谈谈制定依据。中国健康老年人应满足的9大标准:①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②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③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④营养状况良好;⑤认知功能基本正常;⑥乐观积极,自我满意:⑦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⑧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⑨社会适应能力良好。(5)阅读以下案例,请你结合材料,对老人进行说服劝导,100字以内。2022年12月19日,曹同学在班会课上向大家寻求帮助。“就通过电话买药,总共买了十几万,那都是我爷爷的养老钱!”曹同学情绪激动地说道,“我怀疑对方是专业诈骗的,抓住了老年人想要长寿的心理每天打电话。我爷爷坚持认为这些药有效果,可以越变越年轻,根本不听劝!被我们发现劝止了以后,竟然又花12000元买了一单!我们请医生看过,这些药有的是普通的提神药,有的竟非法添加了非食用物质。”【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解答】(1)B.“人类的平均寿命必将不断提升”错误,材料一中“即使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都能防治,人类的平均寿命也难以突破85岁”。故选:B。(2)A.“这增强了我们实现人类健康衰老的信心”错误,材料二开头“现在大部分的衰老研究都集中在如何延长寿命这方面,并且至少做到了在动物上可以延长寿命”,可见在动物身上的研究是“如何延长寿命”,不是“健康衰老”。另外,动物方面的研究与“增强……信心”无逻辑联系。故选:A。(3)C.为什么心血管疾病、癌症和中风造成的死亡率会下降,文中没提及。也不能通过“修复所有病变基因解决老年后的诸多毛病”。故选:C。(4)根据“由于衰老,成人各器官的功能每年约减低0.5%~1.0%;60岁左右,各器官功能就要降低30%~60%。因此,在85岁左右,绝大多数人(除少数衰老速度特别慢的人外)各器官的功能已降至难以继续生存的水平”,1﹣4归类为“身体状况”“身体机能”“生理状况”等,表明衰老不可逆,但可以健康衰老,5﹣9归类为“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等,“乐观积极,自我满意”“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表明从精神状态上健康地衰老,“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社会适应能力良好”表明的是与家人、社会的良性互动,从人的认知、心态等精神状态角度制定。(5)结合“对老人进行说服劝导”,从内容而言要有称呼并肯定老人的初衷,从劝导的角度而言,去说明药作用小,结合材料中“衰老不可逆”的观点分析,指出药的真面目,劝告不要再上当。答案:(1)B(2)A(3)C(4)1﹣4条从身体状况的角度制定。从人体器官的角度来看,衰老不可逆,但可以健康衰老,这与材料中所说“成人各器官的功能每年在降低”相符,所以制定时用了“增龄性改变”和“与其年龄相适应”这样的词句,作出更科学的规定。5﹣9条从人的认知、心态等精神状态角度制定。提醒人们多思考实现“健康衰老”的精神原因,如乐观积极、自我满意、良好互动等。(5)爷爷,您要是能够越来越年轻,那就太好了!但是,衰老是挡不住回不去的,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您买的这些药,有些只是普通的提神药,有些还有害,您可别再上当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出发①老舍不要说高粱与玉米,就是成熟最迟的荞麦,也收割完了。平原变得更平了,除了灰暗的村庄,与小小的树林,地上似乎只剩下些衰草与喜欢随风飞动的黄土。近处的河流与铁道,和远处的山峰,都极明显的展列着,仿佛很得意地指示出这一带的地势。这是打仗的好时候。大山在西边。我们不要说出它的名字吧,因为它仿佛已经不是山,而是一个伟大的会放射与接受炮火的,会发出巨响与火光的,会坚决抵抗暴力的武士。山下有向东流的一条不很大,也不很小的河。河的北边,无论是在靠近山脚,还是距山一二百,甚至于好几百里的地方,都时常有我们的军队驻扎。我们的军队时时渡过河去杀敌;敌兵也不断地渡过河来偷袭。这条浑黄,没有什么航船,而偶尔有几座木筏子的河,也正像西边的大山,时常发出火光与炮响,成为决不屈服的战斗员。大山的脚底下,现在,有我们的一军人。河南边,铁路东边,是被敌人攻陷的文城。河北边,在文城的东北约五十里的王村,驻着我们的一旅人。文城的敌军,望见远远的西山,便极度不安地想起山下的一军人——他们必须消灭这一军人,才能逐渐的“扫荡”山里的军队;他们只有消灭了山下与山上的军队,文城和其余的好多地方才能安安稳稳地爬伏在他们的脚底下,他们怕和恨西边的大山,正好像小儿在黑暗中看见一个丑恶的巨人一样。同时,我们的驻在文城东北王村的那一旅人,就像猎户似的,不错眼珠地,日夜监视着文城的敌人。只要文城的敌马一往西去,他们便追踪而至,直捣敌人的老巢。地上连荞麦也割净了,西山的远峰极清楚地给青天画上亮蓝的曲线。山峰高插入云,也仿佛是一些利剑似的插入文城敌人的心中。右纵队自文城附近渡河,再向西;左纵队自文城先向西,而后再渡河,敌人分南北两路进攻大山脚下的我军。王村的一旅接到紧急命令,以先头部队两营渡河南进,相机袭击文城和车站。由全旅选派的便衣队首先出发。他们的任务是:一,要混进城去,探听敌情;二,要把旅长给城内维持会会长——王举人——的劝告书送达;三,要在城内散布开,以便里应外合,克复文城;四,假若攻城不得手,他们便到车站上破坏交通,并毁坏堆栈。任务是艰巨的,可是三十二条好汉的脸就像三十二面迎风展动的军旗那样鲜明,壮丽,严肃。他们似乎不知道什么叫作危险,而只盼着极快地混进城去一到城里便好似探手到敌人心脏里去,教敌人立刻死亡!对化装、入城、埋伏、袭击……他们都是老内行。只要还有中国人的地方,他们便能钻进去;像只要有风便能放起风筝那么简单而有把握。副队长中尉丁一山虽然已经从军二年,却还像个学生。他原本是位衰落了的大户人家的少爷。在胆量上吃苦耐劳上,他是个顶好的军人——要不然他也不会被派为副队长。但是,在他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还保留着一些少爷气。他决不想再做少爷,也丝毫没有以身家做人的意思;可是,不知不觉地在像一定神或一微笑的小动作上,他老遗露出一点他的本色。因此,他在军队中的绰号便是“大少爷”。在初一得这个绰号的时候,他心中时时感到不大舒坦。及至被大家叫惯了,而且看清大家丝毫无恶意,他也就不大理会了。久而久之,以他的勇敢、忠诚和知识,他给“大少爷”挣来一些光辉,使喊他的人不能不表示出亲热与尊敬。在朋友中,最足以表示出他的大少爷气味的是他得信最多,写信最多。他用邮票之多,每每教勤务兵惊讶。他的信,十封倒有八封是寄往文城的。文城的王举人——现在的维持会会长——曾经教过他的书,而王举人的女儿,梦莲,是他的未婚要。他的信都是写给梦莲的——自从他的岳丈附逆,他的信中永没提及那个老人一个字。从王村一出发,丁副队长的脸就是红的。他异常地兴奋。偷入文城,除了职分上的任务而外,他还要去看看他所爱的人,而他所爱的人的父亲却是汉奸!把所有的主意都想过了,他想不起怎样处理这件事才好。在途中,他把文城域内的形势告诉了大家,并且本着他在抗战前对文域的认识,说出哪里可以隐避,和哪里应当作为联络的中心。在大家打尖休息的时候,他请示石队长:“我愿意最先进城,看看情形。下午两点钟,咱们在东门外松树林里相会。”得队长的许可,他揣起几个馒头,快步如飞地向文城走去。他所提到的松树林是在东门外,离城门大概有五里地。松林的西端有个人家,孤零零的从松枝下露出点黄色的茅草屋顶。树林越往东越靠近河岸。假若看见树再渡河,过了河便可以跑入松林去隐藏起来。丁副队长便是走这条路的。到了树林的西端,他在那孤零零的人家门外耽误了两三分钟。这里住着王举人的佃户老郑,和老郑的儿子,儿媳妇。丁副队长嘱咐老郑帮忙他的朋友,假若他们也走到这里来。他又再三嘱咐老郑,切莫说出他自己与王家有亲戚的关系。老郑让他喝水,他不喝;让他吃东西,他不吃;让他看一看郑家娶来不到一年的儿媳妇,他摇头。就好像有什么鬼怪迫着他似的,他连一句客气话没说,便急急地跑去。老郑莫名其妙地呆呆地望着王宅的姑老爷的后影。他呆立了许久。在他刚要进屋里去的时节,他仿佛听到远处响了两枪。[注解]①选自老舍创作于1943年的中篇小说《火葬》第一部分,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选文以简练的语言将抗战时期文城附近的敌我态势作了介绍,交代了故事发生背景。B.选文由“一军”“一旅”“左右纵队”到便衣队“三十二人”,由大到小地展现了英雄群像。C.选文具体地介绍了全旅和便衣小分队的作战任务,给读者以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D.选文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包含了中国人民不可侮、誓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民族情感。(2)关于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借助于老郑的心理活动描写,再次强调了丁一山王宅准女婿的特殊身份。B.“呆呆”“呆立”写出了老郑的善良和淳朴,也表现了他对丁一山的担忧。C.“仿佛”二字写出了老郑对枪响听而不闻,反映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摧残。D.最后一句不交代枪声的来源,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对后来故事的期待。(3)选文中为什么反复提到“大少爷”绰号,试作分析。(4)景物描写对作品的人物刻画、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任选两个方面,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中重要句子的基本能力。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本题考查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需要联系上下文,明确该词语在语境中是指向哪个中心词的,是为哪个对象服务的,始终围绕着服务对象展开分析即可。(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主题方面:①暗示、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解答】(1)B.左右纵队是文城敌军,不属于“英雄群像”。(2)C.不是“对枪响听而不闻”,而是不确定是否有枪声。(3)①结合“副队长中尉丁一山虽然已经从军二年,却还像个学生。他原本是位衰落了的大户人家的少爷。在胆量上吃苦耐劳上,他是个顶好的军人——要不然他也不会被派为副队长。但是,在他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还保留着一些少爷气。他决不想再做少爷,也丝毫没有以身家做人的意思;可是,不知不觉地在像一定神或一微笑的小动作上,他老遗露出一点他的本色”可知,交代人物身份。从“大少爷”绰号可知丁一山出身没落大户人家,从小受到传统教育,有一些文人气质,大敌当前,投笔从戎,显出勇于报国的责任感。②结合“在朋友中,最足以表示出他的大少爷气味的是他得信最多,写信最多。他用邮票之多,每每教勤务兵惊讶。他的信,十封倒有八封是寄往文城的。文城的王举人——现在的维持会会长——曾经教过他的书,而王举人的女儿,梦莲,是他的未婚要”可知,交代人物关系。从“最足以表示出他的大少爷气味的是他得信最多”可知其与王举人家的关系,其与未婚妻的通信,与老郑对他们的关系的认可,都表明了丁一山是处在真实人物关系中的活生生的人物。③结合“在初一得这个绰号的时候,他心中时时感到不大舒坦。及至被大家叫惯了,而且看清大家丝毫无恶意,他也就不大理会了”“他的信都是写给梦莲的——自从他的岳丈附逆,他的信中永没提及那个老人一个字”可知,体现人物性格。从他愿意接受“大少爷”绰号可知他和战士们没有情感隔阂,同袍同泽,共赴国难的大义精神。他对未来丈人附逆投敌后不再在信中提及,表现出和汉奸势不两立的民族正义感。④结合“久而久之,以他的勇敢、忠诚和知识,他给‘大少爷’挣来一些光辉,使喊他的人不能不表示出亲热与尊敬”可知,暗示作品主题。他的忠勇报国的行为给“大少爷”挣来一点“光辉”,表现了在大敌当前的抗日战争时期,不同家庭背景的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社会现实。⑤结合“在途中,他把文城域内的形势告诉了大家,并且本着他在抗战前对文域的认识,说出哪里可以隐避,和哪里应当作为联络的中心”可知,推动情节发展。“大少爷”丁一山对文城情况很熟悉,他主动请缨前往文城侦察敌情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4)①结合“大山在西边。我们不要说出它的名字吧,因为它仿佛已经不是山,而是一个伟大的会放射与接受炮火的,会发出巨响与火光的,会坚决抵抗暴力的武士。山下有向东流的一条不很大,也不很小的河。河的北边,无论是在靠近山脚,还是距山一二百,甚至于好几百里的地方,都时常有我们的军队驻扎。我们的军队时时渡过河去杀敌;敌兵也不断地渡过河来偷袭。这条浑黄,没有什么航船,而偶尔有几座木筏子的河,也正像西边的大山,时常发出火光与炮响,成为决不屈服的战斗员”可知,景与人同,用景物来暗示人物的形象特征。采用拟人写法,把最想象成,“会抵抗暴力的武士”,“成为绝不屈服的战斗员”,显出了战士们的抗敌意志。②结合“地上连荞麦也割净了,西山的远峰极清楚地给青天画上亮蓝的曲线。山峰高插入云,也仿佛是一些利剑似的插入文城敌人的心中”可知,景与境同,用景物来渲染战场的环境。采用比喻写法,用比喻手法“仿佛是一些利剑似的插入文城敌人的心中”,既展现了庄稼割尽、适合打仗的秋天景象,也表现了战士们立志消灭敌人的决心。③结合“不要说高粱与玉米,就是成熟最迟的荞麦,也收割完了。平原变得更平了,除了灰暗的村庄,与小小的树林,地上似乎只剩下些衰草与喜欢随风飞动的黄土。近处的河流与铁道,和远处的山峰,都极明显的展列着,仿佛很得意地指示出这一带的地势”可知,景与事同,用景物来交代战争的具体场所。描写的景物,多和战场形势结合起来,如写文城周围的山川地形、老郑家附近的松林,为将来战事的发生提供了真实具体的场所。④结合“河南边,铁路东边,是被敌人攻陷的文城”“河北边,在文城的东北约五十里的王村,驻着我们的一旅人”可知,景作转换,用景物描写改变小说的节奏。写景和叙述穿插,在叙述内容转换时,借助景物描写过渡,舒缓小说的节奏,扩展小说的内容。答案:(1)B(2)C(3)①交代人物身份。从“大少爷”绰号可知丁一山出身没落大户人家,从小受到传统教育,有一些文人气质,大敌当前,投笔从戎,显出勇于报国的责任感。②交代人物关系。从“最足以表示出他的大少爷气味的是他得信最多”可知其与王举人家的关系,其与未婚妻的通信,与老郑对他们的关系的认可,都表明了丁一山是处在真实人物关系中的活生生的人物。③体现人物性格。从他愿意接受“大少爷”绰号可知他和战士们没有情感隔阂,同袍同泽,共赴国难的大义精神。他对未来丈人附逆投敌后不再在信中提及,表现出和汉奸势不两立的民族正义感。④暗示作品主题。他的忠勇报国的行为给“大少爷”挣来一点“光辉”,表现了在大敌当前的抗日战争时期,不同家庭背景的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社会现实。⑤推动情节发展。“大少爷”丁一山对文城情况很熟悉,他主动请缨前往文城侦察敌情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4)①景与人同,用景物来暗示人物的形象特征。采用拟人写法,把最想象成,“会抵抗暴力的武士”,“成为绝不屈服的战斗员”,显出了战士们的抗敌意志。②景与境同,用景物来渲染战场的环境。采用比喻写法,用比喻手法“仿佛是一些利剑似的插入文城敌人的心中”,既展现了庄稼割尽、适合打仗的秋天景象,也表现了战士们立志消灭敌人的决心。③景与事同,用景物来交代战争的具体场所。描写的景物,多和战场形势结合起来,如写文城周围的山川地形、老郑家附近的松林,为将来战事的发生提供了真实具体的场所。④景作转换,用景物描写改变小说的节奏。写景和叙述穿插,在叙述内容转换时,借助景物描写过渡,舒缓小说的节奏,扩展小说的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晋惠)公在秦三月,闻秦欲和,乃使郤乞①告吕甥②。吕甥教之言,令国人于朝曰:“君使乞告二三子曰:‘秦将归寡人,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③也。’”且赏以悦众,众皆哭,愿作辕田。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众曰:“何为而可?”吕甥曰:“以韩之病④,兵甲尽矣。若征缮以辅孺子,以为君援,虽四邻之闻之也,丧君有君,群臣辑睦,兵甲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皆说,愿作州兵。吕甥逆君于秦,穆公讯之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公曰:“何故?”对曰:“其小人不念其君之罪,而悼其父兄子弟之死丧者,不惮征缮以立孺子,曰:‘必报仇,吾宁事齐、楚,齐、楚又交辅之。’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秦,有死无他。’故不和。比其和之而来,故久。”公曰:“尔无来,吾固将归君,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曰不免,君子则否。”公曰:“何故?”对曰:“小人忌而不思,愿从其君而与报秦,是故云,其君子则否,曰:‘吾君之入也,君之惠也,能纳之,能执之,则能释之,德莫厚焉,惠莫大焉。纳而不遂,废而不起,以德为怨,君其不然?’”秦君曰:“然。”乃改馆晋君,馈七牢焉。(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改)【注释】①郤(xi)乞:晋国大夫。②吕甥:晋国大夫,赴秦国谈判代表。③圉(yū):指晋太子子图。④韩之病:指晋国在韩原会战的失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B.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C.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D.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孺子”指小孩子,多作幼童统称,在古代也用来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B.“四邻”即周围的邻居,文中指晋国边境周围的国家,也泛指除晋国外的诸侯国。C.“好我者劝”的“劝”意为鼓励、勉励,与《荀子•劝学》中的“劝”字意思相同。D.“七牢”为古代备办宴飨时的诸侯之礼,羊、猪各一为太牢,三牲全备为少牢。(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晋惠公得知秦国有意讲和,于是派臣子回国运作;臣子们采取一系列行动,营造舆论,赏赐臣民,意在赢得民心。B.吕甥在迎接晋惠公回国前,呼吁晋国臣民辅佐太子以作为国君的后援,为迎接晋惠公回国全面创造有利条件。C.秦穆公接见吕甥时,从晋国国内的战乱原因、人民立场分裂情况等角度询问了许多问题,以此探察晋国内情。D.吕甥告诉秦穆公,晋国国人对君主的态度分“小人”“君子”两种立场,在双方统一了认识后才来迎接国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也。②尔无来,吾固将归君,国谓君何?(5)简要评析晋国臣子吕甥应对秦穆公问讯的辞令特点。【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题的作答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言实词题的作答,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焉”为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A、C;“曰”后断句,排除D。故选:B。句子翻译为:吕甥召集群臣并告诉他们说:“我们国君因败亡在外而愧疚,他并不为自己忧愁,而是为群臣担忧,不也很慈惠吗?国君还被关在国外,如何是好?”(2)D.“羊、猪各一为太牢,三牲全备为少牢”错,“太牢”和“少牢”颠倒了。(3)C.“从晋国国内的战乱原因……”错,原文为“不和”,是“和睦,相处融洽,不争吵”之意。(4)①不足:不值得,不配;辱:使……受辱,辱没;社稷:国家;以代图:用子图来代替我。句子翻译为:我不配当国君,辱没了国家,你们改立一个国君,就用子圉来代替我吧。②固:本来;归:使动用法,使……归,让……回去;谓……何:认为……怎么样,如何看待……。句子翻译为:(即使)你不来,我也本来想要送回晋君。晋国的人怎样看待晋君呢?(5)原文为“其小人不念其君之罪,而悼其父兄子弟之死丧者,不惮征缮以立孺子,曰:‘必报仇,吾宁事齐、楚,齐、楚又交辅之。’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秦,有死无他。’故不和。比其和之而来,故久。”公曰:“尔无来,吾固将归君,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曰不免,君子则否。”公曰:“何故?”对曰:“小人忌而不思,愿从其君而与报秦,是故云,其君子则否,曰:‘吾君之入也,君之惠也,能纳之,能执之,则能释之,德莫厚焉,惠莫大焉。纳而不遂,废而不起,以德为怨,君其不然?’”,在回答中,吕甥巧妙地将国人分为“君子”“小人”两种立场,既承认晋侯过错,向秦服罪,又表明晋国的士气不可轻侮。形式上对举,表达上委婉,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恰到好处,既赢得秦穆公的尊重,又不辱使命,外交辞令中包含着思想智慧。答案:(1)B(2)D(3)C(4)①我不配当国君,辱没了国家,你们改立一个国君,就用子圉来代替我吧。②(即使)你不来,我也本来想要送回晋君。晋国的人怎样看待晋君呢?(5)吕甥巧妙地将国人分为“君子”“小人”两种立场,既承认晋侯过错,向秦服罪,又表明晋国的士气不可轻侮。形式上对举,表达上委婉,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恰到好处,既赢得秦穆公的尊重,又不辱使命,外交辞令中包含着思想智慧。参考译文:晋惠公被秦国关了三个月,听说秦国将要跟晋国讲和,就派郤乞回国告诉吕甥这个消息。吕甥教郤乞一番话,让他对聚集在宫门前的国人说:“国君派我来告诉大家:‘秦国将要放我回来,我辱没了国家不配当国君,你们改立一个国君用子圉来代替吧。’”又代表惠公赏赐土地让大家高兴,大家都感动得哭了,于是晋国就开阡佰把土地分配给国人。吕甥召集群臣并告诉他们说:“我们国君因败亡在外而愧疚,他并不为自己忧愁,而是为群臣担忧,不也很慈惠吗?国君还被关在国外,如何是好?”大家说:“我们做些什么才可以让国君回来呢?”吕甥说:“韩原会战失败,晋国的武器装备都完了。如果我们增收赋税,修治武器,用来辅佐太子,并作为国君的后援,让四方邻国听到后,知道我们失去国君又有了新的国君,群臣和睦,武器更多,友好的国家就会勉励我们,敌对的国家就会害怕我们,是否会对国君回来有好处呢?”大家都很高兴,于是晋国就改革兵制建置州兵来扩充军力。吕甥去秦国迎接惠公,秦穆公问他说:“晋国的人和睦吗?”回答说:“不和睦。”穆公问:“是什么原因?”回答说:“那些小人不考虑国君的罪过,只悼念在韩原之战中死去的父兄子弟,他们不怕征税修武来拥立子圉为新君,说:‘一定要报秦之仇,我们宁可事奉齐国和楚国,让齐国和楚国共同援助我们。’那些有见识的君子虽思念自己的国君,但也知道他的罪过,说:‘一定要事奉秦国,就是死也不能存二心。’所以彼此不和睦。等到大家统一认识后才来迎接国君,所以拖了很久。”穆公说:“你不来,我本来就要送回晋君。晋国的人怎样看待晋君的前途?”回答说:“小人认为国君不能免难,君子则不这么认为。”穆公问:“为什么?”回答说:“小人只是怨恨秦国,不考虑自己国君的罪过,想跟从子圉一起报复秦国,所以这么认为。君子不是这样,他们说:我们国君当初能回国继承君位,是你的恩惠。你能接纳他,能俘虏他,也就能放了他。没有比这再宽厚的仁德了,没有比这再大的恩惠了。让他回国而不成全他,或者废黜而不起用他,使原来的仁德变为仇恨,你大概不会这样做吧?”秦穆公说:“是的。”于是改变对晋君的待遇,安排他住在馆舍,又按诸侯之礼,用七牢来款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南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①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③,杜若满芳洲。【注】①沅湘:爱国诗人屈原曾被流放湘江,在江边对渔父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②沉累:指沉江的屈原。③虞舜:即舜帝。此句出自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抒发了游兴已尽渴望回归故里的思乡之情。B.“徒倚”二句,从傍晚到月夜,长时间倚栏,思绪万千,为下文抒情蓄势。C.下片连用“雄”“吞”“隘”三个词,描绘岳阳楼的雄伟气势,跌宕飞动。D.“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运用了反问,反问中不掩悲喜感叹之情。(2)简析“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结句的妙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先要理解诗意,再分析使用了怎样的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最后分析传达的感情。【解答】(1)A.“抒发了游兴已尽渴望回归故里的思乡之情”分析有误。“倦游”是指仕途不得意而思归隐,“湖海”二句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故选:A。(2)这两句大意是“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从注解③来看,前一句化用了诗句,引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中诗句。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忧愤与感伤之情。后一句写景,属于以景结情。借杜若花来暗喻自己高尚的节操,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此句还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杜若这种花开满了水中沙洲的乐景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答案:(1)A(2)化用诗句,“回首叫虞舜”引用了杜甫《诸公登慈思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借渴望清明政治,表达渴求被遇而不得的忧愤。“杜若满芳洲”以景作结,洁白的杜若花,暗指了高尚的节操,余韵无穷。以乐景衬哀情,用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词人心境的悲凉。译文:疲倦于湖海飘泊的生活,离开江陵乘舟沿江东归。西风正盛,一日千里一般,今夜把我送到岳阳楼。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思绪翻腾,颇难平静。独自倚栏凝思,天上的月亮好似帘钩。三楚、七泽、九州雄伟险要。人间美景,哪里比得上岳阳楼上所见呢?想祭奠屈原而不得,只能借登山临水,效渔儿樵子,抒发离忧之情。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赏析:上片写词人登楼背景和楼上初见时的景致。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横空而起,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词人曾在《请说归休好》诗中吐露过脱离官场的复杂心情:“请说归休好,从今自在闲。”又说:“田间四时景,何处不开颜?”这种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贯穿全篇,使这首境界阔大、宏丽的词作中带上沉郁的格调。“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承上意写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日落”三句,词人纵笔直写登楼远眺的景色: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这些自然景色,引起词人内心的深长感触,思绪翻腾,颇难平静。“徒倚栏干久”二句,从傍晚到月夜的时空转换,更深一层地刻画词人倚栏凝思的种种意绪,而含蓄的笔墨又为下片直抒胸臆积蓄了情势。上片尾句承上启下,既收住了上片的写景,也开启了下片的抒情,为后文直抒胸臆营造了一个富含情味的环境。下片首句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色。“吞”意在表现岳阳楼视野的开阔。“隘九州”,点明岳阳楼位居国内险要的地方。见到如此壮景,词人反问:“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疑问中不掩赞誉,认为人世间的一切好处,都比不上此处的景色。“欲吊”句写词人对曾流放此地的诗人、政治家屈原的凭吊。词人欲要凭吊屈原,却“无所”可吊,词人不知道屈子沉水处,虽然心有遗憾、惭愧,但看到“渔儿樵子”不免庆幸,屈原死前与渔夫有过对话,便猜想他们可能懂得屈原离忧。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但是除了满山开得正艳的杜若花外,没有任何人回答他的苦苦呼唤。其中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词中上片写登临岳阳楼,并赞赏岳阳楼的美景。下片接着写雄美之景,并由此联想到屈原的离忧来抒发自己心中的哀愁。结尾他喊出了自己渴求被遇的心声,最后却以无声的景语默默作结,仿佛是给词人的凄凉回答。整首词在满含豪气的描写中,夹杂栏杆拍遍却无人会得的心酸,复杂的情感使词情波澜起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张最近天天加班,早起晚睡,她借用《诗经•卫风氓》中的名句“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来调侃这种生活状态。(2)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骨气的表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骨气的表现。(3)酒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寄托情感的载体,李清照的词就常用酒来抒发愁绪,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重点字:寐)(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事)(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重点字: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②。但每一个宏大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努力与奔赴。近年来,世界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批胸怀天下、敢试敢为的青春身影。一些远赴战乱地区执行维护使命的青年人,虽然他们对一切困难都无所畏惧,但面临血与火的生死考验的时候,也在所不辞;有的忠于内心的理想,大学毕业后毅然加入对外援建队伍,为贫困落后国家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有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最需要“白衣天使”的时候③,前往数十个国家,用上千场医疗技术指导,为全球抗疫传递温暖与希望……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个人的付出也许只是一道微光,只是一滴水珠,只是一棵小草,但汇聚起来,便是一幅昂扬向上、心系世界的动人青春图景。(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作适当的调整。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需要符合语境,简洁明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句子表达不准确之处,再结合上下文修改、调整。(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修辞手法的特点,再结合语境分析表达效果。【解答】(1)第一空,语境形容只停留于头脑中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可用“空中楼阁(海市蜃楼、镜花水月)”。空中楼阁(海市蜃楼、镜花水月):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第二空,语境形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强调不是轻而易举就成功,可用“一蹴而就”。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第三空,语境形容胸怀天下的青年人面对疫情时的勇敢和奉献精神,可用“挺身而出”。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2)与前文“青春身影”衔接,同时为了使表达简洁,应使用代词“他们”作主语,承前指代,“一些远赴战乱地区执行维护使命的青年人”改为“他们有的远赴战乱地区执行维和使命”。转折关系不合逻辑,去掉转折连词“虽然……但”,“他们对一切困难都无所畏惧”和“面临血与火的生死考验的时候,也在所不辞”内容有重复,表达不简洁,后者是更具体的表述,可将两句合并改为“哪怕面临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仍无所畏惧、在所不辞”。(3)“只是一道微光,只是一滴水珠,只是一棵小草”,形式上,三个“只是……”的句式,排列起来构成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内容上,“一道微光”“一滴水珠”“一棵小草”突出其微弱和渺小,再结合“汇聚起来,便是一幅昂扬向上、心系世界的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